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三年级数学课件.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36534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238.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三年级数学课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初中三年级数学课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初中三年级数学课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初中三年级数学课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初中三年级数学课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初中三年级数学课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初中三年级数学课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初中三年级数学课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初中三年级数学课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初中三年级数学课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初中三年级数学课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初中三年级数学课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初中三年级数学课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初中三年级数学课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初中三年级数学课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初中三年级数学课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初中三年级数学课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初中三年级数学课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初中三年级数学课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初中三年级数学课件.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三年级数学课件.docx

《初中三年级数学课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三年级数学课件.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三年级数学课件.docx

初中三年级数学课件

第二十三章《旋转》单元分析

一、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图形的旋转及其有关概念:

包括旋转、旋转中心、旋转角.图形旋转的有关性质:

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通过不同形式的旋转,设计图案.中心对称及其有关概念:

中心对称、对称中心、关于中心的对称点;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心对称的性质:

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中心对称图形:

概念及性质:

包括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

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坐标符号都相反,即点P(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x,-y).课题学习.图案设计.

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学生通过平移、平面直角坐标系,轴对称、反比例函数、四边形等知识的学习,初步积累了一定的图形变换数学活动经验.本章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观察、分析、画图、简单图案的欣赏与设计等操作性活动形成图形旋转概念.它又对今后继续学习数学,尤其是几何,包括圆等内容的学习起着桥梁铺垫之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图形的旋转的有关概念并理解它的基本性质.

了解中心对称的概念并理解它的基本性质.

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掌握关于原点对称的两点的关系并应用;再通过几何操作题的练习,掌握课题学习中图案设计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几何,通过不同的情景设计归纳出图形旋转的有关概念,并用这些概念来解决一些问题.

(2)通过复习图形旋转的有关概念从中归纳出“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等重要性质,并运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经历复习图形的旋转的有关概念和性质,分析不同的旋转中心,不同的旋转角,出现不同的效果并对各种情况进行分类.

(4)复习对称轴和轴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通过知识迁移讲授中心对称图形和对称中心的有关内容,并附加练习巩固这个内容.

(5)通过几何操作题,探究猜测发现规律,并给予证明,附加例题进一步巩固.

(6)复习中心对称图形和对称中心的有关概念,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观察、思考,老师归纳得出中心对称图形和对称中心的有关概念,最后用一些例题、练习来巩固这个内容.

(7)复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通过实例归纳出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坐标符号之间的关系,并运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8)通过复习平移、轴对称、旋转等有关概念研究如何进行图形设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等过程,了解图形旋转的概念,从事图形旋转基本性质的探索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察,培养运动几何的观点,增强审美意识.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进一步体会旋转的数学内涵,获得知识,体验成功,享受学习乐趣.让学生从事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图案设计的活动,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热情.

三、教学重点

1.图形旋转的基本性质.

2.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

3.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坐标间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

1.图形旋转的基本性质的归纳与运用.

2.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的归纳与运用.

五、教学关键

1.利用几何直观,经历观察,产生概念;

2.利用几何操作,通过观察、探究,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图形的旋转和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

六、单元课时划分

本单元教学时间约需10课时,具体分配如下:

23.1图形的旋转3课时

23.2中心对称4课时

23.3课题学习;图案设计1课时

教学活动、习题课、小结2课时

 

23.1图形的旋转

(1)

一、教学内容

1.什么叫旋转?

旋转中心?

旋转角?

2.什么叫旋转的对应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图形的旋转的有关概念并理解它的基本性质.

(2)了解中心对称的概念并理解它的基本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几何,通过不同的情景设计归纳出图形旋转的有关概念,并用这些概念来解决一些问题.

(2)通过复习图形旋转的有关概念从中归纳出“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等重要性质,并运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事图形旋转基本性质的探索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察,培养运动几何的观点,增强审美意识.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进一步体会旋转的数学内涵,获得知识,体验成功,享受学习乐趣.让学生从事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图案设计的活动,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旋转及对应点的有关概念及其应用.

2.难点与关键:

从活生生的数学中抽出概念.

