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题库阅读理解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24020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54.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试题库阅读理解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语文试题库阅读理解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语文试题库阅读理解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语文试题库阅读理解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语文试题库阅读理解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语文试题库阅读理解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语文试题库阅读理解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语文试题库阅读理解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语文试题库阅读理解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语文试题库阅读理解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语文试题库阅读理解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语文试题库阅读理解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语文试题库阅读理解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语文试题库阅读理解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语文试题库阅读理解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语文试题库阅读理解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语文试题库阅读理解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语文试题库阅读理解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语文试题库阅读理解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语文试题库阅读理解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试题库阅读理解Word格式.docx

《语文试题库阅读理解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试题库阅读理解Word格式.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试题库阅读理解Word格式.docx

D.从文中信陵君的表现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知错能改、不计回报的人。

二、出师表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线词错误的一项是()

A.此先汉所以兴隆也(的原因 

B.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非常恨)

C.先帝不以臣卑鄙(地位低下,见识浅陋) 

D.遂许先帝以驱驰(这里指奔走效劳)

2、下列对句子和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只希望在乱世苟且保全性命,有朝一日在诸侯中做官扬名。

B.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在军事失败时接受重任,在患难危机关头奉行使命。

C.从以上两段文字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个为人谦虚,虑事谨慎,忠于国家的人。

D.为“报先帝忠陛下”诸葛亮出师北征,文中写了两个典故:

三顾茅庐、白帝城托孤。

三、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

“公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

“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

“天子之怒,浮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

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浮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先生坐,何至于此!

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此庸夫之怒也B.天下缟素

夫战,勇气也可以弹素琴

C.秦王色挠D.亦免冠徒跣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徒属皆曰:

“敬受命。

2.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极力描绘由天子之怒引致“伏尸百万”的可怕场景,目的是用武力来恫吓唐雎。

B.唐雎用专诸、聂政、要离这些平民因怒行刺的故事,表明要效法他们跟秦王拼命。

C.文中唐雎佩剑入朝要与秦王拼命这一情节,强烈表达了作者要颂扬正义的思想感情。

D无论秦王是真屈服还是假屈服,“长跪而谢”都表明唐雎在这场较量中取得了胜利。

3.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以头抢地耳:

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B.长跪而谢之:

长跪地上感谢他

C.徒以有先生也:

只因为有先生你啊

D.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大王曾听说平民百姓发怒吗

四、杜畿传

杜畿字伯侯,京兆杜陵人也。

少孤,继母苦之,以孝闻。

举孝廉,除汉中府丞。

荀彧进之太祖,太祖以畿为司空司直。

追拜畿为河东太守。

是时天下郡县皆残破,河东最先定。

畿治之,崇宽惠,与民无为。

民尝辞讼,有相告者,畿亲见为陈大义,遣令归谛思之,若意有所不尽,更来诣府。

乡邑父老自相责怒曰:

“有君如此,奈何不从其教?

”自是少有辞讼。

班下属县,举孝子、贞妇、顺孙,复其徭役,随时慰勉之。

渐课民畜牸牛、草马,下逮鸡豚犬豕,皆有章程。

百姓勤农,家家丰实。

畿乃曰:

“民富矣,不可不教也。

”于是冬月修戎讲武,又开学官,亲自执经教授,郡中化之。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是()

A.少孤,继母苦之苦:

辛苦

B.荀彧进之太祖进:

推荐,举荐。

C.若意有所不尽,更来诣府诣:

D.亲自执经教授,郡中化之化:

教化

2.与文中“畿亲见为陈大义”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B.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C.行拂乱其所为

D.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

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杜畿幼年时死了父亲,因为孝顺继母被推举为官员,后来又被太祖加封为太守。

B.在河东执政的时候,杜畿对老百姓实行宽松优惠的政策,对他们之间的诉讼晓以大义,让他们尽量自己解决。

C.为了鼓励百姓都勤于农业生产,杜畿命令增加属县里所有孝子、贞妇、顺孙的徭役。

D.杜畿认为社会安定、物质富足之后,就要让老百姓习武修文,提高文化素质。

五、中国结

中国结始于上古先民的结绳记事。

《周易注》载:

“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可见,在远古的华夏土地,“结”就被先民们赋予了契和约的法律表意功能和记载历史事件的作用,“结”因此备受人们的尊重。

作为一种装饰艺术,结始于唐宋时代。

到了明清时期,人们开始给结命名,赋予它十分丰富的内涵。

比如方胜结、如意结、双鱼结、龙凤结等等。

“交丝结龙凤,错彩织云霞。

一寸同心缕,千年长命花。

”在明清诗人的诗句中,结艺已经到了“织云霞”的地步,足见结在当时流行的盛况。

“结”,是一个表示团结、力量、和谐,充满情感的字。

给人一种团圆、亲密、温馨的美感。

“结”与“吉”谐音,因而蕴涵着丰富的内容:

福、禄、寿、喜、财、富、安、康……绳结这种具有生命力的民间技艺一直流传至今,现在有上千个品种,其中有编号、有花形的设计有三百多种。

中国结不仅造型美、色彩美,而且具有形意象征的极大魅力:

以结表情,以结寓意,图必有意,意必吉祥。

不同的形意有不同的名称,表达着不同的美好祝福:

平安结——一生如意,岁岁平安;

祥云结——吉祥如意,祈保平安;

吉祥结——吉人天相,祥瑞美好;

如意结——万事称心,事事如意;

蝴蝶结——福在眼前,福运迭至;

同心结——恩爱情深,永结同心;

福字结——福气满堂,福星高照……

中国结,讲究上下一致,左右对称,正反相同,首尾可接。

每一个结从头到尾都是用一根丝线编结而成。

一根数尺长的彩绳通过绾、结、穿、缠、绕、编、抽等多种手法,按照一定的章法循环复叠,连绵不断的编制而成,它既显示了东方文化的巧妙神韵,又昭示出典雅饰品的独立价值。

把不同的结饰互相结合在一起,或用其它具有吉祥图案的饰物与结搭配组合,就形成了造型独特、绚丽多彩、寓意深刻、内涵丰富的吉祥装饰物品。

中国结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已发展出多个产品,其中主要有两大系列:

吉祥挂饰和编结服饰。

每个系列又包括多个品种,如吉祥挂饰有:

大型壁挂、室内挂件、汽车挂件等;

编结服饰有:

戒指、耳坠、手链、项链、腰带、古典盘扣等。

中国结所显示的情致与智慧是中华古老文明的象征。

中华民族将自己对生命的认识,对生活的体验,对未来的希望,对爱的渴求以及对亲人的祝福等美好的情感,全部融于结饰之中。

1.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结这种民间技艺一直流传至今,是因为它不但形美而且意美。

B.“交丝结龙凤,错彩织云霞。

”在唐朝诗人的诗句中,结艺已经到了“织云霞”的地步,足见结在当时流行的盛况。

C.如意结——吉人天相,祥瑞美好;

同心结——万事称心,事事如意;

吉祥结——恩爱情深,永结同心。

D.“结”,是一个表示团结、力量、和谐,充满情感的字。

“结”与“吉”同音,意为吉祥。

2.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结在唐宋时期才开始成为一种装饰艺术品,到明清时候人们开始用吉祥的语言为它命名。

B.中国结因为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所以既显示了东方文化的神韵,又昭示了典雅饰品的独立价值。

C.中国结起源于华夏先民的结绳记事,是中华古老文明的象征,备受人们的尊重。

D.把不同的结饰结合在一起,或者跟其他吉祥图案搭配组合使中国结形成了两大系列:

六、李士谦

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

髫龀丧父,事母以孝闻。

母曾呕吐,疑为中毒,因跪而尝之。

伯父魏歧州刺瑒,深所嗟尚,每称曰:

"

此儿吾家之颜子也。

年十二,魏广平王赞辟开府参军事。

后丁母忧,居丧骨立。

自以少孤,未尝饮酒食肉,口无杀害之言。

至于亲宾来萃,辄陈樽俎,对之危坐,终日不倦。

李氏宗党豪盛,每至春秋二社,必高会极饮,无不沉醉喧乱。

尝集士谦所,盛馔盈前,而先为设黍,谓群从曰:

孔子称黍为五谷之长,荀卿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容可违乎?

