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下语文 第二单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19569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1.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五下语文 第二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部编版五下语文 第二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部编版五下语文 第二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部编版五下语文 第二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部编版五下语文 第二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部编版五下语文 第二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部编版五下语文 第二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部编版五下语文 第二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部编版五下语文 第二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部编版五下语文 第二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部编版五下语文 第二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部编版五下语文 第二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部编版五下语文 第二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部编版五下语文 第二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部编版五下语文 第二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部编版五下语文 第二单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部编版五下语文 第二单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部编版五下语文 第二单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部编版五下语文 第二单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部编版五下语文 第二单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五下语文 第二单元.docx

《部编版五下语文 第二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五下语文 第二单元.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五下语文 第二单元.docx

部编版五下语文第二单元

东街小学教学笔记第13课时

课题

5.草船借箭

(1)

教学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1.认识“瑜、忌”等9个生字,会写“妒、忌”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推却、都督、迟延、探听、幔子、私自、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内容。

教学

重点难点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内容。

2.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人物的特点。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

(1)【出示课件1】教师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请同学们欣赏。

(2)播放完毕后出示歌词:

【出示课件2】

(3)学生阅读歌词,说说对这首歌的了解。

2.简介《三国演义》。

【出示课件4】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三、再读感知,整体感知

(一)理清顺序。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叙述的?

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故事串接起来的?

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了解起因、经过、结果。

(1)故事的起因:

周瑜妒忌诸葛亮,用十天内造十万只箭的任务来为难、陷害诸葛亮。

(2)故事的经过:

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了十万只箭。

(3)故事的结果:

诸葛亮借箭成功,周瑜自叹不如。

四、细读课文,了解起因

1.教师简介“草船借箭”的时代背景。

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称为“魏、蜀、吴”三国。

 

2.请同学们默读文章第一、二自然段,看看从这部分课文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3)周瑜要害诸葛亮,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词句了解到的?

(他们的对话。

)【出示课件8】

①当时,周瑜是吴国的是大都督,难道他不知道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好吗?

(周瑜是知道的,他明知故问。

②周瑜这样问的目的是什么?

(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意欲加害诸葛亮。

这是周瑜设好圈套,明里共商军事,暗里设陷阱害人,明知故问。

(3)周瑜设计想陷害诸葛亮,他是怎样一步一步达到自己的目的的?

【出示课件9】

①“公事”是什么意思?

(朝廷之事;公家之事。

)“推却”又是什么意思?

(借理由推托、拒绝。

)为什么不能推却?

课堂提问或

学生活动

A.周瑜设计想陷害诸葛亮,诸葛亮是怎么做的?

B.诸葛亮明知周瑜要害他,为什么不揭穿他,反而接受赶造十万枝箭的任务,还要立下军令状,说三天造好十万枝箭呢?

从中可看出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

板书设计

故事的起因:

(1)周瑜妒忌诸葛亮,用十天内造十万只箭的任务来为难、陷害诸葛亮。

(2)故事的经过:

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了十万只箭。

(3)故事的结果:

诸葛亮借箭成功,周瑜自叹不如。

作业布置

1.写生字。

2.熟读课文。

教学反思

 

集体备课

笔记

 

东街小学教学笔记第14课时

课题

5.草船借箭

(2)

教学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1.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对诸葛亮筹划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内容的研读。

2.感受诸葛亮足智多谋,安排周密,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的本领。

教学

重点难点

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草船借箭的原因是什么?

2.通过第1~2自然段的学习,我们还了解到什么?

3.这部分课文的哪句话点出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原因?

二、了解“借箭准备”,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1.诸葛亮请谁帮忙做借箭前的准备?

(鲁肃)

2.鲁肃是周瑜的部下,为什么诸葛亮敢于向他求助?

(诸葛亮深知鲁肃为人忠厚,顾全大局。

3.从哪里可以看出鲁肃为人忠厚,顾全大局?

