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课中思考题和课后习题答案全册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69301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7.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课中思考题和课后习题答案全册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课中思考题和课后习题答案全册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课中思考题和课后习题答案全册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课中思考题和课后习题答案全册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课中思考题和课后习题答案全册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课中思考题和课后习题答案全册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课中思考题和课后习题答案全册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课中思考题和课后习题答案全册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课中思考题和课后习题答案全册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课中思考题和课后习题答案全册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课中思考题和课后习题答案全册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课中思考题和课后习题答案全册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课中思考题和课后习题答案全册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课中思考题和课后习题答案全册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课中思考题和课后习题答案全册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课中思考题和课后习题答案全册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课中思考题和课后习题答案全册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课中思考题和课后习题答案全册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课中思考题和课后习题答案全册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课中思考题和课后习题答案全册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课中思考题和课后习题答案全册1.docx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课中思考题和课后习题答案全册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课中思考题和课后习题答案全册1.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课中思考题和课后习题答案全册1.docx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课中思考题和课后习题答案全册1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课中思考题和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解析与探究

通过分封,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

通过宗法制确立了大宗和小宗层层相属的体系。

周人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结合起来,分封制和宗法制下的西周社会结构具有政权与族权合一的特点。

自我评测

1、商代附属国独立性相对大,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各附属国有很大的自主权;西周各诸侯与王室的关系更为密切,臣属关系更为明确,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2、①在西周宗法制度下,无论周王、诸侯,还是卿、大夫和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

嫡长子是土地、财产和权力的继承者,有主祭祖先的特权,地位最尊贵。

嫡长子也被称为宗子。

由嫡长子传宗继统的这个系统称为大宗。

②嫡长子的同母弟和庶母兄弟为小宗。

③内服是商人本族的活动区域。

④外服是商族以外的附属国。

商王通过两种不同的管理制度来处理本族和臣服的外族的事务。

由此,商王控制着联盟的实际权力,与各附属国形成了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1、可以用教材第4页关于周礼对贵族饮宴的规定加以说明.

活动建议

“执”字甲骨文形状像一个戴着手梏,“圉”字像戴着手梏的人被关进监狱,这两个字反映了商周时期已经出现了监狱等国家机器;“王”字像一个立于天地之间的高大的人,说明王权的强大;“臣”字像一只竖立的眼睛,说明臣下对上级俯首顺目;“劓”字像用刀割鼻子,“刖”字像锯断人的一脚,这两个字反映出当时有残害肢体的刑罚;“巫”字的形状反映出当时祭祀、占卜活动频繁。

第2课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解析与探究

1、王绾主张实行分封制,理由是天下初定而且疆域辽阔,将王室亲族分封到新占领的地区,能够巩固帝国的统治。

李斯主张实行郡县制,理由是分封制容易导致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2、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主张。

原因是历史经验证明,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

3、分封制的益处:

对于距离秦朝统治中心比较远的地区,分封皇子镇守便于控制。

分封制的弊端:

①分封诸侯随着时间的流逝,血缘关系疏远,诸侯混战,周天子不能控制,分封失去原来巩固统治的作用。

②诸侯容易起异心,造成天下大乱。

郡县制的益处:

实行郡县,官吏从朝廷领取丰厚的俸禄,便于控制。

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

郡县制的弊端:

郡、县属于由皇帝控制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听命于中央,地方没有特权,缺少独立性,便利于最高统治者的专制,为秦朝的暴政创造了条件。

自我评测

秦朝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主要包括:

在中央建立皇帝制度、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推行郡县制,还制定了选拔和考核官吏的制度,并制定了严苛、细密的法律制度。

影响:

①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发展与统一。

②有利于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有效组织爱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兴建大型工程。

③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活动建议(略)

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自我评测

1、说明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完善。

因为在三省六部制度确立的过程中,实际上是消弱了中央主要大臣的权力,从而加强了皇帝的权力

2、

(1)科举制的创立为不具有贵族身份的人士提供了参政的机会,不仅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也促进了官僚体制的进一步成熟,为官僚队伍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

(2)中国古代的检察、谏议制度作为一种常设的政治制度,在整顿吏治,打击地方格局势力,维护中央集权、谏正皇帝的过失,防止决策失误等方面还是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知识链接评析

