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A版信息系统集成服务行业分析报告完美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31502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7A版信息系统集成服务行业分析报告完美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7A版信息系统集成服务行业分析报告完美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7A版信息系统集成服务行业分析报告完美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7A版信息系统集成服务行业分析报告完美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7A版信息系统集成服务行业分析报告完美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7A版信息系统集成服务行业分析报告完美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7A版信息系统集成服务行业分析报告完美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7A版信息系统集成服务行业分析报告完美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7A版信息系统集成服务行业分析报告完美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7A版信息系统集成服务行业分析报告完美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7A版信息系统集成服务行业分析报告完美版.docx

《7A版信息系统集成服务行业分析报告完美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A版信息系统集成服务行业分析报告完美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7A版信息系统集成服务行业分析报告完美版.docx

7A版信息系统集成服务行业分析报告完美版

2017年信息系统服务

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4月

目录

一、行业主要监管部门及相关法律法规4

1、行业监管部门4

2、行业协会4

3、行业监管主要法律法规5

二、行业上下游的关联性7

三、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7

1、有利因素7

(1)国家政策的支持7

(2)技术进步引领行业发展8

(3)业务中间件平台的出现改变了软件开发模式,简化了软件开发过程9

2、不利因素9

(1)软件开发企业规模总体偏小9

(2)人力资源结构不成熟,复合型人才缺乏9

四、行业市场规模10

1、软件行业总体情况10

2、电子政务行业情况12

3、数字校园行业情况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历程13

五、行业壁垒14

1、区域壁垒14

2、人才壁垒15

3、技术壁垒15

4、资金壁垒15

六、行业风险特征16

1、行业竞争风险16

2、知识产权风险17

3、人员波动风险18

七、行业市场化程度和竞争格局18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指对信息传输、信息制作、信息提供和信息接收过程中产生的技术问题或技术需求所提供的服务。

软件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和支柱性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发展和提升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对于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国家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20XX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发布了《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和《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从财税、投融资、研究开发、进出口、人才、知识产权、市场等方面给予了较为全面的政策支持。

经过全行业的共同努力,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步入新的快速发展阶段,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技术和产业体系。

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可细分为软件开发、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数据处理和存储服务和集成电路设计等细分行业。

公司主营业务主要集中于软件开发、信息系统集成服务,正逐步围绕大数据分析开展相关增值业务。

根据行业生命周期理论,行业的生命周期指行业从出现到完全退出社会经济活动所经历的时间。

行业的生命发展周期主要包括四个发展阶段:

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软件和信息服务市场作为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行业不同,其周期性、季节性和区域性特征主要取决于所服务的行业客户需求的特点。

软件及信息服务业依托于国民经济和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整体发展,近年来呈高增长特征,由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行业具有边际利润递增的高成长性的周期特点。

因此可以判断,本行业目前处于生命周期中的成长期阶段。

一、行业主要监管部门及相关法律法规

1、行业监管部门

我国对软件行业实行企业认证制度,对软件产品、软件著作权实行登记制度。

我国软件企业认证的业务主管部门是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国家税务总局等有关部门制定软件企业认证标准,软件企业的认证和年审由经上级软件产业主管部门授权的地(市)级以上的软件行业协会或相关协会具体负责,软件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是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其主要职责为:

研究拟定国家信息产业发展战略、方针政策和总体规划;拟定本行业的法律、法规,发布行政规章;组织制订本行业的技术政策、技术标准等。

2、行业协会

软件行业的行业组织是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其主要职能为:

受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对各地软件企业认定机构的认定工作进行业务指导、监督和检查;负责软件产品登记认证和软件企业资质认证工作;订立行业行规行约,约束行业行为,提高行业自律性;协助政府部门组织制定、修改本行业的国家标准和专业标准以及本行业的推荐性标准等。

3、行业监管主要法律法规

行业内具体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性文件文件如下:

二、行业上下游的关联性

上游行业主要为计算机产品、电子设备等行业;下游行业主要为政府、学校、运营商等客户。

上游行业主要影响本行业的采购成本,其供应市场是充分竞争的,产品供大于求,对本行业发展的影响较小。

本行业与上下游行业之间均具有关联性,特别是与下游各行业具有很强的关联性。

下游行业对本行业发展具有重大牵引和拉动作用,其发展状况直接影响本行业的需求变化。

三、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有利因素

(1)国家政策的支持

软件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和支柱性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同时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强调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

20XX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发布了《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以及其他相关政策等,从财税、投融资、研究开发、进出口、人才、知识产权、市场等方面给予了较为全面的政策支持。

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步入新的快速发展阶段,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技术和产业体系。

2015年6月,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51号),提出了充分运用大数据的先进理念、技术和资源,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战略选择,是提高政府服务和监管能力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政府充分获取和运用信息,更加准确地了解市场主体需求,提高服务和监管的针对性、有效性;有利于顺利推进简政放权,实现放管结合,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有利于加强社会监督,发挥公众对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的积极作用;有利于高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社会数据资源和社会化的信息服务,降低行政监管成本。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结合工作实际,在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中积极稳妥、充分有效、安全可靠地运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2)技术进步引领行业发展

软件产业具有技术更新快、产品生命周期短、技术继承性较强等特点。

SOA架构与云计算等创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促使行业应用软件进行持续更新,以实现对各种技术应用的有效支持,使得其功能和性能更加完善,其服务更加柔性化和个性化,从而更好的去创造和满足市场需求,推动了行业的持续发展。

(3)业务中间件平台的出现改变了软件开发模式,简化了软件开发过程

业务中间件平台“屏蔽”了操作系统、编程语言等技术细节,开发人员在利用业务中间件平台开发软件时,只需要根据客户的组织结构、业务规则、业务流程等设计出业务模型,即可生成应用软件,从而缩短应用软件研发周期,提高研发效率,降低开发成本。

同时,当用户组织结构、业务处理流程和决策程序不断发生变化时,软件提供商只需要修改业务流程模型,即能快速地完成软件的修改。

2、不利因素

(1)软件开发企业规模总体偏小

近几年,我国软件企业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国外大型软件企业相比,企业规模仍然偏小。

相对较小的规模限制了软件企业的研发能力、咨询服务能力和资金运用能力,不利于国内软件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

(2)人力资源结构不成熟,复合型人才缺乏

信息化解决方案领域对人才的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一方面要求对软件技术、运维管理等有深入的理解和运用,另一方面还要清晰地了解用户的业务流程、管理模式、决策程序等,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客户的需求。

目前,在国内软件行业内,既掌握客户所处行业知识背景又懂得软件研发技术的高端人才匮乏,软件企业对高端人才争夺较为激烈。

四、行业市场规模

1、软件行业总体情况

根据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统计数据表明,目前我国软件产业已进入快速成长期,20XX年、20XX年、20XX年分别实现软件业务收入25万亿元、306万亿元、37万亿元,同比呈持续增长态势。

2015年1-5月,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15880亿元,同比增长171%。

20XX年,中、西部地区分别完成软件业务收入1713和3927亿元,同比增长267%和235%,增速高出全国平均水平65和33个百分点,在全国所占比重为46%和106%,分别比20XX年提高02和03个百分点。

综合来看,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处于行业生命周期的成长期。

工信部发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X五”发展规划》,提出到2015年,软件业务收入突破4万亿元,占信息产业比重达到25%,年均增长2450%以上,软件出口达到600亿美元。

信息技术服务收入超过25万亿元,占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总收入比重超过60%。

同时,到2015年,培育10家以上年收入超过100亿元的软件企业,产生3到5个千亿级企业,从业人员超过600万人。

“十X五”是全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转型的关键时期,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加快融合,云计算、智慧城市、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等蓬勃发展,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将培育出众多新的产业增长点。

