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附加题 名著阅读简答题汇编DOC.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84983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73.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附加题 名著阅读简答题汇编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高考语文附加题 名著阅读简答题汇编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高考语文附加题 名著阅读简答题汇编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高考语文附加题 名著阅读简答题汇编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高考语文附加题 名著阅读简答题汇编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高考语文附加题 名著阅读简答题汇编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7页
高考语文附加题 名著阅读简答题汇编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7页
高考语文附加题 名著阅读简答题汇编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7页
高考语文附加题 名著阅读简答题汇编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7页
高考语文附加题 名著阅读简答题汇编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7页
高考语文附加题 名著阅读简答题汇编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7页
高考语文附加题 名著阅读简答题汇编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7页
高考语文附加题 名著阅读简答题汇编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7页
高考语文附加题 名著阅读简答题汇编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7页
高考语文附加题 名著阅读简答题汇编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7页
高考语文附加题 名著阅读简答题汇编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7页
高考语文附加题 名著阅读简答题汇编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7页
高考语文附加题 名著阅读简答题汇编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7页
高考语文附加题 名著阅读简答题汇编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7页
高考语文附加题 名著阅读简答题汇编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7页
亲,该文档总共6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附加题 名著阅读简答题汇编DOC.docx

《高考语文附加题 名著阅读简答题汇编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附加题 名著阅读简答题汇编DOC.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附加题 名著阅读简答题汇编DOC.docx

高考语文附加题名著阅读简答题汇编DOC

名著阅读简答题汇编

一、《三国演义》

1.失街亭之后,“武侯弹琴退仲达”,这说的是什么人之间的故事?

你怎样看待这个故事?

   答:

这说的是诸葛亮与司马懿之间的故事。

如何看待:

诸葛亮能把握对方多疑心理,故意表现出与平日“谨慎”不同的样子,在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使对方因多疑而不敢行动。

或:

司马懿其实并不急于打败诸葛亮,以免出现对自己不利的“过河拆桥”、“兔死狗烹”的情况。

(如何看待有道理即可。

 

2.《三国演义》中,马谡因失守街亭而被诸葛亮斩着,你觉得诸葛亮有没有过错?

为什么?

   答:

诸葛亮用人不当,刘备在白帝城托孤时曾说过“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街亭是蜀军“咽喉之路”,不可委命于马谡。

 

3.《三国演义》的卷首诗《临江仙》的开头三句是: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你觉得这几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这几句甚为豪迈、悲壮,其中有大英雄功成名就后的失落、孤独感,又含高山隐士对名利的澹泊、轻视。

 

4.《三国演义》塑造厂不少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最突出的便是毛宗岗所说的“三绝”——奸绝、义绝、智绝。

“三绝”是哪三个人?

试选“一绝”举—一例说明其“绝”。

   答:

曹操“奸绝”,关羽“义绝”,诸葛亮“智绝”。

曹操借粮官的人头以弹压军心、“梦中”杀人都体现出曹操的奸诈;关羽为义而与刘、张桃园结盟,奉义而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为义而释曹操:

诸葛亮火烧新野、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智算华容、计用空城等则体现出他的智慧。

 

5.《三国演义》有不少广为流传的成语典故,“望梅止渴”就是其中一例。

请简述“望梅止渴”的情景。

   答:

曹操带兵攻打张绣,行军路过一片荒凉的干旱地区,将士们又累又渴。

此时,曹操灵机—动,告诉将士说:

“前面有一片梅林,梅树结满了梅子。

”一想到梅子,将士们嘴里就流出口水,都加快了步伐。

走出了干旱之地,将士们虽没见到梅林,但已经有水喝了。

 

6.诸葛亮何以《三国演义》中第一主角,究其原因,不外乎其智和忠,请举例说明诸葛亮的智慧。

   答:

“隆中对策”,未出茅庐而尽知天下;火烧博望新野;赤壁之战,最能体现孔明军事才能;七擒盂获;空缄计;八卦阵。

(能写出五个即可)

 

7.简述《三国演义》中一个带“三”字的故事(如三顾茅庐、三英战吕布、三气周瑜等)。

答:

例“三顾茅庐”:

徐庶走马荐诸葛之后,刘备、关羽、张飞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

第一次去,未遇。

数日后,二顾茅庐,仍未遇。

过了一段时间,三顾茅庐,终于见到诸葛亮。

诸葛亮被刘备求贤若渴的诚心感动,终于答应出山。

其他略。

 

8.《三国志·吴书·陆逊传》载:

“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

尸骸飘流,塞江而下。

”这是《三国演义》中的哪一次战役?

