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测量技术管理制度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09809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井测量技术管理制度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矿井测量技术管理制度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矿井测量技术管理制度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矿井测量技术管理制度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矿井测量技术管理制度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矿井测量技术管理制度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矿井测量技术管理制度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矿井测量技术管理制度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矿井测量技术管理制度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矿井测量技术管理制度文档格式.docx

《矿井测量技术管理制度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井测量技术管理制度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矿井测量技术管理制度文档格式.docx

不准在地面上拖拉;

仪器严禁烈日暴晒和冒雨作业,仪器沾雨、雪、湿气时,要及时擦干净并晾干,装入箱内;

仪器升井、脚架升井,管理员要清洗擦净、凉干后,装箱,锁好仪器库;

由管理员填写仪器使用记录。

建立仪器档案(包括登记卡片和鉴定记录),负责仪器充电并做好记录。

1.8、测工服从组长及技术员的领导,后视点要有组长(技术员)对后视人员进行交点,前后视人员照灯、找点和量仪高、觇标高要认真仔细,按要求作业。

避免观测和记录人员,在观测计算过程中出现差错。

负责做好测量仪器、工具的保管及维护工作,经常清尘、通风、防潮,保持仪器完好,若有损坏要及时向站长汇报。

负责检查填图工作及中、腰线的标定工作。

配合组长及技术员做好重大工程和贯通的标定施测工作。

配合技术员建立井上、下平面和高程控制系统。

认真学习测绘理论和测绘技术,提高业务水平。

2、放线测量

2.1、委托书要求技术组(提前两天)提交,内容包括(标定要素、标定要求,并且有图名、图号、日期、具体任务和技术组长手工签字)。

2.2、联系书编写一式三份(重要工程开口、变更和变坡等),要求必须在施工单位施工前下发:

内容包括详细的文字描述(设计中左右、实际中左右、设计坡度、实际坡度)、简图、编号、标定日期、标定人员、编制人,组长签字后生效,送达生产部、施工单位时,必须要求单位负责人签写姓名和送达日期。

2.3、下井放线交点和找点(由组长或技术员给后视人员交点)、量仪高、占标高、巷高、中左右及观测,要详细记录和计算。

2.4、所延放中线必须有方位和距离(三颗)。

2.5、放线之前必须检查上一站水平角和距离,并填写在放线手簿中。

2.6、延伸中线后必须检查后视角,并填写在放线手簿中。

2.7、每次激光放线必须量取中线间距,所放三颗中线点,点间距不小于10米。

手簿记录要内容齐全。

2.8、腰线标定必须检查上次所标定腰线的坡度是否正确后方可往前延伸标定。

2.9、所有连采掘进巷道中线一侧确定为一常数,另一侧根据巷宽具体确定。

在施测过程中确实因客观条件不具备可以相应调整,记录中要详细注明,但方位必须一致。

2.10、如果中线延伸,在不测导线的情况下,必须在导线点上架站,后视导线点,并按15秒导线施放。

3、导线管理

1、井下测导线,必须前后视架架子,严禁吊挂棱镜。

测导线按要求施测,如发现错误或超限,立刻纠正或重测。

2、对已使用的手簿分类并统一编号,建立手簿目录索引表。

手簿一律用铅笔记录,书写端正,不得潦草,原始数据位数应写齐全,画略图应准确清楚,标注齐全(方位、点号)。

不得出现涂改和连环涂改现象。

禁止手簿重抄。

3、淘汰的观测数据应在备注栏内注明重测记录的页码,并标明重测或补测二字。

4、手簿项目要填写齐全(工作面名称、时间、仪器名称、人员、仪高、觇高、帮左、帮右、巷高、草图、温度、气压、棱镜常数),不能缺项,并有第一检查者(观测者),第二检查者(站长或副站长)签字。

5、记录听到观测员报数后,应回报一遍,当记录员对数值有怀疑或听不准确时应马上发问纠正。

6、如果导线施测中半测回、测回间互差超限,必须进行重测。

测距次数严格按《煤矿测量规程》的要求实施。

7、主要大巷内每隔1500米必须设置一组(三颗)永久导线点,此项工作由组长负责完成,永久导线点及时准确。

8、决定长距离巷道延伸的主要误差来源是水平角观测,所以水平角观测必须要执行两测回观测,而且要精确对中、整平,以消除对中误差。

要求:

