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筛选整合信息和把握文中的思想解析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强化+考向分析+新题解析.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8988797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104.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阅读筛选整合信息和把握文中的思想解析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强化+考向分析+新题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文言文阅读筛选整合信息和把握文中的思想解析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强化+考向分析+新题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文言文阅读筛选整合信息和把握文中的思想解析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强化+考向分析+新题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文言文阅读筛选整合信息和把握文中的思想解析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强化+考向分析+新题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文言文阅读筛选整合信息和把握文中的思想解析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强化+考向分析+新题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文言文阅读筛选整合信息和把握文中的思想解析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强化+考向分析+新题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文言文阅读筛选整合信息和把握文中的思想解析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强化+考向分析+新题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文言文阅读筛选整合信息和把握文中的思想解析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强化+考向分析+新题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文言文阅读筛选整合信息和把握文中的思想解析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强化+考向分析+新题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文言文阅读筛选整合信息和把握文中的思想解析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强化+考向分析+新题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文言文阅读筛选整合信息和把握文中的思想解析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强化+考向分析+新题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文言文阅读筛选整合信息和把握文中的思想解析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强化+考向分析+新题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文言文阅读筛选整合信息和把握文中的思想解析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强化+考向分析+新题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文言文阅读筛选整合信息和把握文中的思想解析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强化+考向分析+新题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文言文阅读筛选整合信息和把握文中的思想解析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强化+考向分析+新题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文言文阅读筛选整合信息和把握文中的思想解析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强化+考向分析+新题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文言文阅读筛选整合信息和把握文中的思想解析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强化+考向分析+新题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文言文阅读筛选整合信息和把握文中的思想解析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强化+考向分析+新题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文言文阅读筛选整合信息和把握文中的思想解析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强化+考向分析+新题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文言文阅读筛选整合信息和把握文中的思想解析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强化+考向分析+新题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阅读筛选整合信息和把握文中的思想解析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强化+考向分析+新题解析.docx

《文言文阅读筛选整合信息和把握文中的思想解析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强化+考向分析+新题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筛选整合信息和把握文中的思想解析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强化+考向分析+新题解析.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言文阅读筛选整合信息和把握文中的思想解析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强化+考向分析+新题解析.docx

文言文阅读筛选整合信息和把握文中的思想解析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强化+考向分析+新题解析

专题13文言文阅读:

筛选整合信息和把握文中的思想

一、考纲解析

1.题型稳中有变。

分析综合题、翻译题,自2009年一直沿用至今,没有变化。

2014年起课标全国卷删去信息筛选题,增设了断句题,而且是以单选题的形式考查。

2015年将文言实词单选题替换为文化知识题,仍是以单选题的形式考查。

2.始终坚持“浅易”原则。

选文基本上出自“二十四史”中的人物传记,是典范的文言文作品,考生可在脱离写作背景的情况下读懂;文章用词均为常用词和常见句式。

3.“内”“外”兼顾,以考查文言文基础知识为主。

选文是课本外的,但答案却能在课本内找到。

断句题、翻译题,甚至分析综合题,皆体现出这一特点。

4.要提醒关注的是,文言文阅读的考查虽然只有4道小题,但是对《考试大纲》所规定的考点的覆盖仍然是全方位的。

不单独设虚词题、筛选信息题等,似乎遗漏了某些考点,但实际上这些考点在断句题、文化知识题、分析综合题和翻译题的考查中都有所体现。

二、考向分析

近年来全国卷所选考的文言文的体裁大多是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以写人为中心,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来突出人物的品行和才能,赞扬人物的精神品质。

这类文言文以叙述为主,议论较少,语言精练简洁。

一、史传类文本的特点

(1)选“文”方面

(2)选“人”方面

①范围广泛

②关注传主和次要人物的关系,性格突出,对比衬托

二、考点设置方面的特点

1.轻文言词汇,重句段理解释义和整体把握。

从整体看,课标全国卷文言文阅读难易适中,以理解为主,兼顾对传统文化的考查。

2.近几年,课标全国卷在文言文试题的设置上变动较大。

除对文意的概括和文言文翻译较稳定外,2014年没有考查信息的筛选,增加了文言文断句。

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没有考查文言实词的判断,增加了文化常识的考查。

三、“3步3读法”读文流程

阅读人物传记类文言文,要根据写人记事的特点,建立模板意识,采用分步骤、分层次的阅读方法。

现将一种切实有效的人物传记文言文阅读方法“3步3读法”介绍如下:

第一步:

初读文本,圈点勾画,以“词”疏意。

为了快速读懂文言文,我们可以采取圈画关键词的方法。

那么,圈画什么?

