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30866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疝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疝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疝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疝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疝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疝气.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疝气.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疝气.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疝气.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疝气.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疝气.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疝气.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疝气.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疝气.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疝气.docx

《疝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疝气.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疝气.docx

疝气

疝气

事年来本人用自拟“病气汤”治小儿庙气切多例,疗效满意。

现介绍如下:

处方乌梅肉、橘核仁、石榴皮、权壳、川棣子、小茵香、向日葵杆内白心各功克,吴茱黄6克,肉桂3竞。

如无祖热者去向日葵杆内白心,寒盛者肉桂加至6克,气虚者酌加参蔑之类。

用法上药为一剂全水煎,三岁以下小儿煎一次分3次服,每剂煎2次。

日服2~3次,三荆为一疗程。

轻者冬刘痊愈,重则6~9剂。

盛t例一:

马x‘,男,3岁,1975年4月就诊。

患病气一年多,时轻时重,多方求治无效,为免手术求治于众。

投上方六荆内服,并用上药研末以陈醋调外敷,纱布固定。

痊愈,王今未复发。

例二:

金xx,女,2岁,1983年6月就诊,患儿左侧病气半年之久,用上药三剂水煎服(未外敷)痊t,至今未复发。

“疝气汤”治小儿疝气好@程兴军$陕西省山阳县高坝乡卫生院<正>多年来本人用自拟“疝气汤”治小儿疝气40多例,疗效满意。

现介绍如下:

处方乌梅肉、橘核仁、石榴皮、枳壳、川楝子、小茴香、向日葵杆内白心各10克,吴茱萸6克,肉桂3克。

如无湿热者去向日葵杆内白心,寒盛者肉桂加至6克,气虚者酌加参芪之类。

小儿疝气验方

@秦亮$江苏省建湖县中医院!

224700<正>笔者几年来内外合治小儿疝气19例,均获治愈。

万法是:

金铃子、玄胡各12g,木香4g,研成细末,分成14等分,每次服1分,日服2次,开水冲服。

另用母丁香粉少许撒在伤湿解痛膏中心,胶布亦可),外贴阴囊,每日一换。

一般1周后可愈。

小儿疝气

方一参楝荔枝汤组成党参、川楝子各9克,陈皮、炙甘草、柴胡、木瓜各5克,升麻7克,茯苓6克,桔梗、荔枝核各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本方剂量为1~2岁小儿用量。

随年龄大小增减)。

或加用外敷方(吴茱萸6克,木瓜10克,小茴香12克,川楝子,橘核各20克,共研细末,分为2包),每用1包,放铁勺中加热,布包敷患侧,两包交替使用,每日敷1次,每次1小时。

功用补中升陷、散寒利湿、理气止痛。

主治小儿疝气病。

方二消疝汤组成小茴香、茯苓、青皮、白术、当归、白芍各5克,荔枝核、山楂核、川楝子各9克,甘草3克,沉香粉1.5克(冲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疏肝解郁、利湿散寒。

主治鞘膜积液(水疝)。

证见阴囊水肿,状如水晶,外无红热,内蓄黄水,下控睾丸,上引少腹,苔薄白而腻,脉沉弦。

方三完疝汤组成柴胡6克,白芍15克,枳实12克,甘草6克,黄芪12克,北五味子6克,荔枝核12克,黄芩、萱草根各10克。

用法每日1剂,诸药纳陶罐内,清水浸泡1小时,煮沸10分钟,取汁150毫升,煎3次取汁混匀分4次温服。

功用升陷降气。

主治小儿疝气。

小儿疝气方

1.病气汤方药:

乌梅、桔核、石榴皮、权壳、川株、小茵香、向日葵杆内白心各10克.昊茱英6克,肉桂3克。

用法:

每剂煎2次.每日1剂,分2次服.3荆为1疗程。

主治:

小儿病气。

加减:

如无湿热者去向日葵杆内白心,寒盛者肉桂加6克,气盛者加参蔑之类。

2.偏坠方方药:

乌梅12克.陈皮、权壳、乌药、扁豆、车前子各10克,小茵香、生姜、厚朴各6克,甘草5克。

用法:

每剂水煎2次.分6次服。

主治:

小儿病气。

加减:

寒实肿胀加桂枝、吴英,寒盛者桂枝易肉桂加制附片;硬满肿痛者加昆布、海燕、穿山甲;坚硬不移加三棱、袭术;阴囊肿胀如水晶状加木通、蔽仁。

兼湿热加黄柏、枝子,气虚加参、蔑等。

小儿疝气方<正>验方1.疝气汤方药:

乌梅、桔核、石榴皮、枳壳、川楝、小茴香、向日葵杆内白心各10克,吴茱萸6克,肉桂3克。

用法:

每剂煎2次,每日1剂,分2次服,3剂为1疗程。

主治:

小儿疝气。

加减:

如无湿热者去向日葵杆内白心,寒盛者肉桂加6克,气虚者加参芪之类。

2.中医药治疗小儿疝气4例

3.方药:

炒橘核五倏炒川棣子五钱积实一钱半海带五钱海藻五镶广木香二拔晃布五钱元胡索一钱半光桃仁三钱木通一钱半厚朴一魏半官桂一钱。

为1剂量。

上药共研奔臼末小2、4岁每次服一钱,i~2岁每次服五分。

早、晚各1次,空腹开水送服。

以30天为1疗程。

一疗效:

;用上方治疗4例,均为男性,其中4岁者1例,2岁者2例,1岁以下者1例。

病程最长者3年奋治程最长者32天,最短者25天。

4例均治愈。

病案举例:

〔例1〕罗姓,男。

19韶年11月20日初诊。

其母称:

在未满1岁时,发现每于号哭时阴囊骤然肿大和杯,入睡卿静衅缩下检查:

阴囊肿大如鸡蛋,不红,等丸正常。

症属刁勺七气病。

治以辛香利气法。

用上方1剂量。

每次服6分,早、晚各1次。

1个月后某母来函称已愈。

1年后随访,未曾复发。

〔例2〕任姓,男,2岁。

1964年6月12日初诊。

其母代诉:

·出生后五个月,发现右肇丸微偏坠,4逐渐肿大,不时呼痛,明囊亦肿。

检查:

右攀丸肿大如鸡蛋,有触痛,.阴囊亦肿大矿症属偏坠。

治以辛香利气软坚法。

一上方加山查资钱、.槟榔三钱、荔枝核五钱。

共研细末。

每次服。

分;早、晚各1次,服药1个月后。

4.附子大黄同用治疗睾丸炎疝气

已故名医岳美中治睾丸痛,善以附子与大黄等量并用,系寒热相击之法,愚仿之,屡效不爽,迄今亦已二十六载矣,足证中医疗效确具重复之性!

         治此病人,挺有意思。

一诊时附子、大黄并用,是看了邓铁涛治案受到启发,二诊时号脉问病人是否生气,患者点头含笑,故加龙胆草、川楝子,想不到效果满意。

此方荔子核、橘子核、王不留行、路路通、枳壳行气散结,苡仁、云苓、滑石、车前子、甘草利水消肿。

由此可见:

平时多读名家医案,临证遇到此类病症时,据病应用,定有收获,正如君所言:

中医疗效确具重复之性。

          寒、湿、瘀所致偏于一侧疼痛,脉紧弦者皆可用大黄附子汤法

          大黄附子同用,治疗睾丸疼痛,确具疗效,我习加防风,用之三十余年,颇觉应手,我们呼唤这种累经验效的经验!

           附子与大黄等量并用治睾丸痛,通过与不同性质的主方配伍,可广泛适用于寒热迥异的不同证型,并非囿于寒或热某一证型。

           

           今天介绍治疗疝痛的特效方子

          书中云;中医书谓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又方疝病不离乎肝,故认定疝病属肝病........且此症除肾子睾丸肿痛,,牵引少腹作痛,人皆知为疝病外,其内疝数种,中医书虽皆说明,然浅学之医,临证多不能认识,故不得不特别表明之.'

