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寓言文本的教学解读与教学设计.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908289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PPT 页数:106 大小:12.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寓言文本的教学解读与教学设计.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小学语文寓言文本的教学解读与教学设计.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小学语文寓言文本的教学解读与教学设计.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小学语文寓言文本的教学解读与教学设计.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6页
小学语文寓言文本的教学解读与教学设计.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6页
小学语文寓言文本的教学解读与教学设计.ppt_第6页
第6页 / 共106页
小学语文寓言文本的教学解读与教学设计.ppt_第7页
第7页 / 共106页
小学语文寓言文本的教学解读与教学设计.ppt_第8页
第8页 / 共106页
小学语文寓言文本的教学解读与教学设计.ppt_第9页
第9页 / 共106页
小学语文寓言文本的教学解读与教学设计.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6页
小学语文寓言文本的教学解读与教学设计.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6页
小学语文寓言文本的教学解读与教学设计.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6页
小学语文寓言文本的教学解读与教学设计.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6页
小学语文寓言文本的教学解读与教学设计.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6页
小学语文寓言文本的教学解读与教学设计.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6页
小学语文寓言文本的教学解读与教学设计.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6页
小学语文寓言文本的教学解读与教学设计.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6页
小学语文寓言文本的教学解读与教学设计.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6页
小学语文寓言文本的教学解读与教学设计.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6页
小学语文寓言文本的教学解读与教学设计.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6页
亲,该文档总共10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寓言文本的教学解读与教学设计.ppt

《小学语文寓言文本的教学解读与教学设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寓言文本的教学解读与教学设计.ppt(10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语文寓言文本的教学解读与教学设计.ppt

小学语文寓言文本的教学解读与教学设计,赣南师院文学院程箐,二零一四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南康,国培计划(2014)小学语文“同课异构”项目,导航,一、小学语文教材寓言编选情况二、寓言的定义与要素三、寓言的文体特征四、寓言解读的一般方法五、从文本解读走向教学解读六、指向体验的寓言阅读教学设计七、指向表达的寓言阅读教学设计,一、小学语文教材寓言编选情况,1.入选寓言篇数及年级分步问题。

篇数:

教材359篇课文,寓言占7.8%;课标要求:

“教材编写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建议:

10%年级分步:

寓言集中在二三年级,四六年级出现断层。

课标对一二年级的要求:

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建议:

高年级补充寓言。

教材寓言选编分析及建议,中国古代寓言10篇,现代中国寓言5篇,古代外国寓言4篇,现代外国寓言0篇。

不足:

寓言角色单一,基本上是动物寓言和人物寓言,缺植物寓言和非生物寓言;外国寓言基本选自伊索寓言。

建议:

挑选一两篇外国现代寓言作品,如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

外国古代寓言作品也应考虑达芬奇及拉封丹的作品。

2.入选寓言篇目及内容题材问题,主题内容:

大都是经验教训寓言;多从反面来进行说教。

尤其是低年级的寓言,偏于道德修身方面,而且角度比较单一,如规劝谦虚、讽喻骄傲的陶罐和铁罐等;再如规劝专心、刻苦学习的小猴子下山、学棋等。

骆驼与羊、小柳树和小枣树、狮子和鹿以及陶罐与铁罐主题一致,都是讲述万事万物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不足:

缺知识寓言和科学寓言;儿童从这些经验教训寓言作品的阅读中难以感受到成功的快乐,相反内心还会产生挫折感、自卑感。

建议:

丰富寓言选文,删除相近主题寓言。

二、寓言的含义与要素,“寓言”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

寓言篇说:

“寓言十九,藉外论之。

”庄子天下篇“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以危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

庄子认为,人们处于混沌初开状态,无法用庄重严肃的话语来把道理解释清楚,只有借助寓言才能开启民智,推广自己的主张。

因而需“藉外论之”,即借助他人他物的言论来说理,言在此而意在彼,也就是庄子认为寓言的特点是“藉外而论之”。

1.寓言的定义,寓言:

寓意之言,把深刻的道理和教训寄托在简短的故事里,即用简洁凝练的语言,通过一个简单明了的具体事件指出一个教训,就是寓言。

所以也有教材概括为:

隐含深刻讽喻意义的简短故事。

由于寓言以文本的故事形式寄托深刻的寓意,因而其文本本身为两个层面的意义构成,这两个层面的意义就是寓言不可缺少的要素,即故事、寓意。

故事寓言的表层,由寓言人物、寓言情节、寓言环境构成,(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寓意寓言的深层,通过故事所传达出来的具有哲理性的深刻意义。

(某种教训性),2.寓言的要素,故事和教训性是构成寓言这一独特文体不可缺一的要素,二者相互依存。

正如法国寓言大师拉封丹的比喻:

“一个寓言,可以分作身体与灵魂两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身体,所给予人的教训好比灵魂。

”例:

伊索寓言中的狼和狮子此寓言故事和教训相互依存,形象地告诫人们:

过高地估计自己的人,是没有好下场的。

明寓:

用独立的文字形式出现在作品中。

(一般位于故事之后或开头,如农夫和蛇的故事。

)暗寓:

没有寓示性文字,但整个故事处处在暗示,竭力让读者发现其中的寓意。

如中国古代寓言愚人买鞋:

寓意的类型:

三、寓言的文体特征,寓言是作者有意另有寄托的故事,故事性和寄托性构成了寓言的双重结构。

寓言的文体特征:

1.情节出乎意料而在情理之中;2.题材广泛,主题涵盖人世百态;3.形象逼真而传神;4.寓意明白而深刻。

1.故事情节出乎意料而在情理之中寓言故事情节匪夷所思、出人意外,具有夸张性与荒诞性,拉开了与人们现实生活的距离,可以唤起人们的丰富联想,引发读者的共鸣,认同故事内核的真实,从而从中获得超功利性的审美享受。

如克雷洛夫的天鹅、梭子鱼和虾:

一天,梭子鱼、虾和天鹅,出去把一辆小车从大路上拖下来:

三个家伙一齐负起沉重的担子。

它们用足狠劲,身上青筋根根暴露;无论它们怎样的拖呀,拉呀,推呀,小车还是在老地方,一码也没有移动。

倒不是小车重得动不了,而是另有缘故:

天鹅使劲儿往上向天空直提,虾一步步往后倒拖,梭子鱼又朝着池塘拉去。

究竟哪个对,哪个错,我不知道,我也不想寻根究底;我只知道小车还是停在老地方。

(克雷洛夫寓言),谭达先在中国民间寓言研究一书中,他将中国寓言的重大主题,归纳为三十三种主要类型:

(1)讽刺了某些人表与里、名与实、言与行不一的作风;

(2)讽刺了仗势欺人的奴刁们;(3)揭露统治者用狡计欺骗人民的丑态;(4)说明集体齐心合力,其智慧和力量是无穷的;(5)说明对敌人应舍勇用谋;(6)揭露财迷心窍者的愚蠢;(7)强调彼此间要友好团结;(8)讲述学习和工作必须专心致志;(9)批评主观主义者的可笑;(10)批评以主观愿望代替客观规律的荒唐;,2.故事题材广泛,主题涵盖人世百态,(11)批评经验主义者、机械论者的错误;(12)批评机械、静止地看待事物者的错误;(13)批评教条主义者脱离实际的可笑;(14)批评脱离实际、自夸自吹者的可笑;(15)批评重视形式、忽视内容者的可笑;(16)歌颂坚持、耐心学好本领的重要性;(17)歌颂有真正本领而不自我吹嘘者;(18)讲述对敌人麻痹大意、放松警惕会带来灾祸;(19)讲述不可与言行不一、凶残成性者交朋友;(20)讲述骄傲、不思进取的强者必自取灭亡;,(21)讲述不值得去同情凶残的敌人;(22)讲述不认真对待敌人的自欺欺人者必被敌人消灭;(23)讲述正确分析食物的现象和本质才不会上当;(24)讲述向敌人求饶而放弃斗争者必死于敌人之手;(25)讲述不要轻信坏人破坏友谊的话;(26)讲述没有本领的骄傲自大者是不足取的;(27)讲述忘恩负义者的悲惨下场;(28)讲述没有真本领、靠欺骗取得权势者是不会长久的;(29)讲述了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者必会误人毁己;(30)讲述有坚强毅力者必成大事;(31)讲述无自知之明者必受辱;(32)讲述贪得无厌者终无所得;(33)讲述最受尊重的应是对人类贡献最大者。