请默读课文3~5自然段,把书上有关句子标出来。

4.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相机指导。

【出示课件4】

5.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做哪些准备?

【出示课件5】

(1)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做好哪些准备?

(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多名军士。

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

(2)诸葛亮为什么对鲁肃说“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

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

三、精读“借箭经过”,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1.指名读课文6~9自然段,标出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有关语句。

2.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

从哪些地方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①算好天气:

第三天有大雾。

②算好受箭方法:

把船一字摆开,两面受箭。

③算好鲁肃:

忠实守信。

④算好周瑜:

嫉贤妒能,阴险狡诈。

⑤算好曹操:

谨慎多疑。

四、了解“借箭结果”,感受人物形象

1.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2.结合课文说感受。

教师小结:

草船借箭的前前后后,的确说明了诸葛亮神机妙算。

“周瑜大吃一惊,长叹道:

‘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这句话照应了课文开头的第一句话。

 

课堂提问或

学生活动

①周瑜的智商不如诸葛亮,因为周瑜想到的是“造箭”,而诸葛亮想到的是“借”箭。

②周瑜的胸襟不如诸葛亮,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而诸葛亮宽厚待人,顾全大局。

③诸葛亮考虑问题的能力,观察事物的能力,掌握天文、地理的能力都要胜过周瑜。

板书设计

起因:

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内造十万只箭的任务来为难、陷害诸葛亮。

经过:

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了十万只箭。

结果:

诸葛亮借箭成功,周瑜自叹不如。

作业布置

运用学会的阅读方法,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三国演义》中自己感兴趣的章节。

教学反思

 

集体备课

笔记

 

东街小学教学笔记第15课时

课题

5.草船借箭(3)

教学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1.提高抓重点词句、前后联系读懂课文的能力,体会诸葛亮的杰出才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

重点难点

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一 欣赏名著,品读经典

1.老师梳理、概括以下几种学习方式。

(1)读:

有感情地朗读。

(2)说:

选择故事最精彩的部分,再加上自己的想象,有声有色地说一说。

(3)演:

邀请老师或者几个同学,分角色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4)评:

评说诸葛亮“神机妙算”——知人心。

(5)写:

根据看过的、改编过的电视剧,展开想象,扩充、编写“诸葛亮知人心”的某些场景。

二 营造“对话”,塑造人格

1.谁能用恰当的成语或四字词语来概括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

(学生上台板书。

2.用下面的关联词训练说话。

因为……所以……  如果……就……  只有……才……

虽然……但是……  一……就……

3.汇编诗歌,体味经典。

草船借箭不寻常,要论成败有文章。

都督周瑜欲陷害,孔明先生巧应对。

妙算天文雾漫天,通晓地理蒙曹操。

洞悉人心妙计成,箭如雨下满载归。

神机妙算诸葛亮,世世代代美名扬。

请喜欢的同学读一读,也可以背诵下来。

演:

如果选择“演一演”的学习方式学习“诸葛亮知人心”这方面的内容,该怎样演才能身临其境?

 

三 链接名著,拓展文本

请同学们自由畅谈读原著《三国演义》的体会,如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第五十一回“曹仁大战东吴兵,孔明一气周公瑾”;第五十五回“玄德智激孙夫人,孔明二气周公瑾”;第五十六回“曹操大宴铜雀台,孔明三气周公瑾”,等等。

1.整体来看,这节课的讲述会有点儿赶时间,所以留给学生的时间就有点儿不充裕。

有些体现学生动手、动口的活动没有让学生实践。

教师在教学时要合理分配时间,注意讲解重点。

2.本课的故事性很强,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多读、多讲、多练,并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多锻炼学生的表述能力。

 

课堂提问或

学生活动

1.请同学们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学习伙伴欣赏名著,品读“诸葛亮知人心”这方面的内容。

2.小组交流,全班汇报,自由欣赏、品读。

引导学生围绕“神机妙算——知人心”进行汇报,老师参与互动。

 