2、电子政务行业情况

20XX年3月,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在第十三章第二节中对国家电子政务提出了任务要求。

20XX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国家电子政务“十X五”规划》(工信部规〔20XX〕567号)。

2016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十X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后两份文件对“十X五”期间国家电子政务发展以及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做了明确部署,并提出了“十X五”期间国家电子政务发展的目标和若干相关量化指标。

为便于分析,本文把上述三份政策文件关于电子政务的目标分解为:

基础设施、应用系统、政务信息资源、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网络与信息安全、发展支撑能力等六个领域。

近年来,中办会同国办加快推进国家统一内网建设。

党委内网实现中央到副省级城市以上地方党委办公厅业务网的互联互通。

政务外网已建成我国最大的统一政务网络平台,覆盖范围不断延伸,业务承载能力稳步提高。

其中,中央级接入单位已达85家,承载了中纪委、国务院应急办、审计署、安监总局等30多个中央政务部门的全国性业务应用。

在地方已连接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314个市(地、州、盟)和2317个县(市、区、旗),省级、地市级、区县级和乡镇级政务外网覆盖率分别达到100%、943%、812%和332%,接入政务部门约111万家,接入终端超过1536万台。

截止到20XX年底,全国省级和副省级城市、地市级、区县级设有独立机房的部门平均比例分别为70%、32%、22%。

省级、地市级、区县级政府网站分散建设的比例分别平均为78%、32%、30%。

另据国办调研发现,电子政务条块分割,信息孤岛现象依然比较严重,38个部委建有80个专网,专网实现横向交互的比例不到01%,网络资源的利用率不到5%,自建、自用、自管的电子政务工程技术导向的建设模式没有得到根本遏制,重建设轻应用的状况亟待改善。

3、数字校园行业情况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历程

网络化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利用。

高校信息化提供的另一个重要机遇是,数字教育资源的共享与利用,这一点也将会改变我国整个高等教育的面貌。

特别是因特网出现以后,资源共享已经国际化。

从教学的角度看,通过网络的资源共享,使我们有可能学习并享用最先进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真正实现国际化的“名校名师”的教学模式。

通过教学资源的共享,在较短的时间里,既可缩短我国与先进国家的差距,又可缩短我国东西部地区间的差距。

从高校的科学研究,博士生与硕士生等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角度看,网上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可以较快地缩短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因此我国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利用是高校信息化面临的重要课题。

数字校园建设。

数字化校园是学校提升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水平,实现现代化、国际化和信息化的必经之路,信息化不仅影响到高校的主要教学与科研活动,带来传统教学、科研的巨大变化,同时也会给学校现行的运行体系与管理机制提出挑战,推动它们的变革。

数字校园促进信息技术与传统学科的融合;实现对各种资源的有效集成、

整合和优化;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实现教学、学习、生活过程的优化;提高各种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效率、效果和效益,并为领导决策提供支持。

数字校园的建设是高校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高校信息化现状缺乏有效的信息资源共享。

在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全局统一的系统规划,因原系统采用的软件系统不一致、数据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使信息之间难以交换,更难以在更高层次上进行信息的处理,如信息挖掘、决策支持等。

由于信息缺乏有效的共享,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严重滞后和互操作性、共享性等方面的问题已成为高校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全校信息化建设不统一。

当前高校内,许多二级部门各自为政的现象比较多,各系统间缺乏统一的接口和标准。

全校的信息化建设得不到统一的规划,各部门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各自为战。

由于原系统所采用的开发软件不一致、数据标准不统一,因此在全校范围内人为地形成了一个个的信息孤岛,不但导致了校内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资金浪费严重,还给学校的管理、教学、科研等带来了极大的麻烦。

五、行业壁垒

1、区域壁垒

虽然软件行业是一个高度竞争的行业,但在诸如电子政务等细分行业中,由于各区域政府部门政务模式不尽相同,故区域内相关企业由于长期与本区域内政府部门合作,熟悉当地政务模式。

