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331462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云南省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云南省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云南省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云南省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云南省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云南省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云南省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云南省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云南省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云南省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云南省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云南省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云南省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云南省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云南省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云南省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云南省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docx

《云南省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云南省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docx

云南省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

2019年云南省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相对主义是看待不同民族文化的主要视角之一。

文化相对主义是针对文化普遍主义提出的,后者认为欧洲文化是超越民族和国家的世界文化标准,其他文化只有进化为欧洲文化才会走出野蛮、步入文明。

与之相较,文化相对主义放弃从整体的角度对文化进行把握,认为每个民族文化都具有其合理性,文化的价值不是外在的而是内在的;文化相对主义反对文化形态间进行优劣比较,强调文化间不可比较的独特性和文化价值的多样性,提倡尊重文化差异。

文化相对主义为人们客观地认识多元的民族差异及历史演进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为后发达地区增强文化自信、保持文化独立和对抗“文化殖民主义”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文化逻辑。

然而,就文化本身来看,文化相对主义也有其局限。

在文化的产生和延续上,文化相对主义认为文化因其特定的空间性和时间性而有特殊的个性,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是人完全适应客观环境的结果。

一方面,这种观念忽略了文化创造主体的能动性。

人的自我实现是文化产生的动力,也是文化的归宿。

人在对自然的理性超越中,采取具有目的性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在改变环境的同时塑造了人自身,从而产生了文化。

作为文化主体的人不断冲破各种障碍、超越自我,逐渐实现人的自身价值。

另一方面,文化相对主义忽视了文化的创造性和自我超越性品格。

作为人实践活动的产物,文化表现为一定的历史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当下的行为方式。

同时,作为有目的性的文化创造,文化还具有引领未来的超越性。

我们不能因为文化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的特征,就故步自封、放弃文化创造的能动性和超越性,否则文化相对主义就会成为一个民族进步发展的障碍。

从文化的评价来看,文化相对主义强调每一种文化都是一种独特的价值存在,文化价值评判的标准在于其自身,而且这种价值标准只对一种民族有效,对其他民族就失去了意义。

这种价值自足的主张不但为某些文化中违反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现象提供了合法性依据,也为纵容自身文化糟粕的行为提供了借口。

文化的最终目的是人的解放与全面发展。

因此,人的解放与发展程度即是评价一种文化价值高低的标准。

从人类社会更替的现实来看,诸种封建社会文化之间可能并无价值高低的差别,但若同奴隶社会文化比较,封建社会因其对人的束缚更少,故而其文化价值更高。

文化价值评价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区分优劣,更重要的是它基于文化创造的超越性可作为一种导向和文化进步的推动力,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

(摘编自马彦超《文化相对主义的限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化普遍主义以欧洲文化为标准,认为其他文化只要进化为欧洲文化,就能步入文明。

B.文化相对主义认识到,人的自我实现促进了文化的产生,同时也是文化最终的归宿。

 

C.文化具有一定的历史性、目的性、创造性和超越性,同时它也具备时间性和空间性。

 

D.文化价值的评价是为了引导和推动文化的进步,而不是对文化进行优劣高低的区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手段采用对比的论证方法,从两个方面分别论述文化相对主义与文化普遍主义的区别。

 

B.文章在论证文化的产生动力及延续原因的基础上,还重点分析了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C.文章在批驳文化相对主义评价标准的基础上,论证了文化价值评价应持的标准及目的。

 

D.文章既肯定了文化相对主义的重要价值,又着重论证了它的多种局限,具有辩证意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化相对主义有利于后发达地区增强文化自信,但它不应该是后发达地区对待自身文化的唯一视角。

B.要想客观认识文化的产生,就要关注文化创造主体的能动性,理清人的自我实现与文化间的关系。

 

C.文化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它具有一定的历史性,所以能对人们当下的行为方式起到决定作用。

 

