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知识总结材料马春文高等教育出版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85355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3.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经济学知识总结材料马春文高等教育出版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发展经济学知识总结材料马春文高等教育出版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发展经济学知识总结材料马春文高等教育出版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发展经济学知识总结材料马春文高等教育出版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发展经济学知识总结材料马春文高等教育出版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发展经济学知识总结材料马春文高等教育出版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发展经济学知识总结材料马春文高等教育出版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发展经济学知识总结材料马春文高等教育出版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发展经济学知识总结材料马春文高等教育出版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发展经济学知识总结材料马春文高等教育出版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发展经济学知识总结材料马春文高等教育出版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发展经济学知识总结材料马春文高等教育出版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发展经济学知识总结材料马春文高等教育出版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发展经济学知识总结材料马春文高等教育出版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发展经济学知识总结材料马春文高等教育出版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发展经济学知识总结材料马春文高等教育出版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发展经济学知识总结材料马春文高等教育出版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发展经济学知识总结材料马春文高等教育出版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发展经济学知识总结材料马春文高等教育出版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发展经济学知识总结材料马春文高等教育出版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展经济学知识总结材料马春文高等教育出版社.docx

《发展经济学知识总结材料马春文高等教育出版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经济学知识总结材料马春文高等教育出版社.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发展经济学知识总结材料马春文高等教育出版社.docx

发展经济学知识总结材料马春文高等教育出版社

导言

1、发展中国家的定义:

也称作开发中国家、欠发达国家,指经济、技术、人民生活水平较低的国家,与发达国家相对。

2、发展中国家的界定:

详见书P4

3、发展中国家的特点:

(1)人均收入水平低

(2)生活水平低(贫困,教育,卫生医疗)

(3)高出生率和高赡养负担

(4)较严重的劳动力不得其用的现象(15-24岁的劳动力失业率为30%)

(5)发展不平衡,对农业生产和初级产品的高度依赖

(6)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受支配、依附和脆弱的地位

4、购买力评价法

购买力平价理论是由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提出来的,即两国间的货币交换,实际上是两国间货币购买力的一种对比关系。

在经济学上,是一种根据各国不同的价格水平计算出来的货币之间的等值系数,以对各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进行合理比较。

购买力平价法就是通过一系列统计计算,找到两国间货币购买力的实际对比关系,而不是汇率所表示的对比关系。

思考题

1、中国具有的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特征?

1我国的经济发展不是非常的均衡,在一些地方会有生活水平低、贫困现象严重这一特征

2在我国的有些经济不甚发达的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水平仍比较低。

3在我国仍处于二元经济结构,对农业生产和初级产品高度依赖

4我国存在着人口问题严重这一特征,劳动力不得其用,高出生率与高赡养负担

5在我国的部分地区存在市场欠发达的特征。

2、结合当前情况,分析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在经济发展中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有利:

国内宏观经济环境继续保持有利条件。

我国有着充足的劳动力,其中不乏优质人才。

我国有着充足的自然资源。

地域广阔,气候带多样,利于发展多样化的农业。

不利:

部分地区市场欠发达。

有些地方比较贫困。

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教育投资低

人均资源拥有量少,缺乏先进的节能技术,资源储量不容乐观。

二元经济结构

工业化和城市化

 

发展中国家的6个特点:

政府宏观调控效率低下

环境破坏严重

农业保护力度小,

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

收人水平低

3、如何理解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如何才能从落后形态过度到现代化形态的发展过程,其影响因素如何,以及为此而应采取的战略和政策。

主要体现在自然资源,资本形成,人力资本,技术知识,对外贸易。

第一章

1、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区别。

概念上的区别+衡量上的区别。

详见发展经济学课件和教材。

2、基尼系数

重点:

提出、概念、数值范围、我国的基尼系数。

详见课件

3、绿色GDP

概念

思考题

1、依据对经济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如何对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评价?