少长肃然,不敢驰惰,退而相谓曰:

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德也。

士谦闻而自责曰:

何乃为人所疏,顿至于此!

家富于财,躬处节俭,每以振施为务。

州里有丧事不办者,士谦辄奔走赴之,随乏供济……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

士谦曰:

吾家余粟,本图振赡,岂求利哉!

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曰:

馈了矣,幸勿为念也。

各令罢去。

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谦拒之,一无所受。

他年又大饥,多有死者,士谦罄竭家资,为之糜粥,赖以全活者将万计。

收理骸骨,所见无遗。

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

赵郡农民德之,抚其子孙曰:

此乃李参军遗惠也。

或调士谦曰:

子多阴德。

所谓阴德者何?

犹耳鸣,已独闻之,人无知者。

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母曾呕吐,疑为中毒,因跪而尝之

B.居丧骨立

C.李氏宗党……无不沉醉喧乱

D.士谦闻而自责……

2.与例句中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赵郡农民德之

A.项伯杀人,臣活之B.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C.后人哀之而不鉴之D.燕巢于飞幕之上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此乃李参军遗惠也;

②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

B.①其后出粟数千石;

②爱其二毛,则如股焉

C.①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德也;

②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

D.①债了矣,幸勿为念也;

②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

4.下列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

B.至于亲宾来莱,辄陈樽俎,对之危坐,终日不倦。

C.收理骸骨,所见无遗。

D.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5.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所谓阴德者何——什么是所谓的阴德

B.此儿吾家之颜子也——这孩子是我家的颜回啊

C.髫龀丧父,事母以孝闻——7岁丧父,因事母孝顺出名

D.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德也——看见了君子以后,才觉得我们晚辈缺乏德行

6.以下句子编为四组,能表现文中所说李士谦"

阴德"

的一组是()

①母曾呕吐……跪而尝之②亲宾来萃……终日不倦

③家富于财……每以振施为务④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

⑤悉召债家……对之燔契⑥收理骸骨,所见无遗

A.③④⑤B.②④⑤C.①③⑥D.①⑤⑥

7.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有一年发生大饥荒,士谦拿出家里的全部财产,给乡民熬粥喝,赖以保全性命存活的人数以万计。

B.事母极孝,李瑒称李士谦是李家的颜回。

C.李士谦造福乡里,不为留名,甚至连他的子女都不让知道。

D.李士谦家里很有钱,但自己的生活非常节俭。

他经常赈济、施舍别人。

七、“嫦娥“撞月

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10秒,我国首个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下简称“嫦娥”)在科技人员的控制下整星成功撞月。

至此,我国探月一期工程完美落幕。

“嫦娥”为什么要撞月呢?

首先是为了深入了解月面物质的构成。

这不但能发现其潜在的利用价值,更能从中获得太阳系天体早期演化过程的线索。

这样的线索在地球、金星、火星等有大气和火山活动的行星上已难觅踪迹。

在解释月球演化的学说中,最成功的一个是“岩浆海假说”。

它认为月球形成早期曾有一个深达数百千米的熔融表层,轻的物质上升,重的物质下降。

此说主要依据阿波罗登月宇航员带回的380千克月球岩石土壤样本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遥感资料。

经过阿波罗探月的喧闹,直到20世纪90年人,探月热潮才又兴起。

先后有日本“飞天”探月器的子卫星“羽衣号”、美国的“月球勘探者号”、欧洲的“sMART—1”、印度的“月船撞击探测器”等多台探测器受控撞月。

它们多半坠落于以往探月器未曾光顾的区域,采取获取图像和光谱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来搜集以前未曾得到的数据,其中就包括曾轰动一时的极地水冰的发现。

目前,通过撞击月球获得月面及月面以下物质的光谱已成为主流做法。

今年5月美国将发射名为“LRO”的母卫星以释放它的子卫星“LCROss”来撞击月球极地,激起尘埃云;