官员上朝礼仪的变化说明官僚的地位不断下降,反映了皇权日益强化的趋势。

解析与探究

1、汉哀帝把丞相视为股肱,放在很高的地位;唐太宗认为国家大事与宰相等大臣议决,可保证决策的正确性;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宰相的擅专威福往往危及君主的统治,但多数君主没总结这一教训。

2、没有本质的区别,重视或贬低宰相的作用都是从巩固其自身的统治考虑。

3、影响:

①使中枢权力体系不断调整,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到明朝最终废除了丞相。

②形成绝对君主专制,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

绝对君主专制又使大小官员只能惟上是从,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同时,它又必然造成官僚机构的膨胀,从而导致官僚主义及贪污腐化之风盛行。

所有这一切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

自我评测

1、导致汉初七国之乱和唐末五代十国格局混战的主要原因是地方割据势力膨胀、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日益激化。

汉初大封同姓诸侯王,后来诸侯王羽翼丰满,国势日盛,自征赋税,私铸钱币。

割据一方。

严重威胁着中央政权;唐安史之乱后,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五代十国是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

从根本看,地方割据局面的出现是由封建自然荆棘的分散性造成的。

2、相同点:

在中央,削弱分割宰相的权力、加强皇权。

在地方上,削弱地方机构的权力。

不同点:

在中央,汉武帝通过舍利中朝决策机构来削弱宰相的权力;宋太祖则通过分割宰相的军权、财权,乃至行政权来削弱宰相的权力。

在地方上汉武帝主要是削弱王国势力和建立对地方官的检察机制;宋太祖则将地方精兵、财权、行政权收归中央。

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知识链接评析

希腊地理环境有利于航海交通和商业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内外交流,形成了希腊文化开放性、多元性的一面;同时又造成希腊城邦小国寡民的特点。

地缘性特征迅速凸现,有利于冲破氏族部落血缘关系的影响,为民主政治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中华文化发祥于中原地区,精耕细作的农业使人们安土重迁,长期以来血缘纽带不能冲破,治水、对外征战等公共事务的需要,更容易形成专制集权的体制。

解析与探究

古希腊的城邦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的不同点:

1.产生或建立的方式不同。

前者主要是从氏族制发展而来,后者主要是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的诸侯国。

2.性质不同。

前者是独立的奴隶制城市国家,具有多种类型的政体。

后者初期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与周王室是隶属关系,后期逐渐摆脱周王的控制;政体由单一的奴隶制向君主制过渡。

3.前者体现的民主政治特色鲜明,后者体现的专制特色鲜明。

自我评测

1.主要特点是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殖民运动最初情非所愿,但结果扩大了希腊人的生存空间,促进了商品生产和海外贸易,吸收了东方的先进文化成果,为创造希腊独特文明奠定了基础。

2.形式及特点:

贵族制:

由少数贵族通过元老院或贵族会议掌握最高权力;

民主制:

公民大会掌握最高治权,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

寡头制;极少数贵族集体统治;

君主制和僭主制:

都属于个人专制,但后者主要是通过非法手段夺取政权。

共同点:

都代表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属于奴隶主阶级专政政权性质。

第6课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解析与探究

两者出现的共同原因都是因为没有专制权利的限制。

具体因素不同:

雅典是因为民主思想文化活跃;春秋时期是因为国家分裂和社会变革导致思想活跃局面出现。

自我评测

1、典民主政体是雅典志士仁人在平民的支持下,经历200多年的颠簸曲折、不断创新的产物。

其基本特点是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

2、措施:

集体领导和少数服从多数;抽签选举与差额选举;“陶片放逐法”

辩论等。

有效

3、提示①雅典民主不是某个天才的瞬间发明,而是雅典志士仁人在平民的支持下经历长期曲折、不断创新的产物。

②在坚持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优点的同时,吸取教训,避免民主的狭隘性。

③雅典民主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促成雅典政治、经济、文化臻于极盛,另一方面又是社会不公的暴力机器,限制了社会另一部分成员的发展,它实质上是奴隶主阶级专制的手段。

第7课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

阅读与思考

这种制度对强调诉讼的规范性有积极的作用。

但不作纪录不利分析辩词;过于机械的法律术语,不能与社会生活相适应,反而造成了法律功能的削弱。

自我评测

1、罗马共和制主要由执政官、元老院、公民大会三层机构组成。

元老院是国家决策机构,全体成员皆由贵族组成,实行政事共商、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公民大会是平民参加的会议,负责选举公职人员和通过元老拟定的提案。