板书设计

草船借箭不寻常,要论成败有文章。

都督周瑜欲陷害,孔明先生巧应对。

妙算天文雾漫天,通晓地理蒙曹操。

洞悉人心妙计成,箭如雨下满载归。

神机妙算诸葛亮,世世代代美名扬。

作业布置

1.摘抄

2.概括出来的表示人物性格特点的词语,

教学反思

 

集体备课

笔记

 

东街小学教学笔记第16课时

课题

6.景阳冈

(1)

教学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1.认识“倚、著”等19个生字,会写“冈、饥”等15个生字,读写“晌午、筛酒”等词语。

2.指导学生遇到不明白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和阅读经验猜出词语的大致意思。

教学

重点难点

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弄清楚,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出示课件】教师播放《水浒传》电视剧主题歌曲,请同学们欣赏。

2.播放完毕后教师提问:

这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

(这是电视剧《水浒传》的主题歌。

3.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节选自《水浒传》第二十三回的课文《景阳冈》。

(板书:

景阳冈)学生齐读课题。

4.简介作者。

【出示课件】施耐庵(约1296-约1370),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

泰州兴化人。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出示课件7】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想想: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叙述的?

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接起来的?

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

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

 

1~4自然段:

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

5~7自然段:

武松不听劝告,执意上冈。

8~12自然段:

武松赤手空拳打死打虎。

13自然段:

武松打虎后下冈。

(板书:

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四、细读课文,了解喝酒

1.请同学们默读文章第1~4自然段,标注出人物对话,着重标注武松的语言,看看从这部分课文能了解到什么。

2.学生作批注,自我品读探究。

3.学生小组交流自学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人物对话交流自己的感受。

4.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全班交流:

【出示课件10】

 

课堂提问或

学生活动

(1)从这部分课文中,你了解到什么?

(①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

②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

(2)课文是怎样表现武松豪放、倔强性格的?

(通过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

板书设计

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作业布置

学生自由组合练习分角色朗读。

教学反思

 

集体备课

笔记

 

东街小学教学笔记第17课时

课题

6.景阳冈

(2)

教学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1.能简要地说一说故事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详细讲述武松打虎的部分。

2.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动作等了解人物的特点,了解武松豪放、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

教学

重点难点

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并且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学习了课文第1,2自然段。

2.通过第1,2自然段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什么?

(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

3.从这部分课文我们了解到武松的什么特点?

(豪放、倔强)

二、学习课文3,4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3,4自然段,说说这部分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武松上冈,见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决定继续上冈。

2.从这部分课文中,你又了解到武松的什么性格特点?

(板书:

倔强、固执和无畏)

3.作者是怎样表现武松的性格特点的?

(作者通过心理活动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4.找出描写武松心理活动的句子,读一读,深入体会。

【出示课件3】

三、学习课文5,6自然段。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5,6自然段,标出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反复阅读。

讲解5,6自然段【出示课件5】

(1)读一读,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说说你从这段话知道了什么?

(学生阅读。

(2)小组交流,小组长汇总学生发言。

 

四、学习课文第7自然段。

1.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2.结合课文说感受。

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课堂总结【出示课件16】:

《景阳冈》出自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

全文叙事有头有尾,情节完整,引人入胜。

作者运用了多种表现方法来刻画人物,特别是在动词的运用上,很有特色,对表现武松打虎时的惊心动魄的场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使文章大大增色。

2.拓展延伸【出示课件17】:

课堂提问或

学生活动

在《水浒传》这部小说中,作者还刻画了许许多多人物,并且这些人物都有表现自己特点的绰号,如及时雨宋江、玉麒麟卢俊义、智多星吴用、黑旋风李逵、浪里白条张顺等。

请你选自己喜欢、熟悉的人物了解他的绰号,感受施耐庵是如何既传神又真实地塑造人物形象的。

板书设计

景阳冈

喝酒——豪放、倔强上冈——倔强、固执和无畏

打虎——机智灵敏、有勇有谋下冈——机敏

作业布置

了解武松打虎的过程。

教学反思

 

