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导学精炼专用.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17273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699.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导学精炼专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八年级导学精炼专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八年级导学精炼专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八年级导学精炼专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八年级导学精炼专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八年级导学精炼专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八年级导学精炼专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八年级导学精炼专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八年级导学精炼专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八年级导学精炼专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八年级导学精炼专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八年级导学精炼专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八年级导学精炼专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八年级导学精炼专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八年级导学精炼专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八年级导学精炼专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八年级导学精炼专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八年级导学精炼专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八年级导学精炼专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八年级导学精炼专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导学精炼专用.docx

《八年级导学精炼专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导学精炼专用.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导学精炼专用.docx

八年级导学精炼专用

专题一生物与环境

考纲解读与考情预测

考纲解读

考情预测

1.在理解生物共同特征的基础上,学会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2.了解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

3.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4.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描述食物链和食物网。

5.阐明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并理解维持生态平衡的意义和措施。

通常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对生物和非生物的判断;常以图表分析形式或者探究题形式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特点,是考查的重点。

课前预习与回顾

使用说明:

①阅读课本,独立完成以下内容。

②用红笔做好疑难标记,以备课内讨论。

1.生物的共同特征:

生物的生活需要;生物能够进行;生物能排出身体产生的;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生物能和;除了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构成。

2.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有、、。

3.

生态因素是指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

包括因素和因素,其中,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

和等。

4.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与形成的统一整体。

包括部分和部分。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的生态系统。

5.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和所占的是相对稳定的,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能力。

课堂探究与突破

使用说明:

①将自学中遇到的问题与同桌交流,用红笔做好记录。

②小组讨论,积极思考。

③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认真点评。

一、认识生物

1、区别生物与非生物

请讨论分析下面列举的物体,指出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说明你的理由。

①蝴蝶②珊瑚③黑木耳④智能机器人⑤青苔⑥流星

结论:

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的关键是看有无现象。

2、生物的共同特征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构成的

生物

生物能生长和()

共有

生物的生长需要()

的特

征(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即生

物与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

非生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

物的

区别)

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思考:

小明要完成下列探究活动,应采用什么方法?

⑴要了解校园生物的种类,小明应采用法。

⑵要了解校园内铁树与柳树的异同,小明应采用法。

⑶小明要想借助显微镜了解叶片的结构,应采用法。

三、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1、生物圈的组成

⑴生物圈是由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它们生活的环境组成的。

⑵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条件。

问题1:

人们在养花的过程中,经常给花浇水、施肥、松土、放在阳光下,天气冷了还要把花放在屋里,而且一般一个花盆只栽一株植物。

这体现了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哪些基本条件?

问题2:

当宇航员乘坐宇宙飞船飞向太空时,必须从生物圈中携带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是什么?

2、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⑴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包括、和等。

①光。

没有光,绿色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也就无法生存。

因此,光影响着植物的生理变化和分布。

光不但能影响植物的生活,也影响着动物的行为,如鱼的体色。

②温度。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生物体的新陈代谢无法正常进行,甚至使生物死亡。

③水。

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水影响着生物的生活和分布情况。

连连看:

非生物因素与生物的关系。

淮南为橘,淮北为枳

仙人掌叶变成刺温度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阳光

不同深度的海洋中分布着不同的藻类植物水分

⑵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之间存在着、、等关系。

连连看:

生物与生物因素的关系

鸡吃虫竞争关系

水稻与杂草捕食关系

犀牛与犀牛鸟共生关系

流感病毒与人合作关系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寄生关系

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看图作答:

下图中两种狐的耳和体形的形态有何不同?

它们是如何适应其生活环境的?

