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解练习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93027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62.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局解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局解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局解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局解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局解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局解练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4页
局解练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4页
局解练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4页
局解练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4页
局解练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4页
局解练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4页
局解练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4页
局解练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4页
局解练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4页
局解练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4页
局解练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4页
局解练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4页
局解练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4页
局解练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4页
局解练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4页
亲,该文档总共7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局解练习题.docx

《局解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局解练习题.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局解练习题.docx

局解练习题

 

《局解解剖学》学习指导暨练习题

 

(供本科医学专业试用)

 

福建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系

姓名学号专业班组

 

《局部解剖学》学习指导暨练习题

编写小组:

组长王玮

副组长赵小贞黄海辉

秘书徐剑文

 

成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玮陈少强杨瑞铭赵小贞

郑鸣徐剑文黄焱黄海辉

曾宪霖

 

前言

《系统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主干课程。

由于系统解剖学的名词术语多、文字描述多,学习时感到单调、枯燥、难记忆。

在许多医学生的心目中被认为是较难学好和掌握的课程之一。

因此,我们以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医学院校《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卫生部国家考试中心制定的《高等医学院校医学专业业务统考大纲》为基础,结合后续医学课程的教学需要和医师资格考试的要求,根据柏树令主编的卫生部规划教材编《系统解剖学》(第5版)编写《系统解剖学》学习指导暨练习题,旨在帮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并适当联系临床需要,为同学们学习其它医学课程打下牢固的形态学基础。

本书包括教学大纲、相应的练习题和参考答案三部分。

教学大纲部分,将《系统解剖学》内容分为掌握和了解两类。

凡属“掌握”部分的内容,要求同学们做到学得透、记得牢,不但能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而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凡属“了解”部分的内容,要求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一定的认识,理解其意。

练习部分建议同学们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全面、系统地复习各章节的内容之后,安排一定的时间独立完成,这样才能进一步强化和巩固所学知识。

参考答案部分仅供参考,答案一般以教科书内容为准。

本书是在前一版(本、专科通用)人体系统解剖学练习题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练习题部分增加了B型题,使题型更趋完善。

由于编写人员水平有限,书中错漏之处敬请提出宝贵意见。

编写组

2002年9月25日

 

            

第一章      头部

【教学大纲】

 一、概述

  ㈠ 了解头部的境界,面部与颅部的划分。

  ㈡ 了解其表面解剖。

   ㈢ 了解各部的分区及内容。

二、面部

   ㈠ 面部浅层结构:

了解皮肤及浅筋膜;表情肌配布;面部血管的行程、分布及特点;面神经和三叉神经的分布。

㈡ 面侧区:

掌握腮腺的形态、位置、毗邻、分部,以及穿过腮腺的结构。

了解腮腺导管的投影及腮腺淋巴结。

了解面侧深区及面部间隙。

  三、颅部

   ㈠ 颅顶:

掌握额顶枕区的层次及其结构特点,血管神经的来源和分布。

了解颞区层次及特点。

   ㈡ 颅底:

了解垂体的毗邻,海绵窦位置、构成、穿经结构及交通关系。

了解颅后窝的境界,以及出入各孔的结构及其毗邻关系。

【练习题】

一、填空题

1.覆盖于额顶枕区的软组织,由浅入深依次分为、、、

和五个层次。

而“头皮”是其      的合称。

  2.颞区的软组织,由浅入深依次为、、、和  五层。

  3.面部的感觉神经来自,支配面肌的是。

  4.分布于颅顶的神经有、、、和。

  5.腮腺上缘有   、和穿出 。

6.下颌后静脉由和汇合而成,而颈外动脉最终分为和

两支。

7.腮腺管由的前缘发出,在   下一横指处.横越肌, 转向内穿肌,在潜行,最终开口在,开口处粘膜隆起,称。

  8.面神经在腮腺内通常分为、两干,再发出分支,交织成丛,最后形成

、、、和五组分支。

  9.脑膜中动脉由的第段发出,经深面,穿两根之间垂直上行,经入颅,分布于。

  10.咀嚼肌包括、、和。

其中具有张口作用的是,它们都由支配。

  11.面动脉发自,在与相交处可以触及搏动,常在此压迫止

 

血,其后方有,浅面有覆盖,及神经的支和        支起过。

 

二、多选题

(一)A型题

1.耳颞神经来自()

A.上颌神经B.下颌神经C.面神经D.舌咽神经E.枕神经

2.面动脉发自()

