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功率》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752072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功率》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电功率》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电功率》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电功率》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电功率》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电功率》教学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电功率》教学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电功率》教学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功率》教学反思.docx

《《电功率》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功率》教学反思.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功率》教学反思.docx

《电功率》教学反思

《电功率》教学反思

桃村中学柳成林

  讲完《电功率》这一节课下来,自我感觉一般,总结后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电功率》这一节内容并不好上,知识概念比较多,学生理解比较困难,其中引入“电功率”这个概念是比较关键的。

在讲授这节课时如果能做一个“家庭电路示教板”,那样就比较容易引入这节课。

并且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引以为戒,搞好课堂教学设计,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效率。

  2.驾驭课堂的能力欠缺,组织语言还有待于提高。

“电功率”这一节课的引入非常重要。

作为一门科学的物理,电功率概念的本身固然很重要,但作为教学中的物理,概念的形成则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猜想、实验、讨论等方法,尽可能的再现了知识的发展过程。

对于学生们来说“电功率”是他们第一次接触的物理名词,它代表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它的表达式又是什么,这是老师在引入时特别注意的。

首先我用一个“25W”的灯泡单独接到家庭电路当中,让学生观察电能表铝盘转动的情况;然后再拿一个“800W”的烧水壶接到电路中,同样让学生观察电能表铝盘转动的情况。

通过比较从中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这个实验现象还是比较明显的,不过需要学生近距离才能观察到,稍微远的地方就看不到了。

通过实验发现,当把不同的用电器接到电路中,电能表铝盘转动的快慢不同,这就说明了不同的用电器他们消耗的电能快慢一般也是不同的。

接着我再分别拿一个“25W”和“100W”的灯泡接到电路中,让学生分别观察电能表铝盘转动的情况。

实验发现,当把“100W”的灯泡接到电路中时,灯泡比“25W”的灯泡还要亮些,电能表铝盘转动也变快了。

  “那么在物理学当中我们用什么名词来表示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快慢呢?

”——“电功率”。

总的来说,我的引入还是比较成功的,关键在于这两个实验都做成功了。

在后面的教学中,可能是紧张的原因吧,在处理一些学生的问题时并不是很好。

比如学生提到“功率大的用电器是否消耗的电能就越多”时,我只是简单举了一个例子,并没有让学生深刻去理解,这是我以后要注意的。

同样在后面的“电功率的定义”和“千瓦时的来历”教学中,我感觉上比较吃力,过渡语言不自然,这主要还是对教材的不熟悉,经验不够造成的,以后多加努力。

  3.关于“电功率”的教学,一直都是难点,因为这个地方公式多,物理知识抽象,学生不易理解。

记不住易混淆,尤其是计算多,弄得学生是云里雾里,在教学时我注意两点:

一是在学生做计算题时,要先按照例题的做法写出物理量用什么字母表示,相当于过去的已知,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分清每个物理量用什么字母表示,久而久之就会记清,事实证明效果很好。

二是不让学生做太难的计算题,不做公式推导,因为这的公式多,推导出的公式更多,学生会记不住,听不懂,讲了白讲,推了白推,所以不要做无用功,要耐心等待,等到学生掌握的很好时再讲。

  4.梳理学生的猜想时显得经验不足,我想这也许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问题,它可能是一种经验和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灵活处理的问题,所以我应该把这种教学方式运用到平时的教学中,不断总结,积累经验,增强课堂应变能力。

  总的来讲,这节课存在很多不足,我一定要从现在做起,好好学习,积累更多的经验,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

2012年11月7日

 

电流和电路》教学反思

桃村中学李庆伟

本节是这章的重点教学内容。

学生第一次接触电学的物理量——电流;第一次学习连接电路;第一次学习画简单电路。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让学生认识简单电路,能动手连接简答电路,会画简单的电路图上,并注意从一开始就培养学生良好的电学实验习惯、良好的画电路图的习惯。

由于电流的概念及其方向的规定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于理解,如果一开始讲授电流的话,学生可能会因为“导线中定向移动的是自由电子(负电荷)”;“电流的方向规定为正电荷移动的方向”等知识点,产生思维的矛盾,从而导致对后面电路的学习产生心理障碍。

因此教学中,我对知识点安排进行调整。

现在总结我对本节课堂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导入。

上课铃响起,问学生“听到什么了?

”“什么发出的”“什么能转化成的声能?

”“电脑为什么能工作?

”引出并板书“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

电铃用电,消耗了电能,转化成声能;教室里的电灯消耗电能转化成光能,你还知道哪些消耗电能的物体?

学生举例。

教师归纳板书“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装置”。

电源提供电能,用电器消耗电能,什么传输电能?