形态不同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

沙漠狐北极狐

 

【典例1】下列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火山爆发B、开水沸腾C、潮起潮落D、雨后春笋

答案:

D

解析:

雨后春笋具有生物的共同特征,而其他选项不具备。

【典例2】生物圈的含义是()

A.地球上的全部生物B.地球上—切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

C.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D.大气圈下层、岩石圈表面和水圈

答案:

C

解析: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既包括生物也包括非生物。

【典例3】湖北神农架地区上涨着一种“神农野菊”,它的花能散发出阵阵芳香。

但是,如果它被移植到其他地方,则会失去香味。

这一现象说明()

A、生物能影响环境B、环境能影响生物C、生物能适应环境D、环境能适应生物

答案:

B

解析:

“神农野菊”在一个环境下能散发芳香,而换了一个环境却失去了香味,这说明环境的改变影响了它的香味。

【变式1】下列各项是生物的一组是()

①能弹奏出声的钢琴②玉米③细菌④石头⑤珊瑚虫⑥机器人⑦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②③⑤⑦

【变式2】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过程中,主要采用()

A.观察法B.实验法C.测量法D.调查法

【变式3】下面三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t)的推移而发生的数量(n)变化,那么,甲、乙、丙三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A、共生、捕食、竞争B、竞争、捕食、共生C、竞争、共生、捕食D、捕食、竞争、共生

【变式4】人们将一种叫“水葫芦”的植物引种到昆明滇池后,这种植物很快在滇池中蔓延,甚至威胁到其他生物的生存。

这说明生物体()

A、能适应环境B、与环境形成统一的整体C、不能适应环境D、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四、实验: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目的:

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体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的重要性。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制定计划:

(1)本实验的变量是。

(变量存在于提出的问题里)

(2)针对探究的变量设置对照。

本实验的两种对照条件分别是和。

(3)控制变量。

为了说明实验结果仅仅是由实验变量决定的,除了实验变量外,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其它条件应。

所以每对照实验一次,只探究个变量。

实施计划:

①将铁盘两侧分别放一层薄土,一边遮光,一边见光。

②将10只鼠妇放入铁盘中央。

(放入中央的目的是:

③每分钟统计明亮处和阴暗处鼠妇的数目。

统计10次。

实验结果:

鼠妇大部分移到无光一边。

得出结论:

小结:

探究可以分为6个环节,分别是、、、、和表达交流。

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试验中,除情况外,温度、湿度等其他条件都相同。

因此就是这个实验中的变量。

像这样,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

【典例4】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中,将实验盒一边遮光,另一边不遮光,这是为了()

A、提供一种无光的条件B、便于观察

C、控制变量D、设置一组对照实验

答案:

D

解析:

有光与无光是一组对照实验。

除了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都相同,控制唯一变量是为了设置对照实验。

【变式5】某兴趣小组就“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其实验记录如下表:

 

你认为该实验设计的不妥之处是()

A、不符合单一变量的原则B、水量过多C、水温太高D、水中没有水草

【变式6】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

下图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模拟生物圈“温室效应”的实验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和B是一组对照实验,其中起对照作用的是。

(2)作为模拟“温室效应”的一组对照实验,两个生态瓶中各种成分的量、大小等应尽量保持。

⑶实验一段时间后,如果B内的温度比A内的,则可以证明“温室效应”会导致气温上升。

⑷为了减缓“温室效应”,人类应倡导低碳生活。

作为一个中学生,应当从自身做起。

请写出你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一项日常行为。

五、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2.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主要是与的关系,就形成了食物链。

请根据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写出一条食物链:

(2)多种食物链构成食物网

①你能将上图用箭头连接起来,以表示不同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吗?

②图中共有几条食物链?

③请尝试写出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3.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总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问题:

图中食物链能不能无限制延长?

为什么?

