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理科综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185485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8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理科综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理科综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理科综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理科综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理科综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理科综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理科综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理科综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理科综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理科综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理科综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理科综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理科综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理科综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理科综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理科综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理科综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理科综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理科综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理科综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理科综合.docx

《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理科综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理科综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理科综合.docx

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理科综合

2011年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5页,第II卷6至14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126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貼好条形码。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C:

120:

16Al:

27Br:

80

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科学家证实:

RNaseP酶由蛋白质和RNA组成,将这种酶中的蛋白质和RNA分幵,在适宜条件下,RNA仍然具有与这种酶相同的催化活性,而蛋白质不具有。

这一结果表明

A.酶都是由蛋白质和RNA组成的

B.RNA具有催化作用

C.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

D.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2.右图表示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一个细胞周期,不能得出的推断是

A.基因突变发生在I

B.

细胞周期幵始于a

C.等位基因分离发生在II

D.染色体数目最多的细胞处于II

3.淋巴因子在人体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淋巴因子可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B.淋巴因子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

C.淋巴因子主要通过加强抗体的作用来发挥免疫效应

4.再次感染相同的抗原时,记忆细胞会立即分泌大量淋巴因子下列有关生物工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病毒疫苗、干扰素等蛋白质生物制品,可以通过动物细胞培养和发酵工程大规模生产

B.基因工程中,要将目的基因导入细菌细胞,可用氯化钙处理,增大细胞膜的通透性

C.将愈伤组织包裹上人造种皮,制成人工种子,可解决某些作物繁殖能力差的问题

D.同种植物甲、乙两植株体细胞杂交获得的后代,与二者有性杂交后代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相同

5.土壤中的某些微生物能合成脲酶,从而分解尿素,可用含有KH2P04、Na2HPO4、MgSO4.葡萄糖、尿素、琼脂和蒸馏水的培养基分离上述微生物。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培养基灭菌后还应调节pH才能接种

B.可用该培养基研究微生物的群体生长规律

C.要提高脲酶的活性,应修饰的部位在腺酶基因的非编码区

D.能在该培养基上生长的微生物自身能合成生长因子

6.日本“3.11地震”导致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从该地自来水中检测出了放射性物质

发射的

射线可杀伤一部分甲状腺细胞,医疗上常采用其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

但直接受到大剂量辐射时会出现细胞变异,甚至形成恶性肿瘤。

下列有关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是同一种核素B.互为同素异形体

C.互为同位素D.核外电子数和性质均相同

7.常温下,在溶液中可以发生反应:

,则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①X被氧化②X是氧化剂③X具有还原性

是氧化产物⑤

具有还原性⑥

的氧化性比

A.②⑤B.②④⑥C.①③④D.①③⑤⑥

8.某混合溶液中所含离子的浓度如下表,则M离子可能为

A.Cl-B.Ba2+C.Na+D.Mg2+

9.已知:

现有18g液态H2O,蒸发时吸收的热量为

A.88kJB.44kJC.4.89kJD.2.45kJ

10.依据氧化还原反应:

设计的原电池如图所示。

下列

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电解质溶液Y是CuSO4溶液

B.电极X的材料是Cu

C.银电极为电池的正极,其电极反应为:

D.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X电极流向Ag电极

11.短周期的X、Y、Z三种主族元素,已知原子序数的关系为X+Z=2Y,且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强酸。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X是氧,则YX—定是离子化合物

B.若Y是氧,则非金属性Z〉Y〉X

C.若X是钠,则Z的最高正价一定为偶数

D.若Y是钠,则X、Z不可能是同一主族

12.在体积为I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2和3molH2,—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测得C02(g)和CH30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进行到3分钟时达到平衡状态

B.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

C.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CO2的平衡转化率为25%

D.若保持温度不变,向该容器中再充入1molCO2和3molH2,平衡时

减小

13.美国和日本科学家赫克、根岸英一和铃木章在“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研究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使人类能有效合成复杂有机物,被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

下面的反应就属于赫克反应,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溴苯丙烯酸乙酯肉桂酸乙酯

A.溴苯可由苯与溴水在铁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

B.丙烯酸乙酯和肉桂酸乙酯是同系物

C.产物X是HBr

D.该反应的类型是消去反应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題。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O分)

14.一定量的气体吸收热量,则该气体的

A.内能一定增加B.内能可能减少

C.压强一定增大D.温度一定升高

15.

