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真题山东省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中学教育心理学附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07028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真题山东省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中学教育心理学附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教育心理学真题山东省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中学教育心理学附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教育心理学真题山东省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中学教育心理学附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教育心理学真题山东省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中学教育心理学附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教育心理学真题山东省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中学教育心理学附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教育心理学真题山东省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中学教育心理学附参考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教育心理学真题山东省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中学教育心理学附参考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教育心理学真题山东省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中学教育心理学附参考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教育心理学真题山东省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中学教育心理学附参考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教育心理学真题山东省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中学教育心理学附参考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教育心理学真题山东省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中学教育心理学附参考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教育心理学真题山东省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中学教育心理学附参考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教育心理学真题山东省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中学教育心理学附参考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教育心理学真题山东省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中学教育心理学附参考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真题山东省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中学教育心理学附参考答案.docx

《教育心理学真题山东省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中学教育心理学附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真题山东省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中学教育心理学附参考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心理学真题山东省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中学教育心理学附参考答案.docx

教育心理学真题山东省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中学教育心理学附参考答案

2008年山东省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中学教育心理学)附参考答案

一、不定向选择题(30分)

1、学习动机是由()几个方面构成。

A、意志

B、学习需要

C、诱因

D、爱好

2、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有()

A、目的更明确,

B、持久性明显发展,

C、精确性提高,

D、概括性更强。

3、相同要素说是由()共同提出,是对形式训练说的一种挑战。

A、桑代克

B、贾德

C、伍德沃斯

D、奥苏贝尔

4、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包括()

A、操作性行为

B、条件刺激

C、获得与消退

D、刺激泛化与分化

5、态度的结构包括()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行为成分

D、意志成分

6、有结构问题的解决过程包括的阶段有()

A、建立问题表征

B、调整解决方案

C、搜寻解法、

D、执行解法

7、一篇课文,如果记忆20次能够达到背熟,那么如果要想达到最佳的学习程度,应该记忆()次

A、20

B、25

C、30、

D、40

8、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的过程主要有()

A、注意过程

B、保持过程

C、复制过程

D、动机过程

9、全身松驰法由()在20世纪20年代首创。

A、沃尔朴

B、福勒

C、雅各布松

D、奥苏贝尔

10、奥苏贝尔提出的同化模式有()

A、先行组织者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组合学习

11、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翻译著作是1908年房东岳翻译日本小原又一所著的()

A、《教育心理学》

B、《教育心理学概论》

C、《年龄和教育心理学》

D、《教育实用心理学》

12、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有()

A、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B、替代经验

C、言语暗示

D、情绪唤醒

13、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有()

A、成熟

B、练习和经验

C、社会性经验

D、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14、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外部条件主要有()

A、道德认知;

B、家庭教养方式;

C、社会风气;

D、同伴群体

15、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学生最有可能选择的是成功概率为()的任务。

A、30%

B、50%

C、60%

D、80%

16、学习策略的训练要遵循的原则有()?

A、内化性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特定性原则

D、生成性原则

17、当教师把关注的焦点投向提高学生的成绩时,这个阶段是()

A、关注生存阶段

B、关注情境阶段

C、关注学生阶段

D、关注成长阶段

18、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模式主要有()

A、探究模式

B、指导模式

C、治疗模式

D、社会影响模式

19、强迫症包括()

A、强迫观念

B、强迫整洁

C、强迫思维

D、强迫行为

20、布鲁纳认为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有()

A、动机原则、

B、程序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强化原则

21、加涅按学习结果分类,有()

A、智慧技能的学习,

B、认知策略的学习,

C、知识的学习,

D、行为规范的学习。

22、掌握了“蔬菜”这个概念,再学习萝卜、白菜等概念,属于()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强化学习

23、前运算思维阶段儿童的言语表现出自我中心的特点,自我中心的语言的表现形式有()

A、重复

B、内心独白

C、独白

D、集体独白

24、心智技能的特点是()

A、客观性

B、观念性

C、内潜性

D、简缩性

25、不同的学习者的练习曲线的共同点有()