怎么圈画呢?

人物传记大多以时间为线索来记述人物在某地所任官职、所做事情,因此,可以圈点勾画时间、地点、官职等词语,大体了解文章思路,了解人物经历及事件大概。

第二步:

再读文本,梳理内容,以“文”会意

读文章最怕断章取义,读文言文也不例外。

再读文本时,要结合尾注、题目,总观总览,上下贯通,这一点就传记类文言文而言,力求对传记中的人物各个时期的生活和事件的大体脉络心中有数。

具体需要:

知人

要弄清文中所写之人,阅读时要明确文章主要人物是谁,经历了哪些事件,有哪些性格特征;次要人物有哪些,和主人公之间有什么关系等。

明事

史传文记叙人物主要通过事件,而这些事件往往是随着其官职、时间、地点、与其交往的人的改变而改变。

再读文本,要注意结合第一步圈点勾画的地方,理清人物的活动脉络,掌握人物所做事情,分析作者借助所叙之事,对人物作出怎样的评价,表现了什么人物怎样的品质或说明了什么道理。

辨理

史传文中的“理”,有的是作者明说的,即作者通过议论表现自己的观点态度;有的是借人物之口表达作者的看法,更多的却是在叙事之中透露的,这需要“辨理”。

第三步,借助概括分析题的选项,筛选信息,以“题”悟意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的四个选项,基本上是按文章行文的先后顺序而设置的,即每个选项对应的是文章的一个层次。

在读文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生僻的、难懂的字词造成阅读障碍,从而造成阅读“卡壳”,此时可先读概括分析题的四个选项,将四个选项中的每句话在原文中找到对应,通过一一比对,既可以破解一些难懂的字词,快速疏通文意,又为解答概括分析题找到了信息比对区间,为准确解题找到依据,虽然其中一个错误项在里面,但我们姑且把它当作正确项去看。

提前看问题,对于理解文言文,读懂文言文,是很有帮助的。

三、新题解析

一、文言文阅读

(2021·全国高三其他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陆九渊字子静。

生三四岁,问其父天地何所穷际,父笑而不答。

遂深思,至忘寝食。

及总角,举止异凡儿,见者敬之。

后登乾道八年进士第。

至行在,士争从之游。

言论感发,闻而兴起者甚众。

教人不用学规,有小过,言中其情,或至流汗。

有怀于中而不能自晓者,为之条析其故,悉如其心。

亦有相去千里,闻其大概而得其为人。

初调隆兴靖安县主簿。

丁母忧服阕改建宁崇安县以少师史浩荐召审察不赴侍从复荐除国子正教诸生无异在家时九渊少闻靖康间事,慨然有感于复仇之义。

至是,访知勇士,与议恢复大略。

因轮对,遂陈五论,帝称善。

未几,除将作监丞,为给事中王信所驳,诏主管台州道崇观。

还乡,学者辐凑,每开讲席,户外屦满,耆老扶杖观听。

光宗即位,差知荆门军。

民有诉者,无早暮皆得造于庭,复令其自持状以追,为立期,皆如约而至,即为酌情决之,而多所劝释。

其有涉人伦者,使自毁其状,以厚风俗。

唯不可训者,始置之法。

其境内官吏之贪廉,民俗之习尚善恶,皆素知之。

有诉人杀其子者,九渊曰:

“不至是。

”及追究,其子果无恙。

有诉窃取而不知其人,九渊出二人姓名,使捕至,讯之伏辜。

因语吏以某所某人为暴,翌日有诉遇夺掠者,即其人也,乃加追治,吏大惊,郡人以为神。

申严保伍之法,盗贼或发,擒之不逸一人,群盗屏息。

荆门为次边而无城,乃请于朝而城之,自是民无边忧。

罢关市吏讥察而减民税,商贾毕集,税入日增。

旧用铜钱,以其近边,以铁钱易之,而铜有禁,复令贴纳。

九渊曰:

“既禁之矣,又使之输邪?

