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时备课表格式.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27291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28.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时备课表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时备课表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时备课表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时备课表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时备课表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时备课表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时备课表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时备课表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时备课表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时备课表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时备课表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时备课表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时备课表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时备课表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时备课表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时备课表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时备课表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时备课表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时备课表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时备课表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时备课表格式.docx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时备课表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时备课表格式.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时备课表格式.docx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时备课表格式

课题:

9穷人

(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练习正确朗读课文。

2.初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

3.理清文章结构,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课文第一段。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结构,了解课文内容。

2.学习课文第一段内容。

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结构,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行为

学生学习行为

复备

一、揭题示标

 

二、自学悟标

 

三、合作探标

 

四、训练固标

五、作业

1、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

他是19世纪后期俄国最伟大的作家。

你们还知道他的哪些作品?

(小说《复活》、《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是他长篇的里程碑,对世界文学有很大影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他的作品----穷人

2、出示学习目标。

1、出示学习提示:

目标: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懂的词语查查工具书。

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主要人物?

写了一件什么事?

要求:

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思考问题。

方法:

先自读思考,然后小组交流。

2、检查交流。

(1)指名读课文,正音。

搁gē板忐忑tǎntè魁梧wú勉强qiǎnɡ

(2)生字中有哪些字是你认为要提示大家注意的,提出你的学习建议。

(3)词义:

抱怨:

心中不满,诉说别人不对。

忐忑不安:

形容心情不安定。

(你能从“忐忑”的字形理解这个词的意思吗?

心惊肉跳:

形容担心祸患临头,非常害怕不安。

顾惜:

顾全爱惜。

喃喃:

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

忧虑:

忧愁担心。

(4)回答提示中的问题。

交流:

课文主要人物是桑娜和渔夫,主要记叙了一对穷苦渔家夫妇,桑娜和她的丈夫在邻居西蒙不幸病死后,收养了西蒙遗留下的两个孤儿的故事。

你觉得桑纳和他的丈夫是怎样的人?

(善良富有同情心)

1.出示合作学习一:

目标:

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请按“等待丈夫→探望邻居抱回孩子→渔夫归来”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要求:

默读,分段。

方法:

边读边想,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说说。

2、交流。

第一部分:

第1-2自然段,讲渔夫的妻子桑娜在寒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守候在小屋里,等待出海打鱼的丈夫回家。

第三部分:

第12-27自然段,讲渔夫回家,得悉西蒙死去,主动提出收养孤儿,夫妻俩的想法不谋而合。

理解桑娜夫妻决定收养孤儿的艰难。

3、出示合作学习二:

目标:

默读第一段,思考第一段中可以看出,桑娜家的生活怎样?

(生活很艰难。

)从哪儿可以看出来的?

要求:

默读,画出相关词句。

方法:

先自读思考,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交流:

破帆;尽管天气恶劣,但丈夫仍在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回来。

桑娜的沉思内容为下文做铺垫,更能体现人物的品格高尚。

(从两个方面来体会:

首先,“温暖而舒适”是对照屋外的寒风呼啸来说的;第二,这个“温暖而舒适”是靠渔夫冒着生命危险和桑娜的勤劳能干来维持的。

朗读这部分内容,读出感情,体会桑娜的家庭贫困、勤劳能干。

1、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熟读课文积累生字

说一说自己了解到的资料

2.课文的时代背景是在十月革命前,俄国广大劳动人民在沙皇政府的反动统治下,过着十分悲惨的生活,本课讲的穷人就是生活在当时的渔民。

《穷人》一文的写作年代,正是俄国历史上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时期。

读课文,正音。

提出不懂的词语,讨论。

汹涌澎湃:

形容声势浩大。

汹涌,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

澎湃,形容破浪互相撞击。

魁梧:

身体强壮高大。

黧黑:

脸色黑。

 

集体交流

 

默读思考。

第二部分:

第3-11自然段,讲桑娜出门探望丈夫的渔船,结果走进了西蒙家,意外地发现西蒙已经病故,她把西蒙留下的两个孤儿抱回家,然后忐忑不安地继续等待丈夫。

 

2.质疑:

桑娜家的生活很艰难,课文中为什么说“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呢?

