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信贷管理系统cm系统的有关问题学习资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29823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议信贷管理系统cm系统的有关问题学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议信贷管理系统cm系统的有关问题学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议信贷管理系统cm系统的有关问题学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议信贷管理系统cm系统的有关问题学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议信贷管理系统cm系统的有关问题学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浅议信贷管理系统cm系统的有关问题学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议信贷管理系统cm系统的有关问题学习资料.docx

《浅议信贷管理系统cm系统的有关问题学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信贷管理系统cm系统的有关问题学习资料.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议信贷管理系统cm系统的有关问题学习资料.docx

浅议信贷管理系统cm系统的有关问题学习资料

浅议信贷管理系统(CM2006系统)的有关问题

 

一、概述

信贷管理系统是我行业务管理和信息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他既要具备信贷业务操作和信息处理的能力,也应该为我行信贷管理分析决策提供有利支持。

目前我行的信贷管理系统即CM2006系统,自运行上线以来,为我行信贷业务操作提供了有利支持,但是在信息分析和管理决策支持上显得力不从心。

为此,笔者结合基层行实际,浅议CM2006系统在基层中的有关问题。

为了便于分析问题,我将我行CM2006系统操作手册(2012升级版)中关于系统定位的表述摘要如下:

CM2006系统是全行信贷业务的生产系统、管理系统和服务系统。

所谓生产系统,是将全行各层级机构、人员、客户纳入系统管理,设计了办贷管贷及风险资产管理的各类业务流程,全行各级行、各从业人员可以实时在系统中办理各类信贷业务,实现了办贷管贷的电子化。

所谓管理系统,是指系统将全行信贷管理制度和风险控制要求融入系统,实现了系统的刚性控制。

同时,系统为全行所有层级、人员办贷管贷提供了阳光平台,便于上级行对客户、行业、从业人员、下级行进行非现场监控,提高全行统一法人意志的贯彻力度和信贷风险防范水平。

所谓服务系统。

是指CM2006系统提供了办贷管贷的全部信息,并实现了数据大集中。

通过对系统数据进行查询、提取和加工,便能提供信贷业务经营管理的各类信息,为全行信贷管理决策提供服务。

二、问题分析和措施建议。

我个人认为要实现CM2006系统的定位,在基层行应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提高系统的可操作性。

作为生产系统,应该首先解决的是人员操作问题。

目前基层行人员操作水平偏低,虽然代操作的情况比较少,但不能独立完成系统操作的,在基层行普遍存在。

究其原因,固然有我行基层人员老化、学习能力不足的主观原因存在,但系统的可操作性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部分流程设计存在不合理的地方。

主要有:

(1)作业监督流程易混淆。

客户经理发起一笔作业监督流程实际包含了2条作业监督流程(一条是放款核准,一条是贷前条件落实),但是在发出该笔流程时,系统是自动根据不同情况将2条流程分离和合并的,常常让人找不到其中一条流程,或者漏发一条流程,还可能发到同一人不同地区名下(主要为扁平化管理行)。

该流程不改,很多人不会操作,或者操作容易出错。

针对该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对作业监督流程进行重新设计。

具体可以为:

一是可以将放款核准流程和贷前条件流程合并为一个流程。

目前2个流程的主要区别在放款核准流程在支行经分管行长、行长核准即可。

而贷前条件流程需报有权核准行进行核准。

可以将2笔流程合并后,先经支行分管行长、行长复核后,报有权核准行进行核准。

二是若因管理需要,必须分2个流程进行操作的,笔者建议将放款核准流程和贷前条件落实流程分离,分别走流程,或者在流程发起后就直接分离,根据需要将不同的流程发送给相关复核人员。

(2)贷款流程有待优化。

主要应解决基层行普遍存在的一笔贷款常常需要走多个流程的问题。

形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一是我行管理要求形成的。

我行政策性指导贷款审批时,多为累放和余额双控。

在收回贷款后,支行需要重新发起贷款流程,因此常常出现100万即做一笔贷款流程的情况,在收购旺季,经常一周走2-3次贷款流程。

二是因担保方式的不同形成的。

主要是因为我行发放贷款时,经常遇到多种担保方式组合的情况。

一方面我行系统中只能选择一种担保方式;另一方面,担保方式涉及的第三方,希望签订的担保合同对应与担保金额相当的主合同,不愿与一笔总合同关联。

关联总合同,增加了担保人风险,尤其后期偿还部分贷款后,担保责任的分配容易产生纠纷。

三是因贷前条件无法一次性落实形成。

主要为在我行申请贷款时,因贷前条件无法一次性落实到位形成,比如,原定将企业所有房地产抵押申请贷款,现因各种情况造成企业的某一块房地产暂时无法落实,企业想先将已落实的房地产申请贷款,待后期落实了该块房地产后再申请后续贷款的情况。

