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的PID温度控制系统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84952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31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单片机的PID温度控制系统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基于单片机的PID温度控制系统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基于单片机的PID温度控制系统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基于单片机的PID温度控制系统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基于单片机的PID温度控制系统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基于单片机的PID温度控制系统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基于单片机的PID温度控制系统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基于单片机的PID温度控制系统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基于单片机的PID温度控制系统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基于单片机的PID温度控制系统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基于单片机的PID温度控制系统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基于单片机的PID温度控制系统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基于单片机的PID温度控制系统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基于单片机的PID温度控制系统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基于单片机的PID温度控制系统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基于单片机的PID温度控制系统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基于单片机的PID温度控制系统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基于单片机的PID温度控制系统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基于单片机的PID温度控制系统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基于单片机的PID温度控制系统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于单片机的PID温度控制系统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基于单片机的PID温度控制系统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单片机的PID温度控制系统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于单片机的PID温度控制系统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And 

industrialproduction 

areusedin 

electricfurnace, 

crucible 

resistancefurnace 

andthe 

temperaturecontrolbox, 

sothe 

SCM 

hasbecomeacore 

partner 

ofit, 

notonlycansolvethe 

artificialcontrol 

ofcomplex 

objects 

butalsocanimprovethe 

control 

precisionand 

not 

agoodindicatortherefore, 

themicrocomputer 

controltechnology 

isbeing 

widely 

acceptedbypeople. 

Thisworkisthe 

constanttemperature 

controlsystemdesignof 

temperature, 

canbeusedin 

productionand 

canalsobeusedin 

scientificexperiments 

canalsobeused 

inthehospital. 

Inthe 

constanttemperaturebox 

oftenchangeto 

use 

environment, 

canmakethe 

range 

atacertaintemperature, 

soastoadapttothe 

lifeandwork. 

Butalso 

can 

setthetemperature 

environmentinwhich 

youwant 

toachieve.

Thispaper 

first 

describestheworkingprinciple 

ofconstanttemperature 

controlbox, 

hardwarebased 

software 

asthecoreofthe 

introduced, 

several 

hardware 

Iwould 

flowdiagram 

tointroduce, 

so 

we 

caneasily 

understand 

itsworkingprocess, 

andeachmodule 

ofthe 

functionThefirst 

isthehardware 

weuse 

STC89C51singlechipmicrocomputer, 

ithas 

theinternalintegrationof 

digitaltoanalogconversion 

andencapsulation 

ofsmalladvantagescoupledwiththe 

sensor 

DS18B20.Thesoftware 

aspect, 

the 

precision 

ofthePIDalgorithm, 

notonlytoachievea 

smallovershoot, 

highcontrolprecision, 

fastresponse 

linearityandlowcost 

Whenusers 

accordingtotheirown 

requirements 

onthebutton 

tochoosetheirdesired 

temperatureinput 

andthen 

collectedbythemicrocontroller 

temperaturemeasurementelement 

and 

accurate 

than 

PIDalgorithmand 

feedback, 

outputsignalfor 

heating 

device 

heating. 

Here 

PIDis 

thecoreofthesoftware 

Ifthe 

PIDcontroloftemperature, 

stability 

intheidealrangeUnderthesameconditions, 

inthe 

settingofPID.Thetemperaturecontrol 

box 

toachievethemostidealeffect 

intheprocess, 

sothatitcanbe 

quickerto 

quasi 

steady 

regulation, 

youwillfind 

understandwhatkindof 

adjustingparameter 

ismoresuitable 

toachievetheeffectof 

faster.

Keyword:

Constanttemperature,SCM,PIDalgorithm

基于单片机PID的温度控系统研究

前言

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水平的提高,用单片机来控制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然而它带给人类的方便也是不可否认的,很多电子产品中都用到温度检测、温度控制。

随着温控器的广泛运用和多样化,所以在市场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温控器。

数字温度计就是一个典型例子,随着人们追求的越来越高和简约的生活,人们就会自主的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着手于单片机的开发和控制,向着数字化控制,智能化控制发展。

相对来说传统的温度控制往往用简单的PID来实现。

虽然他们有PID调节所具备的稳定性好,结构简单,可靠性较高,但存在着它的参数设定对环境的影响高的不足的问题,导致调节时间与超调量难以协调一致的。

后来科学家们就引入了改良后的PID控制器以弥补上面说的不足,它是系统在适应性和抗干扰能力都得到了提升,从而得到了较高的温度控制的稳定性。

与一般的温度控制器相比,有方便读数、广泛测温、准确控制、负载广泛、有LED显示工作方式,其输出温度用四位数码管显示,主要用于对测温要求高的的场所,该设计使用单片机STC89C51来控制,使用DS18B20测温传感器,用PNP三极管驱动。