请概述此次战役的经过。

答:

夷陵之战,刘备为重新夺取荆州、替关羽报仇,对孙吴大举进攻。

开战之初,蜀军步步进逼,吴军节节败退。

后来孙权拜陆逊为大都督,指挥战事。

陆逊胸有成竹,先是坚守关隘,后及时抓住战机,采用火攻,蜀军的40多座军营,顷刻之间变成一片火海,全线崩溃。

这次大战以蜀军彻底大败而告终。

 

9.简述孙策用什么方法向袁术借兵马?

他开始草创江东基业的过程里最主要的助手有哪几个?

答:

孙策在父亲死后投奔袁术,虽然屡立战功,袁术也很喜爱他,但他无法忍受袁术的倨傲。

他与朱治、吕范等人商议,用父亲孙坚所留的传国玉玺作为抵押,以母舅吴景有难为由,向袁术借雄兵数千。

孙策带领旧将程普、黄盖、韩当等回来途中遇见交情甚密的周瑜,周瑜向孙策推荐了江东“二张”即张昭和张纮。

这些人帮助孙策打败刘繇,扩充了兵力,迅速占领了江东。

 

10.《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青梅煮酒论英雄”情节历来为人所称道。

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该情节中的两位人物各自有着怎样的性格特征。

答:

曹操用手一指刘备,再指自己,说:

“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这一话语展现了他的踌躇满志与骄横霸气。

刘备听了曹操的话吓得变了脸色,匙箸掉到地上,急忙借惊雷之声掩饰过去,体现了他小心谨慎、机智从容。

 

11.《三国演义》中“关羽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诸葛亮舌战群儒”、“空城计”分别发生在哪里?

答:

汜水关、虎牢关、柴桑、西城县。

 

12.《三国演义》中“斩华雄”这段不到六百字的情节,作者是怎样刻画关羽神勇的形象?

答:

层层烘托。

作者设置了一个难以收拾的战争场面,让关羽出场。

虚实结合。

虚写战场,实写会场,来表现其超群的武艺。

细节点染。

如“其酒尚温”,化抽象为具体,显示战斗速度之快,凸显了关羽的神勇。

 

13.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关羽一向被誉为“义薄云天”的典型,请举一例加以说明。

答:

参考答案:

如关羽和刘备失散以后,“降汉不降曹”,尽管受到曹操的优待,但是’一旦得到刘备的消息,立即“挂印封金”而去,保着嫂嫂去寻刘备。

 

14.《蜀相》诗中的“三顾频烦天下计”描述的是《三国演义》中的哪个典故?

请简要叙述。

答:

三顾茅庐的故事。

情节叙述完整、大意对即可。

 

15.毛宗岗对《三国演义》人物塑造的评价是“三绝”:

奸绝、义绝、智绝。

请问“义绝”是哪个人?

举一例说明。

答:

关羽“义绝”。

举例:

关羽为义而降曹(降曹的三个条件体现其义:

一、只降汉朝,不降曹操;二、用刘备的俸禄养他的二位嫂子;三、一旦知道刘备的下落,便要去寻找他。

途中在曹操让他与两位嫂子共处一室时秉烛执刀立于屋外亦体现其义),为义而与刘、张桃园结盟,奉义而辞、过五关斩六将(知道刘备下落后,护嫂而行,过关斩将途中极能体现其义),华容道为义而释曹操。

 

16.“青梅煮酒论英雄”指的是哪两个人?

当时他们各自的内心活动怎样?

