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医药学院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61215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98.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医药学院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湖南医药学院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湖南医药学院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湖南医药学院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湖南医药学院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湖南医药学院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湖南医药学院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湖南医药学院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湖南医药学院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湖南医药学院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湖南医药学院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湖南医药学院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湖南医药学院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湖南医药学院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湖南医药学院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湖南医药学院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湖南医药学院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湖南医药学院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湖南医药学院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湖南医药学院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医药学院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

《湖南医药学院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医药学院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南医药学院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

湖南医药学院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湖南医药学院2016-2017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一、学校基本概况

湖南医药学院是一所国家公办的全日制普通医学本科院校。

学校肇始于1912年,前身为留美归国华侨、著名医学教育家、公共卫生学家颜福庆先生创立的长沙红十字会看护训练所,1924年正式建立长沙仁术护病学校。

2000年升格为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201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湖南医药学院。

学校坐落于有“大西南桥头堡、原生态植物园、古建筑博物馆、多民族文化村、杂交稻发源地、抗战胜利受降地”之称,现有湘黔、枝柳、渝怀铁路及209、320国道、沪昆和杭瑞高速、沪昆高铁交汇的交通枢纽城市——怀化市。

学校目前占地面积1435亩,校舍建筑总面积22.5万平方米。

学校面向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在校全日制大学生8201余人,其中本科生2496人。

现有教师592人,其中教授等正高级职称111人、副教授等副高级职称179人;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319人。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5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奉献奖1人、省级优秀教师3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18人。

学校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5746.45万元。

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72万册,电子图书155.2万册,中外文期刊749种,电子期刊48.2万种,数据库55个。

学校现有直属附属医院1所,医院占地面积246亩(含中方分院107亩),编制床位1200张,现有在职职工1100余人,正副教授、正副主任医师等高级职称近200人,年门诊近45万人次,住院4万余人次。

拥有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护理学三个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及显微外科、神经外科、临床药学科、重症医学科等市级重点专科。

有非直属附属医院6所;有实习基地80余个。

学校现设有医学院、口腔医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检验医学院、康复医学与保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社科与管理学院)、公共课部、继续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学院)、临床技能实训中心和第一临床学院等11个二级教学机构;有民族医药研究中心、生物医学研究中心等2个校级科研机构,侗医药研究湖南省重点实验室1个。

学校是国家执业医师临床技能考试基地。

学校现有医学、管理学2个学科门类,开设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治疗学、卫生检验与检疫、健康服务与管理、中药学、针灸推拿学等10个本科专业和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医学影像技术、口腔医学技术、护理、助产、药学、药品经营与管理、医学检验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针灸推拿学、医学美容技术等12个专科专业。

学校拥有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2个(临床医学专业、护理专业),省级重点专业1个(药学专业),省级特色专业2个(护理专业、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临床医学专业),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侗医药研究中心),湖南省普通高校实践教学建设项目5个(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2个,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3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基础医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资源共享课程1门(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省级精品课程5门(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生理学、天然药物化学、生物化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省级示范实验室1个(人体机能实验中心),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2个(临床技能实训中心、医学检验实验中心),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医学基础、医学检验)。

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湖南省文明标兵单位”、“湖南省文明高等学校”、“湖南省就业创业示范校”、“湖南省辅导员工作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全省高等学校学生军训工作先进单位”、“怀化市文明红旗单位”、“怀化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

二、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一)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

1.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有优良的医德医风、扎实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基本的职业工作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

2.服务面向:

立足湖南,面向武陵山区,辐射全国,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基层卫生事业服务。

(二)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2017年学校除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等传统专业外,还新设置了针灸推拿学、健康服务与管理、中药学、卫生检验与检疫等特色专业。

截止2017年8月,学校共有10个本科专业。

本科专业的设置紧密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形成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专业对接行业”的结构布局。

表1本科专业设置一览表

序号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修业年限

1

101101

护理学

4

2

100201K

临床医学

5

3

100502K

针灸推拿学

5

4

100701

药学

4

5

100801

中药学

4

6

101001

医学检验技术

4

7

101003

医学影像技术

4

8

101005

康复治疗学

4

9

101007

卫生检验与检疫

4

10

120410T

健康服务与管理

4

(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情况及本科生所占比例

全共有全日制在校学生8201人,其中本科生2496,专科生5705人,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学生人数的比例为30.04%,比上年度增加14.63%。

