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化学溶解度的经典综合题含详细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787297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66.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化学溶解度的经典综合题含详细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化学溶解度的经典综合题含详细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化学溶解度的经典综合题含详细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化学溶解度的经典综合题含详细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化学溶解度的经典综合题含详细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化学溶解度的经典综合题含详细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化学溶解度的经典综合题含详细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化学溶解度的经典综合题含详细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化学溶解度的经典综合题含详细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化学溶解度的经典综合题含详细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化学溶解度的经典综合题含详细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化学溶解度的经典综合题含详细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化学溶解度的经典综合题含详细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化学溶解度的经典综合题含详细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化学溶解度的经典综合题含详细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化学溶解度的经典综合题含详细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化学溶解度的经典综合题含详细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化学溶解度的经典综合题含详细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化学溶解度的经典综合题含详细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化学溶解度的经典综合题含详细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化学溶解度的经典综合题含详细答案.docx

《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化学溶解度的经典综合题含详细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化学溶解度的经典综合题含详细答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化学溶解度的经典综合题含详细答案.docx

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化学溶解度的经典综合题含详细答案

2020-2021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化学溶解度的经典综合题含详细答案

一、初中化学溶解度

1.M是硝酸钾或氯化铵中的一种。

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物质M进行了如图2所示实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质M是硝酸钾

B.溶液②中溶质质量分数为37.5%

C.溶液①②③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②>③>①

D.溶液①为不饱和溶液,溶液②和③为饱和溶液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图2可知,t2

时,烧杯

中100g的水将60g的M物质完全溶解,而t2

时氯化铵的溶解度小于60g,故可以确定M物质是硝酸铵,故A正确;

B、溶液

是100g的水中溶解了60g的硝酸钾,故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37.5%,故B正确;

C、溶液①②④中,②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7.5%,①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③的溶质质量分数要比②小,不一定比①大,故C错误;

D、溶液①经升温蒸发后变为溶液②,t2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60g,溶液②中刚好是100g的水和60g的硝酸钾,故溶液②刚好是饱和溶液,溶液③中有固体析出,故溶液③也是饱和溶液,故D正确。

故选C。

2.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t1℃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B.t2℃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1:

3

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C>A

D.将t1℃时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升高温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

A、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但是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也不能确定,选项错误;

B、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所以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25g:

75g=1:

3,选项正确;

C、t1℃时,B物质的溶解度最大,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降低温度,A、B物质的溶解度减小,C物质的溶解度增大,应该按照t2℃时的溶解度计算,所以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选项错误;

D、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将t1℃时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降低温度,选项错误,故选B。

3.几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温度/℃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NaCl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

31.6

45.8

63.9

85.5

110

Ca(OH)2

0.17

0.15

0.13

0.12

0.11

分析上表中的数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KNO3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

C.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度的大小与溶质的种类有关

D.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度的大小与溶剂的种类有关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由表中的数据可知,KNO3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选项正确;

B、由表中的数据可知,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选项正确;

C、由表中的数据可知,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在同一温度的溶解度不同,可以得出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度的大小与溶质的种类有关,选项正确;

D、由题意可知,表中的数据是不同物质在水中的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溶剂相同,得不出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度的大小与溶剂的关系,选项错误,故选D。

4.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B.t2℃时,甲、乙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相等

C.欲从含有少量乙的甲溶液中提纯甲,可采用降温结晶法

D.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则所得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丙>甲

【答案】C

【解析】

【详解】

A、t1℃时,丙的溶解度为40g,故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40%,故选项错误;

B、t2℃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故甲、乙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但因为溶液的质量不确定,故溶质质量不一定相等,故选项错误;

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明显,故欲从含有少量乙的甲溶液中提纯甲,可采用降温结晶法,故选项正确;

D、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甲和乙的溶解度减小,且甲变化明显,故甲、乙均有晶体析出,而丙的溶解度增大,溶液的组成不变,故则所得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甲>丙,故选项错误。

故选C。

5.甲、乙两种固体(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t1℃时,甲、乙两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t3℃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

乙>甲

C.t2℃时,c点所对应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甲>乙

D.将t3℃时,甲、乙两种不饱和溶液降温到t1℃后,都能变为饱和溶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

A、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该温度下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溶质的质量不一定相等,因为饱和溶液质量,不明确,则无法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大小关系,分析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比较不同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时,必须指明饱和溶液的质量,虽然t3℃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但是不同质量的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能确定,分析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t2℃时,c点在甲的溶解度曲线以下,属于甲的不饱和溶液,c点在乙的溶解度曲线以上,属于乙饱和溶液并且有溶质剩余,所以c点所对应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分析正确;故符合题意;

D、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温度降低,其不饱和溶液可能会变为饱和溶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降低温度,溶液依然是不饱和溶液,则将t3℃时,甲、乙两种不饱和溶液、降温到t1℃后,乙不能变为饱和溶液,分析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溶解度曲线表示的意义,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6.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B.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甲大

C.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或乙溶液变为饱和

D.1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没有温度限制不能比较溶解度的大小,故A错;

B、由图示可知甲的溶解度曲线较陡,所以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甲小,故B错;

C、降温后甲和乙的溶解度都变小,所以由不饱和变为饱和溶液,故C正确;

D、不知道溶液的质量,没法比较含溶质质量的大小.故D错.

