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第12讲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经济联系教学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必修ⅢWord版含.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21356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1.1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第12讲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经济联系教学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必修ⅢWord版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推荐》第12讲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经济联系教学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必修ⅢWord版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推荐》第12讲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经济联系教学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必修ⅢWord版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推荐》第12讲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经济联系教学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必修ⅢWord版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推荐》第12讲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经济联系教学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必修ⅢWord版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推荐》第12讲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经济联系教学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必修ⅢWord版含.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推荐》第12讲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经济联系教学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必修ⅢWord版含.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推荐》第12讲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经济联系教学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必修ⅢWord版含.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推荐》第12讲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经济联系教学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必修ⅢWord版含.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推荐》第12讲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经济联系教学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必修ⅢWord版含.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推荐》第12讲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经济联系教学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必修ⅢWord版含.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推荐》第12讲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经济联系教学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必修ⅢWord版含.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推荐》第12讲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经济联系教学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必修ⅢWord版含.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推荐》第12讲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经济联系教学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必修ⅢWord版含.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推荐》第12讲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经济联系教学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必修ⅢWord版含.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推荐》第12讲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经济联系教学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必修ⅢWord版含.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推荐》第12讲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经济联系教学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必修ⅢWord版含.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推荐》第12讲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经济联系教学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必修ⅢWord版含.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推荐》第12讲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经济联系教学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必修ⅢWord版含.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推荐》第12讲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经济联系教学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必修ⅢWord版含.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荐》第12讲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经济联系教学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必修ⅢWord版含.docx

《《推荐》第12讲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经济联系教学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必修ⅢWord版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第12讲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经济联系教学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必修ⅢWord版含.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推荐》第12讲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经济联系教学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必修ⅢWord版含.docx

《推荐》第12讲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经济联系教学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必修ⅢWord版含

第1.2讲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经济联系

1.通过两个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差异的比较,掌握比较区域差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2.以我国重大资源调配工程建设为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3.根据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案例,分析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区域发展差异

1.四大地区的差异

(1)划分依据:

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

(2)表现:

①产业结构差异:

东部地区先进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东北地区以重化工业为主导,但在中、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较大比重。

②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

在东部地区,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已占到相当大的比重,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但在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仍然是以传统型工业为主体。

从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分布密度来看,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远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

③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

东部地区开放程度高,吸纳外资的能力强,而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程度则比较低。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广大西部地区积极加强对外联系,尤其是成功地与周边国家进行了广泛的经贸合作。

2.南方与北方

(1)划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

(2)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北方

南方

自然环境

跨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平原面积广,森林、煤炭、石油、铁矿丰富

跨亚热带及少部分热带,热量丰富,水分充足,有色金属,生物资源、水力资源等丰富

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

重工业地区和能源基地,面临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改善生态环境等任务

积极对外开放,外向型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快,人地关系日趋紧张

限制因素

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洪涝灾害、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区地形破碎等

3.西部大开发

(1)范围:

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西部地区的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2)优势:

矿产资源、油气资源、水能资源、土地资源等丰富。

(3)不足:

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

(4)意义

二、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

1.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

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

2.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形式——区域经济合作。

3.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

(1)对口帮扶成效明显。

(2)西部地区招商引资发展较快。

(3)在东、西部地区合作中,科技、信息和人才的联系日益密切。

(4)在合作中实现了相互发展。

3.西部大开发的条件和重点措施

有利条件

①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有能力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②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③东部地区经过多年的发展,有条件支持和帮助西部地区;④西部地区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积累了一些加快发展的经验;⑤西部地区劳动力成本低,资源利用和市场开发潜力大;⑥西部地区的人民有加快发展的强烈愿望

不利因素

①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②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基础薄弱;③科技教育发展滞后,劳动者素质不高,生产力水平低

重点措施

①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开发的基础;②把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作为依据;③把抓好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开发的关键;④把深化改革开放作为开发的动力

三、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之一——南水北调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

(1)能源和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西部自然资源尤其是能源资源优势突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

(2)资源的合理调配是缩小东西差距和南北差距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2.南水北调

