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册精编教案第8课 辛亥革命 精品教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0259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70.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上册精编教案第8课 辛亥革命 精品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历史上册精编教案第8课 辛亥革命 精品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历史上册精编教案第8课 辛亥革命 精品教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历史上册精编教案第8课 辛亥革命 精品教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历史上册精编教案第8课 辛亥革命 精品教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历史上册精编教案第8课 辛亥革命 精品教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历史上册精编教案第8课 辛亥革命 精品教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历史上册精编教案第8课 辛亥革命 精品教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历史上册精编教案第8课 辛亥革命 精品教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历史上册精编教案第8课 辛亥革命 精品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历史上册精编教案第8课 辛亥革命 精品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上册精编教案第8课 辛亥革命 精品教案Word格式.docx

《历史上册精编教案第8课 辛亥革命 精品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上册精编教案第8课 辛亥革命 精品教案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史上册精编教案第8课 辛亥革命 精品教案Word格式.docx

  教学亮点

  1.网络平台教学,知识容量大。

  2.通过创设情境,设计比较适合学生的课堂活动,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课堂,比较自然地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渗透情感教育。

  3.根据初中学生具有好胜和集体荣誉感强的特点,课堂采用小组竞赛形式,大部分问题的回答都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学生学习自觉性高,课堂气氛活跃,效果较好。

  4.讲述历史小故事和问题竞答相结合,着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与历史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教材分析

  中华民族在20世纪走过了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变。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是中国近代化艰难起步进程中的重要环节。

它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进步打开了闸门。

从这个意义上说,可以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看做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看做是它最终结出的硕果。

从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来看,洋务运动的历史功绩是为近代化留下了虽然菲薄却又极其珍贵的物质遗产,维新派的历史功绩则是为近代化留下了虽然昙花一现却影响深远的政治遗产。

这样,中国早期近代化进程的艰难和曲折,成为呼唤辛亥革命到来的社会要求和强大动力,而早期近代化的最初成果,则为辛亥革命准备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精神条件。

辛亥革命后,中国人民的革命洪流汹涌澎湃,势不可挡,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相继爆发。

  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他一次又一次革命的努力,最终促成了辛亥革命的爆发,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

本课共有三目,分别是“孙中山创立同盟会”“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它们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在孙中山的领导下,革命党愈挫愈奋,一次又一次的武装起义,最终推动了武昌起义的爆发,这些武装起义基本上都是革命党人在同盟会纲领和旗帜下进行的,也正是由于武昌起义的成功,中华民国才得以于1912年元旦成立。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归纳本课的主线:

准备――爆发――结果。

学情分析

  1.这是网络班教学的尝试,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信息技术较强,学生平时喜欢竞争,民主气氛较浓,又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八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2.本课根据课标的要求有两个层次:

一是知识层次,二是运用层次。

学生通过一年的学习,对知识层次的东西已基本上能自己解决,像“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这个要求,学生学会利用教科书,提取教科书中提供的各种历史信息,学会自主学习。

而对于“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这个第三层次的目标,则可让学生通过课外查找资料,在课堂上进行小组探究的方式去实现。

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运用学习小组的解说、讨论活动,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习体会,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3.教师在课堂上,采用播放有关音像资料,创设情境,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或引起学生共鸣。

教师就有关问题启发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使学生真正有感而发,最后达成共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采用小组为单位,竞争回答课堂提问,以积分的形式评出本课“最佳学习小组”,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和集体荣誉感。

  教学误区分析

  1.基础知识误区。

  课程标准只要求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不要增加更多内容,以免加重学生的负担。

  本课常见的错误就是史实模糊,历史概念不清。

如容易混淆兴中会与同盟会的含义、辛亥革命与武昌起义的含义,封建帝制的结束与封建制度的结束也是不同的。

历史基础知识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掌握知识是提升能力的前提。

  2.方法误区。

  教学目标仅停留在知识的层面上,过程与方法误认为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的教学过程和运用的教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制定过于拔高、过于笼统。

  课前准备

  1.学生按小组收集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的有关故事(可根据课文内容的先后顺序,各小组抽签分别准备)。

  2.教师提出思考题:

辛亥革命有何历史意义?

你从中得到什么启发?

