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物质及其变化1113.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59652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61.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物质及其变化111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物质及其变化111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物质及其变化111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物质及其变化111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物质及其变化111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物质及其变化111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物质及其变化111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物质及其变化111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物质及其变化111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物质及其变化111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物质及其变化111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物质及其变化111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物质及其变化111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物质及其变化111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物质及其变化111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物质及其变化111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物质及其变化1113.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物质及其变化1113.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物质及其变化1113.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物质及其变化1113.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物质及其变化1113.docx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物质及其变化111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物质及其变化1113.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物质及其变化1113.docx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物质及其变化1113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物质及其变化(1.1-1.3)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你正在质量检测考试,希望你仔细审题,细心答题,考出水平!

你知道关于这次科学考试用的纸张的一些性质吗?

请你分析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可燃B.不溶于水C.白色D.易撕碎

2.小红同学在家中用pH试纸测得了食盐水、石灰水、汽水、食醋四种物质的pH。

如果把小红测得的结果用下图表示出来(a、b、c、d各表示一种物质的pH):

则pH为d的物质是()

A.食盐水 

B.石灰水 

C.汽水 

D.食醋

3.为了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人体不同器官内的体液具有不同的酸碱性,下表为部分体液的pH范围。

根据下表可知,在正常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体液

尿液

胆汁

血液

胰液

其他

pH

4.70~8.4

7.10~7.3

7.35~7.4

7.50~8.0

 

A.人体的尿液一定呈酸性

B.胰液的碱性一定比碱性尿液的碱性弱

C.可得出“消化液都是呈碱性”的结论

D.pH试纸不能精确测得以上体液的pH

4.下列措施或事故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A.用盐酸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

B.用甲醛浸泡海产品防止变质

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

D.氢氧化钠溶液不慎沾在皮肤上,要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5.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向某固体物质中加入稀盐酸,生成无色无味气体,证明该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B.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剂,溶液变成红色,说明碳酸钠属碱类

C.某有机物在空气中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证明该有机物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某化肥与碱混合研磨,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证明该化肥是铵态化肥

6.下列记录的实验现象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A.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看到瓶口有大量白雾

C.在电解水实验中,正负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

1

D.取少量氢氧化钠露在空气中,氢氧化钠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

7.下列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用稀盐酸除去金属表面的铁锈

B.盐酸使指示剂变色

C.用小木棍蘸少量浓硫酸,小木棍逐渐变为黑色

D.浓盐酸在空气里敞口放置瓶口有白雾生成

8.在九年级化学开篇绪言的一幅图上,有一只用高分子薄膜做的鸟笼,要达到图中所示的鸟与鱼生存的效果,这种高分子薄膜必须具有的性质是()

A.隔水透气

B.导电

C.耐高温

D.导热

9.下列数据是一些食物的近似pH,其中呈碱性的是(  )

pH

3.5~4.5

2.9~3.3

6.3~6.6

7.6~8.0

食物

A.葡萄汁

B.苹果汁

C.牛奶

D.鸡蛋清

 

A.A 

B.B 

C.C 

D.D

10.20克10%的NaOH溶液加入到20克10%的HCl溶液中,然后滴入石蕊试液,溶液呈()

A.红色B.蓝色C.紫色D.无色

11.滴有酚酞的Ba(OH)2溶液分别与下列各物质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仍显红色的是()

A.CO2 

B.H2SO4溶液 

C.CuSO4溶液 

D.Na2CO3溶液

12.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酸性溶液的pH都小于7,所以酸溶液pH一定小于7

B.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因此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C.燃烧需要可燃物、氧气、一定温度三个条件,所以,物质燃烧一定需要氧气

D.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因此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13.物质X可发生下列所示的两个反应,则X可能是()

①X+碱→盐+H2O ②X+金属氧化物→盐+H2O

A.CaO 

B.CO2  

C.NaOH

D.H2SO4

14.实验室常用浓硫酸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这是因为(  )​

A.浓硫酸溶于水能放出热量

B.浓硫酸具有挥发性

C.浓硫酸具有腐蚀性 ​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15.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无法鉴别的是()