”尽蠲之。

(节选自《宋史·陆九渊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丁母忧/服阕/改建宁崇安县/以少师史浩荐/召审察/不赴/侍从复荐/除国子正教/诸生无异在家时

B.丁母忧/服阕/改建宁崇安县/以少师史浩荐/召审察/不赴/侍从复荐/除国子正/教诸生无异在家时/

C.丁母忧/服阕/改建宁崇安县/以少师史浩荐召/审察/不赴/侍从复荐/除国子正教/诸生无异在家时/

D.丁母忧/服阕/改建宁崇安县/以少师史浩荐召/审察/不赴/侍从复荐/除国子正/教诸生无异在家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总角,古代未成年男女,将头发分为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角,故称“总角”。

B.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

北宋沦亡后,宋高宗逃往南方,在杭州设立临安府,称之为行在。

C.主簿,官职名,汉代中央及郡县官署多设置,其职责为主管文书,办理事务,明朝时废除此官职。

D.贴纳,贴,补缴费用;纳,交纳(息钱)。

宋代贴纳一般为征收税费或者补缴差额等,文中指后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九渊自幼聪颖,与众不同。

他三四岁时,就问父亲天地的尽头在哪里;童年时代举止与普通孩子不同,见到他的人都不怠慢他。

B.陆九渊长于教育,不沿学规。

对于犯有小错的弟子,他能够使其认识到错误;对于不能清晰认识自己心中想法的弟子,他能为其进行梳理。

C.陆九渊为官勤勉,治政有方。

他在荆门军任职期间,只要有老百姓喊冤上诉,就随时开堂受理;裁决案件时,大多都能调解好。

D.陆九渊为民请命,关心民生。

荆门临近边境而无城,他奏请朝廷在荆门设城;又整顿市场,减轻商人税额,将铜钱禁止,全部换成铁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还乡,学者辐凑,每开讲席,户外屦满,耆老扶杖观听。

(2)申严保伍之法,盗贼或发,擒之不逸一人,群盗屏息。

5.陆九渊任职荆门军时,他做的哪些事情让“郡人以为神”?

【答案】

1.B

2.C

3.D

4.

(1)(陆九渊)回到家乡,学者聚集(其门下),每次开席讲学,门外(脱下的)鞋子满满的,老人拄着拐杖观看聆听。

(2)陆九渊申令严格遵守保伍法令,有的盗贼犯案了,抓住他们不漏一人,众盗贼因此隐避平息。

5.①有人上诉某人杀了自己的儿子,陆九渊断定不是这样的,查究后发现那人的儿子果然没事。

②有人上诉自己遭到盗窃,但不知道盗贼是谁,陆九渊列出两个人的名字,抓来审讯后那二人认罪。

③陆九渊说某人会在某地施暴,第二天果然有人来报案说自己遭遇抢劫,而抢劫之人就是陆九渊所说之人。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句中“召”的主语是皇帝,“召审察”是“以少师史浩荐”的结果,之前应断开,据此排除CD;“除”有“任命官职”的意思,“国子正”为官职名,“教诸生无异在家时”的主语为陆九渊,故“除国子正”后应断开,据此排除A。

画线句的意思是:

服丧结束后,(陆九渊)改任建宁崇安县主簿。

因为少师史浩举荐他,皇帝召见他仔细察看,他没有去。

随从侍奉的人再次举荐他,他被授任国子正,他教授生员的方法与他在家时没有不同。

故选B。

2.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C.“明朝时废除此官职”错误。

“主簿”这一官职是在清朝灭亡后被废除的。

故选C。

3.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D.“将铜钱禁止,全部换成铁钱”错误。

由文中的“旧用铜钱,以其近边,以铁钱易之”可知,以前使用铜钱,因为此地靠近边地,用铁钱代替它。

所以把铜钱换成铁钱是一直以来的做法,不是陆九渊采取的措施。

故选D。

4.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

(1)辐凑,聚集;讲席,席位;屦,鞋;耆老,老人。

(2)申,申令;或,有的人;逸,散失;屏息,敛迹、消失。

5.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回到原文中找到“郡人以为神”这句话,然后从前后文中找出陆九渊让人有如此评价的原因,由此即可得出答案。

