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风险管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90989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行风险管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银行风险管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银行风险管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银行风险管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银行风险管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银行风险管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银行风险管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银行风险管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银行风险管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银行风险管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银行风险管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银行风险管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银行风险管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银行风险管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银行风险管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银行风险管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银行风险管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银行风险管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银行风险管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银行风险管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银行风险管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银行风险管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风险管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银行风险管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①、根据业务特征及诱发风险的原因,巴塞尔委员会将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划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国家风险、声誉风险、法律风险以及战略风险8大类。

②、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影响金融产品价值,从而给债权人或金融产品持有人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

信用风险包括结算风险,结算风险是指交易双方在结算过程中,一方支付了合同资金但另一方发生违约的风险。

德国赫斯塔特银行的破产促使了巴塞尔委员会的诞生。

信用风险具有非系统性风险特征。

③、市场风险是指金融资产价格和商品价格的波动给商业银行表内头寸、表外头寸造成损失的风险,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风险和商品风险四种,具有系统性风险特征。

④、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包括法律风险。

操作风险可分为人员因素、内部流程、系统缺陷和外部事件四大类型,具有普遍性和非营利性。

⑤、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无力为负债的减少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而造成损失或破产的风险。

⑥、国家风险是指经济主体在与非本国居民进行国际经贸与金融往来时,由于别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变化而遭受损失的风险,通常是由债务人所在国家的行为引起的,超出了债权人的控制范围,分为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和社会风险。

国家风险有两个特征:

1、国家风险发生在国际经济金融活动中,同一个国家范围内的经济金融活动不存在国家风险;

2、国际经济金融活动中,不论是政府、商业银行、企业,还是个人,都可能遭受国家风险所带来的损失。

⑦、声誉风险是指由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及其他行为或外部事件导致利益相关方对商业银行负面评价的风险。

⑧、法律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因日常经营和业务活动无法满足或违反法律规定,导致不能履行合同、发生争议或诉讼或其他法律纠纷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

⑨、战略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追求短期商业目的和长期发展目标的过程中,因不适当的发展规划和战略决策给商业银行造成损失或不利影响的风险。

⑩、商业银行通常运用的风险管理策略可以大致包括:

风险分散、风险对冲、风险转移、风险规避和风险补偿五种策略。

①、风险分散是指通过多样化的投资来分散和降低风险的策略性选择,可以完全消除非系统性风险。

②、风险对冲是指通过投资或购买与标的资产收益波动负相关的某种资产或衍生产品,来冲销标的资产潜在损失的一种策略性选择。

对管理市场风险非常有效,分为自我对冲和市场(衍生品市场)对冲。

③、风险转移是指通过购买某种金融产品或采取其他合法的经济措施将风险转移给其他经济主体的一种策略性选择。

分为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

④、风险规避是指商业银行拒绝或退出某一业务或市场,以避免承担该业务或市场风险的策略性选择,是一种消极的风险管理策略,不宜成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主导策略。

⑤、风险补偿是指商业银行在所从事的业务活动造成实质性损失之前,对所承担的风险进行价格补偿的策略性选择。

⑥、商业银行资本最传统的理解就是会计资本(账面资本),是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中资产减去负债后的所有者权益部分,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一般准备、信托赔偿准备和未分配利润。

⑦、G10(十国集团)于1970年前后成立了巴塞尔委员会,巴塞尔委员会提出了以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监管部门监管检查和市场约束三大支柱为特色的新资本协议框架草案。

⑧、监管资本被区分为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

核心资本(一级资本)包括权益资本(股本、盈余公积、资本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和公开储备。

附属资本(二级资本)包括未公开储备、重估储备、普通贷款储备以及混合型债务工具等。

⑨、经济资本是指商业银行在一定的置信水平下,为了应对未来一定期限内资产的非预期损失而应该持有的资本金。

经济资本的重要意义在于强调资本地有偿占用。

商业银行的整体风险水平越高,即占用资本来防范风险是需要付出成本的。

⑩、在经风险调整的业绩评估方法中,目前被广泛接受和普遍使用的是经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RiskAdjustedReturnonCapital,RAROC):

⑪、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则各资产间的相关系数为正时,风险分散效果较差;

当相关系数为负时,风险分散效果较好。

⑫、1、信用风险资产:

可以采用标准法、内部评级初级法和内部评级高级法计算;

2、对于市场风险,商业银行可以采用标准法或内部模型法计算;

3、操作风险:

基本指标法、标准法、高级计量法计算。

⑬、《巴塞尔协议》从根本上来说只是银行的外部监管标准,并不能代表各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最佳实践操作。

⑭、证券理论组合体现在20世纪60年代的负债风险管理模式阶段。

⑮、按风险诱因划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

⑯、市场风险中的利率风险是最重要的。

⑰、流动性风险的形成原因更加复杂和广泛,被视为一种综合性风险。

⑱、风险对冲是管理市场风险非常有效的方法。

⑲、商业银行的资本金规模和风险管理水平决定了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能力。

⑳、很多银行的倒闭都是由信用风险引发的。

①、缺口分析和久期分析成为了资产负债风险管理的重要分析手段。

②、对于规模巨大的灾难性损失,一般需要通过保险的手段来转移。

③、风险管理水平直接体现了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④、信用风险主要形式是违约风险和结算风险。

⑤、最常用的两种相对收益计量方法是百分比收益率和对数收益率。

⑥、风险是明确的,不是无法确定的。

⑦、风险补偿是在事前(损失发生之前)进行的价格补偿。

⑧、信用风险主要存在于授信业务中。

操作风险具有非营利性,普遍存在于商业银行业务和管理的各个方面,市场风险存在与交易类业务。

这三类风险存在内在的联系。

⑨、经济资本与商业银行的风险水平成正比,可作为一种媒介,针对非预期损失;

会计资本不小于经济资本;

监管资本呈现出逐渐向经济资本靠拢的趋势。

⑩、商业银行采取提取损失准备金和冲减利润的方式来应对和吸收预期损失。

①、《巴塞尔资本协议的出台》标志着国际银行也的全面风险管理原则体系基本形成,在1988年,而不是新协议。

②、马克维茨的资产组合管理理论反映的是风险分散策略。

③、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有三个维度:

1、企业目标;

2、全面风险管理要素;

3、企业的各个层级。

第二章: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基本架构

①、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

②、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必须贯彻全面、审慎、有效、独立的原则。

③、风险文化是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活动中逐步形成的风险管理理念、哲学和价值观,通过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战略、风险管理制度以及广大员工的风险管理行为表现出来的一种企业文化。

健康的风险文化包括:

1、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

2、加强高级管理层的驱动作用;

3、创建学习型组织,充分发挥人的主导作用。

风险文化由风险管理理念、知识和制度三个层次组成。

④、商业银行建立高效的风险管理组织结构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岗位设置及职责分工明确,具有可执行性,并且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内部的交易成本。

⑤、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定期(至少每年一次)对风险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和环节,进行准确性、可靠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独立审查和评价。

⑥、商业银行“三道防线”的建设:

1、前台业务人员;

2、风险管理职能部门;

3、内部审计。

⑦、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流程可以分为:

1、风险识别;

2、风险计量;

3、风险监测;

4、风险控制。

⑧、风险识别包括感知风险和分析风险。

感知风险是通过系统化的方法发现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种类和性质;

分析风险是深入理解各种风险的成因及变化规律。

制作风险清单是商业银行识别与分析风险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类似于备忘录)。

⑨、常用的风险识别与分析方法还有:

1、资产财务状况分析法;

2、失误树分析方法;

3、分解分析法。

⑩、商业银行管理战略包括战略目标和实现路径两方面内容。

战略目标可以分解为战略愿景、阶段性战略目标、主要发展指标。

①、风险管理部门履行的具体职责包括:

1、监控各类限额;

2、核准金融产品的风险定价,并协助财务控制人员进行价格评估。

②、商业银行能够有效运用计量模型来正确评价自身的风险—收益水平,被认为是商业银行长期发展的一项核心竞争优势。

③、风险监测/报告包含风险管理的两项重要内容:

1、检测各种可量化的关键风险指标以及不可量化的风险因素的变化和发展趋势,确保风险在进一步恶化之前提交相关部门;

2、报告商业银行所有风险的定性/定量评估结果。

④、商业银行获取的数据分为内部数据和外部数据,经过分析和处理的数据主要分为:

1、中间计量数据:

是通过风险模型计量后的数据,可以为不同的风险管理业务目标所共享,是商业银行最终实现准确经济资本计量的关键所在;

2、组合结果数据。

⑤、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核心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为妥善解决委托—代理关系而提出的董事会、高管层组织体系和监督制衡机制,是控制管理商业银行的一种机制或制度安排。

⑥、商业银行的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是商业银行的核心“无形资产”。

⑦、集中型风险管理部门所需的主要专业技能中,价格核准能力是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风险监测与分析是商业银行无论采取集中型还是分散型风险管理部门都必不可少的只能。

⑧、采取分散型风险管理部门,商业银行不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部门,因此可以考虑数据分析,技术支持等风险管理职能外包给专业服务供应商,分散型风险管理部门的缺点是:

难以绝对控制商业银行的敏感信息,无法形成长期的核心竞争力和强大的市场定价。

⑨、高级管理层的支持与承诺是商业银行有效风险管理的基石。

⑩、董事会负责保证商业银行建立并实施充分而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

⑪、财务控制部门是有效风险管理的最前端。

⑫、高级管理层需要的是高度概括的整体风险报告;

风险管理委员会通常要求的是最佳避险报告。

⑬、集中型风险管理的核心要素包括:

风险监控、数量分析、价格确认、模型创建和相应的信息系统、技术支持。

⑭、常用的风险识别方法包括:

1、情景分析法;

2、分解分析法;

3、失误树分析方法;

4、专家调查列举法。

⑮、巴塞尔协议认为:

1、董事会应核准商业银行的战略目标和价值准则;

2、董事会应大刚监督高级管理层是否执行董事会的政策;

3、商业银行应保持公司治理的透明度;

4、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应了解商业银行的运营架构;

4、应清楚界定商业银行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权利和责任,并在全行实行问责制。

而经合组织认为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应当维护股东的权利。

⑯、董事会通常指派专门委员会负责拟定具体的风险管理政策和指导原则。

只有当董事会充分意识到并积极利用风险管理的潜在盈利能力时,风险管理才能够对商业银行整体产生最大的收益。

⑰、适时、准确地识别风险是风险管理最基本的要求;

风险监测随时关注所采取的风险管理措施的实施质量和效果。

⑱、内部数据是商业银行的主要数据源。

⑲、核准金融产品的风险定价属于风险管理委员会的职责。

⑳、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定期对风险管理体系各个组成部分和环节的准确性、可靠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独立的审查和评价。

①、适时准确地识别风险是风险管理的最基本要求,风险计量/评估是全面风险管理、资本监管和经济资本配置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基础。

②、中间数据在不同风险管理领域的一致应用,是商业银行最终实现准确经济资本计量的关键所在。

第三章:

信用风险管理

①、按照业务特点和风险特性的不同,商业银行的客户可划分为法人客户与个人客户,法人客户根据其机构性质可以分为企业类客户和机构类客户,企业类客户根据其组织形式不同可划分为单一法人客户和集团法人客户。

②、对法人客户的财务状况分析主要采取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比率分析和现金流量分析三种方法。

③、现金流是指现金在企业内的流入和流出,包括:

经营活动的现金流、投资活动的现金流、融资活动的现金流。

④、担保是指为维护债权人和其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高贷款偿还的可能性、降低商业银行资金损失的风险,由借款人或第三方对贷款本息的偿还或其他授信产品提供的一种附加保障,为商业银行提供一个可以影响或控制的潜在还款来源。

⑤、担保方式主要有:

保证、抵押、质押、留置与定金。

保证是指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行为,分为连带责任保证和一般保证。

抵押是指债务人或第三方不转移对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照法律规定以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

质押又称动产质押,是指债务人或第三方将其动产移交债权人占有,将该动产作为债权的担保。

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照法律以该动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动产的价款优先受偿。

留置是指债权人按照合同约定占有债务人的动产,债务人不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履行债务的,债权人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留置该财产,以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

定金是指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

⑥、集团法人客户是指具有以下特征的商业银行的企事业法人授信对象:

1、在股权上或者经营决策上直接或间接控制其他企事业法人或被其他企事业法人控制的;

2、共同被第三方企事业法人所控制的;

3、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或与其近亲属共同直接控制或间接控制的;

