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紫丁香.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8996222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株紫丁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一株紫丁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一株紫丁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一株紫丁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一株紫丁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一株紫丁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一株紫丁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一株紫丁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一株紫丁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一株紫丁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一株紫丁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一株紫丁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一株紫丁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株紫丁香.docx

《一株紫丁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株紫丁香.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株紫丁香.docx

一株紫丁香

【教材分析】

《一株紫丁香》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组“校园生活”中的首篇课文。

这首活泼清新的小诗表达了孩子们对老师的问候和感激。

一株紫丁香,不仅仅是孩子们送给老师的一份珍贵礼物,更是一首值得吟诵的师生情谊的颂歌。

通过学生的反复诵读感悟,让学生体会师生之间浓浓的情谊,并树立学生尊敬老师的思想。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提出: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在本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学、思中悟,体会诗歌语言押韵的特点,初步感知这一语文知识。

2、教学中利用课本插图、多媒体课件等调动学生眼、耳、口、脑等多种感官,发挥学生想象力,真正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

【教学目标】

1、有感情诵读诗歌,随文分散认识本课生字,关注“院、株、踮、疲倦”的读音,能用合适的方法识记生字“您、歌、牵、甜”。

2、初步了解诗歌每一部分的内容,积累文中出现的一些好词语。

3、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想象美和情感美,和生活结合,体会诗中包含的对老师浓浓的爱,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识记并能规范书写生字新词,通过诵读感受诗歌中洋溢的美。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诗歌,初识紫丁香。

1、师:

小朋友们知道9月10日是什么日子吗?

对,是一年一度的教师节。

那天,你们是怎样向老师们祝贺的?

在刚刚过去的教师节里,刘老师收到了很多同学们亲手制作的小花、贺卡这些小礼物,心里感到特别的幸福。

今天,教室里来了很多的老师,小朋友们是不是也愿意为他们送上节日的祝福?

为了更好地表达我们的祝福,刘老师特地准备了一首温馨的小诗,小诗的题目是:

看老师写课题。

(板书课题:

一株紫丁香)齐读诗题。

(点拨读准:

“株”。

2、师:

紫丁香这种花大家见过吗?

看看这个好听的名字,你猜猜这花是什么样的?

3、师:

是不是像我们猜想的那样呢?

大家看——(出示一株紫丁香图片)

4、师:

这就是一株紫丁香,样子就像她的花名一样美。

谁再来读读诗题,把花儿的美读出来?

(再读诗题)

二、初读诗歌,再识紫丁香

(1)初读

1、师:

既然要向老师们献诗,那我们得赶紧排练排练,争取把这首诗读得美美的。

2、大家自由读读小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一下大桃子、大枫叶上的拼音。

(学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

3、指名开火车带读生字,正音。

(2)再读

1、师配乐范读诗歌。

2、学生轻声跟读,体会诗歌小节与小节之间的停顿。

3、学生自由练读,注意小节之间的停顿和诗的节奏。

4、指名五位学生分小节读诗:

谁愿意先向老师们献诗?

三、品读诗歌,亲近紫丁香

(1)学习第一节

1、师:

诗歌读了好几遍了,你们知道小朋友们把这株紫丁香种在哪儿吗?

(指名回答,并出示小院的插图)看,这围墙内美得像花园一样的地方就是小院,齐读“小院”词卡。

2、指导朗读第一小节:

指名读、齐读。

(2)学习二至五节:

孩子们为什么要把紫丁香送给老师呢?

●预设1:

小朋友希望紫丁香绿色的枝叶伸进老师的窗口与老师做伴。

(第二节)

①枝叶代替小朋友陪伴在亲爱的老师身边。

一起读读第二小节吧。

(齐读第二小节,相机指导读准“伸”“您”字)

②想一想:

伸进窗口的紫丁香又怎么和老师做伴呢?

(出示填空题)选择一句说说吧:

老师在忙家务,紫丁香。

老师在备课,紫丁香。

老师要休息了,紫丁香。

③小结:

是呀,只要老师在家,紫丁香就关注着老师的一举一动,为他跳舞,为他扇风,老师一抬头就能看到它的身影,这就是“做伴”,再读读这个词。

●预设2:

紫丁香的叶儿为老师唱歌。

(第三节)

①出示“疲倦”词卡:

看看它们的部首,想想能换个词理解它们吗?

