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三轮复习考点大会诊141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31704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93.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三轮复习考点大会诊141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生物三轮复习考点大会诊141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生物三轮复习考点大会诊141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生物三轮复习考点大会诊141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生物三轮复习考点大会诊141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高考生物三轮复习考点大会诊141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高考生物三轮复习考点大会诊141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高考生物三轮复习考点大会诊141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高考生物三轮复习考点大会诊141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高考生物三轮复习考点大会诊141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高考生物三轮复习考点大会诊141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高考生物三轮复习考点大会诊141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三轮复习考点大会诊141Word格式.docx

《高考生物三轮复习考点大会诊141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三轮复习考点大会诊141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生物三轮复习考点大会诊141Word格式.docx

[考场错解]AD

[专家把脉]混淆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对效应T细胞的功能理解不到位。

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产生,没有使靶细胞裂解的功能。

而组织胺是过敏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对B细胞的功能没有影响作用。

淋巴因子是由效应T细胞产生,而不是由B细胞产生。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渗透压改变,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

[对症下药]B

专家会诊

理解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即T细胞和B细胞,识记它们的起源、分化和分布部位,对抗原和抗体可从异物性、大分子性和特异性来理解,掌握抗体的本质、产生和分布。

掌握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二者之间的关系及区别。

考场思维训练

1下列有关免疫的论述错误的是

①胸腺在特异性免疫中的作用是分化出造血干细胞,进而使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淋巴细胞②各种免疫过程是由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完成的③B淋巴细胞产生的抗体能对天花病毒起免疫作用④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效应B细胞均能识别抗原⑤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⑥已免疫的抗体,在再次接受相同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叫过敏反应

A.①②④B.②③⑥C.①③⑤D.④⑤⑥

1_A解析:

①②④语言表达不够准确。

2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特殊保护性生理功能。

(1)下图所示的细胞为细胞,由该细胞参与的免疫为免疫。

(2)其抗体的合成场所是[],对其进行加工和包装的场所是[]和[]。

(3)⑤为,除⑤外,参与分泌过程的细胞结构还有细胞膜。

(4)上述过程说明细胞内各种生物膜在方面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

(5)上图是细胞免疫过程示意图。

图中C、D两个过程分别表示:

C为,D为

(6)在此免疫过程中,C图中的细胞还能通过释放来加强杀伤力。

艾滋病病毒(HIV)正是侵染这种细胞,当这种细胞逐渐消耗殆尽时题

(1)的免疫方式是否会受到深刻的影响?

2.

(1)效应B体液

(2)[4]核糖体[2]高尔基体[3]内质网(3)分泌小泡(4)结构和功能(5)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靶细胞裂解死亡(6)效应T淋巴因子会

解析:

结合免疫、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知识即可解答。

命题角度二

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1.链球菌反复感染人体可引起风湿性心脏病。

其主要原因是(多选题)

A.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缺失

B外来抗原直接作用于机体某些组织

C.抗体与自身组织发生反应,引起自身免疫疾病

D.外来抗原与自身某些组织细胞有共同的或相似的抗原决定簇

[考场错解]BD

[专家把脉]病菌感染引起风湿性心脏病不是病菌直接破坏心脏组织。

[对症下药]CD

2.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对维持人体健康极为重要。

(1)免疫功能失调可引起过敏性疾病。

荨麻疹的起因是在过敏原的刺激下,效应B细胞分泌的抗体分布在;

当同一种过敏原再次进人机体时,有关细胞释放出的组织胺引起毛细血管等变化,进而出现红肿现象。

(2)器官移植时,导体器官常不可避免地会被患者的细胞识别并攻击。

为了避免器官移植时的异体排斥反应,医院建议保留婴儿的脐带血,以便必要时。

(3)接种过流感疫苗的健康人也可能在短期内不止一次地患流感,其免疫学原理可能是。

[考场错解]

(1)呼吸道扩张

(2)效应B利用自身的干细胞构建组织器官(3)人体内无抗体

[专家把脉]对过敏反应抗体分布及产生机理、免疫在医学上的应用——器官移植理解不透彻。

(1)机体在过敏原的刺激下,由效应B细胞分泌的抗体吸附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的黏膜及血液中的某些细胞的表面。