故选C.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点评:

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

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7.控制变量法是初中学习的重要思想方法,下列实验中没有运用控制变量法的是(  )

A.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B.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C.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D.探究燃烧条件

【答案】A

【解析】

【详解】

A.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需要多次实验,改变拉力及其力臂,是采用多次实验得出普遍规律的方式进行的,符合题意。

B.溶解速率可能与溶剂、溶质和温度等因素有关,所以探究影响固体溶解速率因素的实验应使用控制变量法,不合题意;

C.在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在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不合题意;

D.燃料的燃烧与温度、可燃物种类及氧气浓度都有关系,探究燃烧的条件,需要保持其中两个物理量一定,改变一个物理量,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不合题意。

故选:

A。

8.物质a、b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60℃时,a、b的溶解度相等,此时由a、b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

B.80℃时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60℃时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C.在37℃时,将30g的a物质投入50g水中,得到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D.将80℃的等质量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冷却到60℃得到的晶体质量相等

【答案】C

【解析】

【详解】

A、60℃时,a、b的溶解度相等,此时由a、b所配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若不是饱和溶液不能确定,故不符合题意;

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80℃时饱和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60℃时饱和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是饱和溶液无法判断,故不符合题意;

C、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在37℃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30g,将30g的a物质投入50g水中,只能溶解15g,得到的溶液是饱和溶液,故符合题意;

D、由于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不同,将80℃的等质量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冷却到60℃得到的晶体质量不相等,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查出某温度时的溶解度,可以进行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可以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根据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判断降温是否有结晶析出以及溶液结晶析出的方法等;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可以比较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的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可以判断某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

9.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象及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t2℃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c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B.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1℃升高到t2℃时,所得物质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a>b

C.t1℃时,100ga、c两物质的溶液中,含a、c的质量相等

D.t2℃时,等质量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降低到0℃时,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最多的是c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

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详解】

A、在t2℃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c物质的溶解度,所以a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c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A不正确;

B、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1℃升高到t2℃时,溶解度不变,溶质不变,溶剂不变,所以所得物质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a<b,故B不正确;

C、t1℃时,100ga、c两物质的溶液中,溶液状态不能确定,所以含a、c的质量不能确定,故C不正确;

D、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最大,c物质的溶解度最小,所以等质量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c溶液中的溶剂质量最大,所以温度降低到0℃时,溶剂质量不变,还是t2℃时的溶剂质量,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最多的是c,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10.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由此可知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t1℃时,a的溶解度等于c的溶解度

B.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小

C.a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时变为不饱和溶液

D.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由溶解度曲线知A.在t1℃时,a的溶解度等于c的溶解度是准确的叙述;B选项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是正确的叙述;C选项a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时变为不饱和溶液是错误的叙述,降温时溶液仍然为饱和溶液;D选项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是正确的叙述,因为a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b的大,所以采用降温结晶;故答案选择C

考点:

溶解度曲线

11.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20℃时,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B.40℃时,分别在100g水中加入45g甲、乙,所得甲、乙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40℃时,将10%的甲溶液降温至2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D.40℃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晶体的质量甲大于乙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没有指明溶液质量,无法确定,故A错误;

B.40℃时甲和乙的溶解度分别为50g和40g,故甲全溶,溶液溶质为45g,乙只溶解40g,故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故B错误;

C.利用20℃时甲的溶解度为30g和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可得:

,故C正确;

D.没有指明溶液质量,不能比较析出晶体的质量,故D错误。

12.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B.某液体静置后不分层,该液体一定是溶液

C.增加溶剂的量可使溶解度增大

D.某溶液析出晶体后,其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

A、同一温度下,同种溶质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溶液的浓稀与是否饱和没有关系,故A错误;

B、静置后不分层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蒸馏水,故B错误;

C、对于某固体物质来说其溶解度只与温度有关与溶剂的量无关,故C错误;

D、饱和溶液在恒温的条件下,蒸发溶剂,析出晶体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正确;

故选:

D。

13.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将t2℃时A、B、C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

B.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C.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饱和

D.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

【答案】A

【解析】

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和降低,将t2℃时A、B、C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后AB两种物质仍然为饱和溶液,C为不饱和溶液,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故B的质量分数大于A的质量分数,C的质量分数小于B的质量分数,故错误;

