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机械与设备 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37001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161 大小:1.3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机械与设备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1页
食品机械与设备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1页
食品机械与设备 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1页
食品机械与设备 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1页
食品机械与设备 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1页
食品机械与设备 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1页
食品机械与设备 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1页
食品机械与设备 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1页
食品机械与设备 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1页
食品机械与设备 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1页
食品机械与设备 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1页
食品机械与设备 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1页
食品机械与设备 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1页
食品机械与设备 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1页
食品机械与设备 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1页
食品机械与设备 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1页
食品机械与设备 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61页
食品机械与设备 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61页
食品机械与设备 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61页
食品机械与设备 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61页
亲,该文档总共1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食品机械与设备 教案.docx

《食品机械与设备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机械与设备 教案.docx(16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食品机械与设备 教案.docx

食品机械与设备教案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园艺系

教学方案

食品机械与设备

一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性质:

1.本课程属食品专业重要专业课之一;

任务:

1.了解和掌握食品机械的基本知识是掌握好食品加工的基础,同时通过工艺与机械相结合,为改进和设计新型的食品机械提供理论依据。

2.到现在为止,大家已经掌握有关的基本理论和工艺原理在此基础上来学习食品机械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参数选择和确定等内容,使大家具有一定的机械设备选型和一般工艺设备设计能力并掌握一般常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方法。

 

二课堂教学计划

绪论(1学时)

一、教学目的

通过对国内外食品机械行业发展的对比,讲解我国食品机械行业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使学生了解我国食品机械行业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我国食品机械工业现状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内容

(一)由食品工业发展看食品机械

1.什么是食品工业?

主要以农业、渔业、畜牧业、林业或化学工业的产品或半成品为原料,制造、提取、加工成食品或半成品,具有连续而有组织的经济活动工业体系。

2.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食品工业得到了飞跃发展,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食品机械作为食品工业的装备,发展尤为迅速。

中国历年食品工业总产值

1952年我国食品工业的总产值仅为82.80亿元,1980年的食品工业总产值为568.00亿元,到1990年食品工业总产值达到1359.99亿元,1995年食品工业总产值已上升为全国各行业之首,高出排名第二的冶金行业1.5%。

而到2000年食品工业总产值已超过了6734.47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3.目前我国食品工业结构不合理的表现有:

A.基础原料加工比重过大,食品制造业不到20%;

B.结构比例不协调

项目

我国

发达国家

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

业︰烟草加工业

57.5%:

12.4%:

23.36%

(78%~83%)︰(12%~

16%)︰(4%~6%)

食品工业总产值︰农业

总产值

0.4︰1

(2~4)︰1

食品制成品占居民食物

消费支出

不到40%

80%以上

C.企业规模小、效益差、技术设备水平低

4.食品工业的发展离不开食品机械工业的进步。

食品机械的现代化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食品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食品机械工业的技术进步为食品制造业和食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条件保障;而食品工业的不断的发展为食品机械制造业提出了一个个新的课题,要求其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与完善。

那么我国的食品机械:

A.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实现了高速发展、初步形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B.1998年全国从事食品机械生产的企业约6600家(实例),从事食品机械科研和教学的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超过500个单位。

C.行业发展的市场广阔,潜力巨大,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热点领域。

(二)食品机械的分类

1.特点

食品机械的种类繁多、形式多种多样,结构简繁不一;

带有部分地区性特色及特殊风味;

关系到食品质量的好坏。

2.对食品机械有其特殊的要求

(1)食品物料的成分、性质、形态等差别较大,决定食品机械的单机性强,这些设备一般外形尺寸较小,重量较轻,移动方便。

(2)要求食品机械使用的材料应能防腐、防锈,符合国家《食品机械卫生和安全》标准中规定的需要强制执行的内容。

(3)食品直接接触的工作部件应便于拆卸和清洗。

(4)食品机械要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具有调节容易、调整模具方便和一机多用的特点。

(5)食品机械与设备的运行,应安全可靠、操作简便。

3.分类

(1)其分类按照食品的种类和行业的不同,可以分为:

粮油加工设备(油脂、米制品、面制品和豆制品)

果蔬保鲜与加工设备

畜禽产品加工设备(包括肉乳蛋)

水产品加工设备

方便食品机械

饮料加工设备和食品加工中废弃物综合利用设备等。

(2)按照食品加工的单元操作的不同,可以分为:

食品输送机械:

像皮带输送机,斗式提升机

食品清理与分选机械

食品粉碎机械

食品分离机械

食品混合机械:

粉料混合和捏合机械

食品浓缩机械

食品干燥机械:

包括各种常压和真空干燥机械与设备;有箱式、隧道式、回转式等

食品杀菌机械

食品熟化机械:

蒸煮机械,焙烤机械等

食品冷冻机械

食品包装机械:

包括各种固体和液体的定量、计数和包装机械与设备;如容积式、重量式的装罐、装瓶、装袋机械。

近年来,随着食品加工业的发展,在每一个分支中均分化出了不少新的加工机械种类。

例如,在分离机械中发展出了超临界萃取、纳滤、微波辅助萃取、超声辅助萃取等新的分离机械;在食品粉碎机械中新推出了气流粉碎、振动粉碎、球磨粉碎等超细粉碎设备。

与此同时,不同行业的交叉又产生出一些新的行业。

例如,粮食加工中的植物蛋白饮料、果蔬加工中的果蔬汁饮料、畜禽加工中液态牛奶等工业的发展,形成了产品营养、技术先进的饮料加工业,培养出了一批专业从事饮料成套设备研发与生产的科研机构与企业(实例)。

(三)我国食品机械工业与国外先进技术水平的差距

进入21世纪以来,尽管我国食品机械工业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整体上讲存在着行业之间的不平衡,与国外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品质量方面

发达国家的食品机械产品无论从内在质量还是外观质量都大大超过我国的食品机械产品。

内在质量主要表现在产品性能差、关键零部件和易损件寿命短、稳定性和可靠性差;外观质量主要是造型不美观、表面粗糙。

造成产品质量差的主要原因是采用的设计理论、设计手段、设计方法、制造技术和检测手段落后。

此外,国内许多原材料、基础件质量不稳定,直接影响了产品的整体质量。

2产品技术水平方面

国外食品机械在技术上的先进性主要表现在:

①基础工业通用技术(包括机械制造技术、材料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技术、真空技术、控制技术、传感技术等)的先进性及不同技术的有效组合;②高新技术(包括超微粉碎技术、超临界革取技术、超高压灭菌技术、低温杀菌技术、微波技术、挤压膨化技术等)的推广应用。

发达国家食品机械工业的主要特点是高新技术实用化、产品节能化,以及食品加工生产线安全卫生、运行可靠、高度机械化和自动化。

先进的生产装备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源消耗、保持食品营养成分和风味、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保障。

而我国由于劳动力相对廉价,不同领域发展的显著不平衡,仍然存在高度自动化、半机械化与人工作坊并存的现象,技术难度大的关键单机很少问世,大型的生产系统(如萃取容积在1000L以上的超临界流体萃取设备、高质量的无菌包装生产线等)仍需依赖进口。

我国食品机械主要产品中,技术水平60%处于发达国家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水平,20%处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水平,只有5%~10%达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

从整体上讲,产品的技术水平比发达国家落后约20年。

3产品种类方面

目前国外食品机械产品品种有3000多种,成套数量多,基本上可满足当前食品工业的需要。

我国食品机械产品的品种及成套数量都较少,新产品的开发还处于跟在发达国家之后进行消化吸收的阶段。

特别是在产品的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缺乏深入研究,高新技术产品欠缺,不少食品工业急需的食品机械产品不得不从国外进口。

4行业科研水平方面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农产品加工业的科研投入,科技部在科技攻关计划。

“863”计划中投入巨资多次列入有关农产品深加工技术与设备研究开发的内容,这使得我国的食品加工业的科研水平得到很大的改善。

但是从整体上讲,我国食品机械制造企业在科研投入方面出现严重不足的现象。

发达国家食品机械企业科研开发费用占企业销售额的8%~10%,科研人员占企业总人数的比例也相当高,而我国食品机械的科研与开发能力十分薄弱,大部分企业基本上没有自己的科研力量,科研投入平均不到销售额的1%。

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大部分科研的课题没能转化为生产力,没有形成带动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的技术进步力量与运行机制。