D.人的解放与发展程度决定了文化的价值,可见文化价值较低的社会,人所受的束缚与压抑会更多。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4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孛的神秘面纱。

此次任务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被软着陆,首次月倍于地球的中继通信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嫦娥4号成为与嫦娥3号不同的全新航天器,概括起来两者有五大不同。

科学目标方面。

嫦娥四号任务均要在月球背面完成,包括实现月基低频射电天文观测、月球背面巡视区浅层结构探测和月球背面巡视区形貌、矿物组份探测。

嫦娥四号探测器项目执行总监张熇说:

“因为没有别的探测器到过月球背面,所以不论是探地形还是探月壤成分,应该都是人类第一次获得一手数据。

工程目标方面。

嫦娥四号任务锁定两个国际首次:

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首次实现地月L2点中继星对地对月的测控、数传中继。

有效载荷方面。

嫦娥四号将降落月球背面,其着陆器携带地形地貌相机、降落相机、低频射电频谱仪等4台有效载荷和1台生物科普载荷,巡视器上共携带全景相机、红外成像光谱仪、测月雷达等4台有效载荷,并将把8台有效载荷带往月球背面冯·卡门撞击坑。

着陆环境方面。

嫦娥四号探测器副总师吴学英介绍说,嫦娥四号的主着陆区为月球背面靠近南极的冯·卡门撞击坑,这里着陆区面积比嫦娥三号的虹湾地区小许多,因为月球背面山峰林立,大坑套小坑,很难找出再大一些、平坦一些的地方。

因此,嫦娥四号着陆器在凸凹不平“巴掌大”的地方软着陆,需要具有比嫦娥三号更准确的着陆精度。

,需要具有比嫦娥三号更准确的着陆精度。

通信方式方面。

嫦娥四号与地球“飞鸽传书”的通信任务由“鹊桥”中继卫星承担,实施与地面的通信信号“接力”,保障嫦娥四号与地球通信联络。

(摘编自《航天专家:

嫦娥四号与嫦娥三号五大不同》,中国新闻网)

材料二:

嫦娥四号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内搭载了棉花、油菜、土豆、拟南齐、酵母和果蝇六种生物,均放置于密封的生普试验栽荷罐内。

生物科普试验载荷传回的照片显示,棉花成功发芽。

截至试验结束前,未从传回数据中观测到其它生物生长状况。

生物科普试验襄备罐由特殊的铝合金材料制成,直径173毫米,高198.3毫米,内部除了6种生物,还有18毫升水和土壤、空气、热控以及两个记录生物生长状态的相机。

生物科普试验载荷于嫦娥四号登陆月球第一天(1月3日)即加电开机,在地面控制中心发送放水指令后,植物种子和果蝇虫卵结束近3个月的休眠状态,进入生物月面生长发育模式。

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在轨工作状态良好,累计工作时间长达212.75.小时,下传照片170多幅。

(摘编自《嫦娥四号生物科普实验载荷中的棉花种子发芽》,北晚新视觉2019年1月15日)

材料三:

美国《福布斯》网站展望称,2019年1月仅月球就会“接待”两批地球来客,它们将开创人类探月历史上的两个“第一”。

报道称,1月初,中国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将在月球冯·卡门撞击坑软着陆并展开巡视,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与月球背面“亲密接触”。

印度也将展开本国第二次月球探测行动,计划于1月31日发射“月船2号”探测器,“史上首次造访月球南极”。

美国《天空和望远镜》杂志网站则透露,包括德国、美国和印度等多国机构冷战期间美苏引领的第一次探月高潮以政治目的为主,因此在1976年之后,这类不惜血本的探月行动一度陷入长期停滞。

但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出于科研目的以及开发月球资源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推动,各国形成新的探月高潮。

月球不但拥有氦-3等丰富的战略性矿产资源,而且还是载人登陆火星的理想中转站,因此欧洲国家、日本、中国、印度等先后都提出本国的月球探测计划。

(摘编自《2019全球航天充满重量级任务环球网》,2019年1月2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嫦娥4号是一种全新的航天器,他通过逐鹿成功登陆月球背面,并借助于鹊桥中继星传回月背影像图。