集体备课

笔记

 

东街小学教学笔记第18课时

课题

7.猴王出世

(1)

教学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9个要求会认的生字:

“曰、胎、俱、皆、涧、猿、竭、窍、灶”,掌握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猴、胎、俱、皆、涧、猿、崖、瀑、窍、灶”。

2.了解石猴出世并成为美猴王的经过。

结合有关语句,了解石猴的性格特点。

教学

重点难点

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美猴王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品质。

一、谈话导入

在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中,有一部充满奇幻色彩的古典小说《西游记》,它是一部妇孺皆知的神话小说,我们回味一下西游记的精彩片段。

你最喜欢那个人物形象?

(学生自由发言)

二、初读课文读通语句

1.大声读课文,注意断句合理,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可以借助字词典解决,或向同桌请教。

2.交流读书情况,教师帮助解决个别字词。

字词情况:

强调“俱、猴、崖”字的写法。

3.这样的石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勇敢自信)细读,并在关键的地方画出记号,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可以借助字词典解决,或向同桌请教。

交流读书情况。

三、浏览课文感知内容同学们把课文通顺,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石猴是从哪儿来的?

它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请你再次捧起课文细读,并在关键的地方画出记号。

要求:

石猴是从哪儿来的?

(用原文回答)

生:

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

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

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

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

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它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生:

因为它第一个进入水帘洞,于是要求众猴称它为猴王。

 

2.这样的石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勇敢自信)细读,并在关键的地方画出记号,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可以借助字词典解决,或向同桌请教。

3.交流读书情况。

四、照样子,写词语

  日精月华:

日()月()日()月()日()月()

  天造地设:

天()地()天()地()天()地()

附答案:

日新月异日积月累

天长地久天寒地冻天罗地网

课堂提问或

学生活动

1.孙悟空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同学们把课文通顺,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石猴是从哪儿来的?

它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板书设计

一、形近字组词:

  俱()崖()瀑()胎()

  惧()涯()爆()怡()

作业布置

二、将错别字圈出,改正在后面的括号里

  树支()桥粱()抓耳挠鳃()避署()疲蜷()伸头缩项()

教学反思

 

集体备课

笔记

 

东街小学教学笔记第19课时

课题

7.猴王出世

(2)

教学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1、结合有关语句,了解石猴的性格特点。

2、朗读课文,感受古典白话文的特点。

教学

重点难点

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理解“石猴”勇敢顽强、一心想着大家的品质,受到教育。

一、复习导入:

指名读课文,石猴如何成为猴王的?

一蹦,蹦出一个石猴;一跳,跳出一位猴王。

二、品读语言,深入感悟猴王形象

(一)精读课文,思考那这孙悟空到底是怎样的一只猴子呢?

石猴能成为王,凭借的是什么?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二)学生自主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1.课件出示句段赏析“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

“我进去!

我进去!

(1)眼前的孙悟空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

勇敢无畏,毛遂自荐,聪明伶俐,身手不凡……

生:

石猴能成为猴王,凭借的是勇敢。

(2)想象当时的情景,读一读相关语句。

2.课件出示句段赏析“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眼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座铁板桥”

(1)读句子,注意“瞑、蹲、纵、跳、睁、抬、观”这些动词。

(2)边读边想象石猴进洞的情景

(3)想象当时情景,再读一读相关语句;

(4)石猴能成为猴王,凭借的是什么?

3课件出示句段赏析“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何不拜我为王?

(1)石猴能成为猴王,凭借的是什么?

(2)生:

石猴能成为猴王,凭借的是聪慧、机敏。

 

三、总结提升,整体把握猴王形象

(一)通过学习,你对孙悟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请谈一谈?

(二)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对猴王的印象--你说我说孙悟空。

生:

活泼可爱、无私无畏、敢作敢为等。

四、品读课文,从课文的哪些细节描写中可以看出他的这些个性品质特点?

