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766434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上册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上册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docx

《七年级历史上册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上册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历史上册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docx

七年级历史上册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所属学科:

历史

适于的年级:

七年级上册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6课。

本课是一节重要的介绍秦汉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史实的课文,主要讲述“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内容。

在本单元中,这节课是在继对秦汉政治制度加以介绍后,从民族关系和经济发展的角度对秦汉两朝的内容作了补充。

从而使学生更全面的了解秦汉两朝的历史。

本课共有三目,即“中原王朝与匈奴的核战关系”、“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第一子目是小字部分,对后两个子目的展开起到了铺垫作用。

第二子目是第三子目的前提,第三子目是第二子目的发展延续。

三个子目内容互相联系,缺一不可。

本课中的小字部分、“每课一得”、“材料阅读”和十幅图片、示意图等内容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补充作用,可指导学生在过程中阅读。

本课的重点是张骞通西域的史实,丝绸之路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本课的难点是张骞通西域。

这里包括较多的较生疏的地域名以及行走路线的复杂。

此外,张骞出使西域带来的影响和意义是深远的。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对秦汉大一统措施的具体学习后,对此时期的民族交往、经济发展的学习易于接受。

另外,初一学生感性认识是较强烈的,授课过程中应把更多理性的东西,转化为学生们易接受的、明白的知识来教授。

可通过多媒体投影演示大量的路线图、示意图和人物肖像图,帮助学生有趣而有效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课标要求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历史交流中的作用。

知识与能力:

知道西域的概念。

讲述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史实,了解西域都护府的设置情况。

知道丝绸之路的路线。

通过正确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初步掌握识别和使用历史地图的技能。

能正确认识张骞在西汉民族交往中的作用和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的地位。

过程与方法:

课前要求学生搜集张骞通西域的历史故事以及收集中原王朝通西域互相输出的物品、技术、艺术等史实,以此培养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获取知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张骞通西域史实的学习培养克服困难、坚定信念、勇于进取的精神。

通过对丝绸之路内容的学习,认识经济文化交流对世界各国各民族发展的重要性。

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要充分遵循课程改革的理念,关注学生的发展,发挥其主体作用,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教师要发展教学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力求营造和谐平等的师生研讨关系。

本节课采用图片问题式的教学方式,力求提高学生们的学史读图的能力以及培养学习中较强的迁移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教师准备:

制作辅助教学的课件。

学生准备:

课前查阅与本课有关的资料。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利用教材第一子目“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和战关系”的内容导入。

教师:

提问:

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在军事上是如何做的?

学生回答:

修筑长城。

教师:

筑长城的目的就是要抵御匈奴的进攻。

匈奴民族自兴起之时,就与中原王朝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这种关系无外乎就是战与和。

秦汉时期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关系如何呢?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中的小字部分。

学生:

阅读教材。

教师:

同学们“战”与“和”,哪种交流方式更能促进双方发展呢?

学生:

“和”。

教师:

是的。

在处理民族关系和对外交流中我们更多的愿意看到以“和”促发展的历史出现。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正是这样的史实。

2、学习新课

张骞通西域

教师:

通过大屏幕出示古代西域范围示意图,给学生解释清楚何谓“西域”。

在西汉开拓西域的过程中有一位不得不提的人物,他就是张骞。

学生:

展示事先查阅的有关张骞通西域的资料。

(可让学生从出使西域的目的上以及路途中的艰难险阻上入手讲述故事。

教师:

通过大屏幕出示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经过、结果的对比表格。

学生思考:

(1)张骞通西域有什么意义?

(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与西域的联系;奠定了西汉对西域的管理与开发的基础。

公元前60年,细雨督护府设立,这是新疆地区正式归中央统辖的开始。

(2)从张骞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到哪些优秀的品质?