B.嫦娥4号生物科普实验在河内搭载的6种生物,截止实验结束时,锄棉花成功发芽,为从传回数据中观测到其他生物生长状况。

C.《福布斯》网站称2019年1月,人类将开创探岳历史上的两个第一第1次着陆月球背面,第1次造访月球南极。

D.古老神秘的月球背面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可在嫦娥4号探测器登陆之前,人类从未实现月被着陆和雨乐贝的中继通信。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嫦娥四号携带8台有效载荷为其精准着陆于月球背面的冯卡门撞击坑并传回月背影图像提供了保障。

 

B.通过地月L2中继星地面控制中心开启实验指令,6种生物结束休眠,正式进入生物月面生长发育模式。

 

C.以政治为目的的第1次探月高潮长期停滞后,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各国又形成了以科研为目的的探月高潮。

 

D.随着探月的不断深入,人类将会获取更多的矿产资源,载人登陆火星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

 

6.嫦娥4号登月成功对中国有哪些意义?

请简要概括说明。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狼牙(节选)

刘猛

何志军坐在床上看着人越来越少的宿舍。

雷克明和一中队的副中队长小赵去和北京来的组织部门谈话了,剩下的人大多数也都回原来的单位了。

A军区侦察大队将从此成为战史中不为人知的角落里的那么一个自然段甚至就那么一句话了。

雷克明和小赵回来就收拾东西。

何志军看着他们出去,宿舍又没人了,自己真的成了光杆儿大队长了。

他苦笑,站起身看着外面操练的防化团战士。

没有了参战老兵们的压力,防化团的战士们生龙活虎。

连参加过战争的人都没有了,那场战争的最后一点儿痕迹也从何志军眼前消失了。

真的从此消失了吗?

何志军心中感到一阵悲凉,翻身拿起脸盆和洗漱用具去水房冲澡。

哗啦啦,一盆凉水浇下,让他清醒很多,看着镜子里面自己健壮却伤痕累累的上身。

伤疤是军人的勋章,每一道伤疤都是一枚勋章,一个铁与血的故事。

这些故事真的成为了往事,一个月的集训生活已经让他习惯了和平环境的军营。

但他猛然醒过来——自己虽然下了战场,但还是一名军人!

他匆匆擦干净自己,跑回去穿上常服、戴上帽子、扎起腰带——他要出操,一个人出操——只要有他一个人在,侦察大队就没有消失!

这个信念让已经不年轻的他热血沸腾,他咚咚跑到操场上。

防化团的官兵诧异地看着这个黑脸中校,他以极其标准的姿势跑步到一片开阔的位置上。

他喘着粗气,不是因为疲惫而是因为激动,一种久违的激动,从战场上下来,他再也没有这样激动过。

 

“中国人民解放军A军区狼牙侦察大队现在开始点名——”他自己高喊,用浑厚的嗓子高喊。

防化团的官兵都停止了训练,看着这个从战场上下来的战斗英雄。

何志军这个名字,他们并不陌生,军报和军区《战歌报》都曾长篇报道过他和他的那支传奇侦察队的故事。

这个被敌人敬畏地称之为“狼牙”的侦察兵英雄,是他们这些年轻军人的偶像。

“何志军!

”他喊着自己的名字,然后高声喊,“到!

”然后就安静了,大家都在看他。

何志军心中的情绪是复杂的。

忽然,一个声音从后面低低地传出来:

“大队长,还有我。

”何志军回头,看见了扎着武装带的陈勇。

他很惊讶:

“你还没走?

” 

“我今天晚上搭车回夜老虎团。

看见您出操,我就赶紧过来了。

我没迟到吧?

”陈勇说。

何志军点头:

“没有!

没有迟到,你是个好兵!

