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路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95386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6.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才之路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成才之路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成才之路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成才之路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成才之路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成才之路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成才之路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成才之路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成才之路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成才之路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成才之路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成才之路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成才之路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成才之路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成才之路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成才之路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才之路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成才之路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才之路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成才之路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成才之路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单元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

第二单元 单元检测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测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此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

其依据是(  )

A.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B.“商业革命”的发生

C.新航路的开辟D.地圆学说的提出

解析:

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间相对孤立的状态,促使世界逐渐连成整体,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从此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

答案:

C

2.(2015·东北师大附中高一期末考试)1492年,哥伦布率三艘帆船起锚西航,议定的条件是哥伦布若在东方开疆拓土则可任当地总督,但土地财富的9/10要归西班牙王室。

由此可见探险远航的本质是(  )

A.拓展生存空间B.延伸贵族王权

C.殖民掠夺活动D.奴役他方民众

解析:

从题干中的“哥伦布……可任当地总督”以及对土地财富的分配,可知C项正确;A、B、D三项都不是“本质”。

答案:

C

3.“各种圈养的动物,尤其是马、牛和羊,是东半球的一个重要贡献。

美洲大陆没有可与之媲美的动物,那里的美洲驼和羊驼价值较小。

东半球的谷类植物也很重要……西班牙人是果园爱好者,除了给美洲带来橄榄树和葡萄树外,还带来了种类繁多的水果。

”从这一叙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

A.美洲的发现对世界作出的贡献为单向性

B.人类及动植物的混合主要表现为单向性

C.新航路的开辟对美洲而言利大于弊

D.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物种混合

解析:

C项在材料中不能得到体现,A、B两项观点错误。

材料表明,伴随着美洲的发现,其他大洲的动植物也传入美洲,故D项正确。

答案:

D

4.(2015·合肥高一期末联考)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

“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

……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这里的“革命因素”是指(  )

A.“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

B.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壮大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建立

D.贸易中心的转移和货币地租的兴起

解析:

新航路开辟后引起了“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价格革命”使欧洲金银价格上涨,导致通货膨胀,冲击了封建旧地主阶级,同时金银流入欧洲使资产阶级获得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必需的资金,符合“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故B项正确。

答案:

B

5.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欧洲各国与中国的贸易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银”对流。

据研究,通过贸易中国获得了占世界产量1/4到1/3的白银,总量为7000吨至10000吨。

“丝—银”对流现象的出现反映了(  )

A.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C.中国废除闭关锁国政策

D.西欧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

解析:

注意“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A项出现于鸦片战争之后,C项不符合史实,D项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丝—银”对流是指“欧洲各国与中国的贸易”,结合时间信息及欧中贸易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东西方之间的经济交流加强,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故B项正确。

答案:

B

6.(2015·德州高一检测)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各民族的发展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

A.西方的殖民扩张和掠夺

B.东方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

C.东西方之间的政治交流

D.东西方之间的经济交流

解析:

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随之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对殖民地国家进行残酷的掠夺,客观上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使世界各民族的发展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故选A项。

答案:

A

7.(2015·青岛高一期末考试)法国数学家笛卡尔因其思想不见容于当局,被迫流亡他国。

1631年,他称旅居的城市是“货物无奇不有”之地。

他问道,“要找到世人所可能希冀的各种货物和珍奇物品,这世上还有哪个地方比这座城市更能让人如愿?

”由此可知,当时笛卡尔流亡于(  )

A.意大利B.西班牙

C.荷兰D.英国

解析:

解题的关键信息是“1631年”。

17世纪荷兰成为世界各地物品的交流集散地。

此时意大利已经衰落,西班牙则丧失了殖民优势地位,而英国殖民帝国的地位还未确立,故C项正确。

答案:

C

8.(2015·江苏启东中学高一期中考试)“自公元1651年12月1日起及从此以后……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们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

”这一条文反映了(  )

A.英殖民帝国已经形成

B.英国已处于世界工厂的地位

C.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D.英国与荷兰的商业竞争激烈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英国通过立法打击他国,维护本国商业利益,根据“1651年12月”可以判断此时为17世纪中期,恰是英国与商业比较发达的荷兰之间的殖民争夺时期,故D项正确。

答案:

D

9.(2015·合肥一中高一月考)17世纪初,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最早从事茶叶贸易,不久在法、英等国都出现了中国茶。

18世纪末,输入荷兰、英国和法国的中国茶,除本国消费外,还流通到西北欧与美洲殖民地,有的城市还形成了国际茶叶市场。

材料说明了(  )

A.中国世界贸易中心地位的巩固

B.茶叶贸易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发展

C.西方列强加紧掠夺中国的原料

D.茶叶成为世界性的普遍生活必需品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茶叶贸易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故B项正确。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A项错误,C项发生在工业革命后,不能体现17世纪初的情况。

由材料不能得出茶叶是普遍生活必需品,D项错误。

答案:

B

10.不列颠东印度公司和广州十三行是清朝中叶中英闻名世界的商业机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清帝国的十三行和英帝国的东印度公司,成为了18、19世纪中西关系的神经中枢。

”据此,关于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东印度公司是不列颠在工业革命开始后建立的商业机构

B.作为垄断性贸易公司的东印度公司其唯一职能是对外贸易

C.东印度公司的建立促进了股份公司和证券交易所的发展

D.作为垄断性贸易公司的东印度公司垄断了中西之间的贸易

解析:

英国在新航路开辟后、工业革命之前就建立了东印度公司,它不仅是英国的商业贸易机构,还是英国的殖民机构,排除A、B两项。

东印度公司垄断的只是中英之间的贸易,故D项夸大了事实。

新航路开辟后,股份公司和证券交易所即已纷纷出现,具有商业贸易职能的东印度公司则有利于其发展,故C项正确。

答案:

C

11.《全球通史》中记载:

“1600至1763年,西北欧强国荷兰、法国和英国赶上并超过了西、葡两国。

这一发展对于整个世界具有首要意义。

”与文中的“首要意义”相符合的是(  )

A.西北欧的世界霸权地位由此开始确立

B.西北欧各强国在世界范围内加紧殖民扩张

C.西北欧成为世界上唯一有影响力的地区

D.西北欧国家在政治军事等方面领先于世界

解析:

西北欧的世界霸权地位确立于工业革命后,A项错误。

B项与“首要意义”不符。

C项观点错误。

“1600至1763年”,西北欧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全面领先于世界,故D项正确。

答案:

D

12.圈地运动使英国大批农民被迫出卖土地,或远走他乡,或到处流浪,陷于极端悲惨的境地。

但这一运动对工业革命却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主要在于圈地运动(  )

A.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开端

B.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C.使英国资本主义关系深入农村

D.极大地促进了养羊业的发展

解析:

工业革命需要具备的条件主要包括劳动力、资金、市场等。

圈地运动迫使很多农民离开自己的土地,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故选B项。

答案:

B

13.(2015·深圳中学高一月考)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英国的重商主义者主张高工资,提出经济发展的“外国支付收入”理论,认为出口高附加值的产品意味着外国将为出口国家支付工资和利润。

这一理论在当时得以实现的经济条件是(  )

A.“光荣革命”后,英国进入稳定发展时期

B.海上霸主地位的确立使英国占据贸易优势

C.圈地运动为英国工业发展扩大了国内市场

D.工业革命的完成,提高了英国商品的技术含量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外国支付收入”理论实际体现了英国对外国的盘剥,A、C两项强调稳定和扩大国内市场,与该理论不符。

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还没有完成,D项错误,故B项正确。

答案:

B

14.马克思说:

“在工场手工业和手工业中,是工人利用工具,在工厂中,是工人服侍机器。

在前一种场合,劳动资料的运动从工人出发,在后一种场合,则是工人跟随劳动资料的运动。

”由此可见,工厂制度区别于工场手工业的本质特点是(  )

A.使用机器大生产

B.工人参加集体劳动

C.生产资料私有化

D.工人的受剥削程度

解析:

由材料可知,在马克思看来,工场手工业是工人利用工具,工人掌握着劳动主动权;在工厂制度下,工人围绕着机器(劳动资料)运动,工人处在被动地位。

这说明工厂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使用机器生产而不是手工操作,故选A项。

答案:

A

15.(2015·济南高一期末考试)“工业革命的本质就是竞争替代了早先曾经控制了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管制。

”这主要说明工业革命(  )