           证侯:

此症除肾子肿痛牵引少腹,或肾子不痛只肿大,人皆日为疝气,无庸详述外,其内疝症状之不易认识,而又恒见之,则为患者腹内时觉聚有有形之物,或横或竖,或一或二,病发作时,直向上冲,或绕脐腹作痛,且令人呕逆闷厥,上冲胃脘,吐酸胀满,痛苦万状.然勿而消灭,立时诸证皆去,归于无形,一如平人,腹内上冲之时,状类黄瓜,一直冲犯胃脘,头旋眼黑,呕逆气厥者机多.如此反复者机多,长年累月,致患者全体衰弱,脉多旋实有利,体温多不高,但发作时亦有往来寒热.及有四肢厥逆者,寒热虚实,务宜细辩,皆内疝也.

           中医治疝之药,率用川练子.小茴香,青木香,橘核.荔枝核,山楂核.元胡等,轻证疝气,相当有效,甚至用附子其效卓著.然以余之经验最效之方.则为附子与大黄合剂.此种用药系含大寒大热,同时并用,纵有古方,未免骇俗.然余实验已经过数十年之临床实验,以附子大黄.加入普通治疗疝气之中药,特效.不可思议.此治疗外疝之经验谈也.

           极剧烈之疝气.无不立凑奇效.然减去附子与大黄则不效.其它各味,不过辅佐药品.然亦不可妄为加减,为附子与大黄之分量,不必一律,医者当斟酌患者之强弱及病势之轻重,寒多或热多,与其脉象,临时酌定,大约自一钱至三四钱不等.例如病者脉搏沉细,现寒象,则附子可用三到四钱.大黄可用两钱.以此类推,神而明之,存乎其人,但是附子与大黄必须并用,缺一不可,则为一定不易之理,万勿犹予.致减本方效力也.

           熟附子15克     川练子15克      荔枝核15克       山楂核15克        青皮10克 

           熟大黄15克    小茴香10克         橘核10克        元胡10克          生姜引煎服

注意;这是父亲的常用量. 寒热不明显附子与大黄等量.热多大黄多附子少.寒多附子多大黄少.但是大黄与附子一定并用.这是经验之谈.百试百效

           左某,62岁,炊事员。

患疝气3年,因拒绝手术而求中医治疗。

患者退休后,常被外聘,每因站立劳作而致睾丸胀痛偏坠,伴少腹作痛。

笔者受岳美中先生治疗“外疝”经验的启发,直拟大黄附子汤加味治疗,予大黄、炮附子、炒山楂、川楝子、干姜、木香、茴香、元胡、青皮、橘核仁、乌药、甘草。

服用6剂后,未闻其果。

半年后来诊,言从未发作。

近又感睾丸胀痛,要求仍用上方治疗,余照书上方,嘱服6剂,仍半年未发作。

余亦叹其该方功效之奇。

后每遇睾丸胀痛之“疝气”,用此方治之,无不获效。

《止园医话》言,“将附子与大黄加入普通治疝气方中,收效迅速”。

余治疗多例疝气,验证此条经验,乃非虚语。

此文综合转载!

曾治疗数例此病用此法有不效之时,转用他法获效。

参考之

土方”愈一例寒疝

            今年仲夏之时,经几场大雨袭过,田间一片郁郁葱葱,小医准备到田间探望一下自家的辣椒地,这时来了一男一女,大概20多岁,男的一脸痛苦的样子并一手捂着下腹,另一手扶着女的,来到小医家中,小医招呼完毕,询问得知,两人刚结婚不久,前两天晚上,刚下过一场大雨,担心自己的庄稼被盗。

连夜在田间看庄稼,并在地上简单铺设了就躺下休息,半夜不知道什么原因,觉得睾丸部位异常疼痛,按上去有些凉硬有结块,,局部还有些潮湿,牵连整个肚脐而痛,自诉回去后用热毛巾在肚脐下慰后痛得减,诊其脉弦紧而无力,小医回忆张师《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绕脐痛,其脉弦紧,寒者,此为寒疝也!

