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基础考点复习第7章课时1溶液的酸碱性常见的酸和碱中和反应word版习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93095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20.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基础考点复习第7章课时1溶液的酸碱性常见的酸和碱中和反应word版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基础考点复习第7章课时1溶液的酸碱性常见的酸和碱中和反应word版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基础考点复习第7章课时1溶液的酸碱性常见的酸和碱中和反应word版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基础考点复习第7章课时1溶液的酸碱性常见的酸和碱中和反应word版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基础考点复习第7章课时1溶液的酸碱性常见的酸和碱中和反应word版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基础考点复习第7章课时1溶液的酸碱性常见的酸和碱中和反应word版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基础考点复习第7章课时1溶液的酸碱性常见的酸和碱中和反应word版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基础考点复习第7章课时1溶液的酸碱性常见的酸和碱中和反应word版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基础考点复习第7章课时1溶液的酸碱性常见的酸和碱中和反应word版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基础考点复习第7章课时1溶液的酸碱性常见的酸和碱中和反应word版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基础考点复习第7章课时1溶液的酸碱性常见的酸和碱中和反应word版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基础考点复习第7章课时1溶液的酸碱性常见的酸和碱中和反应word版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基础考点复习第7章课时1溶液的酸碱性常见的酸和碱中和反应word版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基础考点复习第7章课时1溶液的酸碱性常见的酸和碱中和反应word版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基础考点复习第7章课时1溶液的酸碱性常见的酸和碱中和反应word版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基础考点复习第7章课时1溶液的酸碱性常见的酸和碱中和反应word版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基础考点复习第7章课时1溶液的酸碱性常见的酸和碱中和反应word版习题.docx

《中考化学基础考点复习第7章课时1溶液的酸碱性常见的酸和碱中和反应word版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基础考点复习第7章课时1溶液的酸碱性常见的酸和碱中和反应word版习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化学基础考点复习第7章课时1溶液的酸碱性常见的酸和碱中和反应word版习题.docx

中考化学基础考点复习第7章课时1溶液的酸碱性常见的酸和碱中和反应word版习题

第七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课时1 溶液的酸碱性 常见的酸和碱

 中和反应

一、选择题

1.(2017枣庄)紫甘蓝是大众爱吃的蔬菜,含有丰富的花青素。

花青素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

在凉拌紫甘蓝丝时,观察到菜丝变成红色,可能是加入了下列哪种调味品(  )

A.食盐  B.味精  C.食醋  D.香油

2.(2017天津)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

食物

葡萄汁

苹果汁

牛奶

鸡蛋清

pH

3.5~4.5

2.9~3.3

6.3~6.6

7.6~8.0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苹果汁和葡萄汁均显酸性

B.鸡蛋清和牛奶均显碱性

C.苹果汁比葡萄汁的酸性强

D.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苹果汁和葡萄汁

3.(2017河南)下列溶液在空气中敞口放置后,溶液质量因发生化学反应而减小的是(  )

A.石灰水     B.浓硫酸

C.浓盐酸D.烧碱溶液

4.(2017汇川区模拟)稀硫酸是常见的酸性溶液。

下面关于稀硫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稀硫酸溶液呈酸性,所以能与Fe2O3反应

B.稀硫酸能导电,说明溶液呈酸性

C.稀硫酸中存在H+、SO

、H2等粒子

D.稀硫酸能与BaCl2溶液反应,说明溶液呈酸性

5.(2017重庆B)小王同学往厨房的纯碱中滴加白醋,发现有气体生成。

已知白醋里含3%~5%的醋酸(CH3COOH),醋酸与盐酸的化学性质相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白醋里含有氢离子

B.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C.白醋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D.白醋与纯碱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

6.(2016吉林)下列有关NaOH的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  )

A.用NaOH固体干燥CO2气体

B.用酚酞溶液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

C.用熟石灰和纯碱为原料制取NaOH

D.用CaCl2溶液除去NaOH溶液中的少量Na2CO3

7.(2017杭州)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种类如图所示(其中“

”“

”“

”“

”表示不同离子)。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7题图

A.

表示氯离子

B.

表示钠离子

C.

