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73186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

《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

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

1绿叶的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按认读和读写的不同要求,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掌握“苇叶、搜集、汇拢”等词语。

②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③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拼读、练习、组词等掌握本生字与新词。

②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背诵本课的目的。

③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④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达到背诵的目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理解作者为什么会对树叶产生那么大的兴趣及作者在搜集树叶过程中得到了哪些收获,进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逐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边读边想象作者描写的搜集树叶的情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快乐心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知识链接]:

作者葛翠琳,1930年生,河北省乐亭人,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1949年开始儿童文学创作,曾在北京《新民报》《北京儿童报》等报刊发表诗歌作品。

选集有《葛翠琳童话选》《葛翠琳作品选》等。

自学我能行

[学习目标]:

1、我要扫清文字障碍,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我能理解“启蒙、汇拢、旷野、洋溢”等词语。

3、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自主学习]:

1、情景导入:

(布置预习时,让学生搜集各种树叶)

(1)分组出示搜集来的树叶,讲一讲树叶的名称。

(2)朗读课题,课题质疑:

2、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标出本课生字,标出自然段序号。

(2)借助拼音读生字,查字典,理解生字、生词。

①我要把易错字再写写。

②我能将生字分类

平舌音:

()翘舌音()前鼻音()

后鼻音:

()其它字:

()

③我能为每个生字口头组词。

④我想多积累些像“广阔的田野”这样的词语,课文中类似的词语有:

3、再读课文

(1)我能理解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在自然段中找关键句子或字词划“”线。

[交流展示]:

1、对学:

同桌互相朗读课文,并纠正发音。

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字。

2、组学:

小组内互相朗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语句。

比一比,谁读得好。

3、群学:

①小组内交流各自然段写了什么后,再派代表全班交流展示,明确段意。

②讨论: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当堂检测]:

1、我会多音字(写拼音)

磨——()磨合磨难;()磨盘电磨

着——()着急;()着落;()沿着;()着数

搂——()搂着;()搂头盖脸

薄——()薄脆;()薄弱;()薄荷

2、我会近义词(填空)

感激——()汇拢——()愉快——()发现——()

陈列——()新奇——()广阔——()搜集——()

3、我会找反义词(连线)

感激汇拢广阔愉快

悲伤狭窄分散责怪

4、听写本课生字、词语

探究大家乐

[学习目标]:

1、学习1—6自然段内容;

2、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说说童年的“我”为什么对绿叶那么着迷;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说说童年有什么有趣的故事,跟同学们一起分享快乐。

[自主探究]:

1、用自己喜欢地方式读课文第1自然段。

回答以下问题:

①我读懂了

②作者童年的玩具有:

③树叶让作者着迷的原因是:

2、有感情地朗读其它自然段。

要求:

正确、流利、有感情。

3、重点读第5自然段。

①用“”划出比喻句。

把比作。

②找出描写忙碌又欢快的场面的动词:

③我想积累些描写颜色的词语:

④我想积累些描写形状的词语:

4、根据以上内容,试背第5自然段。

5、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合作交流]:

1、对学:

自主探究2,互相评价朗读情况是否达到要求。

2、小组学:

自主探究第3题。

3、群学:

自主探究第1题。

[

没有崇高的理想,就没有伟大的目标。

----(中国)张治中

拓展提升]:

1、说说童年有什么有趣的故事,跟同学们一起分享快乐。

2、知识积累:

其他植物叶子的形状和它的神奇功效。

[课后检测]:

1、检查背诵第5自然段情况。

2、词语积累

(      )的树木   (      )的河边   (      )的田野

(      )的大树   (      )丛林    (      )项链

3、读句子,照样子,写一写。

例:

秋天,树叶在风中飘落,像一群群蝴蝶飞向我们。

(1)深秋,桔子挂满枝头,像                          

(2)            ,像                       

4、课文为什么不用“我爱绿叶”而以“绿叶的梦”为题?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朗读ABC朗读ABC

书写ABC书写ABC

表达ABC表达ABC

守纪ABC守纪ABC

2芦叶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

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能力目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3、抓住课文重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是看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法:

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学法:

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

自学我能行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感受芦叶船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自主学习]:

1、情景导入:

(1)你见过什么样的船?

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

(2)朗读课题,课题质疑:

2、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根据生字表自学生字、新词。

(2)借助拼音读生字,查字典,理解生字、生词。

①为下列字注音

横(  ) 竖(  ) 蜘(  ) 蛛(  ) 窄(  )

喇() 叭() 航() 浩() 荡()

②我能为每个生字口头组词。

③我要注意正确书写:

“竖”字是()结构,右上部的“又”第二画是“”。

“喇”与“刺”的区别有哪些?