设立平民保民官,保护平民利益。

2、内容:

《十二铜表法》内容庞杂,包括民法、刑法和诉讼程序,基本是习惯法的汇编,它规定了极为严酷的债务奴役制,维护贵族的利益。

意义:

《十二铜表法》没有给平民带来多少好处,但法典的编纂仍是平民的胜利。

因为有了成文法就得按律量刑,贵族不能像过去那样随意解释习惯法。

这项法律是罗马法的渊源,在后世漫长的岁月中它虽经过多次修订,但始终是罗马的基本法。

3、《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由《查士丁尼法典》(完备阶段)、《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纂》、《查士丁尼新敕》组成,包括了罗马法的全部基本内容,形成完备的法律体系。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是罗马法的总结,是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备、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休的建立

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

阅读与思考

这段唱词反映了英国19世纪下半期政治生活中民主化趋势的发展,人民取得普选权,两党制逐渐完善,在政治生活中日益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解析与探究

1、18世纪英国的内阁承担行政职责,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内阁首相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内阁制建立在代议制民主的基础上。

同时期中国的内阁对皇帝负责,品秩较低,仅备皇帝顾问和帮助皇帝起草对奏章的批复,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对军国大使没有决定权。

      2、国王不能超出法律和随意废止法律,国王不能随意征税,国王平时不能在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议会有立法权,议会选举自由,议会内演说自由、辩论和议事自由等。

(主要考察《权利法案》对君主权利的限制,君主立宪制下国王的地位、首相的权利和地位以及国王和议会的发关系。

自我测评:

《权利法案》明确规定限制国王的权力,约束国王的行为。

它以法律的形式把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固定下来,议会的权力开始超过国王,君主立宪制在英国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

英国的统治方式从人治到法治,英国社会从此进入了长期稳定发展的时期,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的。

英国国王是国家元首,但平常仅扮演仪式性的角色,实际最高行政首长是首相。

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名义上是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

首相由议会多数党的领袖担任,手中握有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第9课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

课中思考题:

人都是自私的,所以需要政府来管理,以保障每个人的权利和自由,政府由人组成,所以政府也需要外来的和内在的监督,防止个人或某个集团的专制,

解析与探究:

美国是总统制,宪法规定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政府要听命于总统,同时美国政治的分权制衡原则使得总统的权力受到国会的制约,英国是责任内阁制,国王是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内阁掌握实际地行政权力。

首相是内阁中最高的行政首长,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所以英国首相必须与内阁成员密切配合。

一旦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所以,一般来说,议会对内阁的牵制作用非常有限。

自我测评:

1、松散的联邦难以维系享有独立于主权的各洲,无权实行统一的保护关税政策,政治上的松散状态也无法形成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稳定统治秩序,保护国家的利益与主权,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开国元勋们采纳了联邦制。

2、两部宪法体现分权与制衡原则:

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国会有立法权利,但总统又权否决国会通过的议案。

总统行使行政权,但国会有弹劾总统的权力,总统和国会可以通过最高法官的提名和任命来限制最高法院的权力,最高法院可以宣布国会的立法和总统行使行政权“违宪”而无效,宪法三上述精神可以防止某一权力的专断,保证了资产阶级的民主。

3、相同点:

总统、国王都是国家元首,

不同点:

英国国王没有实权,只具有象征性的地位,“统而不治”。

美国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掌握实权。

部分立法否决权,总统掌握行政权兼军队最高统帅。

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知识链接

本段材料主要提供下列信息:

一是日本为制定帝国宪法,曾经到欧洲考察。

二是柏林大学教授的介绍反映了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

皇帝权力很大,议会权力薄弱。

三是指出日本和德国的国情相似,日本帝国的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

阅读与思考:

德皇集中了行政权、立法权、宣战权、军权等一系列权力

解析与探究:

(1)参议院及众议院共有创议并制定法律之权。

参议院有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有普选产生。

(2)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

共和国总统由两院联合组成的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任期7年,可连选连任。

总统是国家的元首、军队最高统帅,可任命文武官员,提出法案,可在参议院同意的条件下解散众议院,内阁由总统任命,但是对议会负责。

总统的命令须经各部部长副署。

自我测评:

从表面看,君主立宪制有世袭君主;共和制国家首脑由选举产生。

从行政和立法机构的关系看,法国议会有立法权,议会中拥有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组成内阁,总统由议会两院联席会议选出,总统又有行政大权;德国君主(皇帝)官吏(帝国官员及宰相)任免权,德意志帝国皇帝拥有立法权。

可以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以及使议会延期结束。

因此德国君主拥有绝对实权。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2课鸦片战争

课中练习

1、你认为哪种方案更合理?