A.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B.促进了自由贸易的盛行

C.推动了垄断资本的发展

D.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

解析:

材料中“竞争替代了早先曾经控制了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管制”,说明工业革命推动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兴起,即自由生产、自由竞争、自由贸易,故B项正确。

答案:

B

16.(2015·太原高一期中考试)18世纪的英国,只有国王和议会才能够授予公司特许……但是,19世纪中叶以后,国家对企业的设立逐渐摒弃特许主义,企业的设立已经相当自由,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不需要任何机关的审批或核准,企业就可以设立。

这反映了(  )

A.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竞争加剧

B.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组织形式的演变

C.工业革命推动经济思想变化

D.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了国家经济职能

解析:

材料中“18世纪的英国,只有国王和议会才能够授予公司特许”说明当时英国采取的是重商主义,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而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以自由贸易、自由竞争、自由生产为特征的自由主义思潮兴起,企业的设立已经相当自由,故C项正确。

答案:

C

17.(2015·汕头高一月考)历史学家钱乘旦先生在一篇文章中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

1803年,英国最富裕的1.4%的家庭取得国民总收入的15.7%,到1867年,0.07%的家庭就取得16.2%的国民总收入。

……1803年,收入最多的10%的人占有国家财富的2/5,1867年则超过50%。

钱先生利用这组数据要论证的观点可能是(  )

A.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B.工业革命引发了社会关系的变革

C.工业革命加剧了贫富分化

D.民主政治的完善加速了财富集中

解析:

材料表明,19世纪初到19世纪中期,英国最富裕的家庭占有社会财富的比重日益增加。

这说明,工业革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财富的分配日益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即工业革命加剧了贫富分化,故C项正确。

答案:

C

18.有学者指出:

“大工业的兴起开创了资本主义的全盛时代,工厂制度的确立是资本主义发展进入成熟阶段的重要标志。

”这一“成熟阶段”的起点是指(  )

A.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B.英国顺利完成工业革命

C.近代机器大工业的诞生

D.发电机、内燃机研制成功

解析:

随着近代机器大工业的诞生和发展,传统的手工工场无法适应机器生产的需要,于是催生了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故C项符合题意。

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此时机器大工业尚未出现,排除A项;机器大工业始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B、D两项在时间上较晚,不符合设问中的“起点”。

答案:

C

19.(2015·广州一中高一月考)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国家。

19世纪上半期,英国积极倡导自由贸易,反对贸易保护,要求降低关税,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英国是最早确立民主制度的国家

B.英国有世界上最广阔的海外市场

C.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初步形成

解析:

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

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其工业生产能力领先于世界,英国希望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成为它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所以积极推行自由贸易政策,C项符合题意。

A、B两项不是最主要原因。

D项是自由贸易政策的结果。

答案:

C

20.剑桥学派创始人、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在其著作中写道:

在美国西北部,农业机械如果受损,农民用电报告知机械商店受损部件的号码,下一班火车就能带来新部件,农民自己就能安装。

这说明(  )

A.科学技术与生产的紧密结合

B.美国的农业机械化进程缓慢

C.农业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市场

D.美国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

解析:

B项观点错误,材料中也不能反映。

D项不符合史实。

C项观点正确,但不是马歇尔阐明的中心。

注意“电报”“火车”是工业革命中的科技发明,材料表明它服务于农业生产的需要,故A项正确。

答案:

A

21.19世纪中叶,欧洲一位农民的以下这番具有讽刺意味的感想,在海外的千百万农民中一再引起共鸣:

这反映了当时海外的农民(  )

A.对市场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极为不满

B.没有看到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

C.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现状极为不满

D.没有看到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进步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工业革命特别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加紧对外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在此过程中既将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方式扩展至海外,又冲击了海外落后的生产方式;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农民的生产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需要,农民的生活没有得到改善,故C项正确。

“市场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

根据材料中对先进生产生活方式的描述可以排除B、D两项。

答案:

C

22.有学者认为,中世纪以来的大国兴衰以及现代民族国家的兴起,基本上都是由金融中心的潮涨潮落所决定的。

近代金融中心的演变先后经历了意大利、英国、德国、美国等。

由此可知,现代金融业的发展过程(  )

A.发端于新航路开辟

B.工业革命发挥了积极作用

C.始终受益于殖民扩张

D.多次出现并存的金融中心

解析:

D项中“多次”错误。

殖民扩张是从新航路的开辟开始的,而意大利崛起得益于位于旧航路中心的地理位置和资本主义萌芽等,而美国的崛起及金融中心的确立与殖民扩张关系不大,排除A、C两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几次金融中心的演变均与工业革命相关,故B项正确。

答案:

B

23.(2015·广州高一期末考试)1884年,美国芝加哥建成世界上第一栋“摩天大楼”。

此后,高耸林立的大楼逐渐改变现代城市的面貌,成为二十世纪都会城市的重要景观。

“摩天大楼”大量出现,主要是由于(  )

A.炼钢技术的改进B.化学工业的进步

C.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D.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解析:

根据“1884年”“摩天大楼”及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可知,钢铁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建筑业的发展和城市面貌的改变,故A项正确。

答案:

A

24.在美国,产值在100万美元以上的大企业,1904年约为1900个,占企业总数的0.9%,它们拥有的工人占工人总数的25.6%,它们的产值占总产值的38%。

材料体现出的美国的社会生产的特点是(  )

A.企业生产全球化B.资本集中

C.生产社会化趋势加强D.国民贫富差距缩小

解析:

题干材料反映出美国企业生产资本相对集中,企业规模较大。

其他三项在材料中难以体现。

答案:

B

25.在小麦买卖中商人们每天通过电报和海底电缆追踪明尼阿波利斯、利物浦、布宜诺斯艾利斯和格但斯克的价格,他们到最便宜的地方去买,到最贵的地方去卖。

这样,世界小麦大体上就按照需求和支付能力来进行供应。

对材料信息理解错误的是(  )

A.技术革命促进了信息的传播

B.世界各地的商业联系加强

C.统一的世界市场正初步形成

D.推动了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从题干中“电报”和“海底电缆”等可判断材料中时间不晚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此时统一的世界市场已基本形成,故答案为C项。

答案:

C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小题16分,第27小题16分,第28小题18分,共计50分)

26.(2015·陕西师大附中高一期中考试)在史学研究中,人们对同一历史事件由于不同的史观,如革命史观、唯物史观、全球史观、欧洲中心史观等,会产生不同的认识。

关于工业革命起因的研究即为一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不是靠自身的经济力量而兴起的,当然也不能归因于欧洲的理性、制度、创业精神、技术、地理——简言之,种族——的“特殊性”。

(例外论)我们将会看到,欧洲的兴起……(是)利用它从美洲获得的金钱强行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好处——简言之,从亚洲在世界经济中的支配地位中谋取好处。

欧洲从亚洲的背上往上爬,然后暂时站到了亚洲的肩膀上。

——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 “生态缓解”这一概念,在波梅兰茨的用法中,指的是英国从新大陆获得大量“土地密集”的产品(如糖和棉花),从而缓解了英国自身的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因为食品、燃料、纤维和建筑材料这四项必需品均要占用土地来生产,当纺织机械的革命新增加了对于棉花纤维的需求后,必然相应减少了食品、燃料和建筑材料所能占用的土地(假定棉花由英国本土生产),从而提高了食品和燃料的价格。

当食品和燃料的价格高于工资后,纺织业的技术革新也无法使工业革命持续下去,因为此时更多的土地和人力必须投入到四项必需品的生产中去,可见,孤立的技术革新无法形成持续的工业革命。

美洲新大陆提供的“生态缓解”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关键因素。

——摘编自崔之元《生态缓解,奴隶制

与英国工业革命》

材料三 持续的工业进步背后是欧洲特有的文化条件的结果。

……工业革命从根本上说主要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而不是纯粹的技术现象。

这已经变得一目了然了。

人们注意到,最先工业化的国家是那些与英国的文化和社会最相似的国家。

——奇波拉《工业革命前欧洲的社会与

经济,1000-1700》

(1)根据材料一,指出促使欧洲经济力量兴起的因素。

“欧洲从亚洲的背上往上爬”通过的是什么途径?

(6分)

(2)概括材料二“生态缓解”中美洲大陆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的有利条件。

(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社会”现象。

(4分)

(4)材料一、二主要体现了哪种史观?

这种史观在认识工业革命的起因上有何特点?