“荡”是()结构,()是它的形旁,表示意义,()是它的声旁,表示读音。

3、再读课文

(1)我能理解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在自然段中找关键句子或字词划“”线。

(2)我的疑问:

(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用“”线标出)

4、细读课文:

自主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通过学习我知道了

(2)用“”画出本段中的比喻句。

那里的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像蜘蛛网一样。

这里是把比作。

这样比喻,有什么好处?

我也来写个比喻句:

(3)我们是在什么时候开始采芦叶做小船的呢?

[交流展示]:

1、对学:

同桌互相朗读课文,并纠正发音。

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字。

2、组学:

小组内互相朗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语句。

比一比,谁读得好。

3、群学:

①小组内交流各自然段写了什么后,再派代表全班交流展示,明确段意。

②讨论:

A.交流展示有质疑的地方。

B.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当堂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

fēngfānbǎoxiǎnshǒuyìlǎbā

()()()()

héngshùzhīzhūhángxíngqínglǎng

()()()()

2、比一比,再组词。

横()竖()略()

黄()坚()咯()

探究大家乐

[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感受芦叶船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2、说说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

3、说说童年有趣的故事,跟同学们一起分享快乐。

[自主探究]:

1、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

①分段有感情地朗读。

②把你感兴趣的内容朗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为什么感兴趣?

③说说“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

④放学的时候,我们在这条竖河里寻找自己的小船,找到了吗?

为什么?

⑤我能从“几乎”、“天天”这些词看出河里的小船的特点。

2、学习课文第5—7自然段

①分小组分段朗读课文,比一比,哪个小组朗读最流利、通顺,有感情。

②我读懂了:

③我的疑惑:

④表哥为什么要到长江去放小船呢?

⑤我相信表哥的话吗?

从哪里看出来?

这句是什么句呢?

我试试把它改写成陈述句:

⑥我为什么又惊又喜?

⑦对比下面四个句子,哪个句子,你更喜欢,为什么?

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

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像蜘蛛网一样。

只见这只芦叶船越开越远,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只见这只芦叶船顺着风,顶着浪,越开越远,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⑧作者看着这个情景想到了什么?

他为什么会这么想呢?

[合作交流]:

1、对学:

互相评价朗读情况是否达到要求。

2、群学:

自主探究第1、2题。

[拓展提升]:

1、这篇课文写了什么?

我读了这篇课文有怎样的感受?

2、我的童年也有这么有趣的事情,我想说说,大家共同分享快乐。

(先小组交流,再推荐到全班交流)

[课后检测]: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网一()路一()船

一()芦叶一()唾沫一()芦苇

二、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我们上学路过的竖河,是直通长江的呀,那我们做的芦叶船,是不是也开到长江里了呢?

长江是通向东海的,那我们的芦叶船,是不是也漂到东海了呢?

1、用横线画出写“我们”联想的句子。

2、这些联想的句子,体现了“我们”什么样的心情?

3、放芦叶船时,作者产生了丰富的联想,请你也仿照文段写一段相关联想的话吧!

[自我评价][组内评价]

朗读:

ABC朗读:

ABC

书写:

ABC书写:

ABC

表达:

ABC表达:

ABC

守纪:

ABC守纪:

ABC

3、一只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读本课生字,学会本课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

”的意思。

(3)学习课文,说说珍珠是怎样形成的,珍珠的形成和贝壳有什么关系。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拼读、书空、口头组词等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

(2)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

(3)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4)通过各种想一想、说一说的口语训练锻炼学生口头语言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充分理解“珍珠是怎样形成的,珍珠的形成和贝壳有什么关系。

”在这些内容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去体会那只贝壳所遭受的血与肉的折磨,去体会贝壳的伟大与可敬。

[重点难点]:

1、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

”的含义。

2、说说珍珠是怎样形成的,珍珠的形成和贝壳有什么关系。

[课时安排]:

2课时

[知识链接]:

作者贾平凹,生于1952年,原名贾平娃,中国当代作家,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人。

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曾任《长安》文学月刊编辑,责任《美文》主编。

其作品《满月儿》《腊月·正月》分别获得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1984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浮躁》获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

自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普通、棱角、荣耀、稀罕”的意思。

[自主学习]:

1、情景导入:

(1)你见贝壳和珍珠吗?

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

(2)朗读课题,课题质疑:

2、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根据生字表自学生字、新词。

(2)借助拼音读生字,查字典,理解生字、新词。

①写生字,我能写好笔画多的字,并注好音节!