图1本科生所占比例

(四)本科生生源质量情况

2016年,我校面向全国25个省(区、市)招生,生源质量优良,录取的理科学生平均分高出当地最低控制线9-118分,文科学生平均分高出当地最低控制线6-97分。

表22016年各省最低控制线,录取最高分、最低分

省份

文科录取数(个)

理科录取数(个)

文科批次最低控制线(分)

理科批次最低控制线(分)

文科当年录取平均分数(分)

理科当年录取平均分数(分)

理科录取最高分

理科录取最低分

文科录取最高分

文科录取最低分

安徽

2

8

558

511

570

530

538

526

582

560

福建

2

8

462

410

525.5

510.4

519

504

529

522

甘肃

0

5

465

417

0

455.4

457

453

 

 

广东

0

5

524

519

0

540.6

556

527

 

 

广西

2

8

380

320

477

438.6

473

402

485

469

贵州

2

13

472

372

478

427.8

466

419

479

477

海南

2

13

588

546

623

585.8

602

576

626

620

河北

0

5

496

474

0

513.6

517

510

 

 

河南

2

3

455

458

477

514

516

511

478

476

黑龙江

0

5

410

371

0

430.2

434

427

 

 

湖北

0

4

477

448

0

474.3

482

471

 

 

湖南

78

510

481

455

494.4

483.2

517

474

524

487

吉林

0

5

433

405

0

434

459

423

 

 

江苏

0

5

313

310

0

334

339

331

 

 

江西

0

5

487

490

0

512.6

519

507

 

 

辽宁

0

5

460

419

0

442.4

447

437

 

 

内蒙古

2

13

385

336

446.5

437.7

462

389

449

444

宁夏

0

5

478

416

0

439.8

446

436

 

 

山东

0

5

510

490

0

524.8

527

523

 

 

山西

0

6

462

442

0

468.3

472

465

 

 

陕西

0

5

467

440

0

469.8

471

468

 

 

四川

2

9

473

445

516

508.2

511

506

516

516

天津

0

5

486

459

0

468.4

475

462

 

 

新疆

2

13

414

381

432

437.5

459

426

433

431

云南

2

11

470

425

502

489.4

507

472

504

500

重庆

2

13

532

527

541.5

571.4

583

568

543

540

三、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

截止2017年8月30日,有专任教师546人,专任教师占教职工总数的65.86%。

1.教职工总量情况

表3教职工情况

类别

人数

比例

专任教师

546

65.86%

行政人员

103

12.42%

教辅人员

158

19.06%

工勤人员

22

2.65%

2.专任教师职称、学历、学位、年龄、学缘结构

截止2017年8月30日,学校共有专任教师546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44.51%,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占39.19%,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4.76%,师资队伍整体结构合理。

表4专任教师职称、学历、学位、年龄、学缘结构

结构类型

数量(人)

比例

职称结构

正高级

70

12.82%

副高级

173

31.68%

讲师

189

34.62%

助教

73

13.37%

未定职称

42

7.69%

学历结构

博士研究生

26

4.76%

硕士研究生

188

34.43%

大学本科

331

60.62%

学位结构

博士学位

27

4.95%

硕士学位

260

47.62%

学士学位

183

33.52%

无学位

76

13.92%

年龄结构

35岁及以下

229

41.94%

36-45岁

173

31.68%

46-55岁岁

134

24.54%

56岁及以上

10

1.83%

学缘结构

医学

424

77.66%

非医学

122

22.34%

(二)生师比

全共有全日制在校学生8201人,其中本科生2496,专科生5705人,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学生人数的比例为30.04%。

,比上年度增加14.64%。

专任教师546人,外聘教师101人(1个外聘教师按0.5个折算),折算后教师数为596人,生师比为13.76:

1。

(三)本科课程主讲教师情况

本学年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117门,占总课程门数的81.25%;课程门次数为409,占开课总门次的65.34%。

正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71,占总课程门数的49.31%;课程门次数为207,占开课总门次的33.07%。

其中教授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67,占总课程门数的46.53%;课程门次数为199,占开课总门次的31.79%。

副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88门,占总课程门数的61.11%;课程门次数为277,占开课总门次的44.25%。

其中副教授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78,占总课程门数的54.17%;课程门次数为246,占开课总门次的39.3%。

注:

同一个教学班有多个任课教师授课的,在上述统计按最高职称计算。

图2主讲教师授课情况(按门次)

(四)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情况

本学年共开设本科课程144门,其中教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67,占总课程门数46.53%。

(五)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学校本着勤俭节约、保障重点的原则,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教学经费投入,确保本科教学质量。