母卫星将在飞跃尘埃云时收集数据并传回地球。

而“嫦娥一号”的落月点在月球东经52.36度、南纬1.50度的丰富海区域。

这里距上世纪70年代前苏联发射的探月卫星“月球16号”及“月球20号”的着陆点不远,这两个探测器都曾把月球土壤样本带回地球。

“嫦娥”撞月还为将来我国探月工程的第二阶段“月面软着陆探测与自动巡视勘察”进行了技术积累,即进行着陆轨道控制试验。

在“软着陆阶段”要攻克着陆轨道设计与制导、导航与控制等技术。

尽管此次“嫦娥”整星撞月——在绕月轨道上没有其他探测器对撞月过程进行跟踪监测,但是这样获得的轨道控制经验也是任何国家都不会与人分享的,星上的CCD相机实时传回的清晰图像,为我国航天探月研究提供了民间常宝贵的资料。

1.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嫦娥一号”成功撞月为我国探测月球工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B.月球“岩浆海演化假说”主要依据宇航员带回的月面土壤样本。

C.月球极地水冰的重大发现依赖于图像获取和光谱分析的结合。

D.卫星撞月以印证获得的数据是当今人类探月工程的主流做法。

2.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分析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耗费巨大、艰辛备尝的探月活动,在上世纪大约沉寂了20年。

B.上世纪前苏联发射的“月球16号”对了解月面物质的构成立有战功。

C.撞月探测器坠落于以往探月器未涉足的区域,将使所获数据更全面。

D.“嫦娥”与前苏联“月球20号”着陆点相近,是为了论证前苏方的成果。

八、赵人患鼠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①,中山人予之。

猫善扑鼠及鸡。

月余,鼠尽而鸡亦尽。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

“盍②去诸?

”其父曰:

“是非若所知也。

吾之患在鼠,不在乎于鸡。

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③,坏伤吾器用。

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

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

若之何④而去夫猫也?

①中山:

地名②盍:

何不③垣墉:

墙壁④若之何:

为什么

1、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吾之患在鼠( 

忧虑 

) 

B、告其父曰:

“盍去诸?

”( 

赶走 

C、去饥寒犹远(尤其)

D、不病于无鸡乎?

( 

担忧 

) 

2、对上面这则寓言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则寓言告诉人们,若想解决问题,必须首先考虑自己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只要达到了这个目标,其他方面即使有些损失,也尚在所不惜。

B、一个人如果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什么事都想做成,但又什么代价都不想付出,到头来只能是一事无成。

C、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评价任何事物,应看他的主要方面是好是坏,不能吹毛求疵。

D、“有失才会有得”是本文的主旨。

九、幸福感有利于健康

科学把很大的热情投入到了对忧郁的解析而不是对开怀喜悦的理解当中。

研究者们早就知道,愤怒和压抑会让我们生病,甚至死亡。

可是.他们猜想.像乐观、好奇和狂喜——那种想张开臂膀,为春天的甜蜜而高歌一曲的冲动——这类的感觉,不仅使人生值得留恋,而且会使寿命极大地延长。

他们认为,欢笑可以驱除紧张感对人体产生的锈蚀性影响,欢乐的人比好发脾气和喜欢诉说的人活得更长。

为什么幸福感有利于健康,人体处于狂喜状态时,身体内部有什么事情发生了呢?

近来引起科学家注意的是由脑垂体分泌出来的荷尔蒙。

可是,到目前为止,大部分实验仅限于啮齿类动物,行为科学的学者们好像不太情愿去追寻一种可爱药物在人类当中的应用。

医生们宁愿把精力集中在一些严肃的事情上,也就是使人们生病的一些东西上。

令人伤心的是,太多科学家都以负面的角度来看待幸福感这个问题。

他们认为,幸福之所以被认为有益健康,是因为它能解忧消愁。

可是,哪怕最死板的研究者也都知道,真正的喜悦远非只是压抑的缺失;