寓言常常采取白描式手法刻画形象的主要特征,勾勒形象的神韵。

以非人物为主角的寓言,既要描绘出自然物的自然特性,又要赋予其人的理性和某类人的特征,使两者有机结合,形神皆备。

3.故事形象逼真而传神,如克雷洛夫的大象和叭儿狗:

一只大象在城里转来转去:

他们把它拉到东,拉到西,供人观赏;大象是难得见到的,看热闹的人挤满了街心。

怎么回事儿?

一只叭儿狗一路吠叫着跑来,瞅见大象,它直窜过去无理取闹,它忽左忽右的乱叫乱嗷,显然是要跟大象挑战打架。

“得了,邻居,别出丑了。

”一只契犬说道,“象那么大,你可不是它的对手。

你吵吵嚷嚷,它还是不慌不忙的走它的道,不管你怎样使足劲头儿直叫,它连瞅也不愿瞅你一下。

”“当然罗,”叭儿狗说道。

看上去挺明白事理似的。

“我不断吠叫,正是指望如此。

我岂不是不用打一架就成为真正的野兽、头等的好汉了吗?

我指望以后别的狗会这样说:

我们的勇敢的叭儿狗呐,真是天不怕,地不怕,它还冲着大象大吠大叫呢!

”(克雷洛夫寓言),故事寓意只有明白如画,才能避免晦涩艰深,给读者提供审美线索;只有含蓄蕴藉,才能留下空白之处,给读者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

如先秦寓言狐假虎威: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

“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吾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一兽见之,皆走。

(战国策楚策),4.故事寓意明白而深刻,第一步:

读懂原文的大意,领会内容及形象。

第二步:

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

第三步:

联系生活实际评价寓言。

第四步:

学会多角度思考,敢于创新。

第五步:

从写作角度分析寓言的写作特点。

(解读时可以涉及以上全部内容,也可以选择其中一点来解读,只要能抓住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来评论均可,只是写作时要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四、寓言解读的一般方法,五、从文本解读到教学解读,教学解读与文本解读的区别,文本解读:

尽可能整体而深入地理解文本本身,从而显现文本的价值(思想价值、主题价值、内容价值、形式价值、材料价值)。

教材解读:

把文本放入课程标准的相关年段、教材的单元设想以及具体的班级中,来最终判定它的教学价值。

教学解读的实质:

确定教学内容,确定教学内容的两个要点,终点:

教学目标语文经验人生经验语文经验人生经验起点:

学情估量,备课备两头,合宜的教学内容:

学生需要学什么,文本的教学解读,依循体式研判学情,陶罐和铁罐教学解读,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寓言寓意,本篇寓言寄托的道理可以理解为这样三个方面:

哲理1.事物的强弱或者人的长处和短处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要发展地看问题。

哲理2.每个事物或者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全面地看问题。

生活启示:

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短处,更不能恃强凌弱要和谐相处。

这篇寓言在说明哲理时对人物的语气、表情、语言都作了生动细致的刻画,从而展现了一幅强势者肆意欺凌弱势者的画面,如铁罐无缘无故地挑衅,侮辱对方时丝毫不留情面,显示自己不可一世,强调自己身份不一般,强调别人没有资格和自己说话甚至没有资格表达观点,直至最后欲将对方置于死地,其描述形象的逼真程度已远远超出了表现寓意的需要,让人不由得去猜测这是否就是一段真实社会生活的记录。

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入情),促使他们与故事同悲同喜,实现情感共鸣。

六、指向体验的寓言阅读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师:

我们今天学习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

(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陶做的罐子和铁做的罐子哪一个更加坚固?