答:

曹操和刘备。

曹操:

故意试探刘备,看他是否能成大业,胸怀大志。

刘备:

生怕自己被曹操看出破绽,竭力掩盖,内心恐慌。

 

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深化而来的。

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答:

望梅止渴———曹操;欲擒故纵——诸葛亮,孟获。

故事略。

 

17.《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酌事情分别有:

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等。

试讲述其中的一个令你难忘的情节。

答:

过五关斩六将:

关羽得知刘备的下落,当即将官印吊于屋中,并留下书信,带上嫂嫂,不辞而别,奔向刘备。

路经东岭关、洛阳城、汜水关、荥阳城、黄河渡口,因为未得到曹操的文书,各关隘的守将皆不放行,关羽迫不得已斩了曹操的六员大将.连闯五道关口。

 

18.简述关羽水淹七军的经过。

答:

关羽率领大军进攻樊城。

曹操派了于禁、庞德两员大将率领七支精兵前去增援。

不久,樊城一带下了一场大雨,汉水猛涨。

于禁的军营扎在低处,大水把七军军营淹没了。

于禁和他的将士找个高地避水。

关羽率领水军进攻。

把于禁围住,于禁被逼投降。

庞德不降被斩,关羽从此名震中原。

 

19.简述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

答:

周瑜想杀死诸葛亮,以除后患,令其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却立军令状三天完成。

他前二天按兵不动,暗中叫鲁肃备大船二十,各船扎草人千个。

第三天四更,江上大雾迷漫,诸葛亮率船到曹军水寨前擂鼓呐喊佯攻,曹军怕中计,下令弓箭手向江中射箭。

当船的一边被射满后,诸葛亮令调转船头,等到被箭射满后才离开。

不费吹灰之力就完成了任务。

 

20.“空城计”是指在危急处境下,掩饰空虚,骗过对方的策略。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

”请简述《三国演义》中“空城计”的故事情节。

答:

诸葛亮把部队都派去攻打魏军,只留少数老弱残兵在阳平城中。

魏军大都督司马懿率15万大军来攻城。

诸葛亮临危不惧,传令大开城门,还派人去城门口洒

扫。

他自己登上城楼,端坐弹琴,态度从容。

司马懿见此情形,心生疑窦,怕有伏兵,下令退兵。

 

21.简述空城汁的主要内容。

答:

诸葛亮错用马谡,失街亭后,只有2500军士驻守在西城。

这时司马懿引大军15万,往西城蜂拥而来!

这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众官员个个大惊失色.诸葛亮登上城头,果然尘土冲天,诸葛亮当即传令,将旌旗全部隐藏起来,军士们各守卫在城上巡哨的岗棚,不准出入城门和高声讲话,大开四个城门。

诸葛亮引两个少年携带一张琴,来到城头上,凭栏而坐,焚香操琴,琴声丝毫不乱。

司马懿看此情景,怀疑城中有重兵,连忙指挥部队撤退。

 

22.人们将办事不成功称为“走麦城”,典故出自《三国演义》,请简述这个故事。

答:

关羽与东吴大将吕蒙在荆州交战,大败,退守麦城。

由于兵少粮尽,关羽不得不放弃麦城向西川撤退。

关羽想走小路,部下担心有埋伏,可是关羽自恃勇力.不听劝告:

果然遇到伏兵。

寡不敌众,关羽父子遭擒被杀。

 

23.简述威震长坂桥的故事。

答:

张飞见曹操亲自率大批人马到来,他让手下二十多人砍下树枝拴在马尾上分两队在长坂桥后跑,等到曹军来到前,他知道曹操向来多疑,于是厉声大喝:

“我乃燕人张翼德也!

谁敢与我决一死战?

”连喝三声,声如巨雷,喊声未绝,曹操身边的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

曹操见状忙下令撤军。

 

24.简述诸葛亮巧借东风的情节。

答:

曹操中庞统连环计,钉锁战船;周瑜欲用火攻,而时值隆冬,独缺东风,忧而成病。

诸葛亮借探病献计,自言能于南屏山祭借东风;周瑜于是在南屏山筑坛让孔明作法借风,瑜嫉其能,暗遣丁奉、徐盛于风起时杀之。

诸葛亮却预遣赵云舣舟而待,同回夏口。

 

25.简述赵云百万军中救幼主的故事。

答:

曹操大军来袭,刘备携百姓渡江,被杀得首尾不能相顾,妻离子散。

赵子龙受命保护刘备的妻儿,但混乱中走散。

赵子龙杀人曹军阵营救出甘夫人,又杀人重围,怀揣幼主大战长坂坡,砍倒大旗两面,前后枪刺剑砍,不到两个时辰,杀死曹营上将五十余人,得以杀出重围,救出幼主。

 

26.“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

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的一段故事。

请简述这个故事。

答:

刘备为了防备曹操谋害,就在后园种菜,以为韬晦之计。

曹操为了探听刘备的心志,就在梅青之时邀其饮酒,请其指出当世英雄。

刘备列举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刘璋、张绣、张鲁、韩遂等人为英雄,曹操一一加以否定。

最后指着刘备说:

“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刘备闻言吓得手中匙箸落于地下,恰好雷声大作,刘备借惧雷掩饰过去。

 

27.简述《三国演义》中体现关羽“勇”的一个故事。

答:

例1:

温酒斩华雄:

董卓当权,把持朝政。

十八路诸侯兴兵声讨。

交战中,先后有四位各诸侯中的悍将被董卓的部将华雄斩杀。

此时,关羽自告奋勇,愿与华雄交锋。

袁绍嫌他地位低微,称其“安敢乱言”,喝令将其打出。

曹操上前阻止,关羽才有了出战的机会。

曹操端了杯热酒为关羽壮行,而关羽愿先去斩华雄,回来再喝酒。

果然在温酒未凉之际提来了华雄首级,令众诸侯惊讶不已。

例2:

过五关斩六将:

关羽与刘备失散,暂居曹营。

曹操欲收服关羽,热情款待,赐美女、金银、官职。

后来关羽挂印封金,只收下赤兔马,护送两位嫂子千里投奔刘备。

在五个关口受到阻拦,关羽斩杀六将,最终完成使命。

例3:

单刀赴会:

东吴屡次讨要荆州未果。

遂采用鲁肃之计,设下鸿门宴,埋伏好刀斧手邀关羽来吴国赴宴。

关羽轻驾小舟、单刀赴会,只带领十几个随从人员。

席间关羽借与鲁子敬多年未见叙旧为由,拉着鲁肃不放手,互相敬酒。

实则以鲁肃为人质。

埋伏刀斧手见鲁肃被困,不敢轻易下手。

关羽因此安全脱身。

 

28.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三国演义》给予了高度评价,但也提出了一些批评性意见,比如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有“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你认为这里批评的情况在《三国演义》中确实存在吗?

如果有试作具体说明。

答:

刘备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长厚仁明的君主形象。

但是也有些描写让人觉得他虚伪。

最典型的莫过于长坂坡之役,赵云大战之中,浴血救出阿斗交到他手上,他却掷之于地,说“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

这里自然不无心疼赵云的意思,但毕竟太不合人情。

连作者也说其“无由抚慰忠臣意,故把亲儿掷马前”,是明显的作秀了。

诸葛亮形象里,确实存在着某些“近妖”的分子,他能算定大雾天气,草船借箭,能祭东风而呼风唤雨,能预见庞统之死,早在人川时就预摆石阵,后来困陷陆逊(他自己说等于预伏10万兵),还能祈天出泉、祭泸水解鬼怨、五出祁山驱使六丁六甲、五丈原禳星祈寿等。

其中除草船借箭与借东风可以解释成诸葛亮深通气象,筑坛祭风乃故意装神弄鬼以求脱身外,其他皆具有非人力因素所能为的意味,批其“近妖”恰是中肯之语。

 

29.简述曹操杀吕伯奢的经过。

答:

曹操与陈宫逃亡,躲到吕伯奢家,吕家杀猪款待,曹操听见后院的磨刀之声,疑心大起,又听见有人说:

绑上再杀。

于是,不问青红皂白,连杀吕家八口,他才发现杀错了人,但他又杀了出门打酒的招待他的吕伯奢。

当陈宫责怪他残忍时,他振振有词地说: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陈宫从此离开了他。

 

30.请用四个四字句概括曹操的性格特征。

答:

雄才大略、敢作敢为、善于用人、奸诈残忍。

 

31.《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千里走单骑”是著名情节,请结合具体内容评述该人物的性格。