结论:

能量流动特点是:

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大量能量流失。

所以食物链上的营养级一般不超过4~5级。

处于顶级的猛禽猛兽动物、占有高营养级的动物特别容易灭绝。

⑵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①填写上图空格处名称。

②分析上图可知:

图中绿色植物进行的作用为动物的生活提供了;而

动物生命过程中的作用产生二氧化碳能供植物进

行作用合成有机物;同时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能将动物

粪便、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为植物的生活提

供。

小结:

自然界中的物质是,物质重复利用的同时提高了利用率。

(3)有毒物质的积累

下面是淡水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中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含量:

思考:

图中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什么?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现象?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与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和总是维持在的状态,这种现象叫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被破坏。

生物种类越多、食物网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调节恩呢管理越强。

资料分析:

草原上,夏季雨量充沛时草很茂盛,野兔数量会增加,草多被吃掉,但过一段时间后由于狼多野兔的数量又会下降,草又多了起来;然而人类过度放牧,又会最终导致草原沙化。

(1)草与兔的数量变化,说明了生态系统的什么特点?

(2)人类活动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又能说明什么?

(3)通过以上变化可以看出,生态系统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典例5】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组成应包括()

A、全部的食物链和食物网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C、非生物和食物网D、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

【典例6】下列食物链符合生物学原理的是()

A.阳光→草→鼠→鹰B.草←野兔←狼C.草→田鼠→狐D.植物→蚜虫→瓢虫→细菌

答案:

C

解析:

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包括分解者。

书写食物链时食物链的第一个必须

是生产者,并且食物链中吃与被吃的关系用箭头表示,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典例7】“一山难容二虎”这一谚语,用生物学观点可以理解为(0

A、虎性情孤独,不群居B、虎所需的生活空间很大C、身体强壮的虎以身体弱小的虎为食

D、虎所处的营养级高,获得的能量少,个体数量就少

答案:

D

解析:

能量沿着食物链传递并逐级递减,越高级的消费者在一条食物链中获得的能量越少。

【典例8】下列方法能增强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的是()

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B、使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平衡

C、增加生物的种类D、减少生物的种类

答案:

C

解析:

生物种类越多,食物网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变式7】下图是生态系统中各种组成成分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通过捕食关系形成条食物链。

如果人们大量捕杀鸟类,那么在短时间内植物的数量

会。

(2)过程2表示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3)过程6表示分解者分解成的被植物利用进行光合作用合成。

⑷从图中可以看出,鸟体内的能量最终来自于。

【变式8】右图中碳循环图解,甲、乙、丙分别代表不同的生物类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

B、甲是生产者,乙是分解者,丙是消费者

C、甲是分解者,乙是消费者,丙是生产者

D、甲是分解者,乙是生产者,丙是消费者

【变式9】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越强,则()

①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②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少

③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④食物链和食物网越简单

⑤生态平衡容易破坏⑥生态平衡不容易破坏

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④⑤D.①③⑥

易混点清单

1.“实验组”与“对照组”。

通常,—个探究总要进行对照实验(实验组和对照组)。

对照实验(即对比实验)只是一个条件(即因素)不

同,其他条件即(因素)都相同的情况下所进行的一组实验,借此条件(即因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用于对比的实验对象组—般称为对照组。

我们不难发现“对照组”起到一种衬托作用,既然作为衬托作用的“对照组”,其实验过程、结果、现象对实验者已经有感性上或理论上的认识,也就是说在未真正做实验之前,实验者对对照组的结果已经知道。

“实验组”往往是未知的,要探究的,需证明、验证的。

一般情况,“实验组”:

改变实验变量的一组(即接受变量处理)。

“对照组”:

处于正常情况状态的一组(没

有改变实验变量,处于自然状态)。

例如:

验证鱼胸鳍作用的实验。

捆扎胸鳍的一组是实验组,没有捆扎胸鳍的一组是对照组。

2.“合作关系”与“共生关系”。

“合作关系”—般指同种生物个体,在取食、防御敌害等方面互相帮助,以更好地生存。

如,蚂蚁家庭。

“共生关系”是指不同生物个体生活在一起。

偏利共生:

对一方有利,一方无害。

如,藤壶附生在鲸鱼或螃蟹背上。

互利共生:

对双方都有利。

如,犀牛和犀牛鸟。

3.“非生物部分”与“非生物因素”。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环境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二者应用于不同的浯言环境中。