A、开始进步快

B、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的停顿期,即高原期

C、后期进步较慢

D、总趋势是进步的,但有时出现暂时的退步。

26、智商IQ与学业成绩存在中等程度的相关。

相关系数在中学为()

A、0.6-0.7

B、0.5-0.6

C、0.4-0.5

D、0.3---0.4

27、概念学习的主要方式有()

A、概念理解

B、概念形成

C、概念同化

D、概念内化

28、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几个阶段。

A、依从

B、认同

C、内化

D、实践

29、问题解决的特点有()

A、目的性

B、认知性

C、知识性

D、序列性

30、影响心理健康的个体心理因素主要有()

A、心理障碍

B、知识水平

C、心理冲突

D、特殊的人格特征

二、填空题(15分)

1、学生的年龄差异主要体现在()的差异。

2、维果斯基认为儿童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

3、发散思维的主要特征是流畅性、()、独创性。

4、常用的组织策略有列提纲、利用图示和()。

5、恐怖症的类型,在中学生中()较多见。

6、自我肯定行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请求、拒绝和()。

7、记忆包括识记、()、再认或重现三个基本环节。

8、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是连续性和阶段性、定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

9、陈述性知识的表征形式(),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产生式系统。

10、桑代克根据实验提出了三条主要的学习定律:

()、(练习律)、(效果律)。

11、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最早由()提出。

12、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等人发现,遗忘的进程是()。

13、有些学生把精力集中在一步一步的策略上,他们提出的假设一般说来比较简单,每个假设只包括一个属性,这种策略被称为()

14、要在城市中新开通一条公交路线,应怎样设计较合理?

这个问题分类应属于()。

15、学习风格是学习者在探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的、一贯的、独具个人特色的()和学习倾向。

三、判断对错并做简要说明(25分)

1、到了内化阶段,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即形成了。

2、设计“组织者”的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定点,所以“组织者”一定呈现在要学习的材料之前。

3、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学生不能进行惩罚。

4、程序教学是基于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原理而设计的教学模式。

5、发现学习一定优于接受学习。

四、简答题(20分)

1、简述奥苏贝尔对学习的分类。

2、为什么说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3、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态度和品德?

4、智力与创造性思维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5、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五、论述题(30分)

1、论述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及其教育意义。

2、联系实际谈谈如何保持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2008年山东省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中学教育心理学)参考答案

一、不定向选择题(30分)

1、BC2、ABCD3、AC4、CD5、ABC6、ACD7、C8、ABCD9、C10、BCD11、D12、ABCD13、ABCD14、BCD15、B16、ACD17、B18、BCD

19、AD20、ABD21、AB22、B23、ACD24、BCD25、ABCD26、B27、BC28、ABC29、ABD30、CD

二、填空题(15分)

1、思维水平2、最近发展区3、变通性4、利用表格5、社交恐怖症6、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7、保持8、差异性9、命题网络10、准备律11、班杜拉12、先快后慢13、系列性策略14、无结构的问题(或界定含糊的问题)15、学习策略

三、判断对错并做简要说明(25分)

1、正确。

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

此时,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即形成了。

2、错误。

“组织者”一般呈现在要学习的材料之前(“先行组织者”),也可以在学习材料之后呈现。

它既可以是在抽象、概括性上高于学习材料的材料,也可以是具体概念,在抽象、概括水平上低于学习材料。

3、错误。

当不良行为出现时,应给以必要的惩罚,两种方式:

一是给予某种厌恶刺激,如批评、处分、舆论谴责等;二是取消个体喜爱的刺激或剥夺某种特权等,如不许参加某种娱乐性活动。

但应严格避免体罚或变相体罚。

惩罚不是最终目的,给予惩罚时,还要给学生指明改正的方向。

4、正确。

程序教学是基于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原理而设计的教学模式,并以此设计了教学机器。

程序教学的基本做法是把教材内容细分成很多的小单元,并按照逻辑关系顺序排列起来,构成由易到难的很多层次或小步子,让学生循序渐进,依次进行学习。

教师(或教学机器)要在学生每回答一个问题后立即反馈,出示正确答案。

这是一种个别化的学习方式。

它适合那些能力高且个性独立的学生。

它基本上是一种自学程序,缺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

5、错误。

发现学习只是比接受学习多了前面一个阶段—---发现,其他没有任何不同。

研究者必须消除对接受学习的误解。

他认为:

接受学习未必就是机械的,它可以而且也应该是有意义的学习。

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有意义学习活动多偏重于接受学习,这是有原因的:

首先,由于发现学习费时太多,一般不宜作为获取量信息的手段。

其次,在一些学习情境里,学生必须用言语来处理各种复杂的、抽象的命题。

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都是教学中的有效方法,关键是看具体的条件和目的。

四、简答题(20分)

1、根据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分类:

一个是学习进行的方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另一个维度是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可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这两个维度互不依赖,彼此独立。

并且每一个维度都存在许多过渡形式。

2、

(1)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

知识按获得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类。

(2)学生学习知识的认识过程又具有特殊性。

过程相对径直而简短。

3、一、有效的说服。

不仅要以理服人,还要以情动人。

二、树立良好的榜样。

三、利用群体约定:

经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员有一定的约束力,易使成员承担执行的责任。

四、价值辨析:

讨论交谈等。

五、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另外,角色扮演、小组道德讨论也有效。

4、创造性与智力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

(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

(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3)低创造性者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

(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即高智商不是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但是必要条件。

5、

(一)生物因素:

1、生物遗传因素。

2、病菌、病毒感染、3、脑外伤或化学物质中毒。

(二)社会环境因素:

1、早期教育与家庭环境。

2、生活事件与环境变迁。

(三)个体心理因素:

1、心理冲突。

压力最的“趋—避式冲突”。

2、特殊的人格特征。

五、论述题(30分)

1、答: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一)维果斯基的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区分了2种心理机能:

一种是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另一种则是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即以符号系统为中介的心理机能。

高级心理机能是人类所特有的,它使得人类心理在本质上区别于动物。

在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中,这两种机能是融合在一起的。

高级心理机能的实质是以心理工具为中介,受到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制约。

维果斯基提到的工具有两个层次:

物质生产的工具和精神生产的工具------语言符号系统。

维果斯基认为:

人的思维与智力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各种活动、社会性相互作用不断内化的结果。

与其他人以及语言等符号系统的这种社会性相互作用,包括教学,对发展起形成性的作用。

儿童的认知发展更多地信赖于周围人们的帮助,儿童的知识、思想、态度、价值观都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发展起来的,儿童发展的情况取决于他们的学习的方式和内容。

他认为:

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或者说人的高级心理活动起源于社会的交往。

2、心理发展观。

他认为:

心理发展是个体的心理自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机能转化的过程。

由低级机能向高级机能转化的发展有四个表现:

(1)随意机能不断发展。

随意性越强,心理水平越高。

(2)抽象-概括机能的提高。

(3)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重组,形成间接的、以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

(4)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

(1)心理机能的发展起源于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受社会规律的制约

(2)从个体发展来看,儿童在与成人交往过程中通过掌握高级心理机能的工具--语言、符号系统,形成了各种新质的心理机能(3)高级心理机能是外部活动不断内化的结果。

3、内化学说:

他十分强调教学的作用,认为儿童通过教学才掌握了全人类的经验,并内化于自身的认知结构中。

维果斯基的内化学说的基础是他的工具理论。

4、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

儿童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

他认为教学“创造着”学生的发展,主张教学应走在儿童现有发展水平的前面,教学可以促进发展。

教学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可以决定着儿童发展的内容、水平、速度等,另一方面也创造着最近发展区。

因为儿童的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是动态的,它取决于教学如何帮助儿童掌握知识并促进其内化。

只要教学充分考虑到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而且能根据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给儿童提出更高的发展要求,就一定能促进儿童的发展。

(二)对教学的影响:

维果斯基是一个建构主义者。

首先,他认为心理发展是一个量变与质变相结合的过程,是由结构的改变到最终形成新质的意识系统的过程。

其次,强调活动,认为心理结构是外部活动内化的结果,他认为活动是以语言及其他符号系统为中介的社会性活动。

第三,强调内部心理结构,认为新知识必须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建构。

认知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内在结构连续的组织和再组织过程,在新水平上整合新旧信息以形成新结构。