A.HNO3 NaCl Na2CO3 CaCl2 

B.HCl NaOH CuSO4MgSO4

C.Na2CO3 K2SO4BaCl2 HCl

D.Ba(OH)2 NaCl Na2SO4Na2CO3

16.下列关于科学实验中“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在某固体物质中加入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该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B.在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

C.某溶液用pH试纸测试,pH试纸变蓝色(pH约为10),该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D.在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可以断定两者恰好完全反应

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酸和碱都一定含有氢元素

B.pH大于7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水溶液

C.硫酸在水中电离出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其水溶液呈电中性  

D.硫酸根离子不具有酸性

18.如图表示化学反应中溶液的颜色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X是稀硫酸,a可能是紫色石蕊试液

B.若X是稀硫酸,b可能是氧化物

C.若X是稀盐酸,c不可能是单质

D.若X是稀盐酸,d不可能是紫色石蕊试液

19.稀硫酸和下列物质既能发生中和反应,又能产生白色沉淀的是()

A.Na2CO3  

B.NaOH  

C.BaCl2  

D.Ba(OH)2

20.甲、乙、丙、丁四种易学溶于水的物质,分别由NH4+、Ba2+、Mg2+、H+、OH﹣、Cl﹣、HCO3﹣、SO42﹣中的不同阳离子和阴离子各一种组成,已知:

①将甲溶液分别与其他三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均有白色沉淀生成;②乙溶液H+与阴离子个数之比大于1;③向丙容器中滴入AgNO3溶液又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生成,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甲溶液含有Ba2+  

B.乙溶液含有SO42﹣  

C.丙溶液含有Cl﹣  

D.丁溶液含有Mg2+

二、填空题

21.石油是经济发展、国防建设的重要资源。

从石油炼制的产品中可以获得一系列与甲烷结构相似的化合物,如乙烷[C2H6]、丙烷[C3H8]、丁烷[C4H10]等。

(1)以上叙述中属于甲烷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选填序号)。

(2)请模仿甲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写出丙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22.溶液的酸碱度用 ________表示,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常用 ________,鉴别溶液的酸碱性常用 ________。

某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呈红色,则此溶液的pH ________(填“大于”、“小于”、“等于”)7,该溶液是无色酚酞显 ________色,要使该溶液的pH值变大,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__。

23.烧水用的铝壶壁上常形成一层厚厚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欲除水垢,可加入适量的盐酸,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盐酸除水垢的原理:

 ________。

加适量盐酸的目的是为防止 ________。

24.用大于,小于,等于填空

(1)硝酸铵溶于水后溶液温度________开始时水的温度

(2)同一温度下,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________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

(3)20℃熟石灰的溶解度________50℃熟石灰的溶解度

(4)敞口放置的浓盐酸溶质质量________  原浓盐酸中溶质质量.

25.运用酸、碱、盐的性质可以解决工业生产中的许多问题。

(1)工业上常选用________来除去铁锈。

(写一种具体物质)

(2)某工厂向含有AgNO3、Cu(NO3)2的废水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Zn)以回收金属,充分反应后,得到的金属组成可能由哪几种情况?

________。

26.根据稀硫酸、氢氧化钠、硫酸铜和二氧化碳等物质的性质,完成下列填空。

(1)硫酸铜溶液的颜色是________;

(2)任写出一个氢氧化钠溶液与上述物质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27.某拓展性学习小组在学校科学实验创新比赛中,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设计:

三颈烧瓶中充满二氧化碳气体,A颈、B颈分别连接充满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的注射器,C颈插有两端开口的玻璃导管(伸入瓶内的一端连有小气球),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操作:

先通过A颈往瓶内注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小气球的形状发生了变化;过一段时间后再通过B颈往瓶中注入盐酸,发现小气球的形状又发生了改变。

请描述小气球形状的变化情况_________________。

请对小气球形状的变化情况作出合理的解释________。

28.小华实验操作考试的题目是: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碳酸钠溶液并测定其酸碱度。

