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题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16695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332.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副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副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副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副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副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副题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2页
副题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2页
副题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2页
副题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2页
副题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2页
副题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2页
副题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2页
副题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2页
副题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2页
副题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2页
副题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2页
副题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2页
副题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2页
副题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2页
副题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副题答案.docx

《副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副题答案.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副题答案.docx

副题答案

2017年陕西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副题)

评分说明:

1~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A 2.B 3.B 4.D 5.C 6.D 7.B 8.C

注:

9~23题为化学试题

评分说明:

24~28小题,每空1分,共15分

24.排斥 同种 负

25.50 大于 比热容

26.增大 减小 大气压

27.密度 变大 静止

28.2.664×104 12 机械

29.

(1)如答图甲所示(2分) 

(2)如答图乙所示(2分)

甲乙

第29题答图

30.(每空1分,共4分)

(1)16.8 2.8×103 

(2)压力 受力面积

31.(作图1分,其余每空1分,共8分)

(1)如答图所示

第31题答图

(2)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3)1.5 大 左 (4)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5)不能 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偏小,不能使电压表示数为1.5V

32.(每空1分,共7分)

(1)相同 光照的亮度 

(2)①1、2、3 ②反比 (3)光源的种类 (4)48 高

33.解:

(1)增大(1分)

(2)救援艇满载时所受浮力

F浮=G排=m排g=1.5×103kg×10N/kg=1.5×104N(2分)

(3)由P=

=Fv得,发动机的动力

F=

=2000N(2分)

(4)由ρ=

得,消耗柴油的质量

m柴油=ρ柴油V=0.85×103kg/m3×1.2×10-3m3=1.02kg(1分)

柴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Q放=m柴油q柴油=1.02kg×4.3×107J/kg=4.386×107J(1分)

发动机所做的有用功

W=Q放η=4.386×107J×35%=1.5351×107J(1分)

34.解:

(1)热(1分)

(2)S1、S2都闭合时为高温挡,R0被短路,只有R工作

根据P=UI得,电路中的电流

I高=

=9.1A(2分)

由I=

和P=UI得,发热板的电阻

R=

=24.2Ω(1分)

(3)S1闭合、S2断开时为低温挡,R和R0串联

由P=

得,发热板两端电压

UR=

=132V(2分)

电路中的电流

I低=IR=

A(1分)

电路中的总功率

P总=UI低=220V×

A=1200W(1分)

(其他解法合理参照给分)

2016年陕西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副题)

评分说明:

1~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A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二胡发出的声音是弦振动产生的,A正确;按压弦的位置不同,弦振动部分的长度会发生改变,其振动频率发生改变,音调改变,B错误;共鸣箱可以提高声音的大小,增大声音的响度,C错误;响度的大小主要由振幅决定,只要用力适度,不同粗细的两根弦是可以发出响度相同的声音,不过它们不能发出音调相同的声音,D错误.故选A.

2.B 【解析】一支普通粉笔的质量约为10g,A错误;我国居民身份证的规格约为8.5cm×5.3cm,B正确;白炽灯正常发光时灯丝温度约为2000℃,C错误;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是1.1m/s,所以步行100m所用时间不到100s,也就是1min多不到2min,D错误.故选B.

3.C 【解析】积雪消融是固态的冰变成液态的水,属于熔化,需要吸热;滴水成冰是液态的水变成固态的冰,属于凝固,要放热;云消雾散是液态的小水珠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属于汽化,要吸热;霜打枝头是气态的水蒸气直接变成固态的冰晶,属于凝华,要放热.放热的是②④.故选C.

4.A 【解析】固体很难压缩,是因为当分子间的距离小于平衡距离时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存在斥力,A正确;物体不带电的原因是物体由原子构成,而原子中的负电荷(电子)与原子核核内质子所带的正电荷电量相等,所以整个原子对外不显电性,物体也就不带电,B错误;地球是太阳的一颗行星,月球是地球的一颗行星,所以太阳大于地球,地球大于月球,C错误;宇宙中的一切星球都在不断的运动,银河系中的恒星也不例外,D错误.故选A.

5.D 【解析】使用有破损的导线很容易使人直接和火线接触发生触电,不符合安全用电要求;自来水是导体,用湿手拔插头,自来水很可能会使人体和火线接通使人触电,不符合安全用电要求;多个大功率用电器接在一个插座上会导致通过插座的电流过大,容易使插座接线产生过多热量而使绝缘皮燃烧,不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用电器失火时一定要先断电源再救火,D正确.故选D.