四、教具、学具准备:

小黑板、三角尺

五、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完成下面各题.

1.将如图所示的四边形ABCD平移,使点B的对应点为点D,作出平移后的图形.

2.如图,已知△ABC和直线L,请你画出△ABC关于L的对称图形△A′B′C′.

 

3.圆是轴对称图形吗?

等腰三角形呢?

你还能指出其它的吗?

(口述)老师点评并总结:

(1)平移的有关概念及性质.

(2)如何画一个图形关于一条直线(对称轴)的对称图形并口述它的一些性质.

(3)什么叫轴对称图形?

二、合作探究

我们前面已经复习平移等有关内容,生活中是否还有其它运动变化呢?

回答是肯定的,下面我们就来研究.

1.请同学们看讲台上的大时钟,有什么在不停地转动?

旋绕什么点呢?

从现在到下课时钟转了多少度?

分针转了多少度?

秒针转了多少度?

(口答)老师点评:

时针、分针、秒针在不停地转动,它们都绕时针的中心.如果从现在到下课时针转了_______度,分针转了_______度,秒针转了______度.

2.再看我自制的好像风车风轮的玩具,它可以不停地转动.如何转到新的位置?

(老师点评略)

3.第1、2两题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共同特点是如果我们把时针、风车风轮当成一个图形,那么这些图形都可以绕着某一固定点转动一定的角度.

像这样,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点O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

如果图形上的点P经过旋转变为点P′,那么这两个点叫做这个旋转的对应点.

下面我们来运用这些概念来解决一些问题.

例1.如图,如果把钟表的指针看做三角形OAB,它绕O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OEF,在这个旋转过程中:

(1)旋转中心是什么?

旋转角是什么?

(2)经过旋转,点A、B分别移动到什么位置?

 

解:

(1)旋转中心是O,∠AOE、∠BOF等都是旋转角.

(2)经过旋转,点A和点B分别移动到点E和点F的位置.

例2.(学生活动)如图,四边形ABCD、四边形EFGH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

(1)这个图案可以看做是哪个“基本图案”通过旋转得到的?

(2)请画出旋转中心和旋转角.

(3)指出,经过旋转,点A、B、C、D分别移到什么位置?

解:

(1)可以看做是由正方形ABCD的基本图案通过旋转而得到的.

(2)画图略.

(3)点A、点B、点C、点D移到的位置是点E、点F、点G、点H.

最后强调,这个旋转中心是固定的,即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但旋转角和对应点都是不唯一的.

三、巩固练习

四、应用拓展

例3.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如图所示,让一个正方形的顶点与另一个正方形中心重合,不难知道重合部分的面积为

,现把其中一个正方形固定不动,另一个正方形绕其中心旋转,问在旋转过程中,两个正方形重叠部分面积是否发生变化?

说明理由.

分析:

设任转一角度,如图中的虚线部分,要说明旋转后正方形重叠部分面积不变,只要说明S△OEE`=S△ODD`,那么只要说明△OEF′≌△ODD′.

五、归纳小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1.旋转及其旋转中心、旋转角的概念.

2.旋转的对应点及其它们的应用.

六、布置作业

 

23.1图形的旋转

(2)

一、教学内容

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及其它们的运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掌握关于原点对称的两点的关系并应用;再通过几何操作题的练习,掌握课题学习中图案设计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几何,通过不同的情景设计归纳出图形旋转的有关概念,并用这些概念来解决一些问题.

(2)通过复习图形旋转的有关概念从中归纳出“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等重要性质,并运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经历复习图形的旋转的有关概念和性质,分析不同的旋转中心,不同的旋转角,出现不同的效果并对各种情况进行分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等过程,了解图形旋转的概念,从事图形旋转基本性质的探索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察,培养运动几何的观点,增强审美意识.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进一步体会旋转的数学内涵,获得知识,体验成功,享受学习乐趣.让学生从事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图案设计的活动,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热情.

三、教学重点

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及其它们的运用.

四、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

图形的旋转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

2.难点与关键:

运用操作实验几何得出图形的旋转的三条基本性质.

五、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老师提问,学生口答.)

1.什么叫旋转?