结合原文“有诉人杀其子者,九渊曰:

‘不至是。

’及追究,其子果无恙”可知,有人上诉某人杀了自己的儿子,陆九渊断定不是这样的,查究后发现那人的儿子果然没事,因此郡人以为神;

结合原文“有诉窃取而不知其人,九渊出二人姓名,使捕至,讯之伏辜”可知,有人上诉自己遭到盗窃,但不知道盗贼是谁,陆九渊列出两个人的名字,抓来审讯后那二人认罪,因此郡人以为神;

结合原文“因语吏以某所某人为暴,翌日有诉遇夺掠者,即其人也,乃加追治,吏大惊”可知,陆九渊说某人会在某地施暴,第二天果然有人来报案说自己遭遇抢劫,而抢劫之人就是陆九渊所说之人,因此郡人以为神。

参考译文:

陆九渊字子静。

他三四岁时,就问他的父亲天地的尽头在哪里,父亲笑笑没有回答。

陆九渊便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到忘记睡觉和吃饭(的地步)。

到了童年时期,他的言行与普通小孩不一样,见到他的人都不怠慢他。

后来在乾道八年考中进士。

他到皇帝所在地后,士人争相与他交往。

言谈议论(令人)感慨启发,听了之后感动奋起的人很多。

陆九渊教育人不循学校规章,(弟子)有小的过失,就说出心中真实的想法,有时(会令弟子)羞愧到极点。

心中有想法而不能自己明白的弟子,(陆九渊)就为他细致剖析其中的缘故,都与那个人心中所想一致。

也有相距千里的人,陆九渊听说他的大致情况就能知道他的为人。

陆九渊最初调任隆兴靖安县主薄。

遭遇母亲去世。

服丧结束后,(陆九渊)改任建宁崇安县主簿。

因为少师史浩举荐他,皇帝召见他仔细察看,他没有去。

随从侍奉的人再次举荐他,他被授任国子正,他教授生员的方法与他在家时没有不同。

陆九渊小时候听说靖康年间的事,心怀感慨想要复仇。

到了这时候,拜访智慧勇敢的人,与他们商议收复的远大谋略,在轮流问对时,陆九渊就陈说了五论,皇帝称赞了他。

不久,陆九渊被授任将作监丞,被给事中王信反驳,皇帝下诏(让他)主持管理台州道崇观。

(陆九渊)回到家乡,学者聚集(其门下),每次开席讲学,门外(脱下的)鞋子满满的,老人拉着拐杖观看聆听。

光宗继位后,陆九渊被派遣主管荆门军。

老百姓有上诉的,无论早晚都可以到公堂,又让他们自己拿着诉状去追索,为他们定下日期,他们都如约而至,陆九渊就为他们斟酌实际情况加以裁决,而大多都能够得到劝解。

如果有涉及人情伦理的,陆九渊就让他们自己撕毁诉状,来优化风气习俗,只有不可以训导之人,才将其付诸法律。

对辖境内官吏的贪婪清廉,民俗的风尚好坏,陆九渊向来都了解。

有人上诉某人杀了自己的儿子,陆九渊说:

“不会是这样的,”追查究问之后,那人的儿子果然平安。

有人上诉遭到盗窃但不知盗贼是谁,陆九渊列出两个人的名字,让人将他们拘捕来,审讯之后此二人认罪。

陆九渊曾告诉属吏某地某人施暴,第二天有人上诉说遭遇抢劫,(抢劫的人)就是(陆九渊所说的)那个人,于是加以追究惩治,属吏感到震惊,郡人把陆九渊视为神人。

陆九渊申令严格遵守保伍法令,有的盗贼犯案了,抓住他们不漏一人,众盗贼因此隐避平息。

荆门临近边境而没有城,于是奏请朝廷在荆门设城,从此以后百姓没有边境之忧。

(陆九渊)罢免集市的吏人督察而减轻百姓税额,商人全都聚集,税收日渐增加。

以前使用铜钱,因为此地靠近边地,用铁钱代替它,而铜被禁止,又下令让百姓补贴交纳(息钱)。

陆九渊说:

“已经禁止用铜,又让百姓交纳吗?