这个思考题是各个小组都要准备的,并且要尽量找到支持自己观点的史料。

  3.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关的网站、书籍名称等查找资料的途径。

  4.学生课前明确分工,选出组长、发言人,主动查找资料,收集图片、照片、音像资料、文字资料等等,在教师的指导下编写解说词、制作课件等。

组内交流,以便于上课时,能快捷调出所用资料;

同时,要设计多种表达方式来归纳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编演历史剧小品。

  5.在准备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分配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任务,从中树立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教学过程〗

〖教案点评〗

  “辛亥革命”一课的教学设计符合新课程要求且易于操作。

  教学设计依据历史课标来重新整合学习内容,按照初中生的心理和认知水平来设计教学,即从创设情景感受历史,到探究原因分析历史,再提升认识评价历史的问题探究式学习,学生在这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去了解辛亥革命,培养分析、归纳、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思维能力,并为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一往无前”“再接再厉”的精神所感动,使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

新课程要求的历史教学目标落到了实处。

  教学设计的突出之处是利用网络平台教学。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能提供大容量资料的优势,向学生展示有关辛亥革命的各种历史材料,以学习小组进行议论、辩论并派代表陈述交流本组对辛亥革命的看法,能很好地解决“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这一教学难点问题,又显示了信息技术为历史教学服务的良好前景,为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提供了范例,值得肯定。

但是,如果能把辛亥革命设计为更具开放性的问题,如“辛亥革命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了”等诸如此类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辨,对于突破思维定势、拓展思路、培养创造性思维则效果更好。

 

第15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课程标准〗

  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知道南昌起义。

  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

  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

  通过收集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红军长征的有关史实,学习收集资料和整理资料、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通过讨论交流,回答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综合归纳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

  通过识读“中央红军长征路线图”,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学习文图结合、灵活处理学习材料的方法。

  中国共产党为了中国人民的光明前途而抛头颅、洒热血,与国民党进行了顽强的斗争,他们不怕困难、敢于同敌人作斗争、坚信必胜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共产党革命进程当中的三件大事:

八一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

这三件事对今后中国革命的道路产生了重大影响,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尤其是“农村包围城市”为今后革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在八年级上册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为没有八一南昌起义,就没有新型的人民军队的诞生;

没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红军就无立足之地;

没有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就不会保存革命的火种。

鉴于以上原因,就必须讲清楚每个事件的过程、重要意义。

本节课教师主要以创设情景、让学生积极参与授课过程为主,让学生课前收集资料,做好准备工作。

教师根据现有的资料,尽可能运用挂图、投影、地图、歌曲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做到环环相扣,高潮迭起。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对学生在探究中出现的新亮点,教师及时给予鼓励,授课过程中,让学生动脑动手、相互交流,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重点 八一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红军长征。

  难点 中国为什么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创设情景,学生主动参与,师生情感互动,讨论交流,问题导学,诱思探究。

教师准备

  搜集、整理、制作与本课有关的投影片、挂图、地图、歌曲等。

  学生准备

  收集与课本有关的资料,深入村子、西路军纪念馆了解红军西路军战士在青海的壮烈事迹。

〖板书设计〗

            第15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八一南昌起义――时间  地点

                人物  意义

       △革命摇篮井冈山――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红军不怕远征难”――长征路线

                   长征精神

  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师:

8月1日是我国的什么节日?

  生:

“八一建军节”。

回答得非常好。

那么“八一建军节”跟什么历史事实有关?

  (设置悬念,激发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同学们不要着急。

我想,通过学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一课,我们就会找到答案的。

(板书课题)

  进入新课

  八一南昌起义(板书)

师:

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共为什么要发动武装起义?

  (要求学生阅读第一目第一段小字,然后回答问题)

(读后回答)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共产党面对国民党反动派将对革命者斩尽杀绝的政策,高举起革命的大旗,进行武装起义。

回答得真不错。

这说明当时进行武装起义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重要的。

  出示挂图(油画:

《南昌起义》)

  现在,请同学们看这幅油画,结合课文以及你所收集到的有关南昌起义的历史资料,来给大家讲一讲“南昌起义”。

(选一名有较强表达能力的学生讲述)

(观察图画,整理资料后讲述)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率领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

在总指挥贺龙的领导下,暴动枪声一打响,起义官兵如猛虎下山,向敌人发起猛烈攻击。

经过四个多小时激战,起义军歼敌一万多人,占领南昌城。

这幅油画反映的就是南昌起义前一刻,周恩来、贺龙等领导人在南昌起义总指挥部前鼓动士兵组织起义的场面。

同学们,×

×

同学讲得怎么样?