丝绸之路

教师:

正是在张骞通西域的基础上,一条贯欧亚大陆的古老商路也随着开通。

这条商路就是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

出示大屏幕:

丝绸之路的路线

(长安河西走廊新疆中亚西亚欧洲)

以及介绍丝路名城的由来。

那么,沿着这条商路东西方都有哪些技术、食品或文化艺术互相传播呢?

学生:

展示课前搜集的材料或图片。

教师:

补充适当的材料、图片。

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绸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西传,西方的汗血马、瓜果、佛教、音乐、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这条商路成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这部分知识可与现实联系:

介绍当代的“丝绸之路”——“欧亚大陆桥”

3、课堂小结

依照板书内容进行小结。

4、课堂练习

选择题

①汉武帝曾派谁两次出使西域()

A班超B甘英C卫青D张骞

②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开始于()

A公元前138年B公元前119年C公元前60年D公元166年

③下面关于丝绸之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丝绸之路从长安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

B这条交通线上只运输丝绸

C汉朝在该路线修道路等为来往使团提供食宿、交通和安全保护

D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是真是假

有一部关于秦朝的电视剧中,有这样一个镜头:

秦始皇和大臣李斯一边谈论政事一边吃着葡萄、石榴,旁边还摆放着一壶茶。

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来说一说,这个情节是真是假?

为什么?

布置作业

将你所知道的西域传来的食物和生活用品的名称整理成学习卡片。

5、板书设计

公元前138年开通了到西域的道路

张骞通西域公元前119年意义加强了汉与西域的联系

奠定了中央对西域的管理和开发的基础

作用

丝绸之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六、评价

要积极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和促进作用,以学生为中心,既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跟踪评价,不吝啬鼓励的语言,又要注意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给予适当评价。

练习题的设置是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可以分组回答,对于表现良好的集体给予充分肯定,课后可让学生对自己的当堂课表现填表做出评价。

过程评价

课前准备

课堂表现

练习掌握情况

作业完成情况

等级(ABC)

七、教学自我反思

本节课基本上完成了预定的课程三维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力求以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找到切实有效的学习途径。

教学过程中还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始终落实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为,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作为组织者、促进者和欣赏者,要与学生共同分享学习中的各种体验,共同进步。

八、教研员点评

九、

一十、

一十一、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秦王扫六合说课稿人教新课标版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主要介绍了秦灭六国结束割据分裂局面,开创并巩固中华统一的崭新局面。

本课所涉及的内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

本课内容以统一为核心,按照实现统一、巩固并强化统一的思路,将有关事件组合在一起,构成一幅多彩的、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

本课概念多,在教学过程中把统一的主线抓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并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评价各个历史事件的是非功过是切实学好本课的关键。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王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2、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秦始王的功与过,使学生初步了解一定的归纳、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学习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

(三)教学重点、难点和处理方法

(1)重点:

秦的统一及巩固政权的措施。

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示等直观手段,通过古今有关史料,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结合当前国家的发展趋势,提高学生的认识,分化、解决重点。

(2)难点:

对秦始王这个历史人物的评价。

让学生收集史料,分成小组进行讨论,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从而让学生摸索出评价人物的几点标准,有助于对难点的理解。

二、学生分析

学生通过影视作品对秦始王统一天下及其暴政有初步的了解,但对秦朝的各类制度政策了解不多。

对具体历史事件有一定的感知能力,能够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面貌;但联系、比较能力较差,对秦朝制度、政策的变革原因及作用不易理解。

三、教学方法

活动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环境

多媒体课室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提问:

“同学们听说过《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吗?

”因很多学生在电视、书籍上有初步的了解,让学生把这个历史故事大概说出来,从而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统一最终由秦国完成而不是燕国?

”引导学生分析“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并多媒体显示变法的历史功用,让学生加深印象。

(二)新课讲授过程

一、秦的统一

1、秦灭六国的过程

教师设问:

同学记得“战国七雄”是哪七雄吗?