6.C 【解析】“像气球一样轻”指密度小;“强度比同质量的钢材大207倍,能承受极大的冲击力”说明它的强度大;“导电导热性能好”说明了它导电性能好、导热性能好;“能在被挤压到原体积的5%后恢复到原来的形态”说明它弹性好.防弹衣要轻,所以需要用到密度小;防弹衣防弹还要能够承受很大的冲击力,所以其强度要大;它的作用是缓冲,最后还要恢复状态,所以还需要其弹性好.因此没有用到的是它的导电性好.故选C.

7.B 【解析】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不但会引发温室效应,还会排出大量有毒有害气体,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A正确;手机不只能接收电磁波,还能发射电磁波,如果它不能发射电磁波,那么手机将打不出去电话,B错误;核能一旦消耗就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得以补充,所以是不可再生能源,C正确;光纤通信是利用激光在光导纤维中发生全反射传递信息,而激光属于电磁波,D正确.故选B.

8.D 【解析】根据题目描述可知:

由于涡轮的旋转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这样就容易联想到是导线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电流,所以飞盘发电机的原理应该是电磁感应,即原理图是D,故选D.

注:

9~23题为化学试题

评分说明:

24~28小题,每空1分,共15分

24.小 吸引

25.5 5.4×10-3 0.9×103(或0.93×103) 【解析】西瓜漂浮时,F浮=G=mg,由阿基米德原理得F浮=G排=m排g,所以有m=m排,即溢出水的质量就是西瓜的质量,为5kg.西瓜浸没时受到的浮力是F浮没=G排没=m排没g=5.4kg×10N/kg=54N,所以西瓜的体积是V=V排=

=5.4×10-3m3,则西瓜的密度是ρ=

=0.926×103kg/m3.

26.1.7×104 增加 相互的 方向 【解析】由v=

可知,飞行器5s能飞行的路程是s=vt=340m/s×10×5s=1.7×104m;当飞行器前进时,空气进入发动机后被压缩,外力对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增加;燃料与压缩空气混合燃烧,生成的高温高压燃气快速向后喷出,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空气同时推动飞行器快速向前运动;因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而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快慢和方向的改变,所以通过对推力大小和方向的调节就可以改变飞行器运动的快慢和方向.

27.大于 机械(或动) 【解析】电风扇的额定电压是220V,而图中显示的电压是228.47V,大于电风扇的额定电压,而用电器的电压越大,电功率就越大,所以此时电风扇的实际功率大于其额定功率60W;电风扇属于电动机,工作时主要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28.减小 增大 2.5 0.1(或0.11)

【解析】油箱中油量逐渐减少时,油的深度减小,而其密度不变,所以由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可得,Rx上受到的压强逐渐减小,Rx上受到的压力也减小.而加在压敏电阻上的压力越大其电阻越小,所以压力减小,其电阻会增大.当油箱中装满油时,电路中的电流是0.6A,此时电路的总电阻是R总=

=40Ω,所以压敏电阻的阻值是40Ω-10Ω=30Ω,由图-2可得,此时Rx上受到的压力是2.5N.当油箱中油量为零时,压力为零,压敏电阻的阻值是210Ω,电路的总电阻是210Ω+10Ω=220Ω,所以电路中的电流是I=

=0.11A.

29.

(1)如答图甲所示(2分) 

(2)如答图乙所示(2分)

第29题答图

【解析】物体沿斜面下滑时相对于斜面向下运动,而摩擦力是阻碍相对运动的,所以摩擦力的方向是沿斜面向上.

【解析】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和小灯泡串联,滑动变阻器接线时要“一上一下”,所以灯泡的右端要和变阻器上端的某个接线柱相连;而电压表要和小灯泡并联,因为小灯泡的额定电压3.8V大于3V,所以电压表要使用大量程,所以小灯泡的右端还要接电压表的“15”接线柱.

30.(每空1分,共4分)

(1)14.6 

(2)匀速直线运动 (3)水面上方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降低 (4)电阻

【解析】

(1)左盘物体的质量是右盘砝码的质量和加上游码的示数,是10g+4g+0.2g×3=14.6g;

(2)通过实验可以发现,水平阻力越小,速度变化越小,小球运动路程越长,所以可以推测如果水平面光滑,小球的运动速度不变,会做匀速直线运动;(3)向外抽气瓶内气压减小,而这时原来没有沸腾的水沸腾了,说明水的沸点也降低了,因此实验表明:

水面上方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降低;(4)图中两个电阻串联,电流和通电时间都相同,只有电阻不同,所以探究的是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

31.(每空1分,作图1分,共8分)