好!

(掌声鼓励)

起义胜利以后,南昌起义的这支部队又到哪儿去了呢?

(抢着回答)起义胜利后,部队撤离南昌,南下广东。

在国民党优势兵力的围攻下,起义军在转战中失败。

保存下来的部队一部分转移到广东海陆丰地区,另一部分由朱德、陈毅率领转入湘南,开展游击战。

起义部队为什么要撤离南昌南下广东,为什么又在南下广东中受到严重损失?

(要求学生同桌讨论)

(讨论之后回答)由于敌人兵力强大,装备精;

革命队伍少,力量小。

那么,要想革命成功,应该准备哪些条件呢?

(要求同学们各抒己见)

①壮大革命队伍;

②有正确的革命理论和战略思想作基础;

③制造先进武器……

队伍怎么壮大呢?

(抢着回答)到边远的山村去壮大。

说得好!

国民党的军队占领着大城市,力量又非常强大,革命队伍少,不能在大城市里打败国民党,只能到农村去。

虽然这次起义由成功转为失败,但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谁来说一说南昌起义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要求学生整理思考后回答)

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它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第一步,为中国共产党的事业开辟了新的篇章。

这就是……

(抢着回答)“八一建军节”的来历。

为什么以“八一”作为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因为通过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创建了自己的第一支队伍。

很好!

同学们要记住八一建军节的来历,它与我们今天学的南昌起义紧密联系。

南昌起义以后,中共又发动了一次起义。

(导入第二目内容)

  革命摇篮井冈山(板书)

谁来给大家讲一讲秋收起义?

  (要求学生阅读第二目第一段大字,大家推荐一位同学讲解)

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湖南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起义。

因为是在农民秋收时候发动的起义,所以叫秋收起义。

这次起义的目的是攻占长沙,但起义军在进攻长沙时,遭到数倍敌人的围攻,损失严重。

毛泽东当机立断,率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创建了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投影出示问题:

  (1)起义军在进攻长沙时,损失严重。

这说明了什么?

  (2)秋收起义的部队为什么要向井冈山进军?

  (3)毛泽东为什么要到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

  (要求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讨论回答)

①说明了在城市里敌人力量强大,无法夺取政权。

②因为井冈山地处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中段,海拔多在800~1000米之间,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这里的几个县都建立过共产党组织的农民协会,群众基础好。

井冈山远离国民党控制的大城市,敌人的统治力量在这个地区比较薄弱,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壮大革命队伍,所以秋收起义部队要向井冈山进军。

③因为中国革命要想取得胜利,就必须依靠和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做一些补充。

出示油画《井冈山会师》)

  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画,画面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井冈山会师。

谁来给同学们讲一下井冈山会师的故事?

(由学生毛遂自荐)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部队辗转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部队胜利会师。

两支部队最后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此时中国共产党才有了自己的第一支正规部队。

讲得非常好。

(投影井冈山会师图片)同学们看一下这幅图片,你们从中看出什么?

又想说点什么?

(观察图片后)可以看出当时井冈山地区非常贫穷落后。

当时的革命斗争非常艰苦,革命领导人和人民群众一样都过着非常艰苦的生活。

同学们能不能举一些例子?

(略思后)讲述“朱德的扁担”等事迹。

从这些中共领导人身上我们应学习什么?

无私奉献、平易近人、以身作则、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等精神。

同学们观察一下我们教材上的一幅插图,今天的井冈山地区跟过去相比有什么变化?

整齐、美观,富有现代气息的建筑林立,绿树成阴,人民生活大变样。

可见中国农村自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巨大变化。

那么,当时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结合课文讨论回答)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

这条道路正确吗?

  (在学生各抒己见的基础上教师明确)在当时来讲,这一决策显然是正确的。

因为中国革命要想取得胜利,就要发动广大人民群众,仅仅依靠工人阶级,革命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突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革命摇篮。

  投影1928―1930年中国建立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示意图。

  这幅图反映了什么?

(观察讨论)中共建立的农村革命根据地越来越多,革命队伍发展壮大。

由于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和红军的壮大使国民党不安,于是,国民党向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了五次围剿。

请同学们看书,围剿和反围剿的结果怎样?

(阅读课文后)前四次反围剿成功,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前四次和第五次的结果为什么不同?