多媒体显示:

战国初期七国的形势图,并一步步引导学生说出七国的地理方位。

并让学生分析通过商鞅变法,秦国成为了最强大的国家,为灭六国准备了条件。

提问:

秦王赢政是怎样完成统一的呢?

多媒体显示秦灭六国的过程,用动画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引导学生在看的过程中归纳秦统一的时间、人物、都城。

(1)时间:

公元前230年—前221年(板书)

(2)人物:

赢政(板书)

(3)都城:

咸阳(板书)

多媒体显示:

秦始王的画像。

引导学生描述画像,活跃课堂气氛。

通过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分析秦灭六国的历史意义。

2、灭六国的历史意义(板书)

多媒体显示:

(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

(2)、使人民获得了较为安定的生活和生产的环境,顺应历史的发展趋势,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过渡:

秦始王在历史上的功绩不仅仅是灭了六国,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而且还在于他在完成统一之后,又为巩固统一制订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措施。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板书)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请同学们想一想,秦统一初期可能会出现哪些不利于稳定与发展的因素呢?

阅读教材,寻找答案。

学生回答:

文字不统一、货币不统一、思想不稳定……

多媒体演示图表:

措施

政治

经济

文化

民族

首先来看看在政治的措施

1、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板书)

显示多媒体图表:

皇帝——丞相——郡守——县令

通过多媒体,用动画形式演示秦朝的各项权利是怎样一步步集中到中央,集中到皇帝手里面的。

使得课堂气氛生动活泼。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在政治上所采取的措施起到的作用是,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加强了对人民的统治。

2、经济、文化上——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板书)

让学生想一想:

♦张三兴奋地提着一串刀币上街买肉,路遇李四提着一串铲币去买米……这是发生在什么时代、什么地区的事?

多媒体显示:

七国所沿用的货币。

让学生明白这了经济上所采取的统一货币措施。

并通过这个小故事让学生分析统一货币的所起到的作用。

多媒体展示:

失败乃成功之母

提问:

这句谚语用的是哪一种字体?

(隶书)教师讲述课外小故事:

隶书的由来提起学生的兴趣。

多媒体演示各国所采用的不同的文字,并分析文字不统一带来的影响,从而得出统一文字这项措施的正确性。

3、焚书坑儒

指导学生看书,分析焚书坑儒的经过,让学生谈谈对焚书坑儒的看法。

4、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目的、意义)

提问:

同学们听说过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吗?

学生一般在电视或者书籍上听说过,由学生来讲述,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

并分析今天的长城还意味着什么。

让学生体会修长城的艰巨,明白长城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产生民族自豪感。

并引导他们认识维护国家安全的解放军战士这支钢铁长城。

多媒体显示:

水利工程灵渠

通过地图的形式让学生对南方的开发有感性认识。

过渡:

通过秦始王的开拓经营,秦朝疆域不断扩大。

三、秦朝疆域

多媒体显示秦朝疆域图,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设计一幅以地理图标为形式的疆域图。

辩一辩: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对秦始王有了哪些认识?

你觉得他是一个明君还是暴君呢?

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针对同学的见解提出自己的意见,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四、小结:

综其一生,秦始王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开创了封建专制制度,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其统治过于残暴。

因此,秦始王是我国历史上很有作为而又功过分明的地主阶级杰出的政治家。

他有着美好的想法,希望他的王国可以千秋万世流传下去,但他忽视了人民的力量,使得他的统治短暂而亡!

(三)课堂巩固

1、秦始王为巩固统一,经济上统一了和。

文化上把

作为了全国规范的文字,思想上“”。

2、秦始王为维护统一,北筑,开发。

3、秦长城西起,东到。

4、兴修了,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为中原与两广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

(四)板书设计

第10课“秦王扫六合”

一、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三、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

1、统一进程1、长城和灵渠

2、中央集权措施2、秦的疆域

3、地方集权措施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1、经济上:

统一货币和度量衡

2、文化上:

统一文字

3、思想上:

焚书坑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