(疲劳、疲累、劳累)

②出示“歌”字卡:

该怎么记住这个“歌”?

(师范写,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③指导朗读:

小朋友们听,绿叶沙沙地唱歌,真有意思!

谁来给我们唱一唱?

(指名读、齐读)

●预设3:

紫丁香的花是小朋友的笑脸,感谢老师的挂牵。

(第四小节)

①你看,你看,多美的花儿,多美的笑脸!

齐读第四小节。

出示“挂牵”词卡,齐读,能理解这个词的意思吗?

②平时你们的老师是怎么牵挂、关心你们的?

(口头说话)你生病的时候,老师会——;你学习进步了,老师会——;你伤心流泪的时候,老师会——。

小结:

老师的爱虽然不起眼,却无处不在,这就是挂牵。

③指导书写:

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牵”?

(师范写,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④老师这样关心、牵挂你们,你们就请紫丁香转达自己的心意吧。

(齐读第四小节)

●预设4:

夜深了,紫丁香的花香飘进老师的梦里,让老师的梦又香又甜。

(第五小节)

①花香入梦,一定非常香甜,谁来把我们带进甜美的梦乡?

(指名读第五小节)

②口头说话:

夜深了,星星困得眨眼,老师还在辛勤工作,此时,你想对老师说:

(指名说)。

就让紫丁香说出我们的心里话吧。

(指导朗读第五小节)

③多甜的梦乡呀!

(出示“甜”生字卡)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个“甜”?

(师范写,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3)总结:

现在我明白了,原来孩子们种下紫丁香是想——(指名答)

出示课件:

愿绿色的枝叶夜夜__

愿绿叶的歌声消除__

愿盛开的花儿感谢__

愿花香给老师带来__

师:

你们都听懂紫丁香的话了吗?

四、背诵诗歌,难忘紫丁香。

1、自由背诵:

想不想记住这首美丽的小诗呀?

你喜欢哪一节就记住哪一节,自己先试着背一背。

2、指名背诵。

3、感受韵律美:

小朋友们背得美滋滋的,老师们也听得乐滋滋的。

你知道这首诗怎么读着这么美吗?

(指名答)除了同学们说的原因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呢,我相信你们能发现,(出示全诗,把“院”“前”“伴”“倦”“脸”“牵”“眼”“甜”这些字变成红色,并加上拼音)对,这几个字的韵母相同,不要小看这几个字,就是它们让这首诗读起来优美动听。

这叫押韵,只有诗歌才押韵呢!

(课件出示:

押韵)

4、回顾全文:

紫丁香代表着孩子们纯真的心意,陪伴在老师的身边,老师也一定能听懂紫丁香的话。

让我们把这首小诗连起来读一读,再次感受它的美好,也把我们最纯真的心意献给所有敬爱的老师。

(配乐齐读小诗)

5、总结下课:

(播放《我爱米兰》)安静小院紫丁香,美丽温馨又芬芳,把最美丽的鲜花放在老师窗前,也就是把我们最美好的祝福送到老师身边。

下课。

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理解“焕然一新、金碧辉煌、从天而降、犹如”等词义。

用“犹如”说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丽和日新月异的变化,进一步激发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识字、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引目标、激发兴趣

1.师:

美丽的春天是旅游的好时光啊,在领略少数民族新疆、傣族的风光之后,老师今天要带大家去首都北京旅游?

看看这次我们会有什么收获呢?

让我们坐上飞机出发吧。

2.(课件:

飞机起飞声。

师:

亲爱的旅客们,我们已经到达了北京,现在是北京时间晚上8点整,旅客们,想欣赏北京的夜景吗

二、创设情景,整体感知(师为导游,生为旅客。

1.课件演示北京的夜景。

2.说说感受。

3.板书课题:

北京亮起来了

4.师:

想进一步细细游览吗?

请打开课文,自己读一读。

三、创设条件、自主参与

1.按自学四步骤学习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⑴生字识记

⑵认读词语

夜幕降临 华灯高照 金碧辉煌 灯光闪烁 银光闪闪 光彩夺目

绚丽多彩 焕然一新 从天而降

⑶分自然段读课文

⑷说说课文写了北京的哪些景点?