张景岳:

脉无力者,虚多故也,小医再询问是否在未结婚前是否有个SY习惯,男的点了点头。

小医以为,因恶习所致肾精不足,房舍空虚,加之夜半,阴湿重,寒邪更得趁虚易入,是以阳不营运,寒湿凝聚,因湿得寒,治宜温散寒兼祛湿,黄土一斤炒热,布包慰于小腹部、肾囊下,凉则复炒热,散寒祛湿两不误。

第二天后来小医处告之,当天痛即之,小腹部有温暖感,知其人曾因SY而虚,以暖肝煎八味地黄汤加减于后.

    

儿童疝气的康复 

      ------武术健身秘法  民间中医讲坛(7)

  曾经指导几位家长把孩子的疝气消除掉,近日又有咨询者,整理了一下公开,供有缘人参考。

这次是绕道借父母之气来给孩子治病,让中医之神奇放光芒。

  孩子有病,不能只针对孩子,还要针对大人进行身心治疗(七、八岁之前效果最好)。

孩子有病,父母替吃药能治好孩子,也符合中医原理。

因为现在是独生子女时代,父母中有一个人的身心都扑到孩子身上了,所以给父母用“药”,孩子自然也能受影响,量子力学也已经证实了“相随心变”。

看到孩子病了受罪,很多父母都在想:

我要是能替孩子受罪多好。

  你可以替!

真的能替代。

  儿童疝气为多发症,男孩居多,原因多多。

  讲一点医理,个人认为疝气为外膜之气不聚,还是归属金,是金气不生水气,水气不生肝气,肝气不生血气,血气不生力气、力气不借金气(这里的气是指中医的气)。

按照三界理论来划分,肺为色界,色下降到欲界生肾水,儿童欲望小,下降后不生水,也不生肝气,乱跑下降或五行逆转。

这里的治疗是废物利用,不浪费气要转化。

而老年人的疝气原理则相反。

  下面给出非药物、非手术的康复方法,不用吃药做手术,就是比较辛苦些。

(虽然效果有保证,但并不能保证以后全都不再发作)

一、急性发作,要躺下,轻按上推化解,想法糊弄让孩子心情静下来。

二、平时的保养:

少哭、少生气,避免急用力、系上腰带。

三、发作次数多的。

可以用软布条系在大腿根处,找不到布条,用不着的领带可派上用场,注意要透气。

四、运动方法:

以传统武术基本功为主,孩子疝气,可以治疗大人,来曲线解救孩子。

大人练习,让孩子看,孩子自然身心模仿,母子连心。

1、外摆莲腿顺气脉

家长多运动,经常练习压腿、踢腿,本人讲过的“外摆莲踢腿”(本站内搜索)效果最好,要注意那踢腿的莲花意境不可丢。

早晚各32次。

2、马步冲拳哈气响

  可参考“马步”里的介绍。

见XX词条“马步”

这里要变换一下:

冲拳时发“哈”的音,收功要伸懒腰。

早晚各冲50拳。

循序渐进。

哈,音ha。

当然在这马步冲拳的基础上进行演化,可以变换出无数健身治病方法。

五、日常食疗:

1、红小豆(红豆、赤小豆)抓一把,砸碎,绿豆抓半把,葡萄干32粒,一起熬粥喝。

日常饮食中少吃发气多的食品与饮料。

2、山药不去皮蒸熟,凉干,再蒸,然后去皮沾白糖吃。

木香金铃丸

  【来源】《古今医鉴》卷十。

  【组成】木香乳香没药、大附子(面裹煨)小茴香(盐炒)川楝肉玄胡索全蝎人参各等分

  【用法】上为末,陈酒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00丸,空腹时用陈酒送下。

  【主治】外肾肿痛,诸般疝气、小肠疝。

退血散

组成

当归、赤芍药、木贼、防风、细辛、龙胆草各等分。

主治

目赤,色似胭脂。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白水煎。

先乘热熏眼,后温服。

夺命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八。

  【组成】吴茱萸(去枝、梗)620克泽泻(去毛、土)60克

  【用法】将吴茱萸分为四份,用醋、酒、盐汤、童便分别浸一宿,焙干,与泽泻共研为末,酒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0丸,空腹时用盐汤或酒送下。