1、预设重点研读“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生:

这句话写石猴的日常生活,勾勒出一个在林间自由自在、快活逍遥、亲和友善而又顽皮可爱的小石猴形象。

语言有何特点?

(生动形象、简练、排比、对偶、读来朗朗上口)板书

五、拓展延伸激发兴趣

今天我们读《猴王出世》,感受到了一个活泼机灵、敢作敢为的猴王,走进《西游记》你就会发现不止一个这样活灵活现的人物,这都因语言的珍珠随处可见,捧起它肯定会让你爱不释手,这就是经典名著的魅力。

课下同学们读《西游记》原著,感受古代白话文语言的魅力。

课堂提问或

学生活动

1.读着这样的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一只怎样的石猴?

(活泼、机灵、快乐)

2.读着这些文字,一只怎样的猴王出现在你的眼前?

(敢作敢为、自信、动作灵敏)

板书设计

猴王出世

勇敢自信活泼、快乐敢作敢为、动作灵敏

拟人的运用使句子生动,连用动词很准确、生动形象、简练、排比、对偶、读来朗朗上口

作业布置

把成语补充完整

拱伏无()各抒己()兴国()邦平()近人()里如一酸甜()口盛气()人千()一发身()其境

教学反思

 

集体备课

笔记

 

东街小学教学笔记第20课时

课题

8.红楼春趣

(1)

教学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中的“恰、屉”等9个生字,读准课文中难读的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重点语句,通过阅读、想象等策略,大致读懂课文,

教学

重点难点

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大致读懂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分析鉴赏小说中人物形象。

抓住文中细节描写,品味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

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1.【出示课件2】播放《红楼梦》插曲。

师生交流,了解《红楼梦》的故事梗概和主要人物。

2.老师朗诵: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曹雪芹在《红楼梦》的第一回里这样说。

是啊,几百年来,有多少人在探索着《红楼梦》的秘密,可是,有谁能了解其中的滋味呢?

3.谈话激趣:

《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的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

黛玉很小的时候,母亲去世,父亲把它送到荣国府,与外祖母贾母一起生活。

宝玉是黛玉二舅父的儿子,也是贾母的宝贝孙子。

课文讲述的就是宝玉、黛玉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

本文选自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七十回,题目为后人所加。

(板书:

放风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解决字词。

教师先范读,之后学生自由朗读。

要求读正确,通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不懂的地方标下来和同桌交流。

(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圈画文中描写的人物,以及人物外貌、语言的句段,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2.交流资料,说说读对文中人物的了解。

 

三、了解内容,感受人物。

1.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在阅读中了解故事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出示课件10】

(1)课文中的人物很多,你觉得中心人物是谁?

(2)本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这件事表现了什么?

(3)你对课文中的哪一个人物的印象最深?

为什么?

2.小组同学互相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班内汇报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4.了解故事内容。

第一部分(1—2自然段)主要叙述看到了挂在树上的风筝,黛玉等人决定拿出风筝放晦气。

第二部分(3—6自然段)主要叙述了贾宝玉和众姐妹、丫头们放风筝的欢乐场景。

 

课堂提问或

学生活动

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课堂总结:

通过阅读我们了解了文章中贾宝玉和众姐妹、丫头们在大观园中放风筝的欢乐情景,感受到了他们对自由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2.学会了借助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板书:

对自由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板书设计

贾宝玉、林黛玉、丫头们

姿态:

飘飘飖飖

形状:

鸡蛋、黑星儿

作业布置

课下希望同学们从《红楼梦》中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阅读,读出《红楼梦》中悠久的历史,读出《红楼梦》中灿烂的文化,读出作者表现人物特点的独到之处。

教学反思

 

集体备课

笔记

 

东街小学教学笔记第21课时

课题

口语交际:

怎么表演课本剧

教学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1.掌握将课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