考试时,小华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操作:

(1)请填写标号仪器的名称:

a________ ;b________ 。

(2)以上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___ (用字母表示)。

(3)上图所示的操作中,若C中砝码的质量为10克,游码的读数为3.5克,则碳酸钠的实际质量为________ 克。

(4)小华在测定所配制溶液的酸碱度时,先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再进行测定,则测得溶液的pH________ (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

三、探究题

29.某科学课堂围绕“酸碱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

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

加入的稀硫酸是否过量?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太家纷纷提出猜想。

甲组同学的猜想:

稀硫酸可能过量。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12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_______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

同时指出实验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

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

①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________。

②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

30.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做了如图所示的A、B两个实验。

 

(1)B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A、B两个实验结束后,小明同学将两支试管中的物质同时加入一纯净的烧杯中(如图C所示),混合后,观察到烧杯中有蓝色沉淀。

同学们将烧杯内的物质过滤,对所得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猜想)

小明猜想:

滤液中的溶质是Na2SO4、CuSO4;

小光猜想:

滤液中的溶质是Na2SO4、NaOH;

小英猜想:

滤液中的溶质是Na2SO4、CuSO4、H2SO4;   

你的猜想:

滤液中的溶质还可能是________。

(3)(讨论)你认为________的猜想一定不合理。

如果滤液为无色,还可排除________的猜想,理由是________。

(4)(实验)若小光的猜想正确,请完成下表的方案。

实验步骤

预想的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与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

________

小光的猜想正确

 

31.由于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造成的“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某科学研究小组的同学欲对某种塑料的组成分析探究(资料显示该塑料识含有C、H两种元素),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目的是通过测量有关数据,推算塑料组成元素的含量。

图中字母A至G均表示装置编号。

请根据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发生装置A制取的氧气中混有CO2和水蒸气,为使D装置中塑料试样在纯氧中燃烧,装置C中盛放的试剂应该是________。

(2)E、F装置是气体的吸收装置,该处的设计有不正确的地方,如何改进?

并说明理由________。

32.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进行酸和碱的反应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加入稀盐酸一会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1)Ⅰ、写出该酸和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

(2)Ⅱ、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猜想一:

可能是CaCl2和Ca(OH)2;

猜想二:

可能只有CaCl2;

猜想三:

________ 

(3)(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

实验现象:

________ ,结论:

猜想一不正确

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实验现象:

先有气体产生,后产生沉淀,结论:

猜想二不正确,猜想三正确

(4)(反思与拓展)

(1)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________

(2)根据所学化学知识,验证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含有HCl,除以上方案外,下列哪些物质单独使用也能完成该实验?

________ (填序号)

   a.pH试纸            b.铜     c.紫色石蕊溶液       d.硝酸银溶液

(3)烧杯中的溶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________ (写一条)

33.小科发现暖水瓶中有一层淡黄色的水垢。

据悉,该地区的水垢中除碳酸钙外,无其它盐类。

他想探究还有没有其它物质,于是他收集水垢后经低温烘干进行下列实验:

(1)取2.5g水垢按图甲中的A装置高温加热充分反应(已知CaCO3高温CaO+CO2↑),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B、C装置,实验后发现C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增加了0.88g。

①写出C装置中发生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

②B装置中的浓硫酸是用来吸收反应中产生的水蒸气,这是利用了浓硫酸的________性。

(2)按图乙所示的方法来实验,结果发现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原因是________。

四、简答题

34.胃酸的主要成分为盐酸,胃酸太多导致胃不舒服时,可以考虑服用抗酸药物来中和胃酸。

某抗酸药物的有效成分为氢氧化镁,为测定氢氧化镁的含量,小科同学取一片该药物(规格为lg)加入到装有79g蒸馏水的烧杯中,再加入20g溶质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假设药物中其他成分可溶于水,但不与盐酸反应,且不含有镁元素)。

(1)根据所学的知识,下列哪些物质也可以用来治疗胃酸过多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碳酸钠B.碳酸钡C.氢氧化钠D.氢氧化铝

