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346363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79 大小:71.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9页
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9页
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9页
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9页
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9页
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9页
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9页
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9页
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9页
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9页
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9页
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9页
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9页
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9页
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9页
亲,该文档总共7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docx

《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docx(7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docx

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

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

11.揭开雷电之谜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能根据文中的描写画出富兰克林实验用的风筝。

3.了解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冒着生命危险揭开雷电之谜的故事。

感受科学家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

默读课文,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能根据文中的描写画出富兰克林实验用的风筝。

课前准备:

1.请个别学生事先做好物体导电的小实验。

2.查找什么是避雷针,了解雷电的知识。

3.查找科学家富兰克林的有关资料。

4.查找文学家鲁迅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

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你对雷电了解多少呢?

学生交流并做物体导电的小实验。

教师介绍:

什么是避雷针?

为什么要在楼房或高塔上安装避雷针?

二;出示课题。

板书:

11.揭开雷电之谜

提问:

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

三:

学习课文,感悟课文。

1.指名读课文最后一节。

重点读:

“风筝实验轰动了全世界。

2.思考:

“轰动”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这个风筝实验会引起全世界的轰动?

3.学生自读课文并交流。

4.默读课文第3、4节,思考:

(1)富兰克林精心设计的风筝是怎样的?

划出句子读一读。

再根据描述画出这只风筝并配上简单的文字说明。

(2)从哪里看出他是冒着生命危险从天空摄取闪电,揭开雷电之谜的?

(3)文中说他“是18世纪电学史上的一位勇士”。

读了课文你是怎么理解“勇士”这个词语的?

指导朗读句子:

这时,他兴奋地叫了起来:

“这就是点,和实验室里的电火花完全一样!

”(体会成功后的喜悦以及对科学的执着和痴迷)

5.齐读课文,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

四:

完成阅读新体验。

1.选词填空。

揭开翻开打开

(1)新中国的成立,()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新的一页。

(2)各国科学家日夜研究,都想早日()“非典”病毒的秘密。

(3)我()电脑,从网上收集富兰克林的各种资料。

(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选词填空)

教后记:

课文涉及了一定的物理知识,课前与自然老师联系让学生做一个物体导电的小实验,为学生读懂课文作好了铺垫,效果交好。

 

12.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边读边体会“处处、昏昏、时时、慢慢”等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3.了解中国古代神医华佗在行医中,总结经验,反复试验,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想象华佗和拾汉子的人会有一番怎样的对话,再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出示课题。

同学们,在我们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无数伟大的人,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其中一位有名的医学家---华佗的故事。

(读准多音字:

华)

出示课题:

第一个发现麻醉剂的人

自由读课题学生质疑。

讨论:

发明与发现的不同用法。

修改板书,顺势问:

那么华佗发现了什么?

从而发明了麻醉剂。

(板书:

发明)

二:

感知课文,了解华佗。

1.学生带着上述问题默读课文。

2.回答问题:

华佗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3.小结:

华佗是一个非常关注病人的医生,因此他发现了在麻醉的情况下动手术,可减轻病人痛苦。

而这一切,首先来自于华佗仔细的观察。

(板书:

观察)

三:

细读课文,完成表格。

1.课文写了华佗从医中的两件印象深刻的事情,在这两件事情中,他分别看到什么?

听到什么?

又想到什么呢?

出示表格:

手术

看到

听到

想到

给小孩动手术

乱蹦乱跳

给喝醉酒的汉子动手术

2.学生自由学习课文,找出课文所写的两件事,完成表格。

3展开想象:

这两件事情,给了华佗很大的震惊,那么,大家想象一下,此时此刻的华佗会想些什么?

还会问些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4.小结:

两件事虽小,可给了华佗启发,使他思考,更促使他去研究。

板书:

思考研究

四;学习课文第8节。

1.指名读。

比较句子:

a)从此,华佗时时留心,处处收集单方进行试验,终于合成了一种中药麻醉剂-----麻沸散。

动手术的病人喝了这种药,便会昏昏入睡,手术结束后才慢慢苏醒。

b)从此,华佗留心收集单方进行试验,终于合成了一种中药麻醉剂----麻沸散。

动手术的病人喝了这种药,便会入睡,手术结束后才苏醒。

c)通过朗读,体会叠词的作用。

五:

拓展延伸。

1.收集华佗的资料,整理之后交流。

2.你还知道有哪些伟大的医学家?

他们有些什么贡献?

3.开展小小辩论会:

医德与医术哪个更重要?