四是因企业需求形成分批贷款。

主要是企业根据自身资金需求测算和后期还款压力,经常要求将审批的贷款分几笔发放,且希望到期日不为同一天。

五是因贷款期限不同。

在我行审批贷款时,为了控制风险,多有3个月、6个月、9个月等不同的贷款期限组合。

针对该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对系统做出优化,方案一:

对贷款流程仿照项目贷款流程进行操作,在项目贷款申请审批中增加流动资金项目审批,后期由支行根据自身需求生成合同和关联担保合同并仅在支行走合同流程。

贷前条件落实,可通过作业监督流程来加以控制和管理。

方案二、采取授信额度审批。

将我行授信额度审批与商业银行一致。

取消每年一度的授信额度审批。

在申请流动资金贷款时,发起授信额度审批,此时应对授信额度予以具体化,可通过授信方案将贷款品种、科目、贷款方式、贷款期限等予以明确,同时根据贷款权限上收作业监督权限,后期操作时,仅在支行走贷款合同流程。

但贷前条件落实流程应上报相应权限的审批行审批。

调研要解决的问题:

2、界面不友好。

作为一个系统界面,应该让操作人员很容易上手,甚至帮助操作人员找到他需要的界面,但是CM2006系统做的完全不够。

主要表现在

(1)授信后管理中风险预警信息检查处理设计不科学。

主要一是因为授信后管理中的风险预警信息反复出现,我行曾有一客户每月均出现预警信息是“同一自然人担任不同客户主要领导人”。

该问题存在导致客户经理需要每月去核实该条预警信息反映的情况,造成信贷客户反感,长期出现也容易造成客户经理对系统的不信任。

二是因为授信后管理中的风险预警信息反映的不是当时处理时的预警信息,而是最新的预警信息。

比如管理人员2014年7月查询客户经理2014年1月授信后管理中风险预警信息时,该模块中反映的是客户2014年7月出现的风险预警信息,而不是客户经理2014年1月当时的风险预警信息,导致管理人员根本无法核实客户经理作出的风险预警处理是否合适,是否全面。

要解决该问题,我个人认为应该对风险预警处理进行优化,主要是将当月的风险预警信息在授信后管理中予以反映,而不仅仅是展示最新的风险预警信息;对已发起授信后管理流程的视同该客户系统发起前的风险预警信息已予以处理,不再在风险预警系统中反映。

(2)提示性界面较少,不利于查找相关信息,比如待处理业务仅限贷款业务,对于评级授信、作业监督等无法正常显示。

还有些查询下载界面,总要费上一段时间才能找到自己需要查询的东西。

同时操作提示性较少,容易产生错误。

比如展期申请时,展期金额和展期日未能提取原借据信息自动生成,或当录入的展期金额与借据余额不一致时,无提示语,容易产生错误。

(2)缺乏经营经验

(二)提高系统的容错率。

1、荣晓华、孙喜林《消费者行为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2月基层员工惧怕操作CM2006系统,有很大程度是因为在操作系统时,稍不注意就造成操作错误,或者是流程中无法对一些信息要素进行修改,而且系统对操作错误几乎没有补救方法,只能通过申请总行业务变更的方式。

同时,目前,妨碍我行系统利用率的,也主要是系统的数据质量不高造成的,即使基层人员发现了该错误,也因纠错困难而放任不管。

若能够有一个很好的纠错机制,基层人员可以及时的对系统数据进行修改,那样系统数据将得到很大的提高。

因此,我认为,还应该解决系统的容错问题,提高系统的容错率。

2003年,全年商品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1%。

消费品市场销售平稳增长。

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20.64亿元,比上年增长9.1%。

1、解决合同要素变更修改的问题。

贷款流程发起时,客户经理根据其初步调查结果确定了合同各要素,而现实是在贷款审批流程过程中,合同的要素可能会发生变化,比如利率的变化,贷款科目的变更以及担保方式的变更,这些审批流程中的正常改变在系统中均无法通过正常的修改进行变更,常常在最后的审批环节退回客户经理处重新发起流程。

这样做有二个弊端:

一是导致不能正常的反映贷款从发起到审批结束过程中,有关要素的变更,因此无法确定最终该由谁负责的问题。

二是流程经常重新发起,会导致基层客户经理对系统的埋怨和消极对待,严重的可能影响到我行的办贷效率。

因此建议拓展流程中对利率、科目等要素的变更,切实的做到与日常工作情况相一致,减少返工率,提高办贷效率。

2、建立高效合理的纠错机制。

现在,一旦在系统中操作错误一般有以下几种做法:

一是逐级报总行业务变更或者授权修改,这种做法一般要几天时间才能进行修改,并且在基层行中能不报总行修改的,一般都不报总行修改。

二是废弃原先的流程,重新走流程,这种方法在基层行普遍使用,一般造成无法反映原流程审查审批信息,同时造成系统内产生垃圾的信息。

三是将错就错,不进行修改。

对于不是主要因素或者不影响后续处理的错误,多数情况下,基层行就不进行修改。

这导致系统的数据质量得不到保证,同时也掩盖了部分系统问题。

以上三种纠错方法,我认为不能很好的保证系统数据质量。

我认为总行应该建立更为科学合理的纠错机制。

一是对于重要因素的纠错,比如合同金额、贷款期限、贷款科目等要素的修改,在准贷证尚未发送时,通过纠错流程予以修改(如经过分管行长审查、行长审定),无须重新走流程。

二是对于非重要因素的修改,比如:

贷款性质、贷款用途、还款来源、贷款形式、代理财险信息等要素的修改,应该客户经理可以实行直接进行修改(也可以在系统中设定一个审核员,经审核后予以修改)。

三是建立要素修改查询模块。

为防止操作风险的发生,系统应对修改了那些要素予以登记,以方便管理人员对修改要素的情况予以监测和管理考核。

500元以上1224%(三)提高系统的利用率

(一)创业机会分析系统要实现管理、服务的作用,就要增加对系统的利用率,在解决了系统数据质量的问题后,我认为要从以下几点提高系统利用率。

1、解决基层行报表问题。

系统为我行实现了数据大集中,我们应该充分的利用他,提高我行的非现场监测水平和解决基层行员工报表问题。

目前,我行的多数报表还是需要手工报送,我认为应该加大对信贷管理系统的利用,虽然前期的数据可能因为质量问题不能准确,但若坚持修改数据时,从源头修改,即修改信贷管理系统中的数据。

这样一方面提高了信贷管理系统数据质量,另一方面也使基层人员从报表中解放出来,最终为提高了管理行的非现场监测能力。

2、优化通用查询,并放开通用查询权限。

目前,通用查询模块仅省级分行可用。

我认为通用查询有利于市分行和县支行对辖内系统信息的管理和监测,应逐步放开通用查询模块至市分行和县支行。

当然,通用模块现在对于操作要求较高,应尽力予以优化,或者加强培训力度。

3、优化查询界面和提高查询的及时性。

目前系统中很多查询模块,提交查询后,需要到用户管理中查找且有时查询时间较长,这种模式不利于对数据的使用。

因此,建议优化查询界面和查询的及时性。

最终实现即时出现查询结果,无须再等待较长时间,也无须在到其他模块中查找查询结果。

喜欢□一般□不喜欢□三、关于系统管理的有关问题及建议。

1、你一个月的零用钱大约是多少?

(一)加强柜员密码管理。

为作到“谁处理,谁负责”,我认为先应该加强柜员密码管理,在基层行,普遍存在用初始密码进行操作的情况。

这种情况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柜员密码容易被猜中,增加了操作的风险。

因此,应加强柜员密码管理。

我建议:

一是改变现在初始密码为后6位的简单密码,将初始密码变为不固定的,如采用柜员生日组成或身份证构成;二是不允许初始密码进行系统操作,用初始密码登陆的,应首先提示修改密码;三是要求密码定期更换,定期提示柜员修改密码。

合计50100%

(二)建立系统问题收集机制。

现在对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或者好的建议,没有一个有效的反馈机制。

多数是出现问题了,才通过问题单的形式反馈,但系统中如界面的修改、增强利用率、提高管理效率等好的建议总行无法进行收集。

该机制,建议总行充分利用论坛、公函和腾讯通等平台或即时聊天工具。

同时,一是应省去中间环节,让基层行的问题直接到达系统管理人员手中;二是对于采纳的建议,应给于一定奖励,鼓励大家为系统的更新完善出力。

(三)建立系统定期清理机制。

系统运行过程中,必然产生许多垃圾信息或不准确的信息,应对系统至少应每年拿出一定的时间进行清理。

应该清理的信息包括:

征信模块中的内部出错信息提示以及批量删除记录,系统中的垃圾流程,客户档案中的废弃影像,以及其他错误信息。

2、消费者分析(四)建立系统定期更新机制。

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

因此,建议定期对系统进行更新。

更新前,应选择基层操作经验丰富的人员对系统进行充分测试,确保系统的稳健运行。

2014年8月8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