4、存在其他关联关系,可能不按公允价格原则转移资产和利润,商业银行认为应视同集团客户进行授信管理。

⑦、关联交易是指发生在集团内关联方之间的有关转移权利或义务的事项安排,关联方是指在财务和经营决策中,与他方之间存在直接或间接控制关系或重大影响关系的企事业法人。

⑧、集团法人客户的信用风险相比于单一法人客户具有的特征为:

1、内部关联交易频繁;

2、连环担保十分普遍;

3、真实财务状况难以掌握;

4、系统性风险较高;

5、风险识别和贷后管理难度大。

⑨、个人信贷产品包括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和个人零售贷款两大类。

⑩、商业银行的内部评级应具有彼此独立、特点鲜明的两个维度。

客户信用评级是商业银行对客户偿债能力和偿债意愿的计量和评价,反映客户违约风险的大小。

客户评级的评价主体是商业银行,评价目标是客户违约风险,评价结果是信用等级和违约概率。

①、符合《巴塞尔协议》要求的客户评级需要具备两大功能:

1、能够有效区分违约客户;

2、能够准确量化客户违约风险。

②、银行对债务人任何一笔贷款停止计息或应计利息纳入表外核算。

③、在巴塞尔资本协议中,违约概率被具体定义为借款人内部评级1年期违约概率与0.03%中的较高者。

④、违约概率和违约频率。

违约概率是分析模型做出的事先预测,违约频率是事后检验的结果。

⑤、从银行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商业银行客户信用评级大致经历了专家判断法、信用评分模型、违约概率模型三个主要阶段。

⑥、专家判断法在分析信用风险时主要考虑与借款人(声誉、杠杆、收益波动性)和市场(经济周期、宏观经济政策、利率水平)有关的因素。

⑦、专家系统中对企业信用分析的5Cs系统的使用最为广泛:

品德、资本、还款能力、抵押、经营环境。

还有5Ps原则:

个人因素、资金用途因素、还款来源因素、保障因素、企业前景因素。

⑧、专家系统的突出特点在于将信贷专家的经验和判断作为信用分析和决策的主要基础,这种主观性很强的方法/体系带来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对信用风险的评估缺乏一致性。

⑨、信用评分模型有:

线性概率模型、Logit模型、Probit模型、线性辨别模型等。

信用评分模型是商业银行分析借款人信用风险的主要方法之一,但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1、信用评分模型是建立在对历史数据模拟的基础上,更新速度慢,无法及时反映企业信用状况的变化;

2、信用评分模型对借款人历史数据的要求相当高,商业银行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建立起一个包括大多数企业历史数据的数据库;

3、信用评分模型虽然可以给出客户信用风险水平的,却无法提供客户违约概率的准确数值,而后者往往是信用风险管理最为关注的。

⑩、违约概率模型是现代化信用风险计量方法,包括RiskCale模型、KMV的CreditMonitor模型、KPMG风险中性定价模型、死亡率模型。

1、RiskCale模型:

是在传统的信用评分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适用于非上市公司的违约概率模型,其核心是通过严格的步骤从客户信息中选择出最能预测违约的一组变量,然后回归出违约概率;

2、KMV的CreditMonitor模型:

适用于上市公司,核心在于把企业与银行的借贷关系视为期权买卖关系;

3、KPMG风险中性定价模型:

核心在于假设金融市场中的每个参与者都是丰胸爱你中立者,只要期望收益相等,市场参与者对其的接受态度就是一致的;

4、死亡率模型:

是根据风险资产的历史违约数据,计算在未来一定持有期内不同信用等级的客户/债项的违约概率,分为边际死亡率和累计死亡率。

⑪、客户的信用评级与债项评级反映了信用风险水平的两个维度,客户信用评级主要针对交易主体,其等级主要由债务人的信用水平决定;

而债项评级是在假设客户已经违约的情况下,针对每笔债项本身的特点预测债项可能的损失率。

⑫、违约风险暴露(EAD):

是指债务人违约时预期表内项目和表外项目的风险暴露总额,包括已使用的授信余额、应收未收利息、未使用授信额度的与其提取数量以及可能发生的相关费用等。

如果客户已经违约,则违约风险暴露为其违约时的债务账面价值;

如果客户还没有违约,违约风险暴露对于表内项目是债务账面价值,对于表外项目为:

已提取金额+信用转换系数*已承诺未提取金额。

⑬、纳入股权风险暴露的金融工具应同时满足如下条件:

1、持有该向金融工具获得收益的主要来源是未来资本利得,而不是随时间所孽生的收益;

2、该项金融工具不可赎回,不属于发行方的债务;

3、对发行方资产或收入具有剩余索取权。

⑭、违约损失率是指某一债项违约导致的损失金额占该违约债项风险暴露的比例,即损失占风险暴露总额的百分比。

违约损失率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

1、市场价值法:

通过市场上类似资产的信用价差和违约概率推算违约损失率,其假设前提是市场能及时有效反映债券发行企业的信用风险变化,主要针对大企业,根据是否包含违约债项,市场价值法又进一步细分为市场法和隐含市场法;

2、回收现金流量。

⑮、信用风险组合计量模型包括:

1、CreditMetrics(计算VAR最大损失,可以计算非交易性资产组合的VAR是最大的创新之处);

2、CreditPortfolioView(适用于投机类型额借款人);

3、CreditRisk+模型。

⑯、压力测试只能说明事件的影响程度,并不能说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⑰、贷款角度而言,国家风险表现形式包括:

拒付债务、延期偿付、无力偿债、重议利息、再融资、取消债务。

⑱、国家风险评估指标包括三种:

数量指标、比例指标、等级指标。

比例指标包括:

1、外债总额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

20%—25%;

2、偿债比例:

外债本息偿付额与当年出口收入之比、衡量短期偿债能力,15%—25%;

3、应付未付外债总额与当年出口收入之比,100%;

4、国际储备与应付未付外债总额之比:

20%;

5、国际收支逆差与国际储备之比,150%。

⑲、JP摩根统计:

1、在贷款决策前预见风险并采取预控措施,对降低实际损失的贡献度为50%—60%;

2、在贷后管理过程中检测到风险并迅速补救,对降低风险损失贡献度为25%—30%,3、当风险沉声后才进行事后处理,效力则低于20%。

⑳、单一客户的客户风险内生变量包括:

1、基本面指标(品质类、实例类、环境类);

2、财务指标(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增长能力)。

①、风险监测指标体系通常包括潜在指标和显现指标两大类。

主要包括:

1、不良贷款率;

2、预期损失率(预期损失/资产风险暴露);

3、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一般准备+专项准备+特种准备)/(不良贷款总和);

4、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贷款实际计提准备/贷款应提准备。

②、风险预警是各种工具和各种处理机制的组合结果,完成以下程序:

1、信用信息的收集和传递;

2、风险分析;

3、风险处置(预控性处置、全面性处置);

4、后评价。

③、风险预警的方法:

1、黑色预警法(不引进警兆自变量,只考虑警素指标的时间序列变化规律,即循环波动特征);

2、蓝色预警法(侧重定量分析,分为指数预警发和统计预警法,最常用的指数是扩散指数,大于0.5风险上升);

3、红色预警法(侧重定量与定性的结合)。

④、组合限额可分为授信集中度限额和总体组合限额。

设定组合限额主要分为5步:

1、按某组合维度确定资本分配权重;

2、根据资本分配权重,对预期的组合进行压力测试,估算组合的损失;

3、将压力测试估算出的预计组合损失与商业银行的资本相对比;

4、根据资本分配权重,确定各组合以资本表示的组合限额;

5、根据资本转换因子,将以资本表示的该组合的组合限额转换为以计划授信额表示的组合限额。

⑤、信用风险缓释是指银行运用合格的抵押品、净额结算、保证和信用衍生工具等方式转移或降低信用风险,采用内部评级法计量的信用风险监管资本时,信用风险缓释功能体现为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或违约风险暴露的下降。

⑥、净额结算对于降低信用风险的作用在于,交易主体只需承担净额支付的风险。

若没有净额结算条款,那么在交易双方间存在多个交易时,守约方可能被要求在交易终止时向违约方支付交易项下的全额款项,但守约方收取违约方欠款的希望却很小。

内部评级法下,表内净额结算的风险缓释作用体现为违约风险暴露下降。

合格净额结算的认定要求包括:

1、可执行性;

2、法律确定性;

3、风险监控。

⑦、对单独一向风险暴露存在多个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时:

1、采用内部评级法初级发的银行,应将风险暴露细分为每一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覆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