教后记:

课上学生对华佗的智慧执着很佩服,有的学生还特地到网上查阅关于麻沸散的成分等,,学生为祖国有如此悠久和先进的科学技术而自豪。

 

古诗(三)

教学目标:

1.复习以往学过的古诗,激发诵读古诗的兴趣。

2.以小组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初步理解古诗含义。

能了解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有感情诵读。

教学过程:

一:

学习第一首古诗。

《画眉鸟》

1.介绍作者:

欧阳修(北宋)

2.朗读古诗。

3.古诗注释:

画眉鸟:

一种禽鸟。

背黄腹白,眼上有像眉毛似的白斑,鸣声婉转动听。

百啭:

婉转的叫声。

始知:

方才知道。

锁向:

关到。

4.古诗译文。

山林里,在那万紫千红的百花之中,在那袅娜多姿的高树和矮树之间,活泼的画眉鸟,婉转地啼叫,随着心意地在枝头跳跃,多么自由啊!

可是,当它被关起来以后,哪怕是高贵的、华丽的笼子,你听它的叫声,就开始知道远远比不上在树林里那样自由自在了。

5.师总结。

这首诗诗人是借物抒情,流露出作者对自由自在的生活的向往。

6.齐读古诗,背诵古诗。

二;学习第二首古诗。

《越女词》

1.介绍作者:

唐李白

2.朗读古诗。

3.古诗注释:

耶溪:

即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市南面。

棹:

划船。

佯:

假装。

4.古诗译文。

耶溪上的采莲女,见了陌生人便一边调转船头,一边唱着歌。

笑着躲进荷花丛中去,假装害羞就不肯出来。

5.师总结。

这首诗作者描绘了一幅娇羞、活泼的少女采莲图,神态逼真,简洁明快。

6.熟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后记:

背诵不难,关键是记忆。

13.晏子使楚

教学目标:

1.了解历史故事的内容,知道晏子出使楚国时,能以自己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不辱使命,维护国家的尊严。

2.能根据意思写出并积累成语。

3.能用“不敢不”造句。

4.学习边读边思的良好习惯,继续提高默读能力。

5.小组合作,编写剧本,排演课本剧。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13.晏子使楚

解题:

使:

动词,就是接受使命到外国去,也叫“出使”。

楚:

楚国。

课题即晏子接受齐王之命,到楚国执行外交任务。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轻声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哪几节写了晏子与楚王面对面的交锋。

2.讨论交流:

(1)3----5节:

写楚王先后三次侮辱晏子,晏子以自己的聪明才智挫败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2)其余两部分:

1、2节:

事情起因

第6小节:

事情结果

三:

学习课文重点部分。

1.默读课文3---5节,思考:

晏子是如何让盛气凌人的楚王自讨没趣的。

你觉得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2.讨论交流,完成以下表格。

楚王怎么做

晏子怎样对付

结果怎样

你觉得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第一次交锋

第二次交锋

第三次交锋

3.再读课文,看看课文如何描述这三次交锋的。

4.语言训练。

(课后练习2)

补充:

(1)街上的行人肩膀檫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摩肩接踵)

(2)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这种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

(南橘北枳)

5.师述:

经过三次的交锋,楚王……(齐读课文最后一节)

(1)“不敢”是否定句。

“不敢不”是双重否定句,等于肯定。

(2)“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这句话的言下之意就是“楚王很尊重晏子”。

(3)学生仿句。

四;课后练习。

1.读写双通道:

53页:

编写剧本

教后记:

让学生改成了课本剧,三个回合三组剧目,学生很感兴趣,演得有模有样。

 

14.哥伦布竖立鸡蛋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人物的对话,感受人物的不同心理和情感。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课文片断。

2.理解课文中哥伦布说的“即使是简单的事也需要有人去发现,去证实。

站在后面指手画脚是无用的,关键在于创先。

”这句话的含义。

3.懂得敢于创先、勇于实践,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目标:

一:

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讨论:

如果桌上放着两个鸡蛋,一个生的,一个熟的,你用什么方法来区分?

你怎么知道这个方法的?

2.你能把鸡蛋竖立起来吗?

你怎么知道这个方法的?

3.生活中好多简单的事,都需要有人去发现,去证实。

今天我们学习19课。

板书课题:

19哥伦布竖立鸡蛋

(简单介绍: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二: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读课文。

要求:

读准音,读通课文,不加字,不漏字。

2.理解词语:

千方百计抹煞挑衅不怀好意哄笑

3.再读课文,完成填空。

哥伦布巧用()方法驳斥了()对他的挑衅和攻击;以事实向他们证实了:

即使是()也需要()。

三:

熟读课文,反复体会。

1.默读课文。

思考:

哥伦布为什么用竖鸡蛋的方法来反击达官贵人对他的攻击?

