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787897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9.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小学第十册语文教案第八单元

一、教材简析

走向世界、开放的中国既大力弘扬丰厚博大的民族文化,也十分尊重世界多样文化,并注意从全人类优秀文化中吸取营养。

这种思想也反映在课程改革之中。

本组教材以“异国风情”为专题,目的就是为学生打开一扇异国文化的窗口,向学生展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

本组教材安排了4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等项教学内容。

有感受德国风光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有为我们展示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风光的《威尼斯的小艇》。

有让大家了解善解人意,勤劳能干之泰国大象的《与象共舞》;有带我们了解非洲独特的自然景观与风土人情的《彩色的非洲》。

选读课文《维也纳生活圆舞曲》也可结合本组教学适当安排。

关于本组教材的学习,课本中的导语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一是要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增长见识;二是要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特点的,学习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三是要注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四是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条件,通过多种途径尽可能多地搜集资料,以丰富对异域风情的感受。

二、教学目标

1、认识31个生字,会写17个生字,正确书写“莞尔一笑、姹紫嫣红”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增长见识。

3、要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特点的,学习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要注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4、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条件,通过多种途径尽可能多地搜集资料,以丰富对异域风情的感受。

5、激发学生关注热点问题和身边的新闻,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事情说清楚,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让学生自由运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法写自己喜欢的内容,学习修改作文。

三、教学重难点

1、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2、学习合并几层意思归纳段意。

认识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学习《威尼斯的小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能围绕重点句写一段话。

3、比较各课写法上的异同,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了解人与大象的亲密关系。

四、课时安排: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2

威尼斯的小艇2

与象共舞1

彩色的非洲1

口语交际习作八3

回顾拓展八2

单元测试2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3.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

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三、课前准备

1.德国风光片。

  2.“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画面。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一篇访谈录《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其中那棵大树还记得是谁吗?

对,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教育学家季羡林爷爷。

早在1935年,25岁的季羡林带着祖国的期望和自己的宏图大志远赴德国,在德国哥廷根大学留学十载,1945年才回归祖国。

1980年,三十五年后,当他再次踏上这第二故乡的土地时,感慨万千,于是就写下了这篇文章。

齐读课题——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题目中有一对反义词,很有意思,注意读好,一齐再读课题。

今天我们就随季羡林爷爷,一起踏上这片美丽的土地,欣赏这里独特的异国风光。

1.播放录像:

德国风光片

2.谈谈观后感受。

二、再读课文,质疑批注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完成:

(1)质疑。

预习过程中你有什么地方不懂的?

(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对不理解的内容质疑。

(2)说说围绕着花,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爱花,养花——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赏花——自己又看别人的花,感叹)

师:

课文四个自然段的意思都有了,概括主要内容就方便了,现在老师教你一个办法,把重点段的意思连起来,二、三自然段是重点。

谁来把两个自然段的意思连起来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德国人爱养花,他们养花是让别人看的,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2、课文哪部分是写他们养花是让别人看的,哪部分是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的?

(出示)

三、汇报交流

交流批注阅读后的感想与收获。

(最让自己感动的地方)

1.词语质疑:

文中较难理解的词语有:

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耐人寻味、应接不暇。

2.学生可能会提出的主要问题:

(1)爱花的民族有很多,为什么德国在其中占重要地位?

(2)“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为什么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四、以学定教,品读课文

1.导语:

是呀!

爱花的民族很多,为什么德国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

德国人种花有何独到之处?

请快速浏览全文,用“──”画出相关的答案。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当学生从第二自然段找到答案时,教师可相机展示重点句: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

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

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1)请生个别读。

正音:

“脊梁”读作jǐliang;理解“脊梁”的意思。

(2)德国人种花有何特别之处?

(从“家家户户”一词可见德国人人爱花;而他们将花栽种在临街窗户外面,将最美的花给别人看,这种做法实在令人感到惊叹。

(3)理解“莞尔一笑”的意思。

  (爱花如此真切的德国人却将最美的鲜花给别人欣赏,这在我们看来是多么不可思议,而在德国人看来是如此的平常。

你从文中哪个词看出来了?

──“莞尔一笑”(轻轻一笑)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交流,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景色的奇丽,民族的奇特?