(对比中感受桑娜的勤劳能干)

自由发言

9穷人

魁梧wú勉强qiǎnɡ

等待丈夫→探望邻居抱回孩子→渔夫归来

课后小结

课题:

9穷人

(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沙皇统治下俄国渔民的悲惨生活,从桑娜夫妇的思想和言行中感受穷人的美好心灵。

2.通过重点段落,体会省略号的不同用法。

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心理描写,表现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特点的写法,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

从桑娜夫妇的思想和言行中感受穷人的美好心灵。

理解桑娜矛盾的心理,体会省略号的不同用法。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行为

学生学习行为

复备

一、揭题示标

 

三、自学悟标

 

三、合作探标

 

四、训练固标

 

快速地浏览课文,回忆课文描写了哪些穷人?

讲了他们之间发生的一件什么事?

(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1、回忆。

2、出示学习提示:

目标:

默读3-11段,思考:

邻居西蒙家又是怎样的?

作为母亲的桑娜看到这悲惨的一幕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的呢?

要求:

默读,画出相关句子,读这些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

方法:

先自读思考,然后小组交流。

3、交流。

西蒙死得很惨;两个小孩子还活着但却没有人照顾;西蒙死前很爱自己的孩子,希望他们能够活下去。

这一幕真可谓是……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分析桑娜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崇高的品德。

A.是啊,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B.找找类似的句子,读读这些句子,了解桑娜的心理变化,看看桑娜当时经历了哪些心理历程?

(预设回答:

担心、后悔、坚决、自责)

(2)明确省略号的作用,感受省略号的效果。

这是一种思想上的断断续续。

可见,一个标点也可以表现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

这一段文字用桑娜自言自语的形式写她的心理活动。

让我们走近桑娜,将这一幕再现。

我们应该怎么读呢?

1、出示合作学习提示。

目标:

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12-27自然段,讨论:

渔夫听到这一消息后有何反应呢?

从中你读出了什么?

要求:

朗读,找出相关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方法:

朗读-画句子-交流

2、交流。

“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出示)

这里有一个足以令人落泪的字眼你从“熬”中读懂了什么?

能读出你的理解吗?

3、小结:

列夫托尔斯泰用他的笔向我们描绘了桑娜和渔夫两位穷人,你能试着评价这一家人吗?

4、体会写法。

(1)返回头再看文章。

课文以穷人为题,却没有在文中出现一个“穷”字,为什么?

(2)写法上:

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

积累好词句,完成练习册。

学生自读课文,指名说一说

 

回忆第一课时学习的第一自然段,说一说桑娜家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邻居西蒙家又是怎样的?

默读相关课文,批注思考。

(预设回答:

“凄惨”)

谁能通过朗读,将这一幕展现在我们面前。

 

自由朗读,表现出桑那的心理状态

 

指名读相关句子。

(预设回答:

善良和伟大。

坚强。

宁肯自己吃苦,也要把孩子抱过来。

)(善良、无私)

(穷人虽然在生活上贫穷,在精神上却是富足的,有高尚的品质。

9穷人

勤劳、善良、有同情心、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描写)

课后小结

课题:

10*别饿坏了那匹马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赏析,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对我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3.进一步领会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朗读、品味、感悟,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青年的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

进一步领会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行为

学生学习行为

复备

一、揭题示标

 

二、自学悟标

 

三、合作探标

 

四、训练固标

1、板书“欺骗”并理解“欺骗”。

2、导入:

生活是复杂的,并不仅仅是几句话能概括得了的。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场特殊的欺骗。

讲一个关于善意的谎言的故事。

1、出示学习提示。

目标: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懂的词语,想办法理解,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要求:

读通课文,理解词语,归纳主要内容。

方法:

先自读思考,然后在小组里讨论不懂的词语,说说主要内容。

2.反馈交流。

(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

赞扬了作为书摊主人的残疾青年不计一己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表达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深深感激之情。

1、出示合作学习一。

目标:

小组合作读课文,讨论:

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

这些人物分别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呢?

要求:

分别找出描写人物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句子,分析人物的品质。

方法:

读-画-议

2、交流。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感悟人物品质

他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对我笑道:

“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

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到:

“听见没有,快把马草提进去。

“别别别……”他急了,“碧云!