”陈勇立正高喊:

“是,请大队长指示!

” 

“陈勇,你自编的少林军体拳,还记不记得?

”何志军高声问。

 

“记得!

”陈勇高喊。

何志军厉声说:

“给我打一套!

”“是!

”陈勇摘下军帽放在一边,走回原位站好姿势。

众目睽睽之下,他高喊一声,起手——腿踢正面、拳扫背面、啪地侧倒。

随即拳脚如同旋风一般,一个人的杀声也是震天,周围的防化团官兵都看得眼花缭乱,心中暗自惊叹这帮侦察兵确实不简单。

陈勇在空中一个分腿飞踹倒地后,鲤鱼打挺起来又是一个组合拳,最后一记弹腿正蹬才慢慢收势。

他的额头流着汗,慢慢收好腿归置军姿。

官兵们都看傻了,何志军却有一种悲凉的骄傲。

 

“是坚守,还是抗议?

何志军立即向后转,麻利敬礼:

“首长好!

副司令脸上是耐人寻味的微笑:

“稍息。

” 

“是!

”何志军转身,“稍息!

陈勇稍息,胸部还在起伏。

副司令看着何志军,笑着说道:

“出操给所有能看见的人,告诉他们,你的侦察大队没有消失,对吧?

”何志军高喊:

“报告首长!

不是!

我出操,是因为我还是个军人!

副司令点点头:

“那就是坚守了?

”何志军说:

“是!

坚守一个军人的信念!

“给你两个选择。

”副司令笑了笑,说,“第一,在军区机关给我当参谋;第二,在军区情报部继续当参谋。

” 

“我想下去带兵。

”何志军苦着脸:

“副司令,我不想再在机关里待了。

”但副司令根本不搭理他这套:

“想跑可没那么容易——我说了两个选择。

” 

“没别的了?

”何志军看着副司令的脸,知道没选择以后说,“那我还是回军区情报部。

副司令看着他说:

“做好被搁置的准备,你会成为搁置在仓库的一门重型火炮。

在没有战争的时期,你就要一直被这么搁置着。

”何志军回味着副司令的话,脸上浮现出一丝苦笑。

(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开头写狼牙大队人越来越少,而窗外防化团士兵却生龙活虎,两者形成对比突出了,狼牙大队被撤销后的冷清景象。

 

B.小说塑造英雄何志军人物形象真实立体,着力表现了他对军队的忠诚,也写了他对副司令的抱怨。

 

C.你会成为搁置在仓库的一门重型火炮暗示了军人在和平年代要耐得住寂寞,也表明副司令对何志军的认可与器重。

 

D.小说标题为狼牙既点名了侦察大队的称号,也象征了以何志军为代表的侦察大队官兵的刚强与血性。

 

8.请简要分析文中何志军的心理变化过程。

(6分) 

9.小说对陈勇打军体拳进行了具体描绘,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文彦博字宽夫汾州介休人其先本敬氏以避晋高祖及宋翼祖讳改焉及进士第,知翼城县,通判绛州,为监察御史,转殿中侍御史。

西方用兵,偏校①有监阵先退、望敌不进者,大将守著令皆申覆。

彦博言:

“此可施之平居无事时尔。

今拥兵数十万,而将权不专,兵法不峻,将何以济?

”仁宗嘉纳之。

黄德和之诬刘平降虏也,以金带赂平奴,使附己说以证。

平家二百口皆械系。

诏彦博置狱于河中,鞠治得实。

德和党援盛,谋翻其狱,至遣他御史来。

彦博拒不纳,曰:

“朝廷虑狱不就,故遣君。

今案具矣,宜亟还,事或弗成,彦博执其咎。

”德和并奴卒就诛。

与枢密使庞籍议省兵,凡汰为民及给半廪者合八万,论者纷然,谓必聚为盗,帝亦疑焉。

彦博曰:

“今公私困竭,正坐兵冗。

脱有难,臣请死之。

”其策讫行,归兵亦无事。

丁母忧,英宗即位,起复成德军节度使,三上表乞终丧,许之。

初,仁宗之不豫也,彦博与富弼等乞立储嗣。

仁宗许焉。

彦博既服阕,复以故官判河南,有诏入觐。

英宗曰:

“朕之立,卿之力也。

”彦博竦然对曰:

“陛下入继大统,乃先帝圣意,皇太后协赞之力,臣何闻力之有?