【主治】小肠疝气,偏坠搐疼,脐下撮疼,以至闷乱,及外肾肿硬,日渐滋长,阴间湿痒,抓搔成疮。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夺命丹

处方

吴茱萸(去枝、梗,一斤,四两用酒浸,四两用醋浸,四两用汤浸,四两用童子小便浸,各浸一宿,同焙干),泽泻(去灰土)二两。

炮制

上为细末,酒煮面糊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远年日近小肠疝气,偏坠搐疼,脐下撮痛,以致闷乱,及外肾肿硬,日渐滋长,阴间湿痒,抓成疮。

用法用量

每服五十圆,空心,食前,盐汤或酒吞下。

【天台乌药散】

字号:

小 中 大

【名 称】天台乌药散

【出 处】《医学发明·第五卷滑脉生疝》

【组 成】天台乌药(12g)木香(6g)小茴香(6g)青皮(6g)高良姜(9g)各半两槟榔二个(9g)川楝子十个(12g)巴豆七十粒(12g)

【方 诀】天台乌药木茴香,巴豆制楝青槟姜,行气疏肝止疼痛,寒疝腹痛是良方。

【功 用】行气疏肝,散寒止痛。

【主 治】小肠疝气,少腹引控睾丸而痛,偏坠肿胀。

或少腹疼痛,苔白,脉弦。

【用 法】上八味,先将巴豆微打破,同川楝子用麸炒黑,去巴豆及麸皮不用,合余药共研为末,和匀,每服一钱(3g)温酒送下。

【方 解】

方中天台乌药,木香,小茴香,青皮,高良姜行气疏肝,散寒止痛。

槟榔下气导滞,川楝子行气止痛,与巴豆同炒,去巴豆而用川楝子,既可减少川楝子寒性,又能加强行气散结之力。

疝气汤”治小儿疝气好

程兴军 

【摘要】:

正多年来本人用自拟“疝气汤”治小儿疝气40多例,疗效满意。

现介绍如下:

处方乌梅肉、橘核仁、石榴皮、枳壳、川楝子、小茴香、向日葵杆内白心各10克,吴茱萸6克,肉桂3克。

如无湿热者去向日葵杆内白心,寒盛者肉桂加至6克,气虚者酌加参芪之类。

【作者单位】:

陕西省山阳县高坝乡卫生院

事年来本人用自拟“病气汤”治小儿庙气切多例,疗效满意。

现介绍如下:

处方乌梅肉、橘核仁、石榴皮、权壳、川棣子、小茵香、向日葵杆内白心各10克,吴茱黄6克,肉桂3竞。

如无祖热者去向日葵杆内白心,寒盛者肉桂加至6克,气虚者酌加参蔑之类。

用法上药为一剂全水煎,三岁以下小儿煎一次分3次服,每剂煎2次。

日服2~3次,三荆为一疗程。

轻者冬刘痊愈,重则6~9剂。

盛t例一:

马x‘,男,3岁,1975年4月就诊。

患病气一年多,时轻时重,多方求治无效,为免手术求治于众。

投上方六剂内服,并用上药研末以陈醋调外敷,纱布固定。

痊愈,王今未复发。

例二:

金xx,女,2岁,1983年6月就诊,患儿左侧病气半年之久,用上药三剂水煎服(未外敷)痊t,至今未复发。

“疝气汤”治小儿疝气好@程兴军$陕西省山阳县高坝乡卫生院<正>多年来本人用自拟“疝气汤”治小儿疝气40多例,疗效满意。

现介绍如下:

处方乌梅肉、橘核仁、石榴皮、枳壳、川楝子、小茴香、向日葵杆内白心各10克,吴茱萸6克,肉桂3克。

如无湿热者去向日葵杆内白心,寒盛者肉桂加至6克,气虚者酌加参芪之类。

2.麝香膏治小儿疝气

   【方剂】麝香l克,阿魏9克,芒硝6克,普通膏药24克。

   【制用法】将膏药放在小铜勺中溶化,然后将阿魏,芒硝放入烊化拌和,匀摊在3寸见方的薄布上,最后将察香匀撒在药膏上面。

备用。

将此膏贴敷患处。

   【功效】治疝止痛。

   【验证】疗效甚佳,一般5-8天即愈。

   【备注】引自1965年《中国杂志》(12)。

   3.三辣膏治小儿疝气

   【方剂】生姜、葱白、大蒜各等份。

   【制用法】上药共捣烂如泥状,备用。

贴敷气海穴,外以纱布盖上,胶布固定,并用麸夫炒热、布包、隔药熨之。

   【功效】散寒止痛。

   【验证】试治数例,均效。

   【备注】民间方。

   4.外敷方治小儿疝气

   【方剂】生香附、木瓜、苏叶、橘红各10克。

   【制用法】上药水煎、取汁,备用。

用毛巾趁热浸湿药汁后,外敷肿物处,每日1次,每次15-30分钟,治愈为止。

   【功效】理气、散寒、止痛。

   【验证】屡用效佳。

   【备注】引自《外治汇要》。

   5.茴香散治小儿疝气

   【方剂】小茴香、川楝子、橘核、荔枝核、延胡索、吴茱英萸等份,米醋、面粉适量。

   【制用法】将前6味药共研细末,瓶备用。

用时取药末适狱,加人面粉少许和匀,以米醋调如膏状,贴敷脐中,外用胶布固定。

每天换药l次。

   【功效】散寒、理气、止痛。

   【验证】治疗30例,均愈。

   【备注】引自《外治汇要》。

   6.填脐丁香散治小儿疝气

   【方剂】母丁香适量。

   【制用法】上药研细末,过100目筛,密封备用。

取药粉填人脐中(令满),外以敷料盖上,胶布固定。

2天换药l次。

一般4-6次好可见效。

   【功效】理气止痛。

   【验证】治疗32例,痊愈23例,有效7例,无效2例。

   【备注】引自1986年《陕西中医》(9)。

在治疗期间要积极防治易引起腹压增高的各种因素(如咳嗽、便秘、排尿困难等)。

同时适当减少活动,注意卧床休息。

治小儿疝气秘方

33.1 参楝荔枝汤

【来源】王健中,《湖北中医杂志》(6)1990年

【组成】党参、川楝子各9克,陈皮、炙甘草、柴胡、木瓜各5克,升麻7克,云苓6克,桔梗、荔枝核各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本方剂量为1~2岁小儿用量。

再随年龄大小增减)。

或加用外敷方(吴茱萸6克,木瓜10克,小茴香12克,川楝子,橘核各20克,共研细末,分为2包),每用1包,放铁勺中加热,布包敷患侧,两包交替使用,每日敷1次,每次1小时。

【功用】补中升陷、散寒利湿、理气止痛。

【方解】《医宗金鉴》云:

“诸疝厥阴任脉病,外因风寒邪集凝,内因湿热或寒邪,证皆牵睾引腹痛,胎疝多因禀赋弱,总审热纵寒疼痛。

”本病多外因风寒凝集,内因湿热或寒郁,加之小儿先天不足或护理不周,湿热下注;或气虚不能固摄,中气下陷,而使腹内组织下掉,不能复位所致。

故方用党参、炙甘草甘温,补中益气和脾胃;陈皮理气健脾;升麻、柴胡引甘温之气上升;木瓜酸温化湿消肿;茯苓甘平渗湿益心脾而补虚;川楝子苦寒清热利湿,疏肝理气止痛,为治疝病之要药;橘核、荔枝核理气止痛,善治疝痛。

再辅以外敷。

诸药合用,使寒湿散而痛止,脾胃健则元气足,升阳益气,则气陷自举,而疝病自愈。

【主治】小儿疝气病。

【加减】兼寒者,加吴茱萸3克,小茴香5克;兼热者,加黄柏5克。

【疗效】治疗102例,结果治愈42例,好转40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为80.17%。

大多数患儿服药5~7剂即愈,服药最少者3剂,最多者为15剂。

有8例复发,仍用上法治疗获愈。

 