”(于是)全部免除(这项征收)。

(2021·广东深圳市·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

元名敦实,避英宗旧讳改焉。

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

“老吏不如也。

”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

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

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

“如此尚可仕乎!

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逵悟,囚得免。

移郴之桂阳令,治绩尤著。

徙知南昌,南昌人皆曰:

“是能辨分宁狱者,吾属得所诉矣。

”富家大姓、黠吏恶少,惴惴焉不独以得罪于令为忧,而又以污秽善政为耻。

历合州判官,事不经手,吏不敢决,虽下之,民不肯从,部使者赵抃惑于谱口,临之甚威,敦颐处之超然。

通判虔州,柿守虔,熟视其所为,乃大悟,执其手曰:

“吾几失君矣,今而后乃知周茂叔也。

”用抃及吕公者荐,为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以洗冤泽物为己任。

行部不惮劳苦,虽瘴疠险远,亦缓视徐按。

以疾求知南康军,因家庐山莲花峰下,前有溪合于湓江,取营道所居濂溪以名之。

抃再镇蜀,将奏用之,未及而卒,年五十七,博学力行,著《太极图》,明天理之根源,究万物之终始。

又著《通书》四十篇,发明太极之蕴。

序者谓“其言约而道大,文质而义精,得孔、孟之本源,大有功于学者也”。

掾南安时,程珦通判军事,视其气貌非常人,与语,知其为学知道,因与为友,使二子颢、颐往受业焉。

敦颐每今寻孔颜乐处,所乐何事,二程之学源流乎此矣。

故颢曰自再见周茂叔后吟风弄月以归有吾与点也之意侯师圣学于程颐未悟访敦颐留对榻夜谈越三日及还颐惊异之,曰:

“非从周茂叔来耶?

”其善开发人类此,嘉定十三年,赐谥曰元公。

淳祐元年,封汝南伯,从祀孔子庙庭。

(节选自《宋史·周敦颐传》)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故颢曰/自再见周茂叔后/吟风弄月以归/有吾与点也之意/侯师圣学于程颐/未悟/访敦颐/留对榻夜谈/越三日乃还/

B.故颢曰/自再见周茂叔/后吟风弄月以归/有吾与点也之意/侯师圣学于程颐/未悟访敦颐/留对榻夜谈/越三日乃还/

C.故颢曰/自再见周茂叔后/吟风弄月以归/有吾与点也之意/侯师圣学于程颐/未悟访敦颐/留对榻/夜谈越三日/乃还/

D.故颢曰/自再见周茂叔/后吟风弄月以归/有吾与点也之意/侯师圣学于程颐/未悟/访敦颐/留对榻/夜谈越三日/乃还/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手版,是大臣上朝时用以记事备忘的手持之物,《项脊轩志》中的“笏”即手版。

B.提点,文中指官名,寓提举、检点之意,掌司法、刑狱等事;现代指提醒、指点。

C.二程,即程颢和程颐,两人是宋明理学的鼻祖,后来朱熹继承和发展了他们的学说。

D.开发,文中指对人进行开导、启发,现代指对某一资源进行发掘开拓并加以利用。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敦颐明察秋毫,深得百姓认可。

任分宁主簿的时候,久未决断的案件经他审查,是非立判,人们对他交口称赞,认为周敦颐虽然年轻却老练果决。

B.周敦颐执法公正,敢于据理力争。

面对执法严苛的王逵,他毫不畏惧,坚决反对将未犯死罪者处以极刑,并且斥责王逵不配为官,终使其醒悟改判。

C.周敦颐勤于政事,做事不惮劳苦。

在任广东转运判官期间,对自己管辖的地区,即使是瘴气弥漫之所、险峻遥远之地,周敦颐也能够亲自巡视探察。

D.周敦颐博学力行,学说影响深远。

所著《太极图》探索天理根源和万物始终,《通书》则阐发太极内涵,义理博大精深,学说上承孔孟,下启学者。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事不经手,吏不敢决,虽下之,民不肯从。

(2)知其为学知道,因与为友,使二子颢、颐往受业焉。

10.赵抃对待周敦颐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请简要说明。

【答案】

6.A

7.C

8.B

9.