线路

A东线

B中线

C西线

起点

扬州

丹江口水库

通天河、雅砻江和大渡河

终点

天津;烟台、威海

北京;天津

黄河上游

线路特点

可利用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可自流

基本自流

需开凿过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

3.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

(1)积极意义

①社会效益:

改善调入区投资环境;缓解争水矛盾,利于社会安定。

②经济效益:

促进调入区的经济发展。

③生态效益:

增加调入区城市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美化环境,改善城乡居民的卫生条件,控制地面沉降。

(2)消极意义(以东线为例)

①长江径流量减少,海水上溯,引起河口地区盐度升高,影响长江下游水质。

②长江泥沙淤积加重,航道淤塞。

③对江淮沿线地区水生生物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沿线土壤易发生盐碱化。

④沿线经济发达,大量污水排放会降低水质。

措施。

关于节水的措施要从生产到生活、从意识到行动等方面考虑。

四、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之二——西气东输

1.工程起止点

2.

五、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之三——西电东送

1.地理背景:

水电资源分布与用电负荷分布不平衡。

90%的可开发装机容量集中在西南、中南及西北地区;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能源资源短缺,能源消耗量大。

2.三条线路(如下图)

线路

北线工程

中线工程

南线工程

起点

A山西、内蒙古的坑口电站B黄河上游的水电

D三峡和C金沙江干支流的水电

E桂、滇、黔三省交界处的水电以及黔、滇两省的坑口电站

终点

京津唐地区

华东地区

广东

3.经济意义:

给我国沿海较发达的地区提供大量电力,促进其经济社会发展。

六、产业转移

1.近十年来我国的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案例

原因

主要影响

沿海企业向内地的迁移

寻求廉价资源和低成本,开拓市场

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也会对欠发达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

寻找廉价劳动力、众多的发展机会、广阔的市场空间,大陆投资环境改善

加速大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

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二次转移”)

区域内部发达地区产生人口稠密、交通拥挤、资本过剩、污染严重、自然资源不足等问题,使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下降;边远地区投资环境改善

促进劳动力、资本与技术在区域间的流动;缩小地区差别,在区域内部达到平衡;也可能对广东边远地区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2.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从区域产业发展来看

发展过程

低级阶段

重化工阶段

高科技产业阶段

对环境的影响

不大

“三废”污染严重,人地关系趋于紧张

不利影响趋于减少

产业类型

劳动密集型

资源密集型

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

(2)从地域分布来看

发达地区往往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使欠发达地区的环境污染加重。

3.影响区域产业转移的因素

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是影响产业转移的三大因素。

除了上述三大因素之外,国际环境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区用地紧张及地价昂贵、环境污染等也是影响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

4.区域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

(1)产业类型:

劳动密集型产业、轻工业→资金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技术密集型产业。

(2)转移方向: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地区)。

5.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国际产业转移的总体方向是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因此,产业转移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区域发展的影响是不同的。

具体如下:

高频考点一 区域差异及成因分析

例1、2015年是“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积极推进年。

下图为“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西部沿海地区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东部人口稠密,西部地广人稀

B.东部城市化进程快,西部城市化水平高

C.东部产业结构层次高,西部资源密集型产业发达

D.东部农业机械化程度高,西部农牧业发达

解析:

“丝绸之路经济带”东部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带,西部位于欧洲西部。

两地区均为人口稠密区,A项错误;我国东部地区城市化进程快,欧洲西部为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B项正确;欧洲西部产业结构层次高,以技术、资金密集型工业为主,C项错误;相比欧洲西部而言我国东部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D项错误。

答案:

B

【举一反三】太湖平原气候温和湿润,水网稠密,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三大桑蚕基地之一,素以“鱼米之乡”而闻名。

吐鲁番盆地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景观,有许多方面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堪称独特,因而引起旅游者的强烈兴趣。

所产长绒棉、瓜果品质优异,尤其是哈密瓜、葡萄驰名中外。

据此回答1~2题。

1.在我国的地理分区中,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在两个不同的区域内,其根本原因是(  )

A.纬度差异巨大

B.空间距离遥远

C.中间相隔很多地形区

D.整体状况差异明显

2.两地农业发展的制约性因素是(  )