可用适量硝酸银溶液和足量稀硝酸进行检验

D.此反应的实质是

结合生成水分子

8.(2017恩施州)如图是小红学习《常见的碱》课题后,总结出的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第8题图

A.①中的酚酞溶液变红

B.②中的盐酸反应的实质是H++OH-===H2O

C.③中硝酸钠溶液能发生反应

D.④可解释久置的澄清石灰水变质

9.(2017内江)将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由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9题图

A.反应前后阴、阳离子的总数目不变

B.反应前后溶剂质量不变

C.反应后溶液呈中性

D.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发生了变化

10.(2017红花岗区模拟)盐酸和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时,溶液pH变化如图所示,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第10题图

A.该实验是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稀盐酸

B.x点时,溶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

C.y点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D.y点和z点时,溶液均呈现无色

11.(2017重庆A)某实验小组将Ba(OH)2溶液逐滴滴入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加入的Ba(OH)2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第11题图

A.a点溶液为酸性B.b点恰好完全反应

C.c点溶液的溶质为硫酸D.b、c两点沉淀质量相等

二、非选择题

12.(2017宜宾)通过构建知识网络,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如图是稀硫酸与不同类别物质之间反应的知识网络图。

回答下列问题:

第12题图

(1)稀硫酸与锌反应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

(2)可用稀硫酸与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等不同类的物质反应制取硫酸铜。

(3)向氯化钡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溶液,反应后过滤,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填化学式,下同),可能存在的溶质是________。

13.(2017北京)如图所示,在白色点滴板1~6的孔穴中,分别滴加2滴紫色石蕊溶液。

第13题图

(1)孔穴6中溶液变为蓝色,说明碳酸钾溶液显________(填“酸性”或“碱性”)。

(2)溶液变为红色的孔穴有________(填孔穴序号,下同)。

(3)作为空白对照实验的孔穴是________。

(4)再向孔穴4中滴加稀硫酸,溶液变为紫色,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2017陕西)小青按如图所示操作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回答问题。

第14题图

(1)图E是稀释浓硫酸的操作示意图,甲烧杯中的物质应是________。

(2)小青观察到图C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认为氢氧化钠与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楚想用紫色石蕊溶液、氧化铜粉末、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进一步确定反应后的无色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____________。

15.(2017达州)小明、小芳二位同学为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做了如下实验:

第15题图

(1)试管A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后试管B中一定有的阳离子是____(写离子符号)。

(2)试管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芳同学把反应后D、E试管中的废液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

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

小芳同学欲探究无色滤液中的溶质成分:

小芳同学分析得出无色滤液中一定不含HCl,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无色滤液的溶质是什么?

【作出猜想】①NaCl;②NaCl和CaCl2;③NaCl、CaCl2和Na2CO3;④NaCl和Na2CO3

小明同学认为猜想________一定不正确。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碳酸钠溶液

无明显现象

猜想____

成立

②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________

有气泡生成

16.(2017丹东)学习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后,某小组同学在实验室做了如下探究实验,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信息:

①氯化钡溶液和硫酸钠溶液均为中性溶液

②硫酸钡为白色沉淀

③硫酸钡不与酸反应

第16题图

(1)将酚酞溶液滴入到碳酸钠溶液中,发现溶液变红,说明碳酸钠溶液显___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2)如图所示,用胶头滴管将氯化钡溶液滴入到锥形瓶中,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液体呈红色,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3)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继续向锥形瓶中滴入稀硫酸,观察到锥形瓶内有气泡产生并有白色沉淀,液体呈无色。

试管内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写出试管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将锥形瓶中的物质过滤,继续探究滤液中溶质的成分(酚酞除外),认为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可能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

(5)设计实验,验证可能含有的溶质是否存在。

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滤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________

__________

可能含有的溶质

存在

17.(2017泰安)某兴趣小组在探究浓硫酸的化学性质时,将浓硫酸滴加到氯化钠固体中并小心的加热,发现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同时发现有白雾,经查资料了解到浓硫酸与氯化钠在加热时会发生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兴趣小组对产生的氯化氢(HCl)气体是否显酸性进行了相关探究。

【进行实验】同学们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探究方法,用三朵由紫甘蓝的汁液染成蓝紫色的纸质干燥小花进行如图1的三个实验:

第17题图

【实验现象】Ⅰ和Ⅱ中小花不变色;Ⅲ中小花变红色。

【查阅资料】图2是同学们查阅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的示意图。

【实验结论】氯化氢气体不显酸性。

【交流反思】

(1)从微观角度分析氯化氢气体不显酸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向实验Ⅲ中变红的小花上喷足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发现小花最后变成黄绿色,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紫甘蓝的汁液在酸性溶液中显________色;

(4)下列实验可以用来说明氯化氢气体不显酸性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测试盐酸的导电性,盐酸能导电

B.干燥的碳酸钠粉末放入氯化氢气体中,不反应

C.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

D.干燥的碳酸钠粉末放入盐酸中,能反应

【拓展应用】

同学们为探究分子的运动情况,在玻璃管两端同时放入蘸有试剂的棉花,做了如图3所示实验,发现在玻璃管内形成了白色烟环(成分为氯化铵)且偏向蘸有浓盐酸的棉花一端。

第17题图3

①白色烟环偏向蘸有浓盐酸的棉花一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18.(2017贵阳)为探究酸的性质,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参与。

第18题图

(1)检验物质。

按图1实验,可确定X是盐酸,则Y可以是__________。

(2)确定溶质成分。

由图2实验,A中固体全部溶解,B中有白色沉淀产生,得出结论:

A中溶质只有硫酸铁。

有同学认为该结论不合理。

接着向试管B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且产生沉淀的量随氢氧化钠溶液量的关系如图3所示。

则:

A中溶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①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a~b段对应溶液中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c点对应溶液中含有溶质可能的组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以上实验总结酸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解析】根据提供的信息知紫甘蓝中的花青素,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凉拌紫甘蓝菜丝时变成红色,说明加入了酸性调味品,食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显酸性,C正确。

2.B 【解析】苹果汁和葡萄汁的pH小于7,均显酸性,A正确;鸡蛋清的pH大于7,显碱性,牛奶的pH小于7,显酸性,B错误;苹果汁的pH比葡萄汁的pH小,故酸性强,C正确;苹果汁和葡萄汁均显酸性,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用,D正确。

3.A 【解析】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溶液质量增大;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溶液质量减小;浓硫酸和浓盐酸都没有发生化学变化,B、C不符合题意;烧碱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的俗称,石灰水是氢氧化钙溶液的俗称,它们均能和空气中的CO2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NaOH+CO2===Na2CO3+H2O,Ca(OH)2+CO2===CaCO3↓+H2O,通过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氢氧化钠吸收了空气中的CO2,溶液质量增大;氢氧化钙虽然吸收了空气中的CO2(增加了44),但反应后有CaCO3沉淀生成(减小了100),所以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减小。

故A符合题意。

4.A 【解析】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稀硫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A正确;稀硫酸能导电,说明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不能说明溶液显酸性,B错误;稀硫酸中不存在氢气分子,C错误;稀硫酸能与BaCl2溶液反应,说明稀硫酸和氯化钡溶液混合时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不能说明溶液显酸性,D错误。

5.D 【解析】醋酸是一种酸,酸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A正确;纯碱是碳酸钠,碳酸钠能和白醋中的醋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B正确;白醋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C正确;纯碱是碳酸钠,碳酸钠属于盐类,而酸和碱之间的反应才是中和反应,D错误。

6.C 【解析】二氧化碳是酸性气体,氢氧化钠会与二氧化碳反应,不能用碱性干燥剂干燥,A错误;氢氧化钠、碳酸钠都显碱性,都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B错误;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C正确;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生成的氯化钠对于氢氧化钠是杂质,D错误。

7.D 【解析】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Cl+NaOH===NaCl+H2O,反应前有钠离子、氢氧根离子、氢离子和氯离子四种离子,反应后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形成水分子,根据图示反应后“

”“

”这两种离子继续存在,即其它两种离子结合成水分子,“

”为氯离子,“

”为钠离子,D正确。

8.C 【解析】氢氧化钙是一种碱,可使酚酞溶液变红色,A正确;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溶液中的氢离子与碱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B正确;硝酸钠与氢氧化钙相互交换离子后,没有水或气体或沉淀生成,两者不能反应,C错误;久置的氢氧化钙溶液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而变质,D正确。

