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人教版选修六讲义第5章 中国著名的历史遗迹 第7课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901399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2.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人教版选修六讲义第5章 中国著名的历史遗迹 第7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历史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人教版选修六讲义第5章 中国著名的历史遗迹 第7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历史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人教版选修六讲义第5章 中国著名的历史遗迹 第7课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历史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人教版选修六讲义第5章 中国著名的历史遗迹 第7课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历史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人教版选修六讲义第5章 中国著名的历史遗迹 第7课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历史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人教版选修六讲义第5章 中国著名的历史遗迹 第7课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历史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人教版选修六讲义第5章 中国著名的历史遗迹 第7课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历史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人教版选修六讲义第5章 中国著名的历史遗迹 第7课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历史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人教版选修六讲义第5章 中国著名的历史遗迹 第7课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历史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人教版选修六讲义第5章 中国著名的历史遗迹 第7课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历史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人教版选修六讲义第5章 中国著名的历史遗迹 第7课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历史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人教版选修六讲义第5章 中国著名的历史遗迹 第7课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历史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人教版选修六讲义第5章 中国著名的历史遗迹 第7课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历史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人教版选修六讲义第5章 中国著名的历史遗迹 第7课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人教版选修六讲义第5章 中国著名的历史遗迹 第7课时.docx

《历史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人教版选修六讲义第5章 中国著名的历史遗迹 第7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人教版选修六讲义第5章 中国著名的历史遗迹 第7课时.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史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人教版选修六讲义第5章 中国著名的历史遗迹 第7课时.docx

历史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人教版选修六讲义第5章中国著名的历史遗迹第7课时

第7课时 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

【学考报告】

考试内容

考核要求

必考

加试

西递、宏村古村落的历史和特点

c

西递、宏村古村落水系及其徽派建筑的成就和特征

c

西递、宏村古村落体现的文化内涵

c

考点一 西递、宏村古村落的历史和特点(c)

1.西递古村落的历史和特点

(1)历史:

是血缘关系为纽带发展起来的胡氏家族村落。

①唐末五代时,西递村的始祖胡昌翼还居住在婺源的考水。

②北宋时,胡氏五世祖胡士良举家迁到西递,耕读并举,逐渐繁衍壮大。

③到了明代,开始有西递人外出经商,逐渐成为徽商劲旅。

④17世纪中期的二十四世祖胡贯三成为江南六大富商之一。

胡氏家族外出经商致富的人开始回村,大兴土木,建造豪华的宅院、园林、书院、祠堂和牌坊。

⑤19世纪初,全村共有600余座宅院、13座牌坊、90余口水井、99条街巷和祠堂等,呈现“三千烟灶九千丁”的繁盛景象。

⑥现存明清古民居124座,祠堂3座,牌坊1座,并保留正街、横路街、后溪街和40多条巷弄以及特有的青石板路。

(2)特点

①从空中鸟瞰,呈船形状,整体轮廓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

②从布局看,以敬爱堂为中心,以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骨架,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向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

③从基本风貌看,至今仍保留了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所以被誉为“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

2.宏村古村落的历史和特点

(1)历史

①南宋时,汪氏祖先到宏村定居。

②明代,外出经商致富的族人开始兴建。

③清代,继续营建后留下了今天的宏村。

(2)特点

①村落仿牛形而建,层楼叠院与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动静相宜,空灵蕴藉,形成一个“枕山、环水、画屏”的环境,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②整座住宅,以天井为中心,形成二进、三进和四合等多种形式的建筑布局,街巷系统形似方格网。

③古民居讲究布局和富丽堂皇的装饰等,民居大门均建有八字形门楼。

思维拓展 西递和宏村在整体上保存着明清社会村落的面貌,体现了人、建筑物、自然环境三者关系的和谐。

要点 西递、宏村古村落

史料一 西递、宏村

史料二 游览西递、宏村,住在宏村村内的松鹤堂。

住在古民居内,虽方便更深入地了解徽州文化,但总有一种说不出的遗憾郁结在心头。

松鹤堂的主人把古民居改造成现代化的小旅馆,完全破坏了古民居的内部结构。

思考

(1)通过史料一可以看出西递、宏村选址、布局的特点是什么?

