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掌镇中心校读书活动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47734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5.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伦掌镇中心校读书活动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伦掌镇中心校读书活动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伦掌镇中心校读书活动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伦掌镇中心校读书活动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伦掌镇中心校读书活动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伦掌镇中心校读书活动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伦掌镇中心校读书活动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伦掌镇中心校读书活动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伦掌镇中心校读书活动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伦掌镇中心校读书活动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伦掌镇中心校读书活动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伦掌镇中心校读书活动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伦掌镇中心校读书活动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伦掌镇中心校读书活动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伦掌镇中心校读书活动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伦掌镇中心校读书活动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伦掌镇中心校读书活动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伦掌镇中心校读书活动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伦掌镇中心校读书活动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伦掌镇中心校读书活动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伦掌镇中心校读书活动方案.docx

《伦掌镇中心校读书活动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伦掌镇中心校读书活动方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伦掌镇中心校读书活动方案.docx

伦掌镇中心校读书活动方案

伦掌镇中心校2014读书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创建“书馨校园”为导向,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为契机,贯彻落实新课程要求,以读书活动为载体,努力营造书香校园,塑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本次读书活动主题:

“构建书馨校园,师生共同成长”。

推动全镇师生深入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促进师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提高师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让阅读成为学生和教师成长的源动力。

二、活动范围

全镇各中小学校师生

三、活动安排

人员项目内容

教师

学生

1、阅读计划

学期初自定

班级制定

2、阅读书目

读经典名著,增文化底蕴;

读理论专著,强教学实践;

读儿童文学,悟童心童真;

读报纸杂志,解世事风情。

(书籍来源:

学校图书馆、自己订阅图书、杂志等)

中华古诗文经典;

中外经典名著(见附表)。

(书籍来源:

学校图书馆、自己订阅图书报纸等)

3、阅读笔记

中心校统一发放的阅读笔记本

中心校统一印制书海拾贝

4、活动形式

自主阅读

早读30分钟+阅读课

5、活动载体

九月份:

1、教师汉字大会,推出优秀选手。

十月份:

1、小学语文教师下水作文比赛;

2、县汉字大会复赛、决赛。

十一月:

1、教师读书笔记展评;

2、师德师风演讲比赛。

十二月:

1、小学语文主题阅读现场研讨会;

2、中小学语文阅读研讨会;

3、庆元旦诗歌朗诵会;

一月份:

读书笔记展评

九月份:

1、“迎中秋”古诗词手抄报展示;

2古诗词背诵比赛;

3、中小学生汉字大会,推出优秀选手。

十月份:

1、重阳节手抄报大赛;

2、县汉字大会复赛、决赛。

十一月:

1、小六古诗词默写竞赛;七八年级钢笔字比赛;

2、学生读书笔记展评。

十二月:

中小学生庆元旦诗歌朗诵会。

一月份:

读书笔记展评

6、读书活动成果展

 

1、学校读书笔记月展评

2、学校开展月读书汇报会

3、师生经典诵读比赛(结合节日)

4、师生读书征文比赛

5、读书标兵评选

1、学生优秀读书笔记展评

2、分年级定期举行名著阅读竞赛

3、师生经典诵读比赛(结合节日)

4、师生读书征文比赛、学生(创意)手抄小报

5、读书之星、诵读小能手评选

读书活动评分细则表

评比项目

分值

评 比 细 则

自评

考核

制度

建设

10

①制定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及方案》。

(5分)

 

 

②积极参加读书活动,基本完成的读书计划。

(5分)

 

 

读书

笔记

20

①要求所读的图书要做好记录和写好读书笔记。

(5分)

 

 

②要对每周背诵科目熟练背诵。

(5分)

 

 

③有双休日读书记录,完成“书海拾贝”并批改。

(10分)

 

 

读书

活动

20

①结合节日主题,办好相应主题的手抄报。

(10分)

 

 

 

 

②班级每周一次读书交流活动,学校每月一次读书展评,有活动记录、材料、图片。

(10分)

 

 

竞赛活动

40

①积极向网站投稿,投稿采用一次记10分。

 

 