生:

铁罐。

师:

与铁罐的坚固相比,陶罐有什么特点?

生:

陶罐是用泥土制作的,掉到地上就会破碎。

师:

那么,坚固的铁罐和易碎的陶罐之间将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我们来看这篇课文。

课文是一篇寓言。

什么是寓言?

生:

寓言就是一个故事,故事里面包含着一个道理。

师:

对,一般来说,这个故事是编造的,寓言就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而编的故事。

那么读寓言先要读懂什么,再读懂什么?

生:

先读懂故事内容,再读懂故事中的道理。

李卫东执教陶罐和铁罐,师:

真好!

那我们就先来读懂故事内容。

课前同学们初读了课文,现在请大家读读课文中的一些词语,要读准字音。

出示:

御厨、奚落、懦弱、轻蔑、争辩、恼怒、羞耻、流逝、宫殿、掘开、朴素、和睦相处、相提并论(学生练习朗读之后,教师指名学生朗读,并纠正“懦弱”“奚落“”轻蔑”等词语的读音),师:

读课文的时候再遇到这些词语你也要读得准确。

请大家练习朗读课文。

师:

这篇寓言故事里有两个场景,分别是哪两个场景?

生:

第一个场景在国王的御厨里,第二个在荒凉的场地上。

师:

那么课文就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了吧。

怎么分?

生:

第一部分是第1自然段到第9自然段,后面是第二部分。

二、还原情境,品读课文,师:

我们先看第一部分。

谁来朗读第1自然段?

师:

骄傲的铁罐对陶罐是什么态度?

生:

看不起。

生:

奚落。

师:

哪一个是铁罐心里对陶罐的态度?

生:

看不起。

师:

心里看不起陶罐,表现出来就是常常奚落陶罐。

什么是“奚落”?

生:

嘲笑、挖苦、讽刺,让他在众人面前丢脸、出丑、难堪。

师:

铁罐怎么奚落陶罐?

我们看第2至第9自然段,这些都是他们的对话。

文章第一部分就是通过对话来写故事。

他们说这些话时,语气一样吗?

生:

不一样。

师:

对,每一句都不一样。

请朗读这些对话,把描写他们神态、语气的词语画出来。

1.品读课文第一部分。

生:

这些词语是:

傲慢、谦虚、轻蔑、争辩、恼怒。

师:

请大家再次练习朗读,抓住这些提示语,体会他们说每句话时的神态和语气。

出示前三句对话:

“你敢碰我吗?

陶罐子!

”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

”陶罐谦虚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师:

你看,“傲慢”和“轻蔑”的意思很接近,但说话时的语气一样吗?

生:

不一样。

“傲慢”是高高在上、趾高气扬的语气。

“轻蔑”是别人在自己眼里很小很小,声音不大,不屑一顾的感觉。

师:

我们再读读这句话,读出铁罐说话时的语气。

生:

(齐)“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师:

铁罐明知陶罐不敢还去问,他到底想干什么呢?

生:

让别人看不起陶罐,让他难堪,让他受到羞辱。

师:

这样的行为就叫做什么?

生:

奚落。

师:

你从这个情景里感受到了什么是“奚落”。

铁罐奚落陶罐就是想让别人知道陶罐很懦弱。

什么叫“懦弱”呢?

想想“懦弱”的近义词是什么?

生:

弱小。

师:

“弱小”是“懦弱”这个词里面哪个字的意思?

生:

弱。

师:

那“懦”是什么意思呢?

看这个字是什么偏旁?

生:

是竖心旁。

“懦”是心小,胆子小,性格软弱。

师:

对。

就是身体弱力气小。

如果一个人天生弱小,天生力气小,会被人看不起吗?

生:

不会。

师:

“弱小”是力量小,力量小不一定被人看不起;胆量小就要被人看不起,“懦弱”就成了嘲笑人的词语。

所以铁罐不说陶罐弱小,而是用“懦弱”一词,表示瞧不起。

出示中间两句对话: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

”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撞碰的。

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

再说”“住嘴!