A.太湖平原土地减少,吐鲁番盆地劳动力不足

B.太湖平原土壤贫瘠,吐鲁番盆地土壤矿物质缺乏

C.太湖平原土地租金过高,吐鲁番盆地距离市场过远

D.太湖平原气象灾害多发,吐鲁番盆地过于干燥

答案 1.D 2.D

3.根据图文材料(图甲为“黄河三角洲示意图”,图乙为“珠江三角洲示意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 胜利油田在渤海采取“海油陆采”的方式开采石油,即建设自海岸线向海中延伸的入海道路,在入海道路的末端建设人工岛,并在岛上钻井开采海底石油,这种开采方式可显著降低生产成本。

材料二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广东省将深圳市划为优化开发区域,将汕尾市和英德市划为重点开发区域。

深圳市计划转出化学、造纸等行业的部分企业,汕尾市和英德市为承接深圳市转出企业的备选地。

从自然条件角度,说明黄河三角洲农业开发与珠江三角洲相比的有利条件和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答案 有利条件:

未利用土地数量大;光照条件好等。

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解决淡水资源短缺;治理盐碱地;防治洪涝、低温灾害等;注重湿地等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高频考点二 区域差异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下图示意的甲、乙两国分别为传统、新兴的鲜切花生产国。

读图,完成4~6题。

4.比较甲乙两国降水特点及其成因(  )

①甲国受西风带和暖流影响,全年降水较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②甲国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 ③乙国受赤道低压带影响,全年降水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④乙国受地形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5.与甲国相比,乙国发展鲜切花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①热量丰富 ②光照充足 ③地形平坦 ④水源丰富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与乙国相比,甲国维持其在世界鲜切花市场竞争力的优势条件是(  )

A.专业化、规模化生产,鲜切花价格较低

B.土地丰富,天然花卉品种较多

C.培植历史久,劳动力成本较低

D.技术含量高,鲜切花质量较优

答案 4.B 5.A 6.D

高频考点三 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

读“我国服装产业转移示意图”,回答1~3题。

1.新疆、四川吸引服装产业移入的突出优势区位条件分别是(  )

A.市场、产业基础      B.原料、劳动力

C.交通位置、技术D.政策支持、资金

2.服装产业的大量转移,对四川省的主要影响是(  )

A.跨省人口流动减少,省内人口流动增加

B.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产业结构升级

C.加快城市化进程,成为西部制造业基地

D.产业升级困难,生态环境压力增大

3.未来,我国服装产业(  )

A.在西部地区的服装加工企业布局将更加分散

B.专业化生产将突出,规模效应将减弱

C.东部和中西部之间生产分工将更加明确

D.研发设计和销售基地向西部转移

答案 1.B 2.A 3.C

高频考点四、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之一——南水北调

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甲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图乙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

材料二 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年调水量52亿立方米,受益于该调水工程,加州发展成为美国人口最多、灌溉面积最大和粮食产量最高的一个州。

材料三 黄淮海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1%,有2亿多人口不同程度存在饮水困难,工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我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计划于2014年底通水,将大大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

(1)试对两调水工程进行比较,完成下表。

调水工程

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美国加州北水南调工程

水资源南北差异的气候原因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单位调水量耗能

大小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原因

⑤________

⑥________

(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跨流域调水对调入区的主要影响。

(3)要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还应采取哪些节水措施?

答案 

(1)

调水工程

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美国加州北水南调工程

水资源南北差异的气候原因

南方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北方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

北部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少雨

单位调水量耗能

大小

原因

地势起伏较小(或地势南高北低)

地势南高北低,向南调水需逐级提水

(2)满足生活用水(或促进社会发展);促进工农业发展(或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

(3)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适当提高水价;提高节水意识等。

高频考点五、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之二——西气东输

如图是西气东输的甲区域协调效应图,图乙是东、西部每万元国民生产总值的能耗图。

读图回答1~2题。

1.我国政府协调东、西部发展的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

A.西部输出了资源,但是得到了资金,有利于经济的再发展

B.东部输出了资金,但是得到了资源,有利于解决资源短缺问题

C.通过东、西部资源与资金的相互流动,加强了东、西部的协调发展

D.通过西气东输国家加大了东、西部的税收,有利于投资其他行业

2.东、西部每万元国民生产总值的能耗图说明(  )