它本身就有其决定性的积极存在状态——一种成熟的、美妙的感觉。

研究者们说,他们很难理解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无法在实验室里重现这种感情。

你可以让人发火,让人好奇,可是很难让实验者产生幸福感,除非给他们一些致幻剂。

但是有种喜悦的确是可以进行实验室分析的,那就是笑。

当你欢笑的时候,你的肌肉、脖颈和肩头都很快地收紧和放松,心率和血压都会增加,呼吸时断时续,更加深沉。

当笑声减下来的时候,你的血压和脉搏都有可能会沉下来,慢下来,直到比这场欢喜开始前更为适合健康的体态。

大笑还有助于抵消不适感,在一项实验中,给一组学生看杂耍演员的录像节目,他们要比另一组观看插花艺术讲解录像的学生能够忍受更高的电流强度刺激。

当然,对一些“病理性大笑”,医生们会用.注射镇定剂来停止它——这时医生们的脸上会凝结着欢欣的微

笑。

1.下面对第一段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家认为,愤怒和压抑是忧郁的两种表现形式

B.科学家认为,为美好的春天高歌是典型的喜悦情境

C.科学家认为,喜悦可以使人留恋生命、延年益寿

D.科学家认为,紧张感是一种有益于生命的情绪

2.下面对第二段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脑垂体分泌出来的荷尔蒙是喜悦状态的生理反应 

B.“一种可爱药物”是只对啮齿类动物才有特效的药物

C.医生们关注的“严肃的事情”是指二些能致病的事物

D.行为科学学者与医生在研究人类喜悦上都不够积极

3.下面对第三段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大多数科学家都能从正确的角度研究和解释幸福感

B.研究者说不能理解幸福是因为无法让实验者产生幻觉

C.作者认为,“压抑的缺失”是喜悦感产生的主要来源

D.作者认为,“积极存在状态”是喜悦感的独立状态 

4.下面对第四段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笑不属于喜悦,所以可以在实验室里进行分析研究 

B.当笑声结束时,血压和心率都会自动恢复原来状态

C.忍受更高电流强度,说明人在欢笑时可以抵消不适 

D.医生们脸上“欢欣的微笑”有助于缓解病人的不适

十、张良

张良字子房,其先韩人也。

大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

父平,相釐王、悼惠王。

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

卒二十岁,秦灭韩。

良少,未宦事韩。

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五世相韩故。

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

秦皇帝东游,至博浪沙中,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

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急甚。

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

“孺子,下取履!

”良愕然,欲殴之。

为其老,乃强忍,下取履,因跪进,父以足受之,笑去,良殊大惊。

父去里所,复还,曰:

“孺子可教矣。

后五日平明,与我期此。

”良因怪,跪曰:

“诺。

”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

“与老人期,后,何也?

去,后五日早会。

”五日,鸡鸣往。

父又先在,复怒曰:

“后,何也?

去,后五日复早来。

”五日,良夜半往。

有顷,父亦来,喜曰:

“当如是。

”出一编书,曰:

“读是则为王者师。

后十年兴。

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已。

”遂去不见。

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

良因异之,常习读诵。

1、对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 

悉:

熟悉

B、父去里所,复还 

里所:

一里左右

C、后五日平明,与我期此 

期:

相约、约会

D、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 

乃:

原来是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父以足受之,笑去

B、得力士,为铁锤重百二十斤 

为其老,乃强忍,下取履

C、至良所,直堕其履桥下 

张良,字子房,其先韩人也

D、良因怪,跪曰:

“诺”。

良因异之,常习诵读

3、下列句中的划线词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急甚

B、良与客狙击秦皇帝 

C、良愕然,欲殴之

D、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圮上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张良年少好学的一组是( 

 

【1】良少,未宦仕韩 

【2】良尝学礼淮阳,东见沧海君

【3】下取履,引跪进 

【4】良愕然,欲殴之

【5】五日,良夜半往 

【6】良因异之,常习诵读

A、[1][3][5] 

B、[2][4][6] 

C、[3][5][6] 

D、[1][2][4]

5、对原文理解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良的祖先是韩国人。

韩国灭亡之后,张良为韩国报仇,竟雇佣刺客行刺秦王,结果失败,被迫易名改姓,逃到下邳。

B、张良在下邳桥上遇见一个老人,老人故意掉鞋到桥下。

却叫张良去捡,并给他穿上,这是对张良的一次考验。

C、下邳桥上的老人是一个隐士。

他从张良的行动中认识到“孺子可教”,所以送给张良一部兵书。

让张良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D、张良三次应约到下邳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