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成长故事》精品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44917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8.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成长故事》精品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成长故事》精品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成长故事》精品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成长故事》精品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成长故事》精品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成长故事》精品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成长故事》精品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成长故事》精品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成长故事》精品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成长故事》精品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成长故事》精品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成长故事》精品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成长故事》精品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成长故事》精品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成长故事》精品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成长故事》精品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成长故事》精品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成长故事》精品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成长故事》精品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成长故事》精品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成长故事》精品教案.docx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成长故事》精品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成长故事》精品教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成长故事》精品教案.docx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成长故事》精品教案

18.小英雄雨来(节选)

[教学目标]

1.会认1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理解词义,积累词语;体会本课中描写景色的优美句子。

2.引导学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雨来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他的机智勇敢。

3.练习给课文各部分加小标题。

4.能简要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1.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理解每部分内容,并加上小标题。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抗日战争中,除了在前线浴血奋战的中国军民,还有像在座的同学们年龄一样大的孩子,他们机智勇敢,热爱祖国,和敌人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阅读要求:

1.因为课文比较长,请用较快的速度阅读。

2.在阅读中思考: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检查生字新词的预习情况和课文初读情况

1.出示要掌握的生字新词,指名读,并口头解释。

2.同桌交流,说说自己对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

3.指名复述课文主要内容,注意围绕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展开。

四、再读课文,给各部分加上小标题

1.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抓住各部分要点,试着给课文各个部分加上小标题。

(小组交流,选出代表说出本小组的答案)

2.全班交流各部分的小标题,如:

(1)游泳本领高;

(2)上夜校读书;(3)掩护李大叔;(4)与鬼子作斗争;(5)河沿上的枪声;(6)雨来没有死。

(也可用课文原句作小标题,如: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什么也没看见”“有志不在年高”“雨来没有死”。

五、快速默读课文,初步掌握人物形象特点

1.为什么要把雨来叫作“小英雄”?

你认为他的身上有哪些英雄特征?

快速默读课文,从课文的事件和相关语句里分析理解。

2.小组之间相互讨论交流,把小组成员的意见综合起来,然后分小组进行汇报。

六、全班分小组汇报交流,教师随机综合,板书

雨来是一个热爱祖国、勇敢机智、舍己为人、不畏强敌、坚贞不屈的小英雄。

七、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可以小组之间分角色、分任务进行合作朗读。

八、作业

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用简洁的话写出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2.说说雨来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6.第1自然段中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二、研读课文中的重点段落,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深入理解雨来的英雄形象

1.默读第一节。

(1)提问:

雨来住的那个村子为什么叫芦花村?

(2)读读描写芦花村的景色的句子。

“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

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

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

(3)引导学生读句子的主要成分,然后逐句把附加成分放进去读,再连起来读。

比比哪种写法更好。

同时体会芦花村景色的优美。

(4)雨来的游泳本领怎么样?

从哪里看出来的?

这里写雨来的游泳本领高,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为雨来能从鬼子手中逃脱埋下伏笔。

2.默读第二节。

(1)提问:

雨来在夜校里受到了什么教育?

(指导朗读: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

(2)讨论:

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

为何反复出现?

(表达了人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一是起强调作用,二是作为全文的一个线索。

3.重点默读第四节。

(1)讨论:

鬼子对雨来使用了哪些卑劣手段?

(哄骗、利诱、毒打)

(2)课文中哪些词句把鬼子哄骗、利诱、毒打雨来时的丑态形象地勾画了出来?

(露出满口金牙……鬼脸、糖、金戒指、抽出刀……扭、拉、打、揪、拧)

(3)哪些词句可以体现雨来的坚强不屈?

(“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没有接他的糖,也没有回答他。

”“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没看见!

”)

(4)提问:

雨来在鬼子面前为什么能表现得这样勇敢顽强?

(朗读: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

小结:

巧妙地掩护交通员李大叔;面对敌人的哄骗、利诱和严刑拷打坚贞不屈;利用游泳本领,机智勇敢地从鬼子手中逃脱。

这就是我们的小英雄雨来!