什么叫旋转中心?

什么叫旋转角?

2.什么叫旋转的对应点?

3.请独立完成下面的题目.

如图,O是六个正三角形的公共顶点,正六边形ABCDEF能否看做是某条线段绕O点旋转若干次所形成的图形?

(老师点评)分析:

能.看做是一条边(如线段AB)绕O点,按照同一方法连续旋转60°、120°、180°、240°、300°形成的.

二、合作探究

上面的解题过程中,能否得出什么结论,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A、B、C、D、E、F到O点的距离是否相等?

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BOC、∠COD、∠DOE、∠EOF、

∠FOA是否相等?

3.旋转前、后的图形这里指三角形△OAB、△OBC、△OCD、△ODE、△OEF、△OFA全等吗?

老师点评:

(1)距离相等,

(2)夹角相等,(3)前后图形全等,那么这个是否有一般性?

下面请看这个实验.

请看我手里拿着的硬纸板,我在硬纸板上挖下一个三角形的洞,再挖一个点O作为旋转中心,把挖好的硬纸板放在黑板上,先在黑板上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图案(△ABC),然后围绕旋转中心O转动硬纸板,在黑板上再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A′B′C′),移去硬纸板.

(分组讨论)根据图回答下面问题(一组推荐一人上台说明)

1.线段OA与OA′,OB与OB′,OC与OC′有什么关系?

2.∠AOA′,∠BOB′,∠COC′有什么关系?

3.△ABC与△A′B′C′形状和大小有什么关系?

(老师点评):

1.OA=OA′,OB=OB′,OC=OC′,也就是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相等.

2.∠AOA′=∠BOB′=∠COC′,我们把这三个相等的角,即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称为旋转角.

3.△ABC和△A′B′C′形状相同和大小相等,即全等.

综合以上的实验操作和刚才作的(3),得出

(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例1.如图,△ABC绕C点旋转后,顶点A的对应点为点D,试确定顶点B对应点的位置,以及旋转后的三角形.

 

分析:

绕C点旋转,A点的对应点是D点,那么旋转角就是∠ACD,根据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即∠BCB′=ACD,又由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即CB=CB′,就可确定B′的位置,如图所示.

解:

(1)连结CD

(2)以CB为一边作∠BCE,使得∠BCE=∠ACD

(3)在射线CE上截取CB′=CB

则B′即为所求的B的对应点.

(4)连结DB′

则△DB′C就是△ABC绕C点旋转后的图形.

例2.如图,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且DE=

,△ABF是△ADE的旋转图形.

(1)旋转中心是哪一点?

(2)旋转了多少度?

(3)AF的长度是多少?

(4)如果连结EF,那么△AEF是怎样的三角形?

分析:

由△ABF是△ADE的旋转图形,可直接得出旋转中心和旋转角,要求AF的长度,根据旋转前后的对应线段相等,只要求AE的长度,由勾股定理很容易得到.△ABF与△ADE是完全重合的,所以它是直角三角形.

解:

(1)旋转中心是A点.

(2)∵△ABF是由△ADE旋转而成的

∴B是D的对应点

∴∠DAB=90°就是旋转角

(3)∵AD=1,DE=

∴AE=

=

∵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且F是E的对应点

∴AF=

(4)∵∠EAF=90°(与旋转角相等)且AF=AE∴△EA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三、巩固练习

四、应用拓展

例3.如图,K是正方形ABCD内一点,以AK为一边作正方形AKLM,使L、M在AK的同旁,连接BK和DM,试用旋转的思想说明线段BK与DM的关系.

分析:

要用旋转的思想说明就是要用旋转中心、旋转角、对应点的知识来说明.

解:

∵四边形ABCD、四边形AKLM是正方形

∴AB=AD,AK=AM,且∠BAD=∠KAM为旋转角且为90°

∴△ADM是以A为旋转中心,∠BAD为旋转角由△ABK旋转而成的

∴BK=DM

五、归纳小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本节课应掌握:

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及其它们的应用.

