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萝瀑布.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29776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紫藤萝瀑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紫藤萝瀑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紫藤萝瀑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紫藤萝瀑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紫藤萝瀑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紫藤萝瀑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紫藤萝瀑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紫藤萝瀑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紫藤萝瀑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紫藤萝瀑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紫藤萝瀑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紫藤萝瀑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紫藤萝瀑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紫藤萝瀑布.docx

《紫藤萝瀑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紫藤萝瀑布.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紫藤萝瀑布.docx

紫藤萝瀑布

紫藤萝瀑布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经历和写作背景,从而掌握文章主旨。

  

2.培养学生遣词造句能力,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词语积累。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欣赏事物内在美的能力。

  

4、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珍惜时光的情感,鞭策努力学习,创造美化生活的热情。

  

教学重点:

品味含蓄隽永的语言,学习比喻、拟人和对比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的线索,把握作者的思路,理解课文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接触过许多花草树木。

大千世界,一草一木,只要你用心体会,你从中会获得许多启示。

即使面对同一景物,在不同的心情下,都会产生不同的情感。

《紫藤萝瀑布》的作者就是在自己弟弟身患绝症死后,自己面对紫藤萝花产生的感想。

在这样的心情下,面对着盛开的紫藤萝,作者的所见所想又是什么呢?

下面就让我们随作者一起去领略一下作者独特的心理体验。

 

图片欣赏,配乐 

“紫藤萝”亦称“紫藤”、“朱藤”、“藤萝”,豆科,羽状复叶,春季开花,蝶形花冠,青紫色,总状花序,产于我国中部,供观赏,花、种、子供食用。

  

    二、作者资料及写作背景:

作者是一位女作家,文革十年浩劫,给作者的家庭带来巨大的磨难,一家人深受迫害,就连家门外的紫藤萝花,也随之遭难。

 “焦虑和悲痛”一直在作者的心头。

在拨乱反正后的1982年5月,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徘徊在庭院之中,见一株盛开的紫藤萝,睹物思怀,于是在其弟病逝前写成此文。

 

宗璞(1927~),原名冯宗璞,当代女作家,为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冯友兰之女。

其小说《弦上的梦》1978年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三生石》获1977~1978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另创作了大量游记、散文,《西湖漫笔》、《紫藤萝瀑布》、丁香结》、《水仙辞》、《三松堂断忆》等,清雅脱俗,温馨自然,充满了情趣、理趣和文化气息。

 

    三、预习反馈:

朗读下列词语,并给加点词语注音。

  

    迸溅(bèng jiàn)   伶仃(líng dīng)  盘虬卧龙(qiú)       

仙露琼浆(qióng)  酒酿(niàng)  

解释下面的生词:

  

     迸溅:

向外溅出或喷射。

             繁密:

多而密。

  

     稀落:

稀稀疏疏,出现得少。

         伶仃:

孤独,没有依靠。

   

酒酿:

米酒。

                        挑逗:

逗引,招惹。

  

    忍俊不禁:

忍不住笑。

忍俊:

含笑。

    仙露琼浆:

形容鲜美的酒。

  

    盘虬卧龙:

回旋地绕,像卧着的龙。

 

选择喜爱的一节,看谁读得好!

 

四、朗读指导:

 

   长句的停顿要得当; 

   朗读的节奏要缓急适当; 

   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 

   注意句子的重读; 

   读准字音,注意感情。

 

五、整体感知:

   

1、  听课文朗读,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并思考问题:

 

a、本文主要从赏花、想花和忆花三个方面来描绘紫藤萝瀑布的,试给课文划分层次; 

b、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文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C、这篇文章单纯地是描绘紫藤萝瀑布吗?

试找出文中最能表现课文中心的句子。

 

六、思考品味 

1、文首句“我不由地停住了脚步 ”的原因是什么?

独句成段这样写有何好处?

 

明确:

“我不由停住了脚步”说明紫藤花的美丽,作者是因为心有所动而止步。

“不由”在这里点了作者从沉思到惊醒到被吸引的过程。

那么他为何而沉思,又被什么所吸引了?

 

这里的独句成段,既是作者内心的反应,又为全文埋了悬念伏笔,引出下文。

  

2、

(1)找出第2—7自然中段描写紫藤花的句子,并分析讨论:

 

A.描写对象是如何变化的?

 

    B.描写角度有何变化?

 

    C.描写手法如何?

 

A.描写对象分别是花瀑、花穗、花朵。

 

B.描写角度有形象、颜色、神态. 

C.描写手法有比喻、拟人。

 

(2)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然后思考  

本段主要是从哪方面来描绘紫藤萝的?