9.C 【解析】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中氢离子、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反应后阴、阳离子数目均减少,A错误;反应中有水生成,反应后溶剂质量增大,B错误;反应得到氯化钠溶液,呈中性,C正确;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D错误。

10.B 【解析】开始时溶液的pH大于7,说明该实验是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盐酸,A正确;x点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氢氧化钠和氯化钠,B错误;y点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C正确;y点时溶液为中性,z点时溶液为酸性,此时溶液均呈现无色,D正确。

11.C 【解析】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溶质质量逐渐减少,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溶质质量为零,继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溶质质量逐渐增大,溶液为氢氧化钡溶液。

据此可知a点溶液未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含有硫酸,显酸性;b点溶质质量为零,恰好完全反应;c点时氢氧化钡溶液已过量,溶质为氢氧化钡;b点时恰好完全反应,b点以后继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已过量,b、c两点沉淀质量相等,故选C。

12.

(1)置换反应 

(2)CuO Cu(OH)2 (3)HCl H2SO4或BaCl2

【解析】

(1)稀硫酸和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2)氧化铜属于金属氧化物、氢氧化铜属于碱,都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

(3)氯化钡溶液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所得溶液的溶质中一定含有HCl,如果加入的硫酸量少,则滤液中还含有氯化钡,如果加入的硫酸量多,则滤液中还含有硫酸。

13.

(1)碱性 

(2)2和5 (3)3 (4)2NaOH+H2SO4===Na2SO4+2H2O

【解析】

(1)石蕊溶液遇碱性溶液变蓝,6中变蓝,则说明碳酸钾溶液呈碱性。

(2)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则变红的孔穴有2和5。

(3)水呈中性,不能使石蕊溶液变色,所以3中水为对照实验。

(4)硫酸能中和氢氧化钠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钠溶液呈中性,所以溶液会变为紫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

14.

(1)浓硫酸 

(2)2NaOH+H2SO4===Na2SO4+2H2O

(3)氯化钡溶液

【解析】

(1)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缓缓地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地搅拌散热,所以甲溶液是浓硫酸。

(2)A中溶液是氢氧化钠,B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C中滴入稀硫酸后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发生的反应是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

(3)C中溶液的溶质可能有两种情况:

硫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溶质是硫酸钠;硫酸过量,溶质是硫酸钠和硫酸。

要确定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实质就是检验硫酸是否存在。

根据酸的性质,可以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如溶液变红,则有硫酸;可以加入金属氧化物氧化铜,如果黑色氧化铜固体溶解,溶液变为蓝色,则有硫酸;也可以加入碳酸盐碳酸钠溶液,如果有气泡生成,则有硫酸。

如果加入氯化钡溶液,因为溶液中肯定存在硫酸钠,则不论硫酸是否存在都会生成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硫酸钡,所以加入氯化钡溶液不能达到目的。

15.

(1)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Fe2+ 

(2)Fe2O3+6HCl===2FeCl3+3H2O 盐酸和碳酸钙不能共存 【作出猜想】③ 【进行实验】稀盐酸(答案合理即可) ④

【解析】

(1)稀盐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试管B中一定含有亚铁离子。

(2)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

D中反应为氢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E中反应为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两个试管中物质混合后“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白色沉淀是钙离子与碳酸根离子结合产生的碳酸钙,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一定不会同时存在稀盐酸。

【作出猜想】氯化钙与碳酸钠能够反应,二者不能在同一溶液中共存,③一定不正确。

【进行实验】根据表格内容“取滤液,滴加少量碳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结合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分析,可知滤液中不含氯化钙,猜想②不成立,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结合猜想①、④内容,以及实验现象“有气泡生成”,可知步骤②中滴加的是少量稀盐酸,产生气泡说明滤液中含有碳酸钠,猜想④成立。

16.