A.颈总动脉B.颈内动脉C.颈外动脉D.眼动脉E.上颌动脉

3.面部皮肤和头部皮肤()

A.都薄而柔软

B.都厚而致密

C.都是皮脂腺囊肿和疖肿的好发部位

D.都是良好的供皮区,可反复切取用于植皮术

E.以上都错。

(二)B型题

1.A.动眼神经B.滑车神经C.三叉神经D.展神经E.面神经

①未穿经海绵窦的是:

()

②面部感觉神经来自:

()

③支配表情肌的是:

()

2.A.咬肌B.颞肌C.翼内肌D.翼外肌E.口轮匝肌

①具有张口作用的是:

()

②能关闭口裂的是:

()

③受面神经支配的是:

()

(三)X型题

1.腮腺()

A.略成锥体形

B.有向内侧的尖和向外侧的底

C.可分为浅、深两部

D.腮腺鞘由颈筋膜浅层向上延续而成

E.腮腺鞘与腮腺组织结合疏松,易于分离

 2.由上颌动脉发出的是()

    A.面横动脉B.颞浅动脉C.脑膜中动脉 D.眶上动脉E.眶下动脉

  3.对三叉神经描述正确的是()

    A.是脑神经中最大的一对感觉神经

    B.三大分支,分别经圆孔,卵圆孔及破裂孔人颅

    C.眶上切迹,眶下孔,分别有同名分支穿出

D.其分支舌神经有面神经的纤维加入

E.舌神经行经咬肌间隙

4.头皮的血供来自()

A.滑车上动脉和眶上动脉

B.上颌动脉

C.颞浅动脉

D.耳后动脉

E.枕动脉

  5.颅顶软组织()

    A.神经、血管主要位于浅筋膜内

    B.帽状腱膜向前附着于额骨,向后附着于枕骨

    C.浅筋膜与帽状腱膜紧密相连不易分离

    D.无血管直接与颅内静脉窦相通

      E.无上述情况

   6.腮腺内有下述结构()

A.面神经

B.下颌后静脉

C.颈外动脉

D.腮腺淋巴结

E.耳大神经

三、名词解释

  1.头皮

  2.颅顶“危险区”

  3.面部“危险三角”

  4.腮腺床

  5.翼丛

  6.翼下颌间隙

四、问答题

  1.穿经腮腺的血管、神经有哪些?

其层次关系如何?

2.试述翼外肌的起止和功能。

为什么说翼外肌是面侧深区的重要肌性标志?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及枕额肌;腱膜下疏松组织;颅骨外膜;浅部三层

  2.皮肤;浅筋膜;颞筋膜;颞肌;颅骨外膜;