六、布置作业

七、课后反思:

 

23.1图形的旋转(3)

一、教学内容

选择不同的旋转中心或不同的旋转角,设计出不同的美丽的图案.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选择不同的旋转中心、不同的旋转角度,会出现不同的效果,掌握根据需要用旋转的知识设计出美丽的图案.

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掌握关于原点对称的两点的关系并应用;再通过几何操作题的练习,掌握课题学习中图案设计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复习图形旋转的基本性质,着重强调旋转中心和旋转角然后应用已学的知识作图,设计出美丽的图案.

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几何,通过不同的情景设计归纳出图形旋转的有关概念,并用这些概念来解决一些问题.

通过复习图形旋转的有关概念从中归纳出“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等重要性质,并运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经历复习图形的旋转的有关概念和性质,分析不同的旋转中心,不同的旋转角,出现不同的效果并对各种情况进行分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进一步体会旋转的数学内涵,获得知识,体验成功,享受学习乐趣.让学生从事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图案设计的活动,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热情.

三、教学重点

1.重点:

用旋转的有关知识画图.

2.难点与关键:

根据需要设计美丽图案.

四、教具、学具准备:

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老师提问,学生口答.)

(1)各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有何关系呢?

(2)各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与旋转角有何关系?

(3)两个图形是旋转前后的图形,它们全等吗?

2.请同学独立完成下面的作图题.

如图,△AOB绕O点旋转后,G点是B点的对应点,作出△AOB旋转后的三角形.

(老师点评)分析:

要作出△AOB旋转后的三角形,应找出三方面:

第一,旋转中心:

O;第二,旋转角:

∠BOG;第三,A点旋转后的对应点:

A′.

二、合作探究

从上面的作图题中,我们知道,作图应满足三要素:

旋转中心、旋转角、对应点,而旋转中心、旋转角固定下来,对应点就自然而然地固定下来.因此,

下面就选择不同的旋转中心、不同的旋转角来进行研究.

1.旋转中心不变,改变旋转角

画出以下图所示的四边形ABCD以O点为中心,旋转角分别为30°、60°的旋转图形.

2.旋转角不变,改变旋转中心

画出以下图,四边形ABCD分别为O、O为中心,旋转角都为30°的旋转图形.

因此,从以上的画图中,我们可以得到旋转中心不变,改变旋转角与旋转角不变,改变旋转中心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所以,我们可以经过旋转设计出美丽的图案.

例1.如下图是菊花一叶和中心与圆圈,现以O为旋转中心画出分别旋转45°、90°、135°、180°、225°、270°、315°的菊花图案.

分析:

只要以O为旋转中心、旋转角以上面为变化,旋转长度为菊花的最长OA,按菊花叶的形状画出即可.

解:

(1)连结OA

(2)以O点为圆心,OA长为半径旋转45°,得A.

(3)依此类推画出旋转角分别为90°、135°、180°、225°、270°、315°的A、A、A、A、A、A.

(4)按菊花一叶图案画出各菊花一叶.

那么所画的图案就是绕O点旋转后的图形.

例2.(学生活动)如图,如果上面的菊花一叶,

绕下面的点O′为旋转中心,请同学画出图案,

它还是原来的菊花吗?

老师点评:

显然,画出后的图案不是菊花,而是另外的一种花了.

三、巩固练习

四、应用拓展

例3.如图,如何作出该图案绕O点按逆时针旋转90°的图形.

分析:

该备案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图案,是作出几个复合图形组成的图案,因此,要先画出图中的关键点,这些关键点往往是图案里线的端点、角的顶点、圆的圆心等,然后再根据旋转的特征,作出这些关键点的对应点,最后再按原图案作出旋转后的图案.

解:

(1)连结OA,过O点沿OA逆时针作∠AOA′=90°,在射线OA′上截取OA′=OA;

(2)用同样的方法分别求出B、C、D、E、F、G、H的对应点B′、C′、D′、E′、F′、G′、H′;

(3)作出对应线段A′B′、B′C′、C′D′、D′E′、E′F′、F′A′、A′G′、G′D′、D′H′、H′A′;

(4)所作出的图案就是所求的图案.