②我要把易错字再写写。

③我能为每个生字口头组词。

④我能为多音字注上正确的读音:

3、再读课文

(1)找出最令我感动的句子,并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2)我能理解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在自然段中找关键句子或字词划“”线。

(3)我的疑问:

4、细读课文:

自主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通过学习我知道了

(2)“体面”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说贝壳的样子很体面?

(3)“光洁的壳上还留着这些色彩和线条。

”这句话我是这样理解的:

色彩指的是:

线条指的是:

(4)本段最后两句话,要读出()的感觉来。

我来试试。

[交流展示]:

1、对学:

同桌互相朗读课文,并纠正发音。

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字。

2、组学:

自主学习第1、2、3小题。

3、群学:

①小组内交流各自然段写了什么后,再派代表全班交流展示,明确段意。

②讨论:

交流展示有质疑的地方。

[当堂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

pǔtōngléngjiǎoróngyàoxīhàn

()()()()

hélǒngpiàoliàngsècǎiguāngzé

()()()()

2、形近字组词。

咸()拢()漂()案()

成()扰()飘()按()

稀()罕()红()减()

希()穷()江()喊()

3、我知道它们的近义词

结束()普通()体面()稀罕()立即()

4、我知道它们的反义词

漂亮()普通()坚硬()稀罕()

探究案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

”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体会那只贝壳所遭受的血与肉的折磨,体会贝壳的伟大与可敬。

[自主探究]:

1、学习课文第3—5自然段

①分段有感情地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

②我读懂了什么?

我还有哪些质疑?

③我知道,那只贝壳为什么不漂亮。

(在文中用画出答案)

④哪一句话说明它很不起眼?

(在文中用画出答案)

⑤“多漂亮的孩子!

多漂亮的贝壳!

”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我来试着读一读!

⑥“它被埋在沙里,海水又涨潮了,潮又退了,它还在沙滩上。

”从这句话,我体会到(),还有哪句话,也说明时间过了很久了,找到用画出来。

2、学习课文第6—11自然段

①分小组分段朗读课文,比一比,哪个小组朗读最流利、通顺,有感情。

②我读懂了:

③我的疑惑:

④“这是珍珠!

嘿,多稀罕的一颗大珍珠!

”我认为,这句话要用()的语气来读。

⑤孩子们为什么又去找这只贝壳呢?

结果找到了吗?

⑥“这是一只可怜的贝壳,也是一只可敬的贝壳”这句话我是这样理解的:

⑦读这句话,应该用()的语气。

我来试试。

[合作交流]:

1、对学:

互相评价朗读情况是否达到要求。

2、群学:

自主探究第1、2题。

[拓展提升]:

1、这篇课文写了什么?

2、我读了这篇课文有怎样的感受?

[课后检测]:

一、读下面的句子,用带点的词写一句话。

1、他们发现了这一只瓦砾似的贝壳。

2、那是粒十分坚硬的沙子,又带着棱角,这只贝壳无论如何也不能挤碎它。

二、修改病句。

1、孔子是我国古代所有的教育家。

2、我们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改善。

三、想象一下,假如一只外表美丽但内心空空的贝遇到这只外壳已经破烂、很不完整但里面含有大珍珠的贝壳时,它们之间会有怎样的对话呢?

试着写几句吧!

4、快乐的暑假

【内容简析】

这篇略读课文是一首儿童诗,描写的是学生们结束了紧张的学习生活,走进暑假,在丰富的暑假生活中,享受大自然的阳光,感受童年的快乐。

【设计理念】

以感情朗读为主线,通过朗读,与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憧、憬、泼”等生字。

2.感悟诗歌语言,领悟诗歌意境,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

3.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领悟诗歌的意境。

【教具准备】

课件、挂图。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或图片展示“郊外采花”“海滩戏水”等画面。

2.导入(指着画面):

同学们,你们向往这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吗?

请跟老师一齐走进《快乐的暑假》。

(板书课题。

二、范读课文,感受快乐

三、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轻声自由读,要求:

读正确,读通顺,边读边画出生字,再多读几遍。

(可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或借助工具书理解字义。

2.小组合作,分节试读,交流体会。

四、再读课文,读中感悟,探究发现

1.听课文朗读音带,让学生感受如何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可采取个人读、小组里读、全班指名朗读等形式。

边读边体验诗中所描绘的暑假生活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3.小组交流:

你在诗中感受到了什么样的快乐?

你希望怎样度过自己的寒暑假?

4.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理解“紧张、严肃”的教室、学校,“沉重”的书包的意思。

5.把这首诗美美地朗诵给大家听。

五、作业

熟读课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