体现了什么思想?

(2)据史料二,你认为,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今天,我们应当以怎样的态度和行动来对待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呢?

提示 

(1)依山傍水,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科学指导思想。

(2)西递、宏村不仅是中国的文化遗产,也是全世界的共同财富。

我们应当在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指导下,严格遵循真实性与完整性的原则,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

西递村之所以得名“西递”,其原因有(  )

①因村边有溪水西流 ②古代又曾在此地建有递送公文的驿站 ③在古代的一个驿站的西边 ④在安徽的西部

A.①②B.③④

C.②④D.①④

解析 古代“西递”所在地就是一个驿站,位于现在安徽的南部,③④的地理位置表述错误。

答案 A

考点二 西递、宏村古村落水系及其徽派建筑的成就和特征(c)

1.西递、宏村古村落水系

(1)皖南古村落水系特征:

注意对水的利用和保护,或利用天然水系,或建造人工水系把溪水引入村中。

(2)西递的村落水系

①三溪环村而过,为西递村民生产和生活提供了方便。

②水口的修建起到蓄水挡风、优化生态环境的作用。

(3)宏村的村落水系

①明朝永乐年间基本建成“山为牛头、树为角、屋为身、桥为脚”的牛形村的布局。

②明末清初之际,南湖水利循环系统的修成,标志着牛形村布局的最终完成。

2.徽派建筑的成就和特征

(1)成就:

徽派“三雕”

①木雕:

多用于室内门窗、隔窗和天井的装饰。

代表作有承志堂的《唐肃宗宴官图》。

②砖雕:

主要用来装饰民居的门楼、门罩和窗楣等。

③石雕:

多用于祠堂和住宅的基座、柱础、漏窗、栏板以及石牌坊的横梁、柱头等处。

代表作是西递村口的胡文光刺史牌坊。

(2)特征

①夹溪筑屋是徽派建筑的择地特点。

②粉墙青瓦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显著特征。

③徽派建筑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堂和牌坊等建筑实体上。

④明代的雕刻朴拙古雅,主要借助线条美感获得近乎平面的装饰美。

入清以后,雕镂渐趋细腻,给人以玲珑剔透的美感。

拓展延伸 徽商很自然地把自己的理念、所推崇的儒家思想、文化积累和生活情趣巧妙地渗透到建筑的每一个细节之中,为徽州建筑打上了深深的徽商的烙印、儒家思想的烙印。

要点 徽派建筑的成就和特征

史料一 荡里姚宗族村落遵循着人事活动必须要合于自然规律的生态原则,所以从大的空间格局看,该村村落山水景观是较为和谐自然的,村落布局也是乡民在生产生活中自觉选择的结果。

……从传统风水信仰来说,在荡里姚小格局的村落镜像中,左为青龙,右为白虎,该村左边青龙为白洋河,右边白虎为南屏山、十八尖等山峰。

——何根海《村落镜像与神圣砌末——安徽池州

荡里姚宗族傩神会的文化生态考察》

史料二 徽州古村落在选址布局上受着风水观念的强烈制约。

“依山造屋,傍水结村”是他们基本的原则;但从风水学角度来看,具有完满的物质条件及合理功能的环境,并不意味着就是一个理想环境。

人类有着自己的希冀、渴求和恐惧,而只有将这些情感,通过在创造自己的生活环境中表达出来,才构成一真正的理想环境。

——余治淮《桃花源里人家》

思考

(1)据材料一,荡里姚宗族村落建筑具有哪些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徽派建筑的显著特征。

(2)徽州古村落选址布局上的基本原则是“依山造屋,傍水结村”。

结合材料二,分析确立这一原则的依据。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徽派建筑取得成就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徽州古村落布局体现了怎样的环境理念?