B、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较大,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不大,故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正确;

C、由图可知,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饱和,正确;

D、由图可知,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正确。

故选A。

14.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B.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

C.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D.t1℃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相等

【答案】B

【解析】

【详解】

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题中未加单位,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所以甲、乙两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相等,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

B.等质量的A,B溶液降温后,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是A>B

C.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A>B>C

D.t2℃时,将50gA放入50g水中,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1:

2

【答案】C

【解析】

【详解】

A、C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故选项错误;

B、等质量的A,B溶液降温后,因没有确定是否为饱和,所以析出晶体的质量不能确定,故选项错误;

C、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A>B>C,故此温度下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A>B>C,故选项正确;

D、t2℃时,A的溶解度为50克,将50gA放入50g水中,只能溶解25克,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25g:

75g=1:

3,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6.不含结晶水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乙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B.t1℃时,甲、乙两种物质各25g分别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70g

C.t2℃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

【答案】B

【解析】A、t1℃时,甲、乙溶解度相等,所以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故A错误;

B、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是40g,所以各25g分别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70g,故B正确;

C、t2℃时,溶液的饱和状态不确定,所以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C错误;

D、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不确定,所以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不一定大于乙,故D错误。

17.甲、乙两种固体纯净物的溶解度曲线如图A所示。

在常温下,先在两支试管里分别装入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放进盛有冰水的烧杯里(图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B.装甲溶液的试管中剩余的固体减少

C.试管里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D.两支试管里剩余的固体都增多

【答案】A

【解析】

【详解】

A、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正确,因为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降温后,乙固体又溶解了,故A正确;

B、装甲溶液的试管中固体增多正确,因为甲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温度降低,固体增多,故B错误;

C、试管里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是错误的,因为甲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故C错误;

D、两支试管里剩余的固体都增多是错误的,甲溶液的试管中固体增多,乙的减少,故D错误。

故选:

A。

18.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考虑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20℃时,甲、乙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B.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20℃时,可以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5%的甲溶液

D.50℃时,甲和乙各3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同时等速降温,则乙溶液先有固体析出

【答案】C

【解析】

A.20℃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正确;B.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正确;C.20℃时,甲的溶解度是25g,形成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20%,不能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5%的甲溶液,错误;D.20℃--50℃的某一温度,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故50℃时,甲和乙各3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同时等速降温,则乙溶液中先有固体出现,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应用溶解度曲线的能力。

19.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t1℃时,60g甲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160g溶液

D.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

甲一定小于乙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错误;B、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正确;C、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30g,60g甲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130g溶液,错误;D、甲、乙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从t2℃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不确定,错误。

考点:

考查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的知识。

20.图表资料为我们提供很多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能推断原子的中子数

B.根据元素周期表,能查找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

C.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能判断金属是否容易被稀盐酸腐蚀

D.根据溶解度曲线,能判断从溶液中获取晶体的方法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

A、根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不能判断原子核内中子数的多少,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

B、从元素周期表中可以查找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等,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C、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以判断金属的位置,能判断是否容易被盐酸腐蚀,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溶质受温度影响的大小选择从溶液中获得晶体的方法,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根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的意义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考虑;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溶质受温度影响大小;进行解答。

21.在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乙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烧杯②中的上层溶液是饱和溶液

B.烧杯①中溶液的溶质是硝酸钾

C.烧杯①中溶液质量比烧杯②中溶液质量大

D.将温度升高到t2℃,烧杯②中的固体全部溶解

【答案】B

【解析】

A、烧杯②中的底部有未溶解的固体,故是饱和溶液,正确;

B、在t1℃时,氯化钾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故烧杯①中是氯化钾溶液,故错误;

C、烧杯②的固体没有完全溶解,故烧杯①中溶液质量比烧杯②中溶液质量大,正确;

D、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t1℃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故温度升高至t2℃时,烧杯②中的固体完全溶解,正确。

故选B。

22.根据下列溶解度曲线和A物质的部分温度是的溶解度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0

20

40

60

溶解度/g

A物质

20

28

45

60

A.由上图可知,KNO3和NaCl的溶解度均大于A物质的溶解度

B.10℃时,将40gNaCl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是NaCl的不饱和溶液

C.将30℃时NaCl、KNO3、和A物质的饱和溶液各降温至1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为:

KNO3>NaCl>A

D.20℃时,将KNO3、NaCl和A物质各30g分别配制成恰好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大小为A>KNO3=NaCl

【答案】D

【解析】

【详解】

A、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A物质的溶解度,故A错误;

B、1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小于40g,所以将40gNaCl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是NaCl的饱和溶液,故B错误;

C、将30℃时NaCl、KNO3、和A物质的饱和溶液各降温至10℃,氯化钠的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