”请你说,其他同学认真听,可以补充、可以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

 

 二、以学定教,品读课文

1、学习第三自然段。

当学生从第三段中找到相关答案时,教师相机展示重点句: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1)自由朗读。

(2)谈谈读后的感受。

(花多,花美,爱花之真切。

(3)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课件展示一朵朵、一簇簇,许许多多鲜花竟相开放的画面,理解“花团锦簇”;课件展示五颜六色鲜花竟相开放的画面,理解“姹紫嫣红”。

(4)有感情朗读,并背诵。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当你来到德国,漫步在这花的海洋,你一定会惊奇地发现:

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走在街上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境界呀!

(6)小练笔,用自己的语言,也可以适当运用课文语言:

假如我们来到德国,看到______,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理解“颇耐人寻味”。

人们走在这样的街道上,看到自己种的鲜花被别人欣赏,不由地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想法。

像这种引起人们思考、值得人们回味的情形,我们可以称它为“耐人寻味”。

2、学习第四自然段。

(1)德国人爱花,还有哪些地方与众不同?

完成小练笔,用自己的语言,也可以适当运用课文的语言:

四五十年后,我又到了德国,我发现很多东西变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当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始终没有变。

(2)理解句子:

“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四五十年后,作者漫步异乡,置身于花的海洋,他被这个民族的崇高境界深深感动了,此时,作者心中有一个美好的梦想,猜一猜,是什么?

(答案是多元的:

可以是,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优秀文化,各国人民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可以是,希望祖国人民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可以是,希望祖国人民也能像德国人民那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你有没有发现自己身边也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

举例谈谈。

(人永远不可能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总是与别人一起构成这样那样的关系。

一个人总是经常为别人做事,为他人服务,别人也在经常为这个人做事,为这个人服务。

在一个家庭里,爸爸工作挣钱,养活全家;妈妈为爸爸洗衣做饭;我们有时也为爸爸妈妈端茶捶背。

在社会上,无论从事什么行业,你总是在某一方面,为别人服务,而在许多方面,你都在接受别人为你服务。

学生轮流值日打扫教室卫生,每人带课外书到班上建立图书角等等,都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2.这样奇特的民族,这样奇丽的景色,随着时间的流失,会改变吗?

不会。

“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理解“美丽”。

引导:

景美虽给人美的享受,心灵美更能打动人心,是永恒的。

3、回归课题,德国人是如何对待自己和别人的呢?

说话:

留给自己的是()。

留给别人的是()

4、小结:

德国之旅即将结束,但我想德国的美丽将一直定格在我们的心中。

板书设计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多么奇丽的景色!

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多么奇特的民族!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作业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tiānxìnɡyǔzhòuzhēnqiē

()()()

jǐliɑnɡcāozònɡzìrúshǒumánɡjiǎoluàn

()()()

二、词语搭配。

()的海洋(     )的东西(     )的路 

(     )的景色(     )的话(     )的姿势

三、根据句子填上适当的词语。

  1、出租或出借房屋的人(相对“房客”而言)。

(  )

  2、形容微笑的样子(多指女性)。

(  )

  3、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

(  )

  4、形容各种好看的花娇艳绚丽。

(  )

  四、读一读,填一填,并回答问题。

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______________。

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________________;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人人为我,______________。

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1、“这一种境界”是指。

“颇”的意思是。

2、这种境界,在生活中你有没有感受过?

  五、小练笔,用自己的语言,也可以适当运用课文语言:

  

(1)假如我们来到德国,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四五十年后,我又到了德国,我发现很多东西变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当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始终没有变。

26.威尼斯的小艇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4~6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威尼斯独特的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

感受大自然的美,提高审美情趣。

  3.领会抓住事物特点写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习合并几层意思归纳段意。

2、认识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

3、学习第四自然段的写法,能围绕重点句写一段话。

三、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威尼斯小艇的图片、资料。

2.课件。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1.出示课题:

威尼斯的小艇

2.请同学介绍一下自己课外搜集到的有关威尼斯的资料。

3.观看课前收集的图片录像

师小结:

威尼斯位于意大利东北部,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

有401座姿态各异的桥梁横跨在117条水道上,连接着118个小岛,因此,又被称为“水城”“百岛城”和“桥城。

”威尼斯水道是城市的柏油路,市内没有汽车和自行车,也没有交通指挥灯,船是市内唯一的交通工具。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自读课文,结合课后生字表和字典扫清障碍,读通课文,并思考:

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威尼斯小艇的?

2.指名朗读全文,纠正读中出现的错误

3.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威尼斯小艇的?