2.分角色朗读课文2------9小节。

要求:

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体会人物的情感。

3.从“竖鸡蛋”这件事,说明了什么?

(即使是简单的事也需要有人去发现、去证实。

站在后面指手画脚是无用的,关键在于创先。

4.再读这两句话,体会其含义。

5.分小组表演课文片断。

四:

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小练笔:

你在生活中有过新的发现吗?

你是怎样发现的?

教后记:

小练笔完成并不好,要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

15.《东郭先生和狼》

教学要求:

1、从东郭先生对狼仁慈、好心相救,却险些送命的故事中,认识狼的狡猾、凶残,东郭先生的糊涂、愚蠢,老农的机智、果断,从而懂得“狼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决不能怜悯像狼一样的恶人”的道理。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句子中叹号表达的思想感情,展开合理想象,练习说话,以及反问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1、理解句子中叹号表达的思想感情。

2、在朗读中,认识狼的狡猾、凶残,东郭先生的糊涂、愚蠢,老农的机智、果断,以及课文揭示的道理。

课前准备:

1、字词教学,部分词义理解(蜷、犹豫、大吃一惊、仁慈……)。

2、理清三个人物之间的关系。

3、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分段:

(东郭先生救狼——狼要吃东郭先生——老农打死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寓言《东郭先生和狼》这篇课文中出现了三个人物,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一下三者之间的关系。

板书:

老农

教育打死

东郭先生狼

二、理解课文,明白道理

(1)轻声读课文,用“”划出老农教育东郭先生的话。

(2)交流,出示:

对狼讲仁慈,你真是太糊涂了,应该记住这个教训。

(3)读句子,质疑。

(预设学生回答:

1、为什么不能对狼讲仁慈?

2、为什么说东郭先生太糊涂了?

或者从哪里看出东郭先生糊涂?

3、这个教训是什么?

(一)细读第1-4小节,

解疑:

为什么说东郭先生太糊涂了?

或者从哪里看出东郭先生糊涂?

1、师生合作,朗读1-4节,在朗读中,我发现有一个词出现了两次,它是?

学生回答:

犹豫

理解:

犹豫——迟疑,拿不定主意。

在什么情况下,东郭先生犹豫了一下?

交流

指导朗读:

狼的语言,狼的语气——哀求,结合肢体语言表现。

理解感叹号表达的不是赞美之情,它表达的是狼哀求之情。

多媒体出示:

练习说话:

(1)当狼哀求东郭先生救它时,东郭先生犹豫了一下,他心想:

但看看狼那可怜的样子,心肠就软了,又想:

就答应了狼的要求。

(理解:

明知狼十分凶残,却被狼苦苦哀求的可怜相所迷惑,一时心软救了它。

在什么情况下,东郭先生又犹豫了一下?

指导朗读

多媒体出示:

练习说话:

(2)当猎人询问东郭先生狼的踪迹时,东郭先生犹豫了一下,心想:

说:

“我没看见狼。

这儿岔道多,他也许从岔道上逃走了。

”(理解:

明明有机会把狼交给猎人,但一时糊涂,替狼撒了谎。

2、多媒体出示:

出示:

当的时候,东郭先生。

师:

东郭先生真——(学生:

糊涂、愚蠢)——板书

(二)细读第5-6小节,

1、解疑:

为什么不能对狼讲仁慈?

2、朗读指导:

体会狼先前哀求,现在凶狠的原因

狼的语气——凶狠,东郭先生的语气——气愤。

理解:

感叹号表达的思想感情。

3多媒体出示:

出示:

当时,狼。

师:

这只狼真——(学生:

凶残、狡猾)——板书

4、师生合作,朗读1-6节,体会:

狼在危险面前可以装出一幅可怜相博得别人的同情,但危险过后就会原形毕露可见狼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

(三)细读7-9节

1、正在这危急关头,老农的出现使事情有了转机。

轻声读课文7-9节,注意带问号的句子。

出示:

“我应该让狼吃吗?

“这样的坏人,不该吃吗?

“口袋那么浅,装得下一只狼吗?

读一读,说说表达的意思。

2、在朗读过程中,你觉得老农是个怎样的人?

(机智、果断)——板书

多媒体出示:

出示:

老农,所以,我觉得老农是个机智、果断的人。

3、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解疑:

这个教训是什么?

(多媒体出示:

狼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决不能怜悯像狼一样的恶人。

三、归类

我们学过多篇不能怜悯恶人、坏人的寓言,你还记得是哪些寓言吗?

