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1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时作业岳麓版必修.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49740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3.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1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时作业岳麓版必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1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时作业岳麓版必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1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时作业岳麓版必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1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时作业岳麓版必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1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时作业岳麓版必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1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时作业岳麓版必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1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时作业岳麓版必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1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时作业岳麓版必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1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时作业岳麓版必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1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时作业岳麓版必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1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时作业岳麓版必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1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时作业岳麓版必修.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1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时作业岳麓版必修.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1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时作业岳麓版必修.docx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1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时作业岳麓版必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1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时作业岳麓版必修.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1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时作业岳麓版必修.docx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1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时作业岳麓版必修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1.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时作业岳麓版必修

一、选择题

1.史学界说:

“汉承秦制”,但汉代有所变化。

汉初政治制度与秦朝相比,最大的不同是(  )

A.中央机构B.地方制度

C.皇帝权力D.监察制度

解析:

 秦朝地方实行郡县制,汉代在此基础上实行分封制,分封制与郡县制同时并存,即实行郡国并行制,这是西汉与秦朝不同的关键所在。

答案:

 B

2.宋太祖曾说:

“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

”为此,宋太祖采取的最重要措施是(  )

A.派文臣做知州

B.设“三衙”,收精兵

C.各州郡财赋大部分由中央掌握

D.“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宋初宋太祖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从材料中“选儒臣”等关键词及材料本身所表达的意思来看,应是派文臣做知州。

答案:

 A

3.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间,未发生类似的现象,一般认为,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重要原因。

下列各项中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的一项是(  )

A.采用文官取代武将任地方长官

B.从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

C.降低将帅的地位疏远将兵关系

D.削弱相权加设枢密院管理军事

解析:

 本题通过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考查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在宋代中央和地方的分权机构中,各部门之间,各不相属且互相监督,最终集权于皇帝。

可见,A、C、D是B的具体体现。

答案:

 B

4.秦汉以来我国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的趋势是(  )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②分散地方官吏的权力,防止割据 ③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 ④中央对地方的治理渐趋严密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

 中央集权侧重于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它的发展趋势是权力收归中央,地方处于无权或少权的状态,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趋严密。

答案:

 C

5.我国古代丞相一职的设立与废除,体现了(  )

A.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B.权力的相互制衡

C.相权威胁皇权

D.国家统一的需要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丞相设立与废除的原因和影响的理解。

设立丞相是为了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废除丞相是因为其威胁了皇权,所以丞相的设立与废除都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答案:

 A

6.某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实。

”这种制度是指(  )

A.汉代内外朝制度B.唐代三省制度

C.元代行省制度D.明代的内阁制度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和对基础知识概念准确把握的能力。

君相矛盾是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存在的矛盾,趋势为“独相制——君相制——无相制”,明代废除丞相,为辅助政务,设置殿阁大学士,后正式设立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

答案:

 D

7.《明史》记载:

“(明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现)。

燮理(治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宰相),遇乎异矣。

”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殿阁大学士实际上并未设置

B.殿阁大学士仅供顾问而无实权

C.内阁实际地位等同于六部

D.殿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

解析:

 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

由“置殿阁大学士,其官不备,其人无表现。

……与宰相迥异”可知与B符合。

答案:

 B

8.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

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

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

A.秦、唐、元B.汉、宋、明

C.秦、元、清D.秦、唐、明

解析:

 ①中“丞相与诸卿”最早出现在秦朝;②中三省六部制在唐朝得以完善;③中皇帝直接掌管六部是在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后出现的情况。

答案:

 D

9.电视剧《宰相刘罗锅》里有个军机大臣和珅,被称为“贪污之王”,他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清朝设置的军机处(  )

A.发生在顺治时期

B.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C.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D.限制了皇帝的权力

解析:

 军机处设置于雍正时期,大大加强了皇权,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于秦朝。

答案:

 C

10.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包括(  )

①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②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③奠定了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世界的基础 ④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

A.①④B.②④

C.①②④D.①②③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①②是积极影响;④是消极影响;③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创立的影响,明清时中国已落后于西方。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11.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得到空前加强,中央机构有所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清史稿》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图中所示政府构架演变的时间及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是否同意对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的评价?