另外,我国在行业市场信息方面与发达国家也有较大的差距。

(四)我国食品工业与食品机械制造业的未来

食品工业要发展,食品机械工业要相应发展,以适应食品工业自动化、高效化、现代化发展的要求。

根据我国食品机械产品品种的发展速度和各部委组织的食品机械新产品攻关项目数初步预测,2010年食品机械产品将达到2800多种。

1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食品机械工业的发展重点

(1)粮油加工设备

粮油加工设备将提高技术结构水平,产品结构升级换代加快发展,进入设备质量、品种数量、技术含量的提高和调整时期。

发展能提高大米、面粉得率,降低杂质含量的技术和装备;适当发展免淘米、专用粉、杂粮精加工的技术和装备;发展粮食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的技术和装备;发展膨化等油脂浸出工艺、油脂精炼和豆粕低温脱溶技术与装备;开发并应用棉籽、菜籽的脱毒技术与装备;发展大豆加工和综合利用设备。

(2)淀粉加工设备

我国淀粉机械应在提高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上狠下工夫。

解决好关键主机和设备成套方面的问题。

进一步加大薯类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应全面开发马铃薯全粉的生产设备及开发利用马铃薯全粉生产系列食品的加工工艺和设备。

(3)方便食品加工设备

为使城乡居民饮食生活进一步多样化、方便化,满足人们对方便食品在营养、卫生、经济。

风味等方面的需求。

发展方便面、方便米饭、方便粥、方便米粉、膨化食品、馒头、包子、春卷、馄饨、饺子等方便主食加工成套设备。

发展方便主食,各种蔬菜、肉、蛋、禽、水产品等速冻小包装相关设备。

发展快餐、学生课间餐、营养餐、午餐等工业化生产装备。

重点发展传统食品。

保健、婴幼食品加工设备,也应注意发展各种休闲膨化食品加工设备。

(4)果蔬保鲜与加工设备

果蔬保鲜与加工设备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应发展果蔬分级技术与装备;高得率的鲜榨果汁技术和设备;节能的浓缩技术和设备;速冻及脱水技术与设备;发展分离和提取果蔬资源(尤其是皮、籽等废弃物)中功能成分的技术与设备。

发展全自动速冻食品加工成套设备及相关配套设备。

(5)乳品加工机械

我国的乳品和乳品机械市场空间很大。

我国的乳品机械应增加产品品种,提高关键产品的质量,发展国内急需消大型自动化生产线。

建议今后开发的重点:

①原料奶的自动质检、检测仪器,低温预处理有关设备,原料奶的贮藏设备,专用鲜奶检测仪器;②大中型乳品生产线实现微机自动化;③提高和完善均质机的技术性能和质量水平;④鲜奶生产的超高温瞬时杀菌设备、灭菌奶的无菌灌装设备及其与UHT设备的成套化;⑤牛奶的分离技术和设备;⑥高效率、低能耗的多次蒸发器;⑦奶粉二次干燥设备,大型奶粉生产线,小型奶酪加工设备。

(6)肉类加工设备

目前我国家畜、家禽屠宰设备以中、小型成套设备为主,大型设备还需进口。

在中、小型成套设备中,关键设备(如胴体分割、骨肉分离、电麻、自动宰杀、内脏摘取等)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熟肉制品加工关键设备(如盐水注射机、斩拌机、全自动真空灌肠机、蒸煮设备等)与发达国家也存在较大差距。

今后,应在增加产品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上狠下工夫。

大力发展熟肉制品和方便肉食品的加工设备,同时也要大力发展冷冻肉、分割肉、小包装肉等加工和包装设备。

发展畜、禽屠宰的内脏、血、皮、骨、毛和各种腺体等的综合利用技术与设备,应用分离、提纯新技术,开发功能性、生理活性物质的加工设备。

(7)饮料加工设备

我国饮料工业近十几年发展迅速。

饮料加工机械有清洗机械、分级选果机械、粉碎机械、打浆机、榨汁机、分离机、均质机。

过滤机、浓缩设备、热交换机械、水处理设备、汽水混合机、提香机、杀菌机械、灌装设备、冷饮成套设备等。

目前,饮料设备的年生产能力已达200O万t以上,行业内已引进国际20世纪90年代先进水平的两片式易拉罐生产线和灌装线以及利乐包、康美盒等一次性软包装生产线和各种规格、型号的玻璃瓶、塑料瓶灌装线,浓缩果汁、纯净水生产线、高压杀菌设备以及其他各种饮料生产设备,国际上最先进的PET瓶无菌灌装设备也被引进投入使用。