怎样才能解决鸦片泛滥问题?

(略)

2、比较两次鸦片战争,总结通商口岸的布局和特点?

布局:

从东南沿海到沿海再到内地,从南方扩展到北方。

特点:

都在沿海和沿江地区。

解析与探究:

导致鸦片战争中中国失败的原因除了武器落后之外,还有:

(1)、由于清政府封建统治日益腐朽,造成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全面落后。

(2)、战争爆发后,指挥混乱,用人不当,没有采用恰当的战略战术,抵抗派屡屡受压,妥协派日益得势,再加上没有激发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终于导致战争节节失利。

(3)、由于英国是资本主义国家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实力雄厚,武器先进,并且蓄谋已久。

(4)、根本原因是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自我测评:

1、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19世纪前期,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为了扩大殖民地和海外市场,英国资产阶级及其政府迫切要求打开中国的大门,这是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鸦片战争是欧美资本主义列强向外扩张、开拓殖民地和海外市场的必然产物。

中国的禁烟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鸦片走私活动,英国为维护鸦片贸易、打开中国大门,英国发动了侵华战争,这是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

2、列强通过《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取得了哪些权益?

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危害?

《南京条约》:

割让香港岛,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五口通商,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使中国东南沿海的门户洞开。

取得协定关税的特权,使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便利了列强对华商品倾销。

《北京条约》:

增开天津为商埠,天津成为外国经济势力在中国北方的重要活动基地,并威胁北京的安全。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使香港地区的侵略势力扩大;准许华工出国,使列强得以掠卖中国人口,获得利益;赔偿英法军费各800万两白银,进一步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

课中练习

你认为《天朝田亩制度》有实施的可能吗?

《天朝田亩制度》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革命的结晶,但其试图在小农经济土地所有制基础上实行绝对平均分配土地等生产、生活资料,建立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的经济主张是一个空想。

加之当时正处于战争状态,缺少必要的条件,根本无法实行。

《天朝田亩制度》第一次颁布后,第二年太平天国即实施了“照旧交粮纳税”的政策,就证明了这一点。

2、太平天国内讧、滥杀、石达开出走留下了什么历史教训?

太平天国内讧、滥杀、石达开出走带来了严重的后果,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它破坏了太平天国内部的团结,动摇了太平军将领的宗教信仰和对太平天国理想的坚定信念,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丧失了乘胜追击的有利时机。

太平天国运动中发生的仇杀、分裂,是农民政权封建化的必然结果。

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农民革命不可能完成社会革命的任务。

解析与探究:

第一段材料表明太平天国有要实现拜上帝教中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

第二段材料表明太平天国要建立以平均分配生产资料的个体生产为基础的农民土地所有制和生产产品与生活资料平均分配的“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部均匀,无人不饱暖”理想的社会。

第三段材料表明太平天国要建立一个绝对平均分配生产和生活资料的理想社会。

天平天国不能实现这种理想。

因为它不符合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律,不可能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只能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

自我测评:

1、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和历史局限性是什么?

原因: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决定天平天国运动不可能取得革命的成功,这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太平天国的内部矛盾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

此外太平天国内部的腐败和重大战役决策的失误也是相关的原因。

局限性:

太平天国运动试图建立一个人人均等的“地上天国”,最终却归于失败,这表明了它单纯依靠农民阶级来完成争取独立、富强等历史任务的局限性。

近代中国社会需要发展先进生产力和争取民族独立、建立现代化国家,必须要先进的阶级来完成这样的历史使命。

2、太平天国运动有何历史意义?