提示 

(1)特点:

山水景观自然和谐;村落布局是乡民在生产生活中选择的结果;村落镜像体现传统风水信仰。

特征:

粉墙青瓦马头墙。

(2)依据:

符合风水观念;满足生活需要。

原因:

徽商的崛起;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

(3)理念:

人文与自然的和谐。

1.西递、宏村古民居建筑是典型的徽派建筑,其风格的主要特点是(  )

A.青砖、黛瓦、马头墙

B.清一色的青砖灰瓦四合院

C.呈三坊一照壁样式

D.严谨朴素,既有水乡特色,又有草原风光,还点缀着寺庙亭阁

解析 本题可用排除法。

B是平遥民居建筑风格;C是丽江古城民居风格;D是承德避暑山庄建筑风格。

故选A。

答案 A

2.(2017·浙江温州十校联合体高二期末)附着于徽派建筑实体上的雕刻集中反映了其建筑艺术成就,被誉为徽派建筑的“三雕”。

“三雕”包括(  )

①砖雕 ②铜雕 ③石雕 ④木雕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 据所学,徽派建筑广泛采用砖、木、石雕,表现出高超的装饰艺术水平。

“三雕”包括砖雕,故①正确;“三雕”不包括铜雕,故②错误;“三雕”包括石雕,故③正确;“三雕”包括木雕,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考点三 西递、宏村古村落体现的文化内涵(c)

1.民居规划与布局体现追求“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

2.自然地理条件决定了徽派建筑的地域特色。

3.背山面水的村落及村落建筑与水系,体现古代的风水观念。

4.民居内部结构、空间秩序体现传统的伦理道德及宗法观念。

5.体现徽商经世致用的时代气息。

特别提醒 安徽古村落主要指两个皖南农村民居黟县的西递和宏村,被誉为“活的古民居博物馆”的典型代表。

要点 西递、宏村古村落的文化内涵

史料 徽州古村落的另一大特色,就是将浓郁的徽州文化与园林情调综合起来,这是纯粹的农业聚落所没有的,也正是徽商文化的产物。

明清学者评价徽商,称其为亦贾亦儒,贾而好儒,咸近士风。

——王星明、罗刚《徽州古村落》

思考

根据史料和所学知识,徽商和皖南古民居与浓郁的文化色彩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提示 徽商贾而好儒。

徽商经营致富后往往叶落归根,修建富丽堂皇的私家宅院。

在建筑房屋的过程中,把自己所推崇的儒家思想、文化积累和生活情趣,巧妙地渗透到建筑中,为徽州建筑打上了深深的徽商烙印、儒家思想的烙印。

徽州建筑因而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

(2017·浙江绍兴质检)某村汪氏第五祖与元末明初大军事家刘伯温是好友,为解决该村旱季无水,雨季成灾的问题,刘伯温特意把该村设计成水牛形状,增挖了月沼和南湖,并修建了“水圳”。

这一村落是(  )

A.西递B.宏村

C.丽江D.徽州

解析 根据该村的“水牛形状”和修有“水圳”就可以判断出该村是宏村。

故选B。

答案 B

教材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

1.想一想,履福堂和笃敬堂的这些楹联体现了什么思想,你怎样评价这种思想?

(教材第84页)

提示 履福堂和笃敬堂的这些楹联体现了徽商“贾而好儒”的特点。

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徽商既能够通过经商致富,又继承了传统的儒家文化中敦厚、勤劳、善良、坚忍不拔和重视教育等思想。

徽商在当时“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时代背景下,没有为世俗的习惯和传统所累,他们通过经商致富,为社会和自己创造了极其丰富的财富,推动了历史和社会的前进。

这些必将要求徽商顶住社会的压力和世俗的眼光,是难能可贵的。

同时,徽商在经商中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并能够尊重知识、重视知识的思想,也充分地说明了徽商的发展具有区别于封建时代一般商人的特点。

2.请根据以上事实,再联系宏村古民居中“万石家风惟存厚,百年事业在读书”的楹联,你认为当年宏村人倡导的是一种什么风气?

这种风气是否还有继承的价值?

(教材第85页)

提示 体现了当年宏村人积极倡导学习文化、尊重知识的风气。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既要鼓励发展经济,同时也应该充分地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发展科技则需要人才,人才当然离不开知识。

所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依然是我们时代的主旋律。

同时知识是一个人一生受用不尽的最可宝贵的财富,所以这种风气在今天仍需要继承并加以发扬光大。

【探究学习总结】(教材第88页)

一、本课测评

1.西递、宏村的基本风貌和建筑特征分别是什么?