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如膜分离技术、酶工程技术(实例)、无菌灌装技术等也在国内饮料行业得到应用。

国产饮料机械基本能满足饮料加工业的一般要求,尚不能完全满足饮料工业发展的需要。

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产品规格不全、成套性差、大型成套设备少、自动化水平不高、先进技术应用不多等差距。

今后应加强目前缺门短项的单机(如浓缩、杀菌、香味回收等)新产品开发,加快新技术的应用,提高设备的可靠性、稳定性。

(8)无菌包装设备

无菌包装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应用于60年代,发展于70年代,到90年代中,国外已有数十家生产各种无菌包装设备的公司,目前,国外发达国家的液体食品包装中,无菌包装已占65%以上,且每年以超过5%的速度增长。

我国的无菌包装技术起步于70年代,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迅速地发展起来,从最初的引进国外成套无菌设备生产线及包装耗用材料到自主研究开发,我国的无菌包装技术经过了从无到有,并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

目前,世界上较大的较有影响力的无菌包装器材生产企业有瑞典利乐包装有限公司、美国国际纸业公司、德国PKL公司、德国意韦卡公司和日本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等。

从北京航空工艺研究所于1988年底研制成功国内第一条大袋无菌包装生产线开始,目前国内广东省远东食品包装机械有限公司、安徽省科苑集团、杭州中亚包装有限公司、上海轻工机械厂等10余家企业已经有能力生产各种无菌包装生产线。

2食品加工业中高新技术配套装备的研究

可应用于食品机械生产中新的食品加工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1)冷杀菌技术

传统的高温杀菌方法容易破坏食品的原有风味和维生素C,使酶特性发生变化,影响食品品质。

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1995年7月通过了Coolpure公司的冷杀菌法,该法适用于液态或可泵送食品的杀菌,采用短时高电压脉冲杀灭液体和粘性食品中的微生物。

冷杀菌技术包括物理冷杀菌和化学冷杀菌。

近年来发展较快的物理冷杀菌技术包括:

超高压杀菌、脉冲电场杀菌、脉冲磁场杀菌、电子射线杀菌、强光脉冲杀菌等。

目前有关冷杀菌的机理研究较多,开发了不少不同规格的小型试验设备,但技术实施的共同困难是设备的放大问题。

(2)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利用某些物质(主要是一些低沸点、在常温常压下呈气态的物质)处于超临界状态下所具有的优良溶解特性,来分离混合物中目标组分的一种高新分离技术。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常常以CO2为溶媒,在萃取食品、香料、中药材中有效成分时,具有萃取温度低。

选择性好、无有机溶剂残留、对环境无污染等优点,因此得到快速的发展,前景广阔。

我国已经研制出了萃取容积达1000L的超临界流体萃取设备,25L以下的试验设备比较普及,且性能基本可以满足试验的需要,生产型的设备还有待完善。

我国已进口多套大型超临界流体萃取生产设备,单只萃取釜的容积最大达3500L。

(3)超声波技术

超声波技术在食品加工中有多种应用,例如超声强化革取技术、超声波均质机细化技术、超声波细胞破碎技术等。

超声强化萃取技术是借助超声波的“空化效应”,使得提取介质中的微小气泡压缩、爆裂,破碎被提取原料和细胞壁,加速了天然产物中有效成分的溶出;借助超声波的“机械振动”和“热效应”还可进一步强化溶出成分的扩散,因此超声强化可以大大缩短提取时间,降低提取温度,提高提取效率。

传统的高压式均质机已发展到了极限,即不可能再靠提高压力的方法来取得进一步细化物料的效果,对纤维状结构和脂肪球的破碎效果不理想。

目前美国已研制成功新一代聚能式超声波均质机,能使果汁饮料中的固形物尺寸细化到0.1~0.5μm,不会像高压均质机那样因升温而改变物料特性。

(4)挤压技术

挤压技术是借助螺杆挤压机完成输送、混合、加热、加压、质构重组、熟制、杀菌、成型等多加工单元,从而取代食品加工的传统生产方法。

目前已研究开发出适应高淀粉、高蛋白质、高脂肪、高水分的挤压加工机械,用于生产各类工程肉、水产、谷物早餐等食品。

螺杆挤压机分为单螺杆挤压机和双螺杆挤压机。

(5)真空技术

真空技术在食品工业的应用潜力很大。

目前食品工业普遍采用真空浓缩、真空包装、真空充氮气包装、真空贴体包装、真空干燥、真空油炸、真空熏蒸、真空输送、真空浸渍、真空冷却等技术。

五、课堂小结

食品机械的现代化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食品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食品机械工业的技术进步为食品制造业和食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条件保障;而食品工业的不断的发展为食品机械制造业提出了一个个新的课题,要求其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与完善。