三、把握全文,拓展延伸

1.你认为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

提出来说一说。

2.我们已经认识了雨来,这个十二岁的小英雄。

他的所作所为让你感动吗?

如果他站在你面前,你有什么想对他说的吗?

(扮演角色对话)

3.让学生课后多去看一看其他英雄人物的感人故事。

4.开展故事会,让学生讲一讲自己敬佩的英雄人物的故事。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内容通俗易懂,故事性强。

教学时,我充分放手让学生根据课文要求自读课文。

在自读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初步掌握人物的形象特点。

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了解内容,这对四年级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

于是我就在学生阅读每一部分时,提出阅读时间要求,促使学生加快阅读速度。

对于每部分内容的把握,采用加小标题的形式予以落实。

对加小标题要求不是太高,只要学生基本上概括了本部分的内容,语句通顺即可。

19*.我们家的男子汉

[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积累本课词语。

2.感知课文内容,学习以人物性格特点分类组织、安排材料的方法。

3.体会“男子汉”逐渐成熟、自主自立、刚强的性格特征。

[教学重难点]

1.通过阅读概括小男孩的性格特点,说出小男孩的形象。

2.理解“男子汉”的含义,培养学生独立、勇于面对挑战的思想意识。

[教学课时]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一提到“男子汉”,我们马上就会联想到顶天立地、敢作敢当等词。

今天,我们来学习王安忆的《我们家的男子汉》,看看她笔下的“男子汉”和我们印象中的男子汉有何不同。

2.释题,把握全文感情基调。

(1)教师提问:

课题中“我们家的”指谁家的?

(作者家的)

(2)如果是作者家的,而作者是一个人,为什么是“我们”?

(作者一家人)

(3)平时我们说“我们家的”这句话时,都会带有怎样的感情呢?

比如说“我们家的孩子”,让学生试着说这句话,同时体会感情。

(亲切、喜爱)

(4)本文课题中的“我们家”说明作者对这个男子汉有怎样的感情呢?

二、检查预习

1.学生简介作者,教师相机补充,播放投影。

王安忆,当代著名女作家,她的小说,多以平凡的小人物为主人公,表现他们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经历与情感,达到平中见奇的艺术效果。

“理解”与“爱”是她的创作宗旨。

2.检测学生认读生字、词语的情况。

(1)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生字不带拼音),指名认读。

交流识字方法。

(2)解释词语的含义。

风靡:

草木随风而倒,形容事物很风行。

恍惚:

(记得、听得、看得)不真切;不清楚。

倔强:

(性情)刚强不屈。

沮丧:

灰心失望。

三、分析文章结构,整体感知课文

1.这篇课文的结构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由小标题组成)

2.回忆学过的有小标题的文章,想一想:

小标题的作用是什么?

(概括每部分内容)迅速浏览全文,把不懂的地方在书上圈点勾画出来。

3.课文结构比较有特色,如果去掉开头、结束部分,你觉得好不好?

为什么?

 

四、自主学习

1.自学课文,用你最喜欢的方式阅读全文,梳理课文内容:

(1)课文分为几个部分?

(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刻画了“男子汉”?

分别表现了“男子汉”的什么性格特征?

(3)文中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运用的描写方法有哪些?

2.师生互动,解读文本,并板书。

(1)开头部分:

交代写作对象、孩子的出生、留在“我”家的原因以及与“我”的关系。

(2)他对食物的兴趣:

①吃得好、多、广;②吃小笼包子;③为食物编谜语;④吃大拇指;⑤想去少林寺。

(3)他对独立的要求:

不让人牵手;要自己买东西(详写)。

这一部分除了表现一个孩子的个性特点以外,一个男孩子要求独立的性格,已初见端倪。

(4)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

只是觉得好玩才哭,符合一个孩子的性格;明白自己不得不去时,不作挣扎;回安徽时的勇敢。

表现他作为一个男孩子、一个男人、一条汉子的刚强和成熟。

(5)结尾部分。

第一句总结上文,点题。

一个“这”字,指代了上文所写的内容,抒发自己从“我们家的男子汉”身上引发的感受,体现了作者对孩子的关爱之情。

(从其观察的细致上可以看出)

