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十二五规划纲要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85089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57.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土资源十二五规划纲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国土资源十二五规划纲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国土资源十二五规划纲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国土资源十二五规划纲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国土资源十二五规划纲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国土资源十二五规划纲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国土资源十二五规划纲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国土资源十二五规划纲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国土资源十二五规划纲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国土资源十二五规划纲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国土资源十二五规划纲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国土资源十二五规划纲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国土资源十二五规划纲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国土资源十二五规划纲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国土资源十二五规划纲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国土资源十二五规划纲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国土资源十二五规划纲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国土资源十二五规划纲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国土资源十二五规划纲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国土资源十二五规划纲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土资源十二五规划纲要Word文档格式.docx

《国土资源十二五规划纲要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土资源十二五规划纲要Word文档格式.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土资源十二五规划纲要Word文档格式.docx

积极主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深入开展“保经济发展保耕地红线工程”,实施差别化管理,优先保障国家重点项目和民生项目用地,有力支撑了经济回升向好。

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出台用地支持政策,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

实行稀土、钨和锑年度开采总量指标控制,对高铝粘土矿产和萤石实行限制性开采,促进了优势矿产的保护。

加快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煤、铁、磷等重要矿产勘查开发布局进一步优化。

截至2010年底,全国整合矿区6574个,减少矿业权2.6万多个。

对比2005年,2010年全国矿山数量净减少1万个,增加矿山开采产量超过10亿吨。

加快推进土地和矿业权市场建设,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

严格落实工业用地和经营性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遏制工业用地和经营性用地低成本扩张。

土地市场建设和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土地资产化进程,为城乡建设提供了大量资金支持。

2006~2010年,全国土地招拍挂出让面积占年度出让土地总面积的比重由32.4%上升到88.3%,国有建设用地出让合同价款达7万亿元。

大力推进矿业权有偿取得,全国矿业权出让111944宗,涉及价款102.1亿元。

截至2010年12月,全国矿业权配号系统配号11.6万个,约占有效矿业权数的77%。

以市场为主导的资源配置体系基本建立,市场配置资源机制进一步完善。

拓展国土资源管理服务领域,积极推进社会民生建设。

推进征地制度改革试点,提高征地补偿标准,探索建立征地补偿安置长效机制。

征地补偿标准提高30%以上,2500多万被征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

保障性住房供地超过68万亩。

稳妥推进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加快建立城乡统一土地市场,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推动了城乡统筹发展。

地质调查更加主动服务城乡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在提供地质信息服务、重要经济区建设、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开发利用清洁能源等方面成效明显。

实施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推进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的规范化、标准化,建立了10多万名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组成的群测群防队伍,建成866个群测群防“十有县”,在全国30个省(区、市)1000多个县开展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成功避让地质灾害3000多起,避免人员伤亡近19万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20多亿元,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提高。

帮助缺水地区解决了1000多万人饮水问题。

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国家级地质遗迹保护,31个省(区、市)均建立了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促进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改善了矿区生产生活条件。

全面加强基础工作,增强了国土资源事业发展后劲。

完成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和矿业三项调查(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和矿业权核查),基本摸清了国土资源家底。

完成了125万平方公里农用地分等定级评估和165万平方公里土壤地质调查测评分析,全国1:

5万区调和航磁工作程度分别达23%和39%,卫片执法检查实现全国覆盖,执法监管共同责任机制初步建立,土地、矿产违法违规形势逐步好转,近三年来,违法建设用地宗数、面积和占用耕地面积平均分别下降25%、24%和26%,无证勘查开采矿产资源案件发生率下降32%。

扎实推进数字国土工程,全面完成金土工程一期建设,形成全国国土资源“一张图”基本框架,国土资源主要审批业务实现网上运行和在线电子申报。

初步建立覆盖土地“批、供、用、补、查”以及矿业权、地质灾害等信息的综合监管平台,促进了国土资源管理方式转变,提高了监管能力。

实施国家土地督察制度,土地督察机构基本完成初创阶段任务,队伍不断壮大,业务不断拓展,作用不断显现。

加大基础测绘工作力度,测绘保障服务成效显著,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重大工程建设、防灾减灾等提供了重要支撑。

围绕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组织开展国家可持续发展国土资源战略研究及顶层设计,编制实施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规划、地质勘查规划和地灾防治规划。

加快国土资源管理法制建设,推进《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修改,推动出台《土地调查条例》和《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制定或修订了《国土资源听证规定》、《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定》等17部部门规章,国土资源法制体系更加健全。

第二节“十二五”面临的形势和要求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快速推进,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问题更加突出,经济增长的资源约束不断强化,国土资源管理肩负着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的历史重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和复杂局面。