答:

关羽暂时“归降”曹操后,得知兄长刘备的消息,立即护送着嫂嫂,不辞而别离开曹操;一路上过五关斩六将,最后跟刘备会合,充分展现了关羽的忠肝义胆,表现了对刘备“誓同生死”的忠义之情。

 

32.简述曹操在濮阳大败后遇险的情况及反映出的曹操性格特征。

答:

曹操在濮阳与吕布作战时,中了陈宫之计,仓皇败逃,火光中正撞见吕布挺戟跃马而来,曹操以手掩面,加鞭纵马超过吕布。

吕布从后面拍马赶来,将戟在曹操头盔上一击,问:

“曹操何在?

”曹操反指说:

“前面骑黄马者是他。

”吕布听说,弃了曹操,纵马向前追赶。

曹操因此得以脱险。

这反映了曹操处变不惊,镇定自若的性格特征。

 

33.请简述关羽温酒斩华雄的故事情节。

答:

华雄连斩数将,袁绍可惜自己上将颜良、文丑不至。

关羽主动请战,曹操教酾热酒一杯,为之壮行,关羽说:

“酒且斟下,某去便来。

”众将只听外面鼓声震天,正欲探听,关羽已掷华雄首级于中军地上,其时其酒尚温。

 

34.《三国演义》擅长描写战争,结合具体事例简述其艺术特点。

答:

《三国演义》能写出每次战争的特点,不把主要笔墨放在单纯的实力和武艺较量上,注意描写在具体条件下不同战略战术的运用,指导作战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如赤壁之战,在战前描写孙刘两家的合作,诸葛亮、周瑜之间的矛盾,曹操的试探,孙、刘联军诱敌深入的准备等等。

 

35.东吴为要回荆州,宴请关羽,准备“就筵闯杀之”,关羽单刀赴会,全身而退。

请具体说说关羽是如何脱身的?

答:

凭借智慧和勇气脱身:

预先准备了快船十只、水军五百藏于江上,随时准备接应;带周仓及八个关西大汉作护卫;席间谈笑自若据理力争;借斥周仓之机离席并暗示招来接应人马;挟持鲁肃做人质。

 

36.《三国演义》塑造了不少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最突出的便是毛宗岗所说的“三绝”:

奸绝、义绝、智绝。

请问“奸绝”是哪个人?

举一例说明。

答:

曹操“奸绝”。

举例:

曹操错杀吕伯奢(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借粮官的人头以压军心、梦中杀人等事都体现出曹操的奸诈。

 

37.请简要叙述诸葛亮三气周瑜的内容。

答:

三气周瑜。

一气:

赤壁之战后,第二年,周瑜去夺荆州,被诸葛亮抢先夺去;二气:

周瑜本想借把孙权的妹妹嫁给刘备之机,把刘备扣下,逼诸葛亮交出荆州,不料诸葛亮用计使他“赔了夫人又折兵”;三气:

周瑜向刘备讨还荆州不利,又率兵攻打失败。

 

38.请概括说明“赤壁之战”

答:

步败给孙刘联军的。

曹操夺取荆州后骄傲自大,初战失利,退回江北,屯兵乌林;为减弱风流颠簸,利于北方籍兵士上船,下令将战船相连,埋下隐患;相信黄盖的诈降,放松了警惕;被周瑜火烧连船,又遭穷追猛打,大败。

 

39.蜀汉灭亡根本原因是什么?

请根据《三国演义》的情节至少列出两点证明你的观点。

答:

诸葛亮不能审时度势、穷兵黩武、不善用人等。

缺乏对蜀汉实力与环境的自知;三国统治集团中蜀汉最弱,失荆州及刘备死后,蜀国由盛转衰,统一天下已不可能;蜀魏百姓均已厌战,诸葛亮逆此而行,连年北伐。

不善用人:

未选拔有才能的人,所提拔的蒋琬等人过于谨小慎微;让关羽守荆州,导致荆州地失人亡;让马谡去守街亭,导致街亭失守。

 

40.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成功地塑造了诸多人物形象,其中“三绝”更是令古往今来读者赞叹不已。

