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教师招聘考试真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45318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0.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娄底教师招聘考试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娄底教师招聘考试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娄底教师招聘考试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娄底教师招聘考试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娄底教师招聘考试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娄底教师招聘考试真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娄底教师招聘考试真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娄底教师招聘考试真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娄底教师招聘考试真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娄底教师招聘考试真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娄底教师招聘考试真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娄底教师招聘考试真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娄底教师招聘考试真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娄底教师招聘考试真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娄底教师招聘考试真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娄底教师招聘考试真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娄底教师招聘考试真题.docx

《娄底教师招聘考试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娄底教师招聘考试真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娄底教师招聘考试真题.docx

娄底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娄底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2014年娄底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备考资料海量下载:

全国各省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汇编试卷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在下列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不得分。

1.我国当前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特殊形式是复式教学。

(合肥市)

2.按学习的方式分类,奥苏贝尔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南京市)

3.我国中小学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方法是说理教育法,基本途径是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苏州市)

4.斯皮尔曼提出的“二因素理论”认为能力是由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构成的。

(通化市)

5.桑代克的三大学习定律指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无锡市)

6.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陶冶教育法。

(黄石市)

7.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观察法;班主任的中心工作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南京市)

8.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改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等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

(文昌市)

二、单项选择题(本)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教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杭州市)

A.认识活动B.智育活动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D.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活动

2.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的现象,教师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黄石市)

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

C.兴趣D.知觉

3.学校文化建设有多个落脚点,其中,课堂教学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加强学校文化和学科文化建设,这主要有利于落实课程三维目标中的()(株洲市)

A.知识与技能目标B.方法与过程目标

C.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D.课堂教学目标

4.教师提高研究技能的三种途径是(自主、合作、探究)(哈尔滨市)

A.自主、合作、探究B.阅读、合作、行动研究

C.学习、讨论、创新D.兴趣、发现、研讨

5.在中小学校,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施工蓝图”是()(杭洲市)

A.教育方针B.教材

C.课程标准D.课程

6.“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

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湘潭市)

A.《大教学论》B.《教育漫话》

C.《爱弥儿》D.《普通教育学》

7.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生观是()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

②学生是独特的人

③学生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

④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九江市)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8.动机程度与学生的学习效率成()关系。

(长沙市)

A.正相关B.负相关C.倒U型D.无关

9.以下不属于泰勒评价程序步骤的是()(海口市)

A.确立评价目标B.确定评价情境

C.控制评价过程D.利用评价结果

10.归结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称之为()(长沙市)

A.综合B.分析C.概括D.抽象

11.下面的四个成语或俗语中有一个是典型的迁移现象,这个成语是()(南昌市)

A.举一反三B.聪明过人C.思维敏捷  D.物以类聚

12.提出教师成长公式:

经验+反思=成长的是()(湖州市)

A.加涅B.罗森塔尔C.戴尔D.波斯纳

13.学习中为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用以调节学习行为和认知活动的方法是()(杭州市)

A.学习动机B.学习策略

C.学习理念D.学习目标

14.评价从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长沙市)

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B.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C.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D.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

15.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及其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根据宪法,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下列描述与《未成年人保护法》不一致的是()(杭州市)

A.保护未成年人,主要是学校老师和家长共同的责任

B.教育与保护相结合是保护未成年人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C.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

D.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

1.学习课程类型的多样化是全面实现课程价值的一种重要方式。

(√)

2.创造性是少数人的天赋,不是一般人都有的。

(长沙市)(×)

3.带领学生深入工厂或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的直观教学形式属于实物直观。

(杭州市)(√)

4.建构主义者认为,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无锡市)(√)

5.认知方式有优劣之分,沉思型优于发散型,场独立型优于场依存型。

(晋城市)(×)

6.“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道德认识。

(太原市)(×)

7.教学评价是对客观结果的主观判断,测量和测验是对学习结果的客观描述。

(太原市)(√)

8.强烈的爆发情绪与温和细腻的情感交织并存,是青年初期学生情绪的特征。

(晋城市)(√)

9.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类学习的实质应当是操作性学习。

(湖州市)(×)

10.首因效应指的是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后来获得的信息比最初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哈尔滨市)(×)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为什么说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昆明市)

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直接体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2.简述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黄石市)

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体现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均衡性和选择性、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3.简述发展性教学评价的特征。

(长沙市)

(1)以被评价者的素质全面发展为目标;

(2)对被评价者的发展特征的描述和发展水平的认定甚至到进行必要的选拔,其目的都是为了更有利于被评价者的后续发展

(3)注重过程评价

(4)关注个体差异

(5)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

4.简述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合肥市)

生物遗传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家庭因素、学校教育因素、个人主观因素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与传统观念相比,新的课程内涵的变化趋势有哪些(南京市)

(1)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

(2)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

(3)从强调教材这一单一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

(4)从只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

(5)从强调“实际课程”到强调“实际课程”与“实无课程”并重;

(6)从只强调学校课程到强调学校课程与校外课程的整合。

2.学生主体性的基本内涵是什么请结合实际阐述教育过程中应如何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苏州市)