我国食品机械工业虽然发展迅速,但整体上讲存在着行业之间的不平衡,与国外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以后着重从几方面和食品高新技术方面重点发展我国食品机械工业,以适应食品工业自动化、高效化、现代化发展的要求。

六、布置作业

我国食品机械工业与国外先进技术水平差距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第一章乳品加工机械与设备

第一节概述(1学时)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各种奶制品的生产工艺流程;

2.掌握如何描述工艺流程图。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巴氏杀菌乳和超高温杀菌乳工艺流程图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内容

相关知识的复习

乳是哺乳动物分娩后由乳腺分泌的一种白色或微黄色的不透明液体。

现有的乳加工产品主要有消毒乳、发酵乳制品、炼乳和乳粉、奶油、乳品冷饮等。

消毒乳又称杀菌乳,系指以新鲜牛乳、稀奶油等为原料,经净化、杀菌、均质、冷却、包装后,直接供应消费者饮用的商品乳。

•按原料分:

(1)普通全脂消毒乳

(2)脱脂消毒奶

(3)强化牛乳

(4)复原乳(再制奶)

(5)花色牛乳(Flavore Milk)

•按杀菌分:

(1)低温杀菌(LTLT)牛乳(保温杀菌乳)

牛乳经62~65℃,30min保温杀菌。

在这种温度下,乳中的病原菌,尤其是耐热性较强的结核菌都被杀死。

(2)高温短时间(HTST)杀菌乳

通常采用72~75℃,l5s杀菌,或采用75~85℃,15~20s杀菌。

由于受热时间短,热变性现象很少,风味有浓厚感,无蒸煮味。

(3)超高温杀菌(UHT)乳

一般采用135~150℃,2~8s杀菌。

由于耐热性细菌都被杀死,故保存性明显提高。

由于杀菌时间很短,故风味、性状和营养价值等与普通杀菌乳相比无差异。

(4)灭菌牛乳

灭菌牛乳可分两类,一类为灭菌后无菌包装;另一类为把杀菌后的乳装入容器中,再用110~120℃,l0~20min加压灭菌。

(一)乳品加工概况

1.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我国乳品消费量每年均以22%以上的增速快速发展。

2006年我国牛奶产量为3193.4万吨,人均消费量25.4kg,乳制品加工量为1459.6万吨,但仍低于世界水平。

2.目前,世界排名前25位的外国乳品公司中,有13位进入中国(美国的雅培和惠氏,瑞士的雀巢),同时带来先进的设备和工艺。

3.我国乳制品的加工品种主要有液态奶和固态乳制品两大类。

液态奶包括饮用鲜奶、酸奶及其他花色奶;固态乳制品主要是全脂奶粉和脱脂奶粉,而黄油、干酪和炼乳等由于加工技术和全国消费量的制约,产量很少。

4.近年来,我国乳品加工企业加大了体制改革和技术改造力度,大力实施产业化经营,通过股份制改造和联合经营等方式组建了一批有实力的奶业集团,如上海光明、内蒙古伊利和蒙牛、石家庄三鹿、北京三元、黑龙江完达山等,初步改变了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局面。