2016年,学校投入本科教学日常运行经费2216.65万元,生均0.84万元,本科专项教学经费1000.67万元。

表52016年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项目

2016年(万元)

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

2216.65

生均本教学日常运行支出

0.84

本科专项教学经费

1000.67

本科实验经费

124.74

生均本科实验经费

0.05

(六)教学行政用房、图书、设备、信息资源及其应用情况

表62016年教学行政用房、图书、设备、信息资源及其应用情况

项目

分项目

数量

单位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总值

5746.45

万元

生均

7168

新增

800

万元

图书

总量

72.05

万册

生均

80.1

入馆读者

36万

人次

纸质图书借阅量

87448

电子读物

电子图书

155.26

万册

电子期刊

36624

教学行政用房

总面积

147665

平方米

生均面积

20.8

平方米

实验室(本科生)

总面积

10775

平方米

生均面积

8.88

平方米

四、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专业建设

坚持以特色专业、重点专业、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为依托,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发展需求,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和专业结构拓展。

1.加强制度建设,确保专业建设质量。

学校出台了《湖南医药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湖南医药学院专业建设管理办法》。

明确了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和具体措施;明确了新增专业、重点(特色)专业建设的具体要求,规定了专业带头人的遴选条件、工作职责与待遇。

设立了专门的专业建设经费,用于专业认证、课程建设、教学研究与教师队伍建设等,确保专业建设质量。

2.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

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结构。

在课程设置上以培养学生“六种核心能力”为导向,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为主旨内容,强调临床和基础的融合,基础学科内部各个学科间的沟通。

在课程体系设计中,按照“思想政治理论与医学人文课程、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集中性实践教学、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等六个模块,科学确定基础课与专业课、必修课与选修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突出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3.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拓展专业结构

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2017年学校除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等传统专业外,还新设置了针灸推拿学、健康服务与管理、中药学、卫生检验与检疫等特色专业。

专业设置紧密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形成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专业对接行业”的结构布局。

截止2017年8月,学校共有本科专业10个,学生人数从2014年的440人增加到2496人。

(二)师资队伍建设

坚持以“稳定规模、提升素质、优化结构、满足需要”为目标,加大教学团队的建设力度,加紧培养和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

1.加强教师业务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本学年学校共派送75名教师赴国内20余所本科院校进行本科课程进修,赴国外境外进修学习39人次,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关于“教学能力提升”、“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职业道德”等在线学习213人次。

参加“数字时代的教学改革”、“全国医学教育信息化论坛”、“医学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等交流活动12位教师。

邀请了国内外知名专家来校讲课,多方面帮助教师在师德师风、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提升。

2.实施青年教师规范化培养,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出台了《湖南医药学院青年教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办法(试行)》,以增强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素养为核心,采取老带新、培养与锻炼相结合,校内培养与校外培训相结合的思路进行多元化、规范化培训。

2016-2017学年对21位新进教师进行了规范化培训,安排“老带新”工作,并对2015年新进的19位教师进行了“老带新”验收工作。

通过规范化培训,青年教师在短短的一年内,能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和常用的信息处理技术和多媒体课件制作。

3.以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为契机,加强教师团队建设。

2016年下半年,学校启动了第一批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通过集中培训、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经过几个月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形成了9支团结合作、奋发向上、具有一定教学水平和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教师团队。

4.以教学活动为载体,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学校组织了校本部和附属医院教师的课堂教学竞赛。

择优选送3名教师参加了2017年湖南省教师课堂教学竞赛复赛和决赛,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张洁老师、医学院的姚志勇老师分别荣获个人二等奖、三等奖,我校荣获组织奖。

学校现有教师592人,其中教授等正高级职称111人、副教授等副高级职称179人;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319人。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5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奉献奖1人、省级优秀教师3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18人。

(三)课程建设

以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保障教育教学质量、培养优质人才为根本,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

1.加强制度建设,确保课程建设质量

学校出台了《湖南医药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湖南医药学院本科课程建标准》、《湖南医药学院在线开放课程质量评价标准》等制度。

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了课程的理论《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规范了授课计划、教案、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文件。

制定了《课程建设规划》,明确了课程建设思路和建设目标,有了具体的课改计划与措施,并取得一定成效。

所有课程都有一套完整的多媒体课件,实验、实习开出率达100%。

各专业的课程师资配备充足,结构合理。

2.加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坚持以建设精品课程和优质数字教学资源为重点,大力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2016年启动的第一批9门在线开放课程,2017年11月正式上线,我校信息化教学跃上了新的发展台阶。