五、合作学习

1.再读课文,找出并赏析文中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有关语句,体会细节描写对人物性格刻画的好处。

四人为一组进行交流。

2.在小组交流中若存在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提出来在班上研究讨论解决。

预设句子,明确:

(1)为了吃一客小笼包子,他可以耐心地等上三刻钟。

(对孩子而言,“三刻钟”已够漫长,而他却很“耐心”,足见其兴趣浓厚)

(2)吃自己的大拇指,吃得十分专心,以至前边的嘴唇都有些翘了起来。

(可见其常常如此,专心致志)

(3)他也学会了一套足以乱真的醉拳。

耍起来,眼神都恍惚了,十分入迷。

(表现其聪明可爱,可见其对《少林寺》的喜爱)

(4)他说:

“用肉汤拌饭可以吗?

”“那么棒冰可以吃吗?

”(向往少林寺,不愿在吃上让步)

(5)我终于忍不住了:

“买一包山楂片。

”他好久没说话,潦草地吃着山楂片,神情有些沮丧。

(“潦草”说明他吃时不在意和精神不集中。

“沮丧”说明他当时很难过,因为他要自己一个人去买东西,因为紧张竟忘了买什么,被“我”忍不住说了出来,他本想独立完成却没能实现,心里难过,便食不知味。

(6)……他迅速地熟悉起来……他是极不愿意去的……蹿进了车厢。

(表现他对生活挑战的勇敢面对,沉着,刚强和成熟)

六、联系生活,具化男子汉行径

1.说说“我身边的男子汉”。

2.抓住典型事例写一写“我身边的男子汉”。

 

[教学板书]

19*我们家的男子汉

开头语交代写作对象(姐姐的孩子)

主体他对食物的兴趣吃得好、多、广

吃小笼包子

为食物编谜语

吃大拇指

想去少林寺逐渐成熟

他对独立的要求不让人牵手

要自己买东西自主自立

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上托儿所

回安徽勇敢刚强

结束语抒发感受点题

 

[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生动有趣,描写了一个小男孩的成长经历,他的成长过程正是男子汉的成长过程。

本文按照人物性格特征来组织安排材料,在行文过程中我们徜徉在幽默风趣的语言中,感受这么一个男孩的男子汉魅力。

课上,我引导学生学会对人物性格特点进行分析与概括,同时能够理解男子汉的含义,培养学生独立、敢于面对挑战的思想意识。

教学中既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通过多形式朗读、小组讨论等手段充分实现学生的参与和体验目标;又结合该年级学生的实际,让学生初步学会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

20*.芦花鞋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能用生字组词。

2.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知道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学会给每个部分列小标题。

3.学习体会青铜的执着、善良、朴实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通过关键词句,体会青铜执着、善良、朴实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指名说说对芦花或芦花鞋的了解。

2.视频播放芦花鞋的制作过程,让学生感受芦花鞋制作的不易,相机介绍曹文轩童年时期的生活背景及其代表作《青铜葵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

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2.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教师相机指导。

(1)课件出示:

搓(cuō)(搓手);葵(kuí)(葵花);憾(hàn)(遗憾);屑(xiè)(雪屑)

(2)点拨:

“搓”为平舌音,不要读成chuō,另第九画是长撇贯穿,不要断成两画;“葵”第十二画是侧点,不是捺。

3.请大家默读课文,引导学生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4.读完全文后,你对青铜有哪些认识?

(青铜执着、善良、朴实、坚韧不拔)

三、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2.列出每一部分的小标题。

(1)分组学习,每组同学选出一名代表,说说小标题内容。

(2)教师总结归纳。

(采芦花、编芦花鞋,卖芦花鞋,雪中再卖芦花鞋,赤脚回家)

四、再读课文,体会人物性格

(一)在整个故事发展进程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部分?

