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四中届高三一轮月考三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250955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49.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日照四中届高三一轮月考三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山东省日照四中届高三一轮月考三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山东省日照四中届高三一轮月考三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山东省日照四中届高三一轮月考三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山东省日照四中届高三一轮月考三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山东省日照四中届高三一轮月考三历史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山东省日照四中届高三一轮月考三历史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山东省日照四中届高三一轮月考三历史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山东省日照四中届高三一轮月考三历史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山东省日照四中届高三一轮月考三历史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日照四中届高三一轮月考三历史试题.docx

《山东省日照四中届高三一轮月考三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日照四中届高三一轮月考三历史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日照四中届高三一轮月考三历史试题.docx

山东省日照四中届高三一轮月考三历史试题

日照四中2016届高三一轮月考(三)

历史试题

第Ⅰ卷

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史载,周幽王宠幸褒姒,废申后及太子宜臼,立褒姒为后,立其子伯服为太子。

宜臼逃奔申国,申后父亲申侯联合曾国和犬戎杀死幽王,并拥立原太子宜臼为王,即周平王。

材料表明

A.申侯遵从血缘宗族关系权力政治原则

B.申侯代表统治阶级内部正义进步力量

C.申侯通过与诸侯的联盟展开称霸斗争

D.申侯僭越了以分封为特征的等级制度

2.张分田在《中国帝王观念》中提到: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皇帝观念和皇帝制度既是社会大众对君主制度普遍信仰的产物,又是君主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产物。

皇帝称号是在君权观念不断扩张的历史条件下,社会群体性政治观念与秦始皇个性化选择相结合的结果。

”作者的主旨是

A.皇帝观念是秦始皇个性化强加选择的结果

B.皇帝制度是历史长期发展演变的必然产物

C.皇帝称号是社会群体性政治观念的集中体现

D.皇帝制度是社会大众对君主制度信仰的产物

3.西汉的《汜胜之书》载:

“种麦得时无不善,夏至后七十日可种宿麦,早种则虫而节,晚种则穗小而少实”,“冬至后一百一十日可种稻”。

东汉的《四民月令》则说:

“凡种小麦,得白露节可种薄田,秋分种中田,后十日种美田。

”这主要说明

A.古人根据节气探求最佳播种时间B.两汉时期比较重视对小麦的种植

C.南稻北麦的粮食生产格局已形成D.稻麦轮作制在两汉时期已被推广

4.周公要求统治者“敬天保民”,孔子主张“德治”,孟子提出“仁政”,董仲舒提倡“天人感应”、“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朱熹强调“正君心”。

材料表明,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

A.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B.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

C.顺应天意,无为而治D.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

5.史学家许倬云认为:

“在种族观念上,以汉族的‘我者’,打起驱除满族的‘他者’,可是又以西方宗教为口号,挑战中国的儒佛道三家,却又是颠倒了‘我者’与‘他者’的相对地位。

”这一观点旨在说明

A.新文化运动冲击了传统思想B.太平天国挑战清朝统治

C.洋务运动存在自相矛盾现象D.辛亥革命推翻满清政权

6.清流派在晚清政坛上十分活跃,他们品评人物、抨击时政、弹劾权贵,多洁身自好,操守廉洁,是中国传统士大夫的代表。

李鸿章评价说:

“此辈皆少年新进,毫不更事,亦不考究事实得失、国家利害,但随便寻个题目,信口开河,畅发一篇议论,藉此以露头角;而国家大事,已为之阻挠不少”。

这表明他认为

A.清流派是晚清时期先进的政治派别B.清流派的作为不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C.清流派对晚清社会发展有积极影响D.清流派推动了洋务运动的深入开展

7.有学者认为,“洋务运动”最重要的历史作用便是增强了集权专制控制社会的能力,相应地减少了国民所能保留的自然权利,客观上为专制升级提供了物质条件。

这说明

A.洋务运动使清朝专制达到了顶峰B.洋务运动改变了晚清政府的政治体制

C.洋务运动剥夺了民众的民主权利D.洋务运动是晚清加强专制的经济手段

8.严复称:

“夫所谓富强云者,质而言之,不外利民云尔。

然政欲利民,必自民各能自利始;民各能自利,又必自皆得自由始;欲听其皆得自由,尤必自其各能自治始;……民之能自治而自由者,皆其力、其智、其德诚优者也。

”在此,严复认为

A.政治、经济改革促进国民素质的提高B.欲要国家富强必须提高国民的素质

C.政治和经济改革措施决定国家的兴衰D.国家的盛衰决定了国民素质的优劣

9.“通州之设纱厂,为通州民生计,亦即为中国利源计。

通(通州)产之棉,力耕丝长,冠绝亚洲,为日厂之所必需,花往纱来,日盛一日,捐我之产以资人,人即用资于我之货以售我,无异于沥血肥虎,而袒肉以继之,利之不保,我民日贫,国于何赖?

”材料反映的主要思想是

A.变革政体实行君主立宪B.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

C.创办实业解决民生疾苦D.发展实业挽回国家利益

10.1915年,北洋政府颁布《权度法》(权度,指度量衡制度),规定“权度以万国权度公会所制定铂铱公尺、公斤原器为标准”。

为照顾各地传统习惯,将权度分为旧制和新制,两制同时使用。

这些措施

A.有利于促进国内贸易的发展B.便利了欧洲列强的经济侵略

C.促进了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D.影响了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

11.孙中山曾说:

“中国古昔有唐虞之揖让,汤武之革命,其垂为学说者,有所谓‘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有所谓‘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

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

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

”这表明他

A.纯粹学习西方民主思想B.侧重借鉴美国共和制度

C.以推翻满清帝制为目标D.汲取了古代的民主思想

12.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斯在对五四运动进行评价时写道:

我向上海的总领事发出具体的指示,告诫美国侨民团体,既不要鼓动也不要反对这场运动……没有人会不同意中国学生的目的和理想,他们是在为民族的自由和新生而战。

我本人也极感同情……”这段材料表明

A.美国同情支持中国的五四运动B.五四运动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

C.五四运动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同D.五四运动是彻底地反帝反封建

13.牛津大学中国研究专家米德博士说:

“尽管中国的抗日战争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后已成为世界大战的一部分,但国共军队牵制了100万日本军队的事实并没有在后来的历史记录中得到充分重视。

……(但)没有中国的抗日战争,二战在欧洲战场的战事会更加扑朔迷离,出现其他变故”。

作者主要想说明

A.中国抗日战争是二战时间最长的战争

B.中国军队牵制100万日军不符合事实

C.重视抗日战争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D.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14.下图反映了解放战争时期某一阶段的战争态势。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

A.国民党挑起全面内战B.解放军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C.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D.国民党与共产党战略决战开始

15.1953年1月,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会议指出:

“教育是文教工作中的重点,而教育工作的重点是高等教育。

必须研究解决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大力整顿中等技术学校,并吸收大量工人进入学校。

”这一会议

A.提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B.是为了整顿和改造旧教育

C.顺应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要求D.旨在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16.在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罗马制定了《十二铜表法》第三表(执行)。

规定:

“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把债务人押家中拘留,用皮带或脚镣拴住,但(脚镣)重量最多为15磅。

愿减轻的听便。

”材料反映罗马法的基本特点是

A.保护平民利益,打击贵族特权B.保护私人财产,注重公平原则

C.注重法律程序,保证司法平等D.保护罗马共和国境内所有居民

17.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指出,1721年沃尔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英国的内阁制形成。

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正处在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中国清王朝也于1732年设立军机处,极权政治进入新阶段。

从世界政治文明进程演进的角度来看,这一论述意在强调

A.英国政治文明的多样性B.世界政治文明的渐进性

C.英国政治文明的开创性D.英国政治文明的复杂性

18.《国家强盛之道:

怎样做大国》一书指出:

“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

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

”这一发展轨迹

A.是资本主义殖民扩张的结果B.最终改变了欧洲的传统地位

C.与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有关D.是欧洲“商业革命”的结果

19.英国史学家阿伦·布洛克说:

“启蒙运动的了不起的发现,是把批判的理性应用于权威、传统和习俗时的有效性,不管这权威、传统、习俗是宗教、法律、社会方面的,还是政府方面的。

”在此,阿伦·布洛克

A.赞赏启蒙思想家抨击专制统治的腐朽

B.认为批判的理性能够应用于众多领域

C.肯定启蒙思想家敢于挑战权威和政府

D.指出英国启蒙运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0.康德认为:

“启蒙运动这样一件大好事,它必定会把人类从其统治者的自私自利的扩张计划之下拯救出来……随之而来的启蒙了的人们对于自己已经充分理解到的好处所不可避免地要采取的一种衷心的同情,就必定会一步步地上升到王座上来,并且甚至于会对他们的政体原则发生影响的。

”这一言论说明

A.思想启蒙是政治变革的前奏B.启蒙思想必定动摇君主统治

C.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D.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

21.“仅在实施的头一年,就有一万家企业租了出去,其中大部分都转到了私人手上。

按其规模说,这都是些工人不超过5人的小作坊;它们通常利用本地的原料,生产日用必需品。

……和以前相较,对照是令人惊讶的,因为在苏维埃政权的初年私人贸易是被禁止的,而对工人的剥削是绝对不允许的。

”据此可知,当时苏俄(联)

A.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B.推行农业集体化

C.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实行新经济政策

22.美国前总统肯尼迪曾明确指出:

“美国的责任是帮助每一个国家获得最基本的发展,而不是只帮助与美国结盟的国家。

……所以现在该是转向印度这样的不结盟国家的时候了”“如果我们只是将与欠发达国家的友谊建立在军事联盟和‘投西方一票’上,那只会使那些国家更加靠近极权主义,并会增加地区战争的可能性”。

材料表明美国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出于美苏“冷战”对抗的需要B.帮助世界上所有国家发展经济

C.帮助发展中国家打击基地组织D.拉拢印度与中国展开各种对抗

23.下图材料中的时间轴所列事件,反映的主题是

A.工业文明进程中生产组织模式的发展变化

B.人类社会由孤立分散走向整体世界的过程

C.西方殖民扩张不断发展和深入的历史进程

D.经济全球化“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

24.2015年7月25日“人民币国际化”研讨会上黄益平教授指出20世纪初的时候,美国已经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但到布雷顿森林体系才真正确定了美元在世界范围内的国际货币地位。

这反映了货币国际化形成

A.由国家的经济实力直接决定B.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C.是一个极其漫长的历史过程D.由国际经济秩序的机构决定

第Ⅱ卷

本卷包括必做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40题、41题为必做题。

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5题为选考题(本次为必做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古代中国,从男尊女卑的观念出发,统治者制定了一整套法律、伦理道德的原则,用以规范和限制女性的行为……中国古代把“主内”作为对女性的角色定位,把相夫教子作为女性的天职……

——摘编自《中国古代社会女性的独特贡献》

材料二19世纪末,中产阶级的女性地位发生了变化,人们对中产阶级女性的主要期待不再是做家务,而是做母亲。

书刊杂志和社会舆论都在宣传这样一种观念:

母亲应该关心全家人的身心健康……人们也期待着母亲们能够保留传统的美德和保持女性的特点。

油画《贝尔利一家》中……作为丈夫和父亲的男人坐在桌子前的椅子上,这暗示着他是与事业和家外的世界相连的;而作为妻子和母亲的女人站在孩子们中间,则表明她处于“主内”地位。

——《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家庭文化探析》

材料三“口红效应”这一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理论也在海外媒体上不断亮相。

所谓“口红效应”是指在美国,每当经济不景气时,口红的销量反而会直线上升。

……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人们仍然会有强烈的消费欲望,所以会转而购买比较廉价的商品。