两测回间互差小于12″,同一测回中半测回互差小于20″(按7″导线)。

9、按照测量规程要求,并结合我矿实际情况,在延测导线时,必须要检查上一站导线的最后一个水平角是否满足如下规定后方可延测导线:

7″导线:

应不大于14″

15″导线:

应不大于20″

10、对于短边的水平角观测,必须要做到两次对中、整平仪器,4个测回观测,测回互差小于12″。

11、对于连采机掘进的巷道导线延伸到200米时要进行复测,800米时要进行闭(附)合一次,而且计算闭(附)合导线时要把小闭合附于大闭合上,逐次升级,以消除最弱边的误差。

12、所有复测、闭合导线若超限必须进行补测或重测,直至合格为止。

4、贯通管理

4.1、所有综采工作面贯通都需要编写贯通设计书。

贯通工程的允许偏差值按《煤矿测量规程》要求预计,一般采用中误差的两倍。

4.2、考虑不影响巷道工程的质量以及巷道今后在生产中的正常使用。

当工作面长在3000m-6000m时,平面位置偏差≤0.4m;

3000m以下工作面均按《煤矿测量规程》执行。

4.3、若沿某一导向层贯通,可以不进行高程误差预计。

贯通工程若遇到地质构造发生变化时,应标定腰线,高程偏差值要求≤0.3m;

若不沿某一导向层贯通,则应进行高程误差预计,高程偏差值要求≤0.4m。

4.4、如果平面预计误差大于限差,则考虑加测陀螺边加强方位控制。

如果贯通后实测偏差大于限差,则视为事故,按事故处理流程追查处理。

4.5、贯通工程设计及误差预计必须有编制人签字。

贯通设计经组长审核签字后必须在开工之前前10天报技术组,技术组在五个工作日内逐级签批后返回。

4.6、修改设计、重复审批周期均为五个工作日。

同时组长应组织组内有关人员认真学习贯通设计。

4.7、大型、特大型贯通开口点施放,起始点必须是陀螺边或是经过闭合(附合)过的高精度导线点。

要求陀螺边最好做在永久点上。

4.7.1、大型、特大型贯通导线长度较长,又多为复测支导线,所以必须布设陀螺边。

陀螺边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布设方法。

一般情况,陀螺应布设在回风、运输顺槽中,如顺槽较长在离开口1500—2000m附近加测陀螺边。

4.7.2、起始位置应按陀螺方位改正,中间加测陀螺边时,当实测方位与陀螺方位接近时,根据情况可不改正,按原方位延伸。

4.8、贯通测量至少要独立进行两次,取平均数作为最终值,最后一次标定贯通方向时,未掘的巷道长度不得小于50米。

地测科对连采机掘进的煤巷贯通距离剩余200M时下达贯通通知书,综掘机掘进煤巷下达贯通通知书的贯通距离为100M,炮掘巷道下达贯通距离为岩巷20M煤巷40M。

4.9、贯通通知书必须要有矿长、生产矿长、总工、安检处、生产办、通风队、调度室、机电队、施工单位等接收人员签名,复印件下发各单位,原件地测部门留存。

4.10、对重要贯通必须有比例尺不小于1:

1000的贯通平面图,交矿调度室,施工单位根据进尺填绘进度,地测科每日测量进尺填绘进度。

4.11、严格按设计施工,陀螺测量审核要有书面的申请报告(陀螺定向要在贯通设计书中注明)。

4.12、矿设计图纸与委托书要有签字,放线所发的联系书填写齐全;

下达贯通通知书签字齐全,在贯通完成后,都要按资料管理制度统一编号存档。

4.13、贯通总结或竣工报告要求反映开工日期、竣工日期、工程实际情况、施工组织、贯通精度、精度验证和经验总结等内容。

5、工程标定

5.1、工程标定开口前,要有矿生产部下的委托书和设计图纸,委托书和设计图纸要签字齐全,停工或复工也要及时通知地测部门,以便上图或放线。

5.2、凡根据设计图纸的放线、定位、贯通等工程,具体负责测量的技术人员一定要对设计图上的尺寸、数据进行验算、复查,确定无误时可以放线,如发现有误时,应立即报矿总工程师协调修改,负责不予放线。