为什么?

(3)从材料一到材料二的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什么趋势?

解析:

 第

(1)问应从材料一中分析明太祖废丞相的原因,第

(2)问从军机大臣的职能分析,第(3)问从根本上反映了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趋势。

答案:

 

(1)明太祖时期。

强化君主专制的需要。

(2)不同意,因为军机大臣必须完全执行皇帝的旨意,全国军政大权都集中到皇帝手中。

(3)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单元复习与测评岳麓版必修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山东省的“富民兴鲁”政策深得民心,齐鲁大地在改革开放中崛起。

山东省又称齐鲁大地。

这一称谓来源于(  )

A.山东半岛自然地理特征   B.宗法制下嫡长子的族姓

C.母系氏族公社母系的族姓D.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西周分封时,今天的山东有齐和鲁两个主要的封国,故山东称“齐鲁大地”。

答案:

 D

2.浙江省浦江县的“郑氏义门”,自南宋开始同居共食,鼎盛时三千多人同吃一锅饭。

其孝义家风多次受到朝廷旌表,明太祖朱元璋亲赐“江南第一家”。

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

A.郡县制B.分封制

C.君主专制D.宗法制

解析:

 由“郑氏义门”“同居共食”“孝义家风”可知,题干所反映的是家族聚居的现象,这一现象的根源是宗法制。

答案:

 D

3.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

“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

”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

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

成为大宗的条件必须是嫡长子。

①中正妻所生之子不一定是长子,故排除含①的选项。

答案:

 C

4.图一是北京天安门东侧后院古代建筑,是明清皇帝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称为太庙。

图二是民间祭祀祖宗的场所,称为祠堂。

这种现象源于我国早期的一项政治制度,其特点不包括(  )

A.嫡长子继承制B.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C.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结合D.“国”与“家”结合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材料中的太庙及祠堂是祭祀祖先的地方,而不是供奉神灵的地方,故未体现神权与王权的结合,而其他三项均为宗法制的特点。

答案:

 B

5.《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

宋代为: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

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种排序主要体现了(  )

A.皇权的独尊B.中央集权的强化

C.等级制度的森严D.文化专制的扩展

解析:

 宋朝的建立者是赵匡胤,明朝的建立者是朱元璋,在家天下的古代,《百家姓》的排列顺序体现了皇权的独尊。

答案:

 A

6.与分封制相比,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

A.皇位世代相传,以稳固“家天下”的基础

B.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实行郡县制

D.为提高权威而神化皇权

解析:

 A项中的“皇位世代相传”与分封制是统一的,故错;B项不全面,郡县制只是中央集权的一部分;D项不是主要特点。

答案:

 C

7.右图是xx年1月在湖南长沙简牍博物馆,一位老人在兴致勃勃地观赏湖南龙山县里耶镇出土的秦代简牍。

这些简牍是秦代地方官府档案。

从秦简中老人可能看到的信息有(  )

①关于秦代郡县制的信息 ②郡守撤换县令的信息 ③郡守向县令汇报工作的信息 ④丞相向地方调兵的信息

A.①②B.①②③

C.①D.②③④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秦朝政治制度相关内容的掌握。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秦代实行郡县制,因此有可能看到与①有关的信息;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命,因此②不可能出现;郡守向丞相汇报工作,因此③不可能出现;在秦朝负责军务的是太尉和皇帝,因此④错误。

答案:

 C

8.周初实行分封制,秦朝实行郡县制,两者(  )

A.都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B.都有利于历史的发展

C.都阻碍社会进一步发展D.都在短时间内被废除

解析:

 本题要求全面认识分封制和郡县制,西周分封制的实行,有利于奴隶制的繁荣。

随着历史的发展,秦朝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这些都有利于历史的发展。

答案:

 B

9.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  )

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

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各负其责,提高了行政效率。

答案:

 B

10.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也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下列对科举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兴起于秦朝 ②唐朝开始设进士科 ③这一制度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 ④对稳定社会秩序发挥了积极作用

A.①②B.③④

C.③D.④

解析:

 科举制兴起于隋朝,隋炀帝创设进士科,故①②都不正确,选A。

答案:

 A

11.西汉察举制和隋唐科举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原因是(  )

A.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一些德才兼备之士

B.自下而上的选拔方式扩大了统治基础

C.以儒家思想作为挑选人才的唯一标准

D.皇帝和高官主考的形式提高了知识分子的政治地位

解析:

 本题考查对察举制和科举制内容及作用的理解。

A项是科举制内容,与察举制无关;C项,科举制下儒家思想不是科举的唯一内容,隋唐科举出现了武举等;D项皇帝和高官主考是科举制形式,与察举倒无关,察举制是自下而上推选。

答案:

 B

12.“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

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中级官员”的主要职能是(  )

A.协理奏章B.参与决策

C.执行政令D.监察百官

解析:

 从“洪武皇帝……独自处理国家大事”可以判断这指的是明初废除宰相制度,君主专制权力进一步增强。

此后组成的“特别的政府部门”指的是协助皇帝处理政事的殿阁大学士,他们不参与决策,也不负责执行政令和监察百官,只是协助皇帝处理奏章。

答案:

 A

13.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

“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

”该诗直接说明了(  )

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

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毫无地位,完全被视为走卒

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

D.军机处的设置,意味着封建制度已经衰败

解析:

 材料很形象地反映了清朝军机大臣的工作特点:

一切围绕皇帝,听命于皇帝,只是皇帝的办事员,没有任何实权,不能决策任何军政大事。

答案:

 A

14.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封建王朝官员上朝的礼仪,实际上代表了君臣关系的变化。

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皇帝集中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解析:

 从我国古代不同封建王朝官员上朝礼仪的变化,反映出中央权力日益向皇帝集中。

答案:

 C

15.中国古代中央官制中的中枢机构是指协助皇帝处理军国大事和发号施令的机构,也称“枢机”“机要”“枢要”。

中枢机构的演变可分为三公、三省、二府和内阁、军机四个时期,从中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有(  )

①呈现皇权加强、相权削弱的趋势 ②提高了行政效率 ③机构越来越完善,对社会促进作用越来越大 ④这种演变是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相一致的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解析:

 从中央机构来看确实是越来越完善,但发展到顶峰的专制制度对社会的阻碍作用也越来越大,故排除③。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朝)“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二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三 清代学者赵翼说:

“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

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檐曝杂记》

请回答:

(1)结合示意图,说明秦朝是如何做到“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的。

(9分)

(2)与以前的朝代相比较,明清时期中央机构的变化主要有哪些?

(8分)

(3)自秦至清,中央机构设置变化的目的是什么?

(3分)

解析:

 第

(1)问旨在考查学生读图能力。

从皇帝制度、中央官制和地方行政三方面作答;第

(2)问考查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史实;第(3)问围绕加强皇权、削弱相权作答。

答案:

 

(1)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中央设置丞相等官职机构,负责各项具体事务;地方实行郡县制;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命。

(9分)

(2)明朝取消宰相职位,权分六部;清朝设军机处;明清时期设有内阁。

(8分)

(3)削弱相权,强化皇权。

(3分)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材料二 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

“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

材料三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

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

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沉者哉!

——《晋书·段灼传》

材料四 唐人沈既济说:

“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

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

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

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

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

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

——转引自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

(4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

(4分)

(3)材料三中说的是哪一种选官制度?

其主要弊端是什么?

(6分)

(4)据材料四,概括说明科举制的影响。

(6分)

解析:

 本题围绕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选取材料,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1)问应从材料一中概括先秦的“世卿世禄”制。

(2)问考查察举制。

第(3)问考查九品中正制。

第(4)问要求回答科举制度的影响。

答案:

 

(1)血缘、门第、等级、世袭。

(4分)

(2)注重品行、才学,打破“世卿世禄”制。

(4分)

(3)九品中正制。

弊端:

世家大族把持人才选拔,任人唯亲,压制人才。

(6分)

(4)影响:

①为官僚队伍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

②弘扬了“学而优则仕”;科举成为读书人最高最迫切的追求,成为当时人们走向官场的重要途径。

(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