(1)事情不经他的手,官吏就不敢决断,即使交代下去(或“即使下达命令”),老百姓也不肯听从。

(2)(程珦)知道他研究学问,通晓道学,就跟他交了朋友,让两个儿子程颢、程颐前去向他学习(接受教导)

10.最初,赵忭被谎言迷惑,对待周敦颐态度严苛;后仔细观察周敦颐为人之后,赵忭悔悟,将周当作朋友并推荐周任职。

【分析】

6.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本句的翻译是:

所以程颢曾说:

“自从再次见到周茂叔后,在吟风弄月中返回时,就有了‘吾与点也’的心怀。

”侯师圣跟程颐学习,没有明白,就去拜见周敦颐,周敦颐将他留下来,与他对床夜谈,过了三天才回去。

“自……后”引领状语从句,所以应从“后”的后边断开,排除B、D两项;“对榻”是“夜谈”的方式,所以应该从“夜谈”后边断开,排除C项。

故选A。

7.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C.“两人是宋明理学的鼻祖”说法错误,周敦颐是宋明理学的鼻祖。

故选C。

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并且斥责王逵不配为官”理解错误,根据原文“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

‘如此尚可仕乎!

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可知“如此尚可仕乎”是周敦颐想辞官的理由,并不是斥责王逵不配为官。

故选B。

9.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第一句重点字词:

决,决断;虽,即使;下,交代下去;民,百姓;从,听从。

第二句重点字词:

为学,研究学问;知道,通晓道学;因与为友,省略句,应是因与(之)为友;受业,学习。

10.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根据题目“赵抃对待周敦颐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可知应从原文中找赵抃对待周敦颐的态度的相关内容。

根据原文“部使者赵抃惑于谱口,临之甚威,敦颐处之超然”可知期初,,赵忭被谎言迷惑,对待周敦颐态度严苛;根据原文“通判虔州,柿守虔,熟视其所为,乃大悟,执其手曰:

‘吾几失君矣,今而后乃知周茂叔也。

’”可知后来赵忭仔细观察周敦颐为人之后,赵忭悔悟,并把周敦颐当朋友;根据原文“用抃及吕公者存,为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可知因为赵抃和吕公著的推荐,周敦颐被任命为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

根据这些内容整理出本题答案。

【点睛】

参考译文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原名叫敦实,因为避讳宋英宗赵曙的旧名而改名。

担任分宁县的主簿,有件案子久而未决,周敦颐来到后,一经审讯,立刻使案情明了。

城里的人都惊奇地说:

“经验丰富的狱吏也不如他。

”部使者推荐他,于是他调任南安军司参军。

有个囚犯按照法令不该判死罪,转运使王逵想重治他。

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吏,众人都不敢与他争辩,唯有周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王逵不听,于是周敦颐就丢下手版返回,打算弃官离去,说道:

“这样还可以为官么!

用杀人来向人献媚,我不干这种事。

”王逵明白过来,囚犯幸免于死。

改任郴州桂阳县县令,治政业绩尤为显著。

周敦颐调任南昌知县,南昌的老百姓都说:

“这就是能辨明分宁案件的那个人,我们这下可有地方说理了。

”富户人家、名门大姓、狡诈的官吏、作恶的年轻人都惴惴不安,不仅担忧得罪县令,而且把玷污善政当成耻辱。

周敦颐担任合州判官,事情不经他的手,官吏就不敢决断,即使交代下去(或“即使下达命令”),老百姓也不肯听从。

部使者赵抃被谗言迷惑,对待他非常严厉,周敦颐超然处之。

周敦颐通判虔州时,赵抃是虔州太守,仔细观察他的所作所为,才明白过来,赵抃握着周敦颐的手说:

“我差点失去了你,从今以后我才算真正了解了周茂叔。

”因为赵抃和吕公著的推荐,周敦颐被任命为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以洗清冤狱、惠泽百姓为己任。

在部中巡行不辞劳苦,即使是瘴疠之气的地方,艰险遥远的地方,也要慢慢地视察。

后来,他因病请求调任南康军知军。

于是在庐山的莲花峰下安了家,他家前面有一条溪流与湓江汇合,他取在营道时居住的地方濂溪来命名。

赵抃再次镇守蜀地的时候,打算上奏请皇帝任用他,还没有来得及上奏,周敦颐就去世了,享年五十七岁。

他学识广博并且身体力行,著有《太极图》,探明天理的根源,研究万物的始终。

又写了《通书》四十篇,来阐明太极的含义。

为之作序的人说“他的言语简约而道理广博,行文质朴而义蕴精深,探得孔、孟学说的本源,对于学者大有用处”。

他担任南安掾吏时,程珦是军事通判,看他精神面貌不同于常人,就跟他交谈,知道他研究学问,通晓道学,就跟他交了朋友,让两个儿子程颢、程颐前去向他学习(接受教导)。

周敦颐常常让他们寻找孔子、颜渊的快乐所在,(让他们知道让孔子、颜渊感到)快乐的是什么事,二程的学术就从此发源、衍变。

所以程颢曾说:

“自从再次见到周茂叔后,在吟风弄月中返回时,就有了‘吾与点也’的心怀。

”侯师圣跟程颐学习,没有明白,就去拜见周敦颐,周敦颐将他留下来,与他对床夜谈,过了三天才回去。

程颐对他的变化感到惊异,说:

“您不是从周茂叔那里来吧?

”周敦颐就是这样善于启发开导人。

嘉定十三年,周敦颐被赐谥号为元公。

淳祐元年,被封为汝南伯,在孔子庙中陪祭。

(2021·广东广州市·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

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

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

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梁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邹阳、枚乘之徒,相如见而说之,因病免,客游梁。

梁孝王令与诸生同舍,相如得与诸生游士居数岁,乃著子虚之赋。

会梁孝王卒,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

素与临令王吉相善,吉曰:

“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

”于是相如往,舍都亭,上读《子虚赋》而善之,乃召问相如。

相如曰:

“有是。

然此乃诸侯之事,未足观也。

请为天子游猎赋,赋成奏之。

”上许,令尚书给笔札。

相如以“子虚”,虚言也,为楚称;“乌有先生”者,乌有此事也,为齐难;“无是公”者,无是人也,明天子之义。

故空藉此三人为辞,以推天子诸侯之苑囿。

其卒章归之于节俭,因以风谏;奏之天子,天子大说,以为郎。

相如为郎数岁,会唐蒙使略通夜郎西僰中,发巴蜀吏卒千人,郡又多为发转漕万余人,巴蜀民大惊恐。

上闻之,乃使相如责唐蒙,因喻告巴蜀民以非上意。

相如还报唐蒙已略通夜郎因通西南夷道发巴蜀卒作者数万人治道二岁道不成士卒多物故费以巨万计蜀民及汉用事者多言其不便。

是时邛、筰之君长闻南夷与汉通,得赏赐多,多欲愿为内臣妾,请吏,比南夷。

天子问相如,相如曰:

“邛、筰近蜀,道亦易通;秦时尝通为郡县,至汉兴而罢;今诚复通,为置郡县,愈于南夷。

”天子以为然,乃拜相如为中郎将,建节往使。

司马长卿便略定西夷,邛、筰之君皆请为内臣。

通零关道,还报天子,天子大说。

其后人有上书言相如使时受金,失官。

居岁余,复召为郎。

相如口吃而善著书,其进仕宦,未尝肯与公卿国家之事,称病闲居。

(选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注]①上:

指汉武帝。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相如还报/唐蒙已略通夜郎/因通西南夷道/发巴蜀卒/作者数万人治道/二岁/道不成/士卒多物故/费以巨万计/

B.相如还报唐蒙/已略通夜郎/因通西南夷道/发巴蜀卒/作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