请结合小说中内容写出“智绝”是谁,并作简要分析。

答:

诸葛亮。

足智多谋,料事如神,谋略超人;下知地理,上晓天文;深谙政治,精通军事,善于外交,具有经天纬地之才。

早在隐居隆中时,就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

他不仅有隆中高论,而且能实际用兵。

第一次在博望坡就出奇制胜,以区区九千人马,一举用火烧退了曹操部将夏侯惇的十万大军。

一下子就扭转了刘备集团长期以来军事上的被动局面,同时也使得当初就对他冷眼旁观并不服气的关羽、张飞,不得不刮目相看、“拜服”再三。

 

41.简析《三国演义》“青梅煮酒论英雄”这一情节中曹操和刘备所表现出的性格特征。

 

答:

“青梅煮酒论英雄”中曹刘的对话充分反映了二人性格:

曹操咄咄逼人的谈吐,体现了他诡诈阴鸷、骄横霸气的性格,同时也展示了一个政治家的踌躇满志与高瞻远瞩;刘备立志复兴汉室但此时寄人篱下,所以在故作木讷中处处设防,在谈吐中步步后退,在危急时刻巧度难关,体现了他的机智从容、大智若愚、韬光养晦。

 

42.简述《三国演义》中关羽“千里走单骑”的故事。

答:

关羽兵败归降曹操,面对曹操的苦心感化,寻找刘备的决心不减。

当他得知刘备的下落后,决然挂印封金,不辞而别。

因为没有曹操的关文,各守将均不放行。

于是,关羽保护着刘备的两位夫人千里走单骑,勇闯东岭、洛阳等五个关口斩了孔秀等六员守将,夺下渡船,过了黄河。

 

43.简述《三国演义》中体现关羽“义”的一个故事。

答:

示例1:

曹操率军征讨刘备,刘备投奔袁绍,甘、糜二夫人及关羽迫降于曹操。

曹操赞赏关羽为人和勇武,先后拜其为偏将军和汉寿亭侯,且待之甚厚,并将赤兔马送与关羽,当关羽得知刘备在袁绍军中,并不留恋曹操给予的荣华富贵,即刻封金挂印,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与刘、张二人重逢。

示例2:

赤壁之战,曹操败走华容道,逃亡途中遭遇关羽的以昔日之情为重。

关羽则认为过去替曹操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危,已经报答了曹操。

面对曹操的求情,不敢以私废公。

曹操又以“五关斩将”之事,及信义之德向关羽求情。

最终,关羽不顾此前与孔明立下的军令状,于华容道义释曹操。

 

44.《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张翼德大闹长坂桥”如何从侧面突出张飞的“不战之威”?

请结合具体情节简要说明。

答:

通过曹军看到张飞和听到张飞三喝后的种种表现来侧面突出。

张飞怒目横矛,立马桥上,曹军不敢近前。

张飞第一次大喝,曹军尽皆股栗;第二次使曹操不禁胆怯,生出退兵之心;第三次使曹军大将“惊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几十万大军败退而去。

 

45.《三国演义》中张飞的粗中有细也颇让读者赏识,请简述诸葛亮在痛失庞统亲自引兵增援刘备进军西川时,派遣张飞率领一万精兵智夺巴郡的故事。

答:

张飞领命前行将至,巴郡太守严颜教军士上城坚守不出,张飞几番杀到吊桥,又被乱箭射回。

张飞于是教马军下马、步军皆坐引严颜出敌,无效后又改教三五十个军士于城下叫骂,仍无效。

张飞又生一计,传令军士四散砍打柴草寻觅路径,而后将计就计让假张飞迷惑严颜,严颜中计,乃至被擒,张飞智取巴郡。

 

46.简述《三国演义》巾“煮洒沦英雄”的故事。

答:

曹操派人请刘备到小亭煮青梅喝酒。

曹操问刘备当世英雄是谁,刘备说了几个人,都被否定。

刘备反问曹操,曹操说:

“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刘备惊得手中的筷子掉在地下。

突然天降大雨,雷声大作,刘备说是因为害怕打雷,才掉了筷子。

曹操认为刘备胆小如鼠,再也不疑刘备了。

 