(1)碱性 

(2)BaCl2+Na2CO3===BaCO3↓+2NaCl

(3)CO2+Ca(OH)2===CaCO3↓+H2O (4)氯化钠和硫酸钠(或Na2SO4、NaCl) 硫酸(或H2SO4) (5)紫色石蕊溶液(合理即可) 溶液变红(与前一空对应即可)

【解析】

(1)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成红色,故碳酸钠溶液显碱性。

(2)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Na2CO3===BaCO3↓+2NaCl。

(3)试管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4)

(2)中将氯化钡加入到锥形瓶中,有白色沉淀生成且溶液呈红色,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钡沉淀,氯化钡、氯化钠溶液呈中性,说明碳酸钠有剩余,所以

(2)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氯化钠和碳酸钠;(3)中加入硫酸之后,碳酸钠与硫酸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钡与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硫酸钡沉淀和水,溶液呈无色,说明碳酸钠没有剩余,所以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含的溶质是氯化钠和硫酸钠,可能含有硫酸。

(5)验证是否有硫酸存在,只需通过验证酸的性质即可,可以向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通过溶液变红来证明,也可以加入锌、碳酸盐等,通过产生气泡来证明,也可以加入氧化铜、氧化铁等,通过固体溶解生成有色溶液来证明。

17.H2SO4(浓)+2NaCl

Na2SO4+2HCl↑[或H2SO4(浓)+NaCl

NaHSO4+HCl↑] 【交流反思】

(1)氯化氢气体是由氯化氢分子构成的,没有解离出氢离子,所以氯化氢气体不显酸性(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NaOH+HCl===NaCl+H2O (3)红 (4)B 【拓展应用】①氨分子的运动速率大于氯化氢分子的运动速率,所以生成的白色烟环偏向蘸有浓盐酸的棉花一端(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②NH3+HCl===NH4Cl

【解析】在加热的条件下,浓硫酸与氯化钠固体反应,能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且同时发现出现了白雾,说明该气体是氯化氢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H2SO4(浓)+2NaCl

Na2SO4+2HCl↑或H2SO4(浓)+NaCl

NaHSO4+HCl↑。

【交流反思】

(1)根据对照实验可知,不是氯化氢气体显酸性,而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显酸性;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其原因为:

氯化氢气体是由氯化氢分子构成的,没有解离出氢离子,所以氯化氢气体不显酸性。

(2)稀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所以向实验Ⅲ中变红的小花上喷足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发现小花最后变成黄绿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OH+HCl===NaCl+H2O。

(3)由图1中的实验现象可知紫甘蓝的汁液在酸性溶液中显红色。

(4)氯化氢气体不显酸性,主要是没有解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

碳酸钠粉末遇到酸性物质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干燥的碳酸钠粉末放入氯化氢气体中不反应,说明氯化氢气体不显酸性,故填B。

【拓展应用】①白色烟环偏向蘸有浓盐酸的棉花一端的原因是:

氨分子的运动速率大于氯化氢分子的运动速率,所以生成的白色烟环偏向蘸有浓盐酸的棉花一端。

②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反应生成氯化铵固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H3+HCl===NH4Cl。

18.

(1)碳酸钠溶液(或紫色石蕊溶液) 

(2)硫酸和硫酸铁 Fe2O3+3H2SO4===Fe2(SO4)3+3H2O NaOH+HCl===NaCl+H2O NaCl或NaCl、BaCl2或NaCl、Na2SO4 

(3)酸能与盐、金属氧化物、碱反应(能与酸碱指示剂作用)

【解析】

(1)若X为盐酸,则盐酸可以和硝酸银反应,还可以和碳酸钠等物质反应,因此Y可以是碳酸钠溶液或紫色石蕊溶液。

(2)A中发生的反应为稀硫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由于硫酸可能过量,因此A中溶质一定有硫酸铁,可能有硫酸;向试管B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量随氢氧化钠溶液量的关系图像可知,a~b段沉淀量没有改变,由此可知试管B中含有酸,则A中一定有硫酸和硫酸铁;向A中加入BaCl2溶液,若加入的BaCl2恰好与A中的溶质完全反应,则B中溶质有氯化铁和盐酸,c点对应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为NaCl;若氯化钡过量,则B中溶质有氯化铁、氯化钡、盐酸,再加入氢氧化钠后,c点对应的溶液中含有的溶质为氯化钠和氯化钡;若氯化钡少量,则B中溶质有氯化铁、硫酸铁、硫酸、盐酸,再加入氢氧化钠后,c点对应的溶液中含有的溶质为氯化钠和硫酸钠;综上,c点对应的溶液中含有的溶质可能的组成为NaCl或NaCl、BaCl2或NaCl、Na2SO4。

(3)酸可以与碳酸钠等盐反应、可以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可以与碱反应,能与酸碱指示剂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