当相同的过敏原再次侵入机体时,就会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上述细胞释放出组织胺等物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多等。

(2)人体的免疫系统能识别“自己”排斥“异己”,因此异体器官会受到效应T细胞的排斥。

保留脐带血是用于器官的构建,因为脐带血中含有大量干细胞。

(3)可从两个方面考虑:

一是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的寿命较短;

二是流感病毒易突变,使原来的疫苗失去作用。

[对症下药]

(1)皮肤某些细胞的表面扩张、管壁通透性增强

(2)效应T利用自身的干细胞构建组织器官(3)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的寿命比较短,流感病毒易突变,使原来的疫苗失去效用

理解免疫失调引起疾病的原因。

重点掌握过敏反应概念、特点及过敏反应发生的机理。

区别过敏原与抗原。

了解免疫学应用的免疫预防、免疫治疗和器官移植三个方面。

1下列关于艾滋病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HIV主要攻击人体内的T细胞,使人丧失一切特异性免疫功能

B.免疫缺陷症就是指艾滋病

C.与HIV携带者握手、共餐易被感染

D.HIV在离开人体后能存活很长时间,危害极大

1.A解析:

HIV是营寄生生活的,通过体液在人群中传播,属于后天性免疫缺陷。

2材料一自中国广东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即非典型性肺炎)感染事件爆发以后,新加坡、越南、加拿大、德国、美国、中国香港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也陆续出现相同的感染病例。

迄今为止,全球已有1600人受到感染,其中有61人不治身亡。

世界卫生组织(WHO)正通过一项国际多医学研究中心计划,加速找出非典型性肺炎的致病原因和治疗方法。

最近研究表明,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是该病的始作俑者。

非典型性肺炎还没有特定的疗法。

但是,世界各地的医务人员一直在用抗病毒药物和类固醇药物治疗。

据路透社消息,香港医生尝试从已康复的非典型性肺炎病人体内取得血清,用来治疗病情严重的病人,结果取得良好的效果,他们的血清成了许多病重者的救命良药。

材料二医生在治疗实践中发现“非典”病人痊愈后,其血清可用于治疗其他“非典”病人。

情况如图所示,图中甲、乙、丙等研究正在进行。

(1)组成冠状病毒的化学元素一定有。

(2)生产抗病毒药物需要的生物技术是。

(3)上图中,治愈的A的血清中因为含有,所以可以用于治疗“非典”病人B。

甲研究中合成或生产的物质X是,可以用的方法人工合成,或用的方法生产。

(4)乙研究的目的主要是研究制造出,以给医生等许多健康的人群。

(5)图中丙研究是研究不同国家和地区SARS病毒的异同,主要开展不同国家和地区SARS病毒的比较研究,从而为未来是研制一种还是研制多种疫苗提供决策依据。

(6)如用小鼠细胞与康复者的某一种细胞融合,所得到的融合细胞就能大量增殖,产生康复者血清中含有的物质,可以快速使易感者获得抗病能力。

该融合过程需在的诱导下完成。

2.

(1)C、H、0、N、P

(2)基因工程、发酵工程(3)抵抗SARS病毒的抗体SARS病毒抗体化学基因工程(4)SARS疫苗接种(5)RNA组成(或遗传物质组成)(6)骨髓瘤B淋巴诱导剂(聚乙二醇或灭活的病毒)

冠状病毒为RNA病毒,肯定含有元素为C、H、O、N、P,其他的则不要多写。

治愈的A的血清中肯定含有SARS病毒的抗体,因此可用于治疗其他感染病人。

这种抗体可用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生产,而用于临床医学。

探究开放题解答

综合问题一

细胞结构功能、生物工程与免疫知识的综合应用

1.人体内环境中有一种具有多种免疫功能的单核巨噬细胞,它可以识别、吞噬和消灭侵入体内的病原体、有害异物,也能清除受损、衰老、死亡和突变的自体细胞等。

下图是单核巨噬细胞吞噬过程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一组问题。

(1)细胞识别的结构基础是;