(2分)

解析:

(1)问,“因素”根据“欧洲的兴起……强行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好处”概括即可;“途径”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从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形成等方面归纳。

(2)问,概括材料信息可知,美洲新大陆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便宜的生活资料,使土地和人力发挥更大的价值。

第(3)问,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从英国政治体制、经济发展等方面概括作答。

第(4)问,“史观”注意材料一、二是从其他地区与欧洲的联系的角度展开分析的,这属于全球史观;“特点”据此即可概括。

答案:

(1)因素:

欧洲从亚洲获取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等方面的利益。

(2分)途径: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活动(扩张、掠夺)。

(4分)

(2)条件:

降低了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及生产成本;节约了土地和劳动力。

(4分)

(3)现象:

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确立;圈地运动提供了自由的劳动力。

(4分)

(4)史观:

全球史观。

(1分)特点:

整体性或全面性。

(1分)

27.(2015·徐州高一期末考试)工业化为人类提供了新的能源,并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一个国家的内地交通方面,人们从未见过任何革命能够比得上英国在几年时间内所实现的那种革命。

谷物、煤炭、各种货物的运输,几乎只需以前所用的马匹的半数。

商业旅行快了一倍以上。

农业进步与商业进步并肩前进,一切都呈现繁荣的样子。

我们的一切出产都增加了价值。

作为这个大运动的枢纽的东西就是我们道路的改革。

——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

材料二 英国的煤产量从1770年的600万吨上升到1800年的1200万吨,进而上升到1861年的5700万吨。

……在1850至1913年,硝酸盐、钾碱和过磷酸钙的产量从微不足道的数量分别上升到899800公吨(其中四分之三用于制肥料)、1348000公吨和16251213公吨……高粮仓、罐头食品制造厂、冷藏车、船和迅速的运输工具,它们导致一个不仅提供工业产品、也提供农业产品的世界市场。

加拿大的小麦、澳大利亚的羊肉、阿根廷的牛肉和加利福尼亚的水果可在世界各地的市场中找到。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英国艺术家约瑟夫·特纳画出了汽车的速度。

德国作曲家费利克斯·门德尔松把蒸汽船的噪音变成音乐。

……当那个时代最有发明才能的机械师布鲁内尔出现在他设计的英国桥梁的开幕式上时,乐队演奏:

“好啊!

英雄来了!

——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

一部历史》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英国交通领域变革的历史背景及对英国社会的影响。

(7分)

(2)据材料二、三,分析工业化对世界农业发展及能源利用的影响。

(5分)

(3)据材料三,指出人们对于工业化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4分)

解析:

(1)问,“背景”抓住“谷物、煤炭、各种货物的运输”等信息,从工业革命的角度入手即可概括;“影响”从物资流动、经济发展、世界经济联系、社会等级观念等方面分析作答。

(2)问,从化肥使用、粮食储存、农产品流通等角度分析对“世界农业发展”的影响;从能源开采角度分析对“能源利用”的影响。

第(3)问,“态度”抓住材料三中人们对工业化的赞赏和歌颂作答;“原因”抓住工业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分析作答。

答案:

(1)背景:

工业革命;原料、商品运输发展的需要。

(2分)影响:

促进人口、物资流动;加强地区间的经济联系;改变了人们的时间观念;增大人们的活动半径;冲击社会等级观念等。

(5分)

(2)对世界农业发展的影响:

粮食储运条件得到改善;新型肥料(化肥)得到使用;加快农牧产品在世界范围内的流通。

(3分)对能源利用的影响:

蒸汽机的使用增加了对煤炭的需求和开采。

(2分)

(3)态度:

歌颂。

(1分)原因:

工业化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凸显了人的力量。

(3分)

28.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在近代历史上影响深远。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

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

欧洲资本同样也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

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剩余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

欧洲通过其资本、工业及军事能力而在19世纪末统治了世界经济。

——杰克逊·J·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材料二 诸大陆这一经济上的一体化导致了全球生产率的惊人增长。

1860年至1913年,世界工业总产量至少增加了6倍;1851年至1913年,世界贸易额增加了12倍。

正如所预料的那样,欧洲在这一经济腾飞中得益最多……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地区的生活水平是欧洲宗主国的十分之一至五分之一。

——《全球通史》

(1)根据所学知识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