五、归纳小结(学生归纳,老师点评)

本节课应掌握:

1.选择不同的旋转中心、不同的旋转角,设计出美丽的图案;

2.作出几个复合图形组成的图案旋转后的图案,要先求出图中的关键点──线的端点、角的顶点、圆的圆心等.

六、布置作业:

1.教材P67综合运用7、8、9.

 

23.2中心对称

(1)

一、教学内容

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对称中心、关于中心的对称点等概念及其运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中心对称、对称中心、关于中心的对称点等概念及掌握这些概念解决一些问题.

理解选择不同的旋转中心、不同的旋转角度,会出现不同的效果,掌握根据需要用旋转的知识设计出美丽的图案.

2.过程与方法

复习图形旋转的基本性质,着重强调旋转中心和旋转角然后应用已学的知识作图,设计出美丽的图案.

复习运用旋转知识作图,旋转角度变化,设计出不同的美丽图案来引入旋转180°的特殊旋转──中心对称的概念,并运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进一步体会旋转的数学内涵,获得知识,体验成功,享受学习乐趣.让学生从事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图案设计的活动,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热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利用中心对称、对称中心、关于中心对称点的概念解决一些问题.

2.难点与关键:

从一般旋转中导入中心对称.

四、教具、学具准备:

小黑板、三角尺

五、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下题.

如图,△ABC绕点O旋转,使点A旋转到点D处,画出旋转后的三角形,并写出简要作法.

老师点评:

分析,本题已知旋转后点A的对应点是点D,且旋转中心也已知,所以关键是找出旋转角和旋转方向.显然,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都符合要求,一般我们选择小于180°的旋转角为宜,故本题选择的旋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已知一对对应点和旋转中心,很容易确定旋转角.如图,连结OA、OD,则∠AOD即为旋转角.接下来根据“任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都是旋转角”和“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这两个依据来作图即可.

作法:

(1)连结OA、OB、OC、OD;

(2)分别以OB、OB为边作∠BOM=∠CON=∠AOD;

(3)分别截取OE=OB,OF=OC;

(4)依次连结DE、EF、FD;

即:

△DEF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如图所示.

二、合作探究

问题:

作出如图的两个图形绕点O旋转180°的图案,并回答下列的问题:

1.以O为旋转中心,旋转180°后两个图形是否重合?

2.各对称点绕O旋转180°后,这三点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老师点评:

可以发现,如图所示的两个图案绕O旋转180°

都是重合的,即甲图与乙图重合,△OAB与△COD重合.

 

像这样,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

这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关于中心的对称点.

例1.如图,四边形ABCD绕D点旋转180°,请作出旋转后的图案,写出作法并回答.

(1)这两个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吗?

如果是对称中心是哪一点?

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

(2)如果是中心对称,那么A、B、C、D关于中心的对称点是哪些点.

 

分析:

(1)根据中心对称的定义便直接可知这两个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就是旋转中心.

(3)旋转后的对应点,便是中心的对称点.

解:

作法:

(1)延长AD,并且使得DA′=AD

(2)同样可得:

BD=B′D,CD=C′D

(3)连结A′B′、B′C′、C′D,

则四边形A′B′C′D为所求的四边形,

如图23-44所示.

答:

(1)根据中心对称的定义便知这两个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D点.

(2)A、B、C、D关于中心D的对称点是A′、B′、C′、D′,这里的D′与D重合.

例2.如图,已知AD是△ABC的中线,画出以点D为对称中心,与△ABD

成中心对称的三角形.

分析:

因为D是对称中心且AD是△ABC的中线,所以C、B为一对的对应点,因此,只要再画出A关于D的对应点即可.

解:

(1)延长AD,且使AD=DA′,因为C点关于D的中心对称点是B(C′),B点关于中心D的对称点为C(B′)

(2)连结A′B′、A′C′.

则△A′B′C′为所求作的三角形,如图所示.

三、巩固练习教材P74练习2.

四、应用拓展

例3.如衅,在△ABC中,∠C=70°,BC=4,AC=4,现将△ABC沿CB方向平移0到△A′B′C′的位置.

(1)若平移的距离为3,求△ABC与△A′B′C′重叠部分的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