预期寿命,受教育程度(成人识字率),人均国民生产+产业结构,收入分配,经济总量

2、分析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生产要素方面的制约(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本积累)

自然资源方面,我国虽然资源丰富,但是随着环境的恶化和经济的发展,在我国人均资源拥有量很低的情况下,我国在资源资源方面的储量并不乐观。

人力资源方面,我国存在着人力资源开发程度低,人口素质偏低的情况。

结构型制约因素,存在着一定的结构失衡,现在有着结构性经济过剩。

有效需求制约,存在着一些,结构性过热、消费市场疲软、投资需求不足的状况。

3、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1)人口问题:

①人口众多,整体素质偏低 ②人口问题引发的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

(2)自然资源的利用问题:

总量比较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时空分布不均衡,有些开发难度大,制约了我国的经济发展。

(3)环境问题:

环境破环日益严重,且国家环保资金投入不足。

(4)缺乏适应技术

(5)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

(6)市场发育程度不足

4、应采取哪些措施来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开发人力资源,促进人力资本积累:

大力发展低碳技术,解决自主创新成果和人才的匮乏问题;加大可持续发展教育力度,加大相关教育科研投资,培育可持续发展创新型人才;

(2)建立资源节约型发展模式:

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节能减排效率;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建设,发展文化创意服务业;倡导形成绿色消费、绿色经营的理念;培育有效工业品的回收与再利用产业,建立完备的工业化体系;集群创新,不断产生新技术、新工艺,从而减少物质消耗。

(3)充分发挥政府调控作用:

制定落实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的宏观政策;切实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立法和基础能力建设;积极探索利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继续推动气候变化的务实合作;加强舆论引导,倡导低碳消费;

5、如何治理北京雾霾

(1)政府进行角色转换,实行多主体、网格化的治理模式。

(2)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和能源结构改革。

我们应大力发展现代服务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低碳产业,调整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结构比例,通过政策、税收手段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投入力度与支持力度,促进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

加大对产业的技术投入力度,完成创新技术对传统高耗能产业的技术改造,促进清洁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

(3)合理规划城镇,控制城镇人口密度:

吸引人们向中小城市迁移,以此控制北京城市规模,同时也带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预有效防和控制空气污染。

城镇人口的急剧增加带来城市大规模建筑的增加,使得原本地理位置三面环山,空气流通较差的北京空气流通状况更加恶劣。

(4)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势,鼓励和刺激市场企业与个体参与治理雾霾。

(5)合理引导国民的生活方式。

政府应引导国民选择环境友好型生活方式,大力提倡低碳出行、低碳生活,旗帜鲜明地反对铺张浪费。

积极发展绿色交通,环境保护的宣传,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

(6)深化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实现区域协同共治。

京津冀地区已经以联合立法、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协同治污等十个方面为突破口,联防联控,共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第二章

1、人力资本理论:

提出:

20世纪60年代,舒尔茨和贝克尔,美国经济学家

两个核心观点:

①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

②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主要部分

2、钱纳里“两缺口模型”

①提出:

②三个“约束”:

③等式I-S=M-X,I-S是投资与储蓄差额即“储蓄缺口”X-M是进口和出口差额即“外汇缺口”。

④积极调整和消极调整。

3、外资的利用与发展、引用外资的利弊:

详见课件

4、其他各种理论简单了解

思考题

1、联系实际,运用经济学理论,结合案例,对中国引进外资进行利弊分析。

引进外资的益处:

1、解决了国内发展资金,技术,管理和人才方面的短缺

2、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增加了国民收入

3、引进了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升级了产业结构

4、扩大了社会就业

5、推动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6、促进要素合理流动,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7、促进企业技术创新

8、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9、缩小了中国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差距

引进外资弊端:

(1)造成对国外资源的技术依赖、阻碍了国内企业的竞争与技术创新

(2)导致利润外流,国民财富流失

(3)引进外资导致对我国民族工业的威胁

(4)“超国民待遇”的外资引进政策导致外资对内资产生挤出效应,国内投资需求不足

(5)加剧了国内收入分配不均

(6)导致国内消费结构畸形发展,外商投资产业结构(制造业过重,农业、服务业过轻)和地区结构失衡

(7)对中国生态环境有一定负面影响:

一些发达国家会将一些资源型、耗能型、污染型加工制造业向我国进行转移。

(8)外资利润汇出,加大了我国的外汇缺口

2、如何有效利用外资

(1)合理引导外资投向,优化产业结构

进一步鼓励外商投资研发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节能环保产业,鼓励外商投资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

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引进核心技术,扩大技术溢出效应。

要严格限制外商投资高耗能、高污染和对资源环境影响大的产业以及房地产产业。

(2)改善外商投资区域分布,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落实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的各项政策,适度放宽中西部地区外资准入条件,推动东中西北部加强协作,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机制创新和产业升级,促进中西部及东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深化沿边开放政策。

(3)健全相关法规制度,引导和规范外资并购。

要更加注重完善政府监管,鼓励公平竞争,引导和规范外资并购健康发展,防范垄断并购,保持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控制力,确保国家经济安全。

