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698486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本次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答题时,请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桀骜(áo)            噩耗(è)                  肯綮(qìng)       不省所怙(hù)

B.譬如(pì)             冠冕(guān)               嫡亲(dí)           休戚相关(qì)

C.琵琶(pá)            洿池(wū)               侘傺(chà)       暴虎冯河(píng)

D.翌年(yì)             戕害(qiāng)             囊括(náng)       量体裁衣(liā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哂笑      聒噪          险衅          故弄悬虚

B.萃取    纂夺           赍发          山清水秀

C.广袤  瞥见        阑珊            再所不惜

D.弭谤  饿殍        婆娑            牙牙学语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一辆运载盐酸的货车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了侧翻事故,交通、消防等部门的人员迅速赶赴出事现场,并做出了紧急                    。

(2)这次你有困难,我一定        相助。

(3)社会进步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虽已不用过那箪食瓢饮的日子,但那

种         的“豪爽”也是我们应该唾弃的。

A.处治  鼎力  一掷千金            B.处置  大力  一掷千金

C.处治  鼎力  一饭千金            D.处置  大力  一饭千金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杏鲍菇是近年来开发栽培成功的集食用、药用于一体的珍稀食用菌新品种,其菌肉肥厚、质地脆嫰、菌柄比菌盖更脆滑、爽口。

B.最近几年,“草鞋书记杨善洲”“雷锋传人郭明义”“最美妈妈吴菊萍”等时代先锋不断涌现,他们的事迹打动人心。

C.加减乘除,算不尽您作出的奉献!

诗词歌赋,颂不完对您的崇敬!

您用知识甘露,浇开我们理想的花朵,您用心灵清泉,滋润我们情操的美果。

D.王阳明是个哲学家、教育家,这是他的“主业”,但他一生却写过许多文章,这是他换一下脑筋、变一下思路的“副业”。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截至上月底,这个城市市区二手楼成交价最高可达9000元/平方米,就连有十几年楼龄的无电梯住宅,开价也要至少5000元/平方米左右。

B.一代又一代儒家学者以“返本开新”为宗旨,不断对《论语》进行创造性的诠释,由此形成了中国思想史上的经学传统。

C.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取决于其公民的文明素养的高低。

D.瑞典和芬兰研究人员最近发现某些癌症存在“基因开关”,这一成果有助于未来的癌症防治,但距离相应药物的问世还需要很多年的深入研究。

6.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觉慧没有参加高老太爷的大殓仪式,因为道士说他的生肖与大殓的时辰有冲突。

他虽然没有反对,但心里不相信这些。

(《家》)

B.王熙凤想了一条偷梁换柱之计,贾府迎娶宝钗为失玉后变得昏愦的宝玉冲喜。

娶亲之时,黛玉却在焚稿断情,绝命之时只有紫鹃在侧,凄绝惨绝。

(《红楼梦》)

C.关羽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和千里走单骑,都给曹操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曹操非常欣赏关羽的英武,派张辽劝说关羽归降。

(《三国演义》)

D.孔子有时也向往超脱的生活,与子路、曾晳、冉有等弟子谈志向时,就赞同曾晳的“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自由自在的生活。

(《论语》)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小题

现在还有人认为《禹贡》是大禹时代的作品,这完全错了。

这在“五四”以后的历史学界早已成为定论。

究竟是什么时代的作品呢?

