中药炮制学期末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312724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9.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炮制学期末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中药炮制学期末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中药炮制学期末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中药炮制学期末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中药炮制学期末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中药炮制学期末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中药炮制学期末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中药炮制学期末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中药炮制学期末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中药炮制学期末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中药炮制学期末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中药炮制学期末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中药炮制学期末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中药炮制学期末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中药炮制学期末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中药炮制学期末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中药炮制学期末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中药炮制学期末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中药炮制学期末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中药炮制学期末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药炮制学期末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

《中药炮制学期末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炮制学期末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药炮制学期末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

黄连用吴茱萸炮制;

益智用盐水炮制。

(看书,下同)

2)相资为制:

应用与药性相似的辅料或者药物来增强药物的性味与疗效。

黄柏用盐水炮制;

蜜炙黄芪;

姜炙草果;

酒炙仙茅。

3)相畏(杀)为制:

利用某种辅料药物炮制药物,以制约减缓药物的毒性及不良反应。

生姜杀半夏、天南星;

醋制甘遂、芫花;

甘草汁制乌头。

4)相恶为制:

利用某种辅料或者药物来减弱或者消除药物的烈性,即某种作用减弱,使之趋于平和,以免损伤正气。

例:

麸炒枳实;

土炒白术。

3.炮制的具体目的(八个方面)

(1)除去杂质和非药用部位。

芒硝、苦杏仁、扁豆衣

(2)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即降低毒性)。

乌头、苍术、砒霜、半夏、巴豆(3)转变药性,适应临床需要:

改变药物的“四气五位”例:

制首乌升高滋补作用,减小润肠通便作用改变药物升降沉浮例:

大黄影响药物的归经例:

熟地较生地补血生津作用加强,砂仁。

(4)缓和药性。

麻黄蜜制。

(5)增强药物疗效,例:

淫羊藿。

(6)利于药品贮藏和保存疗效

苦杏仁、桑螵蛸(7)利于调、制剂和有效成分的煎出。

鸡内金、自然铜(8)矫臭、矫味,便于服用。

阿胶、五灵脂、紫河车

4.炮制降低中药毒性的途径(3个方面)使毒性成分发生改变,如川乌、草乌等;

使毒性成分含量减少,如巴豆、马钱子等;

加入辅料具有解毒作用,如白矾制天南星、半夏等(可以降低中药毒性的辅料有:

甘草、生姜、醋、明矾、石灰、黑豆等)

第三章炮制对药物的影响

1.炮制对含生物碱类药物的影响

生物碱性质:

游离生物碱:

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难溶于水,但可与酸成盐而溶于水。

生物碱盐类:

水溶性好,不易溶于有机溶剂

影响:

(1)辅料可影响生物碱溶解性

酒、醋----提高疗效例如:

元胡含游离生物碱:

A:

醋制影响:

米醋含4—6%的醋酸,与游离型生物碱结合成碱

B:

酒制影响:

黄酒含15—20%乙醇,利于生物碱溶出,酒制可提高疗效

川芎:

酒制总生物碱含量提高33%黄连:

酒制小檗碱提高85%

(2)加热对生物碱的影响

生物碱具不同耐热性,高温下可发生水解、分解等不同现象

含毒性生物碱的药物,高温可降低毒性,例如、;

马钱子、川乌

含不耐高热的生物碱药物,以生用为宜,例如:

石榴皮、龙胆草、山豆根

(3)水处理对生物碱的影响

含水溶性生物碱----减少缩短与水接触时间例如:

槟榔、苦参、黄柏

(4)净选对含生物碱药材影响

生物碱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要区分药用部位例如:

麻黄碱存在于麻黄茎中;

小檗碱存在于黄柏皮中,三颗针的根皮中;

所以,麻黄用药去节,黄柏去栓皮,三颗针去根皮

2.炮制对含甙类药物的影响

苷性质:

1)易溶于水、乙醇中;

有些能溶于氯仿、乙酸乙酯,难溶于乙醛与苯

2)酸性条件下苷键易水解

3)苷类常与酶共存,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易被相应的酶所水解。

(1)加热对苷药物影响

杀酶保苷,例如:

黄芩、苦杏仁、槐米

(2)酒制对苷药物影响

可增强苷溶解度,增加疗效

(3)醋制对苷药物影响

避免醋制。

酸性条件下苷易水解,降低苷含量,也增加了成分复杂性

(4)水处理对苷药物影响

软化时避免水泡。

苷类溶于水,易水解、酶解;