找出关键语句,体会人物性格。

(预设:

青铜赤脚回家)

1.“青铜摇了摇头,心里很为那人感到遗憾……有点儿对不住他。

(1)从“遗憾”“失望”“叹息”“对不住”等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从“失望”“叹息”看出那个人买不到芦花鞋的失落心情。

从“遗憾”“对不住”看出青铜的善良、朴实。

(2)思考:

如果你是青铜,面对这样两难的抉择,你会怎么做?

青铜又是怎么做的呢?

2.“他将右脚从芦花鞋里拔了出来……又是一股刺骨的寒冷。

想一想:

“针刺般的寒冷”“刺骨的寒冷”这两个短语说明了什么?

(在这样寒冷的天气里,有一双鞋是多么幸福的事,但青铜却为了不让那个人失望,甘愿忍受寒冷,这种刺骨的寒冷更反映出他的朴实、善良、坚韧不拔。

(二)青铜的朴实、善良、坚韧不拔令人感动,文中还有哪一部分也能体现出青铜的性格特点?

(雪中再卖芦花鞋)阅读雪中再卖芦花鞋部分,找出给你印象最深的语句,说说你的体会。

1.“接下来的日子里……仅仅过了三天,就只剩下十一双了。

(1)“仅仅过了三天,就只剩下十一双了。

”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人们很喜欢青铜的芦花鞋,也为下文青铜把脚上的芦花鞋卖掉作铺垫)4.如果你是青铜,面对两难的抉择,你会怎么做?

(2)当时天气怎样?

这体现了青铜的什么性格特点?

(大雪纷飞执着的特点)

(3)分组讨论:

是什么力量让青铜坚持在大雪纷飞的天气里去卖鞋呢?

(青铜对家人的爱)

(4)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感情。

2.“青铜同意了。

他挑了一双适合他的芦花鞋……便跑进了风雪里。

”(为了把所有的鞋卖掉,青铜同意全家人的意见,穿上芦花鞋。

体现了青铜是一个非常善良,很为家人着想的懂事孩子。

3.“街上几乎没有人……不一会儿,挂在绳子上的十双芦花鞋就落满了雪。

”(人少,天气恶劣,而青铜依然坚持卖鞋,可以看出他的坚韧不拔)

4.“他没有因为他们的眼神里闪现出来的那份欣喜而涨价,还是报了他本来想卖的价。

”同桌讨论:

既然芦花鞋是家里一笔很重要的收入,青铜为什么没有涨价呢?

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青铜很朴实,不因为别人不在乎价钱就随意涨价。

(三)齐读课文,感受青铜执着、善良、朴实、坚韧不拔的性格。

五、学生运用前面所学方法,自学“采芦花、编芦花鞋”和“卖芦花鞋”两个部分

教师点拨:

1.默读课文,想一想:

全家人为什么要做芦花鞋?

(“这是家里的一笔收入,一笔很重要的收入。

想到这笔收入,全家人都很兴奋,觉得心里亮堂堂的,未来的日子亮堂堂的。

”从“兴奋”“亮堂堂”可以看出全家人很期待这一笔收入。

2.阅读采芦花部分,想想在采芦花的过程中,体现了青铜的什么特点?

(葵花找——青铜采,体现了青铜对葵花的关爱)

3.分组朗读编芦花鞋片段,想一想,全家人对编芦花鞋的态度是怎样的?

(1)青铜一家,老老少少,将所有空闲都用在了芦花鞋的编织上。

他们编织了一百零一双鞋。

(“老老少少”“所有空闲”“都”可以看出编织芦花鞋的重要性。

(2)为什么要编织一百零一双芦花鞋呢?

(第一百零一双鞋是为青铜编的。

青铜也应该有一双新的芦花鞋。

可以看出全家人对青铜的爱,都很心疼青铜。

4.小组讨论:

青铜跑了几天卖了一百双,第一百零一双鞋明明在青铜脚上穿着,最后青铜却光着脚丫回家,这体现出青铜怎样的性格特点?

(这是一种大爱无疆的体现,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青铜执着、善良、朴实和坚韧不拔的性格。

5.此时此刻,你最想对青铜说些什么?