”帝曰:

“备闻始议,卿于朕有恩。

”彦博逊避不敢当。

寻除侍中,徙镇淮南、判永兴军,入为枢密使、剑南西川节度使。

熙宁二年,相陈升之,诏:

“彦博朝廷宗臣,其令升之位彦博下,以称遇贤之意。

”彦博曰:

“国朝枢密使,无位宰相上者。

臣忝知礼义,不敢紊乱朝著②。

”固辞乃止。

以太师致仕。

卒年九十二。

谥曰忠烈。

(节选自《宋史·卷三百一十三·列传第七十二》)

【注释】①偏校:

地位不高的武官。

②朝著:

即朝班,古代群臣朝见帝王时按官品分班排列的位次,此指官阶品级高低秩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彦博∕字宽夫∕汾州介休人∕其先本敬氏∕以避晋高祖及宋翼祖讳改焉∕ 

B.文彦博∕字宽夫∕汾州介休人∕其先本敬∕氏以避晋高祖及宋翼祖讳改焉∕ 

C.文彦博∕字宽夫∕汾州介休人∕其先本敬氏∕以避晋高祖及宋翼祖讳改焉∕ 

D.文彦博∕字宽夫∕汾州介休人∕其先本敬∕氏以避晋高祖及宋翼祖讳改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服阕又叫做除服,指守丧期满了,除去孝服。

 

B.皇太后是皇帝母亲尊号,皇帝父亲称为太上皇。

 

C.除是拜授官位,即除去就职,授予新的职位。

 

D.太师及太子太师的简称,是太子的道德老师。

 

1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彦博大胆进谏。

他发现将权不专、军法不肃、及时上书,被朝廷采纳。

 

B.文彦博秉公办案,他奉诏查办黄德和诬陷刘平案,顶住压力,秉公办案。

 

C.文彦博功成不居。

英宗继位,他出力甚多,但归功于人,谦逊而不贪功。

 

D.文彦博勇于担当。

他独自提议裁减兵员八万,然反对者中,他独揽责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公私困竭,正坐兵冗。

脱有难,臣请死之。

(2)彦博朝廷宗臣,其令升之位彦博下,以称遇贤之意。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病起书怀

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注】庙社:

宗庙、社稷。

和銮:

又叫和鸾,古代车上的铃铛。

挂在车前横木上称“和”,挂在辆首或车架上称“銮”。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纱帽宽”一语双关,既言其病后瘦损,故感到帽沿宽松,也暗含被贬官之意。

 

B.“庙社”“和銮”为借代,用宗庙社稷借指国家,用车铃借指御驾亲征收复失地。

 

C.此诗从诗人衰病远谪起笔,以挑灯夜读《出师表》收结,跌宕起伏,首尾呼应。

D.尾联用典,追怀古人,以古人自期自许,欲效仿诸葛亮率兵北伐亲征统一国家。

 

15.此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

请联系全诗,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指出,宋荣子虽不受人间毁誉牵制,看淡世间荣辱,但“       ”;列子驾风行走,虽然免于步行,却“       ”。

二人都未达到逍遥之境。

(2)《诗经·氓》通过桑叶枯黄衰败的景象,引出女子婚后在物质和感情上的双重不幸:

自从嫁到你家后,“       ”;女子并没有什么过错,却“       ”。

(3)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记载,滕子京降职任巴陵郡太守的第二年,因“       ,       ”,故重修岳阳楼。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在近年接出的众多电视剧中,露骨的广告植入令人        。