(4)规范招商引资行为,改善外商综合投资环境。

大力推行依法行政,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要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提高行政效率,健全投资促进工作体系,充分发挥行业组织、金融机构等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创新投资促进方式,实现投资促进工作制度化、机制化。

(5)强化外商投资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实现企业、社会、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

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宣传,提升社会责任意识,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

加强外商投资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倡导外商投资企业通过依法经营、加强环境保护、提高技术转让水平、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等,最大限度地发挥外商投资企业的积极作用。

(6)进一步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增创新优势。

继续发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新形势下的龙头示范作用,促使开发区逐步从生产制造向研究开发、现代流通等领域拓展,引导和鼓励开发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再形成若干外资密集、内外结合、带动力强的经济增长带。

(7)积极预防外资风险,提高利用外资有效性。

控制外资经济规模,防止国民经济对外资的过分依赖;关注外资对金融安全的影响;加强相关政策出台,预防外资造成行业垄断。

3、分析资本积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第三章

1、教育深化:

概念

2、知识失业:

概念

3、智力外流:

最初主要是指发展中国家在国内完成学业后的高级专门人才如工程师、科学家、医生、教授等迁移到发达国家的一种国际移民活动,也被称为“智力反向外援”。

后来人们把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接受高级专门教育的留学人员滞留不归也划入智力外流的范畴。

思考题:

1、人口增长(劳动力智力与创造力)好处多还是坏处(需求压力)多?

好处:

(1)带来廉价劳动力

(2)巨大的市场(3)形成规模经济,促进劳动分工和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

弊端:

(1)人才亟缺,存在大量低素质劳动力,教育投入增长难以赶上人口增长速度。

(2)资源总量丰富,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3)环境压力大,由于不断扩大的物质需要,破坏生态系统

2、教育在经济发展中起的作用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生产知识和技能—劳动力);

2、教育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手段;

3、教育促进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推动现代经济知识化过程

3、人力资源作为经济发展的最终受益者和最主要投入,应当如何有效利用?

(1)运用科学管理手段,充分发挥社会中每一份子的潜力;

(2)社会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使更多人能够就业,为社会创造价值。

(3)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初次配置,地区配置,部门和产业配置,职业配置);(4)实施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增强知识技能,进行人才培训(5)

加大教育投资力度,提高教育投资质量效益(5)加大奖励机制,采取激励措施,促进人才回流

4、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作答)

不可再生资源

环境

科技进步

劳动生产率

人口素质

社会财富分配

城市化

投资率与储蓄率

 

第四章工业化、农业进步与经济发展

1、什么是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消费规律是什么?

答:

恩格尔系数:

食品支出总额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

个人或家庭生活恩格尔系数大于60%为贫困,50-60%为勉强度日,40-50%为小康水平,20-40%为富裕,低于20%为最富裕。

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为37.9%;农村居民家庭为43.7%。

总体上已基本达到小康水平。

恩格尔消费规律:

当人均收入很低时,总支出中用于食物和必需品的比例很高,而用于舒适品和奢侈品的比例很低。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的提高,食物和必需品的消费支出比例下降,而舒适品和奢侈品的消费支出比例上升。

食物和必需品基本上是农业部门生产的,而舒适品和奢侈品是工业和服务业生产的。

需求引导生产。

因此,在经济发展中,经济结构必然发生变化,生产食物的农业部门相对变小,而生产工业品和服务的工业和服务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就逐渐加大。

为了生产更多的工业消费品,资本品工业必须以更快的速度增长。

经济结构的变化是经济增长的核心所在,而经济结构转变又是直接由工业化推进的。

2、为什么在工业或过程中要采取支持农业发展的措施?

我国的农业支持政策有哪些?

效果怎样?

答:

支持农业的原因:

1)、农业为工业发展提供廉价的原材料,工业需要反哺农业,以协调其原材料,保障原材料的供应。

工业与农业二者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工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的支持,所以工业化过程中也需要重视农业的发展。

2)、经济学说的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证。

3)农民承受的双重风险

4)农业生产的外部性

5)农业生产沉淀成本高

6)工业化过程中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我国支持农业的政策:

1)、农民承受的双重风险(自然与市场)方面:

加强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建立互助组和专业协会,为农民提供产品销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2)、农业生产的外部性方面:

对农民实行资金支持(减免税收和直接补贴)和信贷支持

3)、农业生产的沉淀成本高方面:

稳定土地使用权

4)、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城镇化;提高基础教育普及率。

做的不好的:

加强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我国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发展不充分,由于农民组织化的发展受到许多体制制约,所以近年来,即使中央和各地方十分重视推进农民组织化,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3、为什么要实现工业化?