我国基本国情、发展阶段和资源禀赋决定了资源约束将长期存在。

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家,正在加快推进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产生了其他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巨大资源需求。

我国地域辽阔,资源总量大、种类全,但人均少,质量总体不高。

人均耕地、林地、草地面积和淡水资源分别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3%、14%、33%和25%,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占世界平均水平的比例分别是煤67%、石油6%、铁矿石50%、铜25%。

矿产资源品位低、贫矿多,难选冶矿多;

土地资源中难利用地多、宜农地少;

水土资源空间匹配性差,资源富集区与生态脆弱区多有重叠。

这些都决定了必须将资源节约放到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

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资源刚性需求的持续增长导致资源供需矛盾不断加剧。

近十年间,我国矿产资源供应增速比前十年平均值提高0.5~1倍,也高出同期世界平均增速的0.5~1倍。

即便如此,也未能满足快速的需求增长,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石油、铁矿石等大宗矿产均已超过50%。

“十二五”时期,立足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矿产资源需求将呈现更加强劲的增长态势。

如果继续沿袭现行资源利用方式,我国主要矿产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资源短缺将从部分矿种向全面短缺演变,资源利用和经济发展将不可持续。

“十一五”以来,全国每年建设用地需求量不断增加,与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之间的缺口日益加大。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和巩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成果政策措施的落实,特别是一系列区域发展规划和政策的实施,以及加快水利交通基础设施、战略性新兴产业、社会民生、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建设等,用地供需矛盾将进一步突出,统筹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面临更加艰巨的任务。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国土资源管理发展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

国土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物质基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迫切要求加快资源利用方式转变,迫切要求加快国土资源管理改革发展。

我国目前经济增长的资源消耗远高于发达国家,也高于一些发展中国家。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是发达国家的3~4倍。

人均城市建设用地已达133平方米,远高于其他东亚国家和地区的水平,也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达到214平方米,远超过150平方米的国标上限。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既面临重要机遇,又承受重大挑战。

加快新农村建设,统筹区域和城乡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需要土地管理提供更多支撑和服务,需要地质公共服务进一步拓展和提升。

适应管理民主化、法治化、现代化的需要,要求不断加强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加快构建国土资源统一监管平台,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国土资源共享信息服务。

目前,国土资源管理改革已步入“深水区”,持续推进难度加大。

在土地管理上,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城市低效用地二次开发、征地制度改革等,需要深化探索。

在矿产资源管理上,矿业权审批制度、管理方式的改革等,需要持续推进。

“十二五”期间,国土资源领域的改革创新将是一场攻坚战。

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深刻变化和全球资源竞争日趋激烈导致利用国外资源的风险和难度加大。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利用国外资源面临的挑战和风险不断加大。

地缘政治对矿产资源的争夺和控制更趋复杂,围绕资源的较量空前激烈,从国际上获取资源的难度不断加大。

受全球粮食、能源危机影响,各国为保障本国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对土地资源的投资需求再度升温。

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和资源消费大国,立足国内提高资源保障能力、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是保障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指导思想

“十二五”时期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落实资源节约优先战略,实行总量控制、供需双向调节、差别化管理,坚持积极主动服务、严格规范管理,统筹保障发展、保护资源,不断深化改革、开拓创新,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以加快资源利用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提高国土资源保障能力和保护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基本要求是:

——坚持把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作为国土资源管理的根本目的。

正确处理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的关系,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统筹土地利用规模、结构、布局和时序,开源与节流并举,保障各业各类用地合理需求。

加快建立地质找矿新机制,着力推进地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力的资源保障。

——坚持把强化国土资源保护作为国土资源管理的中心任务。

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强化规划和计划管控,创新完善耕地保护和补偿机制。

严格执行矿产资源规划,加强总量调控、分区管理和准入管理,强化对重要优势矿产资源的保护和开采管理,建立重要矿产资源储备体系。

加强海洋资源保护,维护海洋权益。

——坚持把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作为国土资源管理的主攻方向。

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基本国策,增强资源节约观念,建立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

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完善节约用地标准,加强用地节地责任和考核。

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绿色矿业和循环经济,创新矿产资源节约技术和机制。

——坚持把服务社会维护权益作为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准则。

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强化公共服务,促进民生建设,发挥资源在城乡统筹、扶贫开发、社会保障、收入调节、防灾减灾等方面的调节、引导和促进的积极作用。

积极参与房地产调控。

搞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做好征地补偿安置,维护农民土地权益。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拓宽地质服务领域。