前四次由于中央领导人的正确指挥而获得成功,第五次反围剿失利是由于毛泽东已被迫离开红军领导岗位,中共临时中央放弃了红军前四次反“围剿”胜利的经验,命令红军主力同数倍于己的敌人硬拼,打阵地战、消耗战,结果遭受了重大损失。

当时能不能再跟敌人硬拼硬打呢?

  (在学生各抒己见的基础上教师明确)在当时来讲,显然是不能再硬打硬拼了。

那么,当时中共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是什么?

  (引导学生归纳):

保存革命的火种。

非常正确。

为了保存革命的火种,中共进行了艰苦而神奇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导入第三目内容)“红军不怕远征难”(板书)

谁来讲一个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感人故事?

(自由上讲台讲述)草地夜行、七根火柴、飞夺泸定桥等。

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

  出示油画《飞夺泸定桥》,投影红军过雪山草地途中吃树根、皮带、野菜的图片。

(有激情、生动地讲述,师生情感互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谁来说一下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路线?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书中插图《中央红军长征路线图》,选一学困生回答)

瑞金――四道封锁线――抢占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穿过大草地――陕北吴起镇――甘肃会宁。

这位同学说得对不对?

对!

(挂出提前制作好的留有空缺地点和路线的长征路线图,同时准备毛笔、红墨水)

  谁来在这张图上画出红军长征路线?

  (请一位尚未举手的同学绘图)

(生画完后)请同学们看一下,这位同学画得对不对?

如果不完整,由谁上来补充一下?

(抢着补充)

现在对了,下去以后同学们一定要记住红军长征的路线。

下面我们再来观察红军长征路线图,同学们能不能说一下,红军长征途中经过了多少个省份?

(对照地图回答)江西、广西、广东、湖南、贵州、云南、西康、四川、甘肃、陕西。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补充说明)还有青海、西藏和福建。

另外,红军还到过青海,对于红军西路军在青海的悲壮斗争,我已经事先布置同学们深入村民中去了解,并到西宁东南郊的西路军纪念馆去参观采访。

下面就请同学们介绍一下。

  (两三位同学介绍,师生共同补充)

同学们讲得很精彩。

在长征途中红军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成为党和红军历史上的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有谁知道?

(抢着回答)遵义会议。

(投影遵义会议的图片,讲解遵义会议的重要性)同学们,有一首非常著名的诗是反映红军长征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你们知道吗?

知道,是毛泽东的《七律•长征》。

投影毛泽东的《七律•长征》。

(放《长征组歌?

过雪山草地》录音)在背景音乐中齐声朗读《七律•长征》。

毛泽东的诗中包含着红军在长征途中经过的一些大山大河,你能指出来吗?

岷山、金沙江、大渡河。

补充五岭山、乌蒙山、湘江等。

我想同学们一定看过电视剧《长征》,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部电视剧的主题曲,同学们听完歌曲以后,谈谈你对红军长征的认识。

(播放歌曲《十送红军》,让同学们轻声伴唱)

(听完后各抒己见)

(突出“长征精神”,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学生总结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真正理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含义。

  布置课后探究活动

  1.举行一次班级故事会,讲一讲你所知道的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说一说你心目中的长征精神是什么。

  2.同学们可以尝试着用绘画的形式来表达对红军长征的理解,为我们第三单元的活动课做好准备。

  本设计在充分分析课题地位和课前收集资料、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根据农村学校实际,通过挂图、投影、地图、歌曲等丰富的视听媒介创设情境,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感官被全面调动起来,进行全方位的感知和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时时导学、处处质疑,以恰到好处的问题进行导读、导思、导学,诱导学生思考探究,体现了对历史本质问题的理性思考和自主探究学习,遇到难解和容易引起争论的问题时让学生各抒己见,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为学生(包括学困生)创造尽可能多的表现机会,如毛遂自荐回答问题、叫未举手的学生上讲台勾画长征路线、学生小结课题内容等,体现了“为学生发展服务”的理念,较好地表现了学生的胆识,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及时渗透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对学生在探究中出现的新亮点,教师及时给予鼓励。

班级长征故事会、长征精神论说、图说红军长征等课后作业的布置紧紧围绕下一堂探究活动课,使学生在完成本课作业的同时又为下一节课做了课前准备。

  整个设计过程环节紧凑、情景迭起,教学组织形式虽然不是全新的,但却是一份比较成功的“创设情境、主动参与、诱思探究”式的教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