尤其是战争期间,政府和传媒都鼓励妇女们涂抹着口红进入工厂或军队,唇间一抹亮丽的红色成了鼓舞士气的法宝。

由于大工厂多转产战备物质,各个时装公司纷纷承担起口红生产的任务,这保证了口红在战争期间的供应。

美国海军特地开办培训课程,让女兵们学习,如何快速完美地化妆,同时还规定,从军女性的口红颜色必须与她们制服上红色臂章和帽子上红色细绳相搭配。

——《美丽与禁忌:

口红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古代中国女性与近代西方女性的地位和职责,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二者社会地位和职责形成的背景。

(12分)

 

(2)根据材料三,指出美国“口红效应”出现的原因。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女性地位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13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史观是学习与研究历史知识的基本价值指向和评判是非功过的一把标尺。

近年来,除唯物史观外,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以及阶级史观等在历史学习与研讨中都有一定程度的运用。

但究竟采取何种史观研讨历史,还须结合具体的问题进行考量。

具体来讲,分析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社会的发展、中西之间的关系可采用文明史观的视角,

(1)……而梳理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思想的变迁,运用阶级史观分析则更加贴切,

(2)……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补充材料中省略的文字内容。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45.(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武则天承袭贞观年间整顿吏治、严惩贪污的政策,“尝与宰相议及刺史、县令”,并派遣“使者以六条察州县”,考核州县官吏是否清正称职。

对于贪赃枉法官吏,不论官位高低,一律严惩不货。

正如《资治通鉴》所评说:

“太后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称职者,寻亦融之,或加刑诛。

抉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

镇压反对势力,打击旧门阀士族,扶植庶族地主出身官僚,发展科举制。

”在武则天执政时期,虽然爆发过徐敬业和宗室诸王发动的叛乱,但是吏治清明,政局稳定,使广大农民得以休养生息,因而社会生产有发展,垦田和户口数字大幅度地增长。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武则天为巩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

(6分)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武则天的措施对唐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9分)

 

参考答案

ABABBBDBDBDBCBCBCBCADADB

40.(25分)

(1)地位:

处于从属和被支配地位。

(2分)

职责:

“主内”,照顾家庭、相夫教子。

(2分)

背景:

中国:

以农业为主导的自然经济长期存在;儒家和理学思想宣传伦理道德,女性地位受到压制。

西方:

文艺复兴等推动了欧洲思想解放;工业革命的开展,加速了社会与家庭的分工。

(8分)

(2)原因:

为刺激经济复苏,美国政府采取鼓励消费的政策;为提振危机后人们的精神;美国军方为提振士气,要求女兵化妆;等等。

(6分)

关系:

女性地位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一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状况决定了女性的社会地位;她们的地位也会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而得到不断的提高;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也将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7分,符合逻辑推理和社会发展即可)

41.

(1)从文明史观的角度分析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的发展过程,可以洞见中国社会内部政治文明、经济文明、思想文明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同时,伴随着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东西方文明发生碰撞;正是这种碰撞的发生促进了中国社会内部的裂变,中国不断调整自己的文明程度以顺应世界发展潮流。

(6分)

(2)运用阶级史观分析近代中国社会思想的变迁,有利于更加深刻具体地梳理不同阶级、阶层的思想主张及其历史地位,如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代表林则徐、魏源等人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代表李鸿章、张之洞等人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张,并将之付诸实践,体现了他们为地主阶级服务、维护清王朝统治的初衷;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则主张变革政治制度,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维护资产阶级利益服务。

(6分)

45.

(1)整顿吏治,严惩贪官;发展科举制,选贤任能;休养生息,发展农业生产。

(6分)

(2)肃清吏治、发展生产,有利于政治清明,政局稳定;打击门阀士族,促进了“平民政治”的发展;完善了科举制,扩大了政权的基础;发展农业,促进了唐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这些措施都为唐玄宗前期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9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