维果斯基的思想体系是当今建构主义发展的重要基石。

研究者提出了不少教学模式,其中值得注意是的支架式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的要点:

首先,强调在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学生的发现活动,其次,教师指导成分将逐渐减少,最终要使学生达到独立发现的水平,将监控学习和探索的责任由教师向学生转移。

维果斯基的理论对合作学习、情境学习等也有一定的指导性。

此外,维果斯基的思想也强烈影响到建构主义者对教学和学习的看法。

教学不只局限于对教学结果和外部因素的强调,开始注重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内在因素,如一些背景性和过程性因素。

2、答:

教育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心理健康知识;二是帮助学生掌握自我调整的技能;三是帮助学生认识求助心理咨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接纳自己。

中学生常出现二种倾向:

一是对自己估计过高,过于自信;二是自我评价过低,过于自卑。

对学生发展都不利。

3、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中学生应注意两点:

一是对他人期望不要过高;二是避免与他人盲目竞争。

4、帮助学生保持健康、愉快的情绪。

首先,要保持脑与神经系统的健康;其次,培养自己的各种兴趣爱好,参加有益的娱乐活动。

第三、学会调节情绪的方法。

(向好友等倾诉;写信、写日记等;转换环境)。

5、让学生学习性卫生的知识。

6、帮助学生认识求助心理咨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求助心理咨询并不是有“病”,心理咨询是一种由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人员为学生提供心理学帮助的过程。

二、名词解释题

16.动机:

是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

17.学习:

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18.自我效能感:

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与1977年提出的,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19.罗生塔尔效应:

指人们基于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

也称皮格马利翁效应。

三、简答题。

20.如何明确的陈述教学目标?

答:

传统的教学目标的弊端是目标陈述上的含糊性和以“教学要求”代替教学目标。

考\试\#这样陈述的目标是含糊不清的,无法观察,无法测量,更无法在教学中加以具体操作。

如何明确陈述教学目标呢?

第一,教学目标要用可观察的行为来陈述,使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

第二,教学目标的陈述要反映学生行为的变化,要陈述学生的学习结果。

明确化的教学目标的陈述方法:

①行为目标陈述法。

行为目标,也称操作目标,是指用可以观察和可以测量的学生行为来陈述的目标,是用预期学生学习之后将产生的行为变化来陈述的目标。

②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目标陈述法。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格伦兰提出用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结合表述教学目标的观点。

先陈述内部心理过程的目标,然后列出表明这种内部心理变化的可观察的行为样例,使目标具体化。

格伦兰将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目标陈述法,既克服了严格的行为目标只顾具体行为变化而忽视内在心理过程变化的缺点,也同时克服了用传统方法陈述的教学目标的含糊和不可操作性的弊端。

因此,该方法受到普遍认可和采纳。

21.简述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学习论。

奥苏伯尔虽与布鲁纳一样都认为学习是一个认知过程,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强调已有知识经验的作用(即原有的认知结构的作用),但奥苏伯尔对布鲁纳认为发现是主要的学习方式的观点持强烈的批评态度,他认为接受学习才是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

学生主要把教师讲授的内容整合进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以便将来能够提取或应用。

他认为把接受学习等同于机械的,把发现学习等同于意义的是错误的。

学习是否有意义不取决于学习的方式是发现的还是接受的,而是取决于意义学习的两个先决条件,只是符合这两个条件就是意义学习。

第一,学习内容对学生具有潜在意义,即能够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联系起来。

第二,学习者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这里的心向是指学生积极主动地把新学习的内容与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使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导致新旧知识的意义的同化,结果,学生的旧知识得以改造,新知识获得了新的意义。

22.简述提高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技术。

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称为教师教学监控能力。

这种能力主要可分为三个方面:

⑴教师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⑵教师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⑶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

我国学者申继亮经研究发现,有三种技术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

①角色改变技术。

其目的是让教师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其参加教育科研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而自觉地实现角色的改变。