其特点是什么?

本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本段主要是从花形来描写紫藤萝的。

 

其特点是“像一条瀑布”。

其中有总写:

“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也有细写:

“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进溅的水花。

” 

在语言上,本段使用了比喻和拟人,尤其是最后“每一条紫色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的拟人手法,将贬词褒用, “挑逗”一词是拟人用法,更显紫藤萝亮丽可爱,玲珑剔透,既富动感又充满情趣,和阳光相映成趣。

 

另外,文章还使用了夸张、排比和借代的修辞手法,细腻生动有趣。

  

2、(3) 读第3-7自然段,思考本段又写了紫藤萝的哪方面?

如何理解作者在本段中由花的 

热闹写到自己精神的写作思路?

  

本段主要是描绘了紫藤萝的花色。

其特点是热闹、却又沉静。

 

作者在本段中由花色的热闹的描绘转入到花色的沉淀,沉淀的花在眼前,更在心上流动,流动的花荡涤了自己的焦虑与悲痛,留给自己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在此作者已经由花写到自己的心,并引入了“生死谜,手中情”的思考。

 

2、(4)在第2—7自然段中找出描写紫藤花时所用比喻和拟人修辞的句子,在相关的文字下划线;看看它们有何特点?

 

“只见一片辉煌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 

比喻,形象、生动、具体地写出紫藤萝生长的繁茂,隐含生命的绵延长远,显得气势非凡,灿烂辉煌。

 

“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 

拟人,把花的颜色写成人的动作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花的神态,赋予静景动态, 

显得生趣盎然。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 

比喻,将盛开的紫藤萝比喻成帆和船,显得生机勃勃;又比喻成笑容,更显美好可爱,是作者喜悦心情的表现。

拟人,“忍俊不禁的笑容”。

    

3、 读第8-9自然段,思考:

本段从紫藤萝的哪方面进行了描写?

其特征是什么?

其中作者为何要提到紫藤萝的被与重生,其目的是什么?

  

本段主要是描绘了花香。

 

其特征是朦胧与长久。

 

作者写到紫藤萝的被毁与重生,其目的是承接上段的生死谜而来的。

 

花树的生死、荣衰暗示着人生的哲理。

这就是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都会面对生与死的痛苦,但同样也显示出生命的无止境。

) 

“紫色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物我交融,既写出一树繁花的壮丽,又抒发愉快欢畅的心情。

 

4、阅读10—11自然段,讨论回答: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本段阐明作者从花中领悟人生意义,对花形、花色、花香进行总体提炼和归纳,由观花而生情,由情而生志。

 

无论是人生的热烈,还是人生的生死,生命对于万物来说都有着顽强与美好,它是永恒的!

 

   “不觉加快了脚步”。

这里和文章开头相呼应,从“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到“不觉加快了脚步”,其实是写出作者思想的一个变化过程,对人生的思索过程,从迷惘、惆怅、痛苦到领悟、宁静、喜悦。

 

作者在这里由花及人并悟及生命,写出了“生命的长河无止境”的主旨。

由此,作者在结尾句也表现了自己积极的人生态度。

 

通观全文,看看作者对紫藤萝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

试在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1.我不由得停下了脚步。

 

2.伫立凝望,这一条紫藤萝瀑布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

 

3.忽然记起十多年前,曾经遗憾地想这里再看不藤萝萝花了。

 

4.藤萝又开花了,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5.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A. 本文的行文线索是什么?

 

人物的情感及心理变化 

B.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

 

记叙和描写 

思考题:

 

作者以“紫藤萝瀑布”为题有何用意?

 

将花喻为“瀑”,形象地表现了花之繁茂、花之流长,隐含了生命的活力与绵延长远。

 

思考讨论题:

文中插叙“忽然记起十多年前的事”是否多余?

有何作用?

 

和现在茂盛的紫藤萝花作对比,从而突出花旺盛的生命力,突出中心。

 

教师总结: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

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

‘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斗争。

’”这就是生命的意义,我们今天的学生,更要懂得生命的意义,努力学习,去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七、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完成作业本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欣赏事物内在美的能力。

 

3、联系学习和生活,初步获得对人生的感悟。

 

教学重点:

 

1、感悟生命的永恒。

 

2.理解本文写景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在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一、教师导学: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主要对文章的内容与写作手法进行了探究。

今天,我们在从写作手法上对文章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

主要学习本文在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学法指导:

 

托物言志:

就是假托一种事物,赋以某种象征意义,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写景状物:

是托物言志的基础。

要求学生认真地观察景物,细腻地描绘景物。

 

二、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班内交流:

 

1、作者主要从哪些方面,按照什么顺序对盛开的紫藤萝瀑布进行描写的?

