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易错题1.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8991187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2.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易错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中化学易错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中化学易错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中化学易错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中化学易错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高中化学易错题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高中化学易错题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高中化学易错题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高中化学易错题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高中化学易错题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高中化学易错题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高中化学易错题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高中化学易错题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高中化学易错题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高中化学易错题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高中化学易错题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高中化学易错题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高中化学易错题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高中化学易错题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高中化学易错题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易错题1.docx

《高中化学易错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易错题1.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化学易错题1.docx

高中化学易错题1

化学易错题每日一例

例1、下列变化,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A、NH4+——NH3   B、C——CO2  C、SO2——S   D、Cl2——Cl-

误答原因:

(1)误答A选项。

原因是不会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2)误答B选项。

原因是思维混乱(或将关系记反了)。

(3)误答D选项。

没有考虑到Cl2+H2O=HCl+HClO反应中,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正确分析:

A选项中各元素化合价未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B选项中碳元素从零价升高到正二价,被氧化了,需加入氧化剂。

          C选项中硫元素从正四价降到零价,被还原了,需加入还原剂。

          D选项中氯元素从零价降到负一价,被还原了,但是Cl2+H2O=HCl+HClO反应中,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加入的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正确选项:

C

例2、在PH=1的含有Mg2+、Fe2+、Al3+3种阳离子的溶液中,可能存在阴离子是:

(1)Cl-  

(2)NO3-   (3)SO42-    (4)S2-

A、

(1)

(2)(3)       B、

(2)(3)           C、 (3)(4)      D、

(1)(3)

例2、在PH=1的含有Mg2+、Fe2+、Al3+3种阳离子的溶液中,可能存在阴离子是:

(1)Cl- 

(2)NO3- (3)SO42- (4)S2-

A、

(1)

(2)(3) B、

(2)(3) C、 (3)(4) D、

(1)(3)

误答原因:

误答A选项。

原因是忽略题干信息PH=1,或者忽略酸性溶液中NO3-的氧化性

正确分析:

PH=1的溶液,即强酸性溶液,溶液中含有较多的H+,所以不能存在NO3-,因为H+、Fe2+、NO3-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S2-和H+发生复分解反应也不能存在。

评析:

离子能否大量共存,应从两方面分析:

(1)同组的离子是否发生反应:

复分解反应或氧化还原反应。

(2)是否符合题干要求:

溶液的颜色,酸碱性等。

答案:

D

例3、已知下列三个热化学方程式:

(1)C(s)+H2O(g)=CO(g)+H2O(g);△H=+131.45KJ/mol

(2)1/2H2(g)+1/2Cl2=HCl(g); △H=-92.3KJ/mol

(3)H2(g)+1/2O2=H2O(g); △H=-241.9KJ/mol

则上述三个反应的反应热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

(1)>

(2)>(3) B.(3)>

(2)>

(1) C.(3)>

(1)>

(2) D.

(1) >(3)>

(2)

例3、已知下列三个热化学方程式:

(1)C(s)+H2O(g)=CO(g)+H2O(g);△H=+131.45KJ/mol

(2)1/2H2(g)+1/2Cl2=HCl(g); △H=-92.3KJ/mol

(3)H2(g)+1/2O2=H2O(g); △H=-241.9KJ/mol

则上述三个反应的反应热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

(1)>

(2)>(3) B.(3)>

(2)>

(1) C.(3)>

(1)>

(2) D.

(1) >(3)>

(2)

误答原因:

误答A选项。

原因是把反应热的“+”或“-”与反应热的数值看作一个整体进行比较,而忽视反应热是指反应过程中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这一说法。

正确分析:

反应热的“+”或“-”只说明是吸热还是放热,与数值大小无关。

答案:

C

例4、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符号为N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H2O分子的质量为18/NA。

B、1molD2O所含质子数为12NA

C、0.5mol单质铝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电子数为1.5NA

D、标准状况下,1L水所含分子数为NA/22.4.

例4、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符号为N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H2O分子的质量为18/NA。

B、1molD2O所含质子数为12NA

C、0.5mol单质铝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电子数为1.5NA

D、标准状况下,1L水所含分子数为NA/22.4.