太平天国运动坚持斗争14年,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它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的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它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成为当时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智慧结晶。

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阅读与思考

中国太落后,落后就要挨打,2、当时中国的统治集团十分腐败,多数当权者害怕严酷的战争而惯于妥协苟安。

3、中国长期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自我测评:

2、近代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从此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858年签订的《天津条约》和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使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再一次遭到破坏,侵略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使列强的势力深入到中国的内地,外国资本的输入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巨额赔款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只得大借外债;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严重不平等条约,巨额赔款加深了中国的人民的苦难,在北京设立的使馆界称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总之,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民族陷入了极其慎重的民族危机。

3、联系史实,说说帝国主义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殖民地的原因?

帝国主义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殖民地固然有帝国主义列强内部矛盾重重等原因,但更主要、更直接的原因则是中国人民英勇无畏的反抗斗争,如1900年八国联军从天津进犯北京,遭到义和团的顽强阻击,使侵略者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强大力量。

第15课辛亥革命

课中思考题

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缺乏自信,对黎元洪也没有清醒地认识,对旧官僚抱有幻想。

解析与探究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体现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总统的权利受法律的限制,国家政体采用内阁制而不是总统制,它规定了资产阶级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精神,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

自我测评

1、简析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性质和伟大意义

原因:

义和团失败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

清政府内外交困,试图通过新政来挽救其统治,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成立兴中会等革命团体,决心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性质及意义:

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创建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2、列举1894-1912年间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的重要革命活动。

提示:

(1)、1894年在檀香山成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此后,通过在海内外宣传革命思想和在国内多次组织小规模的革命起义而扩大革命党人的影响;

(2)、1905年成立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并创办《民报》,于1905年至1907年间与康、梁等保皇派展开了一场思想大论战,为辛亥革命的到来做好了舆论准备;(3)、同盟会领导了多次国内武装起义,如1907年5月至1908年4月间在华南地区连续发动了六次武装起义,1911年4月黄兴等人在广州发动的黄花岗起义影响最大;(4)、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革命浪潮席卷全国;(5)、1912年1月,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

课中思考题

1、五四运动中的“三罢”斗争优哪些人参加?

有什么特点?

提示:

参加者有学生、工人和商人。

特点:

一是突破了知识分子的范围,发展成为青年学生、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范围的爱国运动;二是工人阶级表现出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坚决性和彻底性,在斗争中起了决定作用。

2、想一想,中国为什么能够拒约?

提示:

第一,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收回被德国强占的一切权益是合理的正义的要求;第二,中国人民各阶层联合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给北京政府造成巨大的压力;第三,在巴黎的中国留学生和华工的斗争;第四,中国代表团成员顾维钧、王正廷等人有强烈的爱国心。

解析与研究:

你认为是“非全世界的人民都站起来直接解决不可”吗?

为什么?

中国人民是怎样做的?

提示:

是的。

因为帝国主义的本质是向外侵略扩张,不会主动让出既得侵略权利;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国家的分赃会议,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互相斗争,宰割战败国,威尔逊总统的“十四点和平建议”,是美国要求更多的侵略权利、争夺世界霸权的野心的体现;中国代表团提出的七条正义要求遭到五大国的无理拒绝,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强权即公理”,公理在帝国主义者的心目是不存在的。

中国人民借巴黎和会废除不平等能条约,“损百十年国际之失败”,“于英法美并驾齐驱”的幻想破灭后,全国各界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海外侨胞和留学生也参加到拒签和约的斗争当中;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这是自1840年以来中国外交史上的第一次,是全国人民和海外侨胞及一切主持正义的人民不屈不挠斗争的结果。

自我测评

1、分析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对中国加紧侵略、北洋政府对内镇压对外妥协,造成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社会力量的成长,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及十月革命的影响。

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2、五四运动有何历史意义?

体现了怎样的精神?

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也是一次追求明珠、科学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运动中青年学生为先锋,工人阶级为运动的主力,陈独秀和李大钊等先进的知识分子起立领导的作用,五四运动发生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是世界误差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五四运动作为我国新民主革命的开端,标志着中国明珠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掀开了中国争取民族解放和民族振兴的伟大斗争得序幕。

五四运动作为一场爱国运动,体现出清冽的爱国主义精神,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主要是宣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体现出鲜明的民主思想和科学精神,五四运动后的新文化运动向更深层次的方向发展,广大知识分子热烈讨论如何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