教师归纳板书“导线——传输电能”。

电灯、电视……不能一直工作,需要有元件来控制。

教师归纳板书“开关——控制电路的装置”。

总结出组成电路的构成。

学生思维清晰,效果水到渠成。

2、电流教学。

这个环节,我采用类比法。

把电流和水流类比。

水流从高水位流向低水位;电流从高电位流向地电位(告诉学生正极电位高,负极电位低)。

电源外部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向用电器最后回到电源负极。

水流和电流区别:

水流是先后依次流过;电流是电路中的自由电子同时定向移动形成。

此时在总结出:

①电流形成:

电荷定向移动形成(可以是正电荷,可以是负电荷,也可以是正电荷和负电荷同时反向移动);②电流方向:

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的反方向)。

3、本节课让学生亲手实验,在分析电流让灯泡发亮是否有先后顺序时,教师进行的示范,然后学生自己让学生亲身经历通过实验归纳结论的过程。

不足之处:

1、学生实验时,只用小灯泡,只把电能转化成光能,没用电动机和小喇叭等用电器,体验把电能转化成其它形式的能。

2、电路元件符号画的不规范,以后加强训练。

3、分组不合理,没有以强带弱,造成部分同学没能参入到试验中,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完成实验。

2012.11.7

比热容教学反思

桃村中学胡淑玲

本节课的目的就是通过复习上一课的结论,引出比热容,首先,帮助学生构建比热容的定义、单位、符号、意义。

这个过程要求学生通过自学来基本完成教学任务,通过练习来巩固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第二,通过举出物质的质量不同,温度不同,来判断物质的比热容,即物质吸收热量的能力会不会改变,总结出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第三步,通过查阅比热容表中的数据,对比水和煤油的比热容的大小,帮助学生强化水的吸热能力是最强的,建立物质的吸热能力是利用比热容来表示的。

第四步,教师讲授水不仅仅吸收热量,同样会放出热量,同一种物质吸收热量的能力和放出热量的能力是相同的,让学生练习运用这样的定义来表述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这一步也要通过学生的练习来巩固教学任务。

第五步,引导学生发现水的比热容是最大的,同等条件下吸收和放出的热量都是最多的,让学生学会利用比热容,尤其是水的比热容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有关比热容的物理现象。

最后,通过练习判断不同质量和不同变化温度下的物质吸收或者放出热量的多少,总结出计算物质吸收热量或者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练习运用公式来解答,通过板演来发现问题,进行纠正。

  在上述的教学过程中,个人感觉第五步在实际教学中不成功,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教师教学设计中不能充分的估计学生的实际表现和能力,所以在设计中害怕学生不能够分析出水的比热容在生活中的作用,用教师的活动代替了学生的思考过程,帮助学生分析了比热容在生活中的作用。

由于估计不足,以及害怕学生活动停滞,所以仅接着教师又代替学生进行了下列的活动,即帮助学生分析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如:

教室取暖、机器冷却、稻田对稻苗保温,并且帮助学生解释了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小的原因,充分的体现了教学的主体活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这一环节上是忠实的听众。

 总体上这一节课个人感觉还是成功的,大体上一直是在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的,学生的活动也比较多,尤其是单个学生的提问,几乎达到学生总数的一半,学生活动面广,活动量大,并且最后的板演,很好的发现并纠正了学生的错误,提醒学生以下面的练习中要注意这些问题,效果不错

2012.11.7

串联与并联》教学反思

桃村中学王友涛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会读、画简单的电路图,能连接简单的串联并联电路,能根据特点识别串并联电路。

利用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真正的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

通过实物电路和简单问题的探究,使学生知道串并联电路的实际中的应用,激发求知欲和研究身边实物的兴趣。

本节课下来,我觉得处理的还算妥当的地方有几点:

1、在内容的安排上,我以初中物理教材为准,降低难度,紧靠物理教材并结合百拼教学,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2、让学生自己操作、分析电路。

一步步完成教师设计的一个又一个目标,探索出自己对串并联电路的理解和认识。

这样处理使整个课堂教学内容清晰,衔接比较紧密,知识易于理解。

3、知识扩展,将所学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提出一些生活中的电路,让学生运用所学进行分析,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4、课程结束后又设计了课堂巩固内容,出了一些题让学生回答,达到了巩固的目的。

不足之处:

1、开始不能用设计电路,如改成想一想会更好。

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来说,设计电路会激起学生的斗志。

而对于七星泡中学的学生而言,设计电路就显得有些压力了,使学生有一种知难而退的感觉。

2、在联系生活环节,有一张图片是节日小彩灯,让学生分析电路的连接。

学生回答的是并联,而我给的答案却是串联。

在生活中这两种连接方法都有,但串联电路有弊端,并联的用法还是比较多的,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中很少能看见串联电路的例子,没办法只好用这张图片来解释生活中的串联电路。

通过反思发现如果将此环节改为:

用生活中的常用并联电路让学生分析,然后问学生:

“谁能举出串联电路的实例?

