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22个化学实验.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730883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03.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22个化学实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22个化学实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22个化学实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22个化学实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22个化学实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考22个化学实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考22个化学实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考22个化学实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考22个化学实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考22个化学实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考22个化学实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考22个化学实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考22个化学实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考22个化学实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考22个化学实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考22个化学实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考22个化学实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考22个化学实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22个化学实验.docx

《高考22个化学实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22个化学实验.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22个化学实验.docx

高考22个化学实验

1、萃取与分液;

(1)萃取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方法。

(2)分液将互不相溶的液体分开的操作。

2、离子的检验(Cl-、Ag+、SO42-、CO32-、NH4+、Fe3+);

Cl-

加入AgNO3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AgCl)。

该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能溶于氨水

SO42-

先加入HCl再加入BaCl2溶液(加H+防CO32-干扰;加HCl防Ag+干扰;不用HNO3防SO32-干扰)

生成白色沉淀(BaSO4),该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CO32-

①加入CaCl2或BaCl2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CaCO3或BaCO3),将沉淀溶于强酸,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CO2),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

②加入盐酸

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向原溶液中加入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Ag+

①加入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

生成白色沉淀(AgCl),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②加入氨水

生成白色沉淀,继续滴加氨水,沉淀溶解

Fe2+

①加入少量NaOH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Fe(OH)2],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Fe(OH)3](4Fe(OH)2+O2+2H2O→4Fe(OH)3)

②加入KSCN溶液

无现象,再加入适量新制的氯水,溶液变红

Fe3+

①加入KSCN溶液

溶液变为血红色

②加入NaOH溶液

生成红褐色沉淀

NH4+

加入强碱(浓NaOH溶液),加热

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NH3),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容量瓶的使用:

注意事项:

1、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

2、溶解或稀释的操作不能再容量瓶中进行。

3、不能长期存在溶液或进行化学反应。

1、称量注意事项:

(1)使用前要调零;

(2)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大小相同的称量纸;

(3)称量时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4)用镊子夹取砝码应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

(5)称量完毕应将砝码放回盒中,游码归零。

2、溶解注意事项:

应在烧杯中溶解,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

因为在容量瓶上标有温度和体积,这说明容量瓶的体积受温度影响。

而物质的溶解往往伴随着一定的热效应,如果用容量瓶进行此项操作,会因热胀冷缩使它的体积不准确,严重时还可能导致容量瓶炸裂。

3、转移注意事项:

由于容量瓶瓶颈较细,为避免液体洒在外面,应用玻璃棒引流。

4、洗涤注意事项:

用少量蒸馏水洗涤2~3次,洗涤液要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

思考:

如果用量筒量取液体药品,量筒要洗涤吗?

答:

如果用量筒量取液体药品,量筒不必洗涤。

因为这是量筒的“自然残留液”,若洗涤后转移到容量瓶中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

但是使用量筒时应注意选择的量筒与量取液体的体积相匹配。

5、定容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在距离刻度2~3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思考:

若定容时不小心液面超过了刻度线,怎么办?

能用胶头滴管把多余的液体取出吗?

答:

必须重新配制。

6、摇匀将容量瓶盖好塞子,如图示,把容量瓶倒转和摇动多次,使得溶液混合均匀。

思考:

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线,能否补充水?

答:

不能。

因为是部分溶液在润湿容量瓶瓶口磨砂处有所损失所致。

7、装瓶贴签容量瓶中不能存放溶液,因此要把配制好的溶液转移到试剂瓶中,贴好标签,注明溶液的名称和浓度。

4、钠的性质

现象:

钠块浮在水面上,迅速熔化成一个闪亮的小球,在水面上四处游动,并发出“嘶嘶”的响声,最后消失,溶液变成了红色。

说明:

5、氧氧化铝的两性;

与酸反应:

与碱反应:

6、铁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7、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比较

Na2CO3

NaHCO3

色、态

白色粉末或细粒

白色细小晶体

俗称

纯碱、苏打

小苏打

类别

正盐

酸式盐

同温下的水溶性

易溶

易溶,溶解度小于Na2CO3

同物质的量浓度时的酸碱度

碱性强、PH值大

碱性弱、PH值小于Na2CO3

热稳定性

稳定,受热一般不分解

不稳定,受热分解

2NaHCO3=Na2CO3+CO2↑+H2O

与同浓度的酸反应

没有碳酸氢钠反应剧烈

反应剧烈

8、氨及铵盐的性质;

(5)氨水对许多金属有腐蚀作用,所以不能用金属容器盛装。

一般情况下,氨水盛装在玻璃容器、橡皮袋、陶瓷坛或内涂沥青的铁桶里

Ø棉花的作用:

防止对流,提高集气速度和纯度。

不能用NH4NO3(爆炸!

)也不能用(NH4)2CO3、NH4HCO3(分解产物太复杂!