四、课外拓展

看一则寓言,写出寓意。

板书:

老农

(机智)

(果断)

教育打死

东郭先生狼

(糊涂、愚蠢)救(凶残、狡猾

教后记:

这个寓言故事学生并不陌生,关键是懂得寓意和人物的分析。

学生对东郭先生以及狼的分析很精彩也在课堂上掀起了小小的高潮。

最后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读后感,效果也不错。

 

综合训练三

教学目标:

1.拼拼读读,能够正确区分多音字的读音。

2.积累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

3.学会不同句式间的相互转换。

4.阅读短文,理解内容,正确完成练习。

5.在语言实践活动中,提高运用语言,表达情感的能力。

6.积累三句名言,了解名言的意思。

7按要求抄写词语或短句。

教学过程:

一;第一题:

选择正确的读音。

撒腿(行医(漂亮(

当做(折断(为难(

二:

按要求写词语,写出含有动物名的成语。

()死()悲()立()群

()背()腰指()为()

三;按要求改写句子。

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我一生从来就是钻洞过日子,怎么会错呢?

陈述句:

2.这是集邮给我带来的快乐。

反问句:

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1.仔细阅读短文,了解两次掌声响起的原因:

第一次响起的原因是:

肖邦精彩的演奏深深地打动了在座的每一位听众。

第二次响起的原因是:

李斯特为了使肖邦成名,巧设“换人计”,观众被他的精神所感动。

2.学会使用破折号,并了解它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作用。

(1)转折

(2)解释说明(3)声音延长

五:

语言实践活动。

收集聪明人的故事,通过故事会形式,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六:

熟记名言。

两条名言分别讲了要勤学好问;做事要有正确的目标。

七:

写字练习。

抄写词语时要注意每个字的笔顺规则;抄写句子时,要注意看清句子的内容,不要遗漏标点符号。

教后记:

随问积累一些词语,对词语进行一些归类。

 

作文三妈妈(爸爸)真辛苦

【教学要求】

1、能选取生活中的小事,感受父母的辛苦,体会父母的爱心。

2、注意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习作指导】

1、从题目入手,引导学生抓住题眼“辛苦”二字启发谈话:

什么是辛苦?

你认为什么是辛苦的?

在你看来,爸爸妈妈的辛苦体现在哪里?

由自身的角色认识转入对爸爸妈妈的角色体验,教师在黑板上把体现辛苦的方面一一列举出来,如处理家务上的辛苦,工作上的繁忙,等等,从而帮助学生疏理选材范围。

2、在审清题意的基础上,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小组互议,相互启发。

可以选取某个体现父母辛苦的一件印象最深的事例说给大家听。

启发学生从回忆自己的生活,进一步确定习作素材。

3、自拟题目时,要引导帮助学生确立几种写作角度。

如:

可从父母单位同事介绍或者父母与同事的交谈入手,也可以按照自己得到父母的教育、照顾中的亲身体验来写,可以由物(如荣誉证书、奖状等)唤起对事情的回忆,可按别人对父母的夸奖,也可按典型事例拟题等等。

  4、联系旧知,提示写人文章的一般规律。

可以启发学生从学过的写人的课文中领悟写法。

让学生回忆课文中哪些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为什么?

也可以引导学生从读过的优秀习作中领悟写法。

教师揭示写人文章的一般规律:

第一,要抓住具体的事写人,可以是“一人一事”,可以是“一人多事”,突出自己的感受。

第二,要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来反映人物的特点。

5、建议教师以自己切身的体会写一篇下水文作为范文。

 

第四单元

16.颐和园

教学目标:

1阅读中识字,积累词语:

神清气爽、金碧辉煌、掩映等;

2学习默读,归纳文章的方法,了解北京颐和园景色优美,从而激发热爱祖国山河之情;

3理解并运用“几乎”这个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默读,归纳文章的方法,了解北京颐和园景色优美,从而激发热爱祖国山河之情;理解并运用“几乎”这个词语。

教学准备:

收集资料;制作幻灯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交流自己所知道的北京的名胜古迹。

2北京,蕴含着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化精髓,它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北京的颐和园。

二、交流预习

1出示词语:

横槛、琉璃瓦、堤岸、画舫、神清气爽、金碧辉煌、掩映

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2分节读课文

3交流作者游览路线:

长廊——万寿山下——登上万寿山——昆明湖边

三、重点研读

1默读全文,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景点,反复读。

2读句交流:

(先读——谈感受)

第二节中出示练习/课后阅读新体验中

(1)和

(2)并指导朗读好带有“几乎”一词的句子。

第4节中出示练习/课后阅读新体验中(3)和(24)并指导朗读好带有“几乎”一词的句子。

3照样子写句子:

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爸爸瘦得像______________,高得像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得像_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_。

(结合文中景点来说)

4收获了这么多的感受,让我们来齐读2到5节。

5做小导游: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点并用上学过的好词好句来介绍。

(尽量自己组织语言)

6选择喜欢的一处景点,背诵相关内容。

四、拓展延伸

1上网查找北京哪些其他的名胜古迹也能体现劳动任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2找准一处,准备一小段介绍词。

教后记:

这是一篇比较典型的以参观顺序来介绍景物的文章,条理清晰,详略得当,过渡自然,是学生模仿习作的好文章。

正好结合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游东方绿舟要求学生记住参观的顺序,重要的景点,然后模仿《颐和园》写作的方法来写。

学生本来对游记景点文章是很害怕的,没条理,不会过渡,在学生的反馈来看大部分同学学会了运用过渡,学会移步换景。

 

17.秦陵兵马俑

教学要求: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惟妙惟肖、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等词语。

2、了解“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这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

3、学习课文,了解作者抓住“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来介绍兵马俑,感受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中国人民的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4、继续练习朗读,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秦陵兵马俑的“惟妙惟肖”。

教学难点、重点:

学习默读课文,了解秦陵兵马俑的历史价值,感受它的“惟妙惟肖”。

学习课文,了解作者抓住“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来介绍兵马俑,感受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中国人民的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制作幻灯,收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师:

今天我们来学习23课,通过预习,相信大家对课文内容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谁,能读好课题?

……你为什么这样读?

2师:

的确,埋藏在西安临潼地下的秦陵兵马俑以其恢宏的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享誉世界,堪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当然会自豪,来,怀着这样的感受齐读课题!

二理清课文内容

1师:

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去感受兵马俑的风姿。

请大家打开书本,自由轻松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作者描写了兵马俑的哪些特点?

2交流:

其实,在文中作者用一句话就概括出兵马俑的特点,你找到了吗?

齐读。

三重点研读

(一)学习“规模宏大”部分

1师:

同学们真了不起,读一遍就了解了课文的大致内容。

接下来,老师请大家看两幅图片,看完之后请你说说,你觉得兵马俑怎么样?

2(出示图片),交流。

(再出示投影“规模宏大”一节)

3谁为大家读读这一段?

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哪些词语写出了兵马俑规模宏大?

4师:

(出示有红色词语的文字)在这里,作者举出了这些数字,清晰的再现了兵马俑宏大的规模。

让我们齐读这一节,结合刚才图片给我们的感受,再次体会兵马俑那恢宏的气势。

(二)学习“将军俑、武士俑”

1师: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让我们走进这些军阵之中,去领略各种各样的兵马俑。

首先看到的是将军俑和武士俑(出示4、5节)。

2请两位同学为大家来读一读。

其他人想一想:

将军俑和武士俑有何区别?

3(出示图片)请看,这里有的是将军俑,有的是武士俑,你能区分吗?

(出示文字)请1和2大组读描写将军俑的句子,3、4大组读描写武士俑的句子,边读边好好想一想。

4(出示图片)好,谁愿意上来指着图,发表自己的意见?

注意,别忘了说理由。

5师小结:

作者通过衣着装束、神态这些细腻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将军俑和武士俑的风采。

让我们再次齐读这两节,感受他们鲜明的个性。

(出示投影)

6相信此时,同学们的心中已经有了自己的将军俑和武士俑的形象,那么就请你来描绘一下。

(出示填空)先请大家在学习小组里讨论一下,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填空说一说。

7交流,指导朗读。

(三)学习其他

1欣赏了将军俑,又欣赏了武士俑,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去领略其他个性鲜明的兵马俑。

拿起书,和老师合作读读6----10小节。

2请看,(出示“神态各异”)这一节抓住了哪个词语来写兵马俑?

3作者用自己的生花妙笔描绘了兵马俑的神态各异,你能用自己的朗读来表现吗?

指导读。

4小结:

秦陵兵马俑真是千人千面,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真假难辩。

怪不得,当所有的游客一走近它们的身旁,似乎还能听到————,因此,每一件兵马俑都是————在古今中外的雕刻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也就是————还可以说是————

四课外拓展

1学到这里,我们不禁想问这一件件精美的艺术珍品,究竟出自于谁人之手?

让我们撩开历史的面纱,读一则小资料,在其中找找答案。

(出示资料)

2交流:

是谁制造出这些兵马俑?

3总结:

原来制造出这些举世无双的秦陵兵马俑的竟是我们古代勤劳的劳动人民。

他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这伟大的世界第八大奇迹,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