误答原因:

误答A选项。

原因是粗心大意,没有留心单位。

 误答B选项。

错选原因是混淆质子与中子。

 误答D选项。

原因是对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领会不深或误认为水为气体。

正确分析:

1molH2O的质量为18g,而1molH2O含有NA个水分子,所以1个水分子的质量应为18g/NA。

 D2O与H2O的质子数是相同的,都是10,1molD2O所含质子数为10NA。

铝与盐酸反应为:

2Al+6H+=2Al3++3H2↑。

0.5molAl在反应中转移电子为0.5×3 NA=1.5 NA

 在标准状况下,水是液态的,它的体积不符合气体摩尔体积的规定。

答案:

C

举一反三:

标准状况下,可能会误认为气体的物质有:

Br2、SO3、六个碳原子以上的烃等等。

例5、将标准状况下336LHCl气体溶解在1L水中,得到密度为1.17g/cm3的盐酸,求此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例5、将标准状况下336LHCl气体溶解在1L水中,得到密度为1.17g/cm3的盐酸,求此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误答原因:

错解:

C=336L/22.4L.mol-1÷1L=15mol/L

 错因:

把溶液的体积当成1L。

正确分析:

溶液的体积根据溶液的质量和密度求算。

C盐酸=336L/22.4L. mol-1÷〔(336L/22.4L. mol-1×36.5g/mol+1000ml×1g/cm3) ÷(1.17g/cm3×1000ml/L)〕=11.6mol.L-1

例6、将1%的氨水与9%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氨水的浓度__5%(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例6、将1%的氨水与9%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氨水的浓度__5%(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误答原因:

错解:

氨水浓度(%)=(Vd11%+Vd29%)÷(Vd1+Vd2)×100%=(d11%+d29%)÷2

∵d1<d2 ∴大于5%。

不考虑密度的差别,或者认为浓度大的密度大,分别得出等于5%或大于5%的错误结论。

正确分析:

氨水浓度越大,密度越小,等体积时,1%的氨水的质量大,而溶液质量大的所含溶质的质量少,因此,正确答案应小于5%。

 设1%的密度为1%ρ1V+9%ρ2V=x%(Vρ1+Vρ2)

ρ1(1%-x%)=ρ2(x%-9%)

∵ ρ1>ρ2(氨水浓度小的密度大), 1%-x%<0,1%-x%<0

∴1%-x%>x%-9%

(1%+9%)>2x%

5%>x%即x%<5%

启示:

不同浓度的同种物质的溶液等体积混合,符合以下规律:

 浓度大的密度大,混合后的浓度大于两溶液浓度和的1/2;浓度的的密度小,混合后的浓度小于两溶液和的1/2。

 密度不随浓度改变的,则混合后的浓度等于两溶液浓度的1/2。

注意:

氨水、酒精等浓度大的密度小。

例7、8.7g的MnO2与含14.6gHCl的浓盐酸共热可生成Cl2的质量为:

A、等于14.2g

B、等于7.1g

C、7.1g----14.2g之间

D、小于7.1g

误答原因:

错选A、C原因是算式列错或计算错误。

 错选B。

认为8.7gMnO2恰好与14.6gHCl反应,生成7.1gCl2,没有考虑到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盐酸逐渐变为稀盐酸,稀盐酸难与MnO2反应。

正确分析:

稀盐酸难跟MnO2反应,MnO2+4HCL(浓)=MnCl2+Cl2↑+2H2O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盐酸会变为稀盐酸,使反应停止。

再加上盐酸还要挥发等,14.6gHCl不可能完全反应。

因而制得的Cl2小于7.1g.

举一反三:

铜与浓硫酸、铜与浓硝酸的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酸逐渐变稀,反应也会停止或产物发生变化。

例8、

(1)下列物质跟水反应时,水为还原剂的是

A.F2 B.Na C.Na2O2 D.CaO

分析:

A在F2与水的反应:

2F2+2H2O=4HF+O2中,氟元素从0价降到-1价,F2是氧化剂,H2O中的氧元素,从-2价升高到O2中的0价,水是还原剂。

 B在Na与水的反应:

2Na+2H2O=2NaOH+H2↑中,H2O中的氢元素,从+1价降低到H2中的0价,水是氧化剂。

 C在Na2O2与水的反应:

2Na2O2+2H2O=4NaOH+O2↑中,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DCaO与水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

A

(2)将Na2O2投入FeCl2溶液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A、生成白色沉淀 B、生成褐色沉淀 C、有气泡产生 D、无变化

误答原因:

对Na2O2、Fe(OH)2及Fe(OH)3的一些特殊性质掌握不住,从而导致错选。

正确分析:

本题涉及的化学反应:

2Na2O2+2H2O=4NaOH+O2↑

FeCl2+2NaOH=Fe(OH)2↓(白色)+2NaCL

4Fe(OH)2+O2+2H2O=4Fe(OH)3↓(红褐色)