加之各地区均对本区域内科技型企业有扶持政策,故软件行业仍然存在一定的区域壁垒。

2、人才壁垒

从目前的软件人才分布来说,整体的人才“高不成低不就”的占多数,多数软件从业者处于中等水平;软件行业的人才结构更是“金字塔”型分布,需要高级人才,也需要产业劳动大军,而这两方面的人才在国内都比较匮乏。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才壁垒也是我国软件行业发展的主要阻碍之一。

3、技术壁垒

软件行业属于高科技、技术密集型行业,进入该行业需要具有较高的技术层次。

技术和产品的创新能力是推动公司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

这需要企业建立持续有效的创新体系、研发体系和高水平的技术团队,对企业核心技术和产品进行持续不懈的研究开发,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

4、资金壁垒

软件产品的研发、项目实施和市场开拓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资金投入成为制约软件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尤其体现在中小软件企业身上。

因此资金壁垒也是阻碍软件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六、行业风险特征

1、行业竞争风险

中国软件市场是一个高度开放的市场,随着中国软件行业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市场规模的增长,众多软件企业正在纷纷进入这个市场并拓展相关业务,同行竞争将日益激烈,而且,客户的需求和偏好也在快速变化和不断提升中。

2、知识产权风险

软件产品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产品,产品的研究开发需要大量高级专业人才和大量资金的投入,产品附加值高,但产品内容复制简单,容易被盗版。

因此知识产权保护成为行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软件企业需要不断开发和积累本企业的技术成果,以保持企业技术的优势,并且通过形成激励机制、制度管理,有效地控制和管理企业有关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资料,掌握主动权,以确保企业在技术发展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3、人员波动风险

由于我国软件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其中67%的软件企业员工少于50人,26%的软件企业员工在50-300人之间,大部分企业无核心竞争力,只是简单模仿,低层次人才过剩,使具有系统分析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的高端软件人才向国外企业和高端市场聚集。

高层次的技术型复合人才的波动将制约软件企业的发展。

七、行业市场化程度和竞争格局

2016年,全球宏观经济企稳向好,美国等发达国家IT需求复苏,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创新业务逐步落地,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热点领域受到投资机构的追捧,全球软件产业保持较高景气度。

谷歌、甲骨文、微软等IT巨头纷纷加快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并购整合力度,完善自身业务体系和生态布局。

在经济增长新常态下,我国软件产业保持平稳增长,新兴信息技术服务在产业整体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获得较大提升。

2016年,全球软件产业规模达15003亿美元,同比增长5%,高于20XX年和2015年增速。

但受全球经济复苏缓慢、新兴经济体市场需求释放不足、IT深化转型等因素影响,全球软件产业还未恢复到20XX年两位数增长的水平。

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服务蓬勃发展的驱动下,全球软件产业继续服务化转型调整,信息技术服务整体表现仍优于软件产品,在产业整体中所占比重有所提高,在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价值不断上升。

2016年,在全球软件产业中,软件产品产值占全行业的比例约为251%,信息服务占全行业的比重约为749%。

2016年我国软件产业保持平稳增长,实现软件业务收入37万亿元,同比增长202%,增速较上年低32个百分点,但仍比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速高出10个百分点。

软件产业出口持续疲软,20XX年软件出口规模为545亿美元,同比增长155%,低于20XX年35个百分点。

从各业务领域发展情况看,新兴信息技术服务比重不断提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2016年,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数据处理和存储类服务、系统集成服务和集成电路设计4项信息技术服务类业务共实现收入19219亿元,占软件产业比重达523%。

产业集聚化发展趋势明显,东部地区成为软件产业发展的主要集聚地。

2016年,东部地区完成软件业务收入28012亿元,同比增长205%,占全国软件业务收入的比重为75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