47.请简要叙述《三国演义》中曹魏一方势力的兴亡过程。

答: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官渡打败袁绍,统一北方。

后来在赤壁大败,与蜀汉、孙吴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曹操死后,继承者曹丕逼汉献帝禅位,建立魏国。

之后,司马懿逐渐得势,并在高平陵政变中杀死大将军曹爽。

之后,司马氏集团废曹芳,杀曹髦,逼曹奂禅位给司马炎,曹魏亡国。

二、《红楼梦》

1.《红楼梦》中有些人物形象的姓名借助谐音特点表示了作者的某些暗示,试举例两例说明。

   答:

例如小说一开始就出现的“甄士隐”、“贾雨村”两个人,含有“将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的意思;宁荣二府四位小姐分别名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表示贾府四春“原应叹息”。

 

2.《红楼梦》中关于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的叙写有什么作用?

答: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作为故事的开端;二进荣国府,则深入其中,引出贾府衣食住行方方面面;三进荣国府,亲眼目睹贾府的衰败。

总体而言,刘姥姥三进荣国府,见证了贾府的盛衰,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小说的贯穿线索。

 

3.《红楼梦》前几回中,“林黛玉进贾府”、“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等都具有总纲性质,试就其一作出说明。

   答:

通过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总体介绍了贾府的环境;通过林黛玉进贾府所见的人物,总体介绍了贾府的人物,所以起总纲作用。

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的情节,总体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明确了贾府的外部环境,所以也起总纲作用。

 

4.《红楼梦》中袭人与贾宝玉关系那么密切,那么受到贾府主子喜爱,为什么却只是列名于《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不但次于《正册》,而且次于《副册》?

答:

宝玉出走后,王夫人把袭人打发回了娘家,袭人“不得已”与蒋玉菡结了婚。

小说中说:

“看官听说:

虽然事有前定,无可奈何。

但孽子孤臣,义夫节妇,这‘不得已’三字也不是一概推委得的。

此袭人所以在又一副册也。

”原来是从封建观念出发,因袭人未能守节而贬低她。

(能大体说出意思即可。

 

5.下列是《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段判词,暗指《红楼梦》中两个女子的命运。

清指出这两个女子是谁,并简述其中一个女子的身世与命运。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答:

①是薛宝钗和林黛玉。

②薛宝钗出生于豪富的皇商家庭。

她挂有一把金锁,与宝玉“通灵宝玉”恰成一对。

但宝玉倾心于林黛玉,于是贾母、王夫人、凤姐等人使用“调包计”让宝、钗成婚。

后来宝玉出家,宝钗独守空闺,抱恨终身。

 

6.试比较探春理家和工熙风协理宁国府不同目的。

   答:

王熙凤是为了谋取一己之私利,满足自己权欲的虚荣。

探春完全是出于对这个家庭的公心,出于一份朴素的情感和责任。

 

7.请用三个四字短语来概括王熙凤的性格特征。

答:

玲珑洒脱,机智权变,心狠手辣。

 

8.在世人眼中,贾宝玉是个“废物”,请说说这一说法在文中有何根据。

答:

贾政希望儿子能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宝玉却无意于此,因而常被骂作“逆子”;他读《西厢记》之类的禁书读得津津有味,一沾到科举程文就头痛不已;他整天和大观园中的女孩子们如胶似漆,却不乐见正经宾客;他是个无事忙的富贵闲人,听到别人劝他讲究“仕途经济”,便直斥为“混账话”……

 

9.请用三个四宇短语来概括晴雯的性格特征。

答:

俏丽明艳,刚烈孤傲,敢于反抗。

 

10.谈谈《红楼梦》中刘姥姥的形象特征。

答:

①善良的老人家门②勤劳的劳动者。

③热心的好心肠。

④智慧的公关师。

⑤幽默的老太太。

⑥率直的好脾气。

⑦乐观的生存者。

(任意答出五点即可)。

 

11.请用三个四字短语来概括花袭人的性格特征。

答:

温顺乖巧,善解人意,清醒自尊。

 

12.《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是一个重要的情节,请简述书中宝玉、黛玉共读《西厢记》的故事。

答:

示例:

三月桃花开时,宝玉在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