”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

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师:

铁罐刚才是奚落陶罐,还没有恼怒。

可是他听到陶罐说了一句话,立刻就恼怒了,陶罐说的哪些话让他恼怒?

生:

陶罐说:

“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

”师:

这里面暗含着一个什么样的意思?

生:

我和你是一样的,是平等的。

这让铁罐恼怒,因为铁罐是看不起陶罐的。

生:

陶罐敢跟他争辩让他恼怒。

师:

你看,就是因为陶罐的话暗含着这样的意思,并且跟他争辩,他就恼怒了。

有原因才会有结果,句子和句子之间有紧密的联系,抓住这些联系去读课文就能理解得比较深刻。

师:

铁罐开始是奚落,后来恼怒,再后来呢?

课文还有一段对话,大家看看应该是怎样的语气,用什么词语来形容。

出示最后一组对话:

“何必这样说呢?

”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

”铁罐()地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生:

(读后)铁罐这话像是在骂别人,诅咒别人,该是“咬牙切齿”地说。

(生“咬牙切齿”地朗读铁罐的话),师:

还可以怎么说?

生:

“火冒三丈”地说。

(读)生:

“雷霆大发”地说。

(读)生:

“气急败坏”地说。

(读)生:

“暴跳如雷”地说。

(读)生:

蛮横、威胁、恶狠狠、气势汹汹师:

陶罐说什么了让铁罐这样?

你读陶罐的话。

生:

(读后)陶罐说要“和睦相处”,这让铁罐发怒。

师:

“和睦相处”是说大家怎么相处?

生:

就是和和气气地在一起。

生:

和平,友好,不要吵架。

师:

大家说的都是“和”的意思,“睦”呢?

生:

在一起。

师:

真聪明!

“睦”就是离得很近,而且有亲近的意思。

“和睦相处”就是相处得好,很亲近。

你想想,这个铁罐能接受吗?

所以他要火冒三丈。

再读这段对话。

2.品读课文第二部分。

师:

铁罐认为自己很坚固,不但今天坚固,而且永远坚固。

可事实是这样吗?

朗读课文中的第二个场景,用自己的话说说许多年后铁罐和陶罐的下落分别是怎样的。

生:

陶罐还是像原来一样,而铁罐却无影无踪了。

师:

哪去了?

生:

他锈烂了,变成泥土了。

师:

请你读读课文中描写陶罐和铁罐下落的句子,细细品味。

出示句子:

捧起陶罐,倒掉里面的泥土,擦洗干净,还是那样光洁,朴素,美观。

人们立即动手,翻来覆去,把土都掘遍了,但是,连铁罐的影子也没见到。

师:

先看写陶罐下落的句子。

注意“还是”一词。

如果说“它是那样光洁,朴素,美观”,那就只是说现在;而加上“还是”,就有了言外之意,暗含着什么意思?

生:

以前是这样,现在还是这样,和过去一模一样。

师:

再看写铁罐下落的句子。

从“连也”你会联想些什么?

生:

原来铁罐是那么的坚固。

生:

联想到铁罐原来是那么骄横和不可一世。

师:

这样读课文,把词语、句子表面和背后的意思都体会到,细细地品味,你的语感就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敏锐。

师:

原来的铁罐那样坚固,现在如何?

原来的陶罐易碎,现在如何?

前后对比,让人感慨万千。

课文读到这里,你突然领悟到什么道理?

生:

不能看不起比你弱小的人,不能以强凌弱。

生:

一个东西的优点有时候也会变成缺点。

生:

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

看一个人要全面去看。

三、领悟寓意,多元理解,师:

如果这个故事不是这样发展,而是铁罐没有被氧化,一直被人们使用。

而陶罐却被摔碎了。

铁罐可不可以看不起陶罐?

生:

不可以。

因为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

四、拓展问题,深层理解,师:

我们假设的是铁罐没有缺点,而陶罐没有优点,那铁罐可不可以看不起陶罐?

