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01课 种番茄教案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32770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01课 种番茄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01课 种番茄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01课 种番茄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01课 种番茄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01课 种番茄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01课 种番茄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01课 种番茄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01课 种番茄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01课 种番茄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01课 种番茄教案教学设计.docx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01课 种番茄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01课 种番茄教案教学设计.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01课 种番茄教案教学设计.docx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01课种番茄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01课种番茄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生命的延续

第1课种番茄

1、教学目标

1、知道用花盆进行简单种植的基本方法。

2、知道番茄种子发芽后的种植管理方法。

3、能坚持进行对植物种植活动的观察和记录,养成观察的好习惯。

2、重点

以一种常见的种子植物为例,能用花盆等简单工具进行种植活动,并能用正确的方法进行种子植物发芽后的管理。

3、难点

能坚持进行对植物种植活动的观察和记录,养成观察的好习惯。

4、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谜语脸圆象苹果,酸甜营养多,即可做菜吃,又可当水果,打一蔬菜(番茄)

2、生活情景课本P2图片他们在干什么?

应该怎样播种哪?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种番茄,板书课题:

种番茄

(2)讲授新课

1、活动1在花盆里播种

1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温度和湿度等自然条件适合植物的生长,许多植物的生命都是从种子开始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播种的方式种植番茄。

2所需材料:

花盆土壤小铲喷壶番茄种子

3如何播种?

播种方法点播散播等

点播:

适用于大粒种子或生产快的苗木,以及需要精细管理的种类。

散播:

适用于小粒种子,把种子均匀散在土壤畦面上,切记过密!

我们播种番茄适合点播种植,该方法简单,适合盆栽种植活动。

4种番茄的过程与方法

(a)选种尽量挑选饱满、完整的种子。

(b)松土用铲子铲松花盆里面土壤。

(c)播种不宜过深,稀疏适中。

(d)浇水用花晒适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即可。

5思考:

播种后如何管理?

(a)花洒适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b)经常检查出苗情况

(c)定期施肥,提供养料

(d)科学的管理才可以保证番茄苗健康成长

2、活动2发芽了,长大了

1交流种子发芽的过程是怎样的?

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根向下生产。

2番茄幼苗生产长过程中发生什么变化?

叶子数量增加,新长出的叶子与最先长出的两片叶子形状与大小都不相同,茎变长高变粗。

3怎样测量幼苗茎的高度?

以土壤与幼苗茎的交界处作为起点,植株的顶芽为终点进行测量。

4怎样测量幼苗茎的周长?

用棉线绕幼苗茎的底部一周,在棉线做好标记,再用直尺测量棉线的长度,这个长度就是茎的周长。

⑤做好我的记录,完成活动手册第1页。

 

 

 

第一单元第02课《开花和结果》练习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上第一单元第2课时

《开花和结果》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1、植物的花一般由()、()、()和()四部分组成。

2、植物开花的过程的共同特点:

先形成(),接着发育成(),然后()和()展开,最后()枯萎凋谢。

3、植物营养生长到一定阶段后就会开始生殖生长,也就是()、(),最后结出()。

4、当雄蕊花药中的()成熟后传到雌蕊的()上,植物就完成了()过程。

只有经过()后,雌蕊的子房才会发育成()。

5、植物结果的共同特点:

果实在()部分形成、果实()、果皮()或()会发生变化。

二、选择题。

1、开花与结果直接相关,在花的结构中,()和()在植物繁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A、花萼B、花冠C、雄蕊D、雌蕊

2、花粉管进入胚珠的路线是()。

A、柱头 子房 花柱 胚珠   B、胚珠 子房 花柱 柱头  

C、柱头 花柱 子房 胚珠   D、柱头 花柱 胚珠 子房  

3、玉米的果穗常有缺粒现象,原因是()。

A、缺乏肥料  B、水分不足  C、传粉不足   D、缺乏光照   

4、番茄的形成需要经过的过程是()。

A、开花→受精→传粉→结果    B、开花→传粉→受精→结果  

C、传粉→开花→受精→结果   D、传粉→受精→开花→结果  

5、小明家的油菜地旁,新建了个养蜂场,对于这片油菜地将来的产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蜜蜂大量增加,蜜蜂吃掉了花粉,因而这块油菜地的产量会降低  

B、由于油菜花是虫媒花,养蜂场的建成有利于传粉,所以产量会增加  

C、油菜花是风媒花,所以养蜂场的建成对传粉没有影响   

D、油菜花虽是虫媒花,但油菜不是靠蜜蜂传粉,所以影响不大

三、简答题。

简要描述开花的过程。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上第一单元第2课时

《开花和结果》同步练习答案

一、填空题。

1、花萼花冠雄蕊雌蕊

2、花芽花蕾萼片花瓣花朵

3、开花结果种子

4、花粉柱头传粉传粉果实

5、雌蕊逐渐膨大颜色形态

二、选择题。

1、CD

2、C  

3、C   

4、B  

5、B

三、简答题。

先形成小小的绿色花芽,绿色的萼片包裹着黄色的花瓣,萼片展开为5-6片并露出黄色的花瓣,花瓣展开成5-6片并露出黄色的雄蕊和黄绿色的雌蕊,花瓣颜色变成褐色并枯萎。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08课各种各样的岩石教案教学设计

 

第8课《各种各样的岩石》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2单元“岩石”的第1课。

本单元主要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和简单工具观察和描述岩石和矿物的特征,并通过调查和查阅资料了解各种矿产资源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树立合理开采利用矿产资源的环保意识。