生产过程中,有机酸会被水溶出,呈酸性,应注意

3.炮制对含挥发油类药物的影响

挥发油性质:

常温下可自行挥发;

易溶于多数有机溶剂及脂肪油中,70%乙醇能全溶,在水中的溶解度极小,随水挥发。

(1)加热对挥发油类药物影响

降低挥发油含量

(2)水处理对挥发油类药物影响

水制要注意防香气走失

1)不宜久浸久泡,要“抢水洗”

2)对含游离挥发油类药物,不宜带水堆放,防止发霉,使香气散失

3)对含结合型挥发油药物,宜堆积发酵后,香气才能溢出,如:

厚朴

(3)加热对挥发油理化性质会产生影响

4炮制对含鞣质类药物的影响

鞣质性质:

1)易溶于水,尤其易溶于热水。

为强的还原剂,能被空气中的氧所氧化,生成鞣红。

2)耐高温,加热处理对其影响不大。

3)鞣质遇铁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黑绿色的鞣质铁盐沉淀。

(1)加热对含鞣质药物影响

一般鞣质含量无变化

有些药物中鞣质高温时会被破坏,如:

地榆

(2)忌用铁器

(3)避免碱性条件,碱性条件下易变色

(4)易被氧化,注意保存

5.炮制对含有机酸类药物的影响

有机酸性质:

低分子易溶于水,长时间浸泡,会降低含量

(1)加热对含有机酸药物的影响

可破坏有机酸

1)山楂:

炒焦有机酸降低68%

2)乌梅:

生乌梅损伤牙齿

炒碳酸性降低,缓和刺激性

(2)碱对含有机酸药物的影响

有些有机酸能与生物碱成盐,利于药效发挥。

如:

甘草制吴茱萸---提高药物成分溶解度

(3)忌铁、锌容器

第四章中药炮制常用辅料

1.炮制辅料:

是指炮制过程中使用的具有辅助主要达到炮制目的的附加物料,分为液体辅料和固体辅料。

2.液体辅料:

(1)酒:

甘,辛,大热。

能活血通络,祛风散寒,散结消瘀,行药势,助药力,矫味,矫臭。

浸药多用白酒,炙药多用黄酒。

中药炮制多用黄酒。

黄酒乙醇含量15%-20%,为米、麦、黍等用曲酿制而成,含糖类、酯类、氨基酸、矿物质等,为棕黄色透明液体,气味醇香特异。

白酒除了黄酒的酿制过程外,还有蒸馏一步,含乙醇50%-60%,含有机酸类、酯类、醛类成分,气味醇香特异,且有较强的刺激性。

黄芩、黄连、大黄、白芍、续断、当归、白花蛇、乌梢蛇等

(2)醋:

食用醋(米醋或其他发酵醋):

酸苦,温。

具有引药入肝,理气,止血,行水,消肿,解毒。

散瘀止痛,矫味矫臭等作用。

醋,主要成分为醋酸,约占4%-6%,含有维生素、灰分、琥珀酸、草酸、山梨糖等成分。

气味特异。

醋长时间存放者,称为“陈醋”,陈醋炮制药物作用更佳。

醋能与药物中的游离生物碱等成分结合成盐,增加溶解度而提高疗效。

元胡、甘遂、商陆、大戟、芫花、莪术、香附、柴胡等。

(3)蜜:

炼蜜:

生则性凉,熟则性温,能补中;

以其甘而平和,故能解毒;

柔而濡泽,故能润燥;

缓可去急,故能止痛;

气味香甜,故能矫味矫臭;

不冷不燥,得中和之气,故十二脏腑之病,无不宜之。

蜂蜜有调和药性的作用。

  蜜,为蜜蜂采集花蜜而得,品种复杂。

主要成分为果糖、葡萄糖,含少量蔗糖、麦芽糖、矿物质、蜡质、含氧化合物、酶、氨基酸、维生素等。

气芳香,味极甜。

中药炮制常为炼蜜,即熟蜜,是将生蜜加适量水煮沸,滤过,去沫及杂质,稍浓缩而成。

甘草、麻黄、紫苑、百部、马兜铃、百合、桂枝等。

(4)食盐水:

用量一般为2%。

食盐咸,寒。

能强筋骨,软坚散结,清热,凉血,解毒,防腐,并能矫味。

  例:

杜仲、巴戟天、小茴香、车前子、砂仁、菟丝子等。

**(5)生姜汁:

辛,温。

能发表,散寒,温中,止呕,开痰,解毒。

生姜汁用作姜炙法、姜煮法、复制法等炮制辅料。

制法:

取姜科植物鲜姜的根茎,捣碎取汁;

药渣再加适量水共煎去渣而得的黄白色液体。

姜汁有香气,主要成分是挥发油和姜辣素。

厚朴、竹茹、草果、半夏、黄连等。

(6)羊脂油:

味甘,性温。

能补虚助阳,润燥,祛风,解毒。

能增强补虚助阳的作用。

  羊脂油,为羊的脂肪经低温熬炼而成,主要成分为油脂,含饱和与不饱和的脂肪酸等。

(7)甘草汁、黑豆汁(黑豆加适量水熬煮去渣而得的黑色混浊液体。

)米泔水、胆汁、麻油

3.六种固体辅料:

(1)麦麸:

小麦的种皮,褐黄色。

甘、淡,平。

能和中益脾,缓和燥性,矫味,赋色,吸附油脂。

枳壳、枳实、僵蚕、苍术、白术、肉豆蔻等

(2)土:

常用灶心土(伏龙肝)。

也可用黄土、赤石脂代替。

灶心土,味辛,性温。

能温中和胃、止血、止呕、涩肠止泻。

与药物共制后能降低刺激性,增强疗效。

白术、当归、山药等。

(3)蛤粉:

为帘蛤科文蛤、青蛤等的贝壳,经煅制粉碎后的灰白色粉末(细小,传热较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味咸,性寒。

能清热,利湿,化痰,软坚。

与药物共制能除去腥味,增强疗效。

阿胶

(4)滑石粉:

硅酸盐类矿物滑石经净化、粉碎、干燥而制得的细粉。

味甘,性寒。

能利尿,清热,解暑。

常作中间传热体拌炒药物,使药物受热均匀(主要用于韧性较强的药物)。

刺猬皮、鱼鳔胶等。

第五章中药炮制品的质量要求及其贮存保管

1.净度(纯净度):

即炮制品中韩杂质及非药用部位的限度。

2.含水量:

一般炮制品的安全含水量在7%~13%

3.生理灰分:

将干净而又无任何杂质的合格炮制品高温炽灼,所得之灰分的含量百分数。

4.总灰分:

将药材或炮制品在高温下燃烧、灰化至恒重,所剩残留物的含量百分数。

5.中药炮制品的变异现象及原因:

(1)**发霉:

药物受潮后,在十一的温度下药物表面或内部霉菌滋生的现象。

(2)虫蛀:

炮制品被虫蛀蚀的现象。

(3)**泛油(走油):

含有挥发油、脂肪油的药物,在一定温度、湿度的情况下,造成油脂外溢,质地返软、发黏、颜色变深,并发出油败气味的现象。

如苦杏仁、桃仁、酸枣仁等。

(4)变色:

由于管理不当或保管时间过长,固有颜色发生改变或失去,或变为其他颜色。

(5)变味:

由于管理不当或保管时间过长,固有气味、味道发生改变。

(6)**风化:

是指含有结晶水的矿物药因与干燥空气接触而逐渐失去结晶水称为粉末的现象。

因为贮藏环境相对湿度较低而产生。

芒硝、硼砂

(7)**潮解:

某些盐类固体药物吸收潮湿空气中的水分,使其表面逐渐溶化成液体状态的现象。

因为贮藏环境相对湿度较高而产生。

咸秋石、芒硝、大青盐

(8)粘结:

某些熔点比较低的固体树脂类或动物胶类药物,受潮、受热后容易粘结成块的现象。

(9)腐烂:

某些鲜活药物,因受温度、湿度的影响,造成微生物大量繁殖,导致药物酸败、臭腐的现象。

6.发霉,虫蛀是中药贮藏过程中两个主要的变异现象。

7.中药炮制品变异的原因:

1基原因素2、环境因素:

温度4、湿度3、生物因素4、时间因素

8.传统贮藏保管方法:

通风、晾晒或烘干、吸湿、密封、对抗同贮法。

对抗同贮法:

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放在一起保存,或药物喷洒一定浓度的白酒或乙醇密封保存,以防止虫蛀、霉变的一种贮存方法。

丹皮与泽泻、山药、白术天花粉等同贮;

花椒与白花蛇、蛤蚧、全蝎、海马、蕲蛇同贮;