生:

不可以。

因为不能伤害人家的自尊心,每个罐子都有尊严,所有的罐子都是平等的。

师:

说得好。

大家都是罐子,虽然特点不一样,但都是来盛东西的,彼此是平等的,应当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这样你就读懂了陶罐的话。

师:

看课题,一个是陶的,一个是铁的,特点各不相同。

这个意思能读出来吗?

(生齐读课题,强调了“陶”和“铁”),师:

再看课题,大家都是罐子,相互是平等的,要和睦相处。

这个意思能读出来吗?

(生齐读课题,重读了两个“罐”字)五、布置作业师:

老师留两个作业:

1.把课文内容绘声绘色地讲给家长,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

2.想想应该怎样对待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和家境不好的同学,写一篇日记,在班会课的时候和同学讨论。

这篇课文的教学教者抓住这样几个重点:

一是学习书面词语;二是理解句子联系;三是领悟寓意,揭示主旨。

一、在揣摩体会中感受和发现词语二、借助情节发展感受句子之间的联系三、领悟寓意,揭示主旨,教学设计思路,蒋军晶执教陶罐与铁罐,蒋军晶杭州市天长小学,1播放执教者有滋有味朗读课文的录像(没有声音)。

师:

你都没听到他的声音,为什么就觉得他读得好呢?

师:

既然你们讲到了表情,那你看到了课文当中描写的哪些表情?

(随机巩固字词)师:

下面,就请你们带着丰富的表情有滋有味地练读课文。

2播放执教者有滋有味朗读课文的录像(有声音)。

师:

他到底读得好不好呢?

你觉得他哪一句读得最好?

为什么?

你能学一学吗?

师:

既然他读得不错,那么你们就吸取他的优点,再练一练。

3播放执教者骄傲地夸耀自己朗读水平高的录像。

(执教者在录像中说:

“怎么样,我的朗读水平很高吧?

你们根本没法跟我比。

如果你们有足够的胆量,那就跟我比一比,只要有一句读得比我好,我就认输。

怎么样?

你敢吗?

”),师:

同学们,他刚才是因为看不起我们而在奚落我们啊!

你们能形容他刚才的表情和说话的语气吗?

(随机巩固字词)师:

你能读整段话和他比一比吗?

大家做裁判来评价。

点评:

未成曲调先有情,让学生在观老师的“哑读”中感受情,在听老师范读中体会情,在师生挑战朗读中表达情。

同时,将字词教学贯穿于正确、通顺地读课文中,一举三得。

师:

读了课文之后,你们对陶罐和铁罐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如果你可以变,你愿意变成陶罐,还是愿意变成铁罐?

(对选择陶罐的学生)我也喜欢变成陶罐,我从这篇文章中看到了陶罐的两个优点,你喜欢变成陶罐,是否也是因为看到了陶罐的这两个优点呢?

理由1:

陶罐可以长生不老。

(课文中依据:

捧起陶罐,倒掉里面的泥土,擦洗干净,它还是那样光洁,朴素,美观)理由2:

陶罐有文物价值。

(课文中依据:

“多美的陶罐!

”一个人说,“小心点儿,千万别把它碰坏了,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的。

”),师:

你为什么选择陶罐?

你看到了陶罐身上的哪些优点?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预设答案:

理由1:

谦虚。

(课文中依据:

“不敢,铁罐兄弟。

”陶罐谦虚地回答)理由2:

能同时看到自身的优点和缺点。

(课文中依据: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

”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

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

再说”)理由3:

友好。

(课文中依据:

“何必这样说呢?

”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1师生角色对话。

(谦虚的陶罐骄傲的铁罐)师:

你敢碰我吗?

陶罐子!

生:

不敢,铁罐兄弟。

师: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生: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

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

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

再说师:

再说什么?

你说啊,难道你身上还有什么可取之处吗?

难道你还敢跟我比吗?

你说啊生:

再说。

师:

住嘴!