4.“能量”与“有机物”的最终来源。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阳光,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中的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从而进入食物链及生态系统中;而“有机物”的最终来源则是生产者,生产者通过光合作制造有机物。

5.‘‘流动’’和“循环”。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流动”的,单向并逐级递减;而物质是“循环”的,周而复始。

限时训练与评价

1.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河水发现一些能运动的绿色小颗粒。

哪项不能作为判断这些小颗粒是生物的依据()

A.有细胞结构B、能生长和繁殖C.体小且绿色D.能对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

2.青岛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有着丰富的藻类植物资源,海湾浅水处长绿藻,稍深处长褐藻,再深处长红藻。

海洋植物的这种分布主要受哪种因素影响?

A、阳光B、温度C、气体D、盐度

3.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草原生态系统中,狼这种动物的数量变化曲线最可能是图()

 

4.在进行实验设计时,不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的选项是()

A、25℃和0℃B、有光和无光C、温度和水分D、有空气和无空气

5.一片森林中,有土壤、水分、阳光、空气,生活着各种植物、动物、微生物,它们共同组成了()

A、生活环境B、一条食物链C、生态系统D、食物网

6.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狼、草类和兔子的数量关系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A代表的生物是;B代表的生物是;C代表的生物是。

(2)冬天草类减少,兔子数量,狼的数量;春天雨量充沛,草类增多,此时兔子

数,狼的数量,在一般情况下,

三种生物的数量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3)假如大量捕杀狼,导致狼在草原中灭绝,草原上的兔子将会()。

A.增多B.减少C.维持不变D.先增多,后减少

7、右图是某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简图,图中A至G分别代表不同的生物。

请据图分析回答

(1)此生态系统各种生物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2)此生态系统中A生物和F生物的关系是。

(3)此生态系统中共有条食物链。

(4)若此生态系统遭到重金属污染,体内积存重金属污染物最多的生物是。

(5)该图只表示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图中没有表示出的生物是。

中考真题回放与演练

1.(2010)自然林区内的马尾松一般不容易发生虫害,但在一些人工马尾松林中却常会发生严重的松毛虫灾害,其主要原因是

A.松毛虫繁殖能力强B.马尾松抗虫能力差

C.人工林营养结构简单D.当地气候适宜松毛虫的生长

3.(2010)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B.南橘北枳C.雨露滋润禾苗壮D.草盛豆苗稀

4.(2010)几位同学针对食物链“绿色植物+食草昆虫+食虫鸟”发表了他们各自的见解,下列说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B.食草昆虫和食虫鸟都是消费者

C.食虫鸟与食草昆虫之间是捕食关系D.食物链本身就是生态系统

5.(2010)在生态系统中,能把有机物变成二氧化碳和水返回无机环境中的是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以上都是

6.(2011)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关系时,往往得到网状的复杂结构——食物网,这是由于()

A、生产者的数量增多B、消费者不仅以一种动物为食

C、生态系统的物质要大量流失D、生物的种类太多

7、(2010)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你认为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数量多少的是

9、(2011)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学会了用桑叶喂蚕、用蚕沙(蚕粪)一养鱼、用塘泥肥桑的方法,创造了“桑基鱼塘”农业结构.随技术进步,人们将蚕沙、人畜粪便、秸杆、杂草、树叶等投入沼气池内发酵,制成沼气做燃料,然后用沼气渣喂鱼,形成了“桑、蚕、气、鱼”的新型农业结构(如图)。

(1)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桑,蚕与桑之间的生物关系是。

捕食

(2)鱼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是。

太阳光

(3)在利用蚕沙、人畜粪便、桔秆、杂草、树叶等产生沼气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生物主要是。

细菌

(4)蚕、鱼在此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促进了生态系统的。

循环

(5)该生态系统中,物质经多次重复利用的同时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6)该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稳定性较差,原因是。

专题框架

专题二细胞和生物

考纲解读与考情预测

考纲解读

考情预测

1、理解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掌握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