1设计要求和设计方案的论证

明确要求,讨论方案的可行性然后确定方案,最后逐一攻破难点。

1.1设计要求

PID精准控制;

单片机微智能处理;

数码管显示;

温度可控;

1.2系统基本方案选择和论证

1.2.1单片机芯片的选择方案和论证

介绍选用单片机的原因

单片机特点:

(1)高集相对较高,高可靠性。

单片机由于内部集成了很多功能在小小的芯片内部,非常短的内部布线,本身就是按工业测控环境要求设计的,而且其抗工业噪音性能比一般的CPU要好。

单片机的程序,常数、表格都烧录在ROM中掉电都不会损坏的,众多的信号通道都是汇聚到一个芯片内,故可靠性较高。

(2)低功耗、低电压,可使用在要求灵活的场所。

为了满足广泛使用于便携式系统,所以设计单片机工作电压在1.8到3.6伏之间,而工作电流仅为数百微安。

(3)控制功能强

由于对控制的要求相当高,单片机的内部附带的指令系统相当的齐全和可靠,其中有:

I/O口的逻辑操作及位处理能力,分支转移能力,非常适用于有特殊要求的设备上。

(4)性价比比较突出优异

单片机性能非常高。

为了得到较高的运行速度可运行效率,在芯片里植入使用RISC流水线、DSP技术。

单片机的寻址能力也已突破64KB的限制,有的已可达到1兆和16兆,片内的ROM容量可达62兆,RAM容量则可达2兆。

因此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支持,从而提高了产量减低了生产成本,使生产与消费之间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5)扩展功能强大

芯片内有雷同计算机的运行功能。

芯片外部有许多供扩展用的三总线及并行、串行输入/输出管脚,很容易构成各种规模的计算机应用系统。

方案一:

采用AT89S51。

AT89S51片内具有4K字节程序存储空间,256字节的数据存储空间没有EEPROM存储空间,也与MCS-51系列单片机完全兼容,具有在线编程可擦除技术。

两种单片机都完全能够满足设计需要,STC89C51相对ATS89C51价格便宜,且下载简单方便。

考虑到方便因素,因此选用STC89C51。

方案二:

采用STC89C51芯片作为硬件核心。

STC89C51内部具有4KBROM存储空间,512字节数据存储空间,带有2K字节的EEPROM存储空间,与MCS-51系列单片机完全兼容,STC89C51可以通过串口下载。

1.2.2温度传感器设计方案论证

利用物质各种物理性质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把温度转换为电量的传感器。

这些呈现规律性变化的物理性质主要有体。

温度传感器是温度测量仪表的核心部分,品种繁多。

按测量方式可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大类,按照传感器材料及电子元件特性分为热电阻和热电偶两类。

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基础是信息采集(即传感器技术)、信息传输(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计算机技术)。

温度传感器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传统的分立式温度传感器(含敏感元件);

(2)模拟集成温度传感器/控制器;

(3)智能温度传感器。

国际上新型温度传感器正从模拟式向数字式、由集成化向智能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最早推出的智能温度传感器,采用的是8位A/D转换器,其测温精度较低,分辨力只能达到1°

C。

国外已相继推出多种高精度、高分辨力的智能温度传感器,所用的是9~12位A/D转换器,分辨力一般可达0.5~0.0625°

由美国DALLAS半导体公司新研制的DS1624型高分辨力智能温度传感器,能输出13位二进制数据,其分辨力高达0.03125°

C,测温精度为±

0.2°

为了提高多通道智能温度传感器的转换速率,也有的芯片采用高速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

目前,智能温度传感器的总线技术也实现了标准化、规范化,所采用的总线主要有单线(1-Wire)总线、I2C总线、SMBus总线和spI总线。

温度传感器作为从机可通过专用总线接口与主机进行通信。

由于本设计是测温电路,可以使用热敏电阻之类的器件利用其感温效应,在将随被测温度变化的电压或电流采集过来,进行A/D转换后,就可以用单片机进行数据的处理,在显示电路上,就可以将被测温度显示出来,这种设计需要用到A/D转换电路,感温电路比较麻烦。

进而考虑到用温度传感器,在单片机电路设计中,大多都是使用传感器,所以这是非常容易想到的,所以可以采用一只温度传感器DS18B20,此传感器,可以很容易直接读取被测温度值,进行转换,就可以满足设计要求。

从以上两种方案,两种都完全能够满足设计需要,很容易看出,采用方案二,电路比较简单,软件设计也比较简单,故采用了方案二。

1.2.3显示模块方案论证

方案一:

1602液晶模块

1602液晶也叫1602字符型液晶它是一种专门用来显示字母、数字、符号等显示模块它有若干个5X7或者5X11等点阵字符位组成,每个点阵字符位都可以显示一个字符。

每位之间有一个点距的间隔每行之间也有间隔起到了字符间距和行间距的作用,正因为如此所以他不能显示图形它的优点是微功耗、体积小、显示内容丰富、超薄轻巧。

方案二:

数码管显示

数码管是一种半导体发光器件,其基本单元是发光二极管。

数码管按段数分为七段数码管和八段数码管,八段数码管比七段数码管多一个发光二极管单元(多一个小数点显示);

按能显示多少个“8”可分为1位、2位、4位等等数码管:

按发光二极管单元连接方式分为共阳极数码管和共阴极数码管。

共阳数码管是指将所有发光二极管的阳极接到一起形成公共阳极(COM)的数码管,共阳数码管在应用时应将公共极COM接到+5V,当某一字段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为低电平时,相应字段就点亮,当某一字段的阴极为高电平时,相应字段就不亮。

共阴数码管是指将所有发光二极管的阴极接到一起形成公共阴极(COM)的数码管,共阴数码管在应用时应将公共极COM接到地线GND上,当某一字段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为高电平时,相应字段就点亮,当某一字段的阳极为低电平时,相应字段就不亮。

由于它的价格便宜使用简单在电器特别是家电领域应用极为广泛。

综上所诉:

LCD1602虽然显示较全;

但数码管以完全能显示温度值,价格也差6倍之多,数码管更适合本设计,固本设计用数码管作为显示模块。

1.3电路设计最终方案决定

综上各方案所述,对此次作品的方案选定:

采用STC89C51单片机作为主控制系统;

采用DS18B20为传感器;

采用数码管作为显示器件。

2主要元件介绍

2.1STC89C51介绍

STC89C51是由宏晶科技公司生产的与工业标准MCS-51指令集和输出管脚相兼容的单片机。

(1)中央处理器(CPU)

中央处理器是单片机的核心,完成运算和控制功能。

8051的CPU能处理8位二进制数或代码。

(2)内部数据存储器(内部RAM)

8051芯片中共有256个RAM单元,但其中后128单元被专用寄存器占用,能作为寄存器供用户使用的只是前128单元,用于存放可读写的数据。

因此通常所说的内部数据存储器就是指前128单元,简称内部RAM。

(3)内部程序存储器(内部ROM)

8051共有4KB掩膜ROM,用于存放程序、原始数据或表格,因此,称之为程序存储器,简称内部ROM。

(4)定时/计数器

8051共有两个16位的定时/计数器,以实现定时或计数功能,并以其定时或计数结果对计算机进行控制。

(5)并行I/O口

MCS-51共有4个8位的I/O口(P0、P1、P2、P3),以实现数据的并行输入/输出。

(6)串行口

8051单片机有一个全双工的串行口,以实现单片机和其它设备之间的串行数据传送。

该串行口功能较强,既可作为全双工异步通信收发器使用,也可作为同步移位器使用。

(7)中断控制系统

8051单片机的中断功能较强,以满足控制应用的需要。

8051共有5个中断源,即外中断两个,定时/计数中断两个,串行中断一个。

全部中断分为高级和低级共两个优先级别。

(8)时钟电路

8051芯片的内部有时钟电路,但石英晶体和微调电容需外接。

时钟电路为单片机产生时钟脉冲序列。

系统允许的晶振频率一般为6MHz和12MHz。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MCS-51虽然是一个单片机芯片,但作为计算机应该具有的基本部件它都包括,因此,实际上它已是一个简单的微型计算机系统了。

2.1.1STC89C51主要功能及PDIP封装

STC89C51主要功能如表1所示,其PDIP封装如图1所示

主要功能特性

兼容MCS51指令系统

8K可反复擦写FlashROM

32个双向I/O口

256x8bit内部RAM

3个16位可编程定时/计数器中断

时钟频率0-24MHz

2个串行中断

可编程UART串行通道

2个外部中断源

共6个中断源

2个读写中断口线

3级加密位

低功耗空闲和掉电模式

软件设置睡眠和唤醒功能

表1:

STC89C51主要功能

2.1.2STC89C51引脚介绍

①主电源引脚(2根)

VCC(Pin40):

电源输入,接+5V电源

GND(Pin20):

接地线

②外接晶振引脚(2根)

XTAL1(Pin19):

片内振荡电路的输入端

XTAL2(Pin20):

片内振荡电路的输出端

③控制引脚(4根)

RST/VPP(Pin9):

复位引脚,引脚上出现2个机器周期的高电平将使单片机复位。

ALE/PROG(Pin30):

地址锁存允许信号

PSEN(Pin29):