碧云!

”他用双手拼命地摇着轮椅,想挡住我的路,“你放下!

等碧云来拿!

可是迟了!

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这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的马草!

那匹马呢?

那匹香甜地吃着我的马草的马呢?

父亲也很善良。

父亲虽然赞同“我”看书,但他知道青年的生活的艰难,所以忍痛打了“我”,让“我”去扯马草换钱。

他还不忘利用匆匆翻书的机会,在书里夹上几张毛票,维护了青年的自尊。

碧云同样善解人意。

她很能理解哥哥的想法,配合着哥哥把谎言维持下去。

3、目标:

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几次写到了“别饿坏了那匹马”,其用意是什么?

要求:

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方法:

先自读思考,然后小组交流。

“别饿坏了那匹马”既是课文的题目,也是推动故事发生的关键句。

它在文中出现了三次。

第一次是“我”把马草卖给残疾青年,离开书摊时,青年嘱咐“我”的话。

他的话,看起来是对自己家的那匹马的关心,不让它饿着,实则是免去了“我”寻找马草买主的辛苦,让我把时间花在看书上。

第二次是青年看见“我”背着马草走向书摊时,吩咐妹妹碧云的话。

这话既是说给妹妹听的,暗示妹妹不要拒绝买这无用的马草;更是说给“我”听的,让我能心安理得地看书。

青年既帮助了“我”,又很好地维护了“我”的自尊。

第三次是“我”对青年说的话。

每天“我”都想象着马“香甜地吃着我的马草”的情景,心安理得地看书。

关心马,就是“我”对青年的关心。

文章用“别饿坏了那匹马”贯穿全文,起到了层层推进的作用

为了帮助我能继续看书。

由此可以看到残疾青年善良、宽厚、善解人意的美好的心灵!

4、学习写作方法

作者是怎样表达出这些人物的美好品质呢?

本文语言简朴,主要通过人物的言行、神态和心理描写来展现人物美好心灵,因此,抓住重点词句朗读、体会、感悟,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人世间的真善美,并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小练笔:

联系课文内容,续写一个片段

可是迟了!

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萎焦黄的马草──前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马草!

那匹马呢?

甜甜地吃着我拔的马草的那匹马呢?

我扭头冲了出来……我突然间明白了。

指名说一说

 

默读课文,思考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

(3)为什么会有这个欺骗故事?

这场欺骗的动机是什么?

 

思考

(为什么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

此时,摊主是怎么想的?

(姑娘茫然的眼睛说明什么?

(他为什么急了?

 

文中只有残疾青年有着美好的心灵吗?

你还看到了谁的善良和美好?

 

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

 

10*别饿坏了那匹马

善良的谎言

残疾青年热心、善良爱读书、诚实、有志气

课后小结

课题:

11唯一的听众

(1)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

正确读写“神圣、悠悠、庄重、仪式、抱歉、溜走、介意、追问、荒唐、声望、割舍、大吃一惊”等词语。

2.理清文章结构,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结构,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行为

学生学习行为

复备

一、揭题示标

 

二、自学悟标

 

三、合作探标

 

四、训练固标

 

1、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音乐吗?

说一说你对音乐的理解?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唯一的听众》,(板书课题)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位小提琴手的成长历程。

2、读题质疑:

“唯一”是什么意思?

读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1、出示学习提示。

目标: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划出不懂的词语,学习生字新词。

思考:

文中“唯一的听众”指的是谁?

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掌握生字新词,回答问题。

时间:

10分钟。

方法:

先自读思考,然后在小组里检查生字,讨论不懂的词语,回答问题。

2、检查交流。

检查认读情况,相机正音:

白痴折磨沮丧蹑手蹑脚神圣悠悠仪式抱歉溜走羞愧兴奋嘿

又酸又痛尽心尽力无法割舍

1、出示学习提示。

目标:

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并给课文分段。

要求:

读课文,交流主要内容,讨论分段。

时间:

10分钟。

方法:

朗读-交流-讨论

2、交流。

理清文章的脉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起因:

(第1自然段)我拉的小夜曲听起来像锯床腿,于是决定去山上练琴。

经过:

(第3-5自然段)我练琴时,老教授给了我真诚的帮助。

结果:

(第6自然段)我在各种文艺晚会上演奏获得成功时总忘不了那位老人。

3、质疑。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提出问题

熟读课文积累词语

自由发言

 

看题目思考问题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语句读通顺。

2.默读课文,划出不懂的词语并进行交流。

白痴、荒唐、声望、沮丧、洋溢、蹑手蹑脚、难以置信、天方夜谭、无法割舍

 

3、结合写人记事文章的特点,给课文分段。

 

11唯一的听众

起因:

(第1自然段)

经过:

(第3-5自然段

结果:

(第6自然段)

课后小结

课题:

11唯一的听众

(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2.体会作者紧扣人物特点,运用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进行描写,使人物形象生动、鲜明的写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

体会作者对老教授的感激与敬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紧扣人物特点,运用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进行描写,使人物形象生动、鲜明的写法。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行为

学生学习行为

复备

一、揭题示标

二、自学悟标

 

三、合作探标

 

四、训练固标

导入。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1、出示学习提示。

目标:

默读课文,思考:

唯一的听众是一位怎样的听众?

划出描写这位听众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仔细体会。

要求:

默读思考,回答问题。

时间:

6分钟

方法:

先自读思考,然后小组交流

2、交流。

预设1:

学生认为这唯一的听众是一位老教授,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

老师顺势导出“那她为什么说自己是聋子呢?

学生畅所欲言——

当我感觉到身后有人而转过身子时,吓了一跳,一位极瘦的老妇人静静的坐在一张木椅上……我抱歉地冲老人笑了笑,准备溜走。

预设2:

学生认为这唯一的听众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听众。

重点理解以下几个句子:

“是我打搅你了吗?

小伙子?

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坐一会儿。

“我猜想你拉的一定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

预设3:

我认为这唯一的听众是一个大教育家。

 因为老人让一个“自己对自己也失去了信心”的人找回了自信,让“我”奏出了美妙的琴声。

(鼓起勇气——树立信心——增强信心——尝试成功)

小结:

这就是一个小伙子在树林里拉琴,在一位老妇人的不断鼓励下,逐渐找回了自信。

1、出示合作学习一。

目标:

读一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说说“我”在音乐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结合课文内容概括“我”发生变化的原因?

要求:

朗读课文,回答问题。

时间:

6分钟。

方法:

先自读思考,然后小组交流。

2、交流。

3、出示合作学习二。

目标:

浏览全文,找出描写老人神态的关键词。

描写老人神态的句子,总共出现了几次?

要求:

找出关键词,划出描写老人神态的句子。

时间:

5分钟。

方法:

先自读勾画,然后小组交流。

引导交流。

3、小结。

(1)、文中的“唯一的听众”指的是谁?

(2)、为什么称她为“唯一”的听众呢?

4、教授的高尚品质是通过哪些方法展现出来的?

1、拓展延伸,想象写话

当我知道她是一位音乐学院最有威望的教授,她曾是首席小提琴演奏家,这个时候,作者心里是怎么想的,课文用了省略号,想像一下,作者听到妹妹这番话以后,心里是怎么想的,当他再一次走进树林拉小提琴,面对这位老人的时候,他是怎么想的?

2、积累好词佳句

指名说一说

 

1、默读课文,思考唯一的听众是一位怎样的听众?

 

2.体会我在老妇人的鼓励下感情发生的变化。

①学生讨论。

②让学生尝试写小标题。

3.反复朗读,品悟。

“开始,作者拉琴。

后来。

”“音乐白痴”→“小提琴演奏家”

4、读句子,谈体会

回答问题

 

拿起笔,把想法写一写。

 

10唯一的听众

老妇人:

尊重鼓励肯定欣赏

“我”:

音乐白痴————————————成功

自信刻苦努力

课后小结

课题:

12*用心灵去倾听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

3.能够运用自己掌握的读书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

教学难点:

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行为

学生学习行为

复备

一、揭题示标

 

二、自学悟标

 

三、合作探标

 

四、训练固标

 

1.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用心灵去倾听

2.读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3、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自学课文。

1、出示学习提示。

目标: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懂的词语想办法理解。

思考: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要求:

读通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方法:

先自主学习,然后在小组里讨论不懂的词语,说说主要内容。

2、引导交流。

1、出示合作学习一。

目标:

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中写了苏珊和“我”之间发生的哪几件事?