”最后解释,串联电路有弊端,所以人们都不用串联电路了,这样效果会更好。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

根据学生情况,灵活机动的改变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多学习教学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以应对各种教学问题,充实教学中的不足。

2011.11.7

 

电功率教学反思

桃村中学徐京进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充分的媒体资料支持、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引导、学生动手实验以及生生探讨,基本完成了既定的教学任务。

即学生掌握了电功率的概念,物理含义,公式及相应的适用范围,知道了实际电压和额定电压的区别,以及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不同,并能通过动手实验体会灯泡的亮暗取决于其实际功率,直接的表征就是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灯泡的电流发生改变所致。

围绕生活中的“更换合适规格的灯泡”、“如何节约用电”等实际问题进行了师生互动,学生学有所得,较好地实现将物理课堂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的课程目标。

对课程内容过多的考虑有时并不一定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因为学生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体,对学生的关注不够主要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我认为还需要改进:

1.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过程中,板书内容和媒体内容的交互上还需要进一步做取舍,避免因出现了比较多的重复而耗费过多的时间,致使课堂容量无形之中受压缩。

2.  教师作为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主导者,主要是“引导”,而不是“代替”,让学生“想到的说出来,说出的写下来,写出的做出来”将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物理学科的特色——实验,可以穿插于课程之中,用于检验理论知识的正确性;也可以作为整堂课的开始,作为学生探究新知识的线索贯穿始终,各有优势,教学中可以大胆重组,尝试变换,寻找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真正体现“因材施教”和“以人为本”。

和正处于求学阶段的学生一样,在教学技艺方面我也是学无止境的,用那句实在话来说就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学生群体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教学手段也要因人而异,以后在教学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我将不断摸索更为合理的教学方法,争取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更大的进步,令自己的学生在学习中有更大的收获

2011.11.7

 

《探究串联电路电压规律》教学反思

桃村中学范庆超

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是本届的重点内容,按照自主探究课的七要素,显然重点又是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探究规律,而难点是设计实验且合作完成实验,包括连接电路,电压表的使用,用数据分析等。

为了使课堂教学有效进行,课前设计了知识准备环节,师生共同回顾了电压表的试用方法和量程的选择方法。

由于学生对自主探究实验虽然已有一定的认识和初步的经验,但考虑到能力并不完备。

还在课前制定了导学案,上课中将学生随机分成四人小组,每小组分发一份,要求组内推举一名同学负责本组的实验,并分工协作。

比如,谁连接电路,谁协肋,谁读数,谁记录等。

同时要求他们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要按照学案程序进行,培养他们的思维习惯和实验操作的良好习惯。

避免有的学生老师只要将实验交给他们让其自主探究,老师话音刚落,他们什么也不想,便忙于动手抓实验器材,盲目进行实验,走很多弯路,效率低下。

由于学生操作能力还很差,所以老师在学案上还设计了一个由电路图来连接实物电路的练习,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起到对学生操作的引导作用。

由于操作中的失误或者错误总是有的,所以老师也没有必要将所有可能犯的错误一一交待给学生让他们注意。

我认为既然是自主探究,就让他们去体验,去摸索,他们出现了错误,肯定要研究解决,这对提高他们的能力所起到的作用要比老师讲百遍所起的作用要大,而且是刻刻骨铭心的。

实验完毕后,经过各小组交流和讨论,问题得到充分暴露。

老师的预想在这里得到充分体现,当然还有多余担心的,还有预料之外的。

在交流与评估环节中,同学们都感到电路设计是合理的。

但发现U1+U2≠U,而是U1+U2≈U.开始同学们不理解这是为什么,经老师引导讨论后明白了其中原因之一是测量有偏差,还有多种因素导致.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还交流了操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如电压表串联,电压表指针反偏或满偏的问题,还有连接完最后一条导线灯就亮了,还有到最后灯还是不亮等等,这些他们最后都一一解决了并顺利完成实验.

我感到作为一节实验课,教师的引导和主导作用是不能放弃的。

不能以为是自主探究,学生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放任自流,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张扬。

相反,我认为必须给学生一定限制和约束。

有些时候包括探究问题都可以给出,以免学生思维任意放纵,背离课堂主题,致使下课时发现教学目标被抛到九霄云外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