电商平台、美容护肤、饮品……众多     的品牌被简单粗暴地植入剧中,        地进入台词、剧情,甚至由于演员之口详细阐述其功能,不断地打断情节进展,显得突兀而又别扭。

隐蔽性是植入式广告最大的特点,道具、台词、角色、情节等等,都可以成为载体,唯一不同的是,植入得巧妙还是生硬。

巧妙的,观众虽然     ,但还不会影响情节,高明之作还会博人一笑;生硬的、特别过分的,自然引起观众的反感。

从某种意义上说,(   ),而决定植入式广告优劣的则是出品方的专业程度。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目不暇接  深入人心  冠冕堂皇  心知肚明 

B.应接不暇  耳熟能详  冠冕堂皇  心照不宣

C.目不暇接  耳熟能详  堂而皇之  心知肚明

D.应接不暇  深入人心  堂而皇之  心照不宣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由于演员之口详细说明其功能,不断地打断情节进展

B.经由演员之口详细介绍其功能,不断地打断情节进展

C.由于演员之口详细讲述其功能,不断地打断情节进展

D.经过演员之口详细解说其功能,不断地打断情节进展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观众在最大程度上忍耐监管着植入式广告

B.植入式广告在最大程度上被观众忍耐监管

C.监管着植入式广告的就是观众的最大忍耐程度

D.对植入式广告的最大监管就是观众的忍耐程度 

20.下面是一封推荐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5分)

兹有我校高三

(1)班张红同学,拟参加你校自主招生考试。

该生学习成绩相当好,综合素质优良。

一直荣任我校文学社社长,热爱文学,爱好写作,曾在全国作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并有多篇大作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发表。

希望该生能得到垂爱。

21.下面是介绍“中秋节”的思维导图,其中有几处空白,请根据图表内容,合理推断,在空白处填入恰当的词语。

(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2000年,国务院设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奖励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科学家和组织。

2019年1月8日,在人民大会堂向荣获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刘永坦院士、钱七虎院士颁发奖状和奖金。

自2018年度开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由原来的500万人民币提高到800万,并由原获奖者个人仅能支配百分之十改为全部奖金由个人支配。

要求:

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9分)

1.  (3分)C(A项原文说“其他文化如果不进化为欧洲文化,就不能走出野蛮、步入文明”,可见“进化为欧洲文化”是“步入文明”的必要条件,而选项中使用“只要……就”一组关联词,是充分条件的关系,忽略了其它因素的干扰。

B项张冠李戴,  “人的自我实现促进了文化的产生,就是文化最终的归宿”是作者的观点,而不是文化相对主义的观点。

D项曲解丈意,  “而不是对文化进行优劣高低的区分”错误,原文说“文化价值评价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区分优劣”。

2.  (3分)B(“还重点分析了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错误,文章第三段的重点是指出文化相对主义忽略了文化创造主体的能动性和文化的创造性和超越性。

3.  (3分)C(“所以能对人们当下的行为方式起到决定作用”错误,原文说“文化表现为一定的历史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当下的行为方式”,选项删除了“在一定程度上”这个限制语,使得结论绝对化。

(二)(12分)

4.(3分)B(对应信息在材料二第一段,原文说“截至实验结束前”,可见实验还未结束,该项表述曲解文意。

5.(3分)C(对应信息在材料三第二段,“以科研为目的”不符合文意,该项表述以偏概全。

6.(6分)①获得月背地形、土壤的一手数据;②开启了中国生物科普试验新项目;③凸显中国航天科技的实力。

(每点2分,共6分)

(三)(15分)

7.(3分)B(“对副司令的抱怨”错。

8.(6分)①在宿舍看着官兵陆续离开,面对侦察大队被撤销,何志军心情悲凉,冷静下来后,军人的信念,让他的心情变得激动;

②在操场出操训练,一方面为自己的坚守和战友的优秀感到骄傲,一方面又为侦察大队的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