——坚持把强化执法监管和土地督察作为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保障。

不断完善“全国覆盖、全程监管、科技支撑、执法督察、社会监督”的执法监管体系,切实加强执法监察,全面实施国家土地督察制度,强化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监督管理,维护良好的土地和矿产资源管理秩序。

——坚持把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作为国土资源管理的强大动力。

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国土资源体制机制。

改革管理制度,从重计划配置、项目安排向重市场调节、制度设计转变。

转变管理职能,从重行政审批、微观管理向重市场监督、宏观管理转变,做好保障和服务。

第二节主要目标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战略部署,统筹发展与保护,兼顾当前与长远,确定今后五年国土资源管理的主要目标:

——国土资源保护成效显著。

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18亿亩,基本农田不低于15.6亿亩,土地整治总面积4亿亩以上,补充耕地2400万亩。

钨、锡、锑、稀土等优势矿产资源和特定矿种的保护明显加强,地下水、地质遗迹和地质矿山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海洋资源和环境保护取得显著进展。

——国土资源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500处以上,形成10处以上大型资源勘查开发基地。

新增石油探明地质储量65亿吨、天然气3.5万亿方、煤层气8500亿方、页岩气6000亿方、油页岩1000亿吨、煤炭3000亿吨、铁矿石100亿吨、铜1500万吨、铝土矿8亿吨、铅锌4000万吨、金1600吨、钾盐3亿吨。

南海北部、东海海域和陆域冻土区水合物资源勘查锁定3-5个富集区并优选目标实施试采。

促进和带动企业油气勘探开发,形成1~2个具有大中型油气田形成条件的勘探后备基地。

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合理用地,新增建设用地总量3450万亩。

海洋经济地位作用进一步提升。

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基本建成,信息化测绘体系基本形成。

——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升。

城乡土地利用结构布局得到优化,存量建设用地挖潜力度进一步加大,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面积降低30%。

矿产资源整合取得显著进展,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升,矿产资源总回收率提高5个百分点。

——国土资源服务民生取得重大进展。

民生用地供应优先保障,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用地应保尽保。

征地制度不断完善,征地范围逐步缩小,征地程序严格执行,补偿标准逐步提高,做到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降低和长远生计有保障。

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防治和应急体系初步建立,防灾减灾能力明显提高。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和废弃地复垦取得明显进展,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率达到35%以上,遗留矿山废弃地复垦率达到30%以上,新建、在建矿山废弃地全面复垦利用。

——国土资源管理秩序进一步好转。

国土资源调查评价监测与信息化建设全面加强,综合监管平台建立健全。

国土资源科技创新与国际合作水平不断提升。

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基本确立,依法行政能力显著提高。

国土资源执法监管体系不断健全,国家土地督察制度不断完善,违法违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国土资源市场配置和宏观调控机制进一步完善。

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和统一、竞争、开放、有序的矿业权市场初步建成,市场体系进一步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合理的资源价格、收益分配与补偿机制基本形成。

国土资源规划计划管理不断完善,总量控制、供需双向调节和差别化管理的资源调控机制初步建立,与财税、产业、信贷、环保等政策的协调联动机制进一步健全,国土资源参与宏观调控水平显著提升。

专栏1“十二五”国土资源重大指标

类别

序号

指标

2010年基数

2015年目标值

属性

土地

1

耕地保有量

18.18亿亩

约束性

2

基本农田面积

15.6亿亩

3

新增建设用地总量

新增建设用地3450万亩预期性

4

土地整治面积

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4亿亩,补充耕地2400万亩

预期性

5

矿山废弃地复垦率

25%

新建和在建全面复垦,历史遗留矿山废弃地复垦率35%

6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

建设用地面积

降低30%

矿产

7

新增石油天然气等重要矿产资源储量

新增石油探明地质储量65亿吨、天然气3.5万亿方、煤层气8500亿方、页岩气6000亿方、油页岩1000亿吨、煤炭3000亿吨、铁矿石100亿吨、铜1500万吨、铝土矿8亿吨、铅锌4000万吨、金1600吨、钾盐3亿吨

8

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

500处以上

9

矿产资源总回收率

提高5个百分点

10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率

20%~25%

35%以上

地质

11

基础地质调查程度

完成1:

25万区域地质调查修测200万平方千米,1:

5万区域地质调查120万平方千米,1:

25万区域重力调查和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各125万千米,1:

25万及1:

5万航空物探300万测线千米。

重点海域1:

25万区域地质调查15万平方千米

海洋

12

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9.6

测绘

13

1:

5万基础地理信息覆盖率(%)