A.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耗能量就越大

B.经济发展水平越低,耗能量就越小

C.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对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能耗有很大影响

D.单位国民生产总值能耗的高低与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

答案 1.D 2.C

解析 第1题,东部有经济、技术的优势;西部有资源优势,相互协调发展。

第2题,从图中信息可知,西部每万元国民生产总值高,说明经济技术水平落后,生产效率低下。

高频考点六、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之三——西电东送

读“我国正在实施的资源跨地区调配示意图”,完成1~3题。

1.箭头①和③的运输方式中具有共性的是(  )

A.管道运输B.水陆联运

C.高压输电D.航空运输

2.有专家指出,④工程很可能加重沿途有些地区土壤的次生盐碱化。

有关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沿途有些地区潜水面较低,河水渗漏补给地下水

②沿途有些地区土壤中的盐分有逐渐向地表积聚的可能

③沿途地区城市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 ④沿途地区主要地处半湿润地区,非雨季时段,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⑤沿途地区有大量海水的入侵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③④⑤D.②③⑤

3.②工程对于我国能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是(  )

A.缓解我国由于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所带来的环境压力

B.根本上改变我国的能源结构,以气代煤

C.可以实现“东西部双赢”,根本上解决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

D.促进沿线地区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大气环境的改善

答案 1.C 2.A 3.D

4.读“我国能源区域分布和能源调运路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B1、B2、B3)代表我国正在建设的两大能源工程,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工程和__________工程。

(2)图中B3调运的能源主要是水电,该能源在这一区域十分丰富的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西部地区土地辽阔,资源丰富。

但长期以来,制约西部经济发展最主要的社会经济原因是(  )

A.风沙危害严重B.农业基础薄弱

C.水资源短缺D.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4)简述我国政府实施A、B两大能源工程对东、西部地区的意义。

答案 

(1)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2)本区域降水丰富,水量大 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3)D

(4)对东部:

缓解能源紧张状况;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对西部:

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高频考点七 产业转移

 (2016·高考全国卷Ⅱ)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其国外转移。

下图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

据此完成

(1)~(3)题。

(1)影响日资家电组装工厂不断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

A.市场规模     B.劳动力成本

C.原材料成本D.技术水平

(2)20世纪90年代末,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  )

A.市场规模大B.技术水平高

C.劳动力素质高D.基础设施水平高

(3)在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的发展战略是(  )

A.加大政策支持,吸引日资回归

B.进口越南产品,替代国内生产

C.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

D.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

答案:

(1)B 

(2)A (3)D

【举一反三】下图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关系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箭头所示的生产要素及其流动方向,符合区际关系的是(双选)(  )

A.①为资金B.②为技术

C.③为劳动力D.④为原料

2.关于两区域间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

A.欠发达地区应全面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以促进区域发展

B.发达地区应将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以降低生产成本

C.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逐步转移第二产业,有利于两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

D.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促进欠发达地区城市化

答案 1.AC 2.CD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不难看出,发达地区技术水平高,资金充裕,就业机会多;而欠发达地区技术水平低,资金不足,就业机会少。

因此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输入的应该为资金、技术等,而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输入的应该为劳动力、原料等。

故本题正确选项为AC。

第2题,欠发达地区全面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可能会带来环境问题,故选项A错误;欠发达地区技术水平低,劳动力素质不高,发达地区不可能向其转移高新技术产业,故选项B错误;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等第二产业,有利于两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并促进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化,故本题正确选项为CD。

【变式探究】下图为某企业空间转移示意图。

读图,完成7~8题。

7.该企业可能为(  )

A.技术导向型企业

B.劳动力导向型企业

C.原料导向型企业

D.动力导向型企业

8.下列关于该企业空间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国为发达国家,乙国为发展中国家

B.该类型企业的转移可能会导致乙国劳动力流向甲国

C.当企业处于②阶段时,甲国吸引该企业转入的主导区位因素是原料和技术

D.当企业处于③阶段时,该企业产品一般处于产品生命周期曲线的衰退期

答案:

7.B 8.D

【举一反三】近年来,长江经济带东西部地区之间由“移民就业”向“移业就民”(把产业转移到劳动力富余的地方)的新模式转换初见成效。

完成9~10题。

9.左图示意甲、乙、丙、丁四个工业部门投入要素对比。

实行“移业就民”最有利的工业部门是(  )

A.甲B.乙

C.丙D.丁

10.长江经济带“移业就民”带来的影响有(  )

①促进东部地区产业升级 ②加快中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 ③增加东部地区就业 ④有利于中西部地区产业培育 ⑤降低东部地区环境压力 ⑥增加长江经济带春运压力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

C.②④⑤⑥D.②③⑤⑥

答案:

9.C 10.B

 (2016·高考全国卷Ⅱ)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其国外转移。

下图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

据此完成

(1)~(3)题。

(1)影响日资家电组装工厂不断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

A.市场规模     B.劳动力成本

C.原材料成本D.技术水平

(2)20世纪90年代末,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  )

A.市场规模大B.技术水平高

C.劳动力素质高D.基础设施水平高

(3)在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的发展战略是(  )

A.加大政策支持,吸引日资回归

B.进口越南产品,替代国内生产

C.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

D.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

解析:

(1)题,家电组装属于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不断转移是为了降低劳动力成本。

(2)题,20世纪90年代末,越南劳动力价格比中国低,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吸引力超过中国,但中国人口众多,经济较发达,消费市场广阔。

第(3)题,随着日资家电组装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说明我国的劳动力价格上涨,市场饱和,我国家电生产技术优势不明显,因此我国的家电产业不应该再依赖劳动力优势,应加大科技投入,树立品牌意识,提高市场竞争力。

答案:

(1)B 

(2)A (3)D

(2015•上海卷)“一带一路”是经济互补之路,是文化融合之路,是创新圆梦之路。

1、“一带一路”东部连接快速发展的中国,西部连接发达的欧洲而中部是亟待发展的中亚、南亚等地区,东、中、西部的经济具有互补性,表现为()

①东部产能增强,需要加强对外合作②西部经济发达,需要引进大量人才

③中亚油气丰富,需要寻求消费市场④南亚农业发达,需要扩大粮食出口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新丝绸之路”横贯亚欧大陆,自东向西依次经过的世界文化圈是东亚文化圈与()

A、伊斯兰文化圈、西欧文化圈、东欧文化圈

B、东欧文化圈、伊斯兰文化圈、西欧文化圈

C、西欧文化圈、东欧文化圈、伊斯兰文化圈

D、伊斯兰文化圈、东欧文化圈、西欧文化圈

3、上海科研人员将太阳能技术与海水淡化工程巧妙“嫁接”,大幅度降低了海水淡化的成本。

这一成果将惠泽“一带一路”上严重缺水而光热资源丰富的地区。

这些地区主要是()

A、大洋洲、西欧B、东欧、东南亚C、中亚、西亚D、东亚、南亚

【答案】1、A2、D3、C

【解析】

2.“新丝绸之路”自东向西依次经过东亚、中亚、西亚、东欧、中欧与西欧。

中亚与西亚地区人口主要信奉伊斯兰教为伊斯兰文化圈,在欧洲依次经过东欧文化圈和西欧文化圈。

D正确。

3.中亚与西亚因深居内陆或常年受副高控制,气候干旱,降水少,水资源短缺。

C正确。

(2015·浙江文综)一地的自然景观主要取决于其水热条件。

下图为“北纬30°附近甲、乙两地的自然景观图”。

完成3~4题。

3.下图为北纬30°附近①②③④四地的气候统计图。

与甲、乙两地相对应的是(  )

A.甲-①、乙-②B.甲-②、乙-④

C.甲-③、乙-①D.甲-④、乙-③

4.甲、乙两地自然景观迥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太阳辐射B.距海远近

C.洋流性质D.海拔高度

答案 3.D 4.D

1.(2014·北京文综)中国工业布局受政治、资源、市场等因素影响而不断变化。

“十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