人们发现,不同的原子核,其核子的平均质量(原子核的质量除以核子数)与原子序数有如图所示的关系。

下列关于原子结构和核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图可知,原子核D和E聚变成原子核F时会有质量亏损,要吸收能量

B.由图可知,原子核A裂变成原子核B和C时会有质量亏损,要放出核能

C.在核反应堆的铀棒之间插入镉棒是为了控制核反应速度

D.在核反应堆的外面修建很厚的水泥层能防止放射线和放射性物质的泄漏

16.如图所示,一束单色光由空气照射到厚玻璃板上(入射角i小于90°)。

关于光在玻璃中的传播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随入射角i的增大而增大

B.随入射角i的增大而减小

C.入射角i不变,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D.入射角i不变,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减小

17.如图所示,A、B,C、D,E、F为处于勻强电场中一个边长为1Ocm的正六边形的六个顶点,A、B、C三点电势分别为1.0V、2.0V、3.0V,正六边形所在平面与电场线平行。

A.

通过CD和AF的直线应为电场中的两条等势线

B.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为10V/m

C.勻强电场的场强方向为由C指向A

D.将一个电子由E点移动到D点,电子的电势能将减少

18.

一列简谐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t=0时波形图如图所示,此时波刚好传到x轴上的质点B而质点A恰好位于负向最大位移处,当t=0.6s时,质点A第二次出现在正向最大位移处。

A.该波的传播速度为1Om/s

B.t=0.9s时,质点£第一次出现在最大位移处

C.t=0.6s时,质点C在平衡位置处且向上运动

D.波传播到£点以后,质点C和£的振动情况总是相同的

19.中国正在实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工作,将相继发射五颗静止轨道卫星和三十颗非静止轨道卫星,到2020年左右,建成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官方网站2010年1月22日发布消息说,五天前成功发射的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三颗组网卫星,经过四次变轨,于北京时间当天凌晨一时四十七分,成功定点于东经一百六十度的赤道上空。

关于成功定点后的“北斗导航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离地面高度一定,相对地面静止

B.运行速度大于7.9km/s小于11.2km/s

C.绕地球运行的角速度比月球绕地球运行的角速度小

D.向心加速度与静止在赤道上物体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

20.

矩形金属导线框abcd在匀强磁场中静止不动,磁场方向与线框平面垂直,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甲所示。

T=0时刻,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则在(0-4s时间内,图乙中能正确表示线框ab边所受的安培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是(规定ab边所受的安培力方向向左为正)

21.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固定着一个水平放置的光滑圆轨道,在轨道的B点静止着一个质量为m2的弹性小球乙,另一个质量为m1的弹性小球甲以初速度Vo运动,与乙球发生第一次碰撞后,恰在C点发生第二次碰撞。

若碰撞过程中没有动能损失,则甲、乙两球的质量之比m1:

m2可能等于

A.

5:

3

B.9:

1

C.1:

7

D.3:

5

2011年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第II卷(非选择题,共174分)

注意事项:

本卷共9页,13题,用黑色碳素笔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22.(6分)在“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某同学用刻度尺测得摆线长为0585m,用如图甲所示的游标卡尺(标尺上有10个等分刻度)测摆球直径,用如图乙所示的秒表记录单摆振动50次所用的时间。

由图甲读出摆球直径为_____________m,单摆振动50次所用的时间为____________S

(2)若测得摆球直径为d,摆线长为l,周期为T,请写出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式g=______

23.(12分)测量电阻丝的电阻值R0

(1)某同学先用多用电表粗测。

已知多用电表欧姆挡有“X1K”、“x1OO”、“x1O”、“xl”四个倍率选择。

当把选择开关置于“x1O”处>并已经完成欧姆零调节,接入电阻丝巵指针的偏转情况如图甲所示,这时应将选择开关换成欧姆挡的“______”档位,然后进行______,再次测量电阻丝的阻值,结果指针所指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用多用电表测得此段电阻丝的电阻为______