巷道设计平面图,必须有控制方格网,和坐标。

5.3、大力推广使用激光指向技术,测量负责安装调试。

仪器的设置必须必须安全牢固,仪器到工作面的距离不应小于70米,施工队每次使用激光前应检查激光束是否通过检查点,使其正确指示巷道掘进方向。

5.4、工程标定台帐内容必须注明工程名称、资料来源、标定日期、具体位置的控制资料、标定要素、计算过程、标定方案、实际标定过程和略图,标定应包括巷道开口点、拐弯点、皮带中心线标定设计、钻孔、设计变更、立交、机头、机尾、水仓、变电所、延线记录等。

5.5、工程现场标定首先检查标定位置处控制点的准确性,然后按理论标定方案实施。

当客观条件不具备时(冒顶、片帮、设备影响等),可调整方案,所放开口位置是一人计算,一人检查,具体由当班组长(技术负责人)确定。

5.6、开口位置确定后必须在第一时间向施工负责人交待。

升井后马上向组长汇报说明情况,检查计算结果,电脑上图无误后,下发业务联系书。

5.7、工程标定台帐按内容进行填写(工程名称、资料来源、标定日期、控制资料、略图),理论标定成果与实际标定成果的误差(点位、方位)要注明。

存在的问题要写清。

在标定结束后所有资料的计算必须有计算者(技术员)、检核者(组长)签字。

5.8、在标定或放线过程中,如果技术组要求变更设计,在标定或放线后,必须马上要求技术组或组长,补办设计变更通知书。

填写内容必须详细完整。

5.9、标定过程中需要采集的数据要求必须有准确记录,并及时记入原始记录本,原则上要求采集仪高、觇标高、帮左、帮右、巷高等信息。

5.10、当巷道掘进中遇到开口、拐弯、变坡、变断面等情况时,要与原设计图和标定方案相对比,必须与原设计图计算论证确认后,重新标定和填写标定台帐,必要时采取手工检验,图检同时进行。

5.11、对于超出3000M的大型综采工作面的巷道开口标定,要以固定一条已知边为主进行开口标定,并且相邻工作面的巷道开口均以此边进行标定,形成相对性,使工作面两侧巷道尽量平行,以防止工作面安装时造成增减支架的问题。

5.12、工程标定台帐整理,按层位、一个盘区或一年(半年)进行装订,装订前编制目录,统一编号存档。

以便检查和复核。

5.13、开拓掘进队伍必须严格按中腰线施工,矿上要严格管理施工队伍,对不按照中腰线施工造成的井巷工程施工事故,必须按有关规定对事故单位进行处罚

6、综采剖面

6.1、各地测科成立剖面测量小组,负责本矿井正在生产的所有工作面剖面测量。

6.2、贯通巷道在贯通后10日内整理贯通总结,并向矿方提供两顺槽、切眼、回撤通道实测的剖面图及工作面宽度图。

工作面宽度图(点间距要求50-70米)、要求必须实测(特殊情况时必须加密),反应出真实情况(斜距、平距、高程、方位),比例尺为1:

2000-1:

5000。

6.3、剖面测量要求每隔(50-70米)测量剖面一次,测点间距10-15米。

按各矿情况不同,工作面起伏较大时加密,遇断层构造或层位发生变化时加密。

6.4、综采面剖面测量,从采面一条顺槽内导线点起算,通过采面至另一条顺槽内导线点进行高程附和,精度要求闭合差±

150MM。

6.5、剖面资料计算结束后,若所算结果与闭合过资料有出入,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出入较大时必须重测。

6.6、综采面贯通时,根据不同情况,按技术组要求施测综采面。

井下交接资料(一人计算,一人检查),一定要有技术组长签字(交接人、接收人),升井后马上签发联系书。

6.7、剖面测量成果要求从切眼向回采方向按距离顺序编号,存电子文档备份,编制采后底板等高线图,原则上等高距为5米(如有重要工程等高距可以为1米),以电子文档及图形资料进行归档,按照永久测量成果保存。

6.8、工作面、盘区、煤层回采结束后,要依据实测成果,分别在一周、二周、一月内编制底板等高线图。

7、资料管理(必备的成果、台帐)

7.1、成果报告应分门别类整理如:

①地面控制成果。

②大、中巷导线成果。

③工作面导线成果。

④联巷成果。

⑤重要工程成果。

⑥剖面成果。

⑦钻孔成果。

⑧陀螺成果。

并在本大巷、工作面施工完15天内全部整理好。

7.1.1、地面控制成果

7.1.1.1、建立地面控制成果表,对井田历次所作控制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写出评价说明。

7.1.1.2、使用地面控制点时必须对地面控制点进行检查以免点位发生移动。

7.1.1.3、近井点地面控制导线要按规程要求进行平差(平差前距离都要进行各项改正)。

7.1.1.4、GPS和导线控制要求提供竣工报告(包括起算数据、平差计算、略图、精度验证)。

7.1.1.5、高程要求起算点为水准高程(因GPS高程拟合高程误差在3CM左右)。

7.1.2、大、中巷导线成果

7.1.2.1、建立井下大中巷控制成果表,内容包括坐标、点位高程、底板高程、点位左右宽。

7.1.2.2、导线点的等级,对临时成果、重测成果、废弃成果在备注栏内说明。

7.1.2.3、大巷及工作面贯通后及时进行实际偏差值的测定及闭、附合导线测量和计算、编写贯通总结(贯通后15日内提交)。

7.1.3、工作面导线成果

7.1.1、导线内业计算要求使用龙软信息系统,在导线测量作业完成后,第二天必须资料入库,在计算中必须加入所有改正项,仪器自动改正在原始记录中也要注明工作地点的温度、气压、仪器型号等。

7.1.2、导线计算者姓名可直接打印,检核者经与原始记录对照无误后再签字,同时填全对应原始记录本编号、页码和画出草图信息。

7.1.3、导线点成果台帐以贯通符合后不超限的最终成果为准,其它成果要求全部加盖作废印章并注明准确资料编号。

7.1.4、要求成果台帐中包括X、Y、顶H、底H、中左、中右、略图等信息。

7.1.4、联巷成果

7.1.4.1、联巷成果台帐要求有大巷的三联巷和工作面的两联巷,要求用导线点成果和所有实测数据填报。

7.1.4.2、内容反映联巷名(全矿不可重名),左侧开口中心、右侧开口中心与正巷中心线交点的X、Y、H(底),同时还要求注明联巷封闭信息和略图。

7.1.5、重要工程成果

7.1.5.1、重要工程成果(漏煤眼、水仓、机头硐室、井下变电所等),必须有委托书、设计图纸和签字。

7.1.5.2、测量成果与标定要有准确数据(方位、X、Y、顶H、底H、中左、中右、略图等),并在交换图上标清注明。

7.1.5.3、记录手簿单独建立。

工程完结后统一编号存档。

7.1.6、剖面成果

7.1.6.1、剖面测量成果,要求每条大巷要有准确资料(起点X、Y、顶H、底H、中左、中右、略图等)。

7.1.6.2、手簿要填写完整:

工作面名称、时间、仪器名称、人员、仪高、觇高、帮左、帮右、巷高、联巷、方位、草图、第一检查者,第二检查者签字等信息。

7.1.6.3、在测量剖面时,按方位顺序编号(注:

倒站),遇见导线点要进行复合(200-300米),以免发生错误。

7.1.6.4、测算完剖面资料后,如果所测算结果与闭合过资料有出入,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出入较大时必须重测。