到现在还没有定论。

我国有真实历史记载的时代是始于商朝。

《尚书》里有一《盘庚》篇,大约是盘庚时代或稍后的人作的。

这是最早的可靠的历史记载。

甲骨文是商代的文字记载,甲骨文有早有晚,最早不超过盘庚时代,所以,盘庚时代是我国有信史的开端。

在这以前根本就没有发现有文字记载流传下来。

现在很多的历史学家认为,盘庚以前的历史都是春秋战国秦汉时候根据当时的传说记载下来的,这种资料不可靠的成份是相当多的。

《禹贡》显然不是真正大禹时代的东西,不但不是真正的大禹时代的东西,也不可能说是夏朝的东西、商朝的东西。

因为在《尚书》里,譬如说《盘庚》是殷朝的东西,还有许多是西周初期的东西,这些东西都很难读懂。

但是《禹贡》篇比较容易看懂,这当然不可能是商、周以前的作品。

因为历史发展规律是越古的东西越不好懂,越近的东西越好懂,《禹贡》比《盘庚》好懂不知有多少倍,可见《禹贡》是在《盘庚》之后的。

《禹贡》最古说是西周的,现在有人说是春秋时代的,不过绝大多数的史学界研究工作者相信是战国时代的。

这样的研究结果还在“五四”以后若干年取得的。

因为封建时代的多数人都相信《禹贡》就是大禹时代的东西,所以旧方志一讲到当地的历史时,往往就从《禹贡》讲起,说当地在《禹贡》某一州。

当我们看了这样的记载时,第一点要搞清楚的是。

属《禹贡》某州,只是说在《禹贡》篇中此地属某州。

并不等于说此地在大禹时代属某州。

其次还要搞清楚一点,过去认为在大禹时代就把全国分成九大行政区划,每一大行政区划叫做“州”。

即“九州”。

实际上这个九州不仅不是大禹时代的行政区划。

而且也不是战国时代的行政区划。

因为把全国划分成多少行政区划,只有在秦始皇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大一统帝国之后才有可能。

“五四”以来的史学家对这个问题早已做出了一个科学的结论:

九州根本不是什么行政区划,而是战国时代的地理学家把其所知道的地理范围,即所谓“四海之内”划分成九个地区。

这个九州,实际上就等于现在全世界的五大洲、七大洲。

五大洲、七大洲是一种地理区划,同样,古代的九州也就是一种地理区划。

古人不明白这个道理,把《禹贡》九州误认为是古代的行政区划,所以各种地方志里讲到当地的沿革,第一句都要说属《禹贡》某州之域,这种错误的认识早已被“五四”之后,解放以前的历史学家所推翻了。

今天我们在新中国修新方志当然应该懂得这一点,不应该再按封建时代的说法把九州看成是我国最古的一种行政区划,在新方志不要讲什么《禹贡》某州之域一类的话。

(选自百花文艺出版社《求索时空》,作者谭其骧)

7、下列关于《禹贡》的表述,不正确的是一项是( )

A.《禹贡》其实并不是大禹时代出现的著作,而应是西周以后出现的作品。

B.《禹贡》的文字之所以比《盘庚》更浅显易懂,是因为《禹贡》更后著成。

C.“五四”以后的历史学家认为古代中国划分为九大行政区划是肇始于《禹贡》。

D.《禹贡》所说“九州”其实只是一种地理区划,是战国时代地理学家的附会。

8、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甲骨文是我国使用最早的文字,《尚书》因用甲骨文字记写,所以是我国最早的可靠的历史记载。

B.盘庚以前的历史全是春秋战国秦汉时代的历史学家根据传说记载下来的,那是完全不可靠的。

C.行政区划、地理区划之类概念,都只有在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大帝国以后才有可能出现。

D.旧方志每当说到当地的历史沿革,往往要从《禹贡》讲起,以强调其在大禹时代属于某州域。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因为不清楚《禹贡》所说“九州”只是一个地理区划,所以在修方志时谈到某地沿革,都要首先交代该地属《禹贡》某州之域。

B.“五四”以后的历史学界都已明确《禹贡》不是大禹时代的作品,“九州”不是大禹时代的行政区划甚至不是战国时代的行政区划。

C.旧方志介绍某地历史时会强调该地属《禹贡》某州,作者认为这除了说明该地在《禹贡》篇中隶属某州,还强调了该地在大禹时代隶属某州。

D.既然懂得了“九州”不是我国最古的行政区划,那么在修订新方志时就不应该再出现某地隶属《禹贡》某州之域之类的文字了。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杜五郎传

沈括

颍昌阳翟县有一杜生者,不知其名,邑人但谓之杜五郎。

所居去县三十余里,唯有屋两间,其一间自居,一间其子居之。

室之前有空地丈余,即是篱门,杜生不出篱门,凡三十年矣。

黎阳尉孙轸曾往访之,见其人颇萧洒,自陈:

“村民无所能,何为见访?