本课是第2单元的起始课,从引导学生到户外收集岩石开始,带领学生开始探索岩石的学习之旅。

本课包括情景图导入、活动1“寻找岩石”、活动2“观察岩石”等教学环节。

教科书以卡通人物彬彬在公园里找到各种岩石的情景,激发学生到周围环境寻找岩石的兴趣。

通过到户外观察和收集岩石,学生可以体会到岩石广泛存在于大自然中。

活动2“观察岩石”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和一些简单工具观察岩石的表面特征。

通过体验活动,学生不仅掌握观察岩石的方法和技能,同时还能识别几种常见的岩石。

二、学情分析

岩石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它们虽然广泛存在于学生的生活环境中,如户外的山上、公园、路边等,室内的大理石桌子、地砖等,但是许多学生对岩石并不了解。

由于对岩石了解不多,因此当学生看到别人收集到一些有趣的岩石,他们又会充满好奇和向往,很想收集岩石进行探究。

但到哪里可以收集到岩石、怎样观察岩石的特征,则是孩子们可能没有考虑过的问题。

另外,由于年龄特点,他们对收集岩石的一些细节、安全问题可能会考虑不周。

四年级学生在观察岩石的表面特征时,可熟练地运用感官进行观察。

但是要运用一些简单的工具探究岩石的表面特征,他们可能没有经历过,甚至存在一些错误的前概念。

因此,在本课的学习中,他们需要教师进行相应细致的指导。

三、教学目标

1.了解户外采集岩石的简单方法。

2.知道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着岩石。

3.认识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等常见岩石的表面特征。

4.能运用多种感官和简单工具观察岩石的表面特征。

5.乐于分享自己的观察发现,愿意倾听他人的信息。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运用感官和一些简单的工具观察常见岩石的表面特征。

教学难点:

利用刻划的方法判断岩石的硬度。

五、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PPT教学课件,三种常见岩石的标本(花岗岩、大理岩、砂岩),铜钥匙。

学具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的岩石,三种常见岩石的标本(花岗岩、大理岩、砂岩),铜钥匙,放大镜,学生活动手册。

六、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媒体:

出示本课的任务驱动场景图。

讲述:

彬彬和波波到公园玩耍,彬彬找到了各种各样的岩石。

波波对这些岩石感到很好奇。

问题:

这么多种岩石,都在哪里找到的?

交流: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可以简单地交流自己的想法。

媒体:

出示本课课题《各种各样的岩石》。

(二)活动探究1、活动1:

寻找岩石

提出任务:

我们也到户外收集一些岩石吧。

(1)问题①:

哪些地方合适我们去收集岩石?

你准备到周围的什么地方收集岩石?

交流:

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

(2)问题②:

户外的岩石有什么特点,收集岩石前需要做什么准备?

媒体:

课件展示户外不同环境的岩石。

交流:

教师从采集岩石、收纳岩石等方面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并互相补充。

(3)问题③:

大自然中存在着大小不同的各种岩石,采集多大的岩石比较合适?

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收纳盒子的大小、方便携带、便于观察等方面讨论采集和

收纳多大的岩石会比较合适。

(4)收集到岩石后,要怎样处理才带回学校?

交流:

学生交流怎样处理收集到的岩石,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补充。

媒体:

课件出示如何处理收集到的岩石。

小结并布置课外实践活动:

①在家人的陪同下,准备好收集岩石的袋子、铲子等工具,到户外采集大小合适的岩石。

②采集的岩石带回家,洗净,晾干,放入盒子,做标签,标注采集地点。

③完成本课学生活动手册“任务1”的内容。

在收集岩石的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不要到地势危险的地方采集岩石;同时,在采集岩石的过程中,要做到不破坏当地环境。

2、活动2:

观察岩石

提出任务:

这是老师课前收集的岩石。

它们分别是花岗岩、砂岩和大理岩。

它们各有什么特征,我们可以怎样认识它们呢?

媒体:

实物展示花岗岩、砂岩和大理岩的标本。

(1)问题①:

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观察这三种岩石?

这些方法分别能观察到岩石的哪些表面特征?

交流:

引导学生根据经验从多种感官、使用简单工具等方面交流观察岩石的方法,并说说每种方法分别能观察到岩石的哪些表面特征。

例如,眼睛能观察到岩石的形状、大小、颜色、花纹等,而手能感受到岩石的轻重、粗糙、温度等特征,而利用放大镜能更清楚地观察岩石内的颗粒组成。

(2)问题②:

用什么方法可以观察到岩石的软硬特征?

交流:

学生根据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

指导:

用刻划的方法可以观察物体的软硬特征。

我们可以用铜钥匙在三种岩石上分别进行刻划,并根据岩石上留下的痕迹深浅来判断岩石的软硬。

用铜钥匙刻划,如果岩石只留下浅浅的印痕,说明这块岩石比较硬。

如果留下比较深的印痕,说这块岩石比较软。

如果刻划不出印痕,说明这块岩石很硬。

媒体:

展示刻划的方法。

(3)活动:

学生运用感官和放大镜、铜钥匙等简单工具观察岩石的表面特征,教师巡视指导,并提醒学生把观察发现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任务2”中。

(4)交流与展示:

各小组分别介绍观察花岗岩、砂岩和大理岩等三种岩石后的发现,教师引导各组学生互相评价、质疑和补充。

小结:

通过运用多种感官和利用一些简单的工具,我们可以观察到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等三种岩石在颜色、形状、颗粒组成、硬度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三)总结与拓展

问题:

今天的科学课上,我们做了什么?

有什么发现?

交流:

学生回忆并总结本课的学习收获。

拓展:

请课后按要求到户外收集岩石,下节课带回学校。

并运用今天学到的方法观察收集到的岩石。

 

七、板书设计

第8课各种各样的岩石

1.收集岩石硬度:

刻划

2.观察岩石:

感官+工具砂岩花岗岩大理岩

发现:

不同的岩石表面特征各不相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