(1)学生主体性的基本内涵:

①自觉性;②独立性;③创造性

(2)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力求做到:

①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要尊重学生的感受;

②教育活动中,要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并尊重学生的选择;③教育中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

【材料】一个农村的孩子在他的作文《我的理想》中写道:

“阿爸走了,永远不在了,丢下了阿妈和我,阿爸希望我长大成为一名警察,阿妈希望我长大后成为一名工程师,然而我的理想是做一条狗,白天守在阿妈的身旁,晚上给阿妈看门,这样阿妈就不会孤单害怕了。

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作文。

要求:

自选角度,题目自拟,体裁不限,不得少于500字。

全国各省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汇编试卷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在下列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不得分。

1.我国当前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特殊形式是复式教学。

(合肥市)

2.按学习的方式分类,奥苏贝尔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南京市)

3.我国中小学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方法是说理教育法,基本途径是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苏州市)

4.斯皮尔曼提出的“二因素理论”认为能力是由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构成的。

(通化市)

5.桑代克的三大学习定律指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无锡市)

6.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陶冶教育法。

(黄石市)

7.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观察法;班主任的中心工作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南京市)

8.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改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等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

(文昌市)

二、单项选择题(本)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教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杭州市)

A.认识活动B.智育活动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D.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活动

2.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的现象,教师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黄石市)

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

C.兴趣D.知觉

3.学校文化建设有多个落脚点,其中,课堂教学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加强学校文化和学科文化建设,这主要有利于落实课程三维目标中的()(株洲市)

A.知识与技能目标B.方法与过程目标

C.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D.课堂教学目标

4.教师提高研究技能的三种途径是(自主、合作、探究)(哈尔滨市)

A.自主、合作、探究B.阅读、合作、行动研究

C.学习、讨论、创新D.兴趣、发现、研讨

5.在中小学校,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施工蓝图”是()(杭洲市)

A.教育方针B.教材

C.课程标准D.课程

6.“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

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湘潭市)

A.《大教学论》B.《教育漫话》

C.《爱弥儿》D.《普通教育学》

7.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生观是()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

②学生是独特的人

③学生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

④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九江市)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8.动机程度与学生的学习效率成()关系。

(长沙市)

A.正相关B.负相关C.倒U型D.无关

9.以下不属于泰勒评价程序步骤的是()(海口市)

A.确立评价目标B.确定评价情境

C.控制评价过程D.利用评价结果

10.归结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称之为()(长沙市)

A.综合B.分析C.概括D.抽象

11.下面的四个成语或俗语中有一个是典型的迁移现象,这个成语是()(南昌市)

A.举一反三B.聪明过人C.思维敏捷  D.物以类聚

12.提出教师成长公式:

经验+反思=成长的是()(湖州市)

A.加涅B.罗森塔尔C.戴尔D.波斯纳

13.学习中为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用以调节学习行为和认知活动的方法是()(杭州市)

A.学习动机B.学习策略

C.学习理念D.学习目标

14.评价从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长沙市)

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B.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C.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D.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

15.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及其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根据宪法,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下列描述与《未成年人保护法》不一致的是()(杭州市)

A.保护未成年人,主要是学校老师和家长共同的责任

B.教育与保护相结合是保护未成年人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C.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

D.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

1.学习课程类型的多样化是全面实现课程价值的一种重要方式。

(√)

2.创造性是少数人的天赋,不是一般人都有的。

(长沙市)(×)

3.带领学生深入工厂或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的直观教学形式属于实物直观。

(杭州市)(√)

4.建构主义者认为,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无锡市)(√)

5.认知方式有优劣之分,沉思型优于发散型,场独立型优于场依存型。

(晋城市)(×)

6.“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道德认识。

(太原市)(×)

7.教学评价是对客观结果的主观判断,测量和测验是对学习结果的客观描述。

(太原市)(√)

8.强烈的爆发情绪与温和细腻的情感交织并存,是青年初期学生情绪的特征。

(晋城市)(√)

9.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类学习的实质应当是操作性学习。

(湖州市)(×)

10.首因效应指的是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后来获得的信息比最初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哈尔滨市)(×)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为什么说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昆明市)

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直接体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2.简述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黄石市)

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体现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均衡性和选择性、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3.简述发展性教学评价的特征。

(长沙市)

(1)以被评价者的素质全面发展为目标;

(2)对被评价者的发展特征的描述和发展水平的认定甚至到进行必要的选拔,其目的都是为了更有利于被评价者的后续发展

(3)注重过程评价

(4)关注个体差异

(5)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

4.简述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合肥市)

生物遗传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家庭因素、学校教育因素、个人主观因素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与传统观念相比,新的课程内涵的变化趋势有哪些(南京市)

(1)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

(2)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

(3)从强调教材这一单一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

(4)从只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

(5)从强调“实际课程”到强调“实际课程”与“实无课程”并重;

(6)从只强调学校课程到强调学校课程与校外课程的整合。

2.学生主体性的基本内涵是什么请结合实际阐述教育过程中应如何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苏州市)