  3.三叉神经;面神经

  4.滑车上神经;眶上神经;耳颞神经;枕小神经;枕大神经

  5.颞浅动脉;颞浅静脉;耳颞神经

  6.颞浅静脉;上颌静脉;颞浅动脉;上颌动脉

  7.腮腺浅部;颧弓;咬;颊;颊粘膜下;平对上颌第二磨牙的颊粘膜;腮腺乳头

  8.上;下;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颈支

  9.上颌动脉;-;翼外肌;耳颞神经;棘孔;硬脑膜

  10.咬肌;颞肌;翼内肌;翼外肌;翼外肌;下颌神经

11.颈外动脉;下颌骨;咬肌前缘;面静脉;部分面肌;面;下颌缘;颈    

二、多选题

(一)A型题

1.D;2.C;3.C

(二)B型题

1.①E②C③E;2.①D②E③E

(三)X型题  

1.ABCD; 2.CE; 3.CD; 4.ACDE;5.AC; 6.ABCD 

三、名词解释

1.额顶枕区的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三层通常会称“头皮”。

它们结合紧密,难以将其各自分开。

头皮撕脱经常将此三层一并撕脱。

2.即腱膜下间隙,是指位于帽状腱膜与颅骨外膜之间的薄层疏松结缔组织。

此隙范围较广,前至眶上缘,后达上项线。

此隙内的静脉,经导静脉与颅骨的板障静脉及颅内的硬脑膜窦相通,若发生感染,可继发颅骨骨髓炎或向颅内扩散。

    3.指两侧口角至鼻根连线所形成的三角区,此区的面静脉无静脉瓣,并经眼静脉与海绵窦交通。

若发生化脓性感染,易循上述途径逆行至海绵窦,导致颅内感染。

    4.指与腮腺深面相邻的茎突诸肌及深部血管神经。

血管神经包括颈内动、静脉、舌咽、迷走、副、舌下神经。

    5.是指颞下窝内,翼内、外肌与颞肌之间的静脉丛。

它收纳与上颌动脉分支伴行的静脉,最后汇合成上颌静脉。

它向前经眼下静脉和面深静脉与面静脉相通,向上则经卵圆孔网及破裂孔导血管与海绵窦相通。

口、鼻、咽等部的感染,可经上述途径蔓延至颅内。

    6.位于翼内肌与下颌支之间,与咬肌间隙经下颌切迹相通。

此间隙内有舌神经、下牙槽神经和同名动、静脉通过。

常在此间隙进行下牙槽神经阻滞。

四、问答题

    1.答:

穿经腮腺的血管神经,纵行的有:

颈外动脉、颞浅动、静脉、下颌后静脉及耳颞神经。

横行的有:

上颌动静脉、面横动、静脉及面神经的分支。

它们的层次关系,由浅入深,依次为:

面神分支,下颌后静脉、颈外动脉及耳颞神经。

    2.答:

翼外肌有两头,上头起自蝶骨大翼的颞下面,下头起自翼突外侧板的外面,止于下颌颈的翼肌凹。

作为一肌性标志,从翼外肌下缘穿出的有舌神经,下牙槽神经和血管;上颌动脉多行于其浅面,而脑膜中动脉,下颌神经干、耳颞神经,鼓索均在其深面。

从翼外肌两头之间穿出的有颊神经和血管,在肌肉内和其周围有翼丛。

                                                            (曾宪霖编)

第三章胸部

【教学大纲】

第一节概述

一、了解胸部的境界、分区。

二、了解胸部的体表标志、标志线。

第二节胸壁

了解胸壁的构成。

一、浅层结构

㈠ 了解皮肤及浅筋膜的结构特点、浅血管和皮神经的分布。

㈡ 了解乳房的位置,掌握淋巴引流注及其临床意义。

二、深层结构

㈠ 了解胸壁深筋膜的特点、肌的配布规律。

㈡ 了解肋间隙的构成,掌握肋间血管神经的走行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㈢了解胸廓内动脉的行程、分支。

第三节膈

了解膈的形态、位置,膈的裂孔及其穿经结构。

第四节胸膜和胸膜腔

一、了解胸膜的配布、胸膜腔及胸膜窦的构成,胸膜顶及各胸膜窦的位置及其临床意义。

二、了解胸膜下界的体表投影。

第五节肺

一、了解肺的形态、位置、体表投影和分叶

二、了解肺根的构成、各结构之间的毗邻关系。

三、了解肺段的概念及其临床意义。

第六节纵隔

一、概述

㈠ 了解纵隔的境界、分部和各部的内容。

㈡掌握纵隔的侧面观及食管上、下三角的境界和内容。

二、上纵隔

㈠ 掌握上纵隔的位置、内容及其位置排列关系。

㈡了解胸腺、上腔静脉及其属支、主动脉及其分支、气管胸部和支气管等的位置及其毗邻关系。

三、下纵隔

㈠ 了解下纵隔的分部及各部的内容。

㈡了解心包的构成,心包腔、心包横窦及斜窦的位置及其临床意义。

㈢了解心的形态、位置、毗邻、心的体表投影及其临床意义。

㈣ 掌握食管胸部的位置、分段、行程、毗邻及血供和淋巴回流,食管与胸膜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㈤了解主动脉胸部、胸导管、奇静脉和胸交感干的位置和行程。

㈥ 了解纵隔内间隙及纵隔内淋巴结。

【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在肋沟处,血管神经自上而下的排列是、、。

2.胸廓内动脉起自动脉,沿下行,至第肋间隙分为

动脉和动脉两终支;沿途发出动脉与膈神经伴行。

3.胸膜下界在锁骨中线、腋中线和肩胛线分别与第、、肋相交,在后正中线两侧平。

4.肺根内由前向后排列的结构为、、。

自上而下,左肺根内结构的排列为、、,右肺根为、、。

5.纵隔的边界,前界为,后界为,两侧为,上为,下为。

6.上纵隔的器官和结构,前层有、、,中层有、、,后层有、

和等。

7.动脉导管三角由、、围成,三角内有、和等。

8.胸主动脉的前方有、、,后方有、,右侧有、,左侧有。

9.胸导管上段损伤时,易引起侧乳糜胸,下段损伤时,易引起侧乳糜胸。

10.下列结构的平面的皮肤由第几肋间神经支配?