②每月一次大型读书活动,有材料、有图片、有记录。

(10分)

 

 

③积极参加中心校组织的读书活动每次记2分,获得奖励加2分。

 

 

加分项

10

在其它读书领域中,取得了成绩获得县、市及省级或国家级奖励,每人次县级加2分、市级3分、省级4、或国家级奖励5分。

 

 

总分

100

 

 

 

附1:

汉字大会活动方案

中国汉字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是我们民族祖先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明最灿烂的瑰宝之一。

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国家语言文字的发展,倡导广大少年儿童热爱祖国传统文化,让孩子们在充满紧张感的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树立爱汉字、爱汉语的意识。

中心校决定举行第一届汉字听写大赛,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大赛时间:

9月29日

二、参赛对象:

分为小学生组、中学生组和教师组。

三、大赛形式:

分初赛、决赛两个阶段。

初赛由各校组织完成;决赛由中心校统一组织安排。

(一)初赛

各学校(学区)自定选拔方式及竞赛题目,开展校内选拔活动,自主产生本校代表队(每队6人,其中1名为候补队员),教师组4人。

(二)决赛

采取团体赛形式和个人淘汰赛进行决赛,选拔出小学生组、中学生组和教师组各一支代表队参加县级复赛

四、大赛内容:

试题范围:

小学组为人教版语文课本4-6年级词语;中学组为苏教版语文课本7-9年级词语;教师组为4-9年级词语

五、注意事项:

1、各校长要高度重视此项大赛,要有专人负责,确保活动落到实处。

2、学校负责人要组织学生加强练习,在现识字的基础上拓展延伸,注重学生书写能力的训练。

3、9月25日前以校为单位组织好初赛,并于当天将参赛学生名单上报中心校。

4、中心校要将此项活动计入学年度综合评估。

六、奖项设置

本次大赛设团体前一、二名奖,个人设一、二等奖。

以校为团体,学生团体奖一等奖一个、二等奖1个;教师团体奖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学生个人奖一等奖6个、二等奖6个;教师组个人奖一等奖6个(前6名)、二等奖8个(7-12名)。

伦掌中心校汉字听写大赛规则

 

团体赛规则:

1、选手集体在答题台听写。

主考官会读出考题词汇。

2、选手可以请求考官提供解释词义,考官也可以主动提供词义,选手未听清题目,可以请求主考官再读一遍,但不可以拖延思考时间。

3、考官宣读考题词汇、提供基本解释之后,确定不再有疑问,则开始计时,选手有30秒(四字词语为60秒)时间书写答案。

4、选手必须用规范简体汉字工整书写,在时间允许的范围内,选手可以涂改、重写,完成后将答题板反扣于答题台。

5、选手的书写结果三位裁判分别给出裁定结果。

主考官根据裁判裁定宣布结果。

对字迹不清、细节含混的字形,裁判可以要求选手重写这个字,选手重新书写的,裁判依据重新书写的结果裁定。

6、采取计分制,每组选手写对一个题给团体计1分,写错或不谢不计分。

7、积分第一名为团体一等奖,第二(三)名为二等奖。

个人赛:

1、各队按照顺序,轮流出一名队员比赛。

每次只有一位选手应现场主考官的邀请走到台前进行比赛,其余选手在主考官宣布上一位选手竞赛结果的同时,自动从自己的座位起身,行进至答题台站定,主考官会读出考题词汇。

2、选手可以请求考官提供解释词义,考官也可以主动提供词义,选手未听清题目,可以请求主考官再读一遍,但不可以拖延思考时间。

3、考官宣读考题词汇、提供基本解释之后,确定不再有疑问,则开始计时,每位选手有30秒(四字词语为60秒)时间书写答案。

当记分员宣布答题完毕时,将答题板反扣于答题台。

4、选手必须用规范简体汉字工整书写,在时间允许的范围内,选手可以涂改、重写,。

5、选手的书写结果三位裁判分别给出裁定结果。

主考官根据裁判裁定宣布结果。

对字迹不清、细节含混的字形,裁判可以要求选手重写这个字,选手重新书写的,裁判依据重新书写的结果裁定。

6、书写结果正确的选手立即返回自己的座位,等待下一次出场。

书写错误的或者在规定的时间内未写出答案的淘汰。

7、本次大赛采取计分制,每名选手写对一个题给团体计1分,5名选手的得分相加就是团体的总得分。

9、现场所有的参与人员不得对参赛选手提出任何方式的暗示。

附件2:

古诗词背诵默写大赛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要求,彰显中华语言文化魅力,提升我镇学生通用语言文字的应用水平,现决定在全镇举办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及古诗文默写、古诗文知识竞赛活动。

为更好地组织此次活动,特制订方案如下:

一、大赛宗旨

彰显中华语言与文化的魅力,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人文精神。

通过组织全校师生参加经典诵读大赛,加强少年儿童文化底蕴和道德修养建设,用我国传统文化的智慧源泉滋润少年儿童的心田,使孩子们从小接受传统文明的熏陶,从而不断提高人文素质,更好地适应未来挑战。

二、赛事安排

九月份:

古诗词朗诵比赛

十月份:

六年级古诗词默写大赛

十二月:

庆元旦古诗词朗诵比赛

三、参赛对象、内容及参加决赛名额分配

(一)参加活动对象:

一至六年级全体学生。

(二)参赛形式

1.参赛选手:

中年级组(三、四年级)、高年级组(五、六年级)和中学组。

2.内容为新课标规定必背的古诗文及专家推荐诵读的古诗文(各年段诵读、比赛的具体篇目详见“附件”)。

3.诵读形式分为个人必背诗,诵读经典,默写古诗文。

4、古诗词默写竞赛全员参加决赛,中心校统一发放试卷;诵读比赛每学区(中学)4-6人参加决赛。

四、活动时间及步骤安排

1、活动当月中旬以学校为单位组织学生诵读、背诵指定篇目的古诗文。

2、活动当月22日前以学区(中学)为单位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文朗诵、默写初赛,并于当天将挑选出学区(中学)参加决赛的优秀选手报中心校。

3、中心校统一组织经典古诗词诵读、古诗文默写决赛。

决赛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五、评奖办法

具体奖项设置为:

小学中年级组、高年级组和中学组各设个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集体各组各设一个一等奖。

对获得一等奖的选手将给予对应的指导教师颁发奖项。

六、活动要求

(1)要充分认识开展此活动是通过广泛诵读经典,彰显中华语言与文化魅力,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水平;挖掘与诠释中华经典的文化内涵,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2)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努力营造学生诵读中华经典古诗文的浓厚氛围,积极推动经典诵读进课堂、进校园、进家庭,建立经典诵读活动能够深入、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3)要认真组织好每一个阶段的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背诵及组织好初赛、挑选优秀选手参加决赛等相关活动。