同学间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知道课文从3方面介绍小艇的:

小艇的样子(2-3自然段)船夫的驾驶技术(4自然段)小艇的作用(5-6自然段)

自由交流感悟。

(河道纵横交叉,精巧灵活的小艇来回穿梭,形式不同的石桥,耸立于两岸的古建筑,夜色中的威尼斯。

三、深入课文,感受小艇“形之美”:

1.出示描写威尼斯小艇样子的句子。

2.自由读这一段话,威尼斯的小艇美在哪里?

3.交流指导:

“二三十英尺”大概有多少长?

为什么把小艇比作“新月”和“水蛇”?

4.威尼斯的小艇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引出课文第一自然段。

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叉,城市建筑都是依水而建,所以,威尼斯成了以船代车的城市,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要想在窄小的河道中自由穿梭,小艇只能是又窄又长。

5.读出小艇的美。

四、再读课文,体会小艇“坐之舒”:

1.小小的一轮“新月”引起了我们的无限遐想。

这弯“新月”飘进了清清了河里,也飘到了我们的身边,同学们想不想坐坐这种小艇呢?

引出第三自然段:

坐在小巧玲珑的威尼斯小艇里,舒服吗?

为什么?

2.学生自由交流感悟。

3.坐着舒适的小艇,穿梭于古老的水城威尼斯之中,你还会看到什么?

听到什么?

说些什么?

想些什么?

4.小结:

这真是“说不完的情趣”!

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课时

  

一、读写结合,复习引入

1.听写“小艇、操纵自如”等重点词语。

2.你喜欢威尼斯的小艇吗?

读读描写小艇外形之美和坐着舒适的句子。

  二、读、说、想、演,感受船夫“驾驶技术之美”

1.读:

自由读一读,想一想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画出中心句“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2.说:

船夫的驾驶技术好在哪里呢?

指名说,互相补充。

(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

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

3.想象、演:

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演示,边体会想象。

把桌面当作河面,把书本摆放在“河面”上作来往的船只,用自己的文具盒作小艇,自己当船夫,根据课文的描述,驾驶小艇穿梭河面。

4.作者为什么能把船夫的驾驶技术写得这样精彩呢?

(作者一定留心观察,所以才写得这样好。

)让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师总结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5.教师引读:

师: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他操纵自如──

生:

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毫不手忙脚乱。

师:

他动作灵活──

生:

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还能做急转弯。

师:

他速度极快──

  生:

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

6.有感情的朗读第四自然段,进一步感受船夫“驾驶技术之美”。

练习背诵。

三、感悟朗读,品味小艇与人们之间“和谐之美”

1.读第五自然段。

从这一段你感受到了什么?

2.自由想象:

人们还用威尼斯的小艇做什么?

用上“……可以……可以……可以……”说话。

3.威尼斯人是海洋的儿女,懂得欣赏威尼斯水城之美的人,应是在月夜中,招手叫一只“冈多拉”,沿着运河曲折的水道,让自己迷失在迷蒙的夜色中,领略这座水上古城永恒的魅力……

引出第六自然段,静静地朗读。

4.引出课文“阅读链接”,自由读后说感受。

5.如果请你为课文第六自然段配一首曲子,你想选择哪一类的音乐?

(抒情的钢琴曲或小提琴曲)配乐朗读。

6.小结:

白天的小艇像活泼的精灵,自由穿梭于水城之中,威尼斯是充满活力的;但晚上,当小艇载走最生一批威尼斯人,静静地停泊于码头上。

整座威尼斯城就沉沉地入睡了……小艇与威尼斯,与威尼斯的人们,与威尼斯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四、作业

1.背诵课文4~6自然段。

2.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板书设计

       ┌小艇的特点┌外形:

窄、深、翘

   26.威尼斯的小艇│     └行动:

           │驾驶技术:

特别好

           │

           └小艇的作用┌白天

                 └晚上

作业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xiǎotǐnɡchuánshāochuáncānɡbáomǔ

()()()()

dǎoɡàohuáxiàotínɡbówēinísī

()()()()

二、根据句意写词语。

  1、信教的人向神祈祷,乞求保佑。

(     )

  2、高声喧哗谈笑。

(     )

  3、驾驶小艇熟练灵活,得心应手。

(     )

  4、手忙乱,脚也忙乱。

形容做事慌忙。

(     )

三、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的桥梁   (    )的妇女(    )的威尼斯  (    )的街道(    )的交通工具  (    )的影子

(    )的水上城市 (    )的声音

四、读课文填空。

1、威尼斯小艇在构造上有与众不同的特点:

①长度为________尺,“又________又________”,有点像__________。

②制作比较讲究,“船头和船尾向上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行动轻快灵活,仿佛____________。