胸骨角平面,乳头平面,剑胸结合平面,肋弓平面。

二、多选题

(二)A型题

1.不穿过锁胸筋膜的结构()

A.头静脉

B.胸肩峰动脉

C.胸外侧神经

D.胸外侧动脉

E.淋巴管

2.肋膈隐窝()

A.由胸壁和膈围成

B.由脏胸膜和壁胸膜返折形成

C.通常不含浆液

D.深吸气时被肺下缘充满

E.呈半月状,是胸膜腔最低部位

3.两侧胸膜腔()

A.借心包横窦相通

B.在肺根处相通

C.借膈主动脉裂孔和腹膜腔相通

D.内有两肺

E.内为负压,含有少量浆液

4.中纵隔()

A.位于上、下纵隔之间

B.位于胸骨角平面以上

C.内有膈神经

D.内有主支气管

E.内有食管

5.食管紧贴()

A.左膈神经

B.右主支气管

C.左肺动脉

D.左肋间后动脉

E.心包

6.食管胸上段的淋巴管注入()

A.纵隔前淋巴结

B.纵隔后淋巴结

C.胸骨旁淋巴结

D.气管支气管淋巴结

E.膈上淋巴结

(二)B型题

A.迷走神经B.腹壁上动脉C.胸导管D.下腔静脉E.内脏大神经

①通过食管裂孔的是()

②通过主动脉裂孔的是()

③通过腔静脉孔的是()

④通过膈的胸肋三角的是()

⑤穿膈脚的是()

(三)X型题

1.胸骨角()

A.平主动脉弓起始处

B.平上、下纵隔分界平面

C.平气管杈平面

D.平左主支气管与食管交叉处

E.平第四胸椎体下缘

2.胸膜顶()

A.是覆盖肺尖部的胸内筋膜

B.高出锁骨中1/3上方2~3cm

C.前方邻锁骨下动脉

D.后方有颈交感干

E.上方有胸膜上膜

3.肺根()

A.前方有膈神经和心包膈血管

B.后方有迷走神经

C.左肺根上方有奇静脉弓

D.右肺根上方有主动脉弓

E.下方有肺韧带

4.气管胸部()

A.前方有左头臂静脉、头臂干

B.后方有食管

C.右侧有奇静脉弓

D.左侧有左迷走神经和锁骨下动脉

E.下方有动脉韧带

5.食管前方有()

A.气管

B.左主支气管

C.左心房

D.膈

E.奇静脉

6.同时行经上纵隔和后纵隔的器官有()

A.气管

B.食管

C.胸导管

D.迷走神经

E.胸交感干

三、名词解释

1.乳房后间隙

2.锁胸筋膜

3.胸膜顶

4.食管上三角

5.食管下三角

6.胸肋三角

7.腰肋三角

8.动脉导管三角

9.心包横窦

10.心包斜窦

11.食管后隐窝

12.食管后间隙

四、问答题

1.在锁骨中线第3肋间处,胸壁由浅入深的层次有哪些?

2.试述乳房的淋巴回流。

3.试述肺根的毗邻。

4.试述食管胸部的毗邻及其与纵隔胸膜的关系。

5.试述胸导管的毗邻。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肋间后静脉;肋间后动脉;肋间神经

2.锁骨下;胸骨侧缘外侧约1.25cm;6;肌膈;腹壁上;心包膈

3.8;10;11;第12胸椎棘突

4.肺静脉;肺动脉;支气管;肺动脉;支气管;肺静脉;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

5.胸骨;脊柱;纵隔胸膜;胸廓上口;膈

6.胸腺;头臂静脉;上腔静脉;主动脉弓及其分支;膈神经;迷走神经;气管;食管;胸导管

7.左膈神经;左迷走神经;左肺动脉;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心浅丛

8.左肺根;心包;食管;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奇静脉;胸导管;纵隔胸膜

9.左;右

10.2;4;6;8

二、多选题

(一)A型题

l.D;2.E;3.E;4.C;5.E;6.D

(二)B型题

①A②C③D④B⑤E

(三)X型题

l.ABCDE;2.CDE;3.ABE;4.ABCD;5.ABCD;6.BCDE

三、名词解释

1.乳房后间隙:

是乳房与胸肌筋膜之间的间隙,内含疏松结缔组织、和淋巴管。

2.锁胸筋膜:

是位于喙突、锁骨下肌和胸小肌的深筋膜,有胸肩峰动脉、头静脉、胸外侧神经和淋巴管穿过。

3.胸膜顶:

为高出锁骨内侧1/3上方2~3cm的壁胸膜部分。

4.食管上三角:

在上纵隔左侧面后部。

由左锁骨下动脉、脊柱和主动脉弓围成,内有胸导管和食管上份。

5.食管下三角:

在上纵隔左侧面后部。

由心包、胸主动脉和膈围成,内有食管下份。

6.胸肋三角:

位于膈的胸骨部和肋部之间,有腹壁上血管及淋巴管通过。

该处薄弱,为膈疝易发处。

7.腰肋三角:

位于膈的腰部与肋部起点之间,底为第十二肋。

前邻肾,后邻肋膈隐窝。

肾手术时应注意,避免撕破引起气胸。

该处薄弱,为膈疝易发处。

8.动脉导管三角:

由左膈神经、左迷走神经和左肺动脉围成。

内有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和心浅丛。

是手术中寻找动脉导管的标志。

9.心包横窦:

是心包腔的一部分,位于升主动脉、肺动脉和上腔静脉、左心房前壁之间,可通过一手指,是心血管手术阻断血流的部位。

10.心包斜窦:

位于左肺静脉、右肺静脉、下腔静脉、左心房后壁和心包后壁之间的心包腔部分。

11.食管后隐窝:

右侧纵隔胸膜在肺根以下常突入食管与奇静脉和胸导管之间,形成食管后隐窝,故经左胸作食管下端手术可破入右侧胸膜腔导致气胸。

12.食管后间隙:

位于上纵隔,食管与胸内筋膜之间,内有奇静脉、副半奇静脉和胸导管等。

向上通咽后间隙,向下经心包与食管间的疏松结缔组织,并通过膈的潜在性裂隙与腹膜后隙相通。

四、问答题

1.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胸大肌、胸小肌、肋间外肌、肋间内肌、胸横肌、胸内筋膜、肋胸膜。

2.①外侧部和中央部→胸肌淋巴结

②上部→尖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

③内侧部→胸骨旁淋巴结

④深部→胸肌间淋巴结

⑤内侧部的浅淋巴管与对侧交通,内下部淋巴管通过腹壁和膈下的淋巴管与肝的淋巴管交通。

3.前方:

膈神经和心包膈血管,

后方:

迷走神经,

下方:

肺韧带

上方:

奇静脉(右)、主动脉弓(左)

4.前方:

气管、气管杈、左主支气管、左喉返神经、右肺动脉、食管前丛、心包、左心房、膈

后方:

食管后丛、胸主动脉、胸导管、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右肋间后动脉

左侧:

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主动脉弓、胸主动脉、胸导管上段

右侧:

奇静脉弓

食管左侧只有在食管上、下三角处与纵隔胸膜相贴,右侧除奇静脉弓处外全部与纵隔胸膜相贴。

5. 胸导管在上纵隔:

①前方:

左颈总动脉

②后方:

脊柱

③左侧:

左锁骨下动脉、左纵隔胸膜

④右侧:

食管、左喉返神经

胸导管在后纵隔:

①前方有食管,

②后方有右肋间后动脉、脊柱,

③左侧有胸主动脉,

④右侧有奇静脉和右纵隔胸膜。

(徐剑文编)

                                                         

第四章腹部

第四节结肠下区

【教学大纲】

一、了解空肠及回肠的位置、结构、血管、淋巴和神经,掌握肠系膜的特点和左右肠系膜窦的境界及临床意义。

二、掌握盲肠、阑尾的位置、毗邻和阑尾根部体表投影、系膜与血管。

三、了解结肠分部、位置及毗邻及血管、淋巴和神经。

【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小肠系膜根附着于腹后壁,长约,起自,斜向右下方,止于的前方。

2.左肠系膜窦介于、及其、、之间,窦内感染时易蔓延入。

右肠系膜窦位于、、之间,窦内感染时不易扩散。

3.依阑尾尖端的指向,阑尾常见位置有、、、

和。

4.盲肠左侧接,后内侧壁有附着,上方延续于,

右侧为,后面为,前面临,常有覆盖。

二、多选题

(一)A型题

1.阑尾动脉()