(青铜,你执着、善良、朴实、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你对妹妹的疼爱、对全家人的爱令我感动。

6.青铜的执着、善良、朴实和坚韧不拔令人感动,把体现他性格的句子多读几遍。

六、课堂小结

这篇文章记叙了青铜采芦花,全家人编芦花鞋,青铜卖芦花鞋,雪中再卖芦花鞋,最后青铜赤脚回家的一系列情节,体现了青铜的执着、善良、朴实和坚韧不拔。

[教学板书]

20*.芦花鞋

采芦花、编芦花鞋

卖芦花鞋

雪中再卖芦花鞋

赤脚回家青铜

执着、朴实、善良

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教学反思]

《芦花鞋》这篇课文描写了青铜一家人为了一笔很重要的收入,采芦花、编芦花鞋,卖芦花鞋,雪中再卖芦花鞋和青铜光脚回家的过程,脉络清晰,故事感人。

学生读起来容易引起共鸣,并能从关键词句中体会到家人之间的爱。

对课文的理解,我采用抓关键词、重点句的做法,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在交流中体会青铜所体现出来的执着、善良、朴实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整堂课下来,学生掌握得较好。

口语交际朋友相处的秘诀

[教学目标]

1.掌握汇总小组意见的方法。

2.在交际过程中有自信心,说话时态度大方,有礼貌。

教会学生与朋友友好相处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能灵活并准确掌握汇总小组意见的方法。

2.在交际中能正确处理与朋友的关系。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播放一段视频:

两个好朋友在吵架)好朋友吵架是非常伤害友情的。

那么朋友之间应该如何相处呢?

今天就让我们学一学朋友相处的秘诀吧!

二、小组讨论

1.师:

和朋友相处,最重要的是什么?

有人认为,是彼此信任;有人认为,是愿意分享,不自私……你的看法是什么呢?

2.分小组自由讨论交流平时都是如何和朋友相处的。

3.围绕“朋友相处的秘诀”这个主题,每个小组至少提出三条意见。

4.教师总结:

明确交际内容,围绕话题发表看法,不跑题,同时要判断别人的发言是否与话题相关。

三、小组意见汇总与汇报

1.怎样才能更好地汇总小组意见呢?

(课件出示记录卡)

(1)这个是某小组在讨论“怎样表达对父母的爱”时作的记录。

(2)学生自由阅读,并讨论汇总意见时应注意的问题。

(3)教师补充明确:

①根据讨论的目的,记录每个同学的想法。

②先把相近的想法整合在一起,然后标记出大多数同学认同的想法。

2.将小组意见汇总后,如何进行汇报呢?

①将小组意见汇总后,有条理地汇报。

②派代表在全班汇报,其他组员可以作补充,尽可能全面地反映小组意见。

3.小组意见汇总与汇报的要点。

四、交际实践

1.(课件出示一组图片)师提问:

他们都是好朋友吗?

他们的做法正确吗?

为什么?

(一边看图片,一边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

2.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和理由,并明确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如何正确处理。

(1)第一幅图片朋友摔倒受伤时,及时帮助是对的。

作为朋友应该互相帮助。

(2)第二幅图片两个好朋友在打架,这种做法是不对的。

作为朋友应该宽容以待,相互尊重。

(3)第三幅图片小朋友在送礼物,这是懂得分享的一种表现,是正确的。

(4)最后一幅图中,小朋友在抢玩具,这是不对的。

作为朋友应礼让,懂得分享。

3.分组讨论,为“朋友相处的秘诀”提几条宝贵的意见,并展示记录卡。

4.各小组依次进行汇报。

5.师总结各小组汇报的情况。

6.根据学生的汇报意见,教师汇总,补充。

二、自选情境,分组准备

1.说一说什么情境下需要讲解员。

(指名说)

2.各组学生确定好讲解的主题,开始准备工作。

(1)围绕这个主题查阅、搜集文字和图片资料。

如果有条件,可以实地看一看。

(2)根据查到的资料列一个提纲,每名组员试着在组内讲一讲,听的同学提出改进意见。

(3)根据组员的意见,改进自己的讲解方式和内容。

[教学反思]