要认真发动、号召学生全员参与。

要在组织学生全员参与诵读的基础上,组织好的初赛工作,参加决赛的优秀选手应该在初赛的基础上产生。

(4)中心校按要求切实组织好学生参加古诗文默写及古诗文知识竞赛决赛活动,做到竞赛组织有序、赛事安排严密、比赛成绩真实,使本次活动取得较好的成效。

人教版小学语文必背诗词目录

三年级

上册

课内

课外

序号

题目

作者

序号

题目

作者

夜书所见

叶绍翁

出塞

王昌龄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别董大

高适

望天门山

李白

罗隐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小儿垂钓

胡令能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山居秋瞑

王维

梅花

王安石

绝句

江碧鸟逾白

杜甫

江南春

杜牧

游山西村

陆游

庆申正月游齐安

王安石

题目

作者

序号

题目

作者

咏柳

贺知章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春日

朱熹

四时田园杂兴

梅子金黄杏子肥

范成大

游子吟

孟郊

题临安邸

林升

乞巧

林杰

墨梅

王冕

嫦娥

李商隐

塞下曲

林暗草惊风

卢纶

人教版小学语文必背诗词目录

四年级

上册

课内

课外

序号

题目

作者

序号

题目

作者

题西林壁

苏轼

咏华山

寇准

游山西村

陆游

长歌行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青松

陈毅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滁州西涧

韦应物

杂诗

陶渊明

峨眉山月歌

李白

下册

课内

课外

序号

题目

作者

序号

题目

作者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使至塞上

王维

望洞庭

刘禹锡

将至桐城

王士祯

忆江南

白居易

登快阁

黄庭坚

乡村四月

翁卷

鹧鸪天

辛弃疾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渔歌子

张志和

人教版小学语文必背诗词目录

五年级

上册

课内

课外

序号

题目

作者

序号

题目

作者

泊船瓜州

王安石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秋思

张籍

夏日绝句

李清照

长相思

纳兰性德

示儿

陆游

西江夜行

张九龄

卜算子·咏梅

陆游

梦李白二首(其二)

杜甫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灞上秋居

马戴

随园诗话

袁枚

长安春望

唐卢纶

鹧鸪天

刘著

七律长征

毛泽东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下册

课内

课外

序号

题目

作者

序号

题目

作者

浪淘沙

刘禹锡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牧童

吕岩

春日偶成

朱熹

舟过安仁

杨万里

如梦令

李清照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水调歌头

赤壁怀古

苏轼

满江红

岳飞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苏轼

爱莲说

周敦颐

春江花月夜(选背)

张若虚

人教版小学语文必背诗词目录(六年级)

上册

课内

课外

序号

题目

作者

序号

题目

作者

已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

冬夜读书示子聿

陆游

新雷

清张维屏

观书有感

朱熹

月夜

刘方平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夜洛城闻笛

李白

桃花源记(选背)

陶渊明

襄邑道中

陈与义

菊花

元稹

诗经采薇(节选)

春夜喜雨

杜甫

西江月

夜行黄沙到中

辛弃疾

天净沙秋

白朴

马诗

李贺

下册

课内

课外

序号

题目

作者

序号

题目

作者

元日

王安石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皮日休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七步诗

曹植

书愤

陆游

鸟鸣涧

王维

木兰辞

北朝民歌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登高

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陋室铭

刘禹锡

石灰吟

于谦

岳阳楼记(选背)

范仲淹

竹石

郑燮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乙亥杂诗

龚自珍

浣溪沙

苏轼

卜算子宋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初中语文要求背诵古诗词

七年级上册1【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2【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浣溪沙】(宋•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4【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5【水调歌头】(宋•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7【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南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8【秋词】(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9【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0【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七年级下册11【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2【登岳阳楼】(唐•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3【蝉】(唐•虞世南)垂緌(ruí)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jiè)秋风。

14【孤雁】(唐•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gēng)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5【鹧鸪】(唐•郑谷)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16【采莲曲】(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17【莲叶】(唐•郑谷)移舟水溅差差(cī)绿,倚槛风摆柄柄(bǐng)香。

多谢浣(huàn)纱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

18【赠荷花】(唐•李商隐)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19【白莲】(唐•陆龟蒙)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20【莲】(宋•苏轼)城中担上卖莲房,未抵西湖泛野航。

旋折荷花剥莲子,露为风味月为香。

21【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蜡象,即白象)在奔跑,)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fèn)。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hán),只识弯弓射大雕。

(弯弓射大雕,即指能武不能文的人)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2【卜算子•咏梅】(•)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23【卜算子•咏梅】(南宋•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24【木兰诗】(北朝民歌)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zhù)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kèhán)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wèi)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jiān)。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鸣啾啾(jiūjiū)。

万里赴戎(róng)机,关山度若飞。

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qiáng)。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huòhuò)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zhuó)我旧时裳(cháng)。

当窗理云鬓(bìn),对镜帖(tiē)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bà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25【观刈麦】(唐•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桨。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

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26【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7【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8【归园田居(其一)】(东晋•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八年级上册29【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30【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1【泊秦淮】(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2【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33【过零丁洋】(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35【己亥杂诗】(清•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6【望岳】(唐•杜甫)岱宗夫(fú)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7【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38【登飞来峰】(宋•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39【雁门太守行】(唐•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40【别云间】(明•夏完淳)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八年级下册

41【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唐•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