3.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016年以来,学校推行启发式、研讨式、案例式教学方法,启迪学生思维,利用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目前,我校共有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5门,MOOC40门,网络课程67门,自建的在线开放课程18门。

(四)教材建设

以编写应用型特色教材为着力点,推进学校和企业行业合作编写实践教材,健全教材编写激励机制,出台了《湖南医药学院教材建设与管理办法》,完善了教材评价选用制度,提高了教材的选新、选优率。

2016年,本科共开设课程144门,其中选用国家级规划教材占80%,特色教材占20%,高质量教材占主干课程教材选用总数的比例为100%。

本学年全教师主编(参编)本科教材20余本。

(五)教学改革

树立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教育教学观念,增强竞争和质量意识。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应用型、创新性人才培养为目标,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加强针对性的教学研究。

针对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组建专门的研究团队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增强教改课题研究的目的性,研究成果转化的可行性。

2016年,学校以委托课题的方式,专门设立了“医学本科院校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研究”、“多元化渗透形式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新升本科院校教学转型发展的研究与实践”“医学院校公共基础课程分级分类分项目教学的改革研究”等项目的研究。

2.改革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方法。

学校出台了《湖南医药学院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指导性意见》,将形成性评价做为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组成部份,重点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动态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使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就业岗位群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高度契合,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克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

新的人才培养方案规定,四年制本科,学分控制在170-180分,课程总数不超过45门;五年制本科,学分控制在220-230分,课程总数不超过55门。

4.加强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改革

大力推进教学信息化,鼓励教师开展慕课、微课教学,实施翻转课堂、PBL、TBL、启发式、案例式教学改革。

2016年,段于峰老师主持的“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专科医学检验人才培养改革研究与实践”、吴方评主持的“基于本地药材资源的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蔡世昌、王春风、姚珺、田玉梅等四位老师主持的课改获省教学成果三等奖。

2016年,获湖南省教育厅教改立项项目16项,校级教改课题立项12项,省大学生研究型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8项,校级大学生研究型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3项,共资助31.9万。

(六)实践教学

学校不断完善实验教学管理运行机制,规范实验教学要求,逐步增加实验室硬软件建设,围绕学校学科专业建设规划,按照统筹兼顾、资源共享的原则,不断完善实验教学条件,构建适应本科教学需要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1.校内实验教学条件建设

目前有实验教学中心11个,设备总值5746.45万元,生均7168元。

2016-2017学年投入800万元添置教学仪器设备,各专业实验实训条件良好,生均实验室面积数、生均设备价值、实验室自配备均超过国家标准。

本年度重点推进医学影像、康复、口腔医学等实训条件建设,购置了全数字X光机、肢体康复器等训练设备,完成了放射防护设施的升级改造工程,完成了部分计算机机房和语音室的升级换代。

加强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联合上海梦之路公司举办了“湖南医药学院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专题讲座”,推动各院部、实验中心与合作单位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同时积极鼓励已有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充分应用。

继续加强实验室基础条件建设,实验开出率100%。

图1升级后的数字X线摄影实验室

2.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进一步加强临床教学基地建设,按照《湖南医药学院临床教学基地建设“十三五”规划》,广泛获取优质临床教学资源,在原第一附属医院、附属黔东南州医院的基础上,将怀化市第二人民医院、怀化市中医医院、铜仁市人民医院、娄底市中心医院确立为我校附属医院,使我校附属医院的数量达到6家,均为三级以上综合医院,编制床位总数达到10205张。

加强了附属医院教学条件建设,配备了一批标准化的示教环境和实训条件,组织专家巡回或集中进行师资队伍教学能力的培养。

确立了湖南省疾病控制中心、怀化市疾病控制中心及一批优质医药企业为我校实践教学基地。

同时我校在周边9省市的80余家实习基地全面梳理。

一个适合学校新时期发展的立体化临床教学基地群的构架基本完成。

图2附属娄底医院授牌仪式图3附属铜仁医院授牌仪式

图4附属长沙医院授牌仪式图5附属怀化二医院授牌仪式

学校重视学生实习期间的教学与生活管理,对实习基地的遴选、管理、带教老师选拔、教学过程与质量监控、考核等均做了明确规定。

每年对各实习基地进行两次巡回检查,了解教学安排及落实情况,确保实习环节教学质量和学生安全。

图6学校领导查看教学条件图7学校老师走访实习点

(七)创新创业教育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以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