(1)像的位置 刻度尺

(2)左 不点燃 相等 虚 (3)反射 如答图所示

第31题答图

【解析】

(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如果用平面镜,则只能看见后面的虚像,因为镜子不透光,无法使后面的物体和像重合,从而无法确定像的位置,而玻璃板既可成像又能透光,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所以它的好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为了比较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就需要测量长度,所以实验中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2)平面镜成像是反射现象,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形成的像,成像的光线不能到镜子背面,所以只能在镜子的正面,即在玻璃板的左侧观察像,而把不点燃的蜡烛放在另一端,这个蜡烛之所以不能点燃,是为了使背景较暗,使像显得更清晰;像不能成在光屏上,说明像是虚像;(3)因为平面镜有两个反射面,两个反射面都对光线有反射作用,所以我们能够看见两个蜡烛的像.平面镜成像,像和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而且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即像和物与平面镜对称.所以在图中画出发光点S通过M面所成的像其实就是画出它关于M面的对称点S′.

32.(每空1分,共7分)

(1)竖直向下 

(2)距离 ①重 ②凸 (3)强 作用点 安全帽(或头盔等)

【解析】

(1)重力是地球对地面附近物体的引力,方向指向地心,是竖直向下的;

(2)要探究形状不同的物体,其表面的受冲击力的能力,要保持冲击物体到受力面的动能不变,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有“质量”和“速度”,所以除了保持物重不变,还应控制冲击物到受力面的距离不变.分析表一,首先可以发现,同样是平面(或凸面),都击中的是中间位置,但是下落物体越重,受力面被破坏越严重,这说明当下落物体与受力面间的距离一定时,下落物体越重,冲击力越大.而比较下落物体重为3N(或4N)的一列数据可以发现:

当冲击力相同时,凹面中间受到破坏最大、而凸面中间受到破坏最小,这说明在其他条件一定时,凸面的中间位置承受外力的能力相对较强;(3)保持击中位置的距离不变,比较物重4N时凸面中间和侧面承受冲击力的能力,发现中间有较小凹痕,而侧面无形变,说明凸面的侧面比中间承受竖直下落物体冲击力的能力更强,比较物重5N时凸面中间和侧面承受冲击力的能力也可得出相同的结论.冲击力的大小和方向相同,只是作用在凸面上的位置不同,其作用效果就不同,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作用点有关.利用凸面物体能承受较大冲击力的实例很多,例如:

安全帽、飞机、汽车前部做成凸面等,另外,管道大都是圆形的也与凸面物体能承受较大冲击力有关.

33.解:

(1)由P=UI,I=

得,电路的总电阻

R总=

=60.5Ω(2分)

(2)铁板烧正常工作30min消耗的电能

W=P烧t=0.88kW×0.5h=0.44kW·h(2分)

由P=UI得,铁板烧电路的总电流

I总=

=4A(1分)

铁板烧工作时R2、R3并联,且R2=R3,则通过R3的电流

I3=

=2A(1分)

(3)金属外壳(或外壳)(1分) 360(1分) 【解析】烧烤箱带有金属外壳,外壳有可能漏电导致人体触电,所以外壳一定要接地,也就是电源插头的E插脚必须接烧烤箱的外壳.由说明书可得:

铁板烧的电功率是880W,而它由电阻相同的R2和R3并联,所以R2和R3的电功率都是440W,而烤箱由R2和R1并联,电功率是800W,所以R1的电功率是800W-440W=360W,而保温时只有R1工作,所以电功率是360W.

34.

(1)小于(1分) 【解析】因为人向下拉绳子的时候绳子对人有一个向上的作用力,所以人对地面的压力会减小.

解:

人向下拉绳子时,人对地面的压力

F=G人-F拉=mg-F拉=72kg×10N/kg-120N=600N(1分)

人对地面的压强p=

=1.5×104Pa(1分)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

×100%=

×100%=

×100%=

×100%≈83.3%(2分)

(3)匀速提升30kg物体时,由F=

得,动滑轮重

G动=nF拉-G1=3×120N-300N=60N(1分)

匀速提升45kg物体时,拉力

F拉′=

=170N(1分)

拉力做功的功率

P总′=

=85W(1分)

2015年陕西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副题)

评分说明:

1~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A [【解析】因为每个人的声带结构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会不同,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音色来判断出熟悉的歌手的声音,A正确;发声体的振动越快,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决定响度的因素有声源振动的振幅,距声源的距离,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无关,B错误;声波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C错误;潜在水里的人能听到岸上的说话声是由于液体也能够传声,D错误.故选A.