85

95

第三节政策导向

紧紧围绕统筹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深化改革、开拓创新,着力破解制约国土资源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着力营造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国土资源管理制度和政策环境。

——加快转变资源利用和管理方式。

强化节约观念,由外延粗放利用资源为主向内涵集约利用资源为主转变;

强化整体观念,由注重资源数量管控向资源数量质量生态综合管理转变;

强化效益观念,由单纯资源管理向资源资产资本“三位一体”管理转变;

丰富管理手段,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社会和科技手段,不断提高资源利用和管理效率。

——完善资源市场配置机制。

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扩大资源有偿使用范围,加大以竞争方式有偿出让的比重,坚持和完善招拍挂出让制度;

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建设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建立健全统一、竞争、开放、有序的矿业权市场;

完善资源价格、收益分配和补偿机制,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加强和改善资源宏观调控。

积极探索建立国土资源参与宏观调控的政策体系,把短期调控政策与促进长期发展政策有机结合起来,加强与相关政策的协调配合,增强调控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提高调控的科学性和预见性。

实行资源利用总量控制,发挥规划计划的管控和引导作用,优化资源利用结构和布局;

实行供需双向调节,继续加强和改进供应调控,同时强化需求侧管理;

实行差别化管理,针对不同区域和产业,实行有保有控、分类管理。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管理信息化。

实施“科技兴地”战略,加快国土资源科技创新与支持体系建设,探索产学研联合攻关机制,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创新资源向深部找矿、对地观测、国土整治、资源节约、地灾防治、新能源新材料勘探开发等重点领域集聚,提升国土资源科学支撑能力。

建立健全国土资源信息网络体系和综合监管平台,加快“一张图”建设,加强网络信息安全保障,提高国土资源管理效率和水平。

——推进国土资源管理法治化。

加快修订颁布土地和矿产资源管理法律法规,逐步健全国土资源法律体系。

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落实责任制和问责制,完善行政绩效评估制度。

完善执法监管手段,建立和落实执法监管共同责任机制,切实维护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秩序。

——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坚持立足国内和利用国外并举,在充分挖掘国内资源潜力的同时,着眼全球范围配置资源,实施资源全球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推进资源战略合作。

增强安全高效地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能力,推动“走出去”战略取得突破性进展。

第三章提升国土资源保障和服务能力

按照保持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总体要求,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完善政策、加大投入,破解土地供需矛盾,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增强国土资源保障和服务能力。

第一节保障科学发展用地需求

实行差别化的供地政策。

坚持区别对待、分类管理,提高供地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结合人口密度、经济密度和单位面积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合理安排用地规模、结构和布局,完善土地利用规划和计划调控。

东部发达地区,要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大力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加快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中部和东北地区,应与产业转移和基础设施建设相适应,合理安排新增建设用地,强化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

西部欠发达地区,要加大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倾斜力度,鼓励使用未利用土地,促进耕地保护、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相协调。

土地供应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危房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倾斜,保障国家重点建设。

禁止向“两高一资”、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项目供地。

拓展建设用地新空间。

着力通过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保障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必要用地。

推进城乡闲置、低效土地盘活再利用,增强现有土地对城乡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保障能力。

鼓励各项建设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开发利用低丘缓坡地、盐碱地、荒草地和裸土地。

积极引导城乡建设向地上、地下空间发展,促进土地立体集约利用。

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和控制规模的前提下,有序开展围填海造地,统筹陆海开发。

强化土地利用规划和年度计划管控。

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乡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等相关规划的协调衔接,统筹保障各业各类用地合理需求。

完善规划修改制度,探索实行规划动态管理。

实施区域、城乡、产业用地计划差别化、精细化管理,加强计划执行情况的考核和监管,发挥计划的导向和调控作用。

加强土地资源调查评价监测。

开展农用地等级动态监测,实施多目标后备土地资源调查评价,深化城乡建设用地调查评价与监测。

统一采购覆盖全国的最新遥感数据,组织加工制作遥感正射影像图,监测年度新增建设用地变化情况,为开展变更调查提供基础资料;

按照国家统一要求开展土地变更调查,全面查清年度各类土地利用变化情况,重点掌握新增建设用地、耕地及基本农田等动态变化情况。

开展土地利用应急监测和城市规模扩展、重大工程跟踪等专项监测。

研究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成果集成,充分利用历年监测资料和成果,深入分析土地利用规律,拓展应用领域,为进一步严格土地管理的提供支持。

专栏2土地资源调查评价监测主要任务

1.农用地等级动态监测。

开展全国农用地质量等级评定与更新;

建立农用地质量等级监测体系,重点对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区域、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备选县、经济快速发展区域、城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