外部存储器读选通信号

EA/VPP(Pin31):

程序存储器的内外部选通,接低电平从外部程序存储器读指令,如果接高电平则从内部程序存储器读指令。

④可编程输入/输出引脚(32根)

STC89C51单片机有4组8位的可编程I/O口,分别位P0、P1、P2、P3口,每个口有8位(8根引脚),共32根。

P0口(Pin39~Pin32):

8位双向I/O口线,名称为P0.0~P0.7

P1口(Pin1~Pin8):

8位准双向I/O口线,名称为P1.0~P1.7

P2口(Pin21~Pin28):

8位准双向I/O口线,名称为P2.0~P2.7

P3口(Pin10~Pin17):

8位准双向I/O口线,名称为P3.0~P3.7

图1:

STC89C51封装图

2.1.3单片机最小系统:

当在STC89C51单片机的RST引脚引入高电平并保持2个机器周期时,单片机内部就执行复位操作,按键手动复位有电平方式和脉冲方式两种。

其中电平复位是通过RST端经过电阻与电源VCC接通而实现的。

最小系统如图2所示。

图2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

(1)内部方式时钟电路

在8051芯片内部有一个高增益反相放大器,其输入端为芯片引脚XTAL1,其输出端为引脚XTAL2。

而在芯片的外部,XTAL1和XTAL2之间跨接晶体振荡器和微调电容,从而构成一个稳定的自激振荡器,这就是单片机的时钟电路,如图3-3所示。

时钟电路产生的振荡脉冲经过触发器进行二分频之后,才成为单片机的时钟脉冲信号。

请读者特别注意时钟脉冲与振荡脉冲之间的二分频关系,否则会造成概念上的错误。

一般地,电容C1和C2取30pF左右,晶体的振荡频率范围是1.2~12MHz。

晶体振荡频率高,则系统的时钟频率也高,单片机运行速度也就快。

8051在通常应用情况下,使用振荡频率为6MHz或12MHz。

图2-3时钟振荡电路

(2)外部方式时钟电路

在由多片单片机组成的系统中,为了各单片机之间时钟信号的同步,应当引入惟一的公用外部脉冲信号作为各单片机的振荡脉冲。

这时,外部的脉冲信号是经XTAL2引脚注入,其连接如图3-4所示。

图2-4外部时钟源接法

(3)时序

时序是用定时单位来说明的。

8051的时序定时单位共有4个,从小到大依次是:

节拍、状态、机器周期和指令周期。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

1)一个振荡脉冲的周期为节拍;

2)一个状态就包含两个节拍;

3)一个机器周期的宽度为6个状态;

4)一条指令周期由若干个机器周期组成。

(4)单片机的复位电路

单片机复位是使CPU和系统中的其他功能部件都处在一个确定的初始状态,并从这个状态开始工作,复位后PC=0000H,使单片机从第一个单元取指令。

单片机复位的条件是:

必须使RST/VPD或RST引脚加上持续两个机器周期(即24个振荡周期)的高电平。

若时钟频率为12MHz,每机器周期为1 μs,则只需2μs以上时间的高电平,在RST引脚出现高电平后的第二个机器周期执行复位。

单片机复位期间不产生ALE和PSEN信号,即ALE=1和PSEN=1。

这表明单片机复位期间不会有任何取指操作。

复位后,内部各专用寄存器状态如下:

PC:

0000HTMOD:

00H

ACC:

00HTCON:

00H

B:

00HTH0:

00H

PSW:

00HTL0:

SP:

07HTH1:

DPTR:

0000HTL1:

P0~P3:

FFHSCON:

IP:

***00000BSBUF:

不定

IE:

0**00000BPCON:

0***0000

其中,*表示无关位。

注意:

(1)复位后PC值为0000H,表明复位后程序从0000H

开始执行,这一点在实训中已介绍。

(2)SP值为07H,表明堆栈底部在07H。

一般需重新设置SP值。

(3)P0~P3口值为FFH。

P0~P3口用作输入口时,必须先写入“1”。

单片机在复位后,已使P0~P3口每一端线为“1”,为这些端线用作输入口做好了准备。

电路以STC89C51单片机最小系统为控制核心,测温电路由DS18B20提供,输入部分采用三个独立式按键S1、S2、S3。

数码管显示部分。

具体电路连接,详见附录1。

2.2DS18B20传感器介绍

2.2.1DS18B20概述

在现代检测技术中,传感器占据着不可动摇的重要位置。

主机对数据的处理能力已经相当的强,但是对现实世界中的模拟量却无能为力。

如果没有各种精确可靠的传感器对非电量和模拟信号进行检测并提供可靠的数据,那计算机也无法发挥他应有的作用。

传感器把非电量转换为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