反应过程中生成的Fe(OH)2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生成红褐色沉淀。

答案:

B、C

(3)F2是氧化性最强的非金属单质。

在加热的条件下,物质的量相等的F2(g)跟烧碱完全反应,生成NaF、H2O和某一种气体。

该气体是下列中的

A、H2 B、HF C、OF2 D、O2

(3)F2是氧化性最强的非金属单质。

在加热的条件下,物质的量相等的F2(g)跟烧碱完全反应,生成NaF、H2O和某一种气体。

该气体是下列中的

A、H2 B、HF C、OF2 D、O2

误答原因:

本题极易受思维定势的影响错选D:

2F2+4NaOH=4NaF+2H2O+O2,但是此时n(F2):

n(NaOH)=2:

4=1:

2,不符合题意。

正确分析:

根据题给条件,依据质量守恒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F2+2NaOH=2NaF+H2O+OF2

由此确定另一种气体为OF2

答案:

C

例9、有一未知浓度的盐酸25ml,在加入0.5mol/LAgNO3溶液25ml后还有剩余盐酸,再改加NaOH溶液,结果用去1.0mol/LNaOH溶液25ml,恰好完全中和。

求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例9、有一未知浓度的盐酸25ml,在加入0.5mol/LAgNO3溶液25ml后还有剩余盐酸,再改加NaOH溶液,结果用去1.0mol/LNaOH溶液25ml,恰好完全中和。

求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误答:

HCl先与AgNO3反应,后与NaOH反应,相互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都是1:

1,则HCl的物质的量等于AgNO3和NaOH物质的量之和。

设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则

0.025C=0.5mol/L×0.025L+1.0mol/L×0.025L

C=1.5mol/L

误答原因:

未考虑HCl同AgNO3反应未消耗H+

正确分析:

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CL-+Ag+=AgCl↓,

(2)H++OH-=H2O

可以看出:

Ag NO3同HCl反应并未消耗盐酸中的H+,盐酸中的H+全部与NaOH溶液中OH-中和。

所以计算盐酸的浓度根本不需考虑AgNO3的多少(在AgNO3不过量的前提下),AgNO3只是一个干扰因素。

应直接根据消耗NaOH的量来计算盐酸浓度。

HCl同NaOH恰好完全中和时,n(HCl)=n(NaOH),又知V(HCl)=V(NaOH)则C(HCl)=C(NaOH)=1.0mol/l。

例10、R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m,中子数为n,则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这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n

B、不能由此确定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C、其原子质量与12C原子质量之比约为(m+n):

12

D、原子核内中子数为n的原子可能是R原子的同位素。

误答原因:

(1)漏答(A)项或错答(B)项。

原因是混淆了原子的质量数与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

(2)漏答(D)。

同位素的概念不清。

答案:

A、D

例11、已知氯只有两种天然同位素35Cl和37Cl,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5,则46.8gNaCl中含35Cl的质量为__g

例11、已知氯只有两种天然同位素35Cl和37Cl,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5,则46.8gNaCl中含35Cl的质量为__g

分析:

(1)用“十字交叉”法求35Cl与37Cl的物质的量之比。

35Cl 35 1.5 3

 

 35.5 →n(35Cl):

n(37Cl)=3:

1

37Cl 37 0.5 1

(2)NaCl的式量为58.5

46.8gNaCl为46.8g/58.5g.mol-1=0.8mol

NaCl―――Cl

0.8mol 0.8mol

n(35Cl)=0.8mol×3/4=0.6mol

m(35Cl)=0.6mol×35g/mol=21g

答案:

21g

例12、

(1)元素X与元素Y在周期表中位于相邻的两个周期,X与Y两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为19,Y原子核内质子数比X多3个。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X和Y都是性质活泼的元素,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化合态存在。

B、X和Y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为Y2X2

C、X的化合物种类比Y的化合物种类多

D、Y能置换算中氢放出氢气,但不能置换盐中的金属。

解析 :

设X、Y的核电荷数分别为a、b,依题意a+b=19 

(1),b-a=3 

(2); 由

(1)和

(2)两式联立解方程组得:

a=8,b=11。

则:

X为O,Y为Na。

 自然界中有O2单质存在,故A错误;

 钠和氧气可形成Na2O和Na2O2,B正确;

 氧的化合物比钠的化合物种类多,C正确;

 钠不能将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但可将金属从其熔融状态的盐中置换出来,D错误。

答案:

B、C

评析:

本题最易出现错选的是D,由于钠易与水反应,故不能从盐溶液中置换出金属。

但在熔融状态下可以。

(2)已知X、Y均为1-18号之间的元素,X、Y可形成化合物X2Y和X2Y2,又知Y的原子序数小于X的原子序数,则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为

A、19 B、18 C、27 D、9

误答原因:

(1)误答C项。

误认为K2O、K2O2中Y(氧原子)原子序数小于X(钾原子)的原子序数。

但没有留心:

 X、Y均为1-18号

 误答D项。

误认为H2O、H2O2中H、O均为1-18号。

但没有考虑到Y的原子序数小于X的原子序数这一点。

也不合题意。

正确分析:

既要学会逻辑思维方法,又要认真细心审题,识破每一个“陷阱”。

符合化学式为X2Y、X2Y2的有H2O与H2O2、Na2O与Na2O2、K2O与K2O2等,但在H2O与H2O2中H的原子序数小于O的,而在K2O与K2O2中K的原子序数超过18号;只有Na2O与Na2O2完全符合题意。

答案:

A

(3)有aXn-和bYm+两种简单离子(X、Y均为短周期元素)已知Xn-比Ym+多两个电子层,下列说法和关系正确的是:

A、X只能是第三周期的元素

B、a-b+n+m等于10或等于16

C、b不大于5

D、Y不可能是第二周期元素

(3)有aXn-和bYm+两种简单离子(X、Y均为短周期元素)已知Xn-比Ym+多两个电子层,下列说法和关系正确的是:

A、X只能是第三周期的元素

B、a-b+n+m等于10或等于16

C、b不大于5

D、Y不可能是第二周期元素

误答原因:

(1)误答A项。

没有考虑到Y可能为氢元素。

(2)漏答B项。

不会进行组合与分析。

(3)漏答C项。

忽略非金属元素(氢除外)没有简单的阳离子。

正确分析:

对于短周期的简单离子,阴离子电子层数和其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阳离子电子层数比其原子的电子层数少一层。

题意为aXn-比bYm+多两层,X、Y两元素在周期表应为相邻周期。

可能的组合为:

bYm+ 1H+ 3Li+ 4Be2+

aXn- 8O2- 9F- 16S2- 17Cl-

 第一组 第二组

X 可以为氧和氟或硫和氯,即X可以为第二周期也可以为第三周期。

A项被淘汰。

Y可以是氢元素,也可以是锂或铍元素,D项被淘汰。

综合一、二组可知,Y的原子序数可能为1或3或4,均不大于5,C项符合题意。

计算:

第一组有:

a-b+m+n=10

 第二组有:

a-b+m+n=16

 所以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C。

例13、在水溶液中,YO3n-和S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

YO3n-+3S2-+6H+=Y-+3S↓+3H2O

(1) YO3n-中Y元素的化合价是__。

(2)Y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__。

例13、在水溶液中,YO3n-和S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

YO3n-+3S2-+6H+=Y-+3S↓+3H2O

(1) YO3n-中Y元素的化合价是__。

(2)Y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__。

解析:

根据离子方程式两边电荷守恒,求得n=1,YO3-中Y元素的化合价为+5,Y能形成+5、-1价,可确定Y为卤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

答案:

(1)+5

(2)7

误答:

依据+5价判断最外层电子数为5

例14、下列化合物中阴离子半径和阳离子半径之比最大的是:

A、LiI B.NaBr C.KCl D.CsF

答案:

A

例15、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非金属原子间不可能形成离子键。

B、非金属原子不可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C、以非极性键结合起来的分子一定是非极性分子。

D、以极性键结合起来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解析:

A叙述正确。

B叙述错误,如铵盐即是非金属原子间形成的离子化合物。

C叙述正确。

D叙述错误,以极性键结合起来的分子若具有空间对称的结构,则也是非极性分子,如CO2、CH4等。

答案:

B、D

评析:

本题考查的是一组概念,它要求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准确把握,并能举出实例。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NH3、CO、CO2都是极性分子。

B、CH4、CCl4都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

C、HF、HCl、HBr、HI的稳定性依次增强。

D、CS2、H2O、C2H2都是直线型分子。

答案:

B

(3)下列各组物质中形成的晶体完全是分子晶体的是

A、CO2、Ar、PCl5 B、H2O、CO2、I2

C、PH4I、H2O2、CCl4 D、SO3、SiC、Al2Cl6

(3)下列各组物质中形成的晶体完全是分子晶体的是

A、CO2、Ar、PCl5 B、H2O、CO2、I2

C、PH4I、H2O2、CCl4 D、SO3、SiC、Al2Cl6

误答:

A

解析:

 A项中,CO2、Ar 是分子晶体,PCl5 在固态时是离子晶体。

 B项中H2O、CO2、I2都是分子晶体。

 C项中PH4I是离子晶体,H2O2、CCl4是分子晶体。

 D项中SO3是分子晶体,SiC是原子晶体。

答案:

B

(4)下列化合物中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极性键的是:

A、H2O B、NH4Cl C、NaOH D、Na2O2

答案:

BC

(5)NH3分子的空间构型是三角锥构型,而不是正三角形的平面结构,其充分的理由是:

A、NH3分子是极性分子。

B、分子内3个N-H键的键长相等,键角相等。

C、NH3分子内3个N-H键的键长相等,3个键角都等于107°18

D、NH3分子内3个N-H键的键长相等,3个键角都等于120°。

(5)NH3分子的空间构型是三角锥构型,而不是正三角形的平面结构,其充分的理由是:

A、NH3分子是极性分子。

B、分子内3个N-H键的键长相等,键角相等。

C、NH3分子内3个N-H键的键长相等,3个键角都等于107°18

D、NH3分子内3个N-H键的键长相等,3个键角都等于120°。

解析:

若分子为平面正三角形,键角为120°,分子无极性。

若分子为三角锥构型,只有键角为109°28 时为正四面体,呈空间对称结构,分子才无极性,否则都有极性。

若3个键角都等于107°18,则不可能为平面结构,只能为三角锥形。

 空间构型决定分子的极性,反过来分子的极性验证了分子的空间构型,即分子有极性说明其空间结构为不对称。

故NH3为三角锥,键角小于120°。

答案:

AC

例16、下列气体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其产物既可使无水硫酸铜变蓝,又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A、CO B、H2 C、CH4 D、H2S

例16、下列气体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其产物既可使无水硫酸铜变蓝,又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A、CO B、H2 C、CH4 D、H2S

提示:

此题应注意三个条件:

(1)氧气中燃烧。

(2)其产物有水生成。

因为:

CuSO4(白色)+5H2O=CuSO4.5H2O(蓝色)

(3)产物中有使石灰水变浑浊的物质CO2或SO2。

答案:

CD

用浓硫酸吸收三氧化硫可以得到H2SO4•SO3,若用1000g98%的硫酸充分吸收三氧化硫后,再进行稀释,可得到98%的硫酸的质量是多少千克?

(要求详细过程)

错解:

设最后可得98%的硫酸的质量为x

H2SO4------ H2SO4•SO3------ 2H2SO4

98g 196g

(1000×98%)g 98%x

X=(1000×98%)g×196g/(98g×98%)

=2000g

=2kg

误答原因:

未考虑原有98%H2SO4中的水可与三氧化硫生成硫酸继续吸收三氧化硫。

正确分析:

解法一(分割考虑)、设98%硫酸中由溶质H2SO4吸收可得98%的硫酸的质量为x,由溶剂水吸收可得98%的硫酸的质量为y,则

H2SO4------ H2SO4•SO3------ 2H2SO4

98g 196g

(1000×98%)g 98%x

X=(1000×98%)g×196g/(98g×98%)

=2000g

=2kg

H2O-------H2SO4•SO3------ 2H2SO4

18g 196g

1000×(1-98%)g 98%y

y=1000×(1-98%)g×196g/(18×98%)

=222.2g

=0.222kg

最后可得98%硫酸总质量为x+y=2kg+0.222kg=2.222kg

解法二、设最后可得98%硫酸的质量为x

98%硫酸中:

n(H2SO4):

n(H2O)=98/98:

2/18=1:

1/9,则

H2SO4可表示为SO3•H2O

98%H2SO4可表示为SO3•10/9H2O

H2SO4•SO3可表示为2SO3•H2O

SO3•10/9H2O-吸收过程由水决定-10/9(2SO3•H2O)-稀释过程由SO3决定-20/9(SO3•10/9H2O)

SO3•10/9H2O------20/9(SO3•10/9H2O)

100g (20×100/9)g

1000g x

X=1000g×(20×100/9)g/100g≈2222g=2.222kg

18、下列有关SO3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一定条件下分解为SO2和O2

B、是硫酸的酸酐

C、其中的硫元素已达最高价,不能再被氧化

D、取8gSO3溶于92g水中即得8%的溶液

18、下列有关SO3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一定条件下分解为SO2和O2

B、是硫酸的酸酐

C、其中的硫元素已达最高价,不能再被氧化

D、取8gSO3溶于92g水中即得8%的溶液

误答原因:

错选A。

原因是没有认识到SO2的催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