);

消石灰不能用NaOH、KOH代替(易吸湿,易结块,不利于产生NH3,加热时腐蚀玻璃);

Ø实验室中其它方法制氨气:

①加热浓氨水法;②浓氨水加碱石灰法

9、二氧化硫和浓硫酸的性质;

(1)二氧化硫:

①SO2是无色而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容易液化,易溶于水。

②SO2是酸性氧化物,能跟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是中强酸。

③SO2有强还原性常见氧化剂(见上)均可与SO2发生氧化一还原反应

如:

SO2+Cl2+2H2O==H2SO4+2HCl

④SO2也有一定的氧化性2H2S+SO2==3S↓+2H2O

⑤SO2具有漂白性,能跟有色有机化合物生成无色物质(可逆、非氧化还原反应)

⑥实验室制法:

Na2SO3+H2SO4(浓)==Na2SO3+H2O+SO2↑

或Cu+2H2SO4(浓)===CuSO4+2H2O+SO2↑

(2).硫酸

①稀H2SO4具有酸的一般通性,而浓H2SO4具有酸的通性外还具有三大特性:

 

10、探究钠、镁、铝单质的金属性强弱;

(1)根据原子结构:

同一周期,最外层电子数越少,金属性越强。

同一主族,电子层数越多,金属性越强。

(2)根据实验事实:

1、金属单质与水或非氧化性酸的反应难易

2、最高化合价对应的碱性

3、单质的还原性

4、金属活动顺序表,金属的位置越靠前,一般其金属性越强

5、相互间的置换反应

6、原电池中的正负极的判断

11、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内部因素(主要因素):

参加反应物质的性质

(2)外部因素:

①浓度:

②压强:

③温度:

④催化剂:

⑤其他因素:

光、颗粒大小、溶剂等

12、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

13、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14、电解池工作原理;

.原电池和电解池的比较:

装置

原电池

电解池

实例

原理

使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作定向移动,从而形成电流。

这种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引起

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叫做电解。

这种把电能

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叫做电解池。

形成条件

①电极:

两种不同的导体相连;

②电解质溶液:

能与电极反应。

①电源;②电极(惰性或非惰性);

③电解质(水溶液或熔化态)。

反应类型

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非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电极名称

由电极本身性质决定:

正极:

材料性质较不活泼的电极;

负极:

材料性质较活泼的电极。

由外电源决定:

阳极:

连电源的正极;

阴极:

连电源的负极;

电极反应

负极:

Zn-2e-=Zn2+(氧化反应)

正极:

2H++2e-=H2↑(还原反应)

阴极:

Cu2++2e-=Cu(还原反应)

阳极:

2Cl--2e-=Cl2↑(氧化反应)

电子流向

负极→正极

电源负极→阴极;阳极→电源正极

电流方向

正极→负极

电源正极→阳极;阴极→电源负极

能量转化

化学能→电能

电能→化学能

应用

①抗金属的电化腐蚀;

②实用电池。

①电解食盐水(氯碱工业);②电镀(镀铜);③电冶(冶炼Na、Mg、Al);④精炼(精铜)。

15、乙醇的主要性质;

乙醇的用途

16、乙酸乙酯的制取、乙酸乙酯(或油脂)的水解;

实验原理:

酸和醇起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做酯化反应。

在浓硫酸催化下,乙酸和乙醇生成乙酸乙酯:

CH3COOH+HOCH2CH3

CH3COOCH2CH3+H2O

〔说明〕:

该反应经历了加成-消去的过程。

质子活化的羰基被亲核的醇进攻发生加成,在酸作用下脱水成酯。

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为了提高酯的产量,为使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常常使反应物之一过量,或将生成物从反应体系中及时分离出去(将乙酸乙酯及时蒸出或将水吸收)。

实验步骤:

1、组装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加药品:

向一支试管中加入3mL乙醇,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2mL浓硫酸和2mL冰醋酸。

3、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小心均匀地加热试管3min-5min,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

这时可看到有透明的油状液体产生并可闻到香味。

4、停止实验,撤装置,并分离提纯产物乙酸乙酯

补充:

乙酸乙酯的分离提纯实验步骤

1、将盛有乙酸乙酯和碳酸钠溶液的试管倾倒于分液漏斗中,静置分层后初步分离出粗乙酸乙酯。

2、中和:

在粗乙酸乙酯中慢慢地加入约10mL饱和Na2CO3溶液,直到无二氧化碳气体逸出后,再多加1~3滴。

然后将混合液倒入分液漏斗中,静置分层后,放出下层的水。

3、水洗:

用约10mL饱和食盐水洗涤酯层,充分振摇,静置分层后,分出水层。

4、氯化钙饱和溶液洗:

再用约20mL饱和CaCl2溶液分两次洗涤酯层,静置后分去水层。

5、干燥:

酯层由漏斗上口倒入一个50mL干燥的锥形瓶中,并放入2g无水MgSO4干燥,配上塞子,然后充分振摇至液体澄清。

6、精馏:

收集74~79℃的馏份。

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1、加药品的先后顺序:

乙醇、浓硫酸、冰醋酸。

2、浓硫酸的作用:

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吸水剂(使可逆反应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

3、加热的目的:

加快反应速率、及时将产物乙酸乙酯蒸出以利于可逆反应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

(注意:

加热时须小火均匀进行,这是为了减少乙醇的挥发,并防止副反应发生生成醚。

4、导气管伸到饱和碳酸钠溶液液面上的目的:

防止受热不均引起倒吸。

5、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

吸收未反应的乙酸和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使之易分层析出。

6、不能用NaOH溶液代替饱和碳酸钠溶液:

因为NaOH溶液碱性强促进乙酸乙酯的水解。

7、提高乙酸乙酯的产率的方法:

加入浓硫酸、加入过量的乙酸或乙醇、及时将产物乙酸乙酯蒸出。

17、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

CH2OH(CHOH)4CHO+2Cu(OH)2

CH2OH(CHOH)4COOH+Cu2O+2H2O

与新制的氢氧化铜生成绛蓝色的溶液

18、温度、浓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一、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物质状态和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分析方法

(1)对于有固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而言,由于在一定条件下,固体的浓度是固定的,所以固体物质在化学反应中浓度不改变,因此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不能用固体物质。

但因为固体物质的反应是在其表面进行的,故与其表面积有关,当固体颗粒变小时,会增大反应速率。

(2)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而言,改变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产生影响的根本原因是引起浓度改变。

所以讨论压强对反应速率影响时,应区分引起压强改变的原因,这种改变对反应体系的浓度产生何种影响,由此判断出对反应速率有何影响。

对于气体反应体系,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恒温时:

增大压强

体积缩小

浓度增大

反应速率加快。

②恒容时:

a.充入气体反应物

浓度增大

总压增大

速率加快;

b.充入“惰性气体”

总压强增大,但各反应物浓度不变,所以反应速率不变。

③恒压时:

充入“惰性气体”

体积增大

各反应物浓度减小

反应速率减慢。

2.外界条件对可逆反应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只讨论改变一个条件)

(1)浓度

①增大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正反应(或逆反应)速率立即增大,逆反应(或正反应)速率瞬时不变,随后增大。

②同理可得减小浓度的情况。

(2)温度

①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但吸热反应速率增大的快。

②降低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但吸热反应减小的快。

(3)压强

①若参加反应的物质为固体或液体(溶液),由于压强的变化对它们的浓度几乎无影响,可以认为改变压强反应速率不变。

②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增大压强,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减小压强,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都减小。

(4)催化剂

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同等程度的提高正、逆反应的速率。

19、浓度、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0、中和滴定;

1、定义:

用已知物质的量的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

2、原理:

在酸碱中和反应中,使用一种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溶液跟未知浓度的碱或酸溶液完全中和,测出二者的体积,根据化学方程式中酸和碱的物质的量的比值,就可以计算出碱或酸的溶液浓度

3、c酸v酸=c碱v碱(一元酸和一元碱)

4、实验的关键:

1)准确测量参加反应的两种溶液的体积

2)准确中和反应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5、酸碱中和滴定中指示剂的选择:

两者正好完全反应,生成强酸弱碱盐,酸性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两者正好完全反应,生成强碱弱酸盐,碱性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6、实验步骤

1)查漏:

检查两滴定管是否漏水、堵塞和活塞转动是否灵活;氯化铁(或氯化亚锡)水解的促进或抑制;

2)洗涤:

用水洗净后,各用少量待装液润洗滴定管2-3次;

3)装液:

用倾倒法将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注入酸、碱滴定管中,使液面高于刻度2-3cm

4)赶气泡:

酸式:

快速放液碱式:

橡皮管向上翘起

5)调液:

调节滴定管中液面高度,在“0-1”ml之间,并记下读数。

7、误差分析

一、酸式滴定管

1、未用标准盐酸标准液润洗酸式滴定管(偏高)

2、滴定管内壁不干净,滴定后,酸式滴定管内壁挂水珠(偏高)

3、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偏高)

4、滴定操作时,有少量盐酸滴于锥形瓶外(偏高)

5、滴定前仰视刻度,滴定后俯视刻度(偏低)

二、锥形瓶

6、锥形瓶内用蒸馏水洗涤后,再用待测氢氧化钠润洗2-3次,将润洗液倒掉,再装NaOH溶液(偏高)

7、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后未倒尽即装NaOH溶液(无影响)

8、滴定过程中摇动锥形瓶,不慎将瓶内的溶液溅出一部分。

(偏低)

9、指示剂滴加过多(偏低)

三、碱式滴定管

10、碱式滴定管用水洗后,未用待测液润洗(偏低)

11、取待测液时,为将盛待测液的碱式滴定管尖嘴的气泡排除。

取液后滴定管尖嘴充满溶液(偏低)

四、含杂质

12、在配制待测氢氧化钠溶液过程中,称取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时,内含少量的氢氧化钾,用标准盐酸溶液进行滴定。

(偏低)

13、同上情况,若氢氧化钠中含有少量的碳酸钠,结果如何(偏低)

21、氯化铁(或氯化亚锡)的水解的促进或抑制:

22、沉淀的转化

难溶的转化成更难溶的沉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