”孙问其不出门之因,其人笑曰:

“以告者过也。

”指门外一桑曰十五年前亦曾到此桑下纳凉何谓不出门也但无用于时无求于人偶自不出耳何足尚哉?

问其所以为生,曰:

“昔时居邑之南,有田五十亩,与兄同耕。

后兄之子娶妇,度所耕不足赡,乃以田与兄,携妻子至此。

偶有乡人借此屋,遂居之。

唯与人择日,又卖一药,以具饘粥,亦有时不继。

后子能耕,乡人见怜,与田三十亩,令子耕之,尚有余力,又为人佣耕,自此食足。

乡人贫,以医卜自给者多,自食既足,不当更兼乡人之利,自尔择日卖药,一切不为。

”又问:

“常日何所为?

”曰:

“端坐耳,无可为也。

”问:

“颇观书否?

”曰:

“二十年前,亦曾观书。

”问:

“观何书?

”曰:

“曾有人惠一书册,无题号。

其间多说《净名经》,亦不知《净名经》何书也。

当时极爱其议论,今亦忘之,并书亦不知所在久矣。

气韵闲旷,言词清简,有道之士也。

盛寒,但布袍草履,室中枵然,一榻而已。

问其子之为人,曰:

“村童也。

然质性甚淳厚,未尝妄言,未尝嬉游,唯买盐酪,则一至邑中,可数其行迹,以待其归,径行径还,未尝傍游一步也。

予时方有军事,至夜半未卧,疲甚,与官属闲话,轸遂及此,不觉肃然,顿忘烦劳。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所居去县三十余里                              去:

距离

B.凡三十年矣                            凡:

总共

C.度所耕不足赡                               赡:

充裕

D.径行径还                                          径:

直接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黎阳尉孙轸曾往访之

惑之不解

                                                B.

唯与人择日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 

以医卜自给者甚多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D.

未尝傍游一步也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1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指门外一桑曰/十五年前亦曾到此/桑下纳凉何谓不出门也/但无用/于时无求于人/偶自不出耳/何足尚哉

B.指门外一桑/曰十五年/前亦曾到此桑下/纳凉何谓不出门也/但无用于时/无求于人/偶自不出/耳何足尚哉

C.指门外一桑曰/十五年前/亦曾到此桑下纳凉/何谓不出门也/但无用于时/无求于人/偶自不出耳/何足尚哉

D.指门外一桑曰/十五年前/亦曾到此/桑下纳凉何谓不出门也但无用/于时无求于人偶/自不出耳/何足尚哉

第II卷 (共114分)

四、(28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

(1)自陈:

“村民无所能,何为见访?

译文:

                                                                                                            

(2)自食既足,不当更兼乡人之利,自尔择日卖药,一切不为。

译文:

                                                                                                            

(3)盛寒,但布袍草履,室中枵然,一榻而已

译文:

                                                                                                            

1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

摊破浣溪沙

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

(1)“春恨锁重楼”中“恨”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恨”传达出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情感?

请简要析。

(4分)

                                                                                                                                                                                                                                                                        

(2)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两句。

(4分)

                                                                                                                                                                                                                                                                       

15.古诗文填空。

(5题限选4题 8分)

(1)总角之宴,               。

                   ,不思其反。

(《氓》)

(2)                ,               。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曹操《短歌行》)

(3)户庭无尘杂,                。

                 ,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

(4)此地有崇山峻岭,               ,又有清流激湍,          。

(王羲之《兰亭集序》)

(5)                ,郁乎苍苍,                       。

(苏轼《赤壁赋》)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香樟的高度

周海平

①香樟的梦想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②春分,雨水还是更早的时节?