工业化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答:

工业化通常被定义为工业在国民收入和劳动人口中的份额连续上升的过程。

它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

实现工业化原因:

1)、工业化程度与经济增长速度是成正相关的,工业化过程是伴随经济不断发展、科技进步、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过程,所以实现工业化,会使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物质条件更丰富,生活水平得到提高,能使国民经济进入更有效率的运行轨道。

2)、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3)、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长期处于受发达国家剥削的不利地位。

为了摆脱贫困和受剥削的境地,发展中国家必须大力发展自己的工业,以代替进口的工业品。

4)、工业化使得一部分劳动生产率很低的农业劳动力转移到劳动生产率较高的工业部门中去,最终整个社会生产力增加。

工业化的理论基础:

1)、二元经济发展模式

在发展中国家,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大大低于工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

把一部分劳动生产率很低的农业劳动力转移到劳动生产率较高的工业部门中去,整个社会生产力就会增加。

2)、贸易条件恶化论

在国际商品交换中,初级产品的价格与工业品价格相比有长期下降的趋势。

在国际贸易中,工业出口品主要是由发达国家生产的,而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商品主要是初级产品。

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长期处于受发达国家剥削的不利地位。

为了摆脱贫困和受剥削的境地,发展中国家必须大力发展自己的工业,以代替进口的工业品。

4、概述进口替代型和出口导向型,并评价。

进口替代型:

用本国产品来替代进口品,或者说,通过限制工业制成品的进口来促进本国工业化。

代表国家:

智利、墨西哥、阿根廷、巴西、哥伦比亚和秘鲁等.

做法:

1)、出口自然资源(原材料),进口资本品,用以发展民族工业和替代非耐用消费品的进口。

2)、实行高关税壁垒、进口许可和外汇管制等强制措施,限制进口,保护本国的民族工业。

3)、建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熟练劳动力密集型等特点的工业体系,对资本品和耐用消费品的进口加以控制。

优点:

1)、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实现了国民经济部门结构的巨大转变

2)、增强了拉美经济的自主性

3)、积累了知识和技术,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

缺点:

1)、忽视了劳动资源的比较优势,劳动力就业受到限制,大多数劳动者因工资水平低下而无法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收入分配不公现象得不到抑制。

2)、国内市场保护过度,导致劳动生产率低下,经济效益增长缓慢,工业制成品价格昂贵,从而限制了国内市场的扩大。

3)、由于现代部门实行资本密集型技术,降低了该部门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导致就业率降低。

4)、实行牺牲农业来发展工业,使得农业发展停滞,萎缩。

出口导向型:

以生产出口产品来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净出口占本国GDP较大比重,经济的发展主要由国际市场来推动。

代表国家:

韩国。

具体做法:

1)、从发展出口导向的劳动密集型轻工业入手,积累起重工业所需的巨额资本,在此基础上,实现基础工业产品的国际化。

2)、通过出口实行补贴,培植大型企业,以求降低成本,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优点:

在资本稀缺的工业化初期阶段,优先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用较少的资本既能实现较高的工业增长速度,又能在现代工业部门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在工业产值超过农业产值的时候,城市人口就会超过农村人口,实现二元经济结构的彻底改造。

5、运用工业化理论,分析为什么走劳动密集型轻工业优先发展的道路可以促进工农协调发展?

而走资本密集型工业优先发展的工业化道路,使得二元结构长期得不到改变?

(一):

在人均资源不足,资本稀缺,农业人口占人口绝大多数的落后国家,走劳动密集型轻工业优先发展的道路,可以

(1)较快地通过出口有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换取重工业发展所需的外汇,从而更快的积累起工业化所需的资本。

(2)轻工业的发展对农业发展有促进作用,农民购买力上升,市场扩大,促进轻工业发展,使经济发展更稳健。

(3)在资本稀缺的工业化初期阶段,优先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用较少的资本既能实现较高的工业增长速度,又能在现代工业部门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4)在工业产值超过农业产值的时候,城市人口就会超过农村人口,实现二元经济结构的彻底改造。

(二):

在经济落后,资本稀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绝大部分的发展中国家,走资本密集型工业优先发展的工业化道路,其代价是高昂的:

1)、由于农业长期投资不足,导致农业发展落后,不能为工业人口提供廉价的食品和轻工业所需的原料,轻工业的停滞不利于积累重工业发展所需的资本。

2)、农业落后,必须进口部分粮食,从而挤占了重工业发展所需的外汇。

3)、农村人口购买力低下,工业品的国内市场狭小,工业品产品滞销,企业设备开工不足,设备利用率低。

4)、由于现代部门实行资本密集型技术,降低了该部门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导致就业率降低。

长期以来,二元结构长期得不到改变,农业发展长期滞缓,经济发展比例失调,后劲不足。

6、总结我国城镇化发展道路及模式,分析我国城镇化道路选择

关于我国城镇化的发展道路,理论界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一种是发展大中城市,一种是发展小城镇。

前一种观点认为,中国走以大城市为主的城镇化道路是因为大中城市基础好,政策实施方便,而且还能起到规模效益的作用,能有效地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受上述观点的影响,我国实际上实施了四种不同的城镇化模式,这就是大城市和超大城市模式、中小城市模式、小城镇模式。

目前,在实践中,四种模式有并行的趋势,从而形成了多元化的城镇化模式。

后一种观点认为,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全破除,城乡间各种生产要素还不能有效地流动。

代表模式:

⏹苏南模式

依靠集体资金和地方政府,乡镇集体工业占主导地位,以发展轻工业为主,形成了外资带动的高新技术开发区

⏹温州模式

由善于经商的人力资本和轻、小型的工业结构组成了家庭工业、专业市场、小城镇、供销员四位一体的市场经济模式

⏹珠江模式

依靠外来资金和优惠政策,依靠合资、合作和外资占大多数的乡镇企业来推动城镇化的模式

1)、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是市场推动与政府引导下的城镇化道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制度前提;

2)、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是区域城镇化和经济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

3)、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城乡统筹的城镇化,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必然选择,是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迫切要求;

4)、保护资源环境、集约发展的城镇化道路,推进集约型的城镇化,是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和重要内容;

5)、社会和谐发展的城镇化道路,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城镇化的基本要求。

6)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一是制定规划(包括体现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发展理念,城市总体形象设计、中长期发展规划等);二是抓基础设施建设和提供公共服务;三是以定的资金投入;四是协调各方,整合资源。

7)选择城镇化模式要充分考虑城镇化主体的意愿和要求,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在经济政治生活等多方面满足农民的意愿和需求

8)选择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结合国情清醒地认识到在体制、政策、土地、能源、人口等方面的制约因素,把它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

(1)城市规模结构的多元化;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

(2)城镇化推进方式的多元化:

分散与集中相结合,新(扩)建与改造相结合,外延与内涵相结合,据点与网络相结合.

(3)人口转移方式的多元化:

就近转移、异地转移和梯度转移。

(4)城镇化绩效评价标准的多元化:

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7.什么是新苏南模式?

苏南模式怎么样向新苏南模式进行演进变化?

新苏南模式的内涵是什么?

通常是指江苏省苏州、无锡和常州(有时也包括南京和镇江)等地区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实现非农化发展的方式。

主要特征是是农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乡镇企业,乡镇企业的所有制结构以集体经济为主,乡镇政府主导乡镇企业的发展。

新苏南模式是指苏南在新世纪新时期,以外向型经济为龙头,以股份制经济为主体,以工业化,城市化为主轴,实现一,二,三次产业逐步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和谐、繁荣、进步,并引导和促进苏南人民创业,创新,创优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时间历程和理论概括。

苏南模式的弊端:

1)乡镇企业领导是村主任或村支书,导致政企不分,产权不明晰,管理模式僵化;2)市场及市场机制的发育滞后;3)城市企业和经济活力不强,发展缓慢;4)发展多种经济成分见识迟,速度慢;5)破除平均主义力度不大,进展不快;6)科技进步及人才意识比较淡薄。

新苏南模式的内涵:

新苏南发展模式是在经济国际化背景下,在原有的“苏南模式”基础上,经过创新演进所形成的新型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模式。

其基本内涵是“三以三坚持”,即以实现“两个率先”为目标,以园区经济为载体,以打造现代国际制造业基地为引擎,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快速发展、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坚持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国际化互动并进。

 

第五章、人口流动与经济发展

1、简述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答: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是由美国发展经济学家刘易斯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

其基本理论为:

发展中国家一般存在两种性质不同的结构或部门:

仅能维持生计、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极低甚至为负值的传统农业部门;工资水平较高、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较高的现代工业部门。

在传统维持生计的农业部门,存在着大量的“过剩劳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