易错分析:

声音的音调和响度很容易搞混,音调是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和发声体的材料、长短、粗细、松紧程度等有关;响度是声音的大小强弱,与振幅、距离发声体的远近等有关.

2.B 【解析】[HT]吃冰棒时,有时舌头会粘到冰棒上,是因为舌头上的液态的水遇冷凝固成固态的冰所造成的,A错误;炒菜时把没有沥干的菜放入油锅,热油四溅是因为热油的温度大于水的沸点,使水发生剧烈汽化造成的,B正确;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晾在户外也能变干是由于固态的冰直接升华成气态的水蒸气造成的,C错误;从冰箱里取出的矿泉水温度较低,它的表面变湿是由于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了小水珠,附着在瓶壁造成的,D错误.故选B.

易错分析:

物体表面变湿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造成的,空气中的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沸点很低,常温下不可能液化.

3.D 【解析】海绵金属里有大量的空气,而被封闭的空气导热性很差,所以海绵金属可以作为保温材料,A正确;因为海绵金属中的空气是绝缘体很难导电,所以海绵金属的导电性要比同成分金属的导电性弱,B正确;由于海绵金属多孔可以吸声,所以可以作为消声设备,C正确;海绵金属中的空气密度远小于金属的密度,所以海绵金属的密度要比同成分的金属的密度小得多,D错误.故选D.

4.C 【解析】骑自行车匀速上坡时,人和车的动能并没有减小,是人消耗了体内的化学能,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重力势能),A错误;人把杠铃从地面举过头顶,杠铃上升的高度大约是2m,所以此过程人对杠铃所做的功为W=Gh=mgh=20kg×10N/kg×2m=400J,B错误;游泳时,手臂向后划水,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对手臂也产生向前的作用力使人向前运动,C正确;打出去的羽毛球到达最高点时,竖直方向只受重力的作用,水平方向只受空气阻力作用,所以这时它受到的不是平衡力,D错误.故选C.

5.B【解析】270km/h=

×270m/s=75m/s,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因为汽车的流线型设计,其高速行驶时,上部的气流速度大、压强小,而下部的气流速度小、压强大,所以汽车会受到空气对它向上的托力,因此车对地面的压力减小、压强也会减小,B错误,符合题意;汽油的热值与其质量的多少无关,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用电力驱动时,因为电动机工作效率高、产生的热量少、不产生有毒废气,所以具有节能、环保的优点,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B.

6.C 【解析】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是利用物体在凸透镜2倍焦距外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工作的,A、B错误;钓鱼时鱼竿变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即发生形变,C正确;钓鱼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所以鱼竿是费力杠杆,D错误.故选C.

7.B 【解析】家庭电路中,为了安全,用电器的金属外壳必须接地线,否则容易发生漏电而引发触电事故,A错误;使用测电笔时,手指一定要接触笔尾的金属体,这样才能形成回路、判断火线或零线,但是千万不可接触笔尖金属体,那样可能造成触电事故,B正确;用湿抹布擦拭正在发光的灯泡,如果灯泡螺丝套接火线则很可能触电,C错误;在一个插线板上同时接入多个大功率用电器,可能会因为通过导线的电流过大使导线发热过多而燃烧引发火灾,D错误.故选B.

8.D

电路图转化:

将实物图转化为电路图,如下图所示;

【解析】灯泡和滑动变阻器并联,电流表

测量通过灯泡的电流,电流表

测量通过变阻器的电流,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滑动变阻器使用左下接线柱,滑片向右移动接入电路中电阻变大.因为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而电源电压不变,所以电压表示数不变,A错误;因为并联电路各支路互相不影响,所以变阻器支路的变化对灯泡支路无影响,故灯泡亮度不变、电流表

示数不变,B、C错误;根据R=

电压表的示数与电流表

示数的比值就是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因为变阻器的电阻变大,故此比值变大,D正确.故选D.

注:

9~23小题为化学题

评分说明:

24~28小题,每空1分,共15分

24.同种(1分) 排斥1分) 解析】验电器是利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原理工作的,带电的橡胶棒和不带电的金属球接触,金属球、箔片都和橡胶棒带上了同种电荷,两个箔片因为带上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张开.

25.静止(1分) 力(1分) 惯性(1分) 【解析】第一空:

硬纸板、鸡蛋原来和桌面的相对位置不发生变化,即硬纸板、鸡蛋都是相对于桌面静止的;第二、三空:

当迅速击打硬纸板时,硬纸板由于力的作用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由静止变成了相对于桌面运动,而鸡蛋由于惯性还要保持相对于桌面静止的状态,于是硬纸板飞出,鸡蛋并没有随之水平运动,而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入水中.