 

2、举例说明本文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3、从哪些内容上,可以看出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含蓄而深沉的?

 

4、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景中有情?

请具体分析。

 

5、本文对景物的描写生动而细致,这源于作者的怎样的功力?

这对你又怎样的启示?

 

三、体验反思 

怎样理解:

 

1、“那时的说法,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关系。

”?

 

结合背景,这是极“左”的论调 

2、“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的感受。

 

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

厄运过后,不能老是让悲痛压在心头,应该面对新生活,振奋精神,以昂扬的斗志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

 

四、课堂反馈 

1、  课文中哪些句子能够引起你的情感共鸣?

谈出你的体会。

 

2、  你认为文中哪些景物描写的句子最好,请你仿写几句。

 

3、学完本文你从作者身上学到了什么?

你认为应当怎样对待人生的挫折与不幸?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作文训练:

写一种对自己有启示性的植物。

题目自拟,字数200字。

 

 

紫藤萝瀑布

○教学目标  ①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

 ②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思想感情。

 

③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提高观察力和想像力。

 ④自我反思,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

 

○教学重点  

①紫藤萝花的象征意义及其主旨的显现。

 ②生动而细致的景物描写。

 

○课前准备  学生查阅字典、词典,扫除文字障碍,熟悉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①朗读课文,获取足量信息。

 ②整体感知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 

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  

导入  

19世纪,有一位英国将军在战场上打了败仗,落荒而逃,躲进农舍的草堆里避风雨,又痛苦,又懊丧。

茫然中,他忽然发现墙角处有一只蜘蛛在风中拼力结网。

蛛丝一次一次被风吹断,蜘蛛一次一次地拉丝重结,毫不气馁,终于把网结成。

将军深受激励,后来重整旗鼓,终于在滑铁卢战役中打败了拿破仑。

这位将军就是赫赫有名的威灵顿。

 

威灵顿将军受到蜘蛛的启发,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著名女作家宗璞写的散文《紫藤萝瀑布》,看看作者曾有过怎样的际遇?

面对紫藤萝花,作者有些什么感悟?

而我们又会从中得到怎样的人生启迪?

 

板书课题。

 

作者、作品背景简介  

整体感知  

①范读课文 

最好由教师范读。

也可以放录音或请有一定朗读水平的同学朗读。

总之要起到示范的作用。

朗读之前,提出朗读标准,让同学们注意感悟。

 

②默读思考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思考,不理解的做好记录,倾听他人意见。

 

思考题:

 

a.试着给课文划分层次。

 

b.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c.这篇课文表现了怎样的中心意思?

试着找出最能表现课文中心的句子。

 

①课堂交流 

提示学生注重分析理解过程,淡化结论(结论可以是多样的)。

 

a.文章围绕紫藤萝花来抒发感情。

由看花(1—6)、忆花(7一9)和思花(10、11)三部分组成。

 

b.因为家庭遭遇迫害、小弟身患绝症等原因,多年来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

面对生机勃勃的紫藤萝花,作者深受启发和鼓舞,产生了精神上宁静和生的喜悦,进而感悟出人生的哲理。

 

c.作者见到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

(大意正确即可)“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 

研读与赏析(上)  

①教师导学 

本文以“紫藤萝瀑布”为题,但文章的主要内容显然不仅仅是描写紫藤萝。

作者面对盛开的紫藤萝花,深受启示,抚今追昔,感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

这种写法称之为“托物言志”或曰“借景抒情”。

下面我们深入细致地研讨一下课文,看看紫藤萝在哪些方面对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了影响?

为什么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的感情会产生那样的变化,对生命有那样的感悟?

大家可围绕这个话题,再深入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力求对文章能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②自主探究 

默读课文,调动语文学习的经验,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和个人的感受,提出最有价值、最深刻、最喜欢的问题。

 

③小组讨论、课堂发言,确定思考题 

小组交流,对个人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整理。

教师引导学生课堂交流,将思考题逐渐集中到以下方面:

 

a.紫藤萝有过怎样的变迁?

作者为什么会对紫藤萝产生这样浓厚的感情?

 

b.联系背景材料,试说说紫藤萝的命运有什么象征意义。

 

c.作者是怎样由紫藤萝的形象感悟出人生的意义的?

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议一议。

 

d.怎样理解“花和人都有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e.“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包含了怎样的哲理?