这六大企业的销售收入均超过15亿元,合计销售总额超过275亿元,占全行业的53.9%。

(二)典型乳品工艺流程

1.巴氏杀菌乳(属于复习内容,可一笔代过。

巴氏杀菌是指杀死引起人类疾病的所有微生物及最大限度破坏腐败菌和乳中酶的一种加热方法,以确保食用者的安全性。

(1)工艺流程

原料乳的验收→过滤、净化→标准化→均质→杀菌→冷却→灌装→检验→冷藏

A原料乳的验收和分级

消毒乳的质量决定于原料乳。

因此,对原料乳的质量必须严格管理,认真检验。

只有符合标准的原料乳才能生产消毒乳。

B过滤或净化

目的是除去乳中的尘埃、杂质。

C标准化

目的是保证牛奶中含有规定的最低限度的脂肪。

各国牛奶标准化的要求有所不同。

一般说来低脂奶含脂率为0.5%,普通奶为3%。

因而,在乳品厂中牛奶标准化要求非常精确,若产品中含脂率过高,乳品厂就浪费了高成本的脂肪,而含脂率太低又等于欺骗消费者。

因此,每天进行分析含脂率是乳品厂的重要工作。

我国规定消毒乳的含脂率为3.0%,凡不合乎标准的乳都必须进行标准化。

D均质

在消毒奶生产中均质是将乳中脂肪球在强力的机械作用下破碎成小的脂肪球。

目的是为了防止脂肪的上浮分离,并改善牛乳的消化、吸收程度。

均质可以是全部的,也可以是部分均质。

许多乳品厂仅使用部分均质,主要原因是因为部分均质只需一台小型均质机,这从经济和操作方面来看都有利

E巴氏杀菌

杀菌或灭菌不仅影响消毒乳的质量,而且影响风味和色泽、保存期。

因此,巴氏杀菌的温度和持续时间必须准确。

加热杀菌形式很多,一般牛奶高温短时巴氏杀菌的温度通常为75℃,持续15~20s;或80~85℃,10~15s。

如果巴氏杀菌太强烈,那么该牛奶就有蒸煮味和焦糊味,稀奶油也会产生结块或聚合。

均质破坏了脂肪球膜并暴露出脂肪,与未加热的脱脂奶(含有活性的脂肪酶)重新混合后缺少防止脂肪酶侵袭的保护膜,因此混合物必须立即进行巴氏杀菌。

F冷却

乳经杀菌后,就巴氏消毒奶、非无菌灌装产品讲虽然绝大部分或全部微生物都已消灭,但是在以后各项操作中还是有被污染的可能,为了抑制牛乳中细菌的发育,延长保存性,仍需及时进行冷却,通常将乳冷却至4℃左右。

而超高温奶、灭菌奶则冷却至20℃以下即可。

G灌装

目的主要为便于零售,防止外界杂质混入成品中、防止微生物再污染、保存风味和防止吸收外界气味而产生异味以及防止维生素等成分受损失等。

灌装容器主要为玻璃瓶、乙烯塑料瓶、塑料袋和涂塑复合纸袋包装。

(2)实际生产线(结合书中P2图1-1“巴氏杀菌乳生产工艺流程“讲解)

生产普通消毒奶的各家乳品厂工艺流程的设计差别很大。

例如:

标准化可以采用预标准化、后标准化或者直接标准化,而均质也可以是全部的或者是部分的均质。

最简单的工艺是生产巴氏杀菌全脂奶,这种加工线包括一台净乳机、巴氏杀菌器、缓冲罐和包装机。

而复杂的生产线可同时生产全脂乳脱脂乳部分脱脂乳。

图为巴氏杀菌乳生产线:

 

关于此图的解释(建议:

将简单的示意图画于黑板上,点对点解释,效果比用多媒体展示效果好)

A预热段:

牛奶通过平衡槽

(1)进入巴氏杀菌器(4)开始预热(目的:

降低牛乳黏度便于生产效率提高;达到均质温度);如果牛奶中含有大量的空气或异常气味物质就要脱气,脱气是在真空脱气机中进行。

牛奶经预热和脱气后进入分离机(5),在这里受离心机作用分成稀奶油和脱脂乳。

B均质段:

不管进入的原料奶含脂率和奶量发生任何变化,从分离机流出来的稀奶油的含脂率都能调整到要求的标准,并保持这一标准(通过流量传感器7、密度传感器8和调节阀9来确定并保持稳定)。

稀奶油部分的含脂率通常调到40%,也可调到其他标准,例如,如该稀奶油打算用来生产黄油,则可调到37%。

稀奶油一是通过阀10、11与均质机12相连,而生产脂肪含量不同的巴氏杀菌乳,二是多余的稀奶油进入稀奶油生产线。

在这一生产线中,均质是部分均质,即只对稀奶油部分均质。

离开分离机的稀奶油和脱脂奶并不立即混合,而是刚好在进入流量传感器之前在管道中进行。

C杀菌段:

随后均质的稀奶油与脱脂乳混合,并送至巴氏杀菌机4和保温管14进行杀菌。

含脂率已标准化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