④船内舒适自在,皮垫子像________一般。

2、把威尼斯小艇比作独木舟,写出了小艇______________的特点;把小艇比作新月,写出了小艇______________的特点;把小艇比作水蛇,写出了小艇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水面上渐渐________,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________。

高大的石头建筑________在河边,古老的桥梁______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________在码头上。

________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________地入睡了。

27﹡与象共舞

一、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悠闲、松弛、尴尬、气氛、感染、笨重、熟视无睹、彬彬有礼、冲锋陷阵、翩翩起舞、摇头晃脑”等词语。

2、了解泰国的独特风情与文化,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

3、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人与大象的亲密关系。

2.比较本文与《威尼斯的小艇》的写法上的异同,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三、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泰国风情的文字资料、图片等。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初识泰象

1.谈话:

泰国有“大象之邦”称誉,腿粗如柱,身似城墙的庞然大象,在泰国人民的心目中是吉祥的像征。

有泰国人向游人炫耀说,泰国的大象,善解人意,勤劳能干,聪明灵性,既是廉价的劳动力,又是乖巧的旅游宠物。

2.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出示后,请学生读一读,读通顺说说:

读了这一段,你对泰国的大象有什么印象?

  3.出示课题:

与象共舞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泰象

1.自由读课文,把文中的生字新词读准确。

2.读了课文,说说你喜欢泰国的大象吗?

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

比如:

泰国的大象勤劳、善良,有时调皮,有时乖巧,有时活泼。

泰国大象已经成为泰国的一分子。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大象。

(三)、抓住重点,深入了解泰象

1.泰国人的生活已经和大象融为一体。

何以见得呢?

自由读课文,划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2.自由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可以概括成这样几个方面:

(1)象是泰国的国宝。

(2)象与人之间没有距离。

(3)象是一种聪明而有灵气的动物,爱与人开玩笑。

(4)看大象跳舞是一种享受。

3.随机指导。

(1)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象是泰国的国宝。

课文是怎么具体写的?

你了解到泰国的大象还为当地人做哪些事?

①驮着武士冲锋陷阵;为泰国人做工服役;充当旅游大使;表演杂技,带去欢乐……

②你还知道大象能干哪些事?

在泰国,没有大象行吗?

为什么?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④读后说话训练:

在战场上,泰象与人是()关系;在舞台上,泰象与人一样是();在国际上,泰象充当的是()角色;当遇到困难时,泰象则是();在农场里,泰象就是();在……可见在泰国,大象与人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2)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

①哪些地方写出了大象的聪明、灵气?

②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中的描写。

③如果你就躺在地上,让大象按摩,你敢吗?

引导学生抓住“小心翼翼、轻轻地抚弄”等词:

什么才叫“抚弄”?

这个词写出了什么?

④出示大象逗女士的一段话:

找出描写大象动物神态的词,读一读,这些词写出了什么?

⑤这一段是用哪几个句子把几层不同的事例连在一起的?

出示三句话:

◇据说象是一种聪明而有灵气的动物。

◇最有意思的是大象为人做按摩。

◇有趣的是,它偶然也会跟人开开玩笑。

这三句话可以去掉吗?

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⑥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四)、总结课文,领会写法:

1.读了课文,你喜欢泰国的大象吗?

你最喜欢它的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相应的段落。

  2.透过泰国的大象,你看出泰国是怎样的国家?

泰国人有怎样的性格?

3.从课文中,你学习到了那些写作方法?

学生发言后归纳小结:

(1)将思想感情融入到对物的描写之中。

(2)层层深入地揭示出人与象的友好和谐。

4.仿照课文总分结构写一道话介绍泰国的大象。

可以自己写总起句,也可以选择:

泰国的大象十分热情。

泰国的大象是友谊的使者。

泰国的大象是劳动的能手……

  5.课堂交流。

板书设计

27*与象共舞

人—————象

亲密和谐

先概述后分述

作业设计

一、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无睹彬彬(  )(  )   小心(  )(  )

二、巧填关联词。

1、大象()在公路边上能看到,()树林也能遇到。

2、大象身躯()庞大,()舞姿优美。

3、(   )困难有多大,我们()能克服。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1、大象会对着你摇一摇它那对()般的大耳朵。

2、那位女士又惊奇又尴尬,只见大象面对着她,行了一个屈膝礼,好像是在()。

3、在欢乐的音乐声中,象群______________,观众都______到了宽阔的场地上,人群和象群_______在一起舞之蹈之,热烈的气氛________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舞蹈的大象,没有一点儿_______的感觉,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