(2)现要进一步精确测量其阻值,实验室提供了以下相关器材,电池(4V,内阻1

),电流表(O〜300mA,内阻2

),电压表(O〜3V,内阻3

),滑动变阻器(O〜10

,额定电流1A),为使通过待测电阻的电流能在O〜:

250mA范围内改变,下列给出的测量电路中,最合适的电路是____________。

24.(15分)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个内外壁都光滑质量为M的气缸,气缸内有一横截面积为s质量为m的活塞密封了质量远小于气缸及活塞质量的气体。

现对气缸施加一水平向左的拉力F1,对活塞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2,且F1

25.(18分)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

的A、B两物体用劲度系数为k=100N/m的轻质弹簧竖直连接起来。

在弹簧为原长的情况下,使A、B整体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当重物A下降A时,重物B刚好与水平地面相碰,假定碰撞后的瞬间重物B不反弹,也不与地面粘连,整个过程中弹簧始终保持竖直状态,且弹簧形变始终不超过弹性限度。

已知弹簧的形变为x时,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为

若重物A在以后的反弹过程中恰能将重物B提离地面,取重力加速度

,求:

(1)重物A自由下落的高度h

(2)

从弹簧开始被压缩到重物B离开水平地面的过程中,水平地面对重物B的最大支持力。

 

26.(21分)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方边长为21的正方形abed区域有方向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三角形bcd区域内还有水平向里的匀强磁场。

现将一质量0.3kg的物体M以初速度Vo=6m/S从水平地面竖直向上抛出,物体恰能到达bc边中点O,到达O点的瞬间突然炸裂成质量分别为m1=0.2kg、m2=O.1kg且带等量异种电荷q=0.1C的P、Q两块,炸裂后P在正交电磁场中沿Ob向左做直线运动,Q在正交电磁场中先做匀速圆周运动,然后亦沿水平方向离开正方形区域。

已知L=1.2m,重力加速度g=10m/s2,不计空气阻力和P、Q间的库仑力,求:

(1)物体M竖直上抛的最大高度h

(2)电场强度的大小:

(3)P、Q落到水平地面上的距离。

 

27.(14分)常温下,用0.1000molL-1NaOH溶液滴定20.00ml0.1000mol.L-1CH3COOH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

(1)有人认为,C点时NaOH与CH3COOH恰好完全反应,这种看法是否正确______?

(选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该滴定实验,从下列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一项____(选填字母);

(3)在B点时,溶液中

________

(选填“>”、“<”或“=”);

(4)在A〜D区间内,下列大小关系可能存在的是________;

(5)若向该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的醋酸钠晶体,则溶液的pH会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6)常温下,用该NaOH溶液滴定25.00mL—定浓度的某稀H2SO4溶液,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为25.00mL,则该稀H2SO4溶液的pH=____。

28.(15分)甲、乙分别是两种主族元素形成的氧化物,它们广泛存在于地壳中,均不溶于水,且都有如下相同的转化关系,不同之处是乙对应的转化过程中需控制盐酸用量,若盐酸过量则得不到白色沉淀B。

(1)写出甲、乙的化学式:

甲________,乙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甲+NaOH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NaOH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别写出甲、乙对应的A溶液与过量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将5.1g乙溶于适量的盐酸(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后,再加入175mL的2mol.L-1NH3H2O溶液,得到沉淀___________g

29.(16分)硬质玻璃管是化学实验中经常使用的一种仪器,分析下列实验(固定装置及尾气处理过程均略去)并回答:

(1)如图所示,通入C12—段时间后,观察A、B、C三个棉球的变化,并补充完成下表所示的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解释或结论

棉球上滴加试剂

A

KBr溶液

棉球变为___________色

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

B

_____溶液

棉球变为棕黄色

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

C

淀粉溶液

①棉球变为蓝色;

②待试管冷却后,在B、C之间的玻璃壁上有_____色固体产生

②的原因:

__________

(2)实验室里,氯气通常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在加热的条件下制取,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外还可以用高锰酸钾、氯酸钾等氧化剂与浓盐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

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氯气并模拟盐酸工业合成氯化氢(金属网用以防止气体在燃烧过程中发生爆炸)。

实验过程如下:

步骤一:

先通入氢气,验纯后点燃;

步骤二:

待氢气稳定燃烧后,挤压软塑瓶,将浓盐酸加入锥形瓶中,氢气持续安静燃烧。

请回答:

①步骤二完成后,火焰的颜色由淡蓝色变为__________色,燃烧管的上方可观察到_____现象;

②先通氢气并点燃,再通氯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③采用外管通氢气、内管通氯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0.(15分)某芳香烃X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有机化合物Y的分子式为

,它们能按下图所示转化关系生成某种长效缓释阿司匹林(方框内物质均为有机物,无机产物已略去)。

其中,E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且分子中有1个甲基;G的蒸气密度是相同条件下H2密度的31倍,且分子中无甲基,1molG与足量金属钠作用产生H222.4L(标准状况)。

已知:

(i)阿司匹林又名乙酰水杨酸:

请回答:

(1)X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H分子中官能团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反应①可否调至反应②、③之后进行?

____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

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一种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D物质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

a.能发生银镜反应b.1个分子中含3个含氧官能团

c.苯环上一氯代物只有2种d.1mol有机物最多可消耗2molNaOH

(4)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5)阿司匹林、有机物F和G嫁接形成某种长效缓释阿司匹林,它能持续缓慢地释放出乙酰水杨酸,使人体能长时间存在乙酰水杨酸,用于抗血栓治疗。

写出该长效缓释阿司匹林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

31.(8分)下图甲表示人体神经系统的部分结构、乙表示反射弧局部放大、丙表示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若剌激甲图中的④处,在③处能否检测到电位变化?

__________,为什么?

_____

(2)丙图所示神经纤维的a〜c三个区域中,表示兴奋部位的是_____,神经纤维膜内兴奋的传导方向为:

未兴奋部位_____(填“

”或“

”)兴奋部位。

(3)若甲图所示的结构参与血糖的调节,则神经中枢位于_____,受它控制的效应器是[]_____和胰岛。

(4)若A和B都位于手部,甲图中的①〜④表示麻醉剂可能阻断兴奋传导的四个位点。

某人手部重伤,需要手术,麻醉师所选择的最佳麻醉位点是_____;注射了麻醉剂后,用针刺手,手能动却没有感觉,那么被阻断的位点是_____。

32.(14分)亨廷顿病又称慢性进行性舞蹈病,是一种由显性基因(A)控制的遗传病,患者通常在30〜50岁之间才会发病。

下图是一个亨廷顿病家族的遗传系谱图(II5不携带致病基因),请回答相关问题:

(1)亨廷顿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__染色体上,理由是__________。

(2)从携带致病基因个体的发病时间上看,人体内的基因具有_____的特点。

(3)II3的基因型是_____。

II4在婚后患病,于是他和妻子决定不生育孩子,因为他们生育患病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___。

(4)III1已到结婚年龄,为了规避把致病基因传递给下一代的风险,你给她的建议是:

通过_______________,以确诊自己是否携带致病基因。

(5)目前,已有科学家致力于用基因治疗的方法治疗该病,基因治疗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

33.(10分)“高原明珠”滇池是昆明市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用水的重要水源,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滇池属于__________生态系统,是白鹭等鸟类的栖息地。

调查白鹭的种群数量,可釆用__________法,白鹭的种群数量由出生率和死亡率、__________和__________决定。

(2)当滇池受到生活污水的轻微污染时,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很快消除污染,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能力,该能力的大小与生态系统的结构即_____和_____有关。

(3)多年来,由于周边地区工业和农田的排水中氮、磷的浓度较高,致使滇池中蓝藻数次爆发,水体严重污染。

为控制蓝藻数量,我省科技人员利用蔬菜和水体中蓝藻的_____关系,在湖面种植蔬菜,影响湖面蔬菜正常生长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

该治理方法不但能改善水质,还能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____________________

34.(10分)为了验证植物光合作用的有关问题,某科技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①把等量的黑藻放入4个相同的烧杯,加入等量的0.25%的碳酸氢钠溶液。

②按右图安装实验装置4组。

③分别用红、黄、蓝、绿4种等强度的光源照射黑藻。

④当观察到黑藻叶片均匀地产生气泡后,记录各组黑藻5分钟内产生的气泡数。

⑤重复以上步骤两次。

请回答相关问题:

(1)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

(2)预测产生气泡数量最少的是使用_______________(颜色)光源的一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设计表格用于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实验结果的分析比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