(2)计算1g该药物中含氢氧化镁的质量___________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

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详解】

A、可燃,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选项正确;

B、不溶于水,描述的是溶解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选项错误;

C、白色,描述的是颜色,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选项错误;

D、易撕碎,描述的是硬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选项错误,

故选A。

2.B

【分析】

酸性pH<7,中性pH=7,碱性pH>7,d点在数轴上位于最右侧,故其pH最大。

【详解】

d点在数轴上位于最右侧,pH最大。

食盐水呈中性,其pH=7,石灰水呈碱性,其pH>7,汽水和食醋呈酸性pH<7,所以d点为石灰水。

故选B。

3.D

【详解】

A、人体的尿液 pH值范围为4.70~8.4,有可能是酸性,也可能是碱性,还可能是中性,A不符合题意;

B、胰液pH范围7.50~8.0,而人体的尿液 pH值范围为4.70~8.4,尿液的碱性也有可能比胰液的碱性高,故B不符合题意;

B、胃液显酸性,故C不符合题意;

D、pH试纸是检验溶液酸碱度的,根据颜色的变化大致判断溶液酸碱度的某个范围,不能精确到小数位,故D符合题意。

4.B

【解析】

试题分析:

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能与稀盐酸反应,A正确;甲醛有毒,不能浸泡食品,B错误;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原理是隔绝氧气,C正确;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氢氧化钠溶液不慎沾在皮肤上,要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D正确。

故选B。

考点:

化学与生活

5.D

【详解】

A.碳酸盐和活泼的金属均能与稀盐酸反应释放出气体,故错误;

B.碳酸钠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是一种盐,其水溶液显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故错误;

C.有机物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其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错误;

D.铵态氮肥与熟石灰共同研磨会释放出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此方法可用检验铵态氮肥,故正确.

6.C

【详解】

在电解水实验中,正负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选项C错误,其余三个选项都正确。

故选C。

7.D

【详解】

A、用稀盐酸除去金属表面的铁锈是稀盐酸与氧化铁反应,故是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盐酸使指示剂变色是盐酸与指示剂反应,是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用小木棍蘸少量浓硫酸,小木棍逐渐变为黑色体现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是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D、浓盐酸在空气里敞口放置瓶口有白雾生成是浓盐酸的挥发性,是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8.A

【详解】

A、根据鸟笼使用了一种特殊的高分子薄膜,能做鸟笼子说明它有透气性和隔水性,故A正确;

B、根据题目材料给出的信息,不能确定它是否有导电性,故B不正确;

C、用高分子薄膜做的鸟笼,要达到图中所示的鸟与鱼生存的效果,与温度无关,故C不正确;

D、根据题目材料给出的信息,不能确定它是否有绝热性,故D不正确。

故选A。

9.D

【解析】

试题分析:

溶液的PH大于7显示碱性。

故选D.

考点:

溶液的酸碱性

10.A

【详解】

由NaOH+HCl=NaCl+H2O可知,氢氧化钠与盐酸的溶质的质量比为:

40:

36.5,溶液中氢氧化钠与盐酸的溶质的质量比为:

(20g×10%):

(20g×10%)=1:

1,所以,反应后稀盐酸有剩余,溶液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故选A。

11.D

【详解】

A、氢氧化钡与二氧化碳反应后生成碳酸钡和水,不显碱性,故A错误;

B、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后生成硫酸钡和水,显中性,故B错误;

C、氢氧化钡与硫酸铜反应后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钡,呈中性,故C错误;

D、氢氧化钡与碳酸钠反应后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易溶于水,使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故D正确。

12.A

【详解】

A、酸性溶液的pH都小于7,所以酸溶液pH一定小于7,正确;

B、有些物质是由原子或离子构成的,错误;

C、物质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例如氢气能够在氯气中燃烧,错误;

D、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能生成盐碳酸钠和水,不属于中和反应,错误。

13.D

【解析】

试题分析:

碱可以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金属氧化物可以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X属于酸类物质,分析选项,硫酸属于酸,故选D。

考点:

考查酸的化学性质;物质的鉴别、推断

14.D

【解析】

试题分析: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浓硫酸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但是,无挥发性;故选:

D

考点:

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

15.D

【详解】

A、将溶液两两混合,能产生气体的两种物质是硝酸和碳酸钠,剩余的两种物质是氯化钠和氯化钙,将产生气体的物质取出一种,与另外两种物质混合,若是一组产生沉淀一组没有现象,则取出的是碳酸钠溶液,与其产生沉淀的是氯化钙溶液,剩余溶液分别为硝酸和氯化钠,A选项不加试剂就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B、观察颜色,蓝色的是硫酸铜溶液,将硫酸铜溶液与剩余的三种溶液混合,产生蓝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钠,将氢氧化钠与剩余的两种溶液混合,产生白色沉淀的是硫酸镁,无现象的是盐酸,B选项不加试剂就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C、将溶液两两混合,能产生气体的两种物质是盐酸和碳酸钠,剩余的两种物质是硫酸钾和氯化钡,将产生气体的物质取出一种,与另外两种物质混合,若是一组产生沉淀一组没有现象,则取出的是碳酸钠溶液,与其产生沉淀的是氯化钡溶液,剩余溶液分别为盐酸和硫酸钾,C选项不加试剂就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D、将溶液两两混合,有一种物质能与其他两种物质产生白色沉淀,这种物质是氢氧化钡,与其混合没有现象的是氯化钠,但是硫酸钠和碳酸钠无法鉴别,D选项需要添加试剂才能鉴别,符合题意。

故选D。

16.C

【详解】

A、由于碳酸盐和金属在加入稀盐酸都有可能生成气体,所以在某固体物质中加入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该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于在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有可能是硫酸钡也有可能是氯化银,所以该溶液中不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于pH大于7时溶液呈碱性,所以pH=10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D、在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不能断定两者恰好完全反应,也可能是酸有剩余,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7.B

【详解】

A、酸电离时一定生成氢离子,碱电离时一定生成氢氧根离子,故酸和碱中都含有氢元素,故A正确;

B、有些盐的水溶液也呈碱性,pH大于7,如碳酸钠的水溶液,故B不正确;

C、硫酸在水中电离出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氢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与和硫酸根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其水溶液呈电中性,故C正确;

D、硫酸根离子无法电离出氢离子,所以不具有酸性,故D正确。

故选B。

18.C

【详解】

A、若X是稀硫酸,a可能是紫色石蕊试液,酸能使石蕊变红,A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若X是稀硫酸,氧化铁与酸反应会生成黄色的铁盐溶液,b可能是氧化物,B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若X是稀盐酸,c为铁,蓝色溶液为可溶性的铜盐溶液,可反应生成浅绿色亚铁盐溶液,则c属于单质,C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D、若X是稀盐酸,d若是紫色石蕊试液则应变红,所以d不可能是石蕊试液,D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9.D

【详解】

酸碱之间的反应是中和反应,硫酸属于酸,能与硫酸发生中和反应的只能是碱,在四个选项中只有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钡是碱,而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不会生成沉淀,而稀硫酸与氢氧化钡能生成硫酸钡沉淀,故选D。

20.D

【分析】

白色沉淀物质是硫酸钡、碳酸钡和氢氧化镁,故说明甲是氢氧化钡;乙溶液H+与阴离子个数之比大于1,说明乙是酸,且是硫酸;向丙容器中滴入AgNO3溶液又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生成,说明丙中含有氯离子,丙是氯化镁;故丁是碳酸氢铵;

【详解】

A、甲是氢氧化钡,故甲溶液含有Ba2+,正确;

B、乙是硫酸,故乙溶液含有SO42﹣,正确;

C、丙是氯化镁,故丙溶液含有Cl﹣,正确;

D、丁是碳酸氢钠,不含有Mg2+,错误;

故选D。

21.①②C3H8+5O2

3CO2+4H2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