它们的人文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 西递的整个村落仿船形而建,宏村则像一头昂首奋蹄的大水牛。

西递整个村落仿船形而建,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以东向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

整体轮廓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具有很高的审美情趣。

宏村的水系按古代风水理论而规划,借“牛卧马驰、莺舞凤飞、牛富凤贵”之吉意,将村建成卧牛形,并利用山势的坡度造成水系的落差,巧妙地安排水的流向,修成水道(古称水圳)。

山为牛头,树为牛角,通向村中的人工水系至今还在使用。

水圳穿流于每户人家,被称作古代自来水工程。

2.为什么说宏村人工水系工程是“中华一绝”?

它的价值何在?

提示 宏村的水系按古代风水理论而规划,将村建成卧牛形,并利用山势的坡度造成水系的落差,巧妙地安排水的流向,修成水道(古称水圳)。

水圳经九曲十弯过村中的每家每户至村中的人工池塘——月沼。

再流经村南人家注入村最南端的人工湖——南湖里,最终用于灌溉农田。

月沼便是牛小胃,南湖是牛大胃。

如今,这些通向村中的人工水系还在使用。

水圳穿流于每户人家,被称作古代自来水工程。

如此水系,堪称“中华一绝”。

宏村科学完整的人工水系工程的意义:

一、解决村民生产、生活和消防用水;二、调节气候,创造了良好的人居环境;三、营造了山村迷濛空灵的意境,美化了环境。

3.徽派建筑的显著特征是什么?

以西递、宏村为例,说说徽派建筑艺术的成就。

提示 徽派建筑的显著特征是粉壁青瓦马头墙。

徽派建筑艺术的成就主要体现在木雕、砖雕和石雕上,被人们称为是徽派古建筑的“三绝”。

如徽派木雕艺术精品宏村承志堂的《唐肃宗宴官图》,徽州各家的门楼都以精美的砖雕为主,西递村口的胡文光刺史牌楼则是徽派石雕艺术的代表作。

二、学习延伸

1.探究活动

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通过对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宏村人工水系的分析,结合当前环境日益恶化的趋势,探讨“天人合一”的思想对我们今天保护环境的意义。

提示 宏村科学完整的人工水系工程的修建,它既解决了村民生产、生活和消防用水;又调节了气候,创造了良好的人居环境;同时营造了山村迷濛空灵的意境,美化了环境。

这些都很好地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

在当前现代化进程中,由于经济的发展,导致生态的失衡、环境的恶化。

人类在利用自然发展了经济、改善了生活的同时,又为今后我们发展经济制造了障碍和困难。

为了人类的生存,我们必须依据自然规律办事。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协调好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我们的祖先曾经用朴素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过去;今天,我们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等思想,相信一定也能够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2.阅读与思考

保护和开发永远是一柄双刃剑。

请你就西递、宏村的保护,谈谈你的看法和建设性意见。

提示 

(1)保护西递、宏村原有的人文景观:

作为皖南农村民居的典型代表,西递、宏村以其独特的徽派建筑的人文景观吸引了无数专家、学者和游客。

对于这样独一无二的遗产我们要加强保护。

(2)保持优良的水质:

西递、宏村作为世界上唯一的以保护古村落水系建筑景观及其原真性为特征的文化遗产,我们要努力控制对自然的水质的污染。

(3)保持人文文化背景:

承传淳朴的民风,保持传统的民俗,创意相应的与“水”相关的文化节。

(4)引申文化产业相关的文化产品开发,提倡诚信的经营作风。

(5)总之,我们首先要保护好西递、宏村;同时,我们在不危及古建筑本身及其所依存的文化背景的前提下,做好相应的开发工作。

这样,一方面可以通过开发让更多的人了解西递、宏村,从而加入到保护的行列中来。

另一方面,又可以筹集相应的资金,以便更好地对西递、宏村加以保护。

课时演练

一、选择题

1.(2017·浙江杭州二中模拟)安徽省有一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称为“科学与诗意最完美结合”的古村落。

它是(  )