这节口语交际课,意在通过活动实践,使学生掌握朋友相处的方法,培养学生正确处理朋友关系的能力。

最重要的是,经过这节课的点拨,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迁移、运用,迅速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学生在活动实践环节表现比较积极,但在意见汇总中不能明确最重要的意见,有些重复的意见也没有进行合理处理,以后要加强意见汇总的能力。

习作我学会了______

[教学目标]

1.能抓住印象深刻的事情进行记叙,抒发真情实感。

2.能按照一定顺序来写,把握人物的语言、心理、动作等。

3.培养克服困难的能力,增加生活经验积累。

[教学重难点]

能按照一定顺序来写,把握人物的语言、心理、动作等。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同学们都已经上四年级了,你们都会哪些技能?

(生自由发表意见)请同学们仔细回忆一下,这些技能你是怎样学会的?

在学的过程中有哪些趣事?

你有什么体会?

2.是的,你们正慢慢长大,学会了做很多事情。

你学会的哪件事情让你最有成就感?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学会的技能。

二、习作指导,构思情节

1.你会写自己学会的哪一项技能?

(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总结:

劳动方面:

洗衣服、做饭、洗碗、包饺子、系鞋带……

文艺体育方面:

唱歌、跳舞、弹钢琴、跳绳、打乒乓球……

学习方面:

朗读、做实验、观察动物、电脑打字、制作幻灯片……

兴趣爱好方面:

游泳、骑自行车、搞小制作、摄影、种花……

2.你学习技能的过程是怎样的?

(生自由交流讨论)

师总结:

学习技能的过程:

尝试→遇到困难→失败→学习、寻找方法→再次尝试→再次失败→心态调整、坚持努力→获得成功,学会技能。

师进一步引导: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当你遇到困难时,是怎么想的?

是怎么做的?

谁在你灰心丧气的时候给了你帮助、鼓励?

他说了些什么呢?

是怎么说的?

你又是怎么想的?

这些帮助对你起了什么作用?

你自己又是怎么克服困难去学会这一技能的?

(生针对这一连串问题选择性交流讨论)

3.谈一下取得成功后的感受。

(指名回答)

三、写法指导

1.选择好你学会的一项技能。

2.要把学习的过程写清楚,按步骤去呈现你学习的经历,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克服困难的方法写清楚。

3.突出重点,内容具体。

写遇到的困难时,要抓住人物的心理进行描写,当时你的内心有什么想法,别人是怎样鼓励你的,最后你是如何克服困难学会这一技能的等。

4.总结学技能的感悟。

写出学会做某件事情后你懂得的道理,如,学会了下棋,懂得要全面地看待问题,要用耐心和智慧去战胜困难等。

四、欣赏范文

1.(课件出示范文)范文好在哪里,简单作赏析。

2.找出范文中表明动作先后的句子。

3.赏析文中心理描写的句子,说说作者是怎样介绍自己学这一技能的过程的。

4.分析范文中值得我们在写作时借鉴的地方。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说一说这次习作的要求。

2.回忆上节课内容,说说怎样才能写好这次习作。

二、尝试习作,巡视指导

1.学生选择一个学会的技能,尝试习作。

2.学生小组交流自己的写作思路,列出自己的习作提纲。

3.师归纳习作要点,课件出示:

(1)确定自己想写的这件事是什么,回想学习技能的过程,理清自己的思路。

(2)把学技能的过程写下来,在介绍过程时注意先后顺序,内容上详略得当。

(3)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心理活动来写。

4.学生根据习作提纲和要点自由写作。

5.教师一边巡视查看学生的写作情况,一边适当指导。

三、评改习作,交流优秀习作

1.仔细读一读自己的习作,自主评价。

(评价要点:

是否写清楚学技能的过程,是否表述清楚自己想写的重点内容。

2.根据自评情况,针对性地修改习作,用上好词佳句把习作修改得更具体、生动。

3.小组评改。

把自改后的习作读给同学们听,并邀请其他同学听后表达感受,最后根据其他同学的反馈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4.推荐出优秀习作,全班交流。

[教学反思]

这次习作主要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叙述的能力,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叙述事件过程,并能把握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内容上要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在指导写作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确定了要写的技能是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