要求:

边读边勾画,回答问题。

方法:

先独立学习,然在小组里交流。

2、出示合作学习二。

目标:

再次快速读课文,边读边想:

课文中的哪些内容让人感动,把感动你的语句划出来,与大家交流。

(特别注意那些描写人物言行、心理的语句)要求:

边读边找出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

时间:

6分钟。

方法:

先自读思考、勾画,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交流最受感动的地方(重点关注描写人物言行、心理的语句)

①我找到了听我说话的人,不由得放声大哭。

②小精灵总是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

③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④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1、课文多处运用了前后照应的手法,使文章层次分明。

你可以找出来吗?

2.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心中的苏珊

苏珊是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工作中一丝不苟,尽心尽力做好服务工作。

苏珊像母亲不仅用心灵倾听,更用心与孩子交流,抚慰孩子幼小的心灵,做孩子健康成长的心灵守护神。

3.你认为人与人之间相处,最重要的是什么?

为什么?

质疑(谁用心灵去倾听?

我想知道怎样才能用心灵去倾听的?

1.默读课文,标出不明白的词语,进行交流。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交流发生的几件事。

 

“用心灵去倾听”,是对苏珊工作的高度概括与肯定,同时也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抓住令自己最感动的词句来学习课文,感受苏珊的美好心灵,让孩子明白用心灵倾听能给他人带去帮助,教会孩子在生活中学会当一个倾听者。

11*用心灵去倾听

关注描写人物言行、心理的语句

课后小结

课题:

语文园地三

(1)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1.了解和认识辩论,对辩论产生一定的兴趣,能积极尝试,参与辩论。

2.通过策划活动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在口语交际中领悟与人交往的方式、方法,并培养学生懂文明讲礼貌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

了解和认识辩论,对辩论产生一定的兴趣,能积极尝试,参与辩论。

教学难点:

能积极尝试,参与辩论。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三

教学环节

教师教学行为

学生学习行为

复备

一、揭题示标

 

二、观摩录像,了解辩论特点

 

三、推荐人选,全班辩论

 

四、分组辩论,人人参与

 

五、师生总结,明确认识

1、读教材中的提示,确立个人辩论观点

2、根据观点异同分组

正方:

人人要讲诚信,不能撒谎。

反方:

生活中可以说些善意的谎言。

1、导语:

大家各有各的观点,也各有各的根据。

那该怎么辩论呢?

是不是像平时争吵那样呢?

请看录像《大学生电视辩论大赛》。

2、总结辩论方法,辩论程序,明确注意事项。

1、全班推选出6人,举行辩论,其他人和教师一起作评委。

2、点评辩论情况,评出优胜方。

3、师生共同总结辩论情况。

1、八个人为一组,三三合作,另外两人作评委,小组内展开辩论。

2、各组评委评出优胜方,并给出理由。

通过这次辩论,你对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有什么新的认识?

明确正、反方的内容

 

明确什么是辩论

总结辩论方法,辩论程序,明确注意事项。

 

总结辩论情况

 

小组练习

 

课后小结:

 

课题:

语文园地三(2、3)习作

教学

目标

1、通过具体事例反映人物美好的品质。

2、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语句通顺,人物鲜明。

把事情发生的环境和经过写清楚。

3、运用环境、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方法,写出人物美好品质。

抒发真情实感。

4、写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事情,要有真情实感,注意环境描写与心理活动的刻画。

教学重点:

要有真情实感

教学难点:

注意环境描写与心理活动的刻画。

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三

 

教学环节

教师教学行为

学生学习行为

复备

一、明确习作要求

 

二、回顾课文,体会关爱

 

三、联系生活,拓展思路

四、独立拟题撰文

五、组内品评习作

 

五、修改习作

 

1.请自读“习作”部分的内容,想想本次习作的要求。

2.交流习作要求:

(1)体现相互关爱的事;

(2)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3)注意环境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

(4)要表达真情实感。

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写的都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事情,请静静地回忆,细细地品味。

生活中有很多乐于付出的人,有很多感人的事,深深地打动着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表格类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