A.起自回结肠动脉

B.起自回肠动脉

C.多数为二支

D.经回肠前方进入阑尾系膜内

E.无上述情况

2.结肠左曲()

A.位置较结肠右曲低

B.后方有横结肠系膜连于胰尾

C.前方直接与腹前壁相贴

D.结肠左曲的肿瘤扪诊时易被发现

E.无上述情况

(二)X型题

1.阑尾()

A.属于回盲部结构之一

B.其静脉经回结肠静脉入门静脉系

C.根部开口于回盲瓣

D.是腹膜间位器官

E.其动脉经常有两支以上

2.盲肠()

 A.上方延续于升结肠

B.右侧为右结肠旁沟

C.后面为髂腰肌

D.前面临腹前壁

E.属腹膜外位器官

三、名词解释

1.系膜三角

2.McBurney点

3.边缘动脉

四、问答题

1.手术中如何区别空、回肠?

2.阑尾位置有哪些?

术中如何寻找阑尾?

化脓性阑尾炎为何引起肝脓肿?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15cm;第2腰椎左侧;有骶髂关节前方

2.肠系膜根;横结肠;系膜的左1/3部;降结肠;乙状结肠及其系膜;盆腔;肠系膜根;升结肠;横结肠及其系膜的右2/3部

3.回肠前位;盆位;盲肠后位;回肠后位;盲肠下位

4.回肠末段;阑尾;升结肠;右结肠旁沟;髂腰肌;腹前壁;大网膜

二、多选题

(一)A型题

1.A;2.B

(二)X型题

1.AB;3.ABCD

三、名词解释

1.空回肠几乎完全被腹膜包绕,仅在肠管系膜缘处无腹膜覆盖,此处肠壁与肠系膜的两层浆膜形成一个三角形区域,称为系膜三角。

在小肠切除吻合时,应注意此处的缝合,以免发生肠瘘。

2.为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是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点,即麦氏点,阑尾炎时此处常有明显压痛。

3.肠系膜上、下动脉各结肠支在结肠内缘均相互吻合,在近结肠边缘形成一个动脉弓,成为边缘动脉。

四、问答题

1.一般情况下空肠起始部可以用Treitz韧带来确定。

回肠末段可根据与盲肠相连固定在右髂窝来决定。

其它肠袢虽无明显界限,通常近侧2/5为空肠,位于左上腹,管径粗,壁厚,色稍红,血管弓较少,粘膜环状皱襞多而高,粘膜内散在孤立淋巴滤泡,而回肠通常远侧3/5为回肠,位于右下腹,管径细,壁薄,色苍白,血管弓较多,粘膜环状皱襞疏而低,粘膜内散在集合淋巴滤泡。

2.阑尾一般位于右髂窝内,但也有肝下方的高位阑尾、低至盆腔的低位阑尾以及腹膜外位阑尾。

国人常见阑尾位置有回肠前位,盆位,盲肠后位,回肠后位,盲肠下位。

书中寻找阑尾的要点是:

先在右髂窝找到盲肠,再延盲肠结肠带追踪至阑尾根部。

化脓性阑尾炎时细菌栓子可随阑尾静脉到回结肠静脉、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进入肝内,引起肝脓肿。

 

第五节腹膜后隙

【教学大纲】

一、了解腹膜后隙的境界,掌握肾的位置和毗邻,了解肾的结构、血管、淋巴、神经、肾段及被膜。

二、了解输尿管的分部及狭窄,掌握其毗邻。

三、了解肾上腺的位置及血供。

四、了解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的经过和分支;了解腰交感干的组成和位置。

【练习题】

一、填空题

1.腹膜后隙位于腹后壁的与之间,上起自,下至,此间隙上经与相通,下与相延续。

2.两肾后面第12肋以上部分与相贴并借膈与相邻,第12肋以下部分,自内向外有、、肌和、、神经。

3.肾的被膜由内向外依次为、、。

4.腰交感干位于壁腹膜后方,沿与之间下行,左腰交感干与左缘相邻,右腰交感干前面为所覆盖。

二、多选题

(一)A型题

1.关于肾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右肾比左肾低

B.左肾的前上部邻胃后壁

C.右肾内侧缘邻十二指肠降部

D.胰横过左肾门

E.两侧肾蒂等长

2.左输尿管腹部的前方有()

 A.小肠系膜根  

B.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