细胞内吞和外排发生的基础是。

(2)图中的“抗原多肽”应是经过处理后暴露出来的,它将被直接呈递给从而激活特异性免疫系统。

(3)巨噬细胞对某些胞内寄生的细菌如结核杆菌,要彻底消灭往往是很困难的,结果结核杆菌在巨噬细胞内繁殖起来,随着巨噬细胞的游走而扩散,加重了病情。

人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对付被病原菌寄生的细胞的方法是,首先由使之裂解,然后通过

的作用将释放出的病原菌消灭。

(4)人们感染病原菌后,通常利用抗生素进行治疗而恢复健康。

但如果长期使用一种抗生素则会降低药效,原因是。

(5)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赞成利用预防免疫来使人类获得与病原生物“和平共处”的能力。

应用现代生物技术生产用于预防免疫的疫苗的途径是。

[解题思路]在细胞膜的表面,由蛋白质与多糖结合形成糖蛋白(糖被),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密切关系;

内吞作用是由于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然后小囊从细胞膜上分离下来而形成小泡,并进入细胞内部,因此此过程发生的原理是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抗原进入机体后,大多数抗原都要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将其内部隐蔽的抗原决定簇暴露出来,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有的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

抗原一旦侵入宿主细胞内,效应T细胞就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的通透性改变,渗透压改变,最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从而使细胞内的抗原被消灭。

[解答]

(1)糖被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抗原决定簇B淋巴细胞(答淋巴细胞者不得分)(3)效应T细胞抗体(4)病原菌逐渐产生了抗药性(5)通过基因工程将有关疫苗的基因导入细菌细胞中,再利用工程菌的发酵大量生产2.如图是人体某种细胞在某种病毒侵入后产生干扰素以及干扰素的作用机理示意简图。

(1)如图表示一个细胞受到病毒侵染时,诱导了细胞核中干扰素基因的表达,该基因的表达过程可具体表示为。

根据已有的知识可推测,图示中产生干扰素的细胞最可能是人体的细胞。

(2)从图示中可以看出,干扰素产生后要分泌出细胞并到达邻近的细胞中发挥作用。

那么该细胞中与干扰素合成、分泌有关的膜结构有。

(3)干扰素几乎可以抵抗所有病毒引起的感染,尤其是对于抵御流感病毒特别有效。

在流感暴发期,有人注射特异性的流感疫苗,有人注射干扰素,两种做法效果是否相同?

注射干扰素后能否使人终身具有对流感的免疫功能?

,为什么?

(4)流感病毒具有众多的变异株,其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是。

(5)传统的干扰素生产方法是从人的血液中的一些细胞内提取,产量低价格高。

现在可以利用生物工程的方法在大肠杆菌及酵母菌细胞内获得干扰素,实现了干扰素的工业化生产。

在此过程中应用的生物工程技术有。

[解题思路]

(1)干扰素是一种糖蛋白,干扰素基因表达过程可表示为:

NDA(干扰素基因)墼mRNA墅蛋白质(干扰素)。

能够合成分泌干扰素的是效应T细胞。

(2)干扰素是一种分泌蛋白,与其合成分泌有关的膜结构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线粒体。

(3)由题意可知,注射特异性流感疫苗和注射干扰素都能预防流感,效果是相同的。

干扰素在体内不能长期存留,只存在一定时间,长时间之后机体就失去了防御流感的作用,所以注射干扰素不能终身免疫。

(4)流感病毒是RNA病毒,RNA是单链的,易发生突变。

(5)利用生物工程技术生产干扰素,首先要得到工程菌,即先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然后利用工程菌进行发酵,即可获得大量干扰素。

[解答]

(1)

质(干扰素)效应T

(2)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线粒体(3)相同不能干扰素在体内只能存留一定时间(4)基因突变(5)基因工程、发酵工程

规律总结

免疫过程中的识别作用主要指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及吞噬细胞、B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对同一抗原的识别等。

其细胞识别的结构基础是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

注意将生物工程中的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等与免疫知识相联系。

如利用基因工程、发酵工程可获得预防免疫的疫苗。

综合问题二

免疫在医学科研上的运用

1.有些病毒会引起疾病,危害人类健康;