人参与细辛同贮;

明矾与柏子仁同贮等。

第六章中药材的采收与产地加工

1.中药材产地加工是指在产地对原植物、原矿物或原动物中采集的药用部位进行的简单加工处理,使之称为原药材的过程。

也称中药材的“初加工”或“粗加工”。

它是中药材生产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生产中药饮片的“第一车间”。

2.采收加工的产品是中药材,中药炮制的产品是中药饮片。

第七章净选与加工

1.净选:

即清除杂质,目的是为了使药物洁净或便于进一步加工处理。

根据方法不同,分为:

1)挑选:

利用外观性状的不同,主要除去杂质、变质部分。

2)筛选:

利用体积大小不同,主要用于除去药物中的杂质或进行大小分档。

3)风选:

利用质地轻重不同,主要除去混杂的杂质

4)水选:

利用溶解性质不同,主要除去粘附杂质

2.传统认识(现代研究有些并不支持,只是古人的一些简单认识):

去皮免损气(黄柏)、去心者除烦(远志,莲子)、去核免滑(山楂,花椒)、去芦免吐(人参,党参)、去瓤免胀(木瓜,枳实)。

第八章饮片切制

1.广义饮片:

凡直接供中医临床调配处方的所有药物,统称为中药饮片

2.狭义的饮片制备:

将净选后的药材进行软化,切制成一定规格的片、丝、段、块等形状的炮制工艺品称为饮片切制。

  

3.常用的软化方法:

淋法、洗法、泡法、漂法、润法

4.漂法:

将药材用多量水、多次换水漂洗的方法。

操作时,将药材放入大量的清水中,每日换水2~3次,漂去有毒成分、盐分及腥臭异味。

古代常用长流水漂。

本法适用于毒性药材、用盐腌制过的药物及具有腥臭异味的药材,如川乌、草乌、天南星、半夏、附子、肉苁蓉、昆布、海藻、紫河车等。

5.润法:

是将淋、洗、泡过的药材,用适当的器具盛装,或堆积与润药台上,以湿物遮盖,或继续喷洒适量清水,保持湿润状态,使药材外部的水分缓缓渗透到药物组织内部,达到内外湿度一致,利于切制。

润药得当,既保证质量,又可减少有效成分损失,是药材软化工艺的关键。

润法分为浸润、闷润、露润。

6.药材软化的质量要求:

软硬适度,药透水尽,避免伤水。

7.饮片软化的检查方法:

药材在水处理过程中,要检查其软化程度是否符合切制要求,习惯称“看水性”、“看水头”。

常用检查方法如下

(1)刀劈法:

质地坚硬药材用刀劈开,内心应有潮湿痕迹

(2)指掐法:

适用于团块状药材。

用手指甲能掐入软化后药材为宜,如白术、白芷、天花粉、泽泻等(3)穿刺法:

适用于粗大块状药材。

以铁钎能刺穿而无硬心感为宜,如大黄、虎杖等(4)弯曲法:

适用于长条状药材。

不易折断为合格,如白芍、桔梗等(5)手捏法:

适用于不规则的根及根茎类药材。

软化后用手捏粗的一端,感觉其较柔软为宜,如当归、独活等;

部分块根、果实、菌类药材,需润至手握无响声及无坚硬感,如槟榔、元胡、枳实、雷丸等(6)口尝法:

口尝药材断面应无异味(7)鼻闻法:

鼻闻应有该药材特有的气味,无异味。

8.饮片的干燥:

1)自然干燥(晒干、阴干不超过80°

,含挥发油不超过50°

2)人工干燥的温度,一般不超过80℃,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不超过50℃,干燥后饮片含水量应控制在7~13%。

饮片的常见切制类型:

极薄片0.5mm薄片1-2mm厚片2-4mm直片2-4mm斜片2-4mm丝2-3mm(细)5-10mm(粗)段5-15mm块8-12mm3。

第9章炒法

1.炒法: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置预热适度的炒制容器内,加辅料或不加辅料,用不同火力连续加热,并不断翻动或搅拌,使之达到规定程度的炮制方法。

2.火力:

指所用热源释放出热能的大小强弱,习惯分为文火、中火、武火及文武火。

3.火候:

由炒药时锅的预热温度,炒制火力、时间以及由药物形、色、气、味、质的变化所。

包含了加热程度和药物性状改变的两个方面。

4.清炒法:

不加任何辅料的炒法。

按炒制程度的不同分为炒黄、炒焦、炒炭。

5.加辅料炒法:

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与固体辅料同炒的方法,按辅料的不同,分为麸炒、土炒、砂炒、蛤粉炒、滑石粉炒等。

6.炒黄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置预热适度的炒制容器内,用文火或中火炒至药物表面呈黄色或色泽加深,或鼓起、爆裂并透出香气的炮制方法,称为炒黄。

7.炒焦: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置预热适度的炒制容器内,用中火炒至药物表面呈焦黄色或焦褐色,内部色泽加深,并透出焦香气味的方法。

8.炒炭: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置预热适度的炒制容器内,用文火或中火加热。

翻炒至药物表面焦黑色或焦褐色,内部焦黄色、棕黄色或棕褐色的方法,称为炒炭。

9.“炒炭存性”:

药物在炒炭时只能使其部分炭化,不能灰化,未炭化部分仍应保留药物的固有气味。

在实际操作中,一般根茎类药物要求表面和内部颜色如上所述。

一.清炒法

1.炒黄

目的:

1)增强疗效。

王不留行、芥子2)缓和或改变药效。

莱菔子、冬瓜子3)降低毒性或消除不良反应。

苍耳子、牵牛子、火麻仁、白果4)矫臭矫味。

九香虫

注意事项:

1)炒前药物净选、干燥、大小分档,保证炒制程度均匀一致2)炒制要掌握好适宜的火力和加热时间,控制好火候3)翻搅均匀,出锅及时4)成品要凉透,凉后及时包装

【芥子】

芥子中含有硫苷类化合物,此苷本身无刺激作用,遇水后经芥子酶作用生成挥发油(芥子油,为异硫氰酸酯类),具有辣味,为强力的皮肤发红剂、催吐剂和调味剂,并有起泡作用。

炒制可以杀酶保苷,是苷类在胃肠道中缓慢分解,逐渐释放芥子油而发挥治疗作用。

【王不留行】

饮片炮制:

(取净…置…),用中火炒至大多数爆开白花,取出晾凉。

炮制作用:

王不留行长于消痈肿。

炒王不留行质地松泡,利于药效成分煎出且走散力强。

长于活血通经,下乳,通淋。

【苍耳子】

(取净…置…)用中火炒至深黄色刺焦时,取出,碾去刺,筛净。

用时捣碎。

饮片性状:

炒苍耳子表面焦黄色,刺尖焦脆,微有香气。

苍耳子消风止痒力强,多用于皮肤痒疹等皮肤病。

炒苍耳子可降低毒性,偏于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炮制研究:

多数学者认为苍耳子的毒性与其的毒性蛋白质有关,而部分学者认为毒性物质为苍耳苷和生物碱。

加热炮制,有利于减低其毒性。

【牵牛子】

炒牵牛子形似牵牛子,色泽加深,微鼓起或有裂隙,微具香气。

2.炒焦

多适用于健脾消食药或生品苦寒、易伤脾胃的药物。

“焦香健脾”。

增强药物消食健脾的功效;

减少药物的刺激性或毒性。

【山楂】

(取…置…)用武火炒至表面焦褐色,内部焦黄色,取出晾凉,筛去灰屑。

生品酸、甘,长于活血化瘀。

焦山楂酸味更减,还增加了苦味,长于消食止泻。

山楂中含有多种有机酸,酸性强,对胃有刺激性。

炒焦破坏部分有机酸,降低刺激性;

炒焦具焦香气,香能醒脾,故增强消食化积之功。

3.炒炭

1)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

如荆芥、地榆、干姜等2)增强止泻、止痢作用。

地榆、乌梅

3)改变或缓和药性。

蒲黄。

1)炒炭前大小分档2)控制好火力3)炒炭过程中出现火星要及时喷洒适量清水,避免燃烧,失去存性4)出锅时及时摊开晾凉,待散尽余热和湿气,检查无复燃可能后储存

【蒲黄】

(取…置…)用中火炒至棕褐色,喷淋少许清水,熄灭火星,取出,晾干。

生品性滑,长于活血化瘀,利尿通淋,止痛。

蒲黄炭性涩,止血作用增强。

【荆芥】

(取…置…)用中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黄色时,喷淋少许清水,熄灭火星,取出,晾干。

荆芥多生用,辛,微寒,用于解表。

荆芥炭辛散作用极弱,具有止血功效。

2.加辅料炒法

目的是降低毒性及不良反应、缓和药性,增强疗效,矫臭矫味,便于粉碎。

特点:

1).所用辅料具有中间传热作用。

2).某些辅料与药物起协同作用。

1.麸炒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用麦麸熏炒

1)增强疗效。

如白术、山药。

2)缓和药性。

如苍术、枳壳、枳实。

3)矫臭矫味。

如僵蚕。

适用于补脾益气药,作用强,或有腥气药物

1)中火,火力均匀,达到麸下烟起2)药物达到标准后立即出锅,出锅筛去残留麦麸。

3)麸炒用量要控制在10~15%,过少烟气不足,多多不利于反动和熏炒且浪费。

4)药物干燥,防麦麸粘附其上

【苍术】

先将炒制容器预热,撒入麦麸,用中火加热,待冒烟时投入苍术片不断翻动,炒制表面深黄色取出,筛去麸皮,晾凉。

生品温燥而辛烈,化湿和胃力强。

而且能走表祛风湿。

多用于风湿痹痛、感冒夹湿、湿温发热、脚膝疼痛。

麸炒苍术可缓和燥性,增强健脾燥湿的作用。

多用于脾胃不和、痰饮停滞、青盲雀目。

苍术的燥性由挥发油过量造成尚未可知,但是炒后1.麦麸吸附挥发油,挥发油含量降低。

2.苍术酮含量升高,健脾作用增强。

3.降低燥性。

2.米炒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与米共同拌炒或将湿米平铺于锅底加热至结成锅巴,将药物在锅巴上翻炒的方法。

适用范围:

多用于炮制某些补益脾胃药和某些昆虫类有毒性的药物。

1)降低毒性,矫臭矫味。

斑蝥、红娘子2)增强健脾止泻的作用。

党参。

操作方法:

1)将米置热锅中加热至起烟,米冒烟加药,迅速拌炒2)将锅预热,撒入浸湿的米,使其平贴于锅底,中火成锅巴时投入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在锅巴上轻轻反斗,至药物变色,米变焦黄或焦褐色

1)植物药炒至呈黄色2)昆虫药炒至米呈黄色3)米炒剧毒昆虫药时注意劳动保护。

【斑蝥】

将米置于预热适度的炒制容器中,中火加热至冒烟,投入斑蝥拌炒,至米呈深黄色,斑蝥微挂火色时,取出,筛去米,放凉。

质量要求:

斑蝥微挂火色,显光泽,臭味轻微。

生品大毒,多外用攻毒蚀疮。

米炒后降低其毒性,矫正其气味,可内服。

以通经、破癥散结为主。

斑蝥中有毒物质与药效成分均为斑蝥素。

1.关于去头足。

斑蝥素主要集中在腹部,故去头、足、翅后该成分相对含量升高。

而且斑蝥不同部位微量元素存在差异,有害元素Pb去头足翅比未去者低,因此认为去头足翅有必要

2.关于米炒。

斑蝥素在84度开始升华,米炒使斑蝥素部分升华且不至于焦化,且能使部分斑蝥素被米吸附。

另外,斑蝥呈乌黑色,米炒既能很好地控制温度,又能准确地指示炮制程度。

还有,斑蝥中含有甲酸,具有特殊气味,米炒可破坏之,矫臭味。

3.方法改进:

用碱处理斑蝥,斑蝥中有效、有毒成分斑蝥素可被NaOH转化为疗效不减、毒性减弱的斑蝥素钠。

3.土炒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与适量灶心土(伏龙肝)拌炒的方法。

常用土:

灶心土,黄土,赤石脂。

多用于健脾止泻的药物

增强药物健脾止泻的功能,起协同作用

用量:

每100kg药物,用灶心土25~30kg,盖过药面

【白术】

取灶心土细分置锅内,用中火炒热,倒入白术片,拌炒至表面挂土色,有香气时取出,筛去灶心土,放凉。

生品健脾燥湿、利水消肿为主。

土炒后借土助脾,补脾止泻力胜。

土中含有的一些碱性物质有收敛固涩、止呕、止泻疗效,土附着物上与白术起协同作用。

白术中含有挥发油和白术内酯,挥发油可以促进胃肠蠕动,白术内酯可以抑制胃肠蠕动,炮制后挥发油含量明显降低,白术内酯含量明显升高。

炮制后1.降低燥性;

2.苍术酮→白术内酯,增强健脾止泻作用;

3.土起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