7.1.6.5、剖面测量成果,在大巷形成、综采工作面采完后,要把成果及图形资料进行归档,按照永久测量成果保存。

7.1.7、钻孔成果

7.1.7.1、建立钻孔成果表。

要求有勘探略图(包括勘探线),钻探成果。

7.1.7.2、补勘的钻孔及时进成果表,钻孔孔口坐标、高程、各煤层底板高程及煤厚(实测),应及时手工填绘在交换图上以备检查。

7.1.8、陀螺成果

7.1.8.1、实施陀螺定向要求按规程序执行,三大巷(主运、辅运、回风顺槽)一般掘到1500-2000米时,实施陀螺定向。

7.1.8.2、大型、特大型工作面贯通,必须在编写贯通设计书中(设计陀螺边的位置)提到,巷道掘到1500-2000米时,实施陀螺定向。

7.1.8.3、实施陀螺定向,必须提前向生产部提出申请,审核后实施或外托。

7.1.8.4、实施陀螺定向,组内要与调度室协商安排时间。

实施过陀螺定向或用陀螺改算过的成果要在成果中反映。

7.2、资料整理要求按以上工作顺序和样表装订,半年进行一次装订,编目录归档由地测科统一管理,要求地测科必须有专人负责管理资料。

7.3、资料按工作流程装订,装订前编制目录,同一内容有附件直接装钉在对应内容后,确因无法装订的可另附,无法确定装订位置按实施时间先后装订。

7.4、测量资料整理结束后统一命名为×

×

矿×

工作面(工程)测量成果报告。

7.5、组内所有的测量资料必须以电子版拷贝到微机和移动硬盘上,同时应定期更新。

7.6、测量资料管理要有总索引目录,同时档案柜索引目录和档案盒中索引目录也要齐全。

以便查找。

7.7、所有测量资料成果,除有电子版外,还要有书面成果资料。

8、矿图

8.1、各矿井必备如下测量图件:

8.1.1、井田区域地形图:

1:

2000或1:

5000注明点号、高程。

8.1.2、工业广场平面图:

500或1:

1000。

8.1.3、井底车场平面图:

200或1:

500(不规定)。

8.1.4、采掘工程平面图:

8.1.5、主要巷道平面图:

1000或1:

2000。

8.1.6、井上下对照图:

8.1.7、井筒断面图:

500。

8.1.8、主要保护煤柱图:

8.2、各矿采掘工程平面图在每月1号收回,5号前上好发还各单位。

填图线画误差不大于图上1mm,颜色与图例相吻合。

8.3、井上下对照图每季度填绘一次,半年更新。

8.4、地测科矿图由组长负责检查,检查要按照《煤矿测量规程》第231条要求仔细对照,不能遗漏,按照规定的符号及时填绘,发现问题由组长承担责任。

8.5、其它测量图件严格按《煤矿测量规程》填绘。

9、验量

9.1、现场验收工作由地测科、队或指定单位具体负责完成。

验收原始资料必须做到全面、细致、及时、准确、完整、统一、客观、真实。

9.2、每次井下验收必须认真做好记录,包括每次参加验收的人员姓名,升井后要及时填写验收台账,认真计算采掘煤量及巷道进尺,每次必须有对算者签字。

现场验收资料要完整保存,以便检查、复核。

9.3、对巷道进尺验收时,必须以导线点作为基准点进行验收,对于掘进煤量的验量计算取平均断面,特殊情况必须分段计算(如立交、交岔点)。

一般每隔50m以内量取一个巷道断面,特殊情况按断面变化量取。

9.4、对连采工作面各支巷完成后及时进行巷道验收,回采时至少隔二条支巷测量一次。

9.5、综采工作面验收,推进长度必须从附近的导线点量取;

采高必须在工作面推进70m以内验收一次,每隔10部支架量取一个点。

9.6、对于仓存煤量,各站应首先按图纸编制煤仓容积的计算公式,以后每月末用测绳量取各煤仓的储煤深度,然后换算成各煤仓的储煤量(为了确保安全,每次量取前先把顶盖打开,待释放完有害气体后方可量取储煤深度)。

9.7、所有验收时间均以月末当天下午4时为止。

各仓存和集装站月末验收必须记清进、出场时间,并记清在此期间进出场院的煤量,以下午4时为准。

9.8、每旬地测科对矿井的采掘情况进行一次旬验收,每月末进行一次汇总。

9.9、矿井进尺煤量统计表格统一用Excel电子表格制作,A3纸张。

煤量计算、进尺、煤量累计必须是电子表格运用公式自动生成,不允许手工改动。

进尺以m为单位,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煤量以t为单位,保留整数。

9.10、矿井进尺、产量月(旬)验收报表,各仓存和集装站月末存煤量验收报表的单位负责人(组长)是第一责任人;

每张表的审核是第二责任人;

制表人是第三责任人。

9.11、每月对出现差错的报表,根据责任划分对相关责任人给予严肃处理。

对报表中有意弄虚作假,不请示、不汇报者,根据情节轻重给予严肃处理。

9.12、地测科要建立验收台帐,以井下验收记录为准,认真计算采掘煤量及巷道进尺,整理成验收台帐,验收台帐计算者及校对者都要签字,验收记录和台帐要妥善保存编号归档,以便检查和复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