方法指导:

利用惯性解释某一现象时,要先分析物体各自原来的运动状态,然后再分析哪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是如何变化的,而哪个物体由于惯性运动状态不变,最后再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26.3(1分) 1000(1分) 小于(1分) 【解析】第一、二空:

静止时课本对手的压力等于其自身的重力,大小是F=G=mg=0.3kg×10N/kg=3N,压强为p=

=1000Pa;第三空:

若将课本放在水平桌面中央,则课本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和课本对手的压力相等,而课本与桌面的接触面积大,所以根据p=

课本对桌面的压强小于课本对手的压强.

27.电动(1分) 电流(或磁场)(1分) 电磁感应(1分) 机械(1分) 【解析】第一、二空:

图甲中有电源,闭合开关后,有电流通过线圈,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所以这是一个电动机模型,因为线圈的受力方向与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所以要改变转动的方向,可以通过改变电流方向或磁场方向来实现.第三、四空:

线圈沿竖直方向上下运动时,在磁体周围的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感应电流,导致灵敏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在此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28.热效应(1分) 116160(1分) 远大(1分) 【解析】第一空:

电熨斗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第二空:

把电熨斗接入家庭电路中,通过它的电流是I=

=4.4A,电熨斗2min内产生的热量是Q=I2Rt=(4.4A)2×50Ω×2×60s=116160J.第三空:

电熨斗工作时,电热丝和导线串联,通过它们的电流相等,而电热丝的电阻远大于导线的电阻,所以根据焦耳定律可知,电熨斗的热量要比导线多得多,所以电熨斗热得发烫而导线却几乎不热.

一题多解:

产生的热量也可以这样计算:

Q=W=

t=

×2×60s=116160J.

29.

(1)如答图甲所示(2分)  

(2)如答图乙所示(2分)

第29题答图

【解析】

(1)根据平面镜成像可知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分别做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即为A、B对应的像点,最后用虚线连接A′B′,并标上箭头,即为平面镜所成的虚像.

(2)由于电流在电源外部从正极出来回到负极,所以螺线管正面的电流方向向上,根据安培定则可判断出螺线管的N极在左端,最后根据异名磁极互相排斥可得小磁针的N极在左端.

方法指导:

根据安培定则判断螺线管的磁极可以简单的概括为“上左下右”四字,具体的说就是:

对于水平放置的通电螺线管,如果正面电流方向向上,则螺线管的N极在左边;如果正面电流方向向下,则螺线管的N极在右边.如果螺线管不是水平放置,只需要旋转试卷使其水平放置也可用此方法.

30.(每空1分,共4分)

(1)2.4 接触面间的压力 

(2)平衡螺母 F1l1=F2l2

弹簧测力计读数:

图中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2N,指针在2N与3N之间离2N两个分度值处,所以其读数是2N+0.2N×2=2.4N.

图片信息提取:

杠杆左端20刻度处挂一个钩码、杠杆右端10刻度处挂两个钩码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解析】

(1)第一空:

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要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时木块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是平衡力,所以摩擦力和拉力大小相等,是2.4N;第二空:

在图甲实验的基础上,再在木块上放一钩码,压力的大小发生了改变,而接触面没有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探究的是摩擦力与接触面间的压力的关系.

(2)第一空: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应该先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既可消除杠杆自身重力对实验的影响,也便于测量力臂;第二空:

由图可知,杠杆左端的力与力臂的乘积是(只看数值,不看单位)20×1=20,右端力与力臂的乘积是是10×2=20,也就是两边的力与力臂的乘积相等,所以可得杠杆平衡条件:

F1l1=F2l2.

31.(除标注外每空1分)

(1)如答图所示(2分) 

(2)10 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3)①2.5 0.24 ②不成 灯丝的电阻与温度有关,且温度升高时,灯丝的电阻变大

第31题答图

电路图分析:

电源、开关、电流表、定值电阻和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量定值电阻两端电压.

图像信息提取:

由图像可知:

当加在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分别是0.5V、1.0V、1.5V、2.0V、2.5V和3.0V时,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分别是0.05A、0.10A、0.15A、0.20A、0.25A和0.30A,而且I-U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

【解析】

(1)连接实物图可以根据电路图的分析来连接,要注意的是,电流表的“-”接线柱一定要与定值电阻的左端接线柱相连,否则定值电阻将被短路.另外,要使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时电流表示数变大也就是要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减小,所以电源负极要与变阻器的右下接线柱相连.

(2)第一空:

因为定值电阻的阻值不变,所以通过图像上任意一点的电压值和电流值就可以计算出其电阻,例如,当电压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