有些病毒则是生物学研究的好材料,在生物学上有很重要的用途。

请回答:

(1)最新研究发现,引起“非典型性肺炎”的SARS病毒是一种冠状病毒的变种,其变异的来源应是;

有人用“非典”康复者的血清注射到“非典”患者的体内,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其原因是。

(2)右图为艾滋病病毒(HIV)正在侵染人体的T淋巴细胞,进入人体细胞的是病毒的,其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是。

(用图中标号并加以箭头和文字表示)

(3)用“S和”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后,侵染大肠杆菌,则在子代噬菌体内可测到的放射性元素为,该实验证明了。

若产生的子代噬菌体数目为n个,则子代噬菌体中含放射性元素的噬菌体占子代总数的。

(4)科学家将苏云金杆菌体内的杀虫蛋白基因提取出来,用病毒作为导入棉花体内,培育出了抗虫棉;

在制备单克隆抗体中利用灭活的病毒作。

[解题思路]变异的来源有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病毒的来源只能是基因突变,因为病毒没有染色体,也不会进行有性生殖。

用康复者的血清注射到患者的体内,能起到治疗效果,说明其血清中含有“非典”病毒的抗体。

病毒侵染细胞的过程中,只有遗传物质RNA才进入细胞内,利用细胞内的物质逆转录合成DNA、转录合成RNA以及翻译形成蛋白质。

用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蛋白质和DNA后,只有DNA成分才进入宿主细胞,因为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无论噬菌体繁殖多少个后代,只有两个噬菌体含有32P的DNA。

[解答]

(1)基因突变“非典”患者血清中含有抗“非典,,病毒的抗体

(2)RNA①芝旦②墼③堑④(3)32P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2/n(4)运载体诱导剂

2.将某白血病病人的骨髓造血干细胞全部杀死后,再把一志愿者的骨髓输入其体内,病人逐渐恢复了健康。

已知病人的血型为A型,志愿者的血型为B型(IBi),

请回答:

(1)对患者而言,移植的骨髓相当于,该骨髓移植成功的直接原因是供者与受者的,根本原因是两人的某些相似程度较高。

(2)如果该病人以后需要接受输血,最合适的血型是。

(3)如果该病人与B型血的人结婚,所生子女的血型可能有。

[解题思路]骨髓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供者与受者的HLA是否一致或相近,事实上除了同卵双胞胎以外,要想找到两个HLA完全一致的人是不可能的,只要供者与受者的主要HLA有一半以上相同,配合药物治疗就可移植成功。

该病人换骨髓后,造血功能恢复正常,但血型将改变为捐献者的血型,需输血时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但血型改变不影响其固有的体细胞基因型,生儿育女只受原体细胞基因型控制。

[解答]

(1)抗原主要HLA有一半以上相同遗传物质

(2)B型(3)A型、B型、AB型和0型

免疫在医学科研运用中,主要体现在免疫预防、免疫治疗和器官移植三个方面。

通过预防接种增强人体免疫力;

通过对人体输入抗体、胸腺素、淋巴因子或某些药物调整病人的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通过器官移植使患者重建其生理功能。

考点高分解题综合训练

1给小鼠第二次注射一定剂量的绵羊红细胞后,小鼠体内抗体含量快速大量增加,这是因为初次反应使机体产生了一定量的

A.记忆细胞B绵羊红细胞C.效应B细胞D.效应T细胞

异体红细胞的蛋白质作为抗原,可以引起免疫反应,同时产生记忆细胞。

2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暴发期间,一些医院为工作在第一线的医护人员注射胸腺素,以提高他们的免疫力。

胸腺素的作用是

A.促使B淋巴细胞形成

B促使T淋巴细胞形成

C.促使B淋巴细胞转化为效应B细胞

D.促使T淋巴细胞转化为效应T细胞

2.B解析:

识记T淋巴细胞的生成场所是在胸腺中。

3当人体感染结核杆菌后所进行的免疫“效应阶段”是

A.淋巴因子→靶细胞B.效应T细胞→靶细胞C.T细胞→效应T细胞D.效应B细胞→抗体

3.B解析:

结核杆菌为胞内寄生菌,需要通过细胞免疫才能将这些细菌?