随学生回答,板书(长安街、环形路、王府井、故宫)

四、自读、自学、自悟

1.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点,说说哪些词语句子写出了景点的美,画一画,用读的方法去感受和赞美景点的美。

2.学生自读、自学、自悟

五、书写指导

1.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左窄右宽,“辉”要注意光字旁的最后一笔是竖提。

2.上下结构的字“夺、宫”要注意上宽,盖住下部分。

3.半包围的字“勾、府”

 

荷花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写的是什么吗?

)齐读课题:

荷花。

   2.语言渲染:

从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最喜爱的植物之一,描写赞美荷花的诗文数不胜数,我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李白、苏轼等都曾吟咏过荷花。

人们称荷花为“花之君子”。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有关荷花的文章,它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文章的题目就叫“荷花”。

   3.哪些同学看过荷花?

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

I(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

    这样的荷花,同学们还想看吗?

在学习课文前,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伴着美妙的音乐,去荷花池边欣赏一下荷花的美丽风姿。

请同学们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

(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播放背景音乐)要注意里面书写的位置。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材简解: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通过对五月槐乡特有景致、风情的描绘,表达了爱花更爱人的情感。

读此文的感觉如品茶,越读越有味,那浓浓的花与饭的香味,那融融的人与花的趣味,还有那暖暖的主与客的情味都渗透于字里行间,让读者回味无穷。

读罢,不禁感叹槐乡五月真是槐香五月,更是令人怀想的五月。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能力训练点:

学生通过教师引导以及自主探究,能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方法引导点:

能通过联系上下文、品词析句的方法,深入体悟课文的内容,感受槐乡五月的香味、趣味和情味。

(第一课时重点感受香味)

  3、情感态度渗透点:

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剖析:

  第一课时重、难点:

继续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与文本对话,感受槐乡飘香的五月。

  第二课时重、难点;继续深入与文本的对话,品味文字,品味其中的趣味和人情味,品味这属于孩子的季节。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是《语文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离不开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丰厚的积累,更离不开语言的实践。

本课时的设计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论基础,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文字规律,发展语文能力,在品鉴文字的同时感受中华文字的魅力,在畅游文章的同时丰富自己内心的感受,用浓浓的“语文味”浸润童心。

  设计思路:

  1、儿歌导入,奠定诗情。

  这篇课文的语言极富特色,不仅遣词造句优美,而且句式多样,有些语句充满了诗意。

开头用儿歌导入,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奠定了整篇课文教学的基调。

  2、品鉴文字,课堂飘香。

  因为是第一课时,必要的语文知识和能力培养不可或缺。

在让学生与生字新词、与文本对话的同时,让他们的语言和情感协调发展,让课堂飘出文字的“墨香”。

  3、内化语言,再现诗意。

  情感的积淀需要宣泄的渠道,在教学的最后,教师给出了一些句式,为学生搭建平台,让学生再次感受诗意的文章、诗意的课堂。

  教学过程:

  一、吟唱儿歌,走近槐乡。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了一首拍手歌,想和老师一起唱一唱吗?

出示拍手歌(见下),让学生与老师合作吟唱。

  五月到,五月到,

  槐乡的槐花飘清香。

  五月到,五月到,

  槐乡的蜜蜂把蜜酿。

  五月到,五月到,

  槐乡的人们把歌唱。

  五月到,五月到,

  槐乡的孩子用嘴尝。

  五月到,五月到,

  槐乡的清香传四方、传四方!

  2、今天学习的课题就藏于其中,你能找到吗?

  3、结合学生汇报板书课题,学生与老师共书写生字“槐”,读课题。

  4、给“槐”扩词(相机出示槐花、槐树、洋槐等图片),像图上所表现的那样,到处都是槐花,才可以称为──槐乡,引导学生结合现在的感受再读课题。

  二、初品课文,识字积累。

  1、槐乡的景致究竟如何,一起随作者去走一遭吧。

(学生自己练读课文)

  2、出示生字,自主识写。

  

(1)按读音规律排列并出示生字。

  A、学生发现规律,自主认读。

  B、带字入词,再次认读。

  

(2)按书写规律重新排列并出示生字。

  A、启发学生寻找规律并交流。

  B、相机引出四个写字结构“左窄右宽”的动词,用动作区分“挎、摆、拌、炒”,书写这四个字。

  3、出示二类字及难读的字词,检查学生认读情况(以游戏“比比谁的反应快”形式进行)。

最后,引出“山山洼洼,嗡嗡嗡”这两个结构特殊的词。

  4、指名读课文,并要求学生再找找文中出现的其余结构特殊的词语。

  5、组织学生交流初品文章后积累的结构特殊的词语,相机指导:

  

(1)山山洼洼、坡坡岗岗

  A、老师板画“山、洼、坡、岗”,让学生接着板画“山山洼洼、坡坡岗岗”。

  B、请学生结合眼前绘出的景象和脑海中出现的景象读好这两个词。

  C、带词入句,读出自己的体悟(引导学生从范围之广感受槐花之多)。

  

(2)文中几个ABB式的词语。

  A、学生汇报,出示这些词。

  B、读着这些词,你都有什么感受?

是用什么感受的?

  (学生畅所欲言,老师结合学生发言板书──香味)

  三、再品课文,文字飘香。

  1、其实这香味不仅可以用鼻子闻出来,还可以用心看出来,不信,自己到课文的字字句句中找一找香味吧。

(学生读文勾画)

  2、组织学生交流汇报(预设三种情况,教学时根据学生汇报随机进行相应教学)。

  情况──闻花香

  

(1)结合发言,出示“‘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一句

  

(2)学生自己说说此句中的香味在哪儿,并指其根据自己的感受朗读。

板书──花香

  (3)蜜蜂告诉我们花儿香,还有谁的举动也告诉我们花儿香呢?

引出“‘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一句。

  (4)同屏出示“‘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一句和“‘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一句,启发学生发现对称的句式,指导学生读出均齐的节奏感。

  (5)让学生说说还从哪些语句看出了花香。

  情况二──尝饭香

  

(1)结合发言,出示“中午……香海中了。

”板书──饭香

  

(2)让学生说说在这段话中哪儿可以看到“香味”,结合学生的发言,点红“香喷喷、清香、醇香、浓香、香气扑鼻、香海”这几个词。

  (3)读读这些词,说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相同:

都有“香”,不同:

字数各不相同。

  (4)是啊,我们的汉语多么奇妙,都是说“香”,但说法却各不相同。

如果关注一下这些词排列的顺序,你还能看出什么不同呢?

(香味越来越浓)

  (5)让学生结合现在的感受有感情朗读这一语句。

  (6)这些含有“香”的词语,让我们看到了“香味”,在读书时,一个词,甚至一个标点,都会丰富我们的感受,你还能从哪儿看到“香味”?

(省略号)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7)省略了什么?

不要你说,请你读出自己的想法。

指名再读这个语句。

  (8)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也想来读一读。

老师范读,然后让学生说说听后感受。

(被香气包围了)

  (9)这种感觉,作者也有,所以他用了一个字──浸(点红这个字),让我们也一起浸润在文字中,沉浸在香海中吧。

(学生齐读这一语句)

  (10)让学生说说还从哪儿看出了饭香。

  情况三──寻香源

  

(1)结合发言,出示“槐乡的山山洼洼……小辫儿。

”一段话。

  

(2)让学生说说从哪儿看到了“香味”,指其结合自己的感受读一读。

(引导学生体会花多)

  (3)除了多,还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体会并读出“美”)

  (4)想看看这样的景致吗?

出示槐花的图片,引读每句话中的比喻部分,同时点红句中的“似、像、如”,让学生再读读,谈谈发现。

(都是比喻句)

  (5)虽然都是比喻句,但用词没有重复,这段话表现的景色美,作者的语言同样美,自己读读,体会体会。

  (6)看着你们读书时的表情,老师知道你们已经找到了这香味的来源。

  四、释放体验,内化槐香。

  1、谈了这么多,槐乡的五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学生畅所欲言)

  2、结合学生发言,出示──

  五月,是槐乡飘香的季节,你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月,是槐乡飘香的季节,你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月,是槐乡飘香的季节,你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月,是槐乡飘香的季节,你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让学生选取自己印象最深的一方面,运用所给句式说一说。

(可以用书中的语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话)

  4、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一首优美的小诗就从你们的嘴里流淌了出来,这诗中回荡的是浓浓的香味。

  5、五月的槐乡只有香味吗?

用心品味,相信下节课你能从课文里品出更多的滋味来。

  第一课时板书设计:

  21、槐乡五月

  香味(花香、饭香……)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