下班回家,经过长长的街道,仰面迎来一树又一树的香樟,脑海里总是萦绕着这个古怪的问题。

每到春夏之交,天气变暖,香樟树都会经历一次宏大的换装行动,老叶子一片接一片掉落,新叶子一丛接一丛冒出。

③新出的香樟叶恰似故乡山谷的兰花,在这熙熙攘攘的街市温暖着我的记忆。

香樟长新叶时,枝头老叶的前端会冒出一个火柴头大小的灰点,灰点随着时间变化,不断向前生长,逐渐增大,最后,形成一个叶苞,如同昂首挺立的兰花苞。

一阵清风或者一场夜雾,叶苞便打开一个口子,叶片各自探出头来,但身子还紧紧地挨着,细小,羞涩,忸怩。

再过一两天,新叶各自分开,狭小,透亮,围成一圈,在枝头相互顾盼。

因为养分的不同,新长的叶子颜色不一,有的鹅黄,有的嫩绿,有的青红。

不出一周,新叶变得浑圆,饱满,颜色也逐渐变绿变深,一片一片张开来,像手舒脚展睡着的孩童,于春分中沉醉了。

④走在大街上,欣赏着那么多开在树上的“兰花”,我脚步也变得轻快起来。

⑤忽然,一只翻飞着跌落的“蝴蝶”切断了思绪,我俯身拾起,那是一片掉落的香樟叶。

我端详着它,叶片深红,其间夹杂着黑色和褐色的斑点,在这嘈杂、尾气和灰尘弥漫的街道旁,它该承受了多少不堪!

骄阳炙烤,风霜偷袭,冰雪侵凌,它何曾低头屈服?

而今春天来了,新的叶子萌发了,它要给它们阳光雨露,给它们成长的空间,便丝毫不留恋,不挣扎,不叹息,默默地回到厚实的大地。

⑥一树又一树的绿色,如同青烟升腾,又如同一条绿色的长河在奔流,新的浪花诞生了,它奔涌着,呐喊着,前进着,原有的浪花沉默了,消逝了,化为一股更为强大的推力,托举着新的浪花前进。

这是一场没有彩排的生命接力,让人肃然起敬!

无论是人还是物,一旦拥有了高度,拥有了舒适的环境,有多少能够做到自觉放弃?

因为放弃需要勇气,而懂得何时放弃更需要智慧。

但香樟做到了。

这是进化,还是坚守?

⑦在自然进化中,许多花草树木学会了适应,迎合,或者说是躲避。

秋天一到,冷气一来,叶子就纷纷飘落,只留下光光的身姿在冰雪中伫立。

有的甚至躲进了大地深处,看不见任何行迹。

春天一来就在阳光下呼啦啦长叶开花,占天占地地生长,在微风中招摇,仿佛只有它才值得关注。

有的甚至还没来得及长出一片叶子,就迫不及待开出一树繁花,赚人眼球。

香樟也开花,但一点也不热闹,一点也不“显”,花蕾小米大小,绿绿的,藏于绿叶之中,也有香气,但并不浓烈——香樟是把所有的香气都贮藏在心中了。

⑧多年之前,我见过乡下土法提炼香樟油。

香樟树干被卖掉之后,树蔸被挖出,小的如同水桶,大的如同磨盘,满满的占领了山村的晒场。

我不知道它们在地底下默默的生长了多少年?

那些旺盛的生命被生生的斩断,拽起,再被工人送入吼叫着的电刨刨成如纸的薄片,然后投进锅炉里熬煮,水蒸气凝结成香樟油。

这种近似野蛮的屠戮后来被地方 政府制止了,但那种野蛮的情形却长久无法释怀。

那些形状各异的树蔸就像一张张打开的嘴巴,来不及控诉,就被腰斩了。

那些源源不断从锅炉里流出的稠稠的液汁,是香樟的泪、血,还是不屈的灵魂?