 

④全班讨论、明确: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使问题逐渐明朗,最终明确:

 

a.“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株大紫藤萝,后来被拆掉毁坏了。

过了这么多年,紫藤萝花又盛开了 

作者通过紫藤萝的变迁,联想到类似的家庭境状和人生际遇,触景生情,思想感情自然随之起伏涌动。

 

b.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毁掉,再到如今繁花似锦,正是十几年来整个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

 

c.引导学生品味第7段和第10段的内容,并理解:

 

面对眼前盛开的紫藤萝瀑布,作者触景生情:

尽管家庭、人生以至国家、民族等都像紫藤萝一样,有着不幸的过去,但毕竟事过境迁。

重要的是现在,一切都像紫藤萝一样,好起来了。

作者的思想感情因之得以升华,对人生的意义有了全新的深刻的理性认识。

 

d.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美好和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

厄运过后,要面对新的生活,振奋精神,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

 

e.积小流以成江河。

每个人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分子,只有每个人都奋发有为,四化大业才能灿烂辉煌。

 

布置作业  

①识记字词,完成“读一读,写一写”。

 

②进一步阅读课文,谈谈本文在写景状物方面有什么特色。

 

③举例说明本文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④完成“研讨与练习”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①了解本文写景状物的方法。

 

②领会修辞的作用。

 

③自我反思,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 

○教学设计  检查作业  

研读与赏析(下)  

①教师导学 

上节课,我们主要就课文思想内容方面进行了研讨。

这节课我们就写作方面再进行分析。

本文在写法上主要采用了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表现方法。

借景抒情大家是知道的。

所谓托物言志,就是假托一种事物,赋以某种象征意义,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而写景状物是抒情言志的基础,首先要把景物写好,在写景状物中要饱含感情。

待水到渠成,再加以精要的抒情和议论。

情从景出,议从景来,才是好文章。

同学们可就下面的问题,展开讨论,看看本文在写作方面会给我们怎样的启发。

 

②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 

a.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按什么顺序对盛开的紫藤萝进行描写的?

 

b.举例说明本文采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作用是什么?

 

c.从哪些内容上,可以看出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含蓄而深沉的?

 

d.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景中有情?

请试作分析。

 

e.本文对景物的描写生动而细致,这源于作者的怎样的功力?

这对你有怎样的启示?

 

[课堂讨论] 

对上述问题,采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互动的形式进行讨论,最终明确结论。

(有关提示) 

a.先写花瀑,次写花穗,再写花朵。

是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描写的。

 

c.作者的感情宣泄是很有分寸的,没有大悲大喜。

例如,即使对过去家庭所受的苦难,也只是以紫藤萝花朵的“稀落”和“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作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对“文革”期间思想的荒谬,也以“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讥讽一下,没有声色俱厉的批判。

对于小弟的病症,仅用“一直压在我心头上的焦虑和悲痛”带过而已…… 

正是这种感情的节制,冷静的思考,才使得作者能从个人情感的纠葛飞跃到对生命本质的理性认识。

这充分表现了作者思想的深刻性。

 

e.来源于作者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卓越的文字表现力和对生活的真实体验。

启发我们平时要关注人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经常练笔,不断积累:

同时要大胆想象,探索创新。

 

体验与反思  

①质疑交流 

教师启发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归纳问题,讨论明确:

 

a.怎样理解“那时的说法,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

 

现在听起来的确不可思议,但是在极左思潮泛滥的年代里。

事实就是这样。

人们狭隘地理解劳动人民的感情,认为赏花不应该是劳动者的本分,赏花是低级情调,甚至认为赏花就会腐化堕落。

了解这些有助于我们认识过去,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b.文章开头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结尾说“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各有什么含义?

其作用是什么?

 

“停住了脚步“是被紫藤萝的繁茂旺盛所吸引。

”加快了脚步“是被紫藤萝的生命活力所感染,所催促。

前者的作用是引起悬念,后者的作用是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并深化了主题。

 

②经验反馈 

a.课文中哪些句子能引起你的共鸣?

谈谈体会。

 

b.你认为哪些景物描写得最好,试着仿写几句。

 

c.读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应当怎样对待人生的挫折与不幸?

 

 

作业  

①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三。

 

②仿照本文的写法,完成300字的随笔。

内容、文体不限。

 

 点评  

本教学案学法指导鲜明而突出,十分注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鲜明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同时也十分注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和引导作用。

  

本教学案教学目标设计准确,重点突出,表述严谨,可操作性强,便于学生把握,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教学内容的处理方面,兼顾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目标的整合,体现了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双重的原则。

在人文素养方面,启发学生思考人生、关注社会。

在语文工具性方面,侧重基本字词等语言知识的积累,特别注重阅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结构上,设置了“整体感知”、“研读与赏析”、“体验与反思”等三大教学板块,整个教学流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符合由感性到理性的一般认知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