(1)学生主体性的基本内涵:

①自觉性;②独立性;③创造性

(2)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力求做到:

①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要尊重学生的感受;

②教育活动中,要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并尊重学生的选择;③教育中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

【材料】一个农村的孩子在他的作文《我的理想》中写道:

“阿爸走了,永远不在了,丢下了阿妈和我,阿爸希望我长大成为一名警察,阿妈希望我长大后成为一名工程师,然而我的理想是做一条狗,白天守在阿妈的身旁,晚上给阿妈看门,这样阿妈就不会孤单害怕了。

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作文。

要求:

自选角度,题目自拟,体裁不限,不得少于500字。

一、填空题

1.班级授课制;复式教学2.发现学习;接受学习3.说理教育法;教学4.G;S5.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6.陶冶教育法7.观察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8.立足过程;促进发展

二、单项选择题

1.A【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教学的本质。

★★★【错因分析】对教学的内涵理解不当。

2.A【解析】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命题立意】考查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区别。

★★★★【错因分析】概念区分不明确。

3.C【解析】课程设计的三维目标包括: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命题立意】考查对三维目标的理解。

★★★【错因分析】对三维目标理解不到位。

4.A【解析】教师提高研究技能的途径包括自主、合作、探究。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教师专业能力提高的途径,是考试热点。

★★

【错因分析】基础理论知识记忆理解不准确。

5.D【解析】课程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施工蓝图”。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课程内涵的理解。

★★【错因分析】概念理解不足。

6.B【解析】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提出“白板说”。

【命题立意】考查主要教育理论及其典型事件。

★★★★【错因分析】著名教育家的著作记忆混淆。

7.D【解析】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生观有:

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命题立意】考查现代学生观内容。

★★★★【错因分析】对新理念的理解不够。

8.C【解析】学习内容越困难,学习效果越容易受到较高动机水平的干扰。

如果高度愤怒和过分高兴时,解答难度问题的效果不佳。

对于简单的操作,高度动机效果佳。

而一般操作,适宜于中等动机的水平。

【命题立意】考察学习动机与效率的关系。

★★★★【错因分析】理解不透彻。

9.C【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泰勒的教育思想。

★★【错因分析】知识掌握不充分。

10.C【解析】这是概括的释义。

【命题立意】考查概括的内涵。

★★★【错因分析】对概括的含义理解不当。

11.A【解析】略。

【命题立意】这是学习迁移的应用。

★★★【错因分析】对迁移的概念理解不透彻。

12.D【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波斯纳的主要观点。

★★【错因分析】知识掌握不到位。

13.B【解析】这是学习策略的释义。

【命题立意】考查学习策略的概念掌握。

★★★【错因分析】概念理解不足。

14.C【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教学评价的类型。

★★★★【错因分析】理解不足。

15.A【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察教育法规相关知识。

★★★【错因分析】知识广度上做的不够。

三、判断题

1.√【解析】略。

2.×【解析】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创造性不是少数人的天赋。

3.√【解析】实物直观是通过各种实物进行的教学活动,包括观察实物、标本、实习、实验以及教学性参观等。

4.√【解析】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

5.×【解析】冲动型学生在运用低层次事实性信息的问题解决中占优势。

沉思型学生在解决高层次问题中占有优势。

6.×【解析】这属于道德意志。

7.√【解析】略。

8.√【解析】略。

9.×【解析】班杜拉认为,学习是观察的结果。

10.×【解析】这叫近因效应。

四、简答题(答案要点)

1.上课成为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因为:

(1)上课是实现教学任务的基本途径,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作用的直接表现,对教师来说,是他的思想、教学能力的反映,对学生来说,是掌握系统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和个性的反映,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2)教师的备课和学生的预习是上课的准备,课外作业,课外辅导,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都是在上课的基础上进行的。

【命题立意】考查教学工作各个环节的内涵。

★★

2.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命题立意】考查新课程改革的基础知识。

★★★

3.

(1)以被评价者的素质全面发展为目标;

(2)对被评价者的发展特征的描述和发展水平的认定甚至到进行必要的选拔,其目的都是为了更有利于被评价者的后继发展;

(3)注重过程评价;(4)关注个体差异;(5)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

【命题立意】考查发展性教学评价。

★★★★

4.

(1)生物遗传因素;

(2)社会文化因素;(3)家庭环境因素;(4)儿童早期经验;(5)自然环境因素。

【命题立意】考查人格的影响因素。

★★

五、论述题(答案要点)

1.

(1)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

(2)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

(3)从强调教材这一单一因素到强调教师、学习、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

(4)从只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与隐性课程并重;

(5)从强调“实际课程”到强调“实际课程”与“实无课程”并重;

(6)从只强调学校课程到强调学校课程与校外课程的整合。

【命题立意】考查课程内涵发展变化的趋势。

★★★

2.

(1)学生主体性的基本内涵:

①自主性;②主动性;③创造性;

(2)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力求做到:

①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要尊重学生的感受;②教育活动中,要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并尊重学生的选择;③教育中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

【命题立意】考查学生主体性的内涵。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