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语文教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04547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木兰诗语文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木兰诗语文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木兰诗语文教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木兰诗语文教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木兰诗语文教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木兰诗语文教案Word下载.docx

《木兰诗语文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木兰诗语文教案Word下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木兰诗语文教案Word下载.docx

她的名字叫花木兰。

现在我们就从这首流传于世的北朝民歌《木兰诗》中,来感受一下“巾帼不让须眉”的气魄吧!

  1.文学常识:

  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是一首北朝民歌。

它与南朝民歌《孔雀东南飞》合称文学史上的“乐府双璧”。

  2.字词注音:

  鞍鞯(anjian),金柝(tuo),辔头(peitou),云鬓(bin)。

  3.全班朗读全文。

了解木兰替父从军的事迹。

  4.口述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

  5.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每段诗歌内容,力求文字简洁、工整,符合文意。

  6.木兰替父从军这篇诗歌,它所描写刻画的重点在哪里?

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参考答案:

  7.从诗歌如此的详略安排上,概括出诗歌的主旨。

  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木兰勤劳、智慧、勇敢、坚强和不贪图利禄的高贵品质,以及她爱国爱家的崇高精神。

  8.品味诗歌的语言特色:

  铺排手法: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反复手法: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夸张手法: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互文手法: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顶针手法:

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

  9.作业:

  小作文:

英雄花木兰,战场杀敌寇。

(仿民歌形式,可适当运用多种艺术手法,续写木兰在战场上是如何英勇杀敌、保家卫国的。

  字数:

100-150字。

  教师小结: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设计他们喜闻乐见的写作内容,激励学生大胆设计勇于开拓。

  篇二: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字词。

  2.初步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

过程与方法

  1、在师生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复述“木兰从军”的分析花木兰人物形象。

  2、在教师科学方法的指引下,快速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木兰勤劳朴实、刚毅勇敢的性格,学习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点

  掌握文言词汇,翻译课文。

  三、教学难点

  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

  四、教学方法:

  1、教法:

情境教学法、诵读法、复述法

  2、学法:

预习法、诵读法、合作讨论探究法

  五、课时安排:

3课时

  授课时间: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

  学过程: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

课时目标:

  1、介绍作家作品;

掌握字词;

朗读《木兰诗》体现诗歌的声韵美。

2、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积累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

一、引入新课,明确目标

  1、播放动画片《花木兰》片段,学生欣赏。

  花木兰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喜爱的形象,作为一首民歌,《木兰诗》对后世文学艺术产生的影响也很深远。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木兰诗》,走进花木兰。

2、明确课时目标(多媒体展示)二、自主学习,前题诊测检查预习,学生展示交流:

介绍作品: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北朝民歌是当时北方民族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

  何为“乐府诗”?

古代主管音乐的官署称“乐府”。

秦朝及西汉惠帝时设有“乐府令”,汉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

采集民间诗歌和乐曲。

后来人们将乐府采集的诗篇称为“乐府诗”。

  “乐府诗”——继《诗经》《楚词》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

《木兰诗》的重要地位:

北朝乐府最有名的是长篇叙事诗《木兰诗》,它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即《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一、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声韵美

  1、播放课文朗读,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初步感知诗意。

(学生在听中提出应注意的字音。

  机杼zh戎机rng可汗khn鞍鞯jiān辔头pi

  燕山yān胡骑j朔气shu金柝tu红妆zhuāng著我旧时裳zhu傍地走bng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教师范读一二小节,学生听读,要求注意体会朗读的语调、语速、节奏等,尤其应注意朗读节拍的把握。

教师提示:

  ⑴唧唧/复/唧唧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万里/赴/戎机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⑵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⑶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⑷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同样是五字句,⑴组为“二一二”节拍,⑵组为“二三”节拍,⑶组为“二二一”节拍。

所以划分节拍不能单看句式,要联系意义表达,应遵循“句不离词,词不离意”的原则。

  4、学生练读诗歌,力求体现诗歌的声韵美。

  5、学生分小组展示诗歌朗读。

  二.小组内疏通文意。

  请学生将文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找出来写在黑板上。

【拓展延伸,达标测评】检测练习册1、2、3、4。

  【作业布置,板书设计】作业布置

  1、抄写课下注释。

2、背诵两个自然段。

  篇三:

  【学习目标】

  1、在教师科学方法的指引下,快速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复述“木兰从军”的分析花木兰人物形象。

  【引入新课,明确目标】

  一、举例导入。

  学生举例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雄(如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

  2、明确学习目标

  【前置作业,自主学习】

  1、学生提出不能翻译的重点词,教师给予解释。

  (惟、愿、市、旦、度、策、强、将、著、贴、火、走、安)【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说说情节:

学生用自己语言简要复述故事情节。

  要求以“木兰_________”句式概括每节内容,横线上限填四个字。

  (木兰停机叹息、代父从军、奔赴战场、征战沙场、还朝辞官、会见亲人、讴歌英雄)

  女儿性情英雄气概女儿性情

  三.赏析人物。

  1、学生再读课文,四人一组讨论:

要求以“我从课文_____读到木兰是一个_____的人”句式来说。

(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性情)

  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

木兰之所以能流芳百世,因为她既有女儿情怀,更具英雄气慨的古代杰出巾帼英雄形象,在代父从军中看到了她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渴望和平的心愿。

  2、其实在地方戏曲中也有歌颂巾帼英雄的作品,学生欣赏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

  【拓展延伸,达标测评】

  木兰代父从军是一种孝,在战场上拼杀是爱国。

那么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又是怎么样来体现自己对家人的爱,对国家的爱呢?

  拓展练习:

  练习册第5小题。

  【作业布置,板书设计】

  1、欣赏动画片《花木兰》,比较中西方人物形象异同。

2、背诵全诗。

板书设计

  木兰诗

  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性情)

  巾帼英雄爱国、渴望和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