2、掌握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

3、通过比较掌握动植物细胞的结构。

4、理解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5、了解单细胞生物和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显微镜的使用及注意事项是每年必考内容,常以探究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以识图比较的形式考查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及细胞各部分结构和作用。

病毒的相关知识常与专题十一结合在一起考查。

课前预习与回顾

使用说明:

①阅读课本,独立完成以下内容。

②用红笔做好疑难标记,以备课内讨论。

1、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眼睛要注视,以防镜头压坏,划伤。

2、细胞的生活需要和。

细胞中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是。

3、植物细胞有而动物细胞没有的能量转换器是,它能够把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有的能量转换器是,它能把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

4、遗传信息的载体是,它存在于中。

5、多细胞生物体由小长大发育成熟的机理是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

使细胞数目增多,使细胞体积增大,使细胞形成不同组织。

6、人体的结构层次是→→→→。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与人体比,没有。

课堂探究与突破

使用说明:

①将自学中遇到的问题与同桌交流,用红笔做好记录。

②小组讨论,积极思考。

③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认真点评。

一、练习使用显微镜

1、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结合图示,说出显微镜的各部分结构名称。

2、使用显微镜的操作步骤

⑴取镜和安放

⑵对光

①转转换器,使物镜正对通光孔;

②转遮光器,使的光圈正对通光孔;

③转动反光镜,通过目镜看到的视野。

⑶观察

①顺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眼睛看,避免压碎玻片;

②眼睛看,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直到看见物像;

③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3、使用显微镜的技能

⑴视野明亮程度的调节:

外界光线强时,用面反光镜和光圈;外界光线弱时,用面反光镜和光圈。

(2)显微镜所成的像为像,应特别注意标本移动的方向与物像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

如将物像中A向下移到视野中央,玻片标本应向方向移动。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放大倍数与放大倍数的乘积。

⑷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细胞数量越,光线越;

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细胞数量越,光线越。

二、观察动、植物细胞

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方法步骤,可归纳为以下几步:

实验注意事项:

①在实验步骤2中:

“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其目的是为了维持植物细胞的正常生理形态。

②实验步骤5中要求: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需

要观察的材料上,这样才能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

如果出现气泡,即在显微镜中观察到的

一些边缘黑色中间;亮白的圆圈,会极大地影响我们的观察效果。

③在实验步骤6中要求“把一滴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

标本的全部”。

染色主要是为了使细胞的细胞核结构看的更明显。

2.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下面是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一段叙述:

拿一块清洁的载玻片,在其中滴一滴0.7%的生理盐水。

用凉开水把口漱净,取一根消过毒的牙签在

口腔侧壁上轻轻刮几下,把牙签放到载玻片的液滴中涂几下,然后盖上盖玻片,染色后放在显微镜下,将

光线调亮些,进行观察。

请在上文中找出不正确的地方并改正。

3、依照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请你分别画出一个洋葱表皮细胞核一个口腔上皮细胞图,并且注明各部分名称。

 

4、列表归纳出动植物细胞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植物细胞

有细胞壁、液泡、绿色部分有叶绿体

动物细胞

无细胞壁、无液泡、无叶绿体

三、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1.下图是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请结合细胞主要结构的生理功能,尝试把图文一一对应起来。

⑴酸甜苦辣味的存在部位是[]。

⑵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的是[]。

⑶能控制物质进出的是[]。

⑷遗传信息库是[]。

⑸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的是[]。

2.小羊多莉的产生过程。

小羊多莉是1996年在英国出生的,请你根据多莉产生的过程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⑴C羊是,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⑵A羊在实验中提供。

⑶B羊在实验中提供,它的作用是。

⑷小羊多莉的妈妈是,因为。

上述实验说明遗传信息库是。

小羊多莉产生的过程应用了技术。

【典例1】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请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1)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少的是组;同样光源下,光线最亮的是组,细胞体积最小的是组。

(2)显微镜下的物像是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