②教学反馈技术。

其目的在使教师对自己教学各环节有一个准确而客观的认识。

③现场指导技术。

帮助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背景,选用最佳的教学策略,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使其最终能达到对自己课堂教学的有效调节和校正。

23.简述弗落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答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一出生就有性欲,只不过不是以成人的方式表达而已。

人在不同的年龄力比多通过身体的不同部位获得满足,他称这些部位为性感区,并以性感区的变化来划分人格发展的阶段。

人生全程可划分为五个发展阶段:

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两性期。

其中前三阶段(从出生到6岁)的发展状况对以后一生的发展都起着关键作用,弗洛伊德的这种观点称为早期经验决定论。

在前三阶段,如果力比多的满足过分放纵或过分限制,就会导致人格发展的停滞,这种现象叫做固着,即人的生理年龄虽然在增长,人格却没有相应地成长,即使到了成年,心理还处在儿童的水平上

四、论述题:

24.论述题:

 结合实际论述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学生主动地通过感知、领会和推理,促进类目及其编码系统的形成。

考\#学生的认知学习就是获得知识结构的过程。

所谓基本结构就是某一学科领域的基本观念。

主要不同在于,基本结构不仅指一般原理的学习,还包括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如何去获得学科的基本结构呢?

布鲁纳认为采用发现的方式学习,所谓发现是指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

发现学习强调的是学生的主动探索;教师的任务不是讲解和灌输现成的知识,而是创造条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究,自行去发现材料的意义,从而自主地获得基本原理或规则。

布鲁纳认为,通过发现的方式学习有利于学生直觉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挥;有利于使外在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会发现的最优方法和策略;有利于信息的保持和检索。

五、案例分析

25.“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的会上,王老师说:

我的课没人听。

”李老师说:

“我们赞成陪养学生的创造力,可不知道怎么做。

”张老师说:

“考试是个指挥棒,培养了学生的想像力,答辩时答案五花八门,学生怎能通过考试?

””请根据创造力培养的有关知识逐一回答老师们的困惑。

    培养创造力的途径和方法有:

(1)创设有利于个体创造力的环境;

(2)实施教育创新,开展创新教育。

改革评价机制;改革现有课程;重视健康人格的培养;培养非逻辑思维能力。

(3)开发个体创造力的具体方法:

①智力激励法(头脑风暴法);②信息交合法;③联想法;④综摄法。

26.孙丽是学生,成绩还可以,但在一次期中考试时成绩突然下滑而受到老师批评,(老师并不知道她带病)后来,她每次考试都很紧张,明明掌握的东西都知道,但都忘了。

同时,还有心慌,手发抖,出汗,小便急,全身紧绷等症状。

为此,她很痛苦,不知如何摆脱这种情况。

⑴这是一种什么心理症状?

⑵造成这一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⑶针对这类问题,请列举两种常用的心理训练方法。

答:

⑴她主要表现为过度紧张,以致产生了一种习得无助感。

⑵紧张是在生活情境中,对威胁性的或不愉快的因素的情绪反应或唤起性反应。

它是由一定环境对个体所产生的压力而引发的反应。

紧张经常产生于人们知觉到的各种不同的要求和自己的能力之间的不平衡,即自己能力太小,解决不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要完成的任务。

这种不平衡性通常产生于生理上的不适应性与心理上的不适应性。

⑶过度紧张情绪的控制方法可以着眼于以下几方面:

第一是阻断导致紧张情绪的有关环节或途径,从根本上消除导致紧张的根源或刺激,以次得以放松;第二是改善环境,既要改善人生活与工作的物质环境,调节各种物质环境的刺激,使人能够较好的适应环境,又要改变心理环境,防止或消除各种矛盾、冲突和挫折因素;第三是改善和培养个体的应对能力,即培养克服困难、完成任务和适应环境的能力,这既可以通过教育和锻炼,提高原有的能力,获得新的技能来实现,又可以通过锻炼和改进个性特征,以适应环境的要求来实现的;第四,言语放松训练,这种方法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舒尔兹提出的,其基本内容是:

①我非常安静;②我的右(左)手或脚感到很沉重;③我的左(右)手或脚感到很沉重;④心跳很平稳、有力;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