A.西递B.宏村

C.中村D.北村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判断是宏村。

答案 B

2.在中国被誉为“活的古民居博物馆”的地方是(  )

A.平遥和丽江古城B.故宫和避暑山庄

C.西递和宏村D.黟县县城

解析 要抓住题干的关键词“古民居”,A、B、D都是城市,只有C是农村,且都是古民居建筑,且保存完好。

故选C。

答案 C

3.宏村基本形成“山为牛头、树为角、屋为身、桥为脚”的牛形村的布局是在(  )

A.唐代B.元代

C.明代D.清代

解析 宏村的牛形村布局得益于明朝永乐年间宏村名士汪思齐和风水先生何可达。

答案 C

4.在西递、宏村的古民居建筑中,从庭院、厅堂、天井,到门罩、梁柱、柱础、格门、板壁、天花等众多建筑构件上,处处可见以奇花异木、飞禽走兽、楼台亭阁、人物戏文为题材的“三雕”艺术品,这“三雕”是(  )

①砖雕 ②根雕 ③石雕 ④玉雕 ⑤木雕

A.①②③B.②③⑤

C.①③⑤D.①②④

解析 徽派建筑的特点是用砖雕、木雕、石雕装饰雕刻,而没有玉雕、根雕。

故选C。

答案 C

5.如图是西递村口的标志性建筑,过去有十多座,而今仅存此一座,此建筑是(  )

A.西递胡氏家族地位显赫的象征

B.举行宗法礼仪的场所

C.胡氏家族的大门

D.徽州商人所建的私家宅院

解析 先判断出该建筑是牌坊,它是用来表彰某家族或某个人作出了重大影响的功绩的。

故选A。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递、宏村这两个传统的古村落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持着那些在上个世纪已经消失或改变了的乡村的面貌。

布达拉宫自公元17世纪起就成为达赖喇嘛的冬宫,象征着西藏佛教和历代行政统治的中心。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材料二 徽州古村落(是)徽商文化的产物。

……徽州一府六县的方志中,常会对徽商巨贾的资本投向有如下记载:

在家乡修祠堂、建园第,重楼宏丽。

——王星明、罗刚《徽州古村落》

材料三 徽州古村落在选址布局上受着风水观念的强烈制约。

“依山造屋,傍水结村”是他们基本的原则;但从风水学角度来看,具有完满的物质条件及合理功能的环境,并不意味着就是一个理想环境。

人类有着自己的希冀、渴求和恐惧,而只有将这些情感,通过在创造自己的生活环境中表达出来,才构成一真正的理想环境。

……徽州民居的天井营造有一个很动听的名儿,叫“四水归堂”,言天降雨露、财气,落到自家房顶,流入宅院。

——摘编自余治淮《桃花源里人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皖南古村落与布达拉宫是哪两类社会群体活动的历史承载?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徽州古村落是徽商文化的产物?

古村落突出反映了徽商怎样的心态?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古村落营造中的风水观念在徽州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什么功能?

体现了怎样的环境理念?

(4)有学者称:

“文化遗产的完整样态必须在其存活的情境中才能把握。

”据此,你认为皖南古村落的“完整样态”应该是什么?

答案 

(1)平民百姓与贵族阶层。

(2)原因:

古村落是徽商财富集聚故里的象征;古村落蕴含了徽商的儒家观念。

心态:

光宗耀祖。

(3)改善居住环境、方便日常生活;以景观象征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

人文与自然的和谐。

(4)一方面,自然环境和建筑等物质遗存;另一方面,历史上的村落生活。

 

予少家汉东,汉东僻陋无学者,吾家又贫无藏书。

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于尧辅颇好学。

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见有弊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脱落颠倒无次序,因乞李氏以归。

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

是时天下学者杨、刘之作,号为时文,能者取科第,擅名声,以夸荣当世,未尝有道韩文者。

予亦方举进士,以礼部诗赋为事。

年十有七试于州,为有司所黜。

因取所藏韩氏之文复阅之,则喟然叹曰:

学者当至于是而止尔!

因怪时人之不道,而顾己亦未暇学,徒时时独念于予心,以谓方从进士干禄以养亲,苟得禄矣,当尽力于斯文,以偿其素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