⑨此刻,一片香樟叶躺在我的手心,那么轻,又那么重。

它完整圆满,看不到任何残缺;坦然从容,看不出任何愤懑。

道道叶脉清晰可见,很显然,它已经耗干了一生的养分,是需要休息了。

 

⑩我忽然想起了乡下的老农,经历一年的忙碌,冬日里,该收的收了,该种的种了,手头宽裕了,日子也清闲了,坐下来,喝两盅,在夕阳下,计算着日子,等待远方子孙回家过年,自足,安详,酱红的脸泛出几分醉意。

                                                (选自《长江文艺》2012年第1期,有删改)

16、文章标题为“香樟的高度”,围绕此文题作者进行了哪些方面相关的描写,请分点说明。

(6分)

                                                                                                                                    

17、文章第三段详细地描写了香樟新叶生长的过程,其作用是什么?

(6分)

                                                                                                                                    

18、文章的结尾处写乡下的老农,其意图是什么?

(5分)

                                                                                                                                    

19、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文章以设问开篇,这样的开头既能引发读者的思考,同时又给人以阅读的兴趣

B.香樟老叶承受了太多的嘈杂、尾气和灰尘,作者借此批评了现代工业文明给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

C.香樟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其勇于放弃,而且还在于他能托举新的生命前进

D.本文以香樟的叶子为抒情线索,通过作者思想意识的转换与流动,抒发了作者细腻而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

E.文章语言质朴平实,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用文章描写更为生动,抒情更具深情。

六、(15分)

20、语言综合运用。

(15分)

哭和笑是人类最常见的两种表达情感的方式,请以“泪和笑”为主题,描写一个特定的场景,展示人物心理活动的过程。

要求:

(1)侧重心理描写,并使用第一人称;

(2)使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3)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准确、生动;

(4)不少于200字

                                                                                                         

七、(5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50分)

当一只玻璃杯中装满牛奶的时候,人们会说“这是牛奶”;当改装菜油的时候,人们会说“这是菜油”。

只有当杯子空置时,人们才看到杯子,说“这是一只杯子”。

同样,当我们心中装满成见、财富、权势的时候,就已经不是自己了。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自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必须写议论文或记叙文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014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参考答案

1.C(A.桀骜àoB.休戚相关qīD.量体裁衣liàng)

2.D(A故弄玄虚B篡夺C阑珊 在所不惜)

3.B.(“处置”是处理,“处治”是处分、惩治;“鼎力”是对别人的帮助表感谢时的用语。

“一掷千金”指用钱满不在乎,一花就是一大笔。

“一饭千金”比喻厚厚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4.D(A项第二、三个顿号改逗号;B项将三个后引号分别放在“书记”“传人”“妈妈”之后,并在“杨善洲”“郭明义”后面加顿号;C“理想的花朵”后的逗号改分号)

5.B(A“至少”与“左右”重复,矛盾C一面对两面D“但距离相应药物的问世还需要很多年的深入研究”句式杂糅,一种表达为“但距离相应药物的问世还需要很多年”,一种表达为“但相应药物的问世还需要很多年的深入研究”。

6.C(斩颜良诛文丑,千里走单骑是劝降之后所发生的,构不成因果关系。

7、C(原文第二段文字强调:

“九州根本不是什么行政区划,而是战国时代的地理学家把其所知道的地理范围。

”“五四”以后的历史学家认为“九州根本不是什么行政区划”,持有“古代中国划分为九大行政区划是肇始于《禹贡》”认识的是“五四”以前封建时代的旧史学家们。

C项说法将“‘五四’以前的历史学家”说成了“‘五四’以后的历史学家”,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

8、D(由原文“《尚书》里有一篇《盘庚》,大约是盘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