33.2 小儿疝气汤

【来源】程兴军,《新中医》(4)1988年

【组成】乌梅肉、橘核、石榴皮、枳壳、川楝子、小茴香、向日葵秆内白心各10克,吴茱萸6克,肉桂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3次。

3剂为一疗程。

【功用】疏肝缓急、温经散寒、燥湿行气止痛。

【方解】疝气之病,因感受寒湿之邪而引起者居多。

多因素体阳虚,或调护不当,病邪侵入,客于肝肾之经脉,以故寒湿凝滞,聚于阴分所致。

方中肉桂、吴茱萸温经散寒、行气止痛;川楝子、小茴香、枳壳疏肝治疝止痛;乌梅、橘核缓急止痛;石榴皮、向日葵秆心燥湿健脾。

诸药合用,共奏疏肝缓急、温经散寒、燥湿行气止痛之效。

【主治】小儿疝气。

【加减】无湿热者,去向日葵秆心;寒盛者,肉桂加至6克;气虚者,酌加参芪之类。

【疗效】治疗40多例,疗效满意,轻者3剂,重者6~9剂即可获愈。

 

33.3 消疝汤

【来源】范宝安,《幼科条辨》

【组成】小茴香、茯苓、青皮、白术、当归、白芍各5克,荔枝核、山楂核、川楝子各9克,甘草3克,沉香粉1.5克(冲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疏肝解郁、利湿散寒。

【方解】方中以小茴香、荔枝核、山楂核散寒行气散结;青皮、川楝子、白芍、当归舒肝解郁、柔肝和血;茯苓、白术健脾利湿;沉香温降,引药下行;甘草调和诸药。

共奏疏肝解郁,温化水湿之功,使有形之湿从小便而出。

气顺湿去则病自愈。

【主治】鞘膜积液(水疝)。

证见阴囊水肿,状如水晶,外无红热,内蓄黄水,下控睾丸,上引少腹,苔薄白而腻,脉沉弦。

【加减】若因外伤所致之阴囊水肿,兼有坠痛者,加桃仁、红花以活血化瘀。

【疗效】屡用效佳,一般9~12剂即愈。

 

33.4 完疝汤

【来源】李孔定,《名医秘方汇萃》

【组成】柴胡6克,白芍15克,枳实12克,甘草6克,黄芪12克,北五味子6克,荔枝核12克,黄芩、萱草根各10克。

【用法】每日1剂,诸药纳陶罐内,清水浸泡1小时,煮沸10分钟,取汁150毫升,煎3次取汁混匀分4次温服。

【功用】升陷降气。

【方解】本病病机为中气下陷,小肠等腹腔脏器下坠腹股沟,局部气血运行受阻而成。

以气陷为本,气滞为标。

气滞由气陷而成,但气滞又可反过来阻碍气陷的升复。

故治以升陷治本,降气治标。

方中柴胡、黄芪、甘草、萱草根益气升提以治气陷;枳实、荔枝核、黄芩,苦辛通降,以治气滞;白芍、五味子,酸敛收气,以固既升之脏。

如中气完全升复,疝气已全部消失,则重在补中益气,自当减苦降之味。

【主治】小儿疝气。

【加减】疝已全消,则去黄芩,减枳实、荔枝核量为各4克,续服5剂,以巩固疗效。

【疗效】多年使用,疗效显著。

【附记】服药期间,忌剧烈活动。

食勿过饱。

本病冬天皮肤收缩,治疗较易,夏天皮肤松弛,治疗较难。

 

33.5 水疝方

【来源】张敏元,《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桃仁、川牛漆、地龙、荆芥穗、甘草各3克,红花1.5克,益母草、茯苓各6克,车前子,泽泻各5克,麻黄0.9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

【功用】活血利水。

【方解】根据前人“疝本肝经,宜通勿塞”及“血不行则病水”的论述,水疝之积液与寒湿之邪导致局部血行不畅有密切关系。

因此欲治其水当活其血,故立活血利水之法。

方中桃仁、红花、益母草、川牛膝入肝经,活血祛瘀、疏通血脉,以利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