肖灭。

4当细菌外毒素再次侵入人体后,主要是体液免疫发挥作用,其“反应阶段”和“效应阶段”的免疫过程分别是

A.B细胞一效应B细胞、释放免疫活性物质消灭外毒素

B效应B细胞一产生抗体、特异性抗体与外毒素结合

C.记忆细胞一B细胞、释放免疫活性物质消灭外毒素

D.记忆细胞一效应B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与外毒素结合

4.D解析:

细菌外毒素再次侵入人体后,由B细胞分化出来的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B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与外毒素(抗原)结合。

5按照现代免疫概念来划分,下列物质属于抗原的是

A.给贫血患者输入的同型红细胞悬液中的红细胞

B.因强烈击打体表而破裂的红细胞

C.自身新生成的白细胞

D.为体弱者注射的免疫球蛋白

5.B解析:

能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都是抗原,自身病变组织细胞、器官都是抗原;

注射的免疫球蛋白是抗体;

给患者输入同型红细胞,细胞表面含有相同的抗原物质不属于异物。

6临床上应用白喉抗毒素封闭白喉毒素的活性部位,防止毒素作用于敏感细胞以治疗白喉。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人体内白喉抗毒素是在受到白喉毒素的刺激后才产生的

B.白喉抗毒素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扩大生产

C.白喉抗毒素也可能成为抗原物质,引起人体的免疫应答反应

D.白喉毒素一旦与敏感细胞结合,白喉抗毒素只能通过破坏敏感细胞来对白喉毒素起作用,这是一个细胞免疫过程

6.D解析:

白喉抗毒素是抗体,是受到白喉毒素刺激后由效应B细胞产生的,也可通过基因工程大量生产;

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进入人体内环境后可能成为抗原引起免疫反应;

白喉抗毒素的免疫反应是体液免疫。

7关于抗体的产生、特性和作用等叙述,错误的是

A.抗毒素是抗体

B抗体都能被蛋白酶分解

C.淋巴细胞都能产生抗体

D抗体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会对自身成分起免疫作用

7.C解析:

效应T淋巴细胞不产生抗体。

8如图甲、乙分别表示我国医学工作者自主研制SARS灭活疫苗过程中,某志愿者接种疫苗后两周内体温和抗体浓度的变化。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维持体温恒定的调节方式是调节。

注射疫苗后,志愿者出现轻度发热现象,调节机体产热的激素主要有

和。

(2)若该志愿者注射疫苗后的第15天感染SARS病毒,请在乙图中画出其体内抗体变化曲线。

此时抗体迅速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用箭头和文字表示)。

(3)研究发现,SARS病毒的增殖需要逆转录酶,说明SARS病毒的遗传物质是,从遗传物质分析,研制SARS疫苗比较困难的主要原因是。

(4)将病毒灭活后,除可作疫苗用于免疫预防外,还可在细胞工程中用于。

8.

(1)神经一体液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

(2)如图1415时间记忆细胞一效应B细胞一抗体(3)RNARNA结构不稳定,变异频率高(4)诱导动物细胞融合解析:

(1)维持体温恒定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一体液调节,调节机体产热的激素有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2)注射疫苗后又感染SARS病毒,体内记忆细胞迅速大量增殖分化出效应B细胞和新的记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比初次免疫反应快,抗体产生量大。

(3)SARS病毒的增殖需逆转录酶,说明SARS病毒是RNA病毒,RNA是单链结构,易受各种因素干扰,而发生基因突变。

(4)灭活病毒在细胞工程中可用作细胞融合的诱导剂。

考点小资料

预防接种的知识及免疫制品

预防接种是利用人工制备的各种免疫制剂使个人和人群产生对传染病的特异性免疫。

方法是接种菌苗、疫苗或血清等生物制剂。

用于自动免疫的有菌苗、疫苗和类毒素。

菌苗是用活的或灭活的细菌制成的。

疫苗是用病毒和立克次氏体制成的。

类毒素是将细菌外毒素用甲醛处理,使其失去毒性,而仍然保持着抗原性的制品。

用于被动免疫的有免疫血清和免疫球蛋白。

免疫生物制品如下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