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

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2.生生角色对话。

(谦虚的陶罐和骄傲的铁罐对话,教师提供必要的支架)点评:

角色对话目的是什么?

该设计给了我们一个直观的诠释,那就是为了感悟到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自尊,获得认知和情感体验:

要谦虚,不要骄傲;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多看自己的短处等。

【教学检测意见】1.你上完课后感觉怎么样?

A.很累,很没意思,早就想着下课。

B.有点累,有时候忍不住要想另外的事情。

C.不累,有点意思,不太想下课。

2.你觉得你上完这堂课后,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3.你觉得下面哪一种说法是错误的()。

A.不要拿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短处。

B.陶罐不但能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能看到别人的长处,所以他为人很谦虚。

C.铁罐骄傲自大,看不起别人,他身上没什么优点。

4你能正确、流利地读出下列词语吗?

你能正确、有感情地读一读课文中陶罐与铁罐的对话吗?

陶罐懦弱争辩恼怒羞耻流逝宫殿掘朴素,语文教学不仅要引领学生体验文学经典,获得人生必备的文学素养与人文情怀,更要帮助学生将感受到的语言转化为语感,实现消极语言向积极语言的转变,从而提升说与写的能力。

七、指向表达的寓言阅读教学设计,浙江温州朱瑛老师执教陶罐与铁罐【课堂回放】师:

现在,我们来改改这个童话故事,让他们具有相反的品格,变成赞扬铁罐,批评陶罐。

别急,每个人先静下心来,走近陶罐和铁罐这两位朋友,想一想,该怎么改?

(学生静心思考)师:

开头怎么写?

生1:

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的,一个是铁的。

骄傲的陶罐看不起铁罐,常常奚落他。

生2:

“你敢和我比美吗?

铁罐子!

”陶罐傲慢地问。

生3“:

不敢,陶罐兄弟。

”铁罐谦虚地回答。

改写寓言,生4“: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陶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生5:

我确实不敢碰你师:

吆?

这儿应该怎么改?

想一想。

生5“:

我确实不敢和你比美,但并不是懦弱。

”铁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比美的。

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

再说”生6“:

住嘴!

”陶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

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我就会被国王选中,送给尊贵的外宾,而你却只能永远待在这里。

”,师:

这儿还可以怎么改?

发挥你们的想象。

生7“:

住嘴!

”陶罐恼羞成怒“,你怎能和我比,你等着吧,很快,我就会被皇上看中,送到皇后哪里做饰品,而你只能待在这里。

”生8“:

住嘴!

”陶罐大发雷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

你等着吧,要不了多久,我就会被请到国王的书房里作为宝物,而你就不行了,只能在这里盛东西了。

”师:

我们接着往下改。

生9“:

何必这样说呢?

”铁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生10: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

”陶罐火冒三丈地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你会被氧化得无影无踪。

”,生11:

铁罐听了不再理会陶罐。

师:

一天,忽然刮起一阵大风,铁罐和陶罐同时被摔到地上。

请接着改。

生12:

只听“乒”的一声,铁罐在地上滚了几滚,却完好无损,而陶罐却“乒”的一声,摔得粉碎。

生13:

“啪”的一声,铁罐摔在水泥地上,只破了一点皮。

再看看陶罐呢,已经粉身碎骨。

师:

故事改了,题目要不要改呢?

改与不改都要说明理由。

生:

我认为不要改,故事还是发生在这两个人之间。

生:

要改,课文原来是赞扬陶罐,批评铁罐,所以把陶罐放在前面,题目叫陶罐与铁罐,现在故事被我们改成赞扬铁罐,批评陶罐,当然题目也应该改为铁罐与陶罐。

师:

这样一改,大家是不是又变得喜欢铁罐而讨厌陶罐了?

(生:

是。

)可见人和事物都是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的,真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更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

师:

好,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课后请同学们用铁罐与陶罐作题目,把改写后的故事写在作文本上。

课例分析,1.